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0780A -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0780A
CN113540780A CN202110809522.6A CN202110809522A CN113540780A CN 113540780 A CN113540780 A CN 113540780A CN 202110809522 A CN202110809522 A CN 202110809522A CN 113540780 A CN113540780 A CN 113540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strip line
line
microstrip
electric dipole
folded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0952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亮华
徐涛
李源俊
胡振欣
曹卫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1080952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078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0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50Feeding or matching arrangements for broad-band or multi-band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包括天线辐射体、第一介质板、第一馈电巴伦、第二馈电巴伦和天线反射板;所述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互相垂直交叉连接,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的上端与第一介质板连接,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的下端与天线反射板连接;所述天线辐射体印刷在第一介质板的顶面,天线辐射体包括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条缝隙传输线。本发明使用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个缝隙传输线组成辐射体,在第一、二馈电巴伦中采用渐变结构的缝隙传输线和渐变结构的微带开路线,并且在主辐射体上方增加了寄生贴片,能有效改善阻抗匹配,拓展阻抗带宽,稳定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Description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天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中,新的服务和应用层出不穷,全球移动宽带用户在2022年有望达到83亿,而以之前的移动通信发展容量难以支持千倍流量的增长,网络能耗和比特成本难以承受;其次,流量增长必然带来对频谱的进一步需求,而移动通信频谱稀缺,可用频谱呈大跨度、碎片化分布,难以实现频谱的高效使用;此外,要提升网络容量,必须智能高效利用网络资源,例如针对业务和用户的个性进行智能优化;为此第五代通讯系统应运而生,三大运营商5G频谱分配,中国电信获得3400MHz-35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频率资源;中国移动获得2515MHz-2675MHz、4800MHz-4900MHz频段的共260MHZ带宽的5G频率资源。其中2515-2575MHz、2635-2675MHz和4800-4900MHz频段为新增频段,;中国联通获得3500MHz-3600MHz共100MHz带宽的5G频率资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基站天线就需要覆盖多个频段,因此宽频化将是基站天线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与贴片天线相比,电偶极子拥有更宽的工作频段,因此常应用于宽频段的通信系统中。双极化电偶极子天线,具有带宽较宽、方向图稳定、隔离度高等优点,此类天线主辐射体通常由四个折叠电偶极子组成。中国专利文献CN105449361A提出了一种基站天线单元,但其相对阻抗带宽较小,当回波损耗|S11|大于15dB时,其相对阻抗带宽只有49.7%。中国专利文献CN105609921A提出了一种共轴的双极化基站天线,当回波损耗|S11|大于15dB时,其相对阻抗带宽只有50%。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基站天线的阻抗带宽有待进一步地提高,相关技术有待改进和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宽带双极化电偶极子基站天线,以拓展阻抗带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包括天线辐射体、第一介质板、第一馈电巴伦、第二馈电巴伦和天线反射板;
所述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互相垂直交叉连接,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的上端与第一介质板连接,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的下端与天线反射板连接;
所述天线辐射体印刷在第一介质板的顶面,天线辐射体包括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条缝隙传输线;所述四个折叠电偶极子两两呈正交分布以形成两对正交的对称辐射组合,在以第一介质板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上,每90°设置一个折叠电偶极子,在圆周方向上每相邻两个折叠电偶极子之间设置一条缝隙传输线。
进一步地,所述折叠电偶极子包括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第三折叠电偶极子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所述缝隙传输线包括第一缝隙传输线、第二缝隙传输线、第三缝隙传输线和第四缝隙传输线;
所述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第三折叠电偶极子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朝向中心的一端呈直角;
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与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一缝隙传输线;
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三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二缝隙传输线;
第三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四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三缝隙传输线;
第四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四缝隙传输线。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介质板、寄生贴片和支柱,所述寄生贴片印刷在第二介质板上;所述第二介质板通过支柱支撑于天线反射板上,且悬空设置于天线辐射体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馈电巴伦包括第三介质板,印刷在第三介质板正面的第一微带线和馈电点,以及印刷在第三介质板背面的第一缝隙传输线和第二缝隙传输线;
所述第一缝隙传输线和第二缝隙传输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缝隙传输线位于第三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上方,第二缝隙传输线位于第三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下方;所述第二缝隙传输线为渐变结构,呈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的漏斗状,第二缝隙传输线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缝隙传输线的下端,且第二缝隙传输线的上端宽度大于第一缝隙传输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带线为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六段粗细不同的微带线,分别为第一段微带线、第二段微带线、第三段微带线、第四段微带线、第五段微带线和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
