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61707A - 轮胎 - Google Patents

轮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61707A
CN113561707A CN202110234377.3A CN202110234377A CN113561707A CN 113561707 A CN113561707 A CN 113561707A CN 202110234377 A CN202110234377 A CN 202110234377A CN 113561707 A CN113561707 A CN 113561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re
circumferential groove
circumferential
groove
wid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343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野将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561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617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2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 B60C11/0323Patterns comprising isolated recesses tread comprising channels under the tread surface, e.g. for draining wa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2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 B60C11/1236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narrow slits or incisions, e.g. sipes with special arrangements in the tread patter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306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 B60C11/0309Patterns comprising block rows or discontinuous ribs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60C11/042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further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13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the groove cross-section, e.g. for buttressing or preventing stone-trapp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11/04Tread patterns in which the raised area of the pattern consists only of continuous circumferential ribs, e.g. zig-z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4Circumferential grooves provided at the equatorial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46Circumferential grooves with zigzag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3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wid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41Circumferential grooves
    • B60C2011/0355Circumferential grooves characterised by dep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1/00Tyre tread bands; Tread patterns; Anti-skid inserts
    • B60C11/03Tread patterns
    • B60C2011/0337Tread pattern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design features of the pattern
    • B60C2011/0339Grooves
    • B60C2011/0358Lateral grooves, i.e. having an angle of 45 to 90 degees to the equatorial pla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该轮胎具有优异的排水性能。轮胎(1)具有胎面部(2)。在胎面部(2)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槽(10)和第二周向槽(20)、以及连接第一周向槽(10)和第二周向槽(20)的横槽(40)。第一周向槽(10)呈锯齿状延伸。第一周向槽(10)包含宽度最小的第一部分(11)和配置于比第一部分(11)靠轮胎径向的内侧处且宽度大于第一部分(11)的第二部分(12)。

Description

轮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从隔着周向槽相邻的条形状陆部的彼此面对的侧壁面的双方朝向彼此方向突出的突条部沿胎面周向延伸而形成的轮胎。(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029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所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轮胎中也要求进一步提高排水性能。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磨损末期具有优良的排水性能的轮胎。
本发明是具有胎面部的轮胎,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槽和第二周向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横槽,所述第一周向槽呈锯齿状延伸,所述第一周向槽包含宽度最小的第一部分和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轮胎径向的内侧处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周向槽包含作为最接近所述第二周向槽的部分的第一接近部,所述第一接近部的深度为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深度以下。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横槽与所述第一接近部连通。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周向槽包含作为最接近所述第一周向槽的部分的第二接近部,所述横槽与所述第二接近部连通。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胎面部包含:第一陆部,其比所述第二周向槽靠所述第一周向槽侧;以及第二陆部,其靠与所述第一陆部相反的一侧,所述横槽从所述第一陆部起超过所述第二周向槽地延伸而在所述第二陆部内终止。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W1为1mm~2mm。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宽度W2为2mm~12mm。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宽度W2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W1的2倍~6倍。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周向槽的深度H1与从所述第一周向槽的槽底到所述第一部分为止的轮胎径向的最小长度H2满足以下关系。
