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3109B -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3109B
CN113573109B CN202010352165.0A CN202010352165A CN113573109B CN 113573109 B CN113573109 B CN 113573109B CN 202010352165 A CN202010352165 A CN 202010352165A CN 113573109 B CN113573109 B CN 1135731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tting device
pairing
connection
transmitting
receiv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5216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73109A (zh
Inventor
吴镇吉
江进富
施嘉南
游琳源
曾荣堃
吴壮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BenQ Corp filed Critical BenQ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5216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3109B/zh
Priority to US17/240,971 priority patent/US11630626B2/en
Priority to EP21170390.5A priority patent/EP3905025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57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73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31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2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additional display device, e.g. video project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12Synchronisation between the display unit and other units, e.g. other display units, video-disc play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5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involving copying of the display data of a local workstation or window to a remote workstation or window so that an actual copy of the data is displayed simultaneously on two or more displays, e.g. tele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7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using display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Architectures or entities
    • H04L65/1059End-user terminal functionalit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2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d protocol, e.g. IEEE 1394
    • H04N21/43635HDM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7Establish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r smart car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58/00Arrangements for display data security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2Networking asp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04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 G09G2370/042Exchange of auxiliary data, i.e. other than image data, between monitor and graphics controller for monitor identific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16Use of wireless transmission of display inform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20Details of the management of multiple sources of image dat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70/00Aspects of data communication
    • G09G2370/22Detection of presence or absence of input display information or of connection or disconnection of a corresponding information sour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及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其中方法包含提供接收装置与接收装置连接的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一传送装置建立第一连接;第一传送装置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在第二传送装置接收配对资讯后,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在第二传送装置被触发后,耦接于第二传送装置的影像讯号源传送影像讯号至第二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处理影像讯号,并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以及依据影像讯号,接收装置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影像。

Description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尤指一种具有高操作便利性的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各种投影机系统以及会议报告系统已经被快速地发展,并也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会议报告系统可以结合投影机系统而使报告者在呈现资料时的便利性增加。目前的会议报告系统大多以无线通讯的资料传输方式为主流。无线通讯的资料传输方式又可分为两种模式。在第一种模式下,参与会议的成员所用的电脑必须要安装好特定软体,电脑可将硬碟、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或是唯读记忆光碟(CD-ROM)等装置进行识别。接着,将上述实体或是虚拟的存储装置内之资料,通过无线网路传输至荧幕或是显示器上。在第二种模式下,参与会议的成员所用的电脑可与传送装置连接,当传送装置通过接收装置与荧幕或是显示器建立连接后,电脑内的资料即可投放于荧幕或是显示器上。近年来,藉由利用无线通讯的资料传输方式进行会议报告,可增加操作效率以及增加便利性。
然而,如前述提及,要执行无线通讯的资传传输,其条件为电脑内需安装特定软体,或是成对的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需建立连接。电脑内需安装特定软体可能会造成资料被窃取的风险,而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建立连接的配对过程也可能会造成不便,说明如下。
