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3435A - 盖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3435A
CN113543435A CN202110672383.7A CN202110672383A CN113543435A CN 113543435 A CN113543435 A CN 113543435A CN 202110672383 A CN202110672383 A CN 202110672383A CN 113543435 A CN113543435 A CN 1135434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substrate
sub
hole
g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7238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3435B (zh
Inventor
郑财
丁立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gu G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7238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34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3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4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34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34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FSTATIC ELECTRICITY; NATURALLY-OCCURRING ELECTRICITY
    • H05F3/00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 H05F3/02Carrying-off electrostatic charges by means of earthing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hielding Devices Or Components To Electric Or Magnetic Fiel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盖板及显示装置,所述盖板包括:基材,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屏体接触;且在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导电盲孔以及至少一个导电通孔,所述导电盲孔和所述导电通孔之间相互导通。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升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

Description

盖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盖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对于手机产品的信赖性要求越来越高,抗静电能力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手机用显示装置抗静电能力一般,当遇到较强的静电时,静电很难及时从手机产品中排除。静电的存在会导致显示膜层之间产生静电吸附,影响显示效果。因此,如何提升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显的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盖板及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盖板,包括:基材,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屏体接触;且在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导电盲孔以及至少一个导电通孔,所述导电盲孔和所述导电通孔之间相互导通。
其中,所述基材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基材、第一粘性层和第二子基材;所述第一子基材背离所述第二子基材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基材背离所述第一子基材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表面;其中,在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基材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子基材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粘性层相对所述第一子基材和所述第二子基材内缩,所述第一子基材和所述第二子基材的边缘区域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均与所述缝隙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缝隙内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二过孔与邻近的所述缝隙和所述第一过孔形成所述导电通孔,其余所述第一过孔与邻近的所述缝隙形成所述导电盲孔。
其中,相邻所述第一过孔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环形槽;或者,相邻所述第一过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
其中,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所述第二过孔邻近所述长边的中部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过孔内的填充材料包括金属。
其中,还包括:密封层,在垂直于所述层叠方向上,所述密封层覆盖所述缝隙位置处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电材料的外围。
其中,所述导电材料仅填充部分所述缝隙,所述密封层覆盖所述缝隙位置处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电材料背离所述第一粘性层一侧,且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第一子基材的侧面齐平。
其中,所述第一过孔内的导电材料包括黑色导电胶。
其中,还包括:导电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覆盖所述导电盲孔和所述导电通孔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的区域。
其中,还包括:非导电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的外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屏体,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接触。
区别于现有技术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所提供的盖板包括基材,基材的第一表面用于与屏体接触,基材的第二表面可以与人体手指接触。在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方向上,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导电盲孔和至少一个导电通孔,且导电通孔和导电盲孔之间是相互导通的。屏体内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导电盲孔传递至导通通孔;当人体手指等部位与导电通孔接触后,静电经由人体手指等部位传递至大地,从而实现将静电从屏体内导出的目的。该设计方式可以明显提升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提高其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申请盖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盖板在A-A剖线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盖板在B-B剖线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子基材和第一粘性层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第一子基材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盖板沿B-B剖线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盖板沿B-B剖线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盖板沿B-B剖线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盖板的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申请盖板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盖板在A-A剖线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盖板在B-B剖线处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该盖板1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等显示装置。