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0193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0193B
CN113540193B CN202110784283.3A CN202110784283A CN113540193B CN 113540193 B CN113540193 B CN 113540193B CN 202110784283 A CN202110784283 A CN 202110784283A CN 113540193 B CN113540193 B CN 11354019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area
display panel
region
supply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8428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0193A (zh
Inventor
王欣欣
张波
屈忆
初志文
冯翱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8428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019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01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1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01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1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以解决显示面板包括较多条数据信号线且扇出区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部分数据信号线对应的引线无法设置在扇出区中的问题。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沿着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显示区、扇出区和接线区;接线区包括多个数据区和多个电源电压区,多个数据区包括第一数据区,且第一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第一侧边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多条数据信号线、多条数据引线、以及位于第一数据区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其中,数据信号线中靠近第一侧边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通过一条数据引线与第一数据区中的一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耦接。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窄边框、高分辨率的显示装置的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对于显示装置而言,分辨率越高,子像素越多,与这些子像素连接的数据信号线也就越多。其中,每条数据信号线均需与驱动芯片耦接,以便通过数据信号线将驱动信号输入子像素。
在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上可以具有弯折区。图1A和图1B示出了显示面板的结构,参见图1A,显示面板上可以依次设置有显示区AA、扇出区F、弯折区Be、以及绑定区Bo。设置在显示区AA中的数据信号线D可以经过扇出区F和弯折区Be,与设置在绑定区Bo中的引脚耦接,驱动芯片可以与该引脚连接,使得每条数据信号线D可以与驱动芯片耦接。显示面板位于弯折区Be的部分可以弯折,将显示面板位于绑定区Bo的部分弯折到显示面板的背部,即显示面板朝向非显示面的一侧,使得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高度m较小,即,下边框较窄。
通常,可以在扇出区F中设置引线,引线与数据信号线D耦接。弯折区Be的宽度d1小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的宽度d2,这样,在扇出区F中,引线可以呈扇形排布。由于制作工艺(例如曝光工艺)的限制,引线的线宽和线距会有一个极限值,在扇出区F的空间一定的情况下,数据信号线D越多,各引线之间的线宽和线距越小。并且,对比图1A和图1B,在数据信号线D的数目一定的前提下,扇出区F的高度h越小(图1B中扇出区F的高度h小于图1A中扇出区F的高度h),引线的线距越小。在此基础上,当显示面板的分辨率提高时,显示面板中数据信号线D的数目增多,在保证引线的线距和线宽的基础上,在扇出区的大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空间的限制,部分数据信号线对应的引线可能无法设置在扇出区中。为了将更多的引线设置在扇出区中,所需要的扇出区的高度h可能增加,进而使得显示装置的下边框的高度m增加,即下边框变宽,不利于实现显示装置窄边框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显示面板包括较多条数据信号线且扇出区的高度一定的情况下,部分数据信号线对应的引线无法设置在扇出区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位于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之间,且沿着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显示区、扇出区和接线区;接线区包括沿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数据区和多个电源电压区,多个数据区包括第一数据区,且第一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第一侧边的一侧;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该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数据信号线;位于扇出区的多条数据引线;位于多个数据区的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包括位于第一数据区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位于一电源电压区的至少一个电源电压导电图案;其中,多条数据信号线中靠近第一侧边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通过一条数据引线与第一数据区中的一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数据区还包括第二数据区,第二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第二侧边的一侧;多个数据导电图案还包括位于第二数据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导电图案;其中,多条数据信号线中,靠近第二侧边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通过一条数据引线与第二数据区中的一个第二数据导电图案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数据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区,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区位于第一数据区靠近第二侧边的一侧,且与多个电源电压区交替分布;多个数据导电图案还包括位于第三数据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导电图案,一个第三数据导电图案与多条数据信号线中的一条数据信号线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接线区的中间到两边,各个数据区中的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源电压区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和位于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位于一第一电源电压区的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用于被施加第一电源电压,位于一第二电源电压区的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用于被施加第二电源电压。