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5395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55395B CN113555395B CN202110767311.0A CN202110767311A CN113555395B CN 113555395 B CN113555395 B CN 113555395B CN 202110767311 A CN202110767311 A CN 202110767311A CN 113555395 B CN113555395 B CN 11355539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thode
- light
- substrate
- transmitting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0000005764 inhibitory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112 inhib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149 argon plasma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ZVFQEOPUXVPSLB-UHFFFAOYSA-N 3-(4-tert-butylphenyl)-4-phenyl-5-(4-phenylphenyl)-1,2,4-triazol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C)=CC=C1C(N1C=2C=CC=CC=2)=NN=C1C1=CC=C(C=2C=CC=CC=2)C=C1 ZVFQEOPUXVPSL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698 laser cu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NBYLBWHHTUWMER-UHFFFAOYSA-N 2-Methylquinolin-8-ol Chemical compound C1=CC=C(O)C2=NC(C)=CC=C21 NBYLBWHHTUWME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284 Cellulose tri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2r,3r,4s,5r,6s)-4,5-diacetyloxy-3-[(2s,3r,4s,5r,6r)-3,4,5-triacetyloxy-6-(acetyloxymethyl)oxan-2-yl]oxy-6-[(2r,3r,4s,5r,6s)-4,5,6-triacetyloxy-2-(acetyloxymethyl)oxan-3-yl]oxyoxan-2-yl]meth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O([C@@H]1O[C@@H]([C@H]([C@H](OC(C)=O)[C@H]1OC(C)=O)O[C@H]1[C@@H]([C@@H](OC(C)=O)[C@H](OC(C)=O)[C@@H](COC(C)=O)O1)OC(C)=O)COC(=O)C)[C@@H]1[C@@H](COC(C)=O)O[C@@H](OC(C)=O)[C@H](OC(C)=O)[C@H]1OC(C)=O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FVXQDWNSAGPHN-UHFFFAOYSA-K bis[(2-methylquinolin-8-yl)oxy]-(4-phenylphenoxy)alumane Chemical compound [Al+3].C1=CC=C([O-])C2=NC(C)=CC=C21.C1=CC=C([O-])C2=NC(C)=CC=C21.C1=CC([O-])=CC=C1C1=CC=CC=C1 UFVXQDWNSAGPHN-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3437 in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indium(iii)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In+3].[In+3] PJXISJQVUVHSO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29 inter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7553-56-2 Chemical compound [I] ZCYVEMRRCGMTR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0 iodi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630 iodi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43121 rs1153845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220037673 rs1155279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Chemical compound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05—Electrodes
- H10K59/8052—Cathodes
- H10K59/80521—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一发光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阴极抑制层、阴极及偏光片,阴极抑制层包括位于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阴极抑制部,阴极位于第一发光区和第一透光部内并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阴极抑制部;偏光片包括位于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透光部,第一透光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阴极抑制部在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有利于降低光线透过第一透光区时,偏光片及阴极对光线造成的损失,进而改善光学元件的工作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为实现全面屏显示,会将光学元件设置在显示屏下。但现有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阴极采用整面设置,光线透过偏光片及阴极时的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使光学元件只能接收具有损失的光信号,影响光学元件的工作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以改善光线透过偏光片及阴极时损失较大,影响光学元件工作质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一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阴极抑制层、阴极以及偏光片。所述阴极抑制层设于所述衬底上,所述阴极抑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阴极抑制部。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一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阴极上,所述偏光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一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步骤S10: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制备阴极抑制层;其中,所述阴极抑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阴极抑制部;
步骤S20:在所述衬底及所述阴极抑制层上制备阴极;其中,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一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
步骤S30:在所述阴极及所述阴极抑制层上制备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透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或如上述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通过在显示面板中设置阴极抑制层,使阴极位于第一发光区和第一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阴极抑制部,阴极抑制层的透光率大于阴极的透光率,可降低阴极对第一透光区透光率的影响。通过在偏光片正对第一阴极抑制部的部分设置第一透光部,以使第一透光区的透光率大于第一发光区及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从而进一步提高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有利于降低光线透过第一透光区时,偏光片及阴极对光线造成的损失,进而改善光学元件的工作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阴极抑制部与第一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阴极抑制部与第二阴极抑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阴极抑制部与第二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
具体地,如图1A~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0a以及第二显示区100b,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外围,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包括第一透光区1001a和第一发光区1001b。
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为所述显示面板的主显示区,以用于显示图像。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既可以用于显示图像,以配合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使所述显示面板实现全面屏显示的效果;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也可以用于感测,以配合摄像头、光学触控组件以及指纹识别传感器等光学元件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感测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用于供光线透过,以配合光学元件实现所述显示面板的感测功能;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用于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显示功能。通过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设置第一透光区1001a,可以使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透光率,有利于使所述显示面板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实现较好的感测。
可选地,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可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任意位置;所述显示面板可包括多个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B,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01、阴极抑制层102、阴极103及偏光片104。