在目前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建立连接的配对过程中,使用者必须将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的距离缩短,如使用者手持传送装置以”靠近”接收装置。使用者可以利用按键触发、或是将接收装置的连线配置资料(如无线网路名称SSID,加密设定,或是密码等资料)烧录或是复制到传送装置。然而,传送装置必须要”靠近”接收装置才能进行配对过程。因此,当接收装置设置于天花板或是难以接触的地方时,无线配对的过程将窒碍难行。因此,发展一种具有高便利性的无线配对方式实为重要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增加建立无线连接的操作性以及便利性。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包含提供接收装置与接收装置连接的第一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一传送装置建立第一连接,第一传送装置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在第二传送装置接收配对资讯后,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在第二传送装置被触发后,耦接于第二传送装置的影像讯号源传送影像讯号至第二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处理影像讯号,并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以及依据影像讯号,接收装置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影像。
优选的,该第二连接为无线连接,该第一连接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含以下步骤: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该第二传送装置位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触发配对程序;及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含: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该第一传送装置执行广播程序,以在通讯范围内广播通讯名称讯息;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利用搜寻程序以搜寻对应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通讯名称讯息;及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搜寻到该第一传送装置并建立该第一连接后,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含: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将该第二传送装置以热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触发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该第一传送装置利用监控程序识别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通信协议资讯,并启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及该第二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连接复制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所存的该配对资讯。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含:产生配对清单于该接收装置中;第三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三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及若该第三传送装置不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禁止该第三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连接。
优选的,该方法另包含,产生配对清单于该接收装置中;第四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四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及若该第四传送装置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与该第四传送装置建立连接。
优选的,该方法还包含:在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影像讯号源耦接时,该第二传送装置传送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至该影像讯号源内的资料处理装置;及在该资料处理装置接收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后,该资料处理装置依据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第二传送装置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包含接收装置、第一传送装置及第二传送装置。第一传送装置连接于接收装置。第二传送装置连接于第一传送装置,用以与接收装置配对。第一传送装置包含处理器及记忆体。处理器用以处理讯号以及执行配对程序。记忆体用以储存资料。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一传送装置建立第一连接之后,第一传送装置的处理器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在第二传送装置接收配对资讯后,第二传送装置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在第二传送装置被触发后,耦接于第二传送装置的影像讯号源传送影像讯号至第二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处理影像讯号,并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依据影像讯号,接收装置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影像。
较佳的,该第二连接为无线连接,该第一连接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较佳的,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位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当触发配对程序,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较佳的,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执行广播程序,以在通讯范围内广播通讯名称讯息,且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搜寻到该第一传送装置并建立该第一连接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较佳的,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第二传送装置以热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在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被触发后,该第一传送装置利用监控程序识别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通信协议资讯,并启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且该第二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连接复制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所存的该配对资讯。
较佳的,还包含第三传送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其中该接收装置内存配对清单,该第三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三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若该第三传送装置不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禁止该第三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连接。
