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4353A - 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车门、以及具有所述车门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车门、以及具有所述车门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4353A
CN113544353A CN202080008971.4A CN202080008971A CN113544353A CN 113544353 A CN113544353 A CN 113544353A CN 202080008971 A CN202080008971 A CN 202080008971A CN 113544353 A CN113544353 A CN 113544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tuating
actuating device
vehicle
actuating member
la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89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4353B (zh
Inventor
罗兰·奥克
乔基姆·奥博斯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Original Assignee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iled Critical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544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3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43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43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1/00Power-actuated vehicle locks
    • E05B81/54Electrical circuits
    • E05B81/90Manual override in case of power failur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17/00Accessories in connection with locks
    • E05B17/10Illuminating devices on or for locks or keys; 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lock parts; Indicator ligh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02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for accident situ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9/00Mounting or connecting vehicle locks or parts thereof
    • E05B79/1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 E05B79/20Connections between movable lock parts us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Bowden cab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16Locks for luggage compartments, car boot lids or car bonnets
    • E05B83/26Emergency opening means for persons trapped in the luggage compartment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 E05B83/36Locks for passenger or like doo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7Pop-out handles, e.g. sliding outwardly before rotatio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7/00Vehicle lock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functions or purposes
    • E05B77/22Functions related to actuation of lock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the vehicl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5/00Details of vehicle lock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E05B77/00 - E05B83/00
    • E05B85/10Handles
    • E05B85/103Handles creating a completely closed wing surface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1),该致动装置布置在或可以布置在车辆上,其中,致动装置(1)具有致动部件(10),该致动部件要被手动抓握并且可以从收纳位置被带到待命位置,其中,该收纳位置是要被抓握的致动部件(10)被收纳时所处的位置,并且其中,该待命位置是该致动部件可以被使用者抓握时所处的位置,其中,致动部件(10)至少可操作地连接或能够可操作地连接至车辆锁,其方式为能够通过对致动部件进行致动而打开该锁。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致动装置的车门并且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车门的车辆。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车门、以及具有所述车门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致动装置的车门并且涉及一种具有这种车门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举例而言,在发生事故时可能使车辆上的锁、例如车门(包括后备箱盖)的锁被锁上和/或使锁的解锁机制被破坏。因此,位于车辆外的人员(例如救助者)难以进入车辆内部。结果,救助者无法解救位于车辆内的人员,或者在解救操作过程中耽搁相当多的时间。