所述衬底101包括柔性衬底或刚性衬底。进一步地,所述柔性衬底的制备材料包括聚酰亚胺等有机材料;所述刚性衬底的制备材料包括玻璃、金属、塑料等。可选地,所述衬底101上还可制备有缓冲层等未示出部分。
所述阴极抑制层102设于所述衬底101上,所述阴极抑制层10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内的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其中,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制备材料包括透光材料。具体地,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制备材料包括BAlq(双(2-甲基-8-羟基喹啉)-4-(对苯基苯酚)合铝)、TAZ(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及OTI(氧化铟)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阴极103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和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阴极103的透光率,所述阴极103与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内的位于所述阴极103之下且与所述阴极103接触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其中,所述阴极103的制备材料包括金属镁。
所述偏光片104位于所述阴极103上,所述偏光片104包括第一透光部1041和与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相邻的偏光部1043。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内,且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上方。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包括: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侧的情况,也包括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相重合的情况。
通过在所述显示面板中设置所述阴极抑制层102,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阴极103的透光率,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内的位于所述阴极103之下且与所述阴极103接触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可使位于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上的所述阴极103的厚度较薄或无所述阴极103,从而降低所述阴极103对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透光率的影响。通过在所述偏光片104正对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部分设置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以使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及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透光率,可进一步提高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有利于降低光线透过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时,所述偏光片104对光线造成的损失,进而改善光学元件的工作质量。
可选地,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面积的0.05倍,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面积的0.95倍,以保证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可兼顾显示功能和感测功能。
可选地,所述阴极103采用整面蒸镀工艺形成。在采用整面蒸镀工艺形成所述阴极103时,由于所述阴极103与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内的位于所述阴极103之下且与所述阴极103接触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因此,在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上沉积的所述阴极103较薄或没有所述阴极103沉积(即使得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上的所述阴极103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的所述阴极103的厚度),从而可在不改变所述阴极103制程工艺的前提下,改善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辅助层1051,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位于所述阴极103之下,所述阴极103与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的结合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包括沿远离所述衬底101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的制备材料包括透明材料,以降低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对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透光率的影响。
可选地,为降低所述阴极103对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的影响,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位于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之下。此外,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还可在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内设置有凹槽或过孔,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位于所述凹槽或所述过孔内,以在降低所述阴极103对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透光率的影响的同时,降低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内所述阴极103、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发光区1001b内所述阴极103、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的厚度之间的差异。可选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阴极103的厚度。
如图2A~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阴极抑制部与第一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上可整面覆盖有所述阴极103,如图2A所示;或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至少部分,如图2B~图2C所示。此外,所述阴极103还可不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即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之间可具有间隙;或,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相接,以降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外侧面的面积,从而降低所述阴极103对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的透光率的影响。但在实际制程中,受制程工艺等因素的限制,所述阴极103会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如图2B~图2C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2A~图2C,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包括第一顶面1021a、与所述第一顶面1021a相对的第一底面1021b、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1021a和所述第一底面1021b之间的第一侧面1021c,所述第一底面1021b朝向所述衬底101,所述第一顶面1021a朝向所述偏光片104。其中,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021c的至少部分。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顶面的1021a的宽度L1小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宽度L2,所述第一侧面1021c与所述第一底面1021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顶面1021a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边界内。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宽度L3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宽度L1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宽度L2。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顶面1021a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边界内。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B和图2D中的图(a),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021c的一部分,使得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与所述阴极103具有第一交界CB1,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宽度L3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宽度L1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宽度L2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021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1之差L4a(即L1≤L3≤L2-L51=L4a),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交界CB1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内,以在保证光线透过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及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被光学元件接收的同时,不影响位于所述阴极103上方的所述偏光部1043的降反射功能。其中,在图2B~图2D所示的第一阴极抑制部与第一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中,CB1表示第一交界、CB2表示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边界,CB3表示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边界,CB4表示第一透光部1041的边界;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俯视视角下的形状不限于图2D所示的圆角矩形。