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6286A -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6286A
CN113566286A CN202110846879.1A CN202110846879A CN113566286A CN 113566286 A CN113566286 A CN 113566286A CN 202110846879 A CN202110846879 A CN 202110846879A CN 113566286 A CN113566286 A CN 1135662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outlet
outlet
fresh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468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66286B (zh
Inventor
高智博
梁洪
王启龙
李玉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1084687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66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66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6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66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6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35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introduction of outside air to the roo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7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with means for purifying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082Grilles, registers or guar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24F13/1413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using more than one tilting member, e.g. with several pivoting bla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0Carbon diox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5Concentration of specific substances or contaminants
    • F24F2110/76Oxy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空调器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和呈条形的空调风出口,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均位于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预定开口连通;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位于空调风出口的一侧;导风板,导风板可运动地设置在预定开口处,以对从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扫风部件,扫风部件设置在空调风出口处并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扫风。本空调器可以省略设置在新风风道内的换热器,使得空调器的结构简单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所采用的降低新风和室内空气的温差的方法会导致空调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经推出具有新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然而,现有的带新风结构的空调室内机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在新风风道内设置换热器,来减小新风与室内空气的温差,以用于保证室内各处的温度均匀,但分体空调空间有限,不便安装,装配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2、新风出风口位于室内回风口旁,由于回风口处易积尘,故在新风出风口出新风时,容易将回风口处堆积的灰尘扬起,进而导致室内空气质量差,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所采用的降低新风和室内空气的温差的方法会导致空调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其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和呈条形的空调风出口,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均位于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预定开口连通;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位于空调风出口的一侧;导风板,导风板可运动地设置在预定开口处,以对从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扫风部件,扫风部件设置在空调风出口处并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扫风。
进一步地,空调风出口包括一个出风段,扫风部件为一个,扫风部件设置在出风段处;或者,空调风出口包括多个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出风段,扫风部件为多个,多个扫风部件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出风段处;各个扫风部件均可独立地运动。
进一步地,扫风部件包括多个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扫风板,各个扫风板具有一个对应的预设参考面,各个预设参考面均与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垂直;其中,通过转动各个扫风板以调节该扫风板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当空调风出口包括多个出风段时,多个出风段中靠近新风出口的出风段为第一种出风段,多个出风段中除第一种出风段之外的其余出风段为第二种出风段;第二种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的扫风板的数量小于第一种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的扫风板的数量;和/或,第二种出风段的长度小于第一种出风段的长度;其中,各个出风段的长度方向均与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格栅,格栅设置在新风出口处或者位于新风出口的内侧;格栅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格栅板,各个格栅板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
进一步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部件,新风部件包括进风风道、出风风道和净化部,进风风道的出口与净化部的进风口连通,净化部的出风口与出风风道的进口连通;出风风道的出口与新风出口连通,格栅设置在出风风道的出口处;进风风道的进口与室外连通;和/或,机体上设置有回风口,回风口处设置有多个回风挡板,各个回风挡板对应一个第二预定轴线,各个回风挡板绕其对应的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送风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器,送风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并比较检测的空气质量参数和预设参数,根据空气质量参数和预设参数的比较结果,控制新风出口出新风;或者,向空调器发送出新风的指令,以使新风出口出新风。
进一步地,检测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的方法包括: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比较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和预设氧气浓度值的大小;当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小于预设氧气浓度值时,控制新风出口出新风;和/或,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比较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的大小;当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控制新风出口出新风。