盖板1具体包括基材10,该基材10可以为透明且绝缘的材质;基材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100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0用于与屏体接触,第二表面102可以与人体手指等部位接触;且在第一表面100至第二表面102方向上,第一表面100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导电盲孔20以及至少一个导电通孔22,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之间相互导通。由于多个导电盲孔20的存在,屏体内产生的静电可以通过导电盲孔20传递至导电通孔22;当人体手指等部位与导电通孔22接触后,静电经由人体手指等部位传递至大地,从而实现将静电从屏体内导出的目的。该设计方式可以明显提升显示装置的抗静电能力,提高其显示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或图3中所示,基材10具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基材104、第一粘性层106和第二子基材108;第一子基材104背离第二子基材108的表面为第一表面100,第二子基材108背离第一子基材104的表面为第二表面102。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子基材104、第一粘性层106和第二子基材108可以为透明且绝缘的材质。例如,第一子基材104和第二子基材108的材质可以为透明聚酰亚胺等,第一粘性层106的材质可以为透明光学胶OCA等。
其中,在层叠方向上,第一子基材104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1040(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子基材108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过孔1080(如图1和图3所示);如图4所示,图4为图2中第一子基材和第一粘性层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第一粘性层106相对第一子基材104和第二子基材108内缩,第一子基材104和第二子基材108的边缘区域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18(如图2中所示),第一过孔1040、第二过孔1080均与缝隙18连通。其中,第一过孔1040、第二过孔1080和缝隙内填充有导电材料,但第一过孔1040、第二过孔1080和缝隙18内所填充的导电材料具体可以相同或者不同。第二过孔1080与其邻近的缝隙18和第一过孔1040形成导电通孔22(如图3所示),其余第一过孔1040与其位置处邻近的缝隙18形成导电盲孔20(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所有第一过孔1040均与缝隙18连通,故所有第一过孔1040内的导电材料中的静电均可传递至缝隙18内的导电材料;进一步,由于第二过孔1080与缝隙18连通,故缝隙18内的导电材料中的静电均可传递至第二过孔1080内的导电材料中,进而通过与第二过孔1080内的导电材料接触的手指等人体部位释放掉。上述基材10的结构设计较为简单,且容易形成导电通路。
进一步,如图4中所示,相邻第一过孔1040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环形槽(未标示)。该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第一过孔1040与屏体接触的面积较大,静电导通能力更强。
或者,如图5中所示,图5为图2中第一子基材另一实施方式的俯视示意图。相邻第一过孔104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第一过孔1040在第一表面100的正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等。可选地,多个第一过孔1040可以均匀排布于第一表面100的边缘,且多个第一过孔1040呈环形。上述结构设计可以降低工艺制备难度。此外,当相邻第一过孔104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时,第二过孔1080在第一子基材104上的正投影可以覆盖对应位置处的至少一个第一过孔1040;或者,第二过孔1080在第一子基材104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相邻第一过孔1040之间。即本申请对于第一过孔1040和第二过孔1080之间的投影关系并没有严格限定,第一过孔1040和第二过孔1080内的导电材料可以通过环形的缝隙18内的导电材料实现导通。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基材10的结构也可为其他,例如,如图6所示,图6为图1中盖板沿B-B剖线另一实施方式的剖视示意图。基材10a可以仅为单层厚度较厚的聚酰亚胺等,在第一表面100a至第二表面102a方向上,基材10a的第一表面100a的边缘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洞1042,且相邻第一孔洞1042之间相互连通形成环形槽;基材10a的第二表面102a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孔洞1082,且第二孔洞1082与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孔洞1042连通。其中,第一孔洞1042和第二孔洞1082内均分别填充有导电材料,第二孔洞1082与其下方的第一孔洞1042形成导电通孔22a,其余位置处的第一孔洞1042形成导电盲孔(图未示)。
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3,第二表面10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1020,第二过孔1080邻近长边1020的中部设置。当盖板1应用于手机类的显示装置时,用户在进行网页浏览、桌面切换、手机侧面指纹解锁等动作时,手指经常会接触的到区域为该长边1020的中部区域,上述设计方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以使得静电导出频率较高,提高屏体的稳定性。较佳地,第二过孔1080的个数为两个,且对称设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二过孔1080的位置和个数也可为其他,例如,第二表面10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短边1022,第二过孔1080可以邻近短边1022的中部设置。当用户在进行电话接听、屏幕下方指纹解锁等动作时,人体耳部或手指可以接触到该短边1022的中部区域,该设计方式同样可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静电导出频率较高,提高屏体的稳定性。
此外,请再次参阅图3,第二过孔1080可以与第二子基材108的外边缘连通,即第二过孔1080可以仅包括相互连接的三个侧壁。该设计方式可以提高第二过孔1080与人体接触的面积和概率。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图7为图1中盖板沿B-B剖线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第二过孔1080b也可与第二子基材108b的外边缘非连通设置。
进一步,为了使得盖板1的触感和外观较好,如图3中所示,第二过孔1080内的填充材料包括金属,且第二过孔1080内的填充材料背离第一表面100一侧与第二表面102齐平。
一般而言,请参阅图2,第一子基材104和第二子基材108之间的缝隙18处所填充的导电材料为常见的导电胶材料。为了降低后续水氧入侵致使缝隙18处的导电材料失效的概率、以及降低外界静电进入的概率,本申请所提供的盖板1还包括密封层12;在垂直于层叠方向上,密封层12覆盖缝隙18位置处的导电材料的外围。可选地,如图2和图3中所示,导电材料仅填充部分缝隙18,第二过孔1080和第一过孔1040在第一粘性层106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包括位于缝隙18中的导电材料所占区域内的部分,即保证第二过孔1080、第一过孔1040和缝隙18内的导电材料相互导通。密封层12覆盖缝隙18位置处的导电材料背离第一粘性层106一侧,且密封层12与第一子基材104的侧面齐平。该设计方式可以使得整个盖板1的外观结构较为美观。
