CN113589969A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89969A
CN113589969A CN202110875611.0A CN202110875611A CN113589969A CN 113589969 A CN113589969 A CN 113589969A CN 202110875611 A CN202110875611 A CN 202110875611A CN 113589969 A CN113589969 A CN 1135899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line
driving signal
line
signal lin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561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友
吴国星
马一鸿
丁立薇
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561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899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89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8996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层的驱动信号线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连接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和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的第一信号线;至少部分驱动信号线还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二信号线,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的部分或全部并联连接;且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可使得与同一类型的各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较一致,使得各驱动信号线传输驱动信号时的延时差异减小。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显示面板通常包括多个待驱动单元,待驱动单元与控制单元之间的距离通常是有差异的,相应的,连接不同待驱动单元和控制单元的驱动信号线的长短不一。
由于驱动信号线长短不一,使得驱动信号线进行信号传输时,延时程度不一,影响显示面板的总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实现减小连接同一类型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电阻差异,提高显示面板的总体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信号线层,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驱动信号线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连接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和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
至少部分驱动信号线还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二信号线,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的部分或全部并联连接;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的导电层;
其中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
可选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
可选的,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
可选的,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厚度相同。
可选的,驱动信号线层中任意相邻两导电层之间包括绝缘层,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通过贯穿二者所在导电层之间绝缘层的至少两个过孔连接。
可选的,驱动信号线包括设定驱动信号线,设定驱动信号线仅包括位于第一信号线,除设定驱动信号线以外的其他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
其中,设定驱动信号线为同一类型多条驱动信号线中包括最小线阻的第一信号线的驱动信号线。
可选的,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存在交叠;
可选的,第二信号线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落在第一信号线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内。
可选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大于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
可选的,与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至少两条驱动信号线中的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导电层。
可选的,待驱动单元包括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和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控制单元包括触控芯片,第一类型触控信号线连接发射电极和触控芯片,第二类型触控信号线连接接收电极和触控芯片。
可选的,驱动信号线包括数据线,待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路,控制单元包括数据驱动芯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通过设置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层的驱动信号线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一信号线,第一信号线连接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和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至少部分驱动信号线还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二信号线,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的部分或全部并联连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信号线与对应的部分或全部第二信号线并联后,得到的驱动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方阻被减小,因此相比于第一信号线,整条驱动信号线的线阻降低,进而有利于减小因第一信号线线阻不同而带来的与同一类型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使得与同一类型各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可以较为一致,进而使得各驱动信号线传输驱动信号时的延时差异减小。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容易实现线阻越大的第一信号线对应的驱动信号线的线阻相比于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被降低地越多,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与同一类型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并且因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使得第二信号线的设置可以不额外占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面积,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展开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由于驱动信号线长短不一,使得驱动信号线进行信号传输时,延时程度不一,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和触控性能。经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现有显示面板中,驱动信号线的宽度和厚度通常相同,驱动信号线的长短不一,使得驱动信号线的电阻大小不一,电阻的大小会影响到驱动信号传输的速度,使得不同驱动信号线进行信号的传输时,信号延时程度不一。当驱动信号线为触控信号线时,可能导致误触信号的产生;当驱动信号线为显示信号线(例如数据线或扫描线)时,可能导致显示效果较差;最终导致影响显示面板的总体性能。
基于上述原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其中图2可以对应图1沿剖面线A-A’剖切得到,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展开图,其中图3可以对应图1中虚线框出结构01所对应的局部膜层展开图,参考图1-图3,该显示面板100包括:
驱动信号线层110,驱动信号线层110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层110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101,驱动信号线101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一信号线1111,第一信号线1111连接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120和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130;