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自靠近所述衬底10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可具有相同的宽度,此时,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宽度L3可等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宽度L2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021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1之差L4a,如图2B所示。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宽度自靠近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的宽度L3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宽度L1,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的宽度L3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宽度L2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021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1之差L4a,如图2C所示。即如图2D中的图(b)所示,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顶面1021a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交界CB1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正投影内。其中,在图2C~图2D所示的第一阴极抑制部与第一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中,CB41表示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投影边界,CB42表示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1021b上的投影边界。
一般地,受制程工艺、设备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外侧面的宽度L51占所述第一底面1021b和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宽度之差Ll1的0.25倍。其中,所述第一底面1021b和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宽度之差Ll1为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6微米。可选地,所述第一底面1021b和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宽度之差Ll1等于2微米、2.5微米、3微米、4微米、5.5微米或6微米。
相应的,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交界CB1距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边界CB2的距离L61大于或等于3微米且小于或等于8微米。可选地,所述第一交界CB1距所述第一顶面1021a的边界CB2的距离L61等于3微米、3.2微米、3.5微米、4微米、5微米、6微米、7微米、7.5微米或8微米。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宽度L3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底面1021b的宽度L2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一侧面1021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1之差L4a即为L3≤L1+L61,其中,L61=3μm~8μm。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B,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像素定义层106、阳极1071、发光层1072、驱动阵列层108及封装层109。
所述像素定义层106位于所述衬底101上,所述像素定义层106设有多个像素开口106a,所述发光层1072位于所述像素开口106a内,所述阳极1071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106靠近所述衬底101的一侧,且对应所述像素开口106a。
所述阳极1071、所述阴极103及位于所述阳极1071和所述阴极103之间的所述发光层1072形成发光器件。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辅助层1052,所述第二辅助层1052位于所述阳极1071及所述像素定义层106上,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位于所述发光层1072及所述第二辅助层1052上,所述第二辅助层1052包括沿远离衬底101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所述空穴注入层覆盖所述阳极1071。可选地,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所述第一辅助层1051及所述第二辅助层1052。
所述驱动阵列层108位于所述衬底101靠近所述像素定义层106的一侧,所述驱动阵列层108用于驱动所述发光器件发光。可选的,所述驱动阵列层108包括位于所述衬底101上的有源层1081、覆盖所述有源层1081的第一绝缘层1082、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082上的第一金属层1083、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1083的第二绝缘层1084、设置于所述第二绝缘层1084上的第二金属层1085、覆盖所述第二金属层1085的层间介质层1086、设置于所述层间介质层1086上的第三金属层1087、以及覆盖所述第三金属层1087的平坦层1088。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1083包括与所述有源层1081对位设置的栅极,所述第二金属层1085包括与所述栅极对位设置的电极部,所述第三金属层1087包括与所述有源层1081电性连接的源极和漏极。
所述封装层109位于所述偏光片104靠近所述阴极103的一侧,所述封装层109包括层叠设置的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及无机封装层。可选地,为在不影响封装性能的前提下,使得更大视角的光线可进入所述显示面板内部,所述封装层109对应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的部分的厚度h1可大于或等于6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进一步地,所述封装层109对应所述第一透光区1001a的部分的厚度h1等于6微米、6.5微米、7微米、8微米、9微米、9.6微米或10微米。
请继续参阅图1B,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和与之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以避免在制备过程中,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制备材料落入所述像素开口106a内,致使位于所述像素开口106a内的所述发光层1072上无法形成满足要求的阴极,影响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顶面1021a和与之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
请继续参阅图1A~图1B,由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设有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及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因此,当外部的光线进入所述显示面板内部时,外部的光会被所述显示面板内部的金属(如所述驱动阵列层108)进行反射。而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由于未设置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及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因此,外部的光在透过所述偏光片104及所述阴极103时存在损失,所述显示面板内部的金属只能基于具有损失的光线进行反射,由此导致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对外部光的反射要比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对所述外部光的反射强,致使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存在显示差异,不利于用户体验。为降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差异,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之间的第三显示区100c。
具体地,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包括第二透光区1001c和第二发光区1001d,所述阴极抑制层102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1001c内的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
所述阴极103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1001d和所述第二透光区1001c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103与所述第二发光区1001d内的位于所述阴极103之下且与所述阴极103接触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以使在所述阴极抑制层102上沉积的所述阴极103较薄或没有所述阴极103沉积(即使得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上的所述阴极103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1001d的所述阴极103的厚度),从而可在不改变所述阴极103制程工艺的前提下,改善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的透光率。
所述偏光片104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1001c内的第二透光部1042,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的上方,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
通过在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设置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及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以使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透光率。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的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与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的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可在分布密度、设置数量、面积等方面具有不同,以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和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过渡。