因此,针对这些情况,在车辆上设置了紧急或冗余的致动装置,可以通过这些致动装置来打开相对应的车门。
在此已知的是紧急装置,其中必须首先被移除的盖允许触及牵引器件,通过该牵引器件可以将门打开(例如DE 10 2014 112 887 A1)。
然而,已知的紧急装置的缺点在于释放和致动它们通常是棘手的。因此,例如,首先需要移除盖,没有此盖就可能无法满足对车辆的美学要求。救助者还需要至少粗略地熟悉紧急装置的机制,并且知道需要移除该盖并允许触及用于打开车辆的装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定一种补救了已知紧急装置缺陷的致动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指定一种可以在不熟悉致动装置的机制的情况下直观且快速地打开车辆的致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于指定一种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该致动装置布置在或可以布置在车辆上,其中,该致动装置具有致动部件,该致动部件要被手动抓握并且可以从收纳位置被带到待命位置,其中,该收纳位置是要抓握的该致动部件被收纳时所处的位置,并且其中,该待命位置是该致动部件可以被使用者抓握时所处的位置,其中,该致动部件至少可操作地连接或可以可操作地连接至车辆锁,其方式为可以通过对该致动部件进行致动而打开该锁。
根据本发明的(手动)致动装置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了问题。特别地,藉由该致动装置可以在不熟悉致动装置的机制的情况下允许直观且快速地打开车辆。
优选地,车辆锁是车辆的车门(包括后备箱盖)的锁。车辆是可移动的交通工具,例如陆地车辆、船舶或飞机,优选地是陆地车辆(轨道车辆、道路车辆、全地形车辆),并且特别优选地是乘用车。
收纳位置理解为是致动部件至少部分地、优选地全部收纳在致动装置或其元件(例如壳体)中时所处的位置。处于此收纳位置时,致动部件因此优选地无法被使用者抓握。例如,处于收纳位置时,致动部件至少大部分地凹入致动装置的凹槽和/或壳体中。当在使用时或在紧急情况下,致动部件能够从收纳位置被带出到使用位置或待命位置。
致动部件优选地联接至鲍登缆线,或具有用于鲍登缆线的对应的联接部分,该鲍登缆线可操作地连接至锁(例如门闩)。鲍登缆线在这种情况下理解为可移动的机械元件,其用于藉由线缆和在其延伸方向上具有抗压性的护套的柔性组合来对机械移动、压缩力和张力进行传递。
致动装置优选地布置在车辆上,使得位于收纳位置的致动部件被隐藏,并且尤其优选地对于站在车辆旁边的身高至少1.60m的人员是不可见的。例如,致动装置布置在后备箱盖突出部的下侧上或布置在侧门上、在车门外表面的经由邻近的凹陷可触及的后侧。
然而,当已经移动到待命位置时,致动部件是可见的,并且尤其优选地对于站在车辆旁边的身高至少1.60m的人员是可见的。
因此,可以实现允许救助者在紧急情况下直观且快速地进入车辆的致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部件具有特别地呈柔性管形式、或呈缆线或带状部分形式的柔性力传递元件。
在这种情况下,柔性力传递元件是致动部件的可以被使用者抓握的部分。
优选地,致动部件(特别优选地柔性力传递元件、例如柔性管或缆线或带状部分)至少部分地着色成信号颜色。信号颜色是具有信号效果的显眼的颜色(亮红色、亮黄色)并且经常尤其用作警告信号。特别地,信号颜色可以是霓虹灯信号颜色。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使用与车辆的外部颜色的颜色对比来增强效果。通过两个强烈对比颜色的组合(例如白色车辆上的红色致动部件),获得了清楚的可察觉性(即使相距相对较大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装置进一步具有壳体,其中,该致动部件在第一部分中经由棱柱形接头装配在该致动装置的该壳体上,其中,该致动部件优选地被设计成通过使该致动部件沿着由该棱柱形接头允许的自由度移位而在该收纳位置与该待命位置之间移动,即优选地从该收纳位置移动到该待命位置并且返回。
通过这种结构,可以简单且特别可靠地提供致动部件。优选地,致动部件被夹持就位或者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部分中、优选地在致动装置的壳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部件具有刚性(稳定的)线性部分,该线性部分优选地具有圆形或有角的横截面并且在棱柱形接头中被引导。
这使得更容易通过推入线性稳定部分来使得致动部件从待命位置回到收纳位置。由于致动部件至少部分(例如柔性管)由柔性材料组成,因此更容易手动地使致动部件回到收纳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装置具有凹槽,致动部件在处于其收纳位置时至少大部分凹入该凹槽中。
凹槽具有收纳致动部件使得其不可见的简单作用。在此方面,致动部件优选地与凹槽边缘基本上齐平地终止或甚至更进一步地凹入。优选地,处于收纳位置时,致动部件(例如其柔性管或缆线或带状部分)被定位成与致动装置的表面(例如凹槽底部)基本上且大体上平行。
优选地,凹槽的一个或两个凹槽侧翼具有凹部或凹陷,使得可以在致动部件处于收纳位置时在凹槽底部与致动部件之间引入手指或长形物体(例如车辆钥匙)。结果,致动部件也可以被手动拉出。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部件在处于待命位置时呈现可抓握的形式,优选地形成凸起,特别优选地形成环状物。
当处于待命位置时,致动部件能够被使用者抓握以便使得后者可以通过对致动部件进行致动(例如拉动)来打开锁。优选地,致动部件与致动装置的表面一起形成可抓握的形式。
优选地,可抓握的形式(例如环状物)在最大开口的点处具有至少1cm、优选地2cm的直径。
优选地,柔性力传递元件形成环状物。结果,一个或多个手指可以接合在环状物中。
优选地,处于待命位置时,致动部件至少部分地从致动装置的表面(例如从凹槽)凸出,从而形成环状物。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装置具有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在致动部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沿着待命位置的方向对致动部件进行预加载。
预加载的结果是,当弹簧元件松弛时,可以可靠地将致动部件移动到待命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装置具有可释放的闩锁装置,该闩锁装置被设计成将该致动部件闩锁在收纳位置,其中,该闩锁装置优选地具有可以相互闩锁接合的至少两个闩锁元件,其中,该致动装置特别优选地具有致动器,该致动器被设计成释放该闩锁装置。
