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4773A - 定子和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定子和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4773A
CN113574773A CN202080021578.9A CN202080021578A CN113574773A CN 113574773 A CN113574773 A CN 113574773A CN 202080021578 A CN202080021578 A CN 202080021578A CN 113574773 A CN113574773 A CN 113574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hases
winding
teeth
st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215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边洋一
松冈忠雄
小岛智则
山田雅树
守屋飒马
松井庸佑
法布通·帕塔拉瓦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74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47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04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uctor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e.g. with bar conductors
    • H02K3/18Windings for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32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 H02K3/38Wind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of the insulation around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能够抑制向轴向的大型化的定子和电动机。本发明的一个形式涉及的定子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铁芯、三相绕组和绝缘件。定子铁芯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三相绕组缠绕于多个齿部。绝缘件配置于定子铁芯的轴向的端部且使定子铁芯和三相绕组之间绝缘。三相绕组包括:与各相对应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以及三个相的交叉线,分别桥接于绝缘件的外周部并将同相的绕组彼此连接且被引出到定子铁芯的外周侧。设置于轴向的一侧的绝缘件在该绝缘件的外周面具有交叉线保持部,交叉线保持部以三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相的交叉线在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经过而倾斜桥接的方式保持三个相的交叉线。

Description

定子和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和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所述定子在定子铁芯的多个齿部缠绕有三相绕组。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产品,在将定子铁芯和绕组之间进行绝缘的绝缘件设有交叉线保持部,该交叉线保持部对将同相绕组彼此连接的交叉线进行保持。例如,已知有一种技术,在具有12个齿部的圆筒形状的定子中,与三相电源的各相对应地在交叉线保持部设置有在定子的中心轴方向上形成为三层的交叉线容纳槽,从而确保不同相的交叉线间的绝缘距离(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60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463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上述现有定子中,由于与三相中的各相对应的交叉线的容纳槽在定子的中心轴方向上形成为三层,因此存在交叉线保持部在轴向上大型化的问题,定子和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的向定子的中心轴方向的大型化不可避免。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定子和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该定子能够抑制向定子的中心轴方向的大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式涉及的定子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铁芯、三相绕组和绝缘件。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所述三相绕组缠绕于所述多个齿部。所述绝缘件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端部且使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三相绕组之间绝缘。所述三相绕组包括:与各相对应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以及三个相的交叉线,分别桥接于所述绝缘件的外周部并将同相的绕组彼此连接且被引出到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侧。设置于所述轴向的一侧的所述绝缘件在该绝缘件的外周面具有交叉线保持部,所述交叉线保持部以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相的交叉线在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经过而倾斜桥接的方式保持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