其中,第四段微带线和第五段微带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三介质板的正面中部;第一段微带线、第二段微带线、第三段微带线和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四段微带线的一端与第五段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四段微带线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三段微带线、第二段微带线和第一段微带线,第五段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
所述馈电点位于第四段微带线和第五段微带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介质板上对应第一段微带线处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缆的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馈电巴伦包括第四介质板,印刷在第四介质板正面的第二微带线和馈电点,以及印刷在第四介质板背面的第三缝隙传输线和第四缝隙传输线;
所述第三缝隙传输线和第四缝隙传输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缝隙传输线位于第四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上方,第四缝隙传输线位于第四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下方;所述第四缝隙传输线为渐变结构,呈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的漏斗状,第四缝隙传输线的上端连接于第三缝隙传输线的下端,且第四缝隙传输线的上端宽度大于第三缝隙传输线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带线为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六段粗细不同的微带线,分别为第六段微带线、第七段微带线、第八段微带线、第九段微带线、第十段微带线和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
其中,第九段微带线和第十段微带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四介质板的正面中部;第六段微带线、第七段微带线、第八段微带线和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九段微带线的一端与第十段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九段微带线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八段微带线、第七段微带线和第六段微带线,第十段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
所述馈电点位于第九段微带线和第十段微带线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介质板上对应第六段微带线处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缆的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介质板的中部上方设有向上开口的插槽,所述第四介质板的中部下方设有向下开口的插槽;所述第三介质板和第四介质板的通过插槽互相插接,使得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互相垂直交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的上端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插板,第一馈电巴伦的下端设有两个向下凸出的插板;
所述第二馈电巴伦的上端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插板,第二馈电巴伦的下端设有两个向下凸出的插板;
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四个插孔,所述天线反射板上设有四个插孔;
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上端的插板分别插入于第一介质板的四个插孔内,以实现与第一介质板的连接固定;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下端的插板分别插入于天线反射板的四个插孔内,以实现与天线反射板的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介质板上的四个插孔分别设置于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第三折叠电偶极子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的直角处。
进一步地,在第一馈电巴伦中,第四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三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二段微带线,小于第五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的宽度;
在第二馈电巴伦中,第九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八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七段微带线,小于第十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的宽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使用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个缝隙传输线组成辐射体,并且由第一、二馈电巴伦来馈电,实现±45°交叉极化。在第一、二馈电巴伦中采用渐变结构的缝隙传输线和渐变结构的微带开路线,并且在主辐射体上方增加了寄生贴片,能有效改善阻抗匹配,拓展阻抗带宽,稳定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天线辐射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馈电巴伦的正反面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馈电巴伦正面的第一微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馈电巴伦的正反面结构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馈电巴伦正面的第二微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的辐射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包括天线辐射体1、第一介质板2、第一馈电巴伦3、第二馈电巴伦4和天线反射板5。所述第一馈电巴伦3和第二馈电巴伦4互相垂直交叉连接,第一馈电巴伦3和第二馈电巴伦4的上端与第一介质板2连接,第一馈电巴伦3和第二馈电巴伦4的下端与天线反射板5连接。
作为改进,本发明实施例还包括第二介质板6、寄生贴片7和支柱8,所述寄生贴片7印刷在第二介质板6上;所述第二介质板6通过支柱8支撑于天线反射板5上,且悬空设置于天线辐射体1的上方。
如图2所示,所述天线辐射体1印刷在第一介质板2的顶面,天线辐射体1包括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条缝隙传输线;所述四个折叠电偶极子两两呈正交分布以形成两对正交的对称辐射组合,在以第一介质板2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上,每90°设置一个折叠电偶极子,在圆周方向上每相邻两个折叠电偶极子之间设置一条缝隙传输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电偶极子包括第一折叠电偶极子101、第二折叠电偶极子102、第三折叠电偶极子103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104,所述缝隙传输线包括第一缝隙传输线d1、第二缝隙传输线d2、第三缝隙传输线d3和第四缝隙传输线d4。其中所有的折叠电偶极子和缝隙传输线是相互连接的,组成一个整体,全部折叠电偶极子和缝隙传输线均印刷在第一介质板2的顶面。
