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71877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71877A
CN113571877A CN202110845172.9A CN202110845172A CN113571877A CN 113571877 A CN113571877 A CN 113571877A CN 202110845172 A CN202110845172 A CN 202110845172A CN 113571877 A CN113571877 A CN 1135718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length
electronic device
inductance coil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517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宏庆
吕从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4517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7187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71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7187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3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built-in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5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 H01Q1/226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with computer equipment disposed inside the comput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10Resonant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 H01Q5/307Individual or coupled radiating elements, each element being fed in an unspecified w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天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天线的馈电区域相对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间隔设置且通过电感线圈电连接;其中,电感线圈的长度可调,且电感线圈的长度和天线的发射频率相关。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天线的馈电区域设置金属片,在天线产生磁场时,通过设置电感线圈,可使得电感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可降低电子设备对人体的辐射。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电子产品而言,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通常会由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处于对人体健康的考虑,运营商均对该影响有着一定的管控,制定了标准,为了满足标准,各个厂家通常是采用增加相应的传感器的方案,在检测到人体接近设备时,会降低设备的发射功率从而达到降低对人体的辐射的效果。然而,现有技术中,天线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较大,而天线的通讯能力与辐射强度呈正比,减少辐射后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天线的通讯效果,无法很好的将辐射影响和通讯能力很好的兼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在天线的馈电区域设置金属片,在天线产生磁场时,由于具有导电性能的两个导电片位于磁场内,故而会产生一定的电流,在此基础上,由于设置一个长度可变的电感线圈与之电连接,故而可使得电感线圈也会产生一个磁场,从而可将天线的强电流点分散一部分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从而整个电子设备对人体的辐射会在天线自身的磁场和电感线圈的磁场共同作用下降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天线;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天线的馈电区域相对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间隔设置且通过电感线圈电连接;其中,电感线圈的长度可调,且电感线圈的长度和天线的发射频率相关。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包括:天线、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以及电感线圈。其中,天线主要用于向外射出电磁波,或是接收电磁波,通过额外设置与天线相对的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可对天线所产生的磁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地,天线自身具有电流较大的强电流点,也即馈电区域,通过将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设置在与馈电区域相对的位置,可使得天线在产生磁场时,会笼罩在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外,也即磁场覆盖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金属片由于自身导电,在磁场的作用下,自身会产生电流。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电连接的电感线圈,可使得电流在流经电感线圈时,会额外产生一个磁场,从而可使得整个电子设备的能量强点被分散,对人体的辐射会在本体磁场和线圈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降低,以提高天线对人体的辐射影响和通讯能力二者的兼容。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限制电感线圈的长度可变,可使得对于天线的辐射的降低幅度也随之调整。
简言之,通过在天线的馈电区域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在天线产生磁场时,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位于磁场内,故而会产生一定的电流,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长度可变的电感线圈与之电连接,故而可使得电感线圈也会产生一个磁场,从而可将天线的强电流点分散一部分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从而整个电子设备对人体的辐射会在天线自身的磁场和电感线圈的磁场共同作用下降低。
其中,第一导电片可以为金属片或其他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片状结构,第二导电片也可以为金属片或其他具有一定导电性能的片状结构。