具体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的宽度,以使每一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每一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面积,如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阴极抑制部与第二阴极抑制部的结构示意图;和/或,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宽度,以使每一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每一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在所述衬底101上的正投影面积;和/或,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的分布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在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的分布数量的2倍,相应地,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的分布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在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的分布数量的2倍。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宽度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在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对外部光的反射逐渐变强,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的逐渐过渡。
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的宽度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在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所述显示面板对外部光的反射逐渐变强,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的逐渐过渡。
如图4A~图4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阴极抑制部与第二透光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可被所述阴极103全部覆盖,如图4A所示;或在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被所述阴极103部分覆盖,如图4B~图4C所示。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被所述阴极103覆盖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被所述阴极103覆盖的面积,以通过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上的所述阴极103和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上的所述阴极103的面积差异降低所述显示面板内部的金属对外部的光的反射,从而降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差异。
可选地,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上的所述阴极103的厚度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逐渐减小,以利用所述阴极103使得外部的光在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的损失逐渐减小,所述显示面板对外部光的反射在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逐渐变强,从而实现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与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的显示的逐渐过渡。
请继续参阅图4A~图4C,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包括第二顶面1022a、与所述第二顶面1022a相对的第二底面1022b、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1022a和所述第二底面1022b之间的第二侧面1022c,所述第二底面1022b朝向所述衬底101,所述第二顶面1022a朝向所述偏光片104。其中,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二侧面1022c的至少部分。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视角下,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L7小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宽度L8,所述第二侧面1022c与所述第二底面1022b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二顶面1022a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边界内。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宽度L9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L7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宽度L8。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二顶面1022a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边界内,以在保证光线透过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及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的同时,不影响位于所述阴极103上方的所述偏光部1043的降反射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二侧面1022c的一部分,使得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与所述阴极103具有第二交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宽度L9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L7且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宽度L8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二侧面1022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2之差L4b(即L7≤L9≤L8-L52=L4b);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交界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内,以在保证光线透过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及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被光学元件接收的同时,不影响位于所述阴极103上方的所述偏光部1043的降反射功能。
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宽度L9自靠近所述衬底101的一侧向远离所述衬底101的一侧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的宽度L91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L7,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的宽度L92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宽度L8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二侧面1022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2之差L4b,如图4C所示。即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顶面1022a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靠近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远离所述衬底101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交界在所述第二底面1022b上的正投影内。
由于受制程工艺、设备精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的外侧面的宽度L52占所述第二底面1022b和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之差Ll2的0.25倍。其中,所述第二底面1022b和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之差Ll2为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6微米。可选地,所述第二底面1022b和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宽度之差Ll2等于2微米、2.5微米、3微米、4微米、5.5微米或6微米。
相应的,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二交界距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距离L62大于或等于3微米且小于或等于8微米。可选地,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二交界距所述第二顶面1022a的距离L62等于3微米、3.2微米、3.5微米、4微米、5微米、6微米、7微米、7.5微米或8微米。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宽度L9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底面1022b的宽度L8与所述阴极103覆盖所述第二侧面1022c的所述至少部分的宽度L52之差L4b即为L9≤L7+L62,其中,L62=3μm~8μm。
进一步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和与之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以避免在制备过程中,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制备材料落入所述像素开口106a内,致使位于所述像素开口106a内的所述发光层1072上无法形成满足要求的阴极,影响所述发光器件的发光性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面1022a和与之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
