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7564B -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7564B
CN113577564B CN202110860982.1A CN202110860982A CN113577564B CN 113577564 B CN113577564 B CN 113577564B CN 202110860982 A CN202110860982 A CN 202110860982A CN 113577564 B CN113577564 B CN 113577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ar
pulse current
stimulation
aur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09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7564A (zh
Inventor
刘京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gra Healthcare Instrument R & 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gra Healthcare Instrument R & 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gra Healthcare Instrument R & 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gra Healthcare Instrument R & 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09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7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7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7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7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7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2Magnetotherapy us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coils, including single turn loops or electro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14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 A61N1/36025External stimulators, e.g. with patch electrodes for treating a mental or cerebral condi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of the outer, middle or inner ea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02Magnet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another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04Magnetotherap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herapy
    • A61N2/006Magnetotherapy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herapy for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nerve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Neur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iatr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所述装置包括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和控制器,所述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分别作用于左右两耳,每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贴合于耳廓的前部和后部的迷走神经刺激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控制器产生的电流从第一电极穿透耳廓流至第二电极或从第二电极穿透耳廓流至第一电极。本方案还包括磁刺激和双耳异步迷走神经刺激,能够有针对性的、明显改善患者的某些疾病,例如焦虑、抑郁、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以及由于交感神经过度支配导致的某些非健康状态。

Description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器官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重支配和调节。近代医学研究发现,交感神经功能过强、迷走神经过弱与焦虑症、失眠、心血管疾病、炎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迷走神经刺激疗法成为当今颇受重视的新兴疗法。美国FDA(Food andDrugAdministration,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7年正式批准颈内电极植入迷走神经刺激术。但是这种疗法具有创伤性,并且只能由专科医生实施,较难被普及。
人体耳部与大脑子胚胎阶段就保持着解剖和功能上的紧密联系,支配耳甲区的迷走神经耳支是迷走神经分布于体表的重要分支,是人体最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很多研究显示,耳部迷走神经刺激对抑郁、焦虑、癫痫、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现有的迷走神经刺激仪仍有以下缺点:
(1)仅将电极置于耳朵一侧,电流限于皮肤表面,对深层迷走神经的刺激不够充分。
(2)电极与皮肤接触,由于耳朵皮肤表面的电刺激受皮肤湿度、温度等影响,普通体表接触式电极刺激强度不稳定,达不到良好的刺激治疗效果,传统耳夹式电极的过度压力还会引起不必要的疼痛。
(3)大多同类耳穴刺激仪缺乏针对不同脑功能状态设置的可调节的刺激频率,如果刺激频率没有针对性,不能对症治疗,可能起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4)大脑的左右半球需要协调工作,双侧耳刺激使两侧半球同时收到信号刺激更符合大脑功能的基本特质。大多同类耳穴刺激仪采用单侧耳迷走神经刺激,缺乏对双耳刺激,特别是双侧异步刺激的研究和应用。