1/3≤H2/H1≤2/3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周向槽包含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宽度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呈锥状扩大。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还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槽的第一刀槽。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二周向槽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周向槽靠轮胎轴向的外侧处。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周向槽配置于轮胎赤道的两侧,所述轮胎还包含在各第一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三周向槽。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还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三周向槽的第二刀槽。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优选为,所述胎面部包含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多个加强层,所述加强层中的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最外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比配置于轮胎轴向最外侧的周向槽靠轮胎轴向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所述轮胎中,通过设置于所述第一周向槽的所述第二部分来确保磨损末期的排水性能。另外,通过所述横槽能够得到从所述第一周向槽朝向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水流,提高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胎面部的展开图。
图3是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第一周向槽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第一周向槽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图2的胎面部的变形例的展开图。
图7是图6的胎面部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6的胎面部的变形例的展开图。
图9是图8的胎面部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轮胎;2:胎面部;9:加强层;9E:外端;10:第一周向槽;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三部分;15:第一接近部;20:第二周向槽;21:第二接近部;30:第三周向槽;40:横槽;41:第一刀槽;42:第二刀槽;51:第一陆部;52:第二陆部;CL:轮胎赤道;D1:深度;D2深度;D3:深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标准状态下的包含轮胎旋转轴(省略图示)的子午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轮胎1的一例,优选适用于重载用的充气轮胎。轮胎1并不限定于重载用的充气轮胎,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乘用车用、自动两轮车用的充气轮胎。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充气轮胎,例如也能够应用于无气轮胎。
“标准状态”是指轮胎1组装于标准轮辋(参照图2),并且填充标准内压,无载荷的状态。在本发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分的尺寸等是在该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值。
“标准轮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规定该规格的轮辋,例如如果是JATMA则为“标准轮辋”,如果是TRA则为“Design Rim”,如果是ETRTO则为“Measuring Rim”。
“标准内压”是指在包含轮胎1所基于的规格在内的规格体系中按照轮胎规定各规格的气压,如果是JATMA则为“最高气压”,如果是TRA则为表“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载的最大值,如果是ETRTO则为“INFLATIONPRESSURE”。在轮胎1是乘用车用轮胎的情况下,标准内压例如可以是180kPa。
轮胎1包含胎面部2、一对胎圈芯5、胎体层6和带束层7。
各个胎圈芯5配置于一对胎圈部4中的一个胎圈部4。胎圈芯5例如形成为将钢制的胎圈线多列多层地卷绕而成的截面多边形状。
胎体层6具有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6A。胎体帘布层6A例如由贴胶覆盖胎体帘线的排列体而形成。在胎体帘线中,例如使用聚酯纤维、尼龙纤维、人造纤维、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以及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有机纤维或钢丝。
胎体帘布层6A经过胎面部2和一对胎侧部3跨一对胎圈芯5地配置。胎体层6可以是层叠多个胎体帘布层的结构。
带束层7配置于胎体层6的轮胎径向外侧。带束层7由至少1片带束帘布层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在轮胎径向上层叠的带束帘布层7A、7B、7C及7D这4片带束帘布层构成。带束帘布层7A、7B、7C及7D例如由贴胶覆盖带束帘线的排列体而形成。带束帘布层7A、7B、7C及7D的带束帘线优选为钢丝帘线等高弹性的材料。
可以在带束层7的轮胎径向外侧配置有冠带层。该冠带层例如由将有机纤维帘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例如以10度以下这样的较小的角度排列而成的至少1片冠带帘布层构成。在冠带帘布层中,通过将冠带帘线或将带状的带状帘布层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无缝冠带或帘布层拼接而成的任意种。
图2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的胎面部2。在胎面部2上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槽10及第二周向槽20、以及连接第一周向槽10与第二周向槽20的横槽40。
第一周向槽10呈锯齿状延伸。即,第一周向槽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锯齿状延伸。所谓呈锯齿状延伸是指第一周向槽1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相对于轮胎周向摆动的同时沿着轮胎周向延伸。因此,除了使直线状的槽反复折弯的方式之外,还包含使曲线状的槽呈波状反复弯曲的方式。
图3表示图2中的A-A线截面。第一周向槽10包含有宽度最小的第一部分11和宽度大于第一部分11的第二部分12。第二部分12配置于比第一部分11靠轮胎径向的内侧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周向槽10的截面呈烧瓶形状。通过这样的截面形状,即使在向胎面部2施加大载荷的情况下,也能够缓和向陆部的侧壁施加的应力。
本实施例的第一部分11向新品轮胎的踏面开口。由此,在胎面部2的磨损初期阶段,在踏面中出现的第一周向槽10是第一部分11。第一部分11由于向胎面部2施加的载荷而被闭塞,使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提高。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部分11相对于轮胎周向以锯齿状延伸,因此夹着第一部分11的两侧陆部相啮合,从而使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胎面部2的磨损的发展,踏面向轮胎径向的内侧移动,第一周向槽10的开口从第一部分11向第二部分12变化。因此,随着磨损的发展,第一周向槽10的宽度扩大,磨损末期(例如在第一周向槽10的残槽成为3mm为止,胎面部2是已磨损的状态)的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被维持得较高。