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发出电磁波进行通讯的设备。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电子设备;102:天线;1042:第一导电片;1044:第二导电片;106:电感线圈;108:驱动件;110:传动件;1102:螺杆;1104:螺母;112:固定柱;114:存储器;116:控制器;118:导电板;120:滑块;122:滑轨;124:设备中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电子设备主要包括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上述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通过天线进行通讯的设备。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天线102;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与天线102的馈电区域相对设置,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间隔设置且通过电感线圈电连接;其中,电感线圈的长度可调,且电感线圈的长度和天线的发射频率相关。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实施例,包括:天线102、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以及电感线圈106。其中,天线102主要用于向外射出电磁波,或是接收电磁波,通过额外设置与天线102相对的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可对天线102所产生的磁场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具体地,天线102自身具有电流较大的强电流点,也即馈电区域,通过将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设置在与馈电区域相对的位置,可使得天线102在产生磁场时,会笼罩在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外,也即磁场覆盖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由于自身导电,在磁场的作用下,自身会产生电流。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与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电连接的电感线圈106,可使得电流在流经电感线圈106时,会额外产生一个磁场,从而可使得整个电子设备100的能量强点被分散,对人体的辐射在本体磁场和线圈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实现降低。
其中,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两个部分间隔设置,通过将电感线圈106设置在两个本体之间,可使得在电感线圈106的作用下,将两个本体连接为一个整体,以便于后续对电感线圈106进行长度调整时,对天线102对人体的辐射的降低幅度进行调节。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限制电感线圈106的长度可变,可使得对于天线102对人体的辐射的降低幅度也随之调整。
简言之,通过在天线102的馈电区域设置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在天线102产生磁场时,由于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位于磁场内,故而会产生一定的电流,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长度可变的电感线圈106与之电连接,故而可使得电感线圈106也会产生一个磁场,从而可将天线102的强电流点分散一部分到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上,从而整个电子设备100对人体的辐射会在天线102自身的磁场和电感线圈106的磁场共同作用下降低。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天线对人体的辐射参数,可以为比吸收率(即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SAR)。
其中,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之间的具体间隔可根据实际的空间进行调整。
通过限制第一导电片1042、第二导电片1044和电感线圈106三者之间形成谐振电路,以便于在改变电感线圈106的长度时,如图2所示,改变谐振电路中的等效电感L和等效电容C,从而可以根据天线辐射频段的不同获得不同的谐振频率。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还包括:驱动件108;传动件110,传动件110与电感线圈106相连,驱动件108与传动件110传动连接,驱动件108用于通过传动件110调节电感线圈106的长度。
通过设置驱动件108和传动件110,可实现对电感线圈106的长度控制。具体地,传动件110和电感线圈106相连,同时传动件110和驱动件108传动连接,在驱动件108运行时,可在传动件110的作用下,将作用力传递至电感线圈106处,从而使得电感线圈106的长度会进行调节。
其中,驱动件108包括但不限于电机。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传动件110包括:螺杆1102,与驱动件108固定连接;螺母1104,与螺杆1102螺纹连接;其中,电感线圈106呈螺旋状,电感线圈106的一端与螺母1104相连,驱动件108驱动螺杆1102转动,以调整电感线圈106的长度。
传动件110主要包括螺杆1102和螺母1104,其中,螺杆1102固定连接至驱动件108上,螺母1104自身可相对于螺杆1102转动,又由于两个螺纹件,也即螺杆1102和螺母1104之间螺纹连接,驱动件108在转动运行时,会使得螺母1104相对于螺杆1102产生轴线方向上的位移,在电感线圈106的一端与螺母1104相连的基础上,以便于实现对电感线圈106的长度的调整。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柱112,螺母1104与固定柱112相连。
通过设置固定柱112,并将螺母1104与固定柱112相连,可实现对螺母1104的固定。具体地,固定柱112的设置位置可以安装在电子设备的任意固定的结构上,例如外壳、中框等,只要可以对螺母1104的位置起到固定作用即可。可以理解,固定柱112的作用并不限制螺母1104的旋转,仅用于限制螺母1104不随驱动件的转动而发生横向转动,螺母1104仅在螺纹连接的基础上产生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传动件110包括:滑块120,与驱动件108传动连接;滑轨122,与滑块120滑动连接,电感线圈106的一端与滑块120相连,驱动件108用于驱动滑块120滑动,以调整电感线圈106的长度。
传动件110还包括滑动连接的滑块120和滑轨122,滑轨122的位置相对固定,滑块120可在滑轨122上滑动,且将滑块120与驱动件108传动连接,可使得驱动件108直接对滑块120进行驱动,从而在电感线圈106与滑块120之间的连接关系的作用下,可间接对电感线圈106的长度进行调整。
在本方案中,电感线圈106的长度是通过滑动的方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感线圈存在电流的情况下,与所述电感线圈等效的谐振网络的等效电感值和等效电容值,随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电感线圈存在电流的情况下,电感线圈会等效形成一个谐振网络,通过电感线圈等效形成的谐振网络会将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三者之间形成谐振回路,在此基础上,则可以通过改变电感线圈的长度,从而改变等效的谐振网络的等效电感值和等效电容值,进而实现对谐振频率的调节。
可以理解的是,谐振频率的获得,可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3180230730000061
其中,L即为等效电感值,C即为等效电容值,f即为谐振频率。