较佳的,还包含第四传送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用以与该接收装置配对。其中该接收装置内存配对清单,该第四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四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若该第四传送装置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与该第四传送装置建立连接。
较佳的,在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影像讯号源耦接时,该第二传送装置传送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至该影像讯号源内的资料处理装置,且在该资料处理装置接收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后,该资料处理装置依据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第二传送装置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以及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当接收装置的位置为难以接触的位置时,为了避免新加入的传送装置需要近距离接触或是靠近接收装置才能完成配对程序,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可将目前已经配对完成的传送装置视为配对资讯的转送点。换言之,新加入的传送装置可以完全地通过已经配对完成的传送装置,获取接收装置建立连接所需的设定以及参数。因此,新加入的传送装置不需要近距离接触或是靠近接收装置即可完成配对程序,并进一步建立无线连接。由于本案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具有可将配对资讯转送的能力,故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建立无线连接的操作性以及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的实施例的方块图。
图2A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中传送装置的第一种外观的示意图。
图2B为本发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中传送装置的第二种外观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之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执行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的实施例的方块图。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包含接收装置RX、第一传送装置TX1以及第二传送装置TX2。接收装置RX可为任何具有讯号接收能力的通讯装置。接收装置RX可用有线或是无线的方式与显示装置10建立连接。显示装置10可为液晶荧幕、投影面或是电视墙等装置。第一传送装置TX1连接于接收装置RX。第一传送装置TX1可用无线的方式连接于接收装置RX。例如,第一传送装置TX1可用无线保真(Wi-Fi)的通讯协定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第一传送装置TX1包含传输埠T11、处理器T12、传输埠T13及记忆体T14。处理器T12用以处理讯号以及执行配对程序。记忆体T14耦接于处理器T12,用以储存资料。传输埠T11及传输埠T13耦接于处理器T12,用以传输资料。举例而言,传输埠T11可用于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传输埠T13可用于与另一个传送装置(第二传送装置TX2)建立连接。记忆体T14耦接于处理器T12,用以储存资料。记忆体T14可为任何形式的记忆体,例如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唯读记忆体(Electrically-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第二传送装置TX2连接于第一传送装置TX1,用以与接收装置RX配对。第二传送装置TX2的内部结构类似于第一传送装置TX1。第二传送装置TX2包含传输埠T21、处理器T22、传输埠T23及记忆体T24。由于第二传送装置TX2的结构与第一传送装置TX1类似,故其元件细节将不再赘述。并且,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的接收装置RX可以同时建立与多个传送装置的连接。如图1所示,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的接收装置RX可以同时与M个传送装置建立连接,M为正整数(图1的M=4)。换句话说,在第一传送装置TX1、第二传送装置TX2、第三传送装置TX3以及第四传送装置TX4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后,第一传送装置TX1、第二传送装置TX2、第三传送装置TX3以及第四传送装置TX4即可与接收装置RX进行资料交换。在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中,第一传送装置TX1、第二传送装置TX2、第三传送装置TX3以及第四传送装置TX4可以耦接于对应的影像资料源。影像资料源可为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或桌上型电脑之类的装置。在图1中,第一传送装置TX1耦接于第一影像资料源NB1。第二传送装置TX2耦接于第二影像资料源NB2。第三传送装置TX3耦接于第三影像资料源NB3。第四传送装置TX4耦接于第四影像资料源NB4。在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中,在某个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RX已经配对完成并建立连接后,当有新的传送装置加入时,新的传送装置可用相当便利的方式与接收装置RX进行配对而达到高操作性与高便利性的目的。例如,第一传送装置TX1与接收装置RX已经配对完成并建立连接。当第二传送装置TX2要加入时,第二传送装置TX2可与第一传送装置TX1先建立第一连接L1。在第二传送装置TX2与第一传送装置TX1建立第一连接L1之后,第一传送装置TX1的处理器T12可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L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TX2。在第二传送装置TX2接收配对资讯后,第二传送装置TX2可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并且,在第二传送装置TX2被触发后,耦接于第二传送装置TX2的第二影像讯号源NB2可传送影像讯号至第二传送装置TX2。第二传送装置TX2处理影像讯号,并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RX。最后,依据影像讯号,接收装置RX可控制显示装置10显示影像。
在图1中,第二连接L2可为无线连接,第一连接L1可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例如,第一传送装置TX1与第二传送装置TX2可先接上电源。接着,第一传送装置TX1可经由按键触发预先设定的通用唯一辨识码(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UUID)的广播模式。第一传送装置TX1的处理器T12可执行广播程序,以在通讯范围内广播UUID的通讯名称讯息。并且,第二传送装置TX2可设定在探索模式(Discovery Mode)。第二传送装置TX2在探索模式下可寻找特殊的UUID字串以执行配对连线。如前述提及,接收装置RX连接第一传送装置TX1之后,配对资讯可储存于第一传送装置TX1的记忆体T14中。因此,在第二传送装置TX2搜寻到第一传送装置TX1并与第一传送装置TX1建立第一连接L1后,第一传送装置TX1的处理器T12可以读取记忆体T14内所存的配对资讯,以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L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TX2。因此,第二传送装置TX2可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上述之第一传送装置TX1与第二传送装置TX2之间的第一连接L1的通讯方式属于非接触式的无线通讯方式,例如蓝芽(Bluetooth)无线通讯方式。