进一步地,在控制新风出口出新风后,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控制空调器的导风板相对于空调器的预定开口的打开角度;其中,运行状态包括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导风板打开第一预定角度,以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当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控制导风板打开第二预定角度,以使导风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设置。
进一步地,在控制新风出口出新风后,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空调风出口出风,检测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并比较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大小;根据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扫风部件的扫风角度。
进一步地,根据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扫风部件的扫风角度的方法包括:当空调风出口包括一个出风段时,出风段为设定出风段;当空调风出口包括多个出风段时,多个出风段中靠近新风出口的出风段为设定出风段;当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差t0时,设定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的各个扫风板均朝向新风出口的方向扫风并使各个扫风板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β/2;当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大于第一预定温度差t0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温度差t1时,设定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的各个扫风板均朝向新风出口的方向扫风并使各个扫风板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β/2并小于或等于β;当空调风出口包括多个出风段,并当空调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大于第二预定温度差t1时,使多个出风段中的至少两个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的各个扫风板均朝向新风出口的方向扫风并使该至少两个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的各个扫风板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β/2并小于或等于β;其中,多个出风段中的至少两个出风段为多个出风段中自设定出风段开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出风段。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空调器包括机体,机体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新风出口和空调风出口均位于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预定开口连通,预定开口处设置有可运动地设置的导风板,从新风出口和/或空调风出口流出的气流经过预定开口落在导风板上并沿导风板流出,以使导风板对从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空调风出口为条形出风口,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位于空调风出口的一侧;扫风部件设置在空调风出口处并沿空调风出口的延伸方向扫风,通过控制扫风部件的扫风方向可以使从空调风出口吹出的至少部分气流吹向新风出口侧,吹向新风出口侧的至少部分空调风与从新风出口吹出的新风混合并进行换热,混合后的新风和空调风形成混合风落在导风板上,并在导风板的导向作用下流出;至少部分空调风与新风混合并换热可以使混合风中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减小,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即本空调器可以省略设置在新风风道内的换热器,使得空调器的结构简单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所采用的降低新风和室内空气的温差的方法会导致空调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去除导风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板打开第一预定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导风板打开第二预定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新风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送风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空调器;
10、机体;11、新风出口;12、空调风出口;121、第一出风段;122、第二出风段;13、回风口;131、回风挡板;14、第一面板部;15、第二面板部;16、第三面板部;
20、导风板;30、格栅;31、格栅板;40、扫风部件;41、扫风板;
50、新风部件;51、进风风道;52、净化部;53、出风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100,请参考图1至图5,空调器100包括机体10、导风板20和扫风部件40,机体10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11和呈条形的空调风出口12,新风出口11和空调风出口12均位于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预定开口连通;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11位于空调风出口12的一侧;导风板20可运动地设置在预定开口处,以对从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扫风部件40设置在空调风出口12处并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扫风。
在本发明的空调器100中,空调器100包括机体10,机体10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11和空调风出口12,新风出口11和空调风出口12均位于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预定开口连通,预定开口处设置有可运动地设置的导风板20,从新风出口11和/或空调风出口12流出的气流经过预定开口落在导风板20上并沿导风板20流出,以使导风板20对从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空调风出口12为条形出风口,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11位于空调风出口12的一侧;扫风部件40设置在空调风出口12处并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扫风,通过控制扫风部件40的扫风方向可以使从空调风出口12吹出的至少部分气流吹向新风出口11侧,吹向新风出口11侧的至少部分空调风与从新风出口11吹出的新风混合并进行换热,混合后的新风和空调风形成混合风落在导风板20上,并在导风板20的导向作用下流出;至少部分空调风与新风混合并换热可以使混合风中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减小,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即本空调器100可以省略设置在新风风道内的换热器,使得空调器100的结构简单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所采用的降低新风和室内空气的温差的方法会导致空调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11位于空调风出口12的一侧,故在新风出口11出新风时,不会对空调器回风口处堆积的灰尘造成影响,避免扬尘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使空调器100的结构简单化可以使得空调器100的安装简单化,提高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且还能降低空调器100的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20具有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当导风板20处于关闭状态时,导风板20对预定开口形成遮挡;当导风板20处于其打开状态时,导风板20相对于预定开口打开预定角度。
具体地,导风板20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第一预定轴线与导风板20的板面平行或位于导风板20的板面上。
具体地,导风板20为条形板,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与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相同;导风板20的宽度为传统导风板20宽度的2至3倍;其中,导风板20的宽度方向与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垂直。