需要补充的是,若电感线圈存在电流,一般是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在天线产生的电磁场的作用下产生了感应电流,由于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通过电感线圈电连接,故而感应电流会流过电感线圈。
进一步地,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还包括:两个导电板118,每个导电板11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相连,且电感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一个导电板电连接。
通过在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之间设置导电板118,可对电感线圈106与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之间的电连接起到导通的作用,可以理解,电感线圈设置在两个导电板之间,导电板还可对电感线圈的一端或两端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以限制电感线圈的形变长度,由于电感线圈106的长度可调节,在对电感线圈106的一端施加外力进行压缩时,在导电板的作用下可固定电感线圈106的一端,从而便于实现电感线圈106的长度调节。
进一步地,还包括:存储器114,存储器114内存储有电感线圈106的多个长度与谐振频率的关联关系;控制器116,与驱动件108电连接,控制器116用于根据天线102的发射频率和关联关系确定电感线圈的目标长度;其中,目标长度对应的谐振频率与相对的天线的发射频率相同。
通过设置存储器114,可将预先设置的长度与谐振频率的关联关系进行存储,以便于后续需要调整对人体的辐射的降低幅度时,可直接从存储器114中调取相对应的关系。此外,还设置有与驱动件108电连接的控制器116,通过限制控制器116根据关联关系对驱动件108的运行进行控制。
其中,对驱动件108的控制具体包括驱动件108的转速、运行方向以及运行时间。
进一步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感线圈的当前长度和所述目标长度确定所述电机的转动方向,且控制所述驱动件根据所述转动方向运行直至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为所述目标长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驱动件选择为电机,控制器在对电机进行控制时,还需要考虑到正反转的情况,故而需要根据电感线圈的当前长度以及目标长度确定电感线圈需要伸长,或是收缩,也即需要确定出电机的转动方向,在此基础上,再控制驱动件以此确定的转动方向进行转动,直至电感线圈的长度调节到位,也即调整至电感线圈的长度达到目标长度,控制电机停止运行。
通过限制天线102包括馈电端和接地端,可通过馈电端对天线102给予一定的频率的信号,而通过接地端可保证天线102的正常电通路,从而实现天线102的正常收发电磁波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设于天线102的一侧,第一导电片1042所在平面与天线102所在平面相平行。
通过将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设置在天线102的一侧,并将第一导电片1042的平面与天线102的平面平行设置,以便于对天线102对人体的辐射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削弱,降低对人体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设备中框124,天线102设于设备中框124的内侧,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设于天线102和设备中框124之间。
通过将天线102设置在设备中框124的内侧,同时限制具有一定隔磁能力的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设置在天线102和设备中框124之间,可使得设备中框124对内部的天线102以及两种导电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天线单元,应用的产品包括且不限于手机,智能穿戴产品等,本实施例以手机举例说明,天线单元(即电子设备100)主要分布在手机产品的侧边。天线(即天线102)走线的外观包括但不限于矩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等。天线可以是LDS,PDS,LMA,FPC等。在天线上分别设有接地端和馈电端。为加在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上的导体螺旋线圈(即电感线圈106),线圈具有一定变形量。线圈把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结构分为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线圈和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连接,当导体螺旋线圈有感应电流流过时,如图2所示,等效为一个LC谐振网络。通过这个线圈的谐振网络将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以通过改变弹簧的变形量,来改变等效电感和电容值。
进而,根据
Figure BDA0003180230730000081
从而可以根据天线辐射频段的不同获得不同的谐振频率。
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位于天线电流强点区域的投影区域(馈电区域),天线辐射的电磁场经过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后,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上会产生感应电流,这个感应电流也会对外辐射进入到人体组织液。这样将原天线馈电区域的强电流点分散部分到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区域,天线的SAR就由天线自身的电磁场能量和第一导电片1042和第二导电片1044感应电流产生的电磁场能量的共同作用,此时能量强点被分散,达到降SAR目的。
具体地传动机构为:带螺纹的螺柱(即螺杆1102),固定在马达(即驱动件108)上,马达的转动圈数由CPU(即控制器116)控制;螺帽(即螺母1104),安装在螺柱上;固定柱112,用来固定螺帽,使螺帽不随马达横向转动。这样当马达转动时,螺帽上下移动,压缩螺旋线圈,由CPU控制的马达正向或者反向转动带动螺柱旋转,来调节线圈的高度,从而改变谐振频率,对应关系如下。
高度 h1 h2 h3 …… hn
谐振频率 f1 f2 f3 …… fn
例如当手机工作在某个频率f1,这时CPU控制马达转动至h1的高度,使线圈的谐振频率为f1。
根据本申请的电子设备的实施例,通过在天线的馈电区域设置金属片,在天线产生磁场时,通过设置电感线圈,可使得电感线圈产生磁场,从而可将天线的强电流点分散一部分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上,可在天线自身的磁场以及电感线圈的磁场的共同作用下降低电子设备对人体的辐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线;
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所述天线的馈电区域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间隔设置且通过电感线圈电连接;
其中,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可调,且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和所述天线的发射频率相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
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与所述电感线圈相连,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传动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通过所述传动件调节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