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包括奇数个第二电源电压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区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与第一数据区最靠近的第一电源电压区的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数据区、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和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区还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区,第一控制信号区位于第一数据区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靠近第一侧边一侧的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以及位于第一控制信号区的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其中,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中的每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与第一控制信号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数据区还包括第二数据区,第二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接线区还包括第二控制信号区,第二控制信号区位于第二数据区靠近第二侧边的一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显示区靠近第二侧边一侧的多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以及位于第二控制信号区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其中,多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中的每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与第二控制信号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耦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数据引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引线和多条第二数据引线,多条第一数据引线和多条第二数据引线交替设置,且多条第一数据引线包含于第一图案层中,多条第二数据引线包含于第二图案层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包含于第三图案层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被配置为承载第一图案层、第二图案层、以及第三图案层;第三图案层位于第一图案层和第二图案层远离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位于接线区的部分可弯折。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当扇出区的高度一定时,第一数据区越靠近第一侧边,则在扇出区中,与第一数据区中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耦接的各数据引线之间的最小线距可以越大。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第一侧边的一侧,则相应地,第一数据导电图案比相关技术更靠近第一侧边,因此,在扇出区的高度一定时,在扇出区中,与第一数据导电图案耦接的各数据引线之间的最小线距可以比相关技术更大。这样,在工艺上允许的最小线距的范围内,可以在扇出区中设置比相关技术更多的数据引线,并使该数据引线与接线区的数据导电图案耦接。这样,便解决了显示面板包括较多数据信号线且扇出区的高度一定时,部分数据信号线对应的引线无法设置在扇出区中的问题。
可以理解地,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中显示面板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相关技术中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1B为相关技术中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C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A为图2A中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结构图;
图3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一子像素的结构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A~图6B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与相关技术中数据信号线的数据电阻示意图;
图7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图;
图7B为图5中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图7C为图7B中的转接头沿AA’和BB’的剖视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导电图案的结构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另一种导电图案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多个”是指至少两个。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近似”或“大致”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为具有图像显示功能的产品,例如可以是:显示器,电视机,广告牌,数码相框,具有显示功能的激光打印机,电话,手机,平板电脑,游戏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数码相机,便携式摄录机,取景器,导航仪,车辆,大面积墙壁、家电、信息查询设备(如电子政务、银行、医院、电力等部门的业务查询设备、监视器等。
显示装置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显示面板耦接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被配置为向显示面板提供电信号。示例性地,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 IC),源极驱动器被配置为向显示面板提供数据驱动信号(也称为数据信号)。驱动电路还可以包括与源极驱动器耦接的时序控制器(Timer Control Register,简称为TCON)等。
示例性地,显示面板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为LCD,也可以称为液晶显示器)、微LED(包括:miniLED或microLED,LED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本文以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加以说明。
图2A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为了方便说明,图2A仅示出了显示面板各个区域的相对位置以及一些信号线,省略了各区域中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他的信号线。参见图2A,显示面板100具有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A中的x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110和第二侧边120。显示面板100还具有位于第一侧边110和第二侧边120之间的显示区AA和周边区SA。
图3A示出了显示区的具体结构。参见图3A,显示区AA中可以设置有多个子像素P。具体地,图3B示出了一子像素的结构。参见图3B,子像素P可以包括发光器件EL以及为发光器件EL提供电信号的像素驱动电路EC。像素驱动电路EC可以包括多个晶体管和至少一个(例如一个)电容器,例如,像素驱动电路EC可以为“2T1C”、“6T1C”、“7T1C”、“6T2C”或“7T2C”等结构。此处,“T”表示为晶体管,位于“T”前面的数字表示为晶体管的数量,“C”表示为电容器,位于“C”前面的数字表示为电容器的数量。
继续参见图3A,显示区AA中还可以设置有与多个(例如,每个)子像素P耦接且被配置为向多个(例如,每个)子像素P提供信号的多种信号线。每种信号线可以与一子像素的像素驱动电路耦接,以便向子像素提供电信号并驱动子像素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多种信号线可以包括栅线G、数据信号线D,第一电源电压线VS、第二电源电压线VD、发光控制信号线EM。其中,栅线G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扫描信号;数据信号线D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数据信号;第一电源电压线VS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恒定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SS;第二电源电压线VD被配置为向像素驱动电路提供恒定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ELVDD。具体地,数据信号线D可以沿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排列,第二电源电压线VD也可以沿第一方向排列。