具体地,空调风出口12的出风面积大于新风出口11的出风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风出口12包括至少一个出风段;具体地,空调风出口12包括一个出风段,扫风部件40为一个,扫风部件40设置在出风段处;或者,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出风段,扫风部件40为多个,多个扫风部件4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出风段处;各个扫风部件40均可独立地运动,即可以对各个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进行单独设置,以控制相应的出风段的出风方向,以便向室内的各个区域处送风并对室内各个区域的送风量进行相应控制,进而使室内各个区域处的温度比较均匀。
具体地,针对每一个扫风部件40的具体结构:扫风部件40包括多个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扫风板41,各个扫风板41具有一个对应的预设参考面,各个预设参考面均与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垂直;其中,通过转动各个扫风板41以调节该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
具体地,空调器100还包括驱动部件,当扫风部件40为一个时,驱动部件为一个,驱动部件与扫风部件40传动连接,以驱动扫风部件40的多个扫风板41同步转动;当扫风部件40为多个时,驱动部件为多个,多个驱动部件与多个扫风部件40一一对应地设置,以使各个驱动部件与相应的扫风部件40传动连接,以驱动相应的扫风部件40的多个扫风板41同步转动。可选地,驱动部件为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当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出风段时,多个出风段中靠近新风出口11的出风段为第一种出风段,即第一种出风段为一个;多个出风段中除第一种出风段之外的其余出风段为第二种出风段,即第二种出风段为至少一个。例如,如图2所示,图2中的空调风出口12包括两个出风段,即第一出风段121和第二出风段122,第一出风段121为第一种出风段,第二出风段122为第二种出风段。
具体地,第二种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板41的数量小于第一种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板41的数量;当第二种出风段为多个时,各个第二种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板41的数量均小于第一种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板41的数量。例如,第二出风段122处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板41的数量小于第一出风段121处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板41的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空调风出口12处的多个扫风板41中的任意相邻两个扫风板41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地,第二种出风段的长度小于第一种出风段的长度;其中,各个出风段的长度方向均与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相同。当第二种出风段为多个时,各个第二种出风段的长度均小于第一种出风段的长度。例如,第二出风段122的长度小于第一出风段121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格栅30,格栅30设置在新风出口11处或者位于新风出口11的内侧;格栅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格栅板31,各个格栅板31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以使从新风出口11吹出的新风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向上倾斜,这样可以避免从新风出口11吹出的新风直接吹人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器还包括新风部件50,新风部件50包括进风风道51、出风风道53和净化部52,进风风道51的出口与净化部52的进风口连通,净化部52的出风口与出风风道53的进口连通。
具体地,进风风道51的进口与室外连通,以使室外的新风进入进风风道51内;进一步地,进风风道51的进口与新风管道连接,新风管道通向室外。出风风道53的出口与新风出口11连通,进风风道51内的新风进入净化部52内,并在净化部52内被净化处理,净化部52内被净化处理后的新风进入出风风道53内,出风风道53内的新风经过新风出口11流出。
具体地,格栅30设置在出风风道53的出口处,即此时格栅30位于新风出口11的内侧。
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0上设置有回风口13(即室内回风口),回风口13处设置有多个回风挡板131,各个回风挡板131对应一个第二预定轴线,各个回风挡板131绕其对应的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多个回风挡板131具有共同对回风口13形成遮挡的关闭状态,此时多个回风挡板131能够起到防尘作用;通过转动多个回风挡板131以使多个回风挡板131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回风挡板131之间形成供新风进入的流通间隙。
在本实施例中,机体10包括第一面板部14,预定开口、新风出口11和空调风出口12均开设在第一面板部14上。机体10包括第二面板部15,回风口13开设在第二面板部15上;机体10还包括第三面板部16。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送风控制方法,该送风控制方法适用于上述的空调器100;如图6所示,该送风控制方法包括第一种控制方法,第一种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并比较检测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和预设参数,根据空气质量参数和预设参数的比较结果,控制新风出口11出新风。
或者,该送风控制方法包括第二种控制方法,第二种控制方法包括:向空调器100发送出新风的指令,以使新风出口11出新风,即新风部件50启动运行。
具体地,上述第一种控制方法具体包括: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比较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和预设氧气浓度值的大小;当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小于预设氧气浓度值时,控制新风出口11出新风;和/或,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比较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的大小;当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控制新风出口11出新风。
需要说明的是,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包括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和/或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即检测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包括: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和/或检测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新风出口11出新风后,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以根据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控制空调器的导风板20相对于空调器的预定开口的打开角度;其中,运行状态包括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当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导风板20打开第一预定角度,以使导风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以使冷风沿导风板20斜向上吹出;当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控制导风板20打开第二预定角度,以使导风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设置,以使热风沿导风板20斜向下吹出。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中的导风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图4中的导风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设置。导风板20沿顺时针方向相对于预定开口打开第一预定角度,即导风板20从其关闭状态时所处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第一预定角度,以形成图3中的导风板20的打开状态;导风板20沿逆时针方向相对于预定开口打开第二预定角度,即导风板20从其关闭状态时所处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第二预定角度,以形成图4中的导风板20的打开状态。