至少部分驱动信号线101还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二信号线1121,同一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与第二信号线1121的部分或全部并联连接;同一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位于不同的导电层;
其中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101中,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
图2和图3以驱动信号线层包括两层导电层为例进行示出,其中一层导电层作为信号传输层111,另一层导电层作为线阻调节层112,可选的,第一信号线1111设置于信号传输层111,第二信号线1121设置于线阻调节层112。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3仅示出了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设置的其中一种情况(即各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位于相同导电层,即信号传输层111;各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二信号线1121位于相同导电层1121,即线阻调节层112),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不同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设置在不同的导电层,不同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二信号线1121也设置于不同的导电层;在一可选实施例中,也可设置两层导电层(分别为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其中部分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位于第一导电层,第二信号线1121位于第二导电层;另一部分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位于第二导电层,第二信号线1121位于第一导电层,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驱动信号线层110中,任意相邻的两层导电层之间均包括绝缘层113。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均为导电信号线。其中,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的材料均可以是铜、银、铝、钛或钼中的一种,或者以上金属中任意两种形成的合金等导电材料。可选的,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的材料相同。
如上所述的,与现有技术不同,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线层110并非单层结构,而是包括至少两层导电层,且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设置于至少一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二信号线1121设置于至少一层导电层,其中第一信号线1111可以连接控制单元120和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130,其中控制单元120可以包括在显示面板中,可以不包括在显示面板中,而属于包括该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控制单元120用于提供驱动信号,控制单元120提供的驱动信号通过驱动信号线101传输至对应连接的待驱动单元130。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1111连接控制单元120和待驱动单元130,由于待驱动单元130与控制单元120的距离不同,使得连接不同待驱动单元130与控制单元120的第一信号线1111的长度不同,导致各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容易出现差异。可选的,各第一信号线1111的厚度相同,且各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宽相同,则第一信号线1111的长度越长,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本实施例中,设置至少部分驱动信号线101包括第二信号线1121,通过调节驱动信号线101中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的线长或线宽,可以实现对于第一信号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的面积的调整,进而调整整条驱动信号线101的线阻。
本实施例中,设置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101中,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其中,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可以是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各条第二信号线1121中,第二信号线1121实现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部分(其中,实现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部分可以是第二信号线1121的全部,也可以是第二信号线1121的部分)在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和。其中,对于包括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的驱动信号线101来说,驱动信号线101包括的第二信号线1121的长度可以较长,示例性的,驱动信号线101包括的第二信号线1121的长度为L,在一可选实施例,整条第二信号线1121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即第二信号线1121的全部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此时,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的长度为L);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二信号线1121中实现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部分的长度小于L,可选的,第二信号线1121中实现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部分长度为L1,第二信号线1121中未实现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部分长度为L2,其中L=L1+L2;即第二信号线1121的部分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示例性的,第二信号线1121与第一信号线1111可以通过穿过二者之间的两个过孔实现并联连接,则两个过孔之间所对应长度的第二信号线1121实现与第一信号线1111的并联。
具体的,因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本身的线宽通常有限,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面积越大,则越容易实现第二信号线1121所并联连接的第一信号线1111的部分长度(第一信号线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信号线的线宽方向垂直)越长,而第一信号线1111与第二信号线1121并联之后得到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1111与第二信号线1121并联的部分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11厚度增厚,因此驱动信号线101中至少部分(第一信号线111与第二信号线1121并联的部分)的方阻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11减小,进而使得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驱动信号线101中方阻被减小的部分越多,驱动信号线101中方阻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11未发生改变的部分越少,因此线阻被降低地越多,进而减小因第一信号线1111线阻不同而带来的驱动信号线101之间的线阻差异,使得同一类各驱动信号线101之间的线阻可以较为一致,进而使得同一类型各驱动信号线101传输驱动信号时的延时差异减小。当驱动信号线101为触控信号线时,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得到提升,减小误触;当驱动信号线101为显示信号线时,可以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较佳,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得到提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总体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中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驱动信号线101,可选的,本实施例中,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可以是指传输同一功能信号的待驱动单元。例如,显示面板中包括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各发射电极接收的功能信号相同,各接收电极接收的功能信号相同,相应的,与发射电极连接的驱动信号线所传输的功能信号相同,与接收电极连接的驱动信号线所传输的功能信号相同,因此与各发射电极连接的各驱动信号线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与各接收电极连接的各驱动信号线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又例如,显示面板中还包括像素电路,与像素电路连接的驱动信号线包括多种,例如电源线、数据线、扫描线等,则各电源线传输同一功能信号,则各电源线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各数据线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各扫描线可以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同种类型驱动信号线101的线阻差异过大对显示面板的性能影响越大;而不同种类型的驱动信号线101的线阻差异不会对显示面板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本实施例中设置与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101中,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在导电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可以保证与同一类型各驱动信号线101之间的线阻可以较为一致,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性能。