继续参见图2A,周边区SA可以包括第一周边子区SA1、第二周边子区SA2、第三周边子区SA3以及第四周边子区SA4。示例性地,第一周边子区SA1位于显示区AA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第二周边子区SA2位于显示区AA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第三周边子区SA3和第四周边子区SA4可以沿第二方向(例如平行于y方向)相对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叉,示例性地,第一方向平行于x方向,第二方向平行于y方向,此时,第一方向可以与第二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A和图3A,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GOA,Gate Driver On Array,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示例性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可以设置在第一周边子区SA1中。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可以包括多个相互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SR,以及与这些第一移位寄存器SR耦接的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例如可以包括:时钟信号线CLK、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线STV等。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栅线G或者发光控制信号线EM耦接(此时,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还可以称为EM GOA)。相应地,第一周边子区SA1中还可以设置有信号线,例如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耦接,并且被配置为向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提供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示例性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可以设置在第二周边子区SA2中。类似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可以包括多个相互级联的第一移位寄存器SR,以及与这些第一移位寄存器SR耦接的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例如可以包括:时钟信号线CLK、移位寄存器输入信号线STV等。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栅线G或者发光控制信号线EM耦接(此时,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还可以称为EM GOA)。第二周边子区SA2中还可以设置有信号线,例如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耦接,并且被配置为向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提供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同类型的信号线耦接,例如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栅线G耦接,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也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栅线G耦接;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也可以与不同类型的信号线耦接,例如第一栅极驱动电路GOA1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栅线G耦接,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GOA2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发光控制信号线EM耦接。
第三周边子区SA3可以包括扇出区F和接线区Be。第三周边子区SA3还可以包括绑定区Bo。其中,绑定区Bo中可以设置有引脚PIN,使得显示装置中的驱动IC,例如源极驱动器和时序控制器,可以与引脚耦接。位于显示区AA和/或周边区SA(例如第一显示子区SA1和第二显示子区SA2)中的信号线可以经过扇出区F以及接线区Be,与绑定区Bo中的引脚PIN耦接,进而使得驱动IC可以与信号线耦接,以便驱动IC通过信号线向子像素提供信号。
具体地,扇出区F中可以设置有引线;接线区Be中可以设置有导电图案。对于位于扇出区F中的一引线,其一端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以及周边区SA中的至少一条(例如,一条;又如,多条)信号线耦接,另一端可以与位于接线区Be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导电图案耦接,而导电图案可以与位于绑定区Bo中的引脚耦接。
示例性地,对于数据信号线D而言,扇出区F中可以设置有数据引线DI;接线区Be中可以设置有数据导电图案SN;绑定区Bo中可以设置有引脚PIN,使得驱动IC,例如源极驱动器,可以与引脚PIN(也可称为绑定图案,bonding pad)连接。一数据引线DI的一端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一数据信号线D耦接,另一端与位于接线区Be中的一个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一数据导电图案SN可以与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引脚PIN耦接,使得位于显示区AA中的数据信号线D可以通过数据引线DI,与位于接线区Be中的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进而与绑定区Bo中的引脚PIN耦接,进而可以实现驱动IC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数据信号线D的耦接,以便通过驱动IC和数据信号线D向各个子像素输入数据信号。
又示例性地,对于电源电压信号线,例如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或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VD,图4示出了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和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与接线区中导电图案的耦接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仅示出了部分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和部分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而省略了其他信号线。对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扇出区F中可以设置有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接线区Be中可以设置有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N,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N可以包括第一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SN;绑定区Bo中可以设置有引脚PIN,使得驱动IC可以与引脚PIN连接。一条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的一端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至少一条(例如,一条;又如,多条)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耦接,例如,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1和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2均可以与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耦接,示例性地,由于显示区AA中各条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可以向各个子像素写入相同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SS,因此,多条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可以与一条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耦接;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的另一端可以与位于接线区Be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一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SN耦接,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的另一端可以与一个第一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SN耦接。