具体地,所述一折叠电偶极子101、第二折叠电偶极子102、第三折叠电偶极子103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104朝向中心的一端呈直角;
第一折叠电偶极子101的一条直角边与第二折叠电偶极子102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一缝隙传输线d1;
第二折叠电偶极子102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三折叠电偶极子103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二缝隙传输线d2;
第三折叠电偶极子103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四折叠电偶极子104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三缝隙传输线d3;
第四折叠电偶极子104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一折叠电偶极子101的另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四缝隙传输线d4。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馈电巴伦3包括第三介质板201,印刷在第三介质板201正面的第一微带线202和馈电点203,以及印刷在第三介质板201背面的第一缝隙传输线c1和第二缝隙传输线c2;
其中,所述第一缝隙传输线c1和第二缝隙传输线c2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缝隙传输线c1位于第三介质板201背面的中部上方,第二缝隙传输线c2位于第三介质板201背面的中部下方;所述第二缝隙传输线c2为渐变结构,呈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的漏斗状,第二缝隙传输线c2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缝隙传输线c1的下端,且第二缝隙传输线c2的上端宽度大于第一缝隙传输线c1的宽度。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微带线202为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六段粗细不同的微带线,分别为第一段微带线b1、第二段微带线b2、第三段微带线b3、第四段微带线b4、第五段微带线b5和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b6。其中,第四段微带线b4和第五段微带线b5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三介质板201的正面中部;第一段微带线b1、第二段微带线b2、第三段微带线b3和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b6沿竖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段微带线b4的宽度小于第三段微带线b3的宽度,小于第二段微带线b2,小于第五段微带线b5的宽度,小于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b6的宽度。
具体地,第四段微带线b4的一端与第五段微带线b5的一端连接,第四段微带线b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三段微带线b3、第二段微带线b2和第一段微带线b1,第五段微带线b5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b6。
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点203位于第四段微带线b4和第五段微带线b5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介质板201上对应第一段微带线b1处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缆的过孔。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馈电巴伦4包括第四介质板301,印刷在第四介质板301正面的第二微带线302和馈电点303,以及印刷在第四介质板301背面的第三缝隙传输线c3和第四缝隙传输线c4。
其中,所述第三缝隙传输线c3和第四缝隙传输线c4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缝隙传输线c3位于第四介质板301背面的中部上方,第四缝隙传输线c4位于第四介质板301背面的中部下方;所述第四缝隙传输线c4为渐变结构,呈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的漏斗状,第四缝隙传输线c4的上端连接于第三缝隙传输线c3的下端,且第四缝隙传输线c4的上端宽度大于第三缝隙传输线c3的宽度。
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微带线302为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六段粗细不同的微带线,分别为第六段微带线e1、第七段微带线e2、第八段微带线e3、第九段微带线e4、第十段微带线e5和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e6。其中,第九段微带线e4和第十段微带线e5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四介质板301的正面中部;第六段微带线e1、第七段微带线e2、第八段微带线e3和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e6沿竖直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九段微带线e4的宽度小于第八段微带线e3的宽度,小于第七段微带线e2,小于第十段微带线e5的宽度,小于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e6的宽度。
具体地,第九段微带线e4的一端与第十段微带线e5的一端连接,第九段微带线e4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八段微带线e3、第七段微带线e2和第六段微带线e1,第十段微带线e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e6。
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点302位于第九段微带线e4和第十段微带线e5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介质板301上对应第六段微带线e1处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缆的过孔。
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三介质板201的中部上方设有向上开口的插槽,所述第四介质板301的中部下方设有向下开口的插槽;所述第三介质板201和第四介质板301的通过插槽互相插接,使得第一馈电巴伦3和第二馈电巴伦4互相垂直交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馈电巴伦3的上端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插板,第一馈电巴伦3的下端设有两个向下凸出的插板;所述第二馈电巴伦4的上端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插板,第二馈电巴伦4的下端设有两个向下凸出的插板。所述第一介质板2上设有四个插孔,所述天线反射板5上设有四个插孔。
所述第一介质板2上的四个插孔分别设置于第一折叠电偶极子101、第二折叠电偶极子102、第三折叠电偶极子103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104的直角处。
第一馈电巴伦3和第二馈电巴伦4上端的插板分别插入于第一介质板2的四个插孔内,以实现与第一介质板2的连接固定;第一馈电巴伦3和第二馈电巴伦4下端的插板分别插入于天线反射板5的四个插孔内,以实现与天线反射板5的连接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工作时,在第一馈电巴伦3中,外接的同轴线传来的电流先经过第一微带线202,紧接着在馈电点203处耦合到第一缝隙传输线c1和第二缝隙传输线c2上,最后传输到天线主辐射体1。同样地,在第二馈电巴伦中,外接的同轴线传来的电流先经过第二微带线302,紧接着在馈电点303处耦合到第三缝隙传输线c3和第四缝隙传输线c4上,最后传输到天线主辐射体1。第二缝隙传输线c2和第四缝隙传输线c4的渐变结构,能够拓展阻抗带宽,从而实现宽带设计。