因此,亟需发明一种有针对性,能明显改善患者不同疾病或非健康状态的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和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和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能够有针对性、明显改善患者的某些疾病或非健康状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发明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和控制器,所述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分别作用于左右两耳,每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贴合于耳廓的前部和后部的迷走神经刺激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控制器产生的电流从第一电极穿透耳廓流至第二电极或从第二电极穿透耳廓流至第一电极,形成分别作用于左耳和右耳的两条电回路,每条电回路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一电极、耳廓、第二电极或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二电极、耳廓、第一电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力贴合于耳廓并产生穿透耳廓的磁场,在磁场的作用力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距2毫米时产生100-120克的拉力。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表面磁场强度比目前市售耳穴磁疗的刺激强度大上百倍。通过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磁场穿透耳廓,对迷走神经刺激点进行磁刺激,通过电和磁的双重刺激,进一步提高对迷走神经的刺激效果。
优选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距2毫米时产生110克的拉力。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贴合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上设有降压环,用于降低贴合时的压力,并改善耳朵舒适度。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切换模块;
所述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与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连接,用于向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
所述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与另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连接,用于向另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
所述切换模块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连接,使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交替地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当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停止产生脉冲电流;当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停止产生脉冲电流。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频率调节模块,该频率调节模块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连接,同时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的脉冲频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强度调节模块,该强度调节模块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连接,分别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的脉冲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根据所述的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包括:通过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使电流从耳廓前部流至耳廓后部或从耳廓后部流至耳廓前部,形成分别作用于左耳和右耳的两条电回路,每条电回路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一电极、耳廓、第二电极或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二电极、耳廓、第一电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合于耳廓的前部和后部,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场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使得磁场从耳廓前部穿透耳廓至耳廓后部或从耳廓后部穿透耳廓至耳廓前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时,采用单耳刺激和/或异步刺激的方法,所述单耳刺激的方法包括向左耳或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所述异步刺激的方法包括向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交替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当左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停止向右耳提供脉冲电流;当向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停止向左耳提供脉冲电流;每次向左耳和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的时间相同并且向左右耳提供的脉冲电流的总时间相同。
进一步地,向左耳和右耳提供的连续的脉冲电流的频率范围均是2-20Hz,当要提供镇静止痛的效果时采用单耳刺激的方法提供的脉冲电流的频率为2Hz,当要缓解焦虑紧张的心情时采用单耳刺激的方法提供的脉冲电流的频率为10Hz,当要改善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采用异步刺激的方法提供给左耳和右耳的脉冲电流的频率均为2Hz或10Hz,给左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后就给右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给右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后就给左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
进一步地,向左耳和右耳提供的连续的脉冲电流的强度范围均是0-100μ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方案利用两片导电的磁性材料从耳朵内外侧夹住耳甲区迷走神经刺激点,通过磁刺激与电刺激的结合,加强了刺激效果。电极不受皮肤湿度、温度的影响,可以输入稳定的电磁刺激,改善了方便性、舒适性,从而有助提高治疗效果。在对耳部迷走神经刺激时,通过独特的双耳交替刺激方式,对某些疾病(包括焦虑、抑郁、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以及由于交感神经过度支配导致的脑非健康状态具备突出的治疗效果。本方案的另一个特点是,根据个体不同的脑健康状况,能够选择与脑波匹配的不同频率的耳电磁刺激,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根据个体需要选择刺激方式从而治疗不同的疾病或脑非健康状况。不同的个体的脑部对电刺激的频率、强度反应不同,分别通过双耳的频率、强度的调节,使患者能够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频率、强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控制器的显示操作界面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第一电极、降压环和塑料头的正面结构图;