可以的是,所述交叉线保持部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保持于如下位置,即,在所述轴向上处于互不相同的高度、且从所述绝缘件的外周侧观察时在所述轴向上不相互重叠的位置。
典型地,所述一个相的交叉线的长度比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的长度长。
可以的是,所述交叉线保持部以在从所述绝缘件的外周侧观察时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不在所述轴向上全部重叠的方式分别保持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
可以的是,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共计12个齿部,该12个齿部当中依次配置有分别缠绕所述第一绕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齿部对、分别缠绕所述第二绕组且彼此相邻的第二齿部对以及分别缠绕所述第三绕组且彼此相邻的第三齿部对。
在该情况下,所述一个相的交叉线桥接于被配置成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四个齿部包夹于中间的两个齿部对之间。
可以的是,所述交叉线保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引出的第一缺口槽和用于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另一个引出的第二缺口槽。所述第一缺口槽和所述第二缺口槽分别在所述轴向上平行延伸,所述第一缺口槽比所述第二缺口槽深。
可以的是,所述交叉线保持部具有:第一外周部,桥接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以及第二外周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外周部不同的外径位置,并桥接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另一个。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定子和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的向轴向的大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4是上述定子的侧视图。
图5是说明绕组对于上述定子的各齿部的缠绕例的俯视图,分别地,A表示U相的绕组,B表示V相的绕组,C表示W相的绕组。
图6是表示上述定子中的绝缘件的交叉线保持部和定子铁芯的各齿部之间的关系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电动机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动机1的侧剖视图,图2是图1中A-A线方向的剖视图。电动机1是无刷直流电机,例如,作为在空调的室外机搭载的送风扇的旋转驱动源使用。
该电动机1是内转子式的永磁电动机,该电动机在产生旋转磁场的圆筒形状的定子(stator)2的内周侧能够旋转地配置具有永磁铁的转子(rotor)3。
定子2具备:圆筒形状的定子铁芯(定子芯)21,具有圆筒形状的轭部211和从轭部211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部212;以及三相的绕组23,通过绝缘件22缠绕于齿部212。除了定子铁芯21的内周面之外,定子2被由树脂形成的电机外壳6覆盖。
转子3在定子铁芯21的内周侧具有给定的空隙(间隙)且旋转自如地配置。转子3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制,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在与定子铁芯21对置的外周面环状地配置10个永磁铁21的10极表面磁铁型。永磁铁31被固定于外周侧铁芯32的外周面。再有,在图示的例子中,采用了外周侧铁芯32和内周侧铁芯34的分体结构来作为转子铁芯,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不具备绝缘构件33的单一转子铁芯。
轴35由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支承,分别地,第一轴承41由第一支架51支承,第二轴承42由第二支架52支承,从而使转子3旋转自如地被支承。
第一轴承41支承转子3的轴35的一端侧(输出侧)。第二轴承42支承转子3的轴35的另一端侧(输出相反侧)。第一轴承41和第二轴承42例如使用滚珠轴承。
第一支架51为金属制(钢板、铝等),且配置于电机外壳6的轴向上的一端侧、即轴35的输出侧。再有,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意指定子的中心轴(轴心O)方向。此外,电动机1、定子2、绝缘件22、转子3和轴35的各自的中心轴与轴心O一致。
第一支架51具有用于容纳第一轴承41的第一轴承容纳部511和从第一轴承容纳部511的开口端向周围延伸的凸缘部512。第一轴承容纳部511形成为具有使轴35通过的贯通孔的有底部圆筒形状,第一支架51的凸缘部512在电机外壳6的成形时被插入成形,并与电机外壳6成为一体。第一轴承41的外环压入第一轴承容纳部511的内表面,由该第一轴承41的内环支承的轴35的输出侧从在第一轴承容纳部511的底部中央形成的贯通孔向外部突出。