此外,如图2所示,通过横槽40来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从而湿路行驶时的转弯性能提高。第一周向槽10和第二周向槽20通过横槽40连通。因此,通过横槽40得到从第一周向槽10朝向第二周向槽20的水流,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提高。
锯齿状的第一周向槽10包含有作为最接近第二周向槽20的部分的第一接近部15。第一接近部15的深度D1优选为第二周向槽20的深度D2以下。通过使所述深度D1为所述深度D2以下,在湿路行驶时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容易经由横槽40流向第二周向槽20,能够抑制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的滞留,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另外,可以提高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此外,容易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第一接近部15的深度D1优选为第二周向槽20的深度D2的80%以上。通过使所述深度D1为所述深度D2的80%以上,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的流动变得良好,特别是能够提高磨损末期的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
横槽40的深度D3优选为第一接近部15的深度D1的70%~90%。通过使所述深度D3为所述深度D1的70%以上,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容易流向横槽40,抑制了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的滞留,提高了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另外,能够提高磨损末期的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深度D3为所述深度D1的90%以下,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此外,容易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优选为横槽40在第一接近部15处与第一周向槽10连通。由此,从第一周向槽10到第二周向槽20的距离变短,在湿路行驶时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容易经由横槽40流向第二周向槽20,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提高。由此,在湿路行驶时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容易流向横槽40,从而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
第二周向槽20优选呈锯齿状延伸。即,第二周向槽2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对于轮胎周向以锯齿状延伸。由此,能够容易地提高湿路行驶时的转弯性能。
锯齿状的第二周向槽20包含作为最接近第一周向槽10的部分的第二接近部21。并且,优选横槽40在第二接近部21处与第二周向槽20连通。由此,从第一周向槽10到第二周向槽20的距离变短,在湿路行驶时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容易经由横槽40流向第二周向槽20,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提高。另外,在湿路行驶时横槽40内的水容易流向第二周向槽20,从而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
第一接近部15与第二接近部21的轮胎周向的距离L1优选为5mm~20mm。通过使距离L1为5mm以上,横槽40相对于轮胎轴向的倾斜角变大,从而促进横槽40内的水流。通过使距离L1为20mm以下,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提高。此外,容易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横槽40优选呈直线状延伸。由此,在湿路行驶时横槽40内的水流变得顺畅。另外,横槽40的长度变短,在湿路行驶时第一周向槽10内的水容易流向第二周向槽20。由此,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
胎面部2包含有:第一陆部51,其比第二周向槽20靠第一周向槽10侧;以及第二陆部52,其靠与第一陆部51相反的一侧。第一陆部51被第一周向槽10和第二周向槽20夹持。
优选为,横槽40从第一陆部51超过第二周向槽20地延伸而在第二陆部52内终止。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横槽40具有延伸到第二陆部52的延长部44。通过在第二陆部52设置延长部44,提高了第二陆部52的排水性能。
图4进一步放大表示第一周向槽10。第一部分11的宽度W1优选为1mm~2mm。通过使所述宽度W1为1mm以上,在湿路行驶时水容易从第一部分11流向第二部分12,能够容易地确保充分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宽度W1为2mm以下,在磨损初期,向胎面部2施加有载荷时,第一部分11容易因接地压而闭塞,提高了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此外,容易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第二部分12的最大宽度W2优选为2mm~12mm。通过使所述最大宽度W2为2mm以上,即使在磨损末期也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周向槽10的宽度,能够容易地确保充分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最大宽度W2为12mm以下,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所述最大宽度W2优选为所述宽度W1的2倍~6倍。通过使所述最大宽度W2为宽度W1的2倍以上,即使在磨损末期也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周向槽10的宽度,能够容易地确保充分的排水性能。通过使所述最大宽度W2为宽度W1的6倍以下,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周向槽10中,更优选为,所述宽度W1为1mm以上,所述最大宽度W2为2mm以上,并且所述最大宽度W2为所述宽度W1的2倍以上。通过这样的第一周向槽10,即使在磨损末期也能够容易地确保充分的排水性能。另外,在胎面部2中,优选为,所述宽度W1为2mm以下,所述最大宽度W2为12mm以下,并且所述最大宽度W2为所述宽度W1的6倍以下。通过这样的第一周向槽10,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提高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
第一周向槽10的深度H1与从第一周向槽10的槽底到第一部分11的轮胎径向的最小长度H2优选满足以下关系。
1/3≤H2/H1≤2/3
通过使所述H2/H1为1/3以上,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二部分12的槽容积,能够容易地确保磨损末期的充分的排水性能。通过使所述H2/H1为2/3以下,在磨损初期提高了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此外,容易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周向槽10中,更优选为,所述最大宽度W2是所述宽度W1的2倍~6倍,并且是满足1/3≤H2/H1≤2/3的关系的截面形状。通过使所述最大宽度W2为所述宽度W1的2倍以上,且使所述H2/H1为1/3以上,能够容易地确保磨损末期的充分的排水性能。通过使所述最大宽度W2为所述宽度W1的6倍以下并且使所述H2/H1为2/3以下,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提高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
