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51447B - 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51447B CN113551447B CN202010291710.XA CN202010291710A CN113551447B CN 113551447 B CN113551447 B CN 113551447B CN 202010291710 A CN202010291710 A CN 202010291710A CN 113551447 B CN113551447 B CN 1135514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door
- opening degree
-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throttling element
- oil re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0725 compressor 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0721 machin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50 lubr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1/00—Compressor arrangements
- F25B31/002—Lubrication
- F25B31/004—Lubrication oil recirculating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存在的效果差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发明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基于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比较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基于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其中,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能够使得压缩机的回油量达到较佳的水平,保证压缩机高效、稳定地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压缩机是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压缩机中填充有冷冻机油,压缩机工作时冷冻机油起到润滑、冷却电机和零部件的作用;在空调系统的冷媒循环过程中,冷冻机油会跟随冷媒流到内外机的换热器中,机油会阻碍冷媒与外界的换热,增加热阻,使空调系统的能力降低、功率上升。因此控制压缩机的冷冻机油量至关重要,如果油量太少起不到润滑和冷却效果,而且系统回油困难,导致零部件磨损;如果油量太多又阻碍系统循环降低系统循环效率,影响能效水平。
研究表明,冷冻机油的粘度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冷冻机油的粘度低,流动性好,回油速度快,反之流动性差,回油速度慢。因此,如何基于温度进行高效、稳定的回油控制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存在的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和控油器,所述控油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口管、出口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吸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
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包括:
当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
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
比较所述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所述目标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所述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在上述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室外温差大于等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所述室外温差小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上述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拟合公式基于所述室外温差与所述目标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
在上述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拟合公式为:
B=a1ΔTout+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
在上述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拟合公式为:
B=a1ΔTout+b1+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所述B1为修正开度。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和控油器,所述控油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口管、出口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吸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
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
第一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
比较模块,所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
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用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所述目标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所述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在上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选择模块通过以下方式来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所述室外温差大于等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所述室外温差小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上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拟合公式基于所述室外温差与所述目标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
在上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外温差大于等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B=a1ΔTout+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
在上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外温差小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B=a1ΔTout+b1+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所述B1为所述修正开度。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和控油器,控油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进口管、出口管和回油管,回油管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回油管与吸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包括:当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基于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比较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其中,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通过上述控制方式,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制热模式下基于室外温差的大小确定出与当前室外环境相适应的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从而基于该目标开度调整第二节流元件,使得压缩机的回油量达到较佳的水平,保证压缩机高效、稳定地运行。具体而言,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内盘管温度较高,冷冻机油在室内换热器内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因此无需针对室内环境对第二节流元件进行开度控制。此时通过判断室外温差的大小对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冻机油的状态进行判断,可以知晓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冻机油的流动性,当室外温差大时,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冻机油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反之流动性差。因此,可以基于上述判断结果有针对性地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压缩机的回油量与当前室外环境相适应,达到当前室外环境条件的较佳值,保证压缩机高效、稳定地运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水平。