具体地,沿导风板20的转动方向,导风板2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当导风板20转动时,第一板体的摆动方向和第二板体的摆动方向相反,即当第一板体靠近预定开口时,第二板体远离预定开口;当第一板体远离预定开口时,第二板体靠近预定开口。其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导风板20的板面为预定曲线段沿导风板20的延伸方向延伸形成,故导风板20的板面为曲面。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中的夹角α1为与导风板20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的切面平行并经过导风板20的转动轴线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1的取值范围为20度至40度,故导风板20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的切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0度至40度。图4中的导风板20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的切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2,α2的取值范围为90度至110度;其中,导风板20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连接处的切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导风板20的运行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控制新风出口11出新风后,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控制空调风出口12出风,检测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并比较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大小;根据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
具体地,当空调风出口12包括一个出风段时,出风段为设定出风段;当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出风段时,多个出风段中靠近新风出口11的出风段为设定出风段。例如,如图2所示,图2中的空调风出口12包括两个出风段,即第一出风段121和第二出风段122,第一出风段121为设定出风段。
根据热对流公式Q=a×F×△t,式中:Q为对热热流量,a为换热系数,F为换热面积,△t为温差;当a和F一定时,Q和△t呈正比,即当△t越小,Q越小。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调节设定出风段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来实现对设定出风段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气流温度的差值的控制,当设定出风段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气流温度的差值较大,则所需的对流换热Q较大,此时可以增大设定出风段的扫风部件40的多个扫风板41朝向新风出口11的偏离角度。当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出风段时,通过调节多个出风段中的任意相邻两个出风段的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来实现对该相邻两个出风段处的气流温度之间的差值的控制。即通过调节至少一个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来使经过预定开口的各处的气流温度比较均匀,进而使吹向室内环境的各个区域的气流的温度比较均匀。
具体地,根据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的方法包括:
当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差t0时,即|△t|≤t0,则此时所需的对流换热Q相对较小,使设定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均朝向新风出口11的方向扫风并使各个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β/2。
当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大于第一预定温度差t0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温度差t1时,即t0<|△t|≤t1,则此时所需的对流换热Q较大,使设定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均朝向新风出口11的方向扫风并使各个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β/2并小于或等于β。
当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出风段,并当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大于第二预定温度差t1时,即|△t|>t1,则此时所需的对流换热Q更大,使多个出风段中的至少两个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均朝向新风出口11的方向扫风并使该至少两个出风段处的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β/2并小于或等于β;其中,多个出风段中的至少两个出风段为多个出风段中自设定出风段开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出风段。
可选地,上述β为60度。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空调器100中,空调器100包括机体10,机体10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11和空调风出口12,新风出口11和空调风出口12均位于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预定开口连通,预定开口处设置有可运动地设置的导风板20,从新风出口11和/或空调风出口12流出的气流经过预定开口落在导风板20上并沿导风板20流出,以使导风板20对从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空调风出口12为条形出风口,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新风出口11位于空调风出口12的一侧;扫风部件40设置在空调风出口12处并沿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扫风,通过控制扫风部件40的扫风方向可以使从空调风出口12吹出的至少部分气流吹向新风出口11侧,吹向新风出口11侧的至少部分空调风与从新风出口11吹出的新风混合并进行换热,混合后的新风和空调风形成混合风落在导风板20上,并在导风板20的导向作用下流出;至少部分空调风与新风混合并换热可以使混合风中的新风温度与室内空气的温度差减小,进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即本空调器100可以省略设置在新风风道内的换热器,使得空调器100的结构简单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所采用的降低新风和室内空气的温差的方法会导致空调器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10),所述机体(10)上设置有预定开口、新风出口(11)和呈条形的空调风出口(12),所述新风出口(11)和所述空调风出口(12)均位于所述预定开口的内侧并均与所述预定开口连通;沿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所述新风出口(11)位于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一侧;
导风板(20),所述导风板(20)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预定开口处,以对从所述预定开口流出的气流进行导向;
扫风部件(40),所述扫风部件(40)设置在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并沿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扫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风出口(12)包括一个出风段,所述扫风部件(40)为一个,所述扫风部件(40)设置在所述出风段处;或者
所述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沿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出风段,所述扫风部件(40)为多个,多个所述扫风部件(4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出风段处;各个所述扫风部件(40)均可独立地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部件(40)包括多个沿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扫风板(41),各个所述扫风板(41)具有一个对应的预设参考面,各个所述预设参考面均与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垂直;其中,通过转动各个所述扫风板(41)以调节该所述扫风板(41)与对应的所述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所述出风段时,多个所述出风段中靠近所述新风出口(11)的所述出风段为第一种出风段,多个所述出风段中除所述第一种出风段之外的其余所述出风段为第二种出风段;