在图2中,第二周向槽20的宽度W3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参照图1)的2%~6%。“胎面接地宽度TW”是胎面接地端TE1、TE2间的轮胎轴向的距离。
胎面接地端TE1、TE2是指向标准状态的轮胎1施加标准载荷并且以0°的外倾角与平面接地时的轮胎轴向最外侧的胎面接地端。在此,标准状态是指将轮胎1组装于标准轮辋(省略图示),并且填充了标准内压的无载荷的状态。以下,在未特别提及的情况下,轮胎1的各部的尺寸等是在该标准状态下测定的值。
通过使所述宽度W3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以上,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宽度W3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6%以下,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横槽40的宽度W4优选为2mm~12mm。通过使所述宽度W4为2mm以上,从第一周向槽10向第二周向槽20的水的流动变得良好,能够容易地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宽度W4为12mm以下,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轮胎周向的刚性。此外,容易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图5放大表示作为第一周向槽10的变形例的第一周向槽10A。对于第一周向槽10A中的在以下未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所述的第一周向槽10的结构。
第一周向槽10A包含有配置于第一部分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三部分13。第三部分13的宽度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呈锥状扩大。通过第三部分13来增大磨损初期的第一周向槽10A的容积。另外,通过第三部分13使从第一部分11流入第二部分12的水量增加。由此,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
第二部分12的最大宽度W2优选大于第三部分13的最大宽度W5。由此,在第二部分12中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周向槽10A的槽容积,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在磨损末期的充分的排水性能。
第一周向槽10、第二周向槽20以及横槽40可以在胎面部2形成有多个。另外,第一周向槽10、第二周向槽20以及横槽40也可以与其他槽并用。
例如,图6表示作为图2所示的胎面部2的变形例的胎面部2A。对于胎面部2A中的在以下没有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所述胎面部2的结构。
胎面部2A包含有一对第一周向槽10和一对第二周向槽20。各第一周向槽10配置于轮胎赤道CL的两侧。另外,各第二周向槽20配置于轮胎赤道的两侧。第二周向槽20配置于比第一周向槽10靠轮胎轴向的外侧处。由此,第一周向槽10的周边部的接地压高于第二周向槽20的周边部的接地压,因此在磨损初期第一部分11容易被闭塞,胎面部2的轮胎轴向的刚性提高。
胎面部2A包含有在各第一周向槽10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三周向槽3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周向槽30形成在轮胎赤道CL上。通过这样的第三周向槽30,能够提高胎面部2A的胎冠部处的排水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的胎面2A中,在新品时,通过第二周向槽及第三周向槽30呈现4条的胎面花纹,耐磨损性能提高。另一方面,在磨损末期,通过第一周向槽10、第二周向槽以及第三周向槽30呈现6条的胎面花纹,提高湿路行驶时的排水性能。
第三周向槽30的宽度W6优选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6%。通过使所述宽度W6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2%以上,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提高。另一方面,通过使所述宽度W6为胎面接地宽度TW的6%以下,能够容易地确保胎面部2的橡胶体积。由此,轮胎1的耐磨损性能提高。
在第一陆部51设置有连接第一周向槽10和第二周向槽20的第一刀槽41。第一刀槽41因轮胎1的接地压而闭塞,是宽度为2.0mm以下的细槽。
第一刀槽41产生边缘效应,提高湿路行驶时的牵引性能。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刀槽41呈锯齿状延伸,因此闭塞时进一步提高第一陆部51的刚性。
锯齿状的第一周向槽10包含有作为最接近第三周向槽30的部分的第三接近部16。第一刀槽41优选与第三接近部16连通。由此,第一刀槽41变短,第一陆部51的刚性提高。
图7表示胎面部2A的截面。第三周向槽30的深度D5优选为大于第三接近部16的深度D4。通过使所述深度D5大于所述深度D4,能够提高胎面部2的排水性能。
在第一周向槽10与第三周向槽30之间的第三陆部53设置有连接第一周向槽10与第二周向槽20的第二刀槽42。第二刀槽42因轮胎1的接地压而闭塞,是宽度为2.0mm以下的细槽。
第二刀槽42产生边缘效应,提高湿路行驶时的牵引性能。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刀槽42呈锯齿状延伸,因此在闭塞时进一步提高第三陆部53的刚性。
第三周向槽30以锯齿状延伸,包含有作为最接近第一周向槽10的部分的第四接近部31。第二刀槽42优选与第四接近部31连通。由此,第二刀槽42变短,第三陆部53的刚性提高。
胎面部2A包含有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多个加强层9。在轮胎1中,由层叠的带束帘布层7A、7B、7C及7D构成的带束层7相当于加强层9。在带束层7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形成有冠带层的方式中,带束层7以及冠带层相当于加强层9。
在胎面部2A中,优选为,加强层9中的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最外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带束帘布层7D)的轮胎轴向的外端9E比第一周向槽10靠轮胎轴向的外侧。加强层9延伸至比第一周向槽10靠轮胎轴向的外侧处,由此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由此,排水性能提高,湿路行驶时的转弯性能提高。
在胎面部2A中,优选为,加强层9的外端9E比配置于轮胎轴向最外侧的周向槽(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二周向槽20)靠轮胎轴向外侧。通过使加强层9延伸至比第二周向槽20靠轮胎轴向的外侧处,由此进一步提高胎面部2的刚性。由此,进一步提高排水性能,提高湿路行驶时的转弯性能。
图8、9表示作为图6、7所示的胎面部2A的变形例的胎面部2B。对于胎面部2B中的在以下没有说明的部分,可以采用所述胎面部2A的结构。
胎面部2B包含有一对第一周向槽10A和一对第二周向槽20。如图5所示,第一周向槽10A包含有配置在第一部分11的轮胎径向外侧的第三部分13。第三部分13的宽度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呈锥状扩大。利用第三部分13来提高磨损初期的第一周向槽10A的排水性能。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轮胎1,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具体的实施方式,能够变更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实施例】