当闩锁元件处于闩锁接合时,例如弹簧元件可以固持在其预加载位置,当闩锁接合释放时,通过使弹簧元件松弛,该预加载位置被解除(这与致动部件从收纳位置到待命位置的移动相关联)。
弹簧优选地被设计成通过储存的弹簧能量使得致动部件沿着待命位置的方向移动到使得致动部件对于使用者变得可见和/或可以至少被一个或多个手指抓握并且进一步拉动的程度。
例如,闩锁元件中的一个闩锁元件可以主动地缩回而脱离闩锁接合。结果,例如在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能够例如藉由信号来实现致动部件的自动呈现。
优选地,闩锁元件中的一个闩锁元件布置在致动部件上、优选地布置在刚性线性部分上,而闩锁元件中的另一个闩锁元件优选地布置在壳体上、优选地布置在棱柱形接头上。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装置具有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闩锁装置经由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相应地经由压力或张力而被释放。
因此,如果超过预定压力或张力,闩锁装置可以相应地被释放(例如也藉由致动器)。结果,紧急致动被使用者直观地启动或提出,自那时起致动部件被移动到待命位置。这在例如恐慌的情况下是有用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利地设想,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至少部分地)是门把手的可见区域。在恐慌的情况下,例如当救助者直观地“强力”拉动门把手时,因此可以(在救助者的视线范围内)提供致动部件(待命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壳体具有两个可相互相对移动的壳体部,其中,一个壳体部具有作为棱柱形接头的部的用于该致动部件的引导部分,并且另一个壳体部具有闩锁元件中的一个闩锁元件,并且其中,当该致动部件位于收纳位置时,经由这些壳体部的相对移动,该闩锁元件被设计成远离该引导部分移动到使得与闩锁元件中的另一个闩锁元件的闩锁接合被释放的程度。
因此,从在两个壳体部之间形成固定距离的相对移动开始,闩锁接合可以被释放,使得致动部件可以从收纳位置移动到待命位置或至少变得对于使用者可见并且可以用一个或多个手指抓握并且可以被进一步地拉出。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装置被设计成将施加在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上的压力或张力转变为相对移动,其中,该致动装置优选地具有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被设计成用于对抗该相对移动。
被设计成用于对抗该相对移动的弹簧元件可以是例如挡簧,但是也可以设想例如发泡橡胶。结果,相对移动达到闩锁装置仅在特定压力或张力阈值下释放的点。
由于其特征(起初十分坚硬,并且因此呈现高反作用力,并且然后在超过阈值后更平滑),挡簧是优选的,因为它允许普通致动和紧急致动的更好的触觉分离。特别地当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是门把手的可见区域时也是有利的。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发展,该致动部件至少部分地被设计成光传导体和/或光漫射体,其中,该致动部件优选地具有光源,或者这种光源布置在该致动部件上,该光源特别优选地被设计成在一个或多个点处将光耦合至该光传导体和/或光漫射体。
优选地,致动装置和/或车辆被设置成藉由控制单元来控制光源,并且因此至少在致动部件处于待命位置时、并且优选地也在处于收纳位置时将该致动部件照亮。
总体上,以这种方式可以获得对致动装置的进一步的改进,因为后者可以更好地被使用者识别(特别是在黑暗中时)。
优选地,柔性力传递元件被设计为这种光传导体和/或光漫射体。
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特别地用于车门的紧急致动。由于致动装置不需要被配置用于车门的主要致动,致动装置的部件可以被设计得更小且更轻,因为它们不必被设想用于连续使用。这进而具有的优点是可以减小在车门中或车门上提供的用于安装致动装置的可用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记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致动装置可以实施为从外侧用于车门的紧急致动的外部系统或实施为从内侧用于车门的紧急致动的内部系统。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日趋电气化的背景下,应当提供适当的措施,以使得可以在车辆的电气或电子部件故障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基本功能进行手动致动。
作为对此的示例,可以提及电动打开或关闭的车门。为了即使在用于打开/关闭的电致动器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也能够从内侧打开这种车门,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紧急致动的致动装置是合适的。就此而论,可设想的是,在车辆电器故障或失效的情况下,自动提供致动装置的致动部件,即转移到其待命位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于指定了一种具有上文所描述的致动装置之一的车门。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车门,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了问题。特别地,通过这种车门可以允许直观且快速地打开车辆。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法在于指定了一种具有这种车门的车辆。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车辆,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解决了问题。特别地,可以直观且快速地打开车辆。
结合单独的致动装置所讨论的上述方面与优点也以对应的方式应用到车门和车辆。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对示例性实施例参照附图的描述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解释。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处于装配在车辆上但未被释放的状态下的致动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2示出了处于装配在车辆上并且被释放的状态下的致动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3示出了处于未释放状态下的致动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4示出了处于释放状态下的致动装置的示意性图示;