第二支架52为金属制(钢板、铝等),固定于电机外壳6的另一端侧、即轴35的输出相反侧。第二支架52具有圆板形状的支架主体521、与电机外壳6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外缘部)抵接的外缘部520以及用于容纳第二轴承42的第二轴承容纳部522。支架主体521的外缘部520与电机外壳6的输出相反侧的端部(外缘部)螺纹连接。第二轴承容纳部522形成为支架主体521的中央部的、从输出侧向输出相反侧凹陷设置的圆形的具有底面的孔。
第二支架52在径向上在第二轴承容纳部522和外缘部520之间一体具备散热翅片523。由此,能够实现电动机1的节省空间化。第二支架52在轴35的输出相反侧具备向外侧立设的散热翅片523,以作为散热器,并且来自在用于控制电动机1的电路基板72搭载的电子部件的热量由散热翅片523经导热构件71放出。
(定子)
接着,对定子2的详情进行说明。图3是定子2的立体图,图4是该定子的侧视图。
如上所述,定子2具有圆筒形状的定子铁芯21、绝缘件22和绕组23。
定子铁芯21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212,且通过将由电磁钢板等软磁性材料构成的薄板在轴向上层叠并一体化来制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21是具有12个齿部212的12槽定子铁芯。
绝缘件22是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材料的成形体,且该绝缘件是将定子铁芯21的轴向一侧(轴35的输出侧)覆盖的环状的第一绝缘件22A和将定子铁芯21的轴向另一侧(轴35的输出相反侧)覆盖的环状的第二绝缘件22B的结合体。
第一绝缘件22A和第二绝缘件22B分别形成为短圆筒形状,并具有将定子铁芯21的轭部211覆盖的外周壁部221和将定子铁芯21的多个齿部212覆盖的多个卷绕体部222(参照图2)。在第一绝缘件22A的外周壁部221设有交叉线保持部223A,该交叉线保持部用于将在卷绕体部222缠绕的绕组23桥接到其他卷绕体部222。此外,在第二绝缘件22B的外周壁部221设有交叉线保持部223B,该交叉线保持部用于将在各卷绕体部222缠绕的绕组23桥接到其他卷绕体部222。
绕组23是从第一绝缘件22A和第二绝缘件22B的各自的卷绕体部222上在定子铁芯21的多个齿部212缠绕的三相交流绕组。这里,在将三相交流的各相设为U相、V相和W相时,绕组23包括与U相对应的第一绕组23U、与V相对应的第二绕组23V和与W相对应的第三绕组23W。第一绕组23U、第二绕组23V和第三绕组23W通常使用树脂涂层铜线(参照图5)。
图5A~C是说明绕组23对各齿部212缠绕的缠绕例的从第一绝缘件22A侧观察时的定子2的俯视图,分别地,A表示第一绕组23U的缠绕例,B表示第二绕组23V的缠绕例,C表示第三绕组23W的缠绕例。
如图5A~C所示,定子铁芯21具有:缠绕第一绕组23U的四个齿部212(U1、U2、U3、U4);缠绕第二绕组23V的四个齿部212(V1、V2、V3、V4);以及缠绕第三绕组23W的四个齿部212(W1、W2、W3、W4)。
着眼于缠绕第一绕组23U的齿部212(U1、U2、U3、U4)时,U1和U2以及U3和U4分别构成彼此相邻的第一齿部对,这两组第一齿部对配置于相对于圆筒形状的定子2的轴心O(中心轴)对称的位置。如图5A所示,第一绕组23U分别反向缠绕于相邻的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定子2的轴心O观察时,第一绕组23U顺时针缠绕于U1和U4,且逆时针缠绕于U2和U3。
此外,着眼于缠绕第二绕组23V的齿部212(V1、V2、V3、V4)时,V1和V2以及V3和V4分别构成彼此相邻的第二齿部对,这两组第二齿部对配置于相对于圆筒形状的定子2的轴心O对称的位置。如图5B所示,第二绕组23V分别反向缠绕于相邻的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定子2的轴心O观察时,第二绕组23V顺时针缠绕于V1和V4,且逆时针缠绕于V2和V3。
再有,着眼于缠绕第三绕组23W的齿部212(W1、W2、W3、W4)时,W1和W2以及W3和W4分别构成彼此相邻的第三齿部对,这两组第三齿部对配置于相对于圆筒形状的定子2的轴心O对称的位置。如图5C所示,第三绕组23W分别反向缠绕于相邻的齿部。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定子2的轴心O观察时,第三绕组23W顺时针缠绕于W1和W4,且逆时针缠绕于W2和W3。
分别地,第一绕组23U按U1、U2、U3和U4的顺序缠绕于齿部212,第二绕组23V按V1、V2、V3和V4的顺序缠绕于齿部212,并且第三绕组23W按W1、W2、W3和W4的顺序缠绕于齿部212。绕组23包括将同相的绕组彼此连接且被拉出到定子铁芯21的外周侧的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和Wc。各相的交叉线Uc、Vc和Wc是在绝缘件22(第一绝缘件22A)的外周部分别桥接的绕组23(23U、23V、23W)的一部分。
如图5A所示,U相的交叉线Uc具有:在彼此相邻的两个齿部212(U1和U2以及U3和U4)之间桥接的两个第一交叉线Uc1;以及在将其他两个相(V相和W相)的四个齿部212(V3、V4、W1和W2)包夹的两个齿部212(U2和U3)之间桥接的一个第二交叉线Uc2。第二交叉线Uc2的长度比第一交叉线Uc1的长度长。
此外,如图5B所示,V相的交叉线Vc具有:在彼此相邻的两个齿部212(V1和V2以及V3和V4)之间桥接的两个第一交叉线Vc1;以及在将其他两个相(W相和U相)的四个齿部212(W3、W4、U1和U2)包夹的两个齿部212(V2和V3)之间桥接的一个第二交叉线Vc2。第二交叉线Vc2的长度比第一交叉线Vc1的长度长。
而且,如图5C所示,W相的交叉线Wc具有:在彼此相邻的两个齿部212(W1和W2以及W3和W4)之间桥接的两个第一交叉线Wc1;以及在将其他两个相(U相和V相)的四个齿部212(U3、U4、V1和V2)包夹的两个齿部212(W2和W3)之间桥接的一个第二交叉线Wc2。第二交叉线Wc2的长度比第一交叉线Wc1的长度长。
(交叉线保持部)