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新品以及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进行了评价。另外,使用通过抛光研磨除去了胎面部的橡胶直到第二周向槽的残槽为3mm的轮胎,来测试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下相同)。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1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将各测试轮胎安装于为标准载荷的75%的测试用车辆的全部车轮而实施了湿路性能试验。即,所述车辆被开到水深:0.5mm~2.0mm的湿路面的测试路线,通过测试驾驶员的感官来评价转弯性能。结果是如下值:以满分为5分的1分~5分(5级评价)来计算20人评价的总分,基于比较例1,以得出与总分成比例的结果的方式指数化。另外,各值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例如在个位以下的数值为0.0以上且小于2.5的情况下舍去为0,在为2.5以上且小于7.5的情况下舍入为5,在为7.5以上的情况下进位到0。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表1】
比较例1 比较例2 实施例1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新品湿路性能(评分) 100 90 110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100 100 110
由表1可确认出,实施例的轮胎与比较例相比有意地提高了湿路性能。
基于表2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2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4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测量了各测试轮胎在所述车辆行驶一定距离后的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4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2】
实施例2 实施例3 实施例4 实施例5 实施例6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D1/D2(%) 70 80 90 100 110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90 95 100 105 11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10 105 100 95 90
基于表3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3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9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9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3】
实施例7 实施例8 实施例9 实施例10 实施例11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D3/D1(%) 65 70 80 90 95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90 95 100 105 11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10 105 100 95 90
基于表4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4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12为100,以成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表4】
Figure BDA0002960089590000131
基于表5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5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14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表5】
Figure BDA0002960089590000141
基于表6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6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16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表6】
实施例16 实施例17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延长部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100 95
基于表7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新品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7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20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20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7】
实施例18 实施例19 实施例20 实施例21 实施例22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W1(mm) 0.5 1 1.5 2 3
新品湿路性能(评分) 90 95 100 105 11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10 105 100 95 90
基于表8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8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25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25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8】
实施例23 实施例24 实施例25 实施例26 实施例27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W2(mm) 1 2 7 12 15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80 90 100 110 12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20 110 100 90 80
基于表9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9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30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30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9】
实施例28 实施例29 实施例30 实施例31 实施例32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W2/W1 1.5 2 4 6 8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80 90 100 110 12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20 110 100 90 80
基于表10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10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35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35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10】
实施例33 实施例34 实施例35 实施例36 实施例37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H2/H1 1/6 1/3 1/2 2/3 5/6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80 90 100 110 12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20 110 100 90 80
基于表11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11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40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40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11】