图4示意性出了降压环和第一电极的侧面结构图。
其中,1—耳部刺激电极对,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2—控制器,21—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3—切换模块,24—频率调节模块,25—强度调节模块,26—显示操作界面,261—左右耳选择按钮,262—强度调节按钮,263—频率调节按钮,264—左右耳提示符号,265—强度提示符号,266—时间提示符号,267—频率提示符号,268—迷走神经刺激点提示符号,3—耳廓,4—降压环,5—导线,6—塑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控制器2、降压环4、连接线5和塑料头6。
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分别作用于左右两耳。每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包括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采用极性相反的磁铁,第一电极11为N极,第二电极12为S极。在磁铁的磁力下,第一电极11面对并贴合于耳廓3的前部迷走神经刺激点,第二电极12面对并贴合于耳廓3的后部的与第一电极11对应的同一迷走神经刺激点。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之间产生穿透耳廓3的磁场,使得磁场对迷走神经刺激,达到磁刺激的效果。在磁场的作用力下,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相距2毫米时产生100-120克的拉力,优选110克。这样的拉力不仅能使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很好地贴合耳廓,而且它们表面磁场强度比目前市售耳穴磁疗的刺激强度大上百倍,增强刺激效果。由于采用磁铁进行贴合,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不受耳朵皮肤的湿度和温度的影响,不容易移位,且贴合稳定,使磁场和电极对迷走神经的刺激稳定,增强刺激效果。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控制器2产生的电流从第一电极11穿透耳廓3流至第二电极12或从第二电极12穿透耳廓3流至第一电极11,形成分别作用于左耳和右耳的两条电回路,每条电回路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2、第一电极11、耳廓3、第二电极12或依次流经控制器2、第二电极12、耳廓3、第一电极11。由于电刺激和磁刺激的双重作用,使得迷走神经得到双重、稳定的刺激,疗效更佳。例如,跨脑磁疗对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有效。通过电刺激和磁刺激的双重作用,将电刺激不能刺激到的部位用磁刺激补充,将磁刺激不能刺激到的部位用电刺激补充,二者协同能够更好地对迷走神经进行全方位刺激。如图1和图3所示,图3示出了第一电极11和塑料头5、降压环4的正面结构图,第二电极12和第一电极11的结构相同。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为圆柱形磁铁,贴合于耳廓3的贴合面为圆形。如图4所示,降压环4为环状结构,设置在第一电极11的一个端包围着第一电极11的侧面,降低磁铁的压力并改善耳朵的舒适度。第一电极11的端面比降压环4稍微凸出从而贴合耳廓3。第一电极11和降压环4组合的结构正好适合耳廓3的结构。降压环4可以选用柔软的硅胶环,也可以选用塑料材质的法兰环。塑料头6设置在第一电极11的另一端,形状与耳机的形状类似,使得第一电极11更好地适应耳廓3的结构。第二电极12和降压环4、塑料头6的组合结构与参照第一电极11和降压环4、塑料头6的组合结构。
控制器2包括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切换模块23、频率调节模块24、强度调节模块25和显示操作界面26。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通过导线5与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连接,用于向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通过导线5与另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连接,用于向另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切换模块23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连接,使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交替地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当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停止产生脉冲电流;当第二电流产生模块22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停止产生脉冲电流。频率调节模块24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连接,分别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的脉冲的频率。脉冲的频率范围是2-30Hz,和人体的脑波匹配。强度调节模块25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连接,分别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的脉冲强度。显示操作界面26为控制器2的界面,患者通过显示操作界面26控制控制器2并观察控制器2的状态。图1中虽然未添加显示操作界面26与其他模块的连接线,实际上显示操作界面26与切换模块23连接,调节控制器2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总时长;还与频率调整模块24连接,控制频率的调整;还与强度调整模块25连接,控制强度的调整。如图2所示,操作显示界面26包括:左右耳选择按钮261、强度调节按钮262、频率调节按钮263、左右耳提示符号264、强度提示符号265、时间提示符号266、频率提示符号267和迷走神经刺激点提示符号268。左右耳选择按钮261、强度调节按钮262、频率调节按钮263设置在界面的下方的圆形按钮中,左右耳提示符号264的左侧“A”表示左耳按钮,右侧“B”表示右耳按钮,当调节某一只耳朵的强度时,左右耳提示符号264会在界面中进行提示。强度提示符号265的上侧“﹢”表示增加强度按钮,下侧“-”表示减小强度按钮,当增加强度,强度提示符号265的数字会在界面上相应地增加,使患者更直观地看到强度的变化,也更容易记住界面上的数字符号。中央圆形的频率调节按钮263可以调节频率,调节后的频率在右上方频率提示符号267显示。进行迷走神经刺激时,中央的耳部迷走神经刺激点提示符号268会在界面中通过闪烁进行提示。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根据第一种实施方式的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包括:
将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力贴合于左右耳的耳廓3的前部和后部,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场刺激左耳和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使得磁场从耳廓3前部穿透耳廓3至耳廓3后部或从耳廓3后部穿透耳廓3至耳廓3前部。