所述第二种出风段处的所述扫风部件(40)的所述扫风板(41)的数量小于所述第一种出风段处的所述扫风部件(40)的所述扫风板(41)的数量;和/或
所述第二种出风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种出风段的长度;其中,各个所述出风段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空调风出口(12)的延伸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格栅(30),所述格栅(30)设置在所述新风出口(11)处或者位于所述新风出口(11)的内侧;所述格栅(3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格栅板(31),各个所述格栅板(31)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新风部件(50),所述新风部件(50)包括进风风道(51)、出风风道(53)和净化部(52),所述进风风道(51)的出口与所述净化部(52)的进风口连通,所述净化部(52)的出风口与所述出风风道(53)的进口连通;所述出风风道(53)的出口与所述新风出口(11)连通,所述格栅(30)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53)的出口处;所述进风风道(51)的进口与室外连通;和/或
所述机体(10)上设置有回风口(13),所述回风口(13)处设置有多个回风挡板(131),各个所述回风挡板(131)对应一个第二预定轴线,各个所述回风挡板(131)绕其对应的所述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
7.一种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控制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所述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并比较检测的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和预设参数,根据所述空气质量参数和所述预设参数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新风出口(11)出新风;或者
向所述空调器发送出新风的指令,以使所述新风出口(11)出新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所述空调器所处的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参数的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并比较所述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和预设氧气浓度值的大小;当所述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小于所述预设氧气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出口(11)出新风;和/或
检测所述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比较所述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的大小;当所述室内环境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所述预设二氧化碳浓度值时,控制所述新风出口(11)出新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所述新风出口(11)出新风后,所述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以根据所述空调器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空调器的导风板(20)相对于所述空调器的预定开口的打开角度;
其中,所述运行状态包括制冷状态或制热状态,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板(20)打开第一预定角度,以使所述导风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上设置;当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状态时,控制所述导风板(20)打开第二预定角度,以使所述导风板(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向下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控制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在控制所述新风出口(11)出新风后,所述送风控制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空调风出口(12)出风,检测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并比较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大小;
根据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所述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控制方法适用于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根据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比较结果,控制所述空调器的至少一个所述扫风部件(40)的扫风角度的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包括一个出风段时,所述出风段为设定出风段;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出风段时,所述多个出风段中靠近所述新风出口(11)的所述出风段为设定出风段;
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温度差t0时,所述设定出风段处的所述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均朝向所述新风出口(11)的方向扫风并使各个所述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0度并小于或等于β/2;
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大于所述第一预定温度差t0并小于或等于第二预定温度差t1时,所述设定出风段处的所述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均朝向所述新风出口(11)的方向扫风并使各个所述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β/2并小于或等于β;
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包括多个出风段,并当所述空调风出口(12)处的气流温度和所述新风出口(11)处的气流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t|大于所述第二预定温度差t1时,使所述多个出风段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出风段处的所述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扫风板(41)均朝向所述新风出口(11)的方向扫风并使该至少两个所述出风段处的所述扫风部件(40)的各个所述扫风板(41)与对应的预设参考面之间的夹角为大于β/2并小于或等于β;其中,所述多个出风段中的至少两个所述出风段为所述多个出风段中自所述设定出风段开始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出风段。
CN202110846879.1A 2021-07-26 2021-07-26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Active CN113566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6879.1A CN113566286B (zh) 2021-07-26 2021-07-26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46879.1A CN113566286B (zh) 2021-07-26 2021-07-26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6286A true CN113566286A (zh) 2021-10-29
CN113566286B CN113566286B (zh) 2022-10-28

Family

ID=78167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46879.1A Active CN113566286B (zh) 2021-07-26 2021-07-26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6628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91A (zh) * 2022-05-11 2022-08-1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909A (ja) * 1994-07-20 199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装置