可选地,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的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宽度大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的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宽度,以使单位面积内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的显示效果优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显示效果。进一步地,自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向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方向上,所述像素开口106a的宽度逐渐减小,以实现所述第二显示区100b至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显示过渡。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104经激光烧结工艺处理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或所述偏光片104经激光切割工艺形成多个过孔,对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内的所述过孔处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对应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的所述过孔形成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或所述偏光片104经激光切割工艺在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和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形成多个过孔,并在所述过孔内填充透明有机材料分别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
可选地,所述偏光片104包括层叠设置的保护膜、支撑膜、偏光功能膜、支撑膜、压敏胶及离型膜。进一步地,所述偏光片104还包括相位延迟膜。其中,所述保护膜用于保护所述偏光功能膜不受外力损伤;所述支撑膜用于支撑所述偏光功能膜,并保护所述偏光功能膜不受水汽、紫外线等损害,所述支撑膜的制备材料包括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Cellulose,TAC)。所述偏光功能膜在吸附具有二向色性染料分子(如碘分子)后形成偏振性能,所述偏光功能膜的制备材料包括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所述压敏胶用于实现所述偏光片104的贴附;所述离型膜用于保护所述压敏胶不受损伤,避免在贴附所述偏光片104时出现气泡。
在采用激光烧结工艺对所述偏光片104进行处理时,激光的高能量会打破所述偏光功能层上二向吸收物质分子的排序,从而在所述偏光片104中形成不具有偏光功能的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可选地,采用激光烧结工艺处理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时,激光的波长可为532纳米,能量可为14W、18W或22W,时长为皮秒级。
可选地,在俯视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的形状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1021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形状和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1022的形状相同。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1041和所述第二透光部1042的形状不限于圆形、矩形、圆角矩形、椭圆形等形状。
可选地,所述驱动阵列层108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驱动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100a的所述发光器件发光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三显示区100c内,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1087和所述平坦层1088之间的第三绝缘层1089和连接走线1080,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通过所述连接走线1080与对应的所述发光器件电性连接,如图1B所示。
请继续参阅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图,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及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一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提供一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制备阴极抑制层。其中,所述阴极抑制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阴极抑制部。
步骤S20:在所述衬底及所述阴极抑制层上制备阴极。其中,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一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所述阴极抑制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阴极的透光率,即使得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的透光率大于所述阴极的透光率;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一发光区内的位于所述阴极之下且与所述阴极接触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
步骤S30:在所述阴极及所述阴极抑制层上制备偏光片。其中,所述偏光片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的上方,所述第一透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
可选地,所述阴极抑制层可采用高精度金属掩膜板及蒸镀工艺制备于所述衬底上;所述阴极采用开口掩膜板及蒸镀工艺制备于所述衬底上。所述偏光片经激光烧结工艺处理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或所述偏光片经激光切割工艺形成多个过孔,每一所述过孔内填充透明有机材料形成所述第一透光部。
所述阴极的制备材料包括金属镁,所述阴极抑制层的制备材料包括透光材料。具体地,所述阴极抑制层102的制备材料包括BAlq(双(2-甲基-8-羟基喹啉)-4-(对苯基苯酚)合铝)、TAZ(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及OTI(氧化铟)中的至少一种。
在所述衬底上制备阴极抑制层之前,还包括:
步骤S11:在所述衬底上制备驱动阵列层及阳极。其中,在俯视视角下,所述阳极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阴极抑制层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无重叠。
步骤S12:在所述驱动阵列层上及所述阳极上制备像素定义层。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暴露出所述阳极。
步骤S13:在所述像素定义层及所述阳极上采用开口掩膜板及蒸镀工艺制备第二辅助层。
步骤S14:在所述第二辅助层上采用高精度金属掩膜板及蒸镀工艺制备发光层。其中,所述发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步骤S15:在所述发光层及所述第二辅助层上采用开口掩膜板及蒸镀工艺制备第一辅助层。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二透光区和第二发光区。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所述步骤S10中,所述阴极抑制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内的第二阴极抑制部。在所述步骤S20中,所述阴极还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及所述第二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之间的结合力小于所述阴极与所述第二发光区内的位于所述阴极之下且与所述阴极接触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在所述步骤S30中,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内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的上方,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所述偏光片经激光烧结工艺处理形成所述第二透光部,或所述偏光片经激光切割工艺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内形成多个过孔,每一所述过孔内填充透明有机材料形成所述第二透光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任一上述的显示面板或如所述的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显示面板。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固定终端(如电视、台式电脑等),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以及可穿戴设备(如手环、虚拟显示设备、增强显示设备等)等。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外围的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一发光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阴极抑制层,设于所述衬底上,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阴极抑制部;
阴极,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和所述第一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以及,
偏光片,位于所述阴极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区内的第一透光部,所述第一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的上方;
其中,所述第一透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包括第一顶面、与所述第一顶面相对的第一底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一顶面和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一底面朝向所述衬底,所述第一顶面朝向所述偏光片;其中,所述阴极覆盖所述第一侧面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与所述阴极具有第一交界,所述第一透光部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交界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顶面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底面的边界内,所述第一透光部的边界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交界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及所述第一顶面的边界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靠近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远离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顶面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透光部的靠近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一透光部的远离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交界在所述第一底面上的正投影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