图5示出了处于未释放状态下的致动装置的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6示出了处于释放状态下的致动装置的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7示出了致动装置的区域的进一步的放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接合状态下的可释放的闩锁装置;以及
图8示出了致动装置的区域的进一步的放大视图,其示出了处于未接合状态下的可释放的闩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处于装配在车辆上但未被释放的状态下的致动装置1的示意性图示,而图3示出了处于未被装配在车辆上的状态下的致动装置1的示意性图示。未释放状态理解为致动部件10处于其收纳位置时的状态。
如在图1中可以看到的,处于收纳位置的致动部件10被收纳在致动装置1中或其壳体30中。
致动装置1在车辆上被布置成使得位于收纳位置的致动部件1被隐藏。这意味着它对于站在车辆旁边的身高至少1.60m的人员是不可见的。在这种情况下,致动装置1被布置在侧门上、在车门外表面的后侧。
此外,如在图1和图3中可以看到的,致动装置1具有联接部分11,该联接部分能够例如与鲍登缆线相联接,使得可以手动打开车门的门锁。
致动装置1具有压力和/或张力表面33,使用者可以在该压力和/或张力表面上施加压力或张力,其中,如果超过预定压力或张力,致动部件10就被转移到其待命位置。图2和图4中示出了此待命位置。
因此,图2和图4示出了处于释放状态下的致动装置1,其中致动部件10可被使用者抓握。因此,当致动部件已经移动到待命位置时,致动部件10对于使用者是可见的。特别地,它对于站在车辆旁边的身高至少1.60m的人员是可见的。
从图2和图4显而易见的是致动部件10不再布置在壳体30中的凹槽20中,而是从该凹槽突出,并且因此可被使用者抓握。同样明显的是致动部件10形成环状物,一个或多个手指可以接合在该环状物中。此环状物的出现尤其是因为处于待命位置的致动部件10从致动装置1的表面至少部分地从凹槽20凸出。
致动部件10的移动由棱柱形接头31和枢转支承件32提供,它们的位置在图3中示出。
因此,致动部件10在第一部分(在此是线性部分13)中经由棱柱形接头31安装在致动装置1的壳体30上。致动部件10可沿着棱柱形接头31允许的自由度在收纳位置与待命位置之间移动。
在布置在与第一部分相反的端部处的第二部分中,致动部件10以可枢转的方式安装在致动装置1的壳体30上。
第一部分在图4中展示为刚性线性部分13并且具有圆形横截面。此线性部分13在棱柱形接头31中被引导,其中棱柱形接头31在这种情况下是具有对应直径的孔。
如还在图4中所展示的,致动部件10具有柔性力传递元件12,致动部件10在该力传递元件处可抓握。该致动部件优选地被照亮和/或以信号颜色实施,以吸引使用者(救助者)对其的注意。总体上,对应的呈现可以使得后者直观地识别并且使用致动部件10。
当(通过传感器)识别到撞击时,致动部件10例如自动地藉由致动器从收纳位置转移到待命位置。此外,也可以经由压力和/或张力表面33提供对应的信号。
图5示出了处于未被释放状态下的致动装置1的区域的放大视图,而图6示出了处于释放状态下的对应的放大视图。在图5和图6中,尤其更清楚地展示了致动装置1的预加载机构。
为此目的,致动装置1具有弹簧元件50,该弹簧元件在致动部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沿着待命位置的方向对致动部件10进行预加载。如果致动装置1被(致动器、压力和/或张力表面)激活,当弹簧元件50松弛时,致动部件10就移动到待命位置。
为此目的,致动装置具有在图7和图8中展示的可释放的闩锁装置40。闩锁装置40被设计成使得致动部件10被闩锁在收纳位置,即可以固持在此位置。在这种情况下,闩锁装置40具有能够相互闩锁接合的两个闩锁元件41和42。
当闩锁元件41和42处于闩锁接合时,弹簧元件50可以被固持在其预加载位置。当闩锁接合被释放时,弹簧元件50可以松弛,其中致动部件10以由此被驱动的方式从收纳位置移动到待命位置。
闩锁元件41、42中的一个闩锁元件41布置在致动部件10上、更具体地布置在线性部分13上。闩锁元件41、42中的另一个闩锁元件42布置在壳体30上、更具体地布置在棱柱形接头31的区域中。
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闩锁元件42属于可移动的壳体部30.1。在壳体部30.1和30.2的相互的相对移动期间,闩锁元件42被设计并布置成使得它从壳体部30.1移开到使得与闩锁元件41的闩锁接合被释放的程度。
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致动部件10的简单、可靠的呈现,其结果是致动部件10可以被救助者直观地抓握并且(例如通过牵引)被致动,使得救助者可以进入车辆。
附图标记清单
1 致动装置
10 致动部件
11 联接部分
12 柔性力传递元件
13 线性部分
20 凹槽
30 壳体
30.1 可移动的壳体部
30.2 可移动的壳体部
31 棱柱形接头
32 枢转支承件
33 压力和/或张力表面
40 可释放的闩锁装置
41 闩锁元件
42 闩锁元件
50 弹簧元件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1),所述致动装置布置在或能够布置在车辆上,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具有致动部件(10),所述致动部件要被手动抓握并且能够从收纳位置被带到待命位置,
其中,所述收纳位置是要抓握的所述致动部件(10)被收纳时所处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待命位置是所述致动部件能够被使用者抓握时所处的位置,
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至少可操作地连接或能够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车辆锁,其方式为能够通过对所述致动部件进行致动而打开所述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具有特别地呈柔性管、或缆线或带状部分(12)形式的柔性力传递元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进一步具有壳体(30),
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在第一部分中经由棱柱形接头(31)装配在所述致动装置(1)的所述壳体(30)上,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优选地被设计成通过使所述致动部件(10)沿着由所述棱柱形接头(31)允许的自由度移位而在所述收纳位置与所述待命位置之间移动,即优选地从所述收纳位置移动到所述待命位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具有刚性的线性部分(13),所述线性部分优选地具有圆形或有角的横截面并且在所述棱柱形接头(31)中被引导。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具有凹槽(20),所述致动部件(10)在处于其收纳位置时至少大部分凹入所述凹槽中。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在处于所述待命位置时呈现可抓握的形式,优选地形成凸起,特别优选地形成环状物。