此外,如图8所示,图8为图1中盖板沿B-B剖线另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对于第二过孔1080c下方的缝隙,其可以被导电材料完全填满,即对于第二过孔1080c下方的缝隙18c可以不设置密封层。而对于其他位置处的缝隙18c,其可以被导电材料仅填充部分区域,密封层覆盖其他位置处的缝隙18c内的导电材料背离第一粘性层106c一侧,且密封层与第一子基材104c的侧面齐平。当盖板1c应用到显示装置后,盖板1c的边缘具有弧度或者盖板1c的侧面外露时,上述设计方式中第二过孔1080c以及第二过孔1080c下方缝隙18c处的导电材料均可与人体接触,以提高静电导出效率。
请再次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盖板1还可以包括:导电遮光层14,位于第一表面100,且导电遮光层14覆盖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从第一表面100中露出的区域。可选地,该导电遮光层14可以为导电黑油墨且呈环形设置,该导电遮光层14不仅可以限定出边框区,而且可以使得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与屏体接触的面积增大,提高静电导出效率。进一步,此时,第一过孔1040内的导电材料可以包括黑色导电胶或透明导电胶。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本申请所提供的盖板1还包括非导电遮光层16,位于第一表面100,且环绕设置于导电遮光层14的外围。可选地,该非导电遮光层16可以为绝缘黑油墨且呈环形设置。该非导电遮光层16可以降低外界静电进入屏体的概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盖板1也可不包含导电遮光层14,仅包含非导电遮光层16,此时非导电遮光层16环绕设置于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的外围;且此时第一过孔1040内的导电材料包括黑色导电胶,以避免漏光。
此外,为了降低漏光以及改善外观,上述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即第一过孔1040、缝隙18以及第二过孔1080)在第一表面100上的正投影可以位于导电遮光层14和非导电遮光层16所限定的范围内。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显示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3包括屏体3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盖板32。其中,屏体30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300和非显示面302,盖板32中基材(图未示)的第一表面320与显示面300接触。可选地,盖板32与屏体30中的偏光片通过光学胶贴合固定。
下面从制备方法的角度对上述盖板做进一步说明。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上述盖板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在基材10的第一表面100的边缘区域形成多个导电盲孔20和至少一个导电通孔22,且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之间相互导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一并参阅图2、图3和图10,图10为本申请盖板的制备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上述形成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的具体过程可以为:
S101:提供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基材104、第一粘性层106和第二子基材108,且第一粘性层106相对第一子基材104和第二子基材108内缩,第一子基材104和第二子基材108的边缘区域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18。
S102:在缝隙18内注入导电材料。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材料可以仅填充靠近第一粘性层106的部分缝隙18。此时在上述步骤S102和下述步骤S103之间还包括:在缝隙18内的导电材料背离第一粘性层106一侧形成密封层12,且密封层12与第一子基材104的侧面齐平。
S103:在第一子基材104的第一表面100的边缘区域形成多个第一过孔1040,并在每个第一过孔1040内填充导电材料。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孔1040在第一粘性层106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填充有导电材料的缝隙18内。第一过孔1040内所填充的导电材料可以为黑色导电胶,且其与第一表面100齐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3中形成第一过孔1040的步骤也可在步骤S101中进行。
S104:在第二子基材108的第二表面102的边缘区域形成多个第二过孔1080,并在每个第二过孔1080内填充导电材料。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过孔1080在第一粘性层106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填充有导电材料的缝隙18内。第二过孔1080内所填充的导电材料可以为金属等,且其与第二表面102齐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4中形成第二过孔1080的步骤也可在步骤S101中进行。或者,上述步骤S103和步骤S104的顺序也可以调换。
至此,填充有导电材料的第二过孔1080与邻近的缝隙18和第一过孔1040形成导电通孔22,其余第一过孔1040与邻近的缝隙18形成导电盲孔20。
此外,在其他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4之后,还可以包括:
S105:在第一表面100的边缘区域形成导电遮光层14,且导电遮光层14覆盖导电盲孔20和导电通孔22从第一表面100中露出的区域。
具体地,导电遮光层14可以为黑色导电油墨,可以利用丝印的方式形成。进一步,上述导电遮光层14与第一子基材104的外边缘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在上述步骤S105之后,还可以包括:
S106:在第一表面100的边缘区域形成非导电遮光层16,且非导电遮光层16环绕设置于导电遮光层14的外围。
具体地,非导电遮光层16可以为黑色高阻抗非导电油墨,可以利用丝印的方式形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材,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用于与屏体接触;且在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方向上,所述第一表面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导电盲孔以及至少一个导电通孔,所述导电盲孔和所述导电通孔之间相互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括:
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子基材、第一粘性层和第二子基材;所述第一子基材背离所述第二子基材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子基材背离所述第一子基材的表面为所述第二表面;
其中,在层叠方向上,所述第一子基材的边缘区域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所述第二子基材的边缘区域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过孔;所述第一粘性层相对所述第一子基材和所述第二子基材内缩,所述第一子基材和所述第二子基材的边缘区域之间形成环形的缝隙,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均与所述缝隙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缝隙内填充有导电材料,所述第二过孔与邻近的所述缝隙和所述第一过孔形成所述导电通孔,其余所述第一过孔与邻近的所述缝隙形成所述导电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第一过孔之间相互连通以形成环形槽;或者,