此外,一第一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SN可以与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引脚PIN耦接,使得位于显示区AA中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可以通过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与位于接线区Be中的第一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SN耦接,进而与绑定区Bo中的引脚PIN耦接,进而可以实现驱动IC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的耦接,以便通过驱动IC和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向各个子像素输入第一电源电压信号ELVSS。对于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VD,其与位于绑定区Be中的第二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DN的耦接方式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类似,扇出区F中可以设置有第二电源电压引线VDI;接线区Be中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N还可以包括第二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DN;一条第二电源电压引线VDI的一端可以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至少一条(例如,一条;又如,多条)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VD耦接,类似地,由于位于显示区AA中的各条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VD可以向各个子像素写入相同的第二电源电压信号ELVDD,因此,多条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VD可以与一条第二电源电压引线VDI耦接。第二电源电压引线VDI的另一端可以与位于接线区Be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二电源电压导电图案VDN耦接。其具体说明可以参照对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的相关阐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4中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和第二电源电压引线VDI的形状仅为示意性地。根据实际需要,第一电源电压引线VSI和第二电源电压引线VDI可以具有其他形状,本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对于其他类型信号线,例如上文所述的位于周边区SA中的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和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这些信号线也可以与接线区Be中的导电图案耦接,进而与绑定区Bo中的引脚耦接,进而可以使得驱动IC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各类信号线耦接,以便通过驱动IC向位于显示区AA中的各个子像素输入相应信号。例如,位于绑定区Be中的多个导电图案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1N以及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2N。一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可以与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1N耦接,例如,一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可以与多个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1N耦接;一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可以与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2N耦接,例如,一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可以与多个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2N耦接。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1与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1N的耦接方式以及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GA2与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GA2N的耦接方式可以与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VS或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VD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上文所述,接线区Be可以包括多种导电图案,一种导电图案可以与一种信号线耦接。相应地,可以按照导电图案的种类以及导电图案在接线区中的位置,将接线区Be划分为多个区域。图5示出了接线区的区域划分。在显示面板100中,接线区Be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分布的多个数据区S和多个电源电压区V。相应地,多个数据区S中设置有多个数据导电图案,一数据区S设置有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数据导电图案;一电源电压区V中设置有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电源电压导电图案。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附图的清楚,图5中仅示出了接线区的区域划分,而省略了接线区中的具体结构,例如,省略了接线区中的导电图案。
具体地,多个数据区S包括第一数据区S1。则相应地,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数据区S1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源电压区V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V1,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区V1a和第一电源电压区V1b。多个电源电压区V还可以包括位于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V1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V2,例如第二电源电压区V2a、第二电源电压区V2b、以及第二电源电压区V2c。其中,位于一第一电源电压区V1中的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用于被施加第一电源电压,例如ELVSS;位于一第二电源电压区的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用于被施加第二电源电压,例如ELVDD。
进一步地,在接线区Be中,第一数据区S1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相应地,参见图2A(为例方便说明,图2A中仅示出了第一数据区S1和第二数据区S2,而省略了接线区Be中的其他区域),位于显示区AA中的多条信号线D中靠近第一侧边110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可以通过一条数据引线DI与第一数据区S1中的一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耦接。示例性地,位于显示区AA中的多条数据信号线D中靠近第一侧边110至少一条(例如,一条;又如,多条)数据信号线D例如包括数据信号线D1和数据信号线D2。位于接线区Be的数据导电图案SN可以包括位于第一数据区S1中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例如包括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1以及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2。数据信号线D1通过数据引线DI1与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1耦接;数据信号线D2通过数据引线DI2与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2耦接。