7.如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具有弹簧元件(50),所述弹簧元件在所述致动部件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沿着所述待命位置的方向对所述致动部件(10)进行预加载。
8.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具有可释放的闩锁装置(40),所述闩锁装置被设计成将所述致动部件(10)闩锁在所述收纳位置,其中,所述闩锁装置(40)优选地具有能够相互闩锁接合的至少两个闩锁元件(41,42),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特别优选地具有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被设计成释放所述闩锁装置(40)。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具有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33),所述闩锁装置(40)经由所述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相应地经由压力或张力而被释放。
10.如至少权利要求3和至少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壳体(30)具有两个可相互相对移动的壳体部(30.1,30.2),其中,一个壳体部(30.2)具有作为所述棱柱形接头(31)的一部分的用于所述致动部件(10)的引导部分,并且另一个壳体部(30.1)具有所述闩锁元件中的一个闩锁元件(42),并且其中,经由所述壳体部(30.1)的相对移动,所述闩锁元件(42)被设计成当所述致动部件(10)位于所述收纳位置时从所述引导部分移开到使得与所述闩锁元件中的另一个闩锁元件(41)的闩锁接合被释放的程度。
11.如权利要求9和10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被设计成将施加在所述压力表面和/或张力表面(33)上的压力或张力转变为所述相对移动,并且其中,所述致动装置(1)优选地具有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被设计成用于对抗所述相对移动。
12.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至少部分地被设计成光传导体和/或光漫射体,其中,所述致动部件(10)优选地具有光源,或者这种光源被布置在所述致动部件(10)上,所述光源特别优选地被设计成在一个或多个点处将光耦合至所述光传导体和/或光漫射体。
13.一种具有如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致动装置(1)的车门。
14.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门的车辆。
CN202080008971.4A 2019-01-22 2020-01-13 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车门、以及具有所述车门的车辆 Active CN1135443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53166 2019-01-22
EP19153166.4 2019-01-22
DE102019129423.1A DE102019129423A1 (de) 2019-01-22 2019-10-31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für ein schloss eines fahrzeugs, und fahrzeugtüre und fahrzeug hiermit
DE102019129423.1 2019-10-31
PCT/US2020/013268 WO2020154118A1 (en) 2019-01-22 2020-01-13 Actuating device for a lock of a vehicle, and vehicle door and vehicle having said vehicle do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4353A true CN113544353A (zh) 2021-10-22
CN113544353B CN113544353B (zh) 2023-09-22

Family

ID=652006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8971.4A Active CN113544353B (zh) 2019-01-22 2020-01-13 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车门、以及具有所述车门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52809B2 (zh)
CN (1) CN113544353B (zh)
DE (1) DE102019129423A1 (zh)
WO (1) WO20201541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121042A1 (de) 2022-08-19 2024-02-22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r Türentriegel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02700A1 (de) * 2007-01-18 2008-07-24 Daimler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eine Türöffnung verschließenden Fahrzeugtür
US20140173985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Hashim Mohammed ALSADAH Emergency vehicle window opener
CN104265098A (zh) * 2014-09-09 2015-01-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自动插销
CN105874135A (zh) * 2013-11-04 2016-08-17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闭锁系统