螺杆,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
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电感线圈呈螺旋状,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与所述螺母相连,所述螺母可沿所述螺杆移动以调整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
滑块,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
滑轨,与所述滑块滑动连接,所述电感线圈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块滑动,以调整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感线圈存在电流的情况下,与所述电感线圈等效的谐振网络的等效电感值和等效电容值,随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的变化而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两个导电板,每个所述导电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相连,且所述电感线圈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导电板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内存储有所述电感线圈的多个长度与谐振频率的关联关系;
控制器,与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天线的发射频率和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电感线圈的目标长度;
其中,所述目标长度对应的谐振频率与相对的天线的发射频率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电机,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电感线圈的当前长度和所述目标长度确定所述电机的转动方向,且控制所述驱动件根据所述转动方向运行直至所述电感线圈的长度为所述目标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天线的同侧,所述第一导电片所在平面与所述天线所在平面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中框,所述天线设于所述设备中框的内侧,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所述第二导电片设于所述天线和所述设备中框之间。
CN202110845172.9A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357187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172.9A CN113571877A (zh)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5172.9A CN113571877A (zh)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71877A true CN113571877A (zh) 2021-10-29

Family

ID=7816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5172.9A Pending CN113571877A (zh) 2021-07-26 2021-07-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7187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841A (en) * 1997-08-27 1999-11-23 Yaesu Musen Co., Ltd. Wide-band antenna and tuning method
CN203434270U (zh) * 2013-09-13 2014-0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馈入式移动终端天线装置
TW201541708A (zh) * 2014-04-25 2015-11-01 Univ Nat Sun Yat Sen 通訊裝置及其寬頻低耦合雙天線元件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0841A (en) * 1997-08-27 1999-11-23 Yaesu Musen Co., Ltd. Wide-band antenna and tuning method
CN203434270U (zh) * 2013-09-13 2014-0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耦合馈入式移动终端天线装置
TW201541708A (zh) * 2014-04-25 2015-11-01 Univ Nat Sun Yat Sen 通訊裝置及其寬頻低耦合雙天線元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8619B1 (ko) 무선 전력공급 장치 및 방법
KR101540193B1 (ko) 무선 전력 자기 공진기에서의 고효율 및 고전력 전송
EP3035442A1 (en)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KR20120057153A (ko) 무선전력전송소자의 임피던스 정합을 위한 직접 급전 장치 및 그를 이용한 송수신기
CN1336700A (zh) 多波段天线
CN104303365B (zh) 具有阻抗校正器的可重构谐振天线
CN107276239B (zh) 无线功率发射器的屏蔽
US8963780B2 (en) Antenna module
CN109216885A (zh) 移动装置
DE102012102691A1 (de) Schlitzantenne
EP2429031A1 (en) Antenna designing method and data card mono-plate of wireless terminal
DE102009023938B4 (de) Tragbares elektronisches Gerät
US3049711A (en) Omni-directional portable antenna
KR20010088404A (ko) 안테나 장치 및 휴대용 통신장치
CN108832281A (zh) 降低sar值的天线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4424427U (zh) 一种用于全金属结构通信终端设备的可调天线
US2884632A (en) Antenna tuning system
CN113571877A (zh) 电子设备
CN105098317A (zh) 天线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127385A1 (en) Slot Antenna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5025037A1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kombinierten signalübertragung oder zur kombinierten signal- und energieübertragung
WO2023066282A1 (zh) 天线结构和电子设备
US20070013595A1 (en) Antenna for electron spin radiation
CN102123186A (zh) 一种解决手机天线的电磁兼容性方法
KR102109104B1 (ko) 무선 전력 전송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