并且,第一传送装置TX1与第二传送装置TX2之间的第一连接L1的通讯方式也可以使用近距离无线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近场通讯)的协定,说明如下。在接收装置RX连接第一传送装置TX1之后(已配对完成),配对资讯可储存于第一传送装置TX1的记忆体T14中。记忆体T14可为NFC储存资料所用的EEPROM。第二传送装置TX2接上电源并启动后,可以利用按键开启NFC的资料读取功能。在第二传送装置TX2启动且位于第一传送装置TX1的通讯范围内时,将触发配对程序。接着,第一传送装置TX1的处理器T12可读取记忆体T14内所存的配对资讯,并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L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TX2。第二传送装置TX2的处理器T22可将配对资讯写入至记忆体T24(也可为EEPROM)。第一传送装置TX1的处理器T12还可以读取第二传送装置TX2的识别资讯,例如硬体识别码、网路名称或是序号等等的资料。接着,第一传送装置TX1可以将第二传送装置TX2的识别资讯回传至接收装置RX。接收装置RX可依此将第二传送装置TX2纳入合法认证名单。于此,由于接收装置RX的合法认证名单内列有第二传送装置TX2,故第二传送装置TX2即具备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的权限。随后,第二传送装置TX2可以重新启动。接着,第二传送装置TX2的处理器T22可读取记忆体T24内的配对资讯,并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
并且,第一传送装置TX1与第二传送装置TX2之间的第一连接L1的通讯方式也可以使用有线通讯,说明如下。在接收装置RX连接第一传送装置TX1之后(已配对完成),配对资讯可储存于第一传送装置TX1的记忆体T14中。第二传送装置TX2可用热插拔(Hotplugging)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传送装置TX1。例如,第一传送装置TX1可用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USB)的连接埠连接于第二传送装置TX2。然而,第一传送装置TX1与第二传送装置TX2可用任何有线通讯的方式进行资料传输,任何合理的硬体变动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接着,第二传送装置TX2可用按键触发配对程序。在第二传送装置TX2的配对程序被触发后,第一传送装置TX1可利用监控程序(如USB Monitor Program)识别第二传送装置TX2的通信协议资讯(如USB的人类介面装置,Human Interface Device,HID)资讯,并启动第一传送装置TX1的配对程序。接着,第一传送装置TX1与第二传送装置TX2会进行资讯交换。在第一传送装置TX1的记忆体T14中所存的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L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TX2后,第二传送装置TX2可复制配对资讯至记忆体T24中。因此,第二传送装置TX2可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
应当理解的是,为了加强连线安全性以及避免未经认证的传送装置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因此,当第二传送装置TX2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之前,第二传送装置TX2必须要通过第一传送装置TX1将识别资讯传送至接收装置RX。接收装置RX可依此将第二传送装置TX2纳入合法认证名单。之后,在第二传送装置TX2接上电源且成功地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后,第二传送装置TX2即可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RX。接收装置RX可依据由第二传送装置TX2所传来的影像讯号,控制显示装置10以显示影像。
在图1中,接收装置RX也可以引入配对清单来选择性地与特定的传送装置建立连接。为了避免混淆,图1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将引入第三传送装置TX3以及第四传送装置TX4来进行说明。于此,接收装置RX内可存有一个配对清单,例如电子邮件上的特定成员名单、或是使用者手动设定的会议成员名单。在第三传送装置TX3利用无线或是有线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传送装置TX1后,第三传送装置TX3可以通过第一传送装置TX1对接收装置RX发送注册讯息。接收装置RX可依据注册讯息,比对第三传送装置TX3是否在配对清单中。若第三传送装置TX3不在配对清单中,接收装置RX将禁止第三传送装置TX3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类似地,在第四传送装置TX4利用无线或是有线的方式连接于第一传送装置TX1后,第四传送装置TX4可以通过第一传送装置TX1对接收装置RX发送注册讯息。接收装置RX可依据注册讯息,比对第四传送装置TX4是否在配对清单中。若第四传送装置TX4在配对清单中,接收装置RX将与第四传送装置TX4建立连接。
换句话说,第一传送装置TX1可视为一个通讯转送点(Relay Node),其功能可将配对资讯转送至其他的传送装置,以使其他的传送装置获取连线设定资讯而建立与接收装置RX之间的连接。并且,在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中,每一个传送装置都可以视为虚拟显示装置,说明如下。举例而言,当第二传送装置TX2与第二影像讯号源NB2耦接时,第二传送装置TX2可以传送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Extended Display Identification Data,EDID)至第二影像讯号源NB2内的资料处理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内的中央处理器或是显示卡)。并且,资料处理装置接收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后,资料处理装置依据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第二传送装置TX2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在第二传送装置TX2被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后,第二传送装置TX2即可取得影像讯号,并将其传送至接收装置RX。接收装置RX即可依据第二影像讯号源NB2的影像讯号而控制显示装置10投放影像。
图2A为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中,传送装置的第一种外观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中,传送装置的第二种外观的示意图。为了避免混淆,图2A中的传送装置,后文称为传送装置TX100。图2B中的传送装置,后文称为传送装置TX200。如图2及图3所示,传送装置TX100以及传送装置TX200具有按键BUT。按键BUT可视为触发无线配对程序的启动键。按键BUT也可以视为触发影像讯号传输到接收装置RX的控制键。举例而言,在传送装置TX100已经与接收装置RX配对完成并建立连接后,当使用者按压按键BUT,传送装置TX100即可将影像讯号传输到接收装置RX。接收装置RX可依据影像讯号而控制显示装置10投放影像。并且,如前述提及,传送装置可与对应的影像资料源(例如笔记型电脑)连接。因此,传送装置可具有至少一个资料传输埠。举例而言,传送装置TX100可利用A类型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SB Type-A)的传输埠USB及/或高画质多媒体介面(High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HDMI)的传输埠HDMI与对应的影像资料源连接。传送装置TX200可用C类型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SB Type-C)的传输埠TYC与对应的影像资料源连接。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传送装置的缆线长度、传输埠规格、装置外型的任何合理的变化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
图3为本发明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执行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的流程图。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包含步骤S301至步骤S307。任何合理的步骤变更都属于本发明所揭露的范畴。步骤S301至步骤S307描述于下:
步骤S301:提供接收装置RX与接收装置RX相连接的第一传送装置TX1;
步骤S302:第二传送装置TX2与第一传送装置TX1建立第一连接L1;
步骤S303:第一传送装置TX1将配对资讯通过第一连接L1传送至第二传送装置TX2;
步骤S304:在第二传送装置TX2接收配对资讯后,第二传送装置TX2依据配对资讯与接收装置RX建立第二连接L2;
步骤S305:在第二传送装置TX2被触发后,耦接于第二传送装置TX2的第二影像讯号源NB2传送影像讯号至第二传送装置TX2;
步骤S306:第二传送装置TX2处理影像讯号,并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RX;