打开控制器2,使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产生电流。通过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分别刺激左耳和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使由控制器2的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产生的电流从耳廓3前部流至耳廓3后部或从耳廓3后部流至耳廓3前部,形成分别作用于左耳和右耳的两条电回路。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对左耳进行刺激,产生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2的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第一电极11、耳廓3、第二电极12或依次流经控制器2的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第二电极12、耳廓3、第一电极11。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对右耳进行刺激,产生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2的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第一电极11、耳廓3、第二电极12或依次流经控制器2的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第二电极12、耳廓3、第一电极11。
通过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1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时,通过切换模块23的控制,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向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交替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当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向左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停止向右耳提供脉冲电流;当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向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停止向左耳提供脉冲电流。每一个阶段的治疗总时长为10-30分钟,可以采用向单边耳朵刺激的单耳刺激方法,也可以采用左右耳交替刺激的刺激方法,在一个阶段的治疗中,每次向左耳和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的时间相同并且向左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的总时间也相同。现有的技术通常认为只要刺激到迷走神经了就能起到治疗效果。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双耳交替刺激,每次只刺激一侧的迷走神经会达到更好的疗效。本方案设计思路借鉴于美国Binaural beat technology(BBT)理论,其通过双耳交替的声音刺激治疗焦虑、情志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研究发现,双耳异步声音刺激BBT对大脑信号传导的影响与同步刺激不同。另有研究显示,双耳异步声音刺激对自闭症儿童有治疗效果。但是前述的理论是基于声音刺激方面的研究。本仪器发明人基于大量临床观察,初步结论是对双耳迷走神经的交替电磁刺激具备比同步或单侧刺激有更好的脑功能治疗或保健效果。这种治疗方式是对BBT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性发展。特别是使用本仪器对自闭症等脑病的独特治疗方式及疗效,尚未见临床报道。
通过频率调节按钮263可以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的脉冲频率,向左耳和右耳提供的连续的脉冲的频率范围均是2-30Hz,优选2-20Hz。为了简化患者的操作,本产品的频率调节按钮263可调节的频率档位为2Hz、10Hz,点击一次频率调节按钮263就切换一次档位。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调节的档位,例如增加20Hz的档位。在对同一个患者进行治疗时,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产生的脉冲频率相同。如果将两个模块的脉冲频率由2Hz均改为10Hz时,可以治疗其他疾病。基于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也基于生理脑波的特性。本方案采用单耳刺激和/或异步刺激的方法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单耳刺激的方法包括向左耳或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异步刺激的方法包括向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交替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当左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停止向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当向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停止向左耳提供脉冲电流,每次向左耳和右耳提供脉冲电流的时间相同并且向左右耳提供脉冲电流的总时间相同。当要提供镇静止痛的效果时采用单耳刺激的方法只向左耳或只向右耳提供的脉冲电流的频率为2Hz。研究证明,2Hz电刺激引起脑啡肽和内啡肽的释放,具有明确的镇静、止痛的效果。当需要缓解焦虑紧张的心情时采用单耳刺激的方法向左耳或向右耳提供的脉冲电流的频率为10Hz。当要改善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选择异步刺激的方法,提供给左耳和右耳的脉冲电流的频率均为2Hz或10Hz。每两次给左耳提供脉冲电流之间就会给右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每两次给右耳提供脉冲电流之间就会给左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相当于给左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后就给右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给右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后就给左耳提供一次脉冲电流,使得左耳和右耳的脉冲电流交替提供,那么提供给左耳和右耳的脉冲电流的总频率为4Hz或20Hz。在Alpha、Beta、Delta、Theta四种脑波中,Alpha波为7-13Hz,具有疏解焦虑紧张作用,Beta波为13-30Hz,改善脑信号传导、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能力。Theta波为4-8Hz,促进认知、记忆和精神放松。根据个体不同的脑健康状况,可以选择与脑波匹配的不同频率的电刺激,能够更全面地迎合不同个体脑保健或治疗的需求。