进一步地,在室外温差小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基于第二拟合公式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并且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确定,使得本申请的第二节流元件的控制思想统一,保证空调系统的控制连贯性。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的逻辑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压缩机;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4、第一节流元件;5、桥式整流管路;6、控油器;61、进口管;62、出口管;63、回油管;7、室内换热器;8、第二节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例如,尽管下文详细描述了本发明方法的步骤,但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步骤进行组合、拆分及调换顺序,如此修改后的技术方案并没有改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因此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空调系统的结构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图1示出的是空调系统的系统图,本申请中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室外换热器3、第一节流元件4、桥式整流管路5、控油器6、室内换热器7和第二节流元件8。控油器6包括壳体和设置于壳体的进口管61、出口管62和回油管63,进口管61由壳体的顶部伸入,出口管62和回油管63均由壳体的底部伸入,并且出口管62的伸入高度大于回油管63的伸入高度。桥式整流管路5由四个管路组成桥式结构,每个管路上设置有一单向阀(5a-5d)。本申请中,第一节流元件4选用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元件8可以为电子膨胀阀或开度可控的电磁阀。
参照图1,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经四通阀2与室外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经桥式整流管路5的单向阀5a与控油器6的进口管61连通,控油器6的出口管62与第一节流元件4的进口连通,第一节流元件4的出口经单向阀5c与室内换热器7的进口连通,室内换热器7的出口经四通阀2后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控油器6的回油管63经第二节流元件8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空调系统在制冷运行时,压缩机1排出的混合有冷冻机油的气态冷媒经四通阀2后进入室外换热器3并液化为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单向阀5a和进口管61进入控油器6的壳体内。进入控油器6的液态冷媒会有微量的闪发,大部分仍为液体状态,在控油器6里面冷冻机油会与液态冷媒分层,冷冻机油在下层,中层是液态冷媒,上层为气态冷媒。气态和液态冷媒经出口管62和第一节流元件4的节流后,经单向阀5c进入室内换热器7并汽化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四通阀2后进入压缩机1吸气口,实现冷媒的循环。控油器6最下层的冷冻机油经过第二节流元件8后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实现冷冻机油的循环。
继续参照图1,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的排气口经四通阀2与室内换热器7器的进口连通,室内换热器7的出口经桥式整流管路5的单向阀5b与控油器6的进口管61连通,控油器6的出口管62与第一节流元件4的进口连通,第一节流元件4的出口经单向阀5d与室外换热器3的进口连通,室外换热器3的出口经四通阀2后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控油器6的回油管63经第二节流元件8与压缩机1的吸气口连通。
空调系统在制热运行时,压缩机1排出的混合有冷冻机油的气态冷媒经四通阀2后进入室内换热器7并液化为液态冷媒,液态冷媒经单向阀5b和进口管61进入控油器6的壳体内。进入控油器6的液态冷媒会有微量的闪发,大部分仍为液体状态,在控油器6里面冷冻机油会与液态冷媒分层,冷冻机油在下层,中层是液态冷媒,上层为气态冷媒。气态和液态冷媒经出口管62和第一节流元件4的节流后,经单向阀5d进入室外换热器3并汽化为气态冷媒,气态冷媒经四通阀2后进入压缩机1吸气口,实现冷媒的循环。控油器6最下层的冷冻机油经过第二节流元件8后进入压缩机1的吸气口,实现冷冻机油的循环。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虽然本申请的空调系统是结合上述具体设置方式进行介绍的,但是这并非旨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不偏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设置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或删除某一个或几个部件,或者调整某一个或几个部件的设置位置等。例如,控油器6还可以更换为其他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其设置位置还可以在转子式压缩机1与室外换热器3之间。再如,空调系统也可以不设置四通阀2,相应地桥式整流管路5也需要删减两条管路。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进行介绍。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研究表明,冷冻机油的粘度主要与温度有关。温度高,冷冻机油的粘度低,流动性好,回油速度快,反之流动性差,回油速度慢。因此,如何基于温度进行高效、稳定的回油控制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00、当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例如,在空调系统开机并运行制热模式时,通过设置在室外机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环境温度,通过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上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盘管温度。
S200、基于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例如,在获取到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后,计算室外环境温度减去室外盘管温度后的差值作为室内温差。
S300、比较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例如,通过计算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差值或比值等方式比较二者的大小。
S400、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例如,在室外温差大于等于温差阈值时基于第一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否则基于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S500、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例如,在确定出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后,控制第二节流元件调整至该目标开度。
从上述描述可以看出,本申请的控制方法能够在制热模式下基于室外温差的大小确定出与当前室外环境相适应的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从而基于该目标开度调整第二节流元件,使得压缩机的回油量达到较佳的水平,保证压缩机高效、稳定地运行。
具体而言,运行制热模式时,室内盘管温度较高,冷冻机油在室内换热器内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因此无需针对室内环境对第二节流元件进行开度控制。此时,通过判断室外温差的大小对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冻机油的状态进行判断,可以知晓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冻机油的流动性,当室外温差大时,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冻机油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反之流动性差。因此,可以基于上述判断结果有针对性地对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得压缩机的回油量与当前室外环境相适应,达到当前室外环境条件的较佳值,保证压缩机高效、稳定地运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水平。
下面对本申请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介绍。
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400进一步包括:在室外温差大于等于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第一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其中,第一拟合公式基于室外温差与目标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在室外温差小于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其中,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第二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举例而言,空调系统在制热时,室内盘管温度较高,冷冻机油在室内换热器内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因此无需针对室内环境对第二节流元件进行开度控制。此时判断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外盘管温度之间的差值大小,当室外差值较大时,证明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差值较大,室外换热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换热量较大,此时室外换热器不易结霜,并且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冻机油黏度较小,流动性较好,因此,可以按照室外环境温度的大小正常调节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以保证压缩机的回油量。反之,当室外温差较低时,证明室外环境温度与室外换热器之间的差值较小,室外换热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换热量也较小,室外盘管温度也较低,室外换热器内的冷冻机油的粘度较大,流动性较差。进一步地,如果此时室外盘管温度接近或达到霜点温度,室外换热器极易结霜,霜层附着在换热器上将阻碍室外换热器与环境热交换,这进一步降低了冷冻机油的流动性。因此,这种情况下需要在上一种调节方式的基础上对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进行修正,使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进一步增大,以保证压缩机的回油量和稳定运行。