另外,本实施例中,驱动信号线层110包括至少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设置于至少一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二信号线1121设置于至少一层导电层,同一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1121位于不同的导电层,其中第一信号线1111相当于现有技术显示面板中单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101,第二信号线1121的设置可以不额外占用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的面积,且无需增加第一信号线1111所在导电层中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宽,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设置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两层导电层;驱动信号线层的驱动信号线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连接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和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的第一信号线;至少部分驱动信号线还包括位于至少一层导电层的第二信号线,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的部分或全部并联连接。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第一信号线与对应的第二信号线的部分或全部并联后,得到的驱动信号线中的至少部分方阻被减小,因此相比于第一信号线,整条驱动信号线的线阻降低,进而有利于减小因第一信号线线阻不同而带来的与同一类型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使得与同一类型各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可以较为一致,进而使得各驱动信号线传输驱动信号时的延时差异减小。并且本发明实施例中,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容易实现线阻越大的第一信号线对应的驱动信号线的线阻相比于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被降低地越多,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减小与同一类型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并且因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使得第二信号线的设置可以不额外占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面积,进而有利于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
具体的,在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可以使得线阻调节层中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之和小于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中的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之和,进而可以使得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至少两层结构的驱动信号线层占用边框的面积相对于单侧结构的驱动信号线占用边框的面积不会增加,可以更加容易保证窄边框的实现。
并且,显示面板中,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可以是相同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可以使得与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驱动信号线中方阻相对于第一信号线的方阻被减小的部分越多,相应的,驱动信号线中方阻相对于第一信号线的方阻未发生改变的部分越少,进而保证与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可以被减小。
可选的,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具体的,设置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则通过设置与不同线阻的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的长度即可实现对不同线阻的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的正投影的面积,进而更加容易实现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对具有越大线阻的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面积越大的控制,相应的,更加容易实现对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具有越大线阻的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的正投影总面积越大的控制。
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还可以使得在进行导电层中第二信号线的制备时,所使用的掩膜版的结构更为简单,进而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并且,不同导电层中的第二信号线的图案还可采用同一掩膜版进行制备,使得是被工艺较为简化。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厚度相同。
因信号线的线阻除与信号线的线长、线宽有关之外,还与信号线的厚度有关。本实施例中,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在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且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厚度相同的基础上,则通过设置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与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的总长度越长,即可实现与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面积越大,相应的,具有越大线阻的第一信号线所在的驱动信号线阻被减小得越多,进而使得同一类型的各个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较小。并且,在保证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且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的各第二信号线的厚度相同时,可以保证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向中,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的总长度越长(与第一信号线并联的第二信号线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面积越大),驱动信号线的线阻相对于第一信号线的线阻减小地越多,进而保证与同一类型驱动信号线之间的线阻差异较小。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剖视图,参考图2-图6,可选的,驱动信号线层110中任意相邻两导电层之间包括绝缘层113,同一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通过贯穿二者所在导电层之间绝缘层113的至少两个过孔114连接。
图4-图6仍以驱动信号线层110包括两层导电层,两层导电层分别为第一信号线1111在导电和线阻调节层112为例进行示出。具体的,可以同一驱动信号线101的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通过贯穿二者所在导电层之间层绝缘层的至少两个过孔114来实现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在导电的正投影面积的控制。为减少打孔数量,简化制备工艺,可以设置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通过两个过孔来实现并联连接。
结合图4-图6可知,本实施例中,具有越长线长的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的线长越长,进而使得具有越大线阻的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第二信号线1121得到的驱动信号线101相对于第一信号线1111电阻减小地越多,进而减小不同驱动信号线101之间的线阻差异。