步骤S307:依据影像讯号,接收装置RX控制显示装置10显示影像。
步骤S301至步骤S307的细节已于前文中详述,故于此将不再赘述。在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100中,由于第一传送装置TX1可以视为将配对资讯转送到第二传送装置TX2的通讯节点,因此,对于第二传送装置TX2而言,可以完全地通过第一传送装置TX1获取与接收装置RX建立连接所需的设定以及参数。换句话说,第二传送装置TX2不需要近距离接触或是靠近接收装置RX即可完成配对程序,并进一步建立无线连接。
进一步结合图1、图2A及图2B所示,本方法中:该第二连接为无线连接,该第一连接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该方法还包含: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该第二传送装置位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触发配对程序;及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该方法还包含: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该第一传送装置执行广播程序,以在通讯范围内广播通讯名称讯息;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利用搜寻程序以搜寻对应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通讯名称讯息;及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搜寻到该第一传送装置并建立该第一连接后,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该方法还包含: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将该第二传送装置以热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触发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该第一传送装置利用监控程序识别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通信协议资讯,并启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及该第二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连接复制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所存的该配对资讯。
该方法还包含:产生配对清单于该接收装置中;第三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三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及若该第三传送装置不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禁止该第三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连接。
该方法还包含:产生配对清单于该接收装置中;第四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四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若该第四传送装置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与该第四传送装置建立连接。
该方法还包含:在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影像讯号源耦接时,该第二传送装置传送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至该影像讯号源内的资料处理装置;及在该资料处理装置接收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后,该资料处理装置依据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第二传送装置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
综上所述,本案描述了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以及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当接收装置的位置为难以接触的位置时,为了避免新加入的传送装置需要近距离接触或是靠近接收装置才能完成配对程序,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可将目前已经配对完成的传送装置视为配对资讯的转送点。换言之,新加入的传送装置可以完全地通过已经配对完成的传送装置,获取接收装置建立连接所需的设定以及参数。因此,新加入的传送装置不需要近距离接触或是靠近接收装置即可完成配对程序,并进一步建立无线连接。由于本案的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具有可将配对资讯转送的能力,故可以大幅度地增加建立无线连接的操作性以及便利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8)

1.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
提供接收装置及与该接收装置连接的第一传送装置;
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一传送装置建立第一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将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接收该配对资讯后,该第二传送装置依据该配对资讯与该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被触发后,耦接于该第二传送装置的影像讯号源传送影像讯号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影像讯号源耦接时,该第二传送装置传送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至该影像讯号源内的资料处理装置;
在该资料处理装置接收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后,该资料处理装置依据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第二传送装置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
该第二传送装置处理该影像讯号,并将该影像讯号传送至该接收装置;及
依据该影像讯号,该接收装置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影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为无线连接,该第一连接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含:
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该第二传送装置位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触发配对程序;及
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含:
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
该第一传送装置执行广播程序,以在通讯范围内广播通讯名称讯息;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利用搜寻程序以搜寻对应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通讯名称讯息;及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搜寻到该第一传送装置并建立该第一连接后,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含:
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将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记忆体中;
将该第二传送装置以热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
触发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
该第一传送装置利用监控程序识别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通信协议资讯,并启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及