CN107940723A (zh) * 2017-11-23 2018-04-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机构及其空调器
CN108088044A (zh) * 2017-12-14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JP2019015436A (ja) * 2017-07-05 2019-01-31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空調システム
CN110578964A (zh) * 2019-09-19 2019-12-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62606A (zh) * 2019-12-02 2020-02-07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空气处理系统
CN110779147A (zh) * 2019-11-13 2020-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10986167A (zh) * 2019-12-0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0986168A (zh) * 2019-12-0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1043662A (zh) * 2019-12-30 2020-04-2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器
CN111473489A (zh) * 2020-04-10 2020-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1473488A (zh) * 2020-04-07 2020-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20888A (zh) * 2020-06-22 2020-09-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11878906A (zh) * 2020-08-26 2020-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引风模块及空调器
JP2021008977A (ja) * 2019-06-28 2021-0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2432337A (zh) * 2020-11-27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口位置调控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2728643A (zh) * 2021-01-29 2021-04-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8909A (ja) * 1994-07-20 1996-02-02 Sanyo Electric Co Ltd エンジン駆動式空気調和装置
JP2019015436A (ja) * 2017-07-05 2019-01-31 株式会社竹中工務店 空調システム
CN107940723A (zh) * 2017-11-23 2018-04-20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一种扫风机构及其空调器
CN108088044A (zh) * 2017-12-14 2018-05-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JP2021008977A (ja) * 2019-06-28 2021-01-2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110578964A (zh) * 2019-09-19 2019-12-17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779147A (zh) * 2019-11-13 2020-0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
CN110762606A (zh) * 2019-12-02 2020-02-07 苏州格兰斯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壁挂空气处理系统
CN110986168A (zh) * 2019-12-0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0986167A (zh) * 2019-12-04 2020-04-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内机
CN111043662A (zh) * 2019-12-30 2020-04-21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新风空调室内机和新风空调器
CN111473488A (zh) * 2020-04-07 2020-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473489A (zh) * 2020-04-10 2020-07-3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N111720888A (zh) * 2020-06-22 2020-09-29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
CN111878906A (zh) * 2020-08-26 2020-11-0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引风模块及空调器
CN112432337A (zh) * 2020-11-27 2021-03-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风口位置调控方法、装置、空调及存储介质
CN112728643A (zh) * 2021-01-29 2021-04-30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3891A (zh) * 2022-05-11 2022-08-12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4893891B (zh) * 2022-05-11 2023-10-13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空调器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以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6286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110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246657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7449039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0160241B (zh)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冷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CN106918116B (zh) 一种多送风模式的基站空调的控制方法
CN206037355U (zh) 一种可控风量装置和窗式空调器
CN113566286B (zh) 空调器及送风控制方法
CN101153733B (zh) 一种具有上排风的三出风口空调的不对称排风控制方法
WO2023029652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02287895B (zh) 双向自动除尘热交换系统
CN109099572A (zh) 空调器
CN206073409U (zh) 圆形壁挂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1335499Y (zh) 一种风管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出风面板
CN113007800B (zh) 室内机、空调器控制的方法
JPH037821A (ja) 空調設備
CN210891894U (zh) 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1153725A (zh) 一种具有不对称排风控制的空调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54531A (zh) 一种导风组件、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20967246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108306U (zh) 空调柜机
CN105509147A (zh) 空调器
CN205980043U (zh) 下回侧送式多空间空调室内机
CN219283476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空调
CN110160242B (zh) 空调器及用于空调器制冷的导风板控制方法
CN219160468U (zh) 一种多方向出风的全域风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