继续参考图4-图6,可选的,驱动信号线101包括设定驱动信号线,设定驱动信号线仅包第一信号线1111,除设定驱动信号线以外的其他驱动信号线101包括第一信号线1111和第二信号线1121;
其中,设定驱动信号线为同一类型的多条驱动信号线101中包括最小线阻的第一信号线1111的驱动信号线101。
其中,图6可以对应设定驱动信号线的剖视图。具体的,因具有并联关系的几个电阻的总阻值小于其中任意一个电阻的阻值,即将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第二信号线1121后,驱动信号线101的总线阻会小于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因此将具有最小线阻的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第二信号线1121后得到的驱动信号线101的线阻更小,则其他第一信号线1111需要并联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上具有更大正投影面积的第二信号线1121才可使得各驱动信号线101的线阻较为接近。本实施例中,设置包括最小线阻的第一信号线1111不并联第二信号线1121,即线阻调节层112中不设置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一方面可以减少线阻调节层112中第二信号线1121的设置数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包括第二信号线1121的驱动信号线101中,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上的正投影面积可以较小,进而降低线阻调节层112中第二信号线1121的布线难度。
可选的,第一信号线的线长越长,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可选的,与控制单元直线距离越远的待驱动单元所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的线长越长。则与控制单元直线距离最近的待驱动单元所连接的驱动信号线的线长最短,线阻最小。
可选的,同一驱动信号线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存在交叠;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连接方便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设置不会过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信号线沿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落在第一信号线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内;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的连接更加方便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第二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设置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面积,进而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在本发明另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大于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
具体的,设置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大于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则在第二信号线的线长和厚度一定时,通过具有更大线宽的第二信号线与第一信号线并联,实现第一信号线与第二信号线并联后的驱动信号线的整体电阻相较于第一信号线更大程度地被减小,更加容易实现对不同驱动信号线之间电阻差异的调整。
可选的,与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至少两条驱动信号线中的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导电层。
具体的,在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大于对应连接的第一信号线的线宽时,若将各驱动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均设置于同一导电层,容易使得同一导电层中各第二信号线占用的总面积超出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中第一信号线占用的总面积,不利于窄边框的实现。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与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至少两条驱动信号线中的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导电层,进而将不同驱动信号线的第二信号线分开设置于不同的导电层,使得每一导电层中第二信号线的数量较少,相应的,每一导电层中各第二信号线所占用的总面积较小,进而可以更加容易实现显示面板的窄边框。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参考图1和图7,可选的,待驱动单元130包括发射电极131和接收电极132,驱动信号线101包括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和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控制单元120包括触控芯片,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连接发射电极131和触控芯片,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连接接收电极132和触控芯片。
具体的,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中包括发射电极131和接收电极132,发射电极131与接收电极132之间形成电容,触控芯片通过检测发射电极131与接收电极132之间的电容来进行触控位置的判定。显示面板的触控芯片用于通过触控信号线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具体可以向发射电极131提供第一类型触控驱动信号,向接收电极132提供第二类型触控驱动信号,相应的,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第一类型触控信号,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用于传输第二类型触控信号,第一类型触控驱动信号和第二类型触控驱动信号属于不同的功能信号。其中,发射电极131与接收电极132的设置方向通常是不同的,图1和图7分别示出了发射电极131和接收电极132为块状电极、条形电极的两种情况,图1和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发射电极131沿第一方向y设置,接收电极132沿第二方向x设置,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相交。本实施例中,与发射电极131连接的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和与接收电极132连接的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作为显示面板中不同种类型驱动信号线,并设置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1111在导电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可以减小不同发射电极131所连接的驱动信号线101的线阻差异,使得不同发射电极131所连接的驱动信号线101的信号延迟程度一致;同理,不同接收电极132所连接的驱动信号线101的信号延迟程度一致,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图7所示显示面板,发射电极131与接收电极132不同层,连接发射电极131和控制单元120的第一信号线与连接接收电极132和控制单元120的第一信号线也可不同层,可选的,连接发射电极131和控制单元120的第一信号线与发射电极同层,连接接收电极132和控制单元120的第一信号线与接收电极同层。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参考图8,可选的,驱动信号线101包括数据线,待驱动单元130包括像素电路,控制单元120包括数据驱动芯片。
每条数据线可以连接至少一列像素电路,数据驱动芯片用于通过数据线向对应连接的像素电路提供数据信号。参考图8,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A,非显示区NAA包括扇出区NAA1,由于驱动芯片的尺寸通常较小,而像素电路则分布在整个显示区,因此将数据向从驱动芯片向显示区中的像素电路引出时,在扇出区的位置数据线形成图8所示的扇形结构,相应的,不同数据线的线长会存在差异,最终造成不同数据线之间的线阻存在差异。鉴于此,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数据线包括位于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第一信号线1111以及线阻调节层112的第二信号线1121,同一数据线的第一信号线1111与第二信号线1121部分或全部并连连接,并且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第一信号线1111的线阻越大,与第一信号线1111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1121在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进而减小不同数据线之间的线阻差异,进而使得不同数据线之间的信号延迟程度一致,进而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性能。