CN107130856A (zh) * 2017-06-27 2017-09-05 邹源 一种智能锁车机构及具有其的共享单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44148A (en) * 1968-11-21 1970-12-01 Gen Motors Corp Latch operating door handle
ITTO20030045A1 (it) * 2003-01-28 2004-07-29 Fiat Ricerche Dispositivo attuatore a cavo flessibile a memoria di forma
US20040163487A1 (en) 2003-02-24 2004-08-26 Eaton Corporation Method of releasably securing a trunklid latch release and assembly therefor
US8317237B1 (en) * 2011-08-26 2012-11-27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Release handle for vehicle closure lid latch
US9227558B2 (en) * 2013-01-14 2016-01-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Vehicle exterior door handle lighting
DE102013112122A1 (de) 2013-11-04 2015-05-07 Kiekert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türverschluss
DE102014112887A1 (de) 2014-09-08 2016-03-10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außengriff für Kraftfahrzeug
EP3020895B1 (de) * 2014-11-13 2017-11-15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zugmittel
DE102015108269A1 (de) 2015-05-26 2016-12-01 BROSE SCHLIEßSYSTEME GMBH & CO. KG Kraftfahrzeugschließsystem
DE102016114494A1 (de) * 2016-08-04 2018-02-08 Huf Hülsbeck & Fürst Gmbh & Co. Kg Türgriff mit einem bewegbaren Notöffnungselemen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02700A1 (de) * 2007-01-18 2008-07-24 Daimler Ag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eine Türöffnung verschließenden Fahrzeugtür
US20140173985A1 (en) * 2012-12-21 2014-06-26 Hashim Mohammed ALSADAH Emergency vehicle window opener
CN105874135A (zh) * 2013-11-04 2016-08-17 开开特股份公司 机动车门闭锁系统
CN104265098A (zh) * 2014-09-09 2015-01-07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自动插销
CN107130856A (zh) * 2017-06-27 2017-09-05 邹源 一种智能锁车机构及具有其的共享单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54118A1 (en) 2020-07-30
DE102019129423A1 (de) 2020-07-23
US11952809B2 (en) 2024-04-09
US20220081942A1 (en) 2022-03-17
CN113544353B (zh) 2023-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74531B1 (en) Retractable handle arrangement
EP2990572B1 (en) Vehicle door latch control device
CN102939242B (zh) 用于飞行器储物仓的电致动闩锁器
US20160145910A1 (en) Door Handle with Removable Cap
CN104812979A (zh) 可缩回把手装置
US7784578B2 (en) Vehicle safety system
ITMI952438A1 (it) Chiusura per porta di veicoli
JP2010159584A (ja) 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及び車両用ハンドル装置取付構造
US20060015232A1 (en) Vehicle safety system
EP3246498B1 (en) Combined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door opener
US8201856B2 (en) Flush-mounted latching assembly
EP2902574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controller
CN113544353B (zh) 用于车辆锁的致动装置、车门、以及具有所述车门的车辆
JP7486716B2 (ja) 車両ドア開放アセンブリ
CN210178138U (zh) 车尾门及车辆
CN111267964B (zh) 用于紧急逃生的车辆的引擎盖的打开设备
CN110185339B (zh) 车门应急拉手
US20190040657A1 (en) Motor Vehicle Lock with Crash Lever
GB2406608A (en) Vehicle lock assembly with speed sensitive switch
GB2222204A (en) Vehicle bonnet/hood locking device
US20240076915A1 (en) Vehicular closure opening device with push to actuate function
KR100419732B1 (ko) 차량 슬라이딩 도어의 잠금장치
CN220667259U (zh) 双拉电动释放锁系统及机动车
KR20180002253A (ko) 자동차의 도어 인사이드 핸들
KR20020022893A (ko) 보조 열림 장치를 갖춘 차량용 트렁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