通过以上的天线结构,本发明设计了一款工作在1.7GHz-3.8GHz频段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在工作频段内相对带宽为76.4%。此天线可以工作在3G、4G、5G移动通信频段内。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具有良好的辐射特性,如图7所示,其回波损耗|S11|大于16dB。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使用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个缝隙传输线组成辐射体,并且由第一、二馈电巴伦来馈电,实现±45°交叉极化。在第一、二馈电巴伦中采用渐变结构的缝隙传输线和渐变结构的微带开路线,并且在主辐射体上方增加了寄生贴片,能有效改善阻抗匹配,拓展阻抗带宽,稳定天线的辐射方向图。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辐射体、第一介质板、第一馈电巴伦、第二馈电巴伦和天线反射板;
所述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互相垂直交叉连接,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的上端与第一介质板连接,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的下端与天线反射板连接;
所述天线辐射体印刷在第一介质板的顶面,天线辐射体包括四个折叠电偶极子和四条缝隙传输线;所述四个折叠电偶极子两两呈正交分布以形成两对正交的对称辐射组合,在以第一介质板的中心为圆心的圆周方向上,每90°设置一个折叠电偶极子,在圆周方向上每相邻两个折叠电偶极子之间设置一条缝隙传输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电偶极子包括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第三折叠电偶极子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所述缝隙传输线包括第一缝隙传输线、第二缝隙传输线、第三缝隙传输线和第四缝隙传输线;
所述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第三折叠电偶极子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朝向中心的一端呈直角;
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与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一缝隙传输线;
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三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二缝隙传输线;
第三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四折叠电偶极子的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三缝隙传输线;
第四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与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的另一条直角边平行相对且间隔一定距离,其间隔处设置第四缝隙传输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介质板、寄生贴片和支柱,所述寄生贴片印刷在第二介质板上;所述第二介质板通过支柱支撑于天线反射板上,且悬空设置于天线辐射体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巴伦包括第三介质板,印刷在第三介质板正面的第一微带线和馈电点,以及印刷在第三介质板背面的第一缝隙传输线和第二缝隙传输线;
所述第一缝隙传输线和第二缝隙传输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缝隙传输线位于第三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上方,第二缝隙传输线位于第三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下方;所述第二缝隙传输线为渐变结构,呈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的漏斗状,第二缝隙传输线的上端连接于第一缝隙传输线的下端,且第二缝隙传输线的上端宽度大于第一缝隙传输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带线为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六段粗细不同的微带线,分别为第一段微带线、第二段微带线、第三段微带线、第四段微带线、第五段微带线和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
其中,第四段微带线和第五段微带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三介质板的正面中部;第一段微带线、第二段微带线、第三段微带线和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四段微带线的一端与第五段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四段微带线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三段微带线、第二段微带线和第一段微带线,第五段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
所述馈电点位于第四段微带线和第五段微带线的连接处,所述第三介质板上对应第一段微带线处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缆的过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巴伦包括第四介质板,印刷在第四介质板正面的第二微带线和馈电点,以及印刷在第四介质板背面的第三缝隙传输线和第四缝隙传输线;
所述第三缝隙传输线和第四缝隙传输线均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三缝隙传输线位于第四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上方,第四缝隙传输线位于第四介质板背面的中部下方;所述第四缝隙传输线为渐变结构,呈上端宽度大下端宽度小的漏斗状,第四缝隙传输线的上端连接于第三缝隙传输线的下端,且第四缝隙传输线的上端宽度大于第三缝隙传输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带线为多节阶梯阻抗变换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六段粗细不同的微带线,分别为第六段微带线、第七段微带线、第八段微带线、第九段微带线、第十段微带线和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
其中,第九段微带线和第十段微带线沿水平方向延伸,且设置于第四介质板的正面中部;第六段微带线、第七段微带线、第八段微带线和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沿竖直方向延伸;
第九段微带线的一端与第十段微带线的一端连接,第九段微带线的另一端依次连接第八段微带线、第七段微带线和第六段微带线,第十段微带线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
所述馈电点位于第九段微带线和第十段微带线的连接处,所述第四介质板上对应第六段微带线处开设有用于连接线缆的过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介质板的中部上方设有向上开口的插槽,所述第四介质板的中部下方设有向下开口的插槽;所述第三介质板和第四介质板的通过插槽互相插接,使得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互相垂直交叉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巴伦的上端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插板,第一馈电巴伦的下端设有两个向下凸出的插板;
所述第二馈电巴伦的上端设有两个向上凸出的插板,第二馈电巴伦的下端设有两个向下凸出的插板;
所述第一介质板上设有四个插孔,所述天线反射板上设有四个插孔;