接着,对将各相的交叉线Uc、Vc、Wc进行保持的交叉线保持部223A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一绝缘件22A中的交叉线保持部223A和定子铁芯21的各齿部212之间的关系的展开图。
交叉线保持部223A是设置于第一绝缘件22A的轴向的前端部,且能够将在齿部212之间桥接的各相的交叉线Uc、Vc、Wc分别保持的环状壁部。如图6所示,在齿部212之间架设的各相的交叉线Uc、Vc、Wc桥接于交叉线保持部223A。
交叉线保持部223A在交叉线保持部的外周面分别保持各相的交叉线Uc、Vc、Wc,以使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Wc中的一个相的交叉线通过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而倾斜桥接。
例如,如图6所示,当将交叉线保持部223A在该交叉线保持部的周向上划分为三个角度范围R1、R2和R3时,在第一角度范围R1中,上述一个相的交叉线相当于U相的交叉线Uc,上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相当于V相和W相的交叉线Vc、Wc。在第一角度范围R1中,V相的交叉线Vc和W相的交叉线Wc相当于在同相的齿部212(V3和V4以及W1和W2)之间桥接的第一交叉线Vc1、Wc1,U相的交叉线Uc相当于在将其他两个相(V相和W相)的四个齿部包夹的U相的齿部(U2和U3)之间桥接的第二交叉线Uc2。
在第二角度范围R2中,上述一个相的交叉线相当于W相的交叉线Wc,上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分别相当于U相和V相的交叉线Uc、Vc。在第二角度范围R2中,U相的交叉线Uc和V相的交叉线Vc相当于在同相的齿部212(U3和U4以及V1和V2)之间桥接的第一交叉线Uc1、Vc1,W相的交叉线Wc相当于在将其他两个相(U相和V相)的四个齿部包夹的W相的齿部(W2和W3)之间桥接的第二交叉线Wc2。
而且,在第三角度范围R3中,上述一个相的交叉线相当于V相的交叉线Vc,上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分别相当于W相和U相的的交叉线Wc、Uc。在第三角度范围R3中,W相的交叉线Wc和U相的交叉线Uc相当于在同相的齿部212(W3和W4以及U1和U2)之间桥接的第一交叉线Wc1、Uc1,V相的交叉线Vc相当于在将其他两个相(W相和U相)的四个齿部包夹的V相的齿部(V2和V3)之间桥接的第二交叉线Vc2。
交叉线保持部223A将上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保持于在轴向上互不相同的高度、并且在从绝缘件22(第一绝缘件22A)的外周侧观察时在上述轴向上不相互重叠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各相的交叉线Uc、Vc、Wc分别具有长度不同的第一交叉线Uc1、Vc1、Wc1以及第二交叉线Uc2、Vc2、Wc2,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这种形式的桥接方法。
例如,在第一角度范围R1中,在与定子2的轴心O正交的假想面中,以V相的交叉线Vc(Vc1)成为上侧、W相的交叉线Wc(Wc1)成为下侧的方式,在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不同高度位置桥接。此外,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即V相的交叉线Vc(Vc1)和W相的交叉线Wc(Wc1)以在轴向不相互重叠的方式被保持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隔给定距离的位置。
再有,在第二角度范围R2中,在与定子2的轴心O正交的假想面中,以U相的交叉线Uc(Uc1)成为上侧、V相的交叉线Vc(Vc1)成为下侧的方式,在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不同高度位置桥接。此外,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即U相的交叉线Uc(Uc1)和V相的交叉线Vc(Vc1)以在轴向不相互重叠的方式被保持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隔给定距离的位置。
同样地,在第三角度范围R3中,在与定子2的轴心O正交的假想面中,以W相的交叉线Wc(Wc1)成为上侧、U相的交叉线Uc(Uc1)成为下侧的方式,在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不同高度位置桥接。此外,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即W相的交叉线Wc(Wc1)和U相的交叉线Uc(Uc1)以在轴向不相互重叠的方式被保持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隔给定距离的位置。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交叉线保持部223A分别保持各相的交叉线Uc、Vc、Wc,以当从绝缘件22(第一绝缘件22A)的外周侧观察时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Wc不会全部在轴向上重叠(即使存在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Wc中的任意两个相的交叉线在轴向上重叠的部位,也不存在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Wc全部在轴向上重叠的部位)。由此,由于交叉线Uc、Vc、Wc不会相对于轴向重叠三个,因此在确保不同相的交叉线彼此的绝缘距离(即、通过使不同相的交叉线彼此远离而能够对在不同相的交叉线之间高频脉冲相互影响的情况进行抑制的距离)的同时,实现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沿轴向的高度尺寸H的减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图6所示的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Wc中的、不同相的交叉线彼此最接近的部位的分离距离设为1mm,而确保绝缘距离足够。再有,该绝缘距离可以根据交叉线的线径、施加在交叉线上的电压和在交叉线流动的电流等条件而适当改变。