通过左右耳选择按钮261和强度调节按钮262可以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1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22的脉冲强度。向左耳和右耳提供的连续的脉冲的强度范围均是0-100μA。当脉冲的强度为0时,不刺激该耳朵。100μA的这个强度范围内足以达到刺激效果,并且患者使用时更安全。如图2所示,当患者按下左右耳选择按钮261左侧的“A”,屏幕上左右耳提示符号264左侧的“A”字母闪烁,指示可以通过按强度调节按钮262的“﹢”或“﹣”来增加或减少左耳的脉冲强度。为了方便患者适用,将强度提示符号265强度调节通过数字栏显示,数字越大,表示强度越大。遵循上述过程可以调节右耳的脉冲强度。左耳和右耳的脉冲强度可以为不同的强度。人体的左侧和右侧的电阻不同、感知能力也不同。左侧大脑半球是优势半球,负责语言、分析、计算、逻辑思维等一些抽象的功能,而右侧大脑是主要负责绘画、音乐、想象、综合判断能力等。左右脑半球需要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脑功能。大量的实验证明,自闭症患者左脑功能缺失往往多于右脑,左右脑不是并行发育的,对电刺激的感应程度也不尽一致。因此将左右耳的脉冲强度控制分开设置,直至患者左右耳感知同等刺激。
本方案通过电刺激和磁刺激双重作用、采用磁铁贴合耳部、交替的脉冲、可调节的频率和分别可调节的强度共同作用,达到非常良好的治疗和保健多种病症的效果,目前本方案已经在临床上使用3年有余,通过在美国数百例病人的观察,初步肯定了该仪器对于焦虑、抑郁、脑力及某些情志性疾患的非健康状态的调节作用。例如,其中两例自闭症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一名七岁患者从无言语能力到治疗半年后开始恢复发音和对话功能。另一名27岁自闭症患者治疗后焦虑症状显著减轻,与人的交流功能有了质的改善。此外,初步观察本方案还对帕金森病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以下是对其中三例患者的治疗情况:第一例患者治疗5次,配合西药治疗,手抖消失,治疗过程中看到症状改善。第二例患者在第一次治疗后,很久不能睁开的眼睛睁开了,步态不稳也有了改善。第三例患者是一位瑜伽老师,治疗一个月后获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左手的僵直和无力有了明显改善。对于帕金森病,采用中西医常规治疗通常不会有如此快速的效果,但是采用本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在本发明的基础上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和控制器,所述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分别作用于左右两耳,每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贴合于耳廓的前部和后部的耳迷走神经刺激点,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控制器产生的电流从第一电极穿透耳廓流至第二电极或从第二电极穿透耳廓流至第一电极,形成分别作用于左耳和右耳的两条电回路,每条电回路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一电极、耳廓、第二电极或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二电极、耳廓、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为圆柱形磁铁,贴合于耳廓的贴合面为圆形;
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力贴合于耳廓并产生穿透耳廓的磁场,在磁场的作用力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距2毫米时产生100-120克的拉力;
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产生模块和切换模块;
所述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与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连接,用于向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
所述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与另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连接,用于向另一对耳部刺激电极对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
所述切换模块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连接,使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交替地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当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停止产生脉冲电流;当第二电流产生模块产生连续的脉冲电流时,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停止产生脉冲电流;
向左耳和右耳提供的连续的脉冲电流的频率范围均是2-30Hz。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频率调节模块,该频率调节模块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连接,同时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的脉冲频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包括强度调节模块,该强度调节模块与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连接,分别调节第一脉冲电流产生模块和第二脉冲电流产生模块的脉冲强度。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使电流从耳廓前部穿透耳廓流至耳廓后部或从耳廓后部穿透耳廓流至耳廓前部,形成分别作用于左耳和右耳的两条电回路,每条电回路的电流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一电极、耳廓、第二电极或依次流经控制器、第二电极、耳廓、第一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采用极性相反的磁性材料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贴合于耳廓的前部和后部,通过磁性材料的磁场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使得磁场从耳廓前部穿透耳廓至耳廓后部或从耳廓后部穿透耳廓至耳廓前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过两对耳部刺激电极对刺激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时,采用单耳刺激和/或异步刺激的方法,所述单耳刺激的方法包括向左耳或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所述异步刺激的方法包括向左右耳的迷走神经刺激点交替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当向左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停止向右耳提供脉冲电流;当向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时,停止向左耳提供脉冲电流;每次向左耳和右耳提供连续的脉冲电流的时间相同,并且向左右耳提供的脉冲电流的总时间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左耳和右耳提供的连续的脉冲电流的强度范围均是0-100μA。