透光率且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透光率,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相邻的第二透光区和第二发光区;其中,所述阴极抑制层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内的第二阴极抑制部;所述阴极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和所述第二透光区内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所述偏光片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透光区内的第二透光部,所述第二透光部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的上方,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的边界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透光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宽度,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的分布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在所述第三显示区内的分布数量的2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包括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顶面相对的第二底面、及连接于所述第二顶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二底面朝向所述衬底,所述第二顶面朝向所述偏光片;其中,所述阴极覆盖所述第二侧面的至少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覆盖所述第二侧面的一部分,所述第二顶面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底面的边界内,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二底面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与所述阴极具有第二交界,所述第二透光部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交界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靠近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远离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顶面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透光部的靠近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内,所述第二透光部的远离所述衬底的部分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交界在所述第二底面上的正投影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阴极抑制部上的所述阴极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一发光区的所述阴极的厚度,位于所述第二阴极抑制部上的所述阴极的厚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发光区的所述阴极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上的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在所述第一透光区内设有多个像素开口;其中,在所述显示面板的纵截面视角下,所述第一顶面距相邻的所述像素开口的距离大于或等于2微米且小于或等于10微米。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67311.0A CN113555395B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CT/CN2021/110460 WO2023279462A1 (zh) | 2021-07-07 | 2021-08-04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7/600,325 US20240049511A1 (en) | 2021-07-07 | 2021-08-04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67311.0A CN113555395B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5395A CN113555395A (zh) | 2021-10-26 |
CN113555395B true CN113555395B (zh) | 2022-11-01 |
Family
ID=78103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67311.0A Active CN113555395B (zh) | 2021-07-07 | 2021-07-07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49511A1 (zh) |
CN (1) | CN113555395B (zh) |
WO (1) | WO202327946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40107714A (ko) * | 2022-12-30 | 2024-07-09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40117706A (ko) * | 2023-01-26 | 2024-08-0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및 표시 패널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60272B1 (ko) * | 2013-02-25 | 2015-10-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CN105428548A (zh) * | 2015-11-24 | 2016-03-23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Oled显示结构及制造方法 |
CN108520889A (zh) * | 2018-04-10 | 2018-09-11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
CN110289298B (zh) * | 2019-06-28 | 2021-02-09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
CN111627341B (zh) * | 2020-06-30 | 2022-04-08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KR20220001800A (ko) * | 2020-06-30 | 2022-01-06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2103318B (zh) * | 2020-09-17 | 2021-11-12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12952021B (zh) * | 2021-02-09 | 2022-08-0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928147B (zh) * | 2021-02-09 | 2023-06-0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054134B (zh) * | 2021-03-09 | 2022-06-1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15377321A (zh) * | 2021-03-09 | 2022-11-2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07-07 CN CN202110767311.0A patent/CN113555395B/zh active Active
- 2021-08-04 WO PCT/CN2021/110460 patent/WO2023279462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08-04 US US17/600,325 patent/US2024004951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279462A1 (zh) | 2023-01-12 |
CN113555395A (zh) | 2021-10-26 |
US20240049511A1 (en) | 2024-0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133788B (zh) | 偏光片、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555395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0119490A1 (zh) | 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
US1068450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532869B1 (ko) |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559524B1 (ko) | 표시 장치 | |
CN111883576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成型方法 | |
KR20160144912A (ko) | 폴더블 표시장치 | |
AU2019314744B2 (en) |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9709707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59341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30209902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KR20170023231A (ko) | 폴더블 표시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폴더블 표시장치 | |
CN113594217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 |
US20240062715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339426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
CN113419373A (zh) |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EP3930297A1 (en) | Mobile terminal, cover plate, and display assembly | |
KR102647572B1 (ko) | 편광판 일체형 프라이버시 필름 및 그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 |
US20080020150A1 (en) |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210240033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115332299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283811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391874B1 (en) | Display having a compensation film with light absorbing dye | |
CN113641040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