由于以上述那样的形式桥接各相的交叉线Uc、Vc、Wc,因此交叉线保持部223A如以下那样构成。
第一,交叉线保持部223A具有从该交叉线保持部的轴向的前端向另一端侧在轴向上平行延伸的两个种类的缺口槽(第一缺口槽G1和第二缺口槽G2)。这些缺口槽形成将各相的交叉线Uc、Vc、Wc从第一绝缘件22A的径向内侧向径向外侧引出,或者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引入用的通路。多个缺口槽中的、第一缺口槽G1和第二缺口槽G2分别设置于多个部位,第一缺口槽G1比第二缺口槽G2深。
第一缺口槽G1和第二缺口槽G2的形成位置是任意的,且以能够将各相的交叉线Uc、Vc、Wc以上述那样的形式桥接的方式决定各自的排列间隔、排列顺序。
例如,在第一角度范围R1中,与上述一个相的交叉线相当的U相的交叉线Uc(Uc2)桥接于第一缺口槽G1和第二缺口槽G2。此外,在该第一缺口槽G1和第二缺口槽G2之间,设置上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交叉线即V相的交叉线Vc(Vc1)所桥接的一对第二缺口槽G2和上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另一个交叉线即W相的交叉线Wc(Wc1)所桥接的另一对第一缺口槽G1。
第二,交叉线保持部223A具有外径位置(图5所示的离轴心O的距离)互不相同的多个外周部(第一外周部S1和第二外周部S2)。这些外周部是沿轴向形成的圆周面,且分别形成于第一绝缘件22A的不同外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周部S2与第一外周部S1相比位于外径侧。
例如,在第一角度范围R1中,在内径侧的第一外周部S1桥接V相的交叉线Vc(Vc1),在外径侧的第二外周部S2桥接W相的交叉线Wc(Wc1)。由此,由于V相的交叉线Vc和W相的交叉线Wc能够不相互重叠,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这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的绝缘距离。此外,通过能够确保不同相的交叉线彼此的绝缘距离,而能够防止向各相的绕组23U、23V、23W供给的高频脉冲相互影响。这在第二角度范围R2、第三角度范围R3中也同样。
第三,交叉线保持部223A具有台阶部T,该台阶部形成内径侧的第一外周部S1和外径侧的第二外周部S2之间的边界。台阶部T通常设置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一对第一缺口槽G1之间。台阶部T用于将通过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而倾斜桥接的相的交叉线稳定保持,只要能够确保两个相的交叉线间的绝缘距离,则台阶部的高度、位置能够任意设定。例如,在第一角度范围R1中,利用台阶部T来将通过V相的交叉线Vc和W相的交叉线Wc之间而倾斜桥接的U相的交叉线Uc稳定保持。
如上所述,各相的绕组23(23U、23V、23W)桥接于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同时被向定子铁芯21的各齿部212缠绕。绕组23U、23V、23W向各齿部212的卷绕使用三喷嘴绕线机来各相同时进行。各相的交叉线Uc、Vc、Wc对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桥接通常由作业者所进行的手工作业来进行。
定子2还具有在各相的绕组23的卷绕开始端和卷绕结束端连接的多个销24(24U、24V、24W、24N)(参照图3)。多个销24沿轴向延伸,并设置于第二绝缘件22B的任意位置。
第一销24U连接于U相的绕组23U的卷绕开始端,第二销24V连接于V相的绕组23V的卷绕开始端,第三销24W连接于W相的绕组23W的卷绕开始端。第四销24N相当于与各相的绕组23U、23V、23W的各自的卷绕结束端共同连接的中性点。该多个销24如图1所示那样与在定子2和第二支架52之间配置的电路基板72连接。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外周面,三个相的交叉线Uc、Vc、Wc中的一个相的交叉线以在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倾斜通过并被桥接的方式被保持于交叉线保持部223A,因此
为了将与U、V、W这三个相中的每个相对应的交叉线Uc、Vc、Wc进行保持所需的高度尺寸H以上下两层相应量的高度便足够,不需要与以往那样与各相对应地采用三层相应量的高度的保持区域(在背景技术栏记载的形成为三层的交叉线容纳槽)。由此,在确保三个相的交叉线彼此的绝缘距离的同时,能够减小交叉线保持部223A的轴向高度,并且能够抑制定子2及具备该定子的电动机1向轴向的大型化。
(标号说明)
1 电动机
2 定子
3 转子
21 定子铁芯
22 绝缘件
23 (23U、23V、23W)绕组
24 (24U、24V、24W、24N)销
35 轴
212 齿部
223A 交叉线保持部
G1 第一缺口槽
G2 第二缺口槽
S1 .第一外周部
S2 第二外周部
T 台阶部
Uc、Vc、Wc 交叉线。

Claims (8)

1.一种定子,具备:
圆筒形状的定子铁芯,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齿部;
三相绕组,缠绕于所述多个齿部;以及
绝缘件,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的轴向的端部,且使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三相绕组之间绝缘,
所述三相绕组包括:与各相对应的第一绕组、第二绕组和第三绕组;以及三个相的交叉线,分别桥接于所述绝缘件的外周部,并将同相的绕组彼此连接且被引出到所述定子铁芯的外周侧,