例如,在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拟合公式和第二拟合公式分别为:
B=a1ΔTout+b1 (1)
B=a1ΔTout+b1+B1 (2)
公式(1)和公式(2)中,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Tout为室外温差;B1为修正开度;a1、b1为常数。
其中,上述公式(1)可以按照如下方式确定:分别在多组不同的室外温差下控制压缩机工作,在每组工况下,通过调整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记录压缩机的功率、能耗等参数,当压缩机的功率和能耗达到较佳的状态时记录该状态下的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作为该工况下第二节流元件的标准开度。试验结束后,对多组数据进行归类拟合,最终拟合得出目标开度的公式(1)。
上述公式(2)可以在公式(1)的基础上,通过同样的实验方式得出第二节流元件在不同工况下的标准开度,最后将公式(2)与公式(1)进行比对计算得出修正开度。
从上述公式(1)和公式(2)可以看出,在室外温差较大时,通过基于室外温差拟合出的公式(1)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能够使得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回油量与当前室外环境相匹配,保证压缩机的高效、平稳运行。在室外温差较小时,通过对公式(1)进行修正从而得到公式(2)来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可以使得在室外换热器中的冷冻机油流动性较差时通过加大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来提高压缩机的回油量,保证压缩机运行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室外温差阈值等参数虽然没有给出具体数值,但这并非是本申请公开不充分,相反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空调系统的具体应用场景对上述参数进行设定,以便本控制方法能够更好的发挥其功效。
下面结合图3,对本发明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实施过程进行介绍。其中,图3为本发明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的逻辑图。
如图3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启动后首先执行步骤S10:获取运行模式→获取运行模式后,执行步骤S20:判断当前是否以制热模式运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out和室外盘管温度Tout-pg→获取室外环境温度Tout和室外盘管温度Tout-pg后,执行步骤S40:计算室外温差△Tout=Tout-Tout-pg→在计算出室外温差△Tout后,执行步骤S50:比较室外温差△Tout与温差阈值T的大小→当△Tout≥T成立时,执行步骤S51:按照公式(1)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调整至该目标开度→否则,如果△Tout≥T不成立,则执行步骤S52:按照公式(2)确定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并控制第二节流元件调整至该目标开度。
当步骤S20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则结束程序,保持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不变。
需要说明的是,用于执行上述控制方法的控制器物理上可以是专门用于执行本发明的方法的控制器,也可以现有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还可以是通用控制器的一个功能模块或功能单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虽然上述实施方式中没有就控制器的具体结构进行阐述,但是上述空调系统的控制器还包括一些其他公知结构,例如处理器、存储器等,其中,存储器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串行存储器、并行存储器或寄存器等,处理器包括但不限于CPLD/FPGA、DSP、ARM处理器、MIPS处理器等。为了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实施例,这些公知的结构未在附图中示出。
此外,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将各个步骤按照上述先后次序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实施例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不必按照这样的次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颠倒的次序执行,这些简单的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获取室外盘管温度的步骤可以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同时执行,也可以先后执行。
与上述控制方法相对应地,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获取模块、第一计算模块、比较模块、选择模块和控制模块,获取模块用于在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比较模块用于比较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选择模块用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控制模块用于控制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目标开度。
其中,本申请中第一拟合公式基于室外温差与目标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选择模块通过以下方式来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在室外温差大于等于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第一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在室外温差小于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第二拟合公式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室外温差大于等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B=a1ΔTout+b1。其中,B为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Tout为室外温差,a1、b1为常数。
进一步地,本申请中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在室外温差小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B=a1ΔTout+b1+B1。其中,B为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Tout为室外温差,a1、b1为常数;B1为修正开度。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本申请的控制系统能够通过上述各模块的配合工作实现在制热模式下基于室外温差的大小确定出与当前室外环境相适应的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并基于该目标开度调整第二节流元件,使得压缩机的回油量达到较佳的水平,保证压缩机高效、稳定地运行的优良效果。
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如获取模块、第一计算模块、第二计算模块、第三计算模块、比较模块、选择模块、控制模块等)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模块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来完成,即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功能模块再分解或者组合,例如,上述实施例的多个功能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功能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对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功能模块名称,仅仅是为了进行区分,不视为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本发明的各个部件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实现,或者以在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软件模块实现,或者以它们的组合实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实践中使用微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服务器、客户端中的一些或者全部部件的一些或者全部功能。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这里所描述的方法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设备或者装置程序(例如,PC程序和PC程序产品)。这样的实现本发明的程序可以存储在PC可读介质上,或者可以具有一个或者多个信号的形式。这样的信号可以从因特网网站上下载得到,或者在载体信号上提供,或者以任何其他形式提供。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和控油器,所述控油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口管、出口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吸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所述进口管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之间,
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
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
比较所述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所述目标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所述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室外温差大于等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所述第一拟合公式基于所述室外温差与所述目标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
所述第一拟合公式为:
B=a1ΔTout+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室外温差小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拟合公式为:
B=a1ΔTout+b1+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所述B1为修正开度。
4.一种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元件、室内换热器和控油器,所述控油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口管、出口管和回油管,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连通,所述回油管与所述吸气口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空调系统在制热模式下,所述进口管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连通,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于所述出口管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进口之间,
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包括:
获取模块,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空调系统运行制热模式时,获取室外环境温度和室外盘管温度;
第一计算模块,所述计算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室外环境温度和所述室外盘管温度,计算室外温差;
比较模块,所述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室外温差与室外温差阈值的大小;
选择模块,所述选择模块用于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开度调整至所述目标开度;
其中,所述第二拟合公式通过在所述第一拟合公式的基础上增加修正开度的方式确定;
所述选择模块通过以下方式来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所述室外温差大于等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一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所述第一拟合公式基于所述室外温差与所述目标开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
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二计算模块,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外温差大于等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B=a1ΔTout+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模块通过以下方式来基于比较结果,选择性地采用第一拟合公式或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在所述室外温差小于所述室外温差阈值时,基于所述第二拟合公式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回油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三计算模块,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在所述室外温差小于室外温差阈值时,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
B=a1ΔTout+b1+B1
其中,所述B为所述第二节流元件的目标开度;所述△Tout为室外温差,所述a1、b1为常数;所述B1为所述修正开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91710.XA CN113551447B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91710.XA CN113551447B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1447A CN113551447A (zh) | 2021-10-26 |
CN113551447B true CN113551447B (zh) | 2023-03-21 |
Family
ID=78100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91710.XA Active CN113551447B (zh) | 2020-04-14 | 2020-04-14 | 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5514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43329B (zh) * | 2022-01-17 | 2023-10-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回油控制方法及装置、空调器、存储介质 |
CN114623579B (zh) * | 2022-03-16 | 2023-04-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的回油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空调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4168A (zh) * | 2015-04-21 | 2015-07-08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家用变频空调低频运行后回油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579787A (zh) * | 2013-09-24 | 2016-05-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循环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6126396A1 (ja) * | 2005-05-24 | 2006-11-3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5169295B2 (ja) * | 2007-03-27 | 2013-03-27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2009127902A (ja) * | 2007-11-21 | 2009-06-11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冷凍装置及び圧縮機 |
CN108139120B (zh) * | 2015-10-21 | 2020-04-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JP2018204805A (ja) * | 2017-05-31 | 2018-12-27 | 三菱重工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冷凍ユニット、冷凍システム、および冷媒回路の制御方法 |
-
2020
- 2020-04-14 CN CN202010291710.XA patent/CN11355144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9787A (zh) * | 2013-09-24 | 2016-05-1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冷冻循环装置 |
CN104764168A (zh) * | 2015-04-21 | 2015-07-08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家用变频空调低频运行后回油效率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51447A (zh) | 2021-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88769B (zh) |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01504177B (zh) | 空调装置和用于确定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含量的方法 | |
CN107228455B (zh) | 一种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7421176B (zh) | 电子膨胀阀的控制方法及热泵系统 | |
CN101113834B (zh) | 空调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3604169B (zh) | 冷暖型空调器 | |
CN113551447B (zh) | 制热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
JP2004218879A (ja) | 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CN114151871B (zh) |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变频模块的冷却控制装置和方法 | |
CN110895026B (zh) | 一种空调冷媒泄漏检测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空调 | |
CN104654691A (zh) | 一种空调及其冷媒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13551389B (zh) | 制冷模式下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 | |
CN108603709A (zh) | 一种用于根据可变温度设定点来控制蒸汽压缩系统的风扇的方法 | |
CN112539525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6482295A (zh) | 室内风机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8561981B (zh) | 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4583684A (zh) | 空调机 | |
CN112539481A (zh) | 室外机冷凝器、室外机及变频空调器 | |
CN110749050B (zh) | 空调器的制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CN107906811A (zh) | 热泵机组防冷冻控制方法 | |
CN113551390B (zh) | 空调器的压缩机回油控制方法 | |
CN107036344B (zh) | 制冷系统、复叠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9605448U (zh) | 空调机组 | |
CN112344511A (zh) | 一种适用于机房空调冷媒流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2011196599A (ja) |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