相邻所述第一过孔之间相互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过孔在所述第一表面的正投影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长边,所述第二过孔邻近所述长边的中部设置;和/或,所述第二过孔内的填充材料包括金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密封层,在垂直于所述层叠方向上,所述密封层覆盖所述缝隙位置处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电材料的外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材料仅填充部分所述缝隙,所述密封层覆盖所述缝隙位置处的至少部分所述导电材料背离所述第一粘性层一侧,且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第一子基材的侧面齐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过孔内的导电材料包括黑色导电胶。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导电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覆盖所述导电盲孔和所述导电通孔从所述第一表面露出的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非导电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且环绕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的外围。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屏体,包括相背设置的显示面和非显示面;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板,且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显示面接触。
CN202110672383.7A 2021-06-17 2021-06-17 盖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434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2383.7A CN113543435B (zh) 2021-06-17 2021-06-17 盖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72383.7A CN113543435B (zh) 2021-06-17 2021-06-17 盖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435A true CN113543435A (zh) 2021-10-22
CN113543435B CN113543435B (zh) 2022-10-28

Family

ID=7812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72383.7A Active CN113543435B (zh) 2021-06-17 2021-06-17 盖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3435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9849Y (zh) * 2008-03-21 2009-02-04 方明 汽车静电电击消除装置
CN102347283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泰塞拉公司 具有覆盖过孔的金属垫的微电子元件
CN206411363U (zh) * 2016-11-30 2017-08-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8177058A1 (zh) * 2017-03-30 2018-10-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56040A (zh) * 2018-10-26 2019-0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07537A (zh) * 2019-04-22 2019-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209418494U (zh) * 2019-03-15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装置
CN110444683A (zh) * 2019-07-29 2019-11-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80561A (zh) * 2019-11-29 2020-03-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1791615U (zh) * 2020-04-21 2020-10-27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防护结构、手机及电子终端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89849Y (zh) * 2008-03-21 2009-02-04 方明 汽车静电电击消除装置
CN102347283A (zh) * 2010-07-23 2012-02-08 泰塞拉公司 具有覆盖过孔的金属垫的微电子元件
CN206411363U (zh) * 2016-11-30 2017-08-15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WO2018177058A1 (zh) * 2017-03-30 2018-10-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256040A (zh) * 2018-10-26 2019-0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418494U (zh) * 2019-03-15 2019-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显示装置
CN110007537A (zh) * 2019-04-22 2019-07-1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0444683A (zh) * 2019-07-29 2019-11-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880561A (zh) * 2019-11-29 2020-03-13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11791615U (zh) * 2020-04-21 2020-10-27 深圳同兴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防护结构、手机及电子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3435B (zh) 2022-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0928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720329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EP4020141A1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10007367B2 (en) Bezel structure of touch scree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EP2320310A1 (en) Protective panel provided with touch input function and having excellent surface flatnes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protective panel
EP3242157B1 (en) Colour film substrate,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205725699U (zh) 输入装置
US11023073B2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201504897A (zh) 裝飾板與觸控面板
CN112885972A (zh)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397483B2 (en)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194435B2 (en) Detection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725777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5739803A (zh)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触摸装置
CN113543435B (zh) 盖板及显示装置
US2011031711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US7679608B2 (en) Touch panel
CN106681577A (zh) 一种触控电极结构、触控面板、显示设备及制备方法
CN104281307B (zh) 触控面板
US7026567B2 (en) Touch panel
TWI476661B (zh) 觸控面板之感測元件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JP2011118657A (ja) 操作装置
CN112670329A (zh) 显示面板以及电子设备
US7131188B2 (en) Process for implementing conductive tracing layout in touch panel
CN113138474A (zh) 视角控制单元、视角控制单元的基板组件及显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