Figure BDA0002960089590000181
基于表12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12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45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45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12】
实施例43 实施例44 实施例45 实施例46 实施例47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W1(mm) 0.5 1 1.5 2 2.5
W2(mm) 0.8 2 7 12 20
W2/W1 1.6 2 4 6 8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85 90 100 110 115
耐磨损性能(指数) 115 110 100 90 85
基于表13的规格试制了具有图2的基本花纹的尺寸:315/70R22.5的充气轮胎,对磨损末期的湿路性能以及耐磨损性能进行了评价。各测试轮胎的规格中的在表13中未记载的规格是相同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湿路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实施了各测试轮胎的湿路性能试验。结果是以实施例52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数值越大越好,表示湿路性能越优异。
<耐磨损性能>
与所述同样地测量了各测试轮胎的磨损量。结果由以实施例52为100,以成为5的倍数的方式舍入的指数来表示,数值越大越好,表示耐磨损性能越优异。
【表13】
实施例48 实施例49 实施例50 实施例51 实施例52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W2/W1 1.5 1.5 2 2 4
H2/H1 1/6 1/3 1/6 1/3 1/2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70 75 75 80 100
耐磨损性能(指数) 130 125 125 120 100
实施例53 实施例54 实施例55 实施例56
第一周向槽(锯齿状)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二周向槽
横槽
W2/W1 6 6 8 8
H2/H1 2/3 5/6 2/3 5/6
末期湿路性能(评分) 120 125 125 130
耐磨损性能(指数) 80 75 75 70

Claims (15)

1.一种轮胎,所述轮胎具有胎面部,其中,
在所述胎面部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第一周向槽和第二周向槽、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横槽,
所述第一周向槽呈锯齿状延伸,
所述第一周向槽包含宽度最小的第一部分和配置于比所述第一部分靠轮胎径向的内侧处且宽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周向槽包含作为最接近所述第二周向槽的部分的第一接近部,
所述第一接近部的深度为所述第二周向槽的深度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横槽与所述第一接近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周向槽包含作为最接近所述第一周向槽的部分的第二接近部,
所述横槽与所述第二接近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部包含:第一陆部,其比所述第二周向槽靠所述第一周向槽侧;以及第二陆部,其靠与所述第一陆部相反的一侧,
所述横槽从所述第一陆部起超过所述第二周向槽地延伸而在所述第二陆部内终止。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W1为1mm~2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宽度W2为2mm~12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部分的最大宽度W2为所述第一部分的宽度W1的2倍~6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周向槽的深度H1与从所述第一周向槽的槽底到所述第一部分为止的轮胎径向的最小长度H2满足以下关系:
1/3≤H2/H1≤2/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周向槽包含第三部分,该第三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宽度朝向轮胎径向的外侧呈锥状扩大。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轮胎还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二周向槽的第一刀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二周向槽配置于比所述第一周向槽靠轮胎轴向的外侧处。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第一周向槽配置于轮胎赤道的两侧,
所述轮胎还包含第三周向槽,该第三周向槽在各第一周向槽之间沿轮胎周向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轮胎还包含连接所述第一周向槽和所述第三周向槽的第二刀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胎面部包含在轮胎径向上重叠的多个加强层,
所述加强层中的配置于轮胎径向最外侧的最外层的轮胎轴向的外端比所述第一周向槽靠轮胎轴向的外侧,
所述外端比配置于轮胎轴向最外侧的周向槽靠轮胎轴向的外侧。
CN202110234377.3A 2020-04-28 2021-03-03 轮胎 Pending CN11356170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79584A JP6927362B1 (ja) 2020-04-28 2020-04-28 タイヤ
JP2020-079584 2020-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61707A true CN113561707A (zh) 2021-10-29

Family

ID=75203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34377.3A Pending CN113561707A (zh) 2020-04-28 2021-03-03 轮胎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8320B2 (zh)
EP (3) EP4079542B1 (zh)
JP (1) JP6927362B1 (zh)
CN (1) CN113561707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4222A1 (de) * 2022-04-29 2023-11-02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Fahrzeugreife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660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50059943A1 (en) * 2012-04-05 2015-03-0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Heavy goods vehicle driven axle tire tread
CN104884275A (zh) * 2012-12-26 2015-09-0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60243898A1 (en) * 2013-10-17 2016-08-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7056782A (ja) * 2015-09-15 2017-03-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199833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90061431A1 (en) * 2016-02-26 2019-02-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9209731A (ja) * 2018-05-31 2019-12-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11211A (ja) * 2001-01-12 2002-07-3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ラジアルタイヤ