在本发明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电源线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待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路,控制单元包括电源;或者扫描线作为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待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路,控制单元包括扫描驱动芯片,本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包括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显示装置可以为图9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显示装置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信号线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导电层;所述驱动信号线层包括多条驱动信号线,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位于至少一层所述导电层的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信号线连接用于提供驱动信号的控制单元和所述显示面板中的待驱动单元;
至少部分所述驱动信号线还包括位于至少一层所述导电层的第二信号线,同一所述驱动信号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部分或全部并联连接;同一所述驱动信号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的所述导电层;
其中同一类型的所述驱动信号线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线阻越大,与所述第一信号线并联连接的第二信号线在所述第一信号线所在导电层的正投影的总面积越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线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类型的所述驱动信号线的各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线宽相同;
优选的,同一类型的所述驱动信号线的各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厚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线层中任意相邻两导电层之间包括绝缘层,同一所述驱动信号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通过贯穿二者所在所述导电层之间所述绝缘层的至少两个过孔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设定驱动信号线,所述设定驱动信号线仅包括第一信号线,除所述设定驱动信号线以外的其他驱动信号线包括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
其中,所述设定驱动信号线为同一类型的多条驱动信号线中包括最小线阻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的驱动信号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驱动信号线的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存在交叠;
优选的,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正投影落在所述第一信号线在所述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的线宽大于对应连接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的线宽;
优选的,与同一类型的驱动信号线中,至少两条所述驱动信号线中的所述第二信号线位于不同所述导电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待驱动单元包括发射电极和接收电极,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和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触控芯片,所述第一类型驱动信号线连接所述发射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所述第二类型驱动信号线连接所述接收电极和所述触控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线包括数据线,所述待驱动单元包括像素电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数据驱动芯片。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875611.0A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35899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5611.0A CN113589969A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5611.0A CN113589969A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89969A true CN113589969A (zh) 2021-11-02

Family

ID=78253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5611.0A Pending CN113589969A (zh) 2021-07-30 2021-07-30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8996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223509U (zh) * 2019-06-11 2020-03-31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266215A1 (en) * 2017-02-17 2020-08-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51087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27551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266215A1 (en) * 2017-02-17 2020-08-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0223509U (zh) * 2019-06-11 2020-03-31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651087A (zh) * 2020-06-11 2020-09-1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327551A (zh) * 2020-10-30 2021-02-0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98142B (zh) 柔性显示基板、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712186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415601B (zh) 布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0706526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63445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8119919B2 (en) Printed wiring boar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wiring board, and electric device
KR20160119934A (ko)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표시장치
WO2014185115A1 (ja)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KR102149498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22010770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768731A (zh) 功能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终端
CN109683747B (zh) 一种触控屏
CN109062441B (zh) 阵列基板
CN113467639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489379B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3589969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31057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5561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1045553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993017A (zh) 印刷电路板导通孔结构
CN21589640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559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40036671A1 (en)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terminal
CN108932077B (zh) 触控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11857432B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