设置于所述轴向的一侧的所述绝缘件在该绝缘件的外周面具有交叉线保持部,所述交叉线保持部以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相的交叉线在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之间经过而倾斜桥接的方式保持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交叉线保持部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保持于如下位置,即,在所述轴向上处于互不相同的高度、且从所述绝缘件的外周侧观察时在所述轴向上不相互重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一个相的交叉线的长度比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的长度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交叉线保持部以在从所述绝缘件的外周侧观察时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不在所述轴向上全部重叠的方式分别保持所述三个相的交叉线。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共计12个齿部,该12个齿部当中依次配置有分别缠绕所述第一绕组且彼此相邻的第一齿部对、分别缠绕所述第二绕组且彼此相邻的第二齿部对以及分别缠绕所述第三绕组且彼此相邻的第三齿部对,
所述一个相的交叉线桥接于被配置成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四个齿部包夹于中间的两个齿部对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交叉线保持部具有用于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引出的第一缺口槽和用于将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另一个引出的第二缺口槽,
所述第一缺口槽和所述第二缺口槽分别在所述轴向上平行延伸,
所述第一缺口槽比所述第二缺口槽深。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其中,
所述交叉线保持部具有:
第一外周部,桥接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一个;以及
第二外周部,设置于与所述第一外周部不同的外径位置,并桥接所述其他两个相的交叉线中的另一个。
8.一种电动机,具备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
CN202080021578.9A 2019-03-29 2020-03-18 定子和电动机 Pending CN1135747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6954A JP7434719B2 (ja) 2019-03-29 2019-03-29 ステータ及び電動機
JP2019-066954 2019-03-29
PCT/JP2020/011979 WO2020203294A1 (ja) 2019-03-29 2020-03-18 ステータ及び電動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4773A true CN113574773A (zh) 2021-10-29

Family

ID=72668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21578.9A Pending CN113574773A (zh) 2019-03-29 2020-03-18 定子和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34719B2 (zh)
CN (1) CN113574773A (zh)
WO (1) WO202020329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292A (zh) * 2022-02-09 2022-03-11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及其绕线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6343A2 (en) * 2001-03-29 2002-10-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ions of salient pole windings
JP2008167604A (ja) * 2006-12-28 2008-07-17 Ichinomiya Denki:Kk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ルド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WO2009001838A1 (ja) * 2007-06-25 2008-12-3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渡り線モジュール
JP2010246353A (ja) * 2009-04-10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CN103248145A (zh) * 2012-02-08 2013-08-14 阿斯莫株式会社 定子、无刷电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4467235A (zh) * 2014-12-23 2015-03-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动机定子