JP4369729B2 (ja) * 2003-11-13 2009-11-25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FR2894183B1 (fr) * 2005-12-06 2008-02-15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pour pneumatique poids lourd
JP5156315B2 (ja) * 2007-09-26 2013-03-0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1903192B (zh) * 2007-12-19 2013-05-08 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用于车轮的轮胎
US20090159167A1 (en) * 2007-12-20 2009-06-25 Daniel Scheuren Pneumatic tire tread with sipes and mold blade
JP5192363B2 (ja) * 2008-12-18 2013-05-0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タイヤ
FR2940185B1 (fr) * 2008-12-22 2010-12-17 Michelin Soc Tech Bande de roulement a volume de drainage ameliore
JP6110586B2 (ja) * 2011-01-21 2017-04-05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5480869B2 (ja) * 2011-10-26 2014-04-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6032242B2 (ja) * 2014-05-12 2016-11-2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更生タイヤ
JP6327100B2 (ja) * 2014-10-09 2018-05-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WO2016190881A1 (en) * 2015-05-28 2016-12-01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ruck tire tread and truck tire
WO2017039679A1 (en) * 2015-09-04 2017-03-09 Compagnie Generale Des Etablissements Michelin Truck tire tread and truck tire
JP6915386B2 (ja) 2017-06-01 2021-08-04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溶接構造体
JP6762266B2 (ja) 2017-06-01 2020-09-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7172478B2 (ja) * 2018-11-12 2022-11-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11731463B2 (en) * 2019-08-28 2023-08-22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Tire
JP6796178B2 (ja) * 2019-11-19 2020-12-0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96604A (ja) * 2010-10-29 2012-05-24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50059943A1 (en) * 2012-04-05 2015-03-05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 Heavy goods vehicle driven axle tire tread
CN104884275A (zh) * 2012-12-26 2015-09-02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US20160243898A1 (en) * 2013-10-17 2016-08-25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Pneumatic tire
JP2017056782A (ja) * 2015-09-15 2017-03-2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20190061431A1 (en) * 2016-02-26 2019-02-28 Th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neumatic Tire
CN107199833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JP2019209731A (ja) * 2018-05-31 2019-12-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27362B1 (ja) 2021-08-25
US20210331529A1 (en) 2021-10-28
EP4079542B1 (en) 2024-07-03
EP3904121A1 (en) 2021-11-03
EP3904121B1 (en) 2023-02-22
EP4079543B1 (en) 2024-09-04
EP4079543A1 (en) 2022-10-26
EP4079542A1 (en) 2022-10-26
US11958320B2 (en) 2024-04-16
JP2021172283A (ja) 2021-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3998B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KR102030715B1 (ko) 공기 타이어
EP1437236B1 (en) Pneumatic tire
CN104010836B (zh) 乘用车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及其使用方法
EP3130483B1 (en) Pneumatic tire
JP594279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CN107614291B (zh) 充气轮胎
EP1440822A1 (en) Pneumatic tire
WO2016051651A1 (ja) 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CN103813912A (zh) 充气轮胎
CN112334330B (zh) 充气轮胎
US20200307319A1 (en) Low noise tire tread
EP3150407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2384376A (zh) 充气轮胎
CN111712388A (zh) 充气轮胎
CN111699096B (zh) 充气轮胎
US20220332148A1 (en) Pneumatic tire
CN113561707A (zh) 轮胎
US20200198406A1 (en) Tread for a pneumatic tire
EP2213480A1 (en) Pneumatic tire
WO2021260996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200909074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JP4363927B2 (ja) 乗用車用ラジアルタイヤ
CN111065528B (zh) 充气轮胎
WO2021100669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