该第二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连接复制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所存的该配对资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含:
产生配对清单于该接收装置中;
第三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
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三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及
若该第三传送装置不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禁止该第三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产生配对清单于该接收装置中;
第四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
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四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及
若该第四传送装置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与该第四传送装置建立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含:
第一传送装置读取第二传送装置的识别资讯;
第一传送装置将第二传送装置的识别资讯回传至接收装置;
接收装置将第二传送装置纳入合法认证名单,以便于建立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的该第二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含:
当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之前,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传送识别资讯传送至该接收装置;
该接收装置将该第二传送装置纳入合法认证名单;
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接上电源且成功地与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后,该第二传送装置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
10.一种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接收装置;
第一传送装置,连接于该接收装置,该第一传送装置包含:
处理器,用以处理讯号以及执行配对程序;及
记忆体,耦接于该处理器,用以储存资料;及
第二传送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用以与该接收装置配对;
其中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第一传送装置建立第一连接之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将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接收该配对资讯后,该第二传送装置依据该配对资讯与该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在该第二传送装置被触发后,耦接于该第二传送装置的影像讯号源传送影像讯号至该第二传送装置,该第二传送装置处理该影像讯号,并将该影像讯号传送至该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依据该影像讯号控制显示装置显示影像;在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影像讯号源耦接时,该第二传送装置传送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至该影像讯号源内的资料处理装置,且在该资料处理装置接收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后,该资料处理装置依据该延伸显示能力识别资料将该第二传送装置辨识为虚拟显示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为无线连接,该第一连接为无线连接或有线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在该第二传送装置启动且位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通讯范围内时,当触发配对程序,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执行广播程序,以在通讯范围内广播通讯名称讯息,且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搜寻到该第一传送装置并建立该第一连接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处理器读取该记忆体内所存的该配对资讯,以将该配对资讯通过该第一连接传送至该第二传送装置。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接收装置连接该第一传送装置之后,该配对资讯储存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第二传送装置以热插拔的方式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在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被触发后,该第一传送装置利用监控程序识别该第二传送装置的通信协议资讯,并启动该第一传送装置的配对程序,且该第二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连接复制该第一传送装置的该记忆体中所存的该配对资讯。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三传送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
其中该接收装置内存配对清单,该第三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三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若该第三传送装置不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禁止该第三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第四传送装置,连接于该第一传送装置,用以与该接收装置配对;
其中该接收装置内存配对清单,该第四传送装置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对该接收装置发送注册讯息,该接收装置依据该注册讯息,比对该第四传送装置是否在该配对清单中,若该第四传送装置在该配对清单中,该接收装置与该第四传送装置建立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送装置读取该第二传送装置的识别资讯;该第一传送装置将该第二传送装置的识别资讯回传至该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将该第二传送装置纳入合法认证名单,以便于建立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的该第二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当该第二传送装置与该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之前,该第二传送装置的识别资讯是通过该第一传送装置传送至该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将该第二传送装置纳入合法认证名单;在该第二传送装置接上电源且成功地与该接收装置建立第二连接后,该第二传送装置将影像讯号传送至接收装置。
CN202010352165.0A 2020-04-28 2020-04-28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Active CN1135731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2165.0A CN113573109B (zh) 2020-04-28 2020-04-28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US17/240,971 US11630626B2 (en) 2020-04-28 2021-04-26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ir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iring system