CN202110860982.1A 2021-07-29 2021-07-29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Active CN113577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982.1A CN113577564B (zh) 2021-07-29 2021-07-29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0982.1A CN113577564B (zh) 2021-07-29 2021-07-29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7564A CN113577564A (zh) 2021-11-02
CN113577564B true CN113577564B (zh) 2024-03-08

Family

ID=7825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0982.1A Active CN113577564B (zh) 2021-07-29 2021-07-29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7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19276A1 (en) * 2021-12-20 2023-06-29 Cogniguard Medical Holdings Limited Electrode configuration and method for auricular vagal nerve stimulation
WO2023239973A1 (en) * 2022-06-07 2023-12-14 The Alfred E. Mann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imulating an auricular branch of a vagus nerve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727A (zh) * 2016-07-25 2016-11-09 北京医丁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30809B2 (en) * 2014-06-13 2018-11-20 Nervana, LLC Transcutaneous electrostimulator and methods for electric stimulation
US11324916B2 (en) * 2018-07-02 2022-05-10 Vagus Health Ltd.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he non-invasive transcutaneous neurostimulation of the neck and ear vagus nerves via electrical, magnetic and haptic stimulation
US10835747B2 (en) * 2018-09-24 2020-11-17 Vorso Corp. Auricular nerve stimulation to address patient disorders, and associ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75727A (zh) * 2016-07-25 2016-11-09 北京医丁点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耳迷走神经刺激仪的在线诊疗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7564A (zh) 2021-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85696B1 (en) Non-invasive neuromodulation (NINM) for rehabilitation of brain function
KR101749607B1 (ko) 신경정신병학적 장애들의 치료를 위한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JPH0222674B2 (zh)
EP2661306B1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various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JP3129187U (ja) 脳波強制誘導装置。
CN113577564B (zh) 耳部迷走神经刺激装置及刺激耳部迷走神经的方法
US20080051852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he transdermal stimulation of a nerve of the human body
CA2724234A1 (en) Method to enhance neural tissue operation
ES2455493T3 (es) Sistema de electroestimulación craneal
US10701498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ing tinnitus and enhancing hearing
CN204767042U (zh) 智能变频生物电刺激治疗仪
US20200306536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roving brain function
KR100596540B1 (ko) 미주신경 전기자극기
CN215231382U (zh) 一种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促醒系统
Elkis-Abuhoff et al. Medical Art Therapy Applied to the Trauma Experienced by those Diagnosed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CN218636444U (zh) 一种可播放40Hz音乐的经颅微电流刺激睡眠仪
RU2721824C1 (ru) Способ нормализации мышечного тонуса при детском церебральном параличе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US9968774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ranial suture release
Dimitrov et al. Signals and systems for electrosleep
Dimitrov et al. MULTIFUNCTIONAL ADAPTIVE SYSTEM FOR PHYSIOTHERAPY (selected from CEMA’17 Conference)
Salam THE EMERGING ROLE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TREATING THE MENTAL CONDITION
RU2626702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нейросенсорной тугоухости 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ьного генеза
AU2015264876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
US9138581B2 (en)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autism
KR20240052195A (ko) tVNS 기능을 갖는 이어셋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