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上端的插板分别插入于第一介质板的四个插孔内,以实现与第一介质板的连接固定;第一馈电巴伦和第二馈电巴伦下端的插板分别插入于天线反射板的四个插孔内,以实现与天线反射板的连接固定;
所述第一介质板上的四个插孔分别设置于第一折叠电偶极子、第二折叠电偶极子、第三折叠电偶极子和第四折叠电偶极子的直角处。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馈电巴伦中,第四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三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二段微带线,小于第五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一渐变微带开路线的宽度;
在第二馈电巴伦中,第九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八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七段微带线,小于第十段微带线的宽度,小于第二渐变微带开路线的宽度。
CN202110809522.6A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Pending CN11354078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9522.6A CN113540780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09522.6A CN113540780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780A true CN113540780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28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09522.6A Pending CN113540780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078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9600A (zh) * 2022-04-15 2022-08-12 多模微波科技(江阴)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收发共口径高隔离度天线单元
CN116191026A (zh) * 2023-02-01 2023-05-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频段双极化天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3739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Bisiules Peter John Folded dipole antenna, coaxial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and retaining element
CN103490152A (zh) * 2013-09-13 2014-01-01 华侨大学 一种集成巴伦馈电的宽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
CN110690562A (zh) * 2019-11-04 2020-01-14 江苏泰科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制式3.5GHz宽带小型双极化振子
CN110911828A (zh) * 2019-10-19 2020-03-24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采用集成六端口功率分配器的宽带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83739A1 (en) * 2003-03-17 2004-09-23 Bisiules Peter John Folded dipole antenna, coaxial to microstrip transition, and retaining element
CN103490152A (zh) * 2013-09-13 2014-01-01 华侨大学 一种集成巴伦馈电的宽带双极化印刷偶极子天线
CN110911828A (zh) * 2019-10-19 2020-03-24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一种采用集成六端口功率分配器的宽带差分馈电双极化天线
CN110690562A (zh) * 2019-11-04 2020-01-14 江苏泰科微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制式3.5GHz宽带小型双极化振子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ANG HUA YE 等: "Wideband Dual-Polarized Four-Folded-Dipole Antenna Array With Stable Radiation Pattern for Base-Station Appl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
LIANG-HUAYE等: "Broadband dual-polarized crossed-dipole antenna with tapered integrated balun for base-station applications", 《RF AND MICROWAVE》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99600A (zh) * 2022-04-15 2022-08-12 多模微波科技(江阴)有限公司 一种紧凑型收发共口径高隔离度天线单元
CN116191026A (zh) * 2023-02-01 2023-05-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频段双极化天线
CN116191026B (zh) * 2023-02-01 2024-02-27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多频段双极化天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5212B2 (en) Feeding network, antenna, and dual-polarized antenna array feeding circuit
CN108155484B (zh) 宽频带的双极化壁挂天线
CN104795630A (zh) 双频wifi全向天线
CN209045768U (zh) 一种电调基站天线
CN107634322B (zh) 双频高增益全向天线
CN207883897U (zh) 一种宽频基站天线辐射单元
CN110190381B (zh) 一种基于差分馈电技术的低剖面宽带微带天线
CN105048077B (zh) 双三角形槽内嵌共面波导单极子多进多出天线
CN113540780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折叠电偶极子天线
CN210092335U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09980329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天线
WO2021120663A1 (zh) 5g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KR101087753B1 (ko) 다중 대역 안테나
CN112688070B (zh) 一种分布式多点馈电宽带垂直极化全向天线
CN113540756B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天线
CN211578982U (zh) 一种新型双层多频宽带微带天线
CN113131197A (zh) 一种双极化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
CN204651477U (zh) 双频wifi全向天线
CN211605404U (zh) 5g双频四元mimo天线
CN107611604A (zh) 一种边馈微带贴片天线及5g密集天线阵列
CN205141133U (zh) 一种应用在无线局域网的双频全向天线
CN112310630A (zh) 宽频带高增益印刷天线
CN112134016A (zh) 一种新型巴伦结构及其辐射单元、天线
CN111355029A (zh) 用于第五代通信系统的高性能双极化微带天线
CN110707418A (zh)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