EP21170390.5A EP3905025A1 (en) 2020-04-28 2021-04-26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iring method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airing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52165.0A CN113573109B (zh) 2020-04-28 2020-04-28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109A CN113573109A (zh) 2021-10-29
CN113573109B true CN113573109B (zh) 2024-05-10

Family

ID=75674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52165.0A Active CN113573109B (zh) 2020-04-28 2020-04-28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30626B2 (zh)
EP (1) EP3905025A1 (zh)
CN (1) CN113573109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923A (zh) * 2004-01-21 2005-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的网络系统
CN10342880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诺基亚公司 基于出现主机装置来控制客机装置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1939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和无线配对方法
CN110231924A (zh) * 2019-06-06 2019-09-13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及其传送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07125Y (zh) 2008-05-21 2009-03-11 珠海全视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投影适配器
US10631632B2 (en) * 2008-10-13 2020-04-28 Steelcase Inc. Egalitarian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haring information in a collaborative workspace
GB201000448D0 (en) * 2010-01-12 2010-02-24 Cambridge Silicon Radio Ltd Indirect pairing
US8756348B2 (en) * 2011-09-14 2014-06-17 Barco N.V. Electronic tool and methods for meetings
US9769858B2 (en) * 2014-05-30 2017-09-19 Apple Inc. Seamless connectivity between hearing aid and multiple devices
US11106417B2 (en) * 2015-06-23 2021-08-31 Airwatch, Llc Collaboration systems with managed screen sharing
US20180197501A1 (en) * 2017-01-06 2018-07-12 Intel Corporation Display connection switching
JP7091781B2 (ja) * 2018-03-30 2022-06-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と通信装置のため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5923A (zh) * 2004-01-21 2005-07-2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投影机的网络系统
CN103428808A (zh) * 2012-05-16 2013-12-04 诺基亚公司 基于出现主机装置来控制客机装置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1939A (zh) * 2014-01-24 2015-07-29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装置和无线配对方法
CN110231924A (zh) * 2019-06-06 2019-09-13 明基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视讯会议系统及其传送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3109A (zh) 2021-10-29
US11630626B2 (en) 2023-04-18
US20210334058A1 (en) 2021-10-28
EP3905025A1 (en) 2021-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3262B1 (ko) 통신 연결의 형성 또는 해제를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KR100594127B1 (ko) 블루투스 기기에서 본딩 프로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US20100211685A1 (en) Pairing exchange
KR20060039810A (ko) 블루투스 기기에서 보안 모니터링 방법
CN111050415B (zh) 一种操作便捷的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US1042015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medium saving program
US2007019283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n electronic device to access to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13590567B (zh) 会议资料分享方法与会议资料分享系统
TW201602789A (zh) 無線通信系統
US1108944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WO2019019050A1 (zh) 无线通信配对方法、无线接收设备和无线发射设备、系统
CN113573109B (zh) 无线通讯的配对方法与无线通讯的配对系统
EP346829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iring client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in wireless lan
JP2007280113A (ja) 代理サービス提供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JP2022039887A (ja) モバイル機器ドック
TWI748429B (zh) 無線通訊的配對方法與無線通訊的配對系統
US2010029330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program
WO2021081784A1 (zh) 供电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KR20130073430A (ko) 외부 디바이스와 연결되는 휴대 단말 인증 시스템 및 인증 방법, 휴대 단말을 인증하는 외부 디바이스
JP7009110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625686B (zh) 资料控制方法及资料控制系统
US1112241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WO2022042740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220179981A1 (en) Data Control Method and Data Control System Capable of Providing High Data Transmission Security
WO2022194220A1 (zh) 一种IoT设备设置方法及IoT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