CN105006899A (zh) * 2014-04-16 2015-10-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0725A (ja) 2006-04-28 2007-11-15 Asmo Co Ltd ステータ、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巻線方法
JP2017118671A (ja) 2015-12-24 2017-06-2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46343A2 (en) * 2001-03-29 2002-10-0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Connections of salient pole windings
JP2008167604A (ja) * 2006-12-28 2008-07-17 Ichinomiya Denki:Kk インナーロータ型モールド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WO2009001838A1 (ja) * 2007-06-25 2008-12-31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渡り線モジュール
JP2010246353A (ja) * 2009-04-10 2010-10-2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CN103248145A (zh) * 2012-02-08 2013-08-14 阿斯莫株式会社 定子、无刷电机以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5006899A (zh) * 2014-04-16 2015-10-2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04467235A (zh) * 2014-12-23 2015-03-25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电动机定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72292A (zh) * 2022-02-09 2022-03-11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及其绕线方法
CN114172292B (zh) * 2022-02-09 2022-06-21 宁波圣龙汽车动力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定子组件及其绕线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67847A (ja) 2020-10-08
WO2020203294A1 (ja) 2020-10-08
JP7434719B2 (ja) 2024-0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74774B (zh) 定子和电动机
US7408281B2 (en) Stator and brushless motor
EP2973943B1 (en) Axial flux electric machine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US6683397B2 (en) Electric machine having at least one magnetic field detector
US10110076B2 (en) Single-phase brushless motor
US9391500B2 (en) Axial flux electric machine
US6531797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having individual removable coils
EP2012409A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US20180013336A1 (en) Stators and coils for axial-flux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US10862353B2 (en) Axial gap motor rotor and axial gap motor
US20070273221A1 (en) Brushless motor
US10530224B2 (en) Motor and electric tool equipped with the same
US9923420B2 (en) Claw pole stator motor and blower
US11411452B2 (en) Coil and motor using same
CN110832747B (zh) 旋转电机及直线电动机
US6967554B2 (en) Coil for 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WO2021131575A1 (ja) コイ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ステータ、モータ
CN113574773A (zh) 定子和电动机
JP7406546B2 (ja) モータ
US20210249924A1 (en) Motor, and coil used for same
WO2024018819A1 (ja) モータ及び天井扇
WO2024018820A1 (ja) モータ及び天井扇
JP2018160956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WO2014203849A1 (ja) 回転電機及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JP2020195205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