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参见图5,由于第一数据区S1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第一数据区S1位于一个或多个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第一数据区S1更靠近第一侧边110,进而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1和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2也更靠近第一侧边110。参见图2A和图2B,当扇出区F的高度h一定时,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1和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2越靠近第一侧边110(例如图2B中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比图2A中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更靠近第一侧边110),则在扇出区F中,数据引线DI1和数据引线DI2的最小线距d可以越大。其中,两条线之间的线距可以按照下述方式确定:过一条线上的一点向另一条线做垂线,该点与垂足之间的垂线长度即为这两条线的线距。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数据导电图案S1N1和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1N2比相关技术更靠近第一侧边110,因此,在扇出区的高度h一定时,在扇出区F中,数据引线DI1和数据引线DI2的最小线距d可以比相关技术更大。这样,在工艺上允许的最小线距的范围内,可以在扇出区F中设置比相关技术更多的数据引线DI,并使该数据引线DI与接线区的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这样,便解决了显示面板包括较多数据信号线时,由于扇出区空间的限制,部分数据引线无法设置在扇出区中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参见图2A和图2C,当第一数据区S1的位置一定时,扇出区的高度h越小(例如图2C中扇出区的高度小于图2A中扇出区的高度),数据引线DI1和数据引线DI2的最小线距d越小。如上文所述,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第一数据区S1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因此,在扇出区的高度h一定时,在扇出区F中,数据引线DI1和数据引线DI2的最小线距d相比于相关技术增大,这样,在工艺上允许的最小线距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减小扇出区的高度h,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比相关技术更小的扇出区高度h,进而可以具有更小的下边框尺寸m。
此外,在各个数据引线DI中,与靠近接线区Be的两边(例如接线区Be在平行于x方向上的两边)的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较长,与靠近接线区Be中间的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较短。并且,数据导电图案SN越靠近接线区Be的两边(例如数据导电图案SN越靠近第一侧边110,或越靠近第二侧边120),与该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可以越长。相比于相关技术,由于第一数据区S1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因此,与靠近第一侧边110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例如数据信号线D1,或者数据信号线D1和数据信号线D2)耦接的数据引线(例如数据引线DI1,或者数据引线D1和数据引线D2),即与靠近第一侧边110的数据导电图案SN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可以更短,使得该数据引线DI上电阻值减小,这样,可以减小显示面板100中各数据引线DI之间的电阻值的差异,可以改善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在接线区Be中,多个数据区V还可以包括第二数据区S2,并且,第二数据区S2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示例性地,第二数据区S2、第一数据区S1、以及多个电源电压区V可以沿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分布,且第二数据区S2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相应地,参见图2A,多个数据导电图案SN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二数据区S2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相应地,位于显示区AA中的多条数据信号线D中靠近第二侧边120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可以通过一条数据引线DI与第二数据区S2中的一个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耦接。示例性地,位于显示区AA中的多条数据信号线D中靠近第二侧边120的至少一条(例如,一条;又如,多条)数据信号线例如包括数据信号线D3和数据信号线D4。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例如包括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1以及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2。数据信号线D3通过数据引线DI3与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1耦接;数据信号线D4通过数据引线DI4与第二数据导电图案S2N2耦接。
参见图2A和图5,第二数据区S2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所能起到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数据区S1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V靠近第一侧边110一侧所能起到的有益效果类似。在工艺上允许的最小线距的范围内,可以在扇出区F中设置比相关技术更多的数据引线DI,并使该数据引线DI与接线区的导电图案耦接,可以进一步解决显示面板包括较多数据信号线时,由于扇出区空间的限制,部分数据引线无法设置在扇出区中的问题。进一步地,在工艺上允许的最小线距的范围内,也可以减小扇出区的高度h,使得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具有比相关技术更小的扇出区高度h。此外,与靠近第二侧边120的数据信号线(例如数据信号线D3,或者数据信号线D3和数据信号线D4)耦接的数据引线(例如数据引线DI3,或者数据引线DI3和数据引线DI4)的长度更短,进而可以减小该数据引线上电阻值,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图6A和图6B示出了在相关技术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数据信号线和与该数据信号线耦接的数据引线上的电阻值。为了方便说明,将一数据信号线的电阻值和与该数据信号线耦接的数据引线的电阻值之和记为该数据信号线对应的数据电阻R。由于在接线区中,第一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第一侧边的一侧,且第二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第二侧边的一侧,因此,相比于相关技术,最靠近第一侧边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数据电阻R,以及最靠近第二侧边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数据电阻R均可以减小,使得在显示面板中,各数据信号线对应的数据电阻R的最大值Rmax与最小值Rmin之差减小。这样,对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5,在接线区Be中,多个数据区S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三数据区S3,例如第三数据区S3a、第三数据区S3b、第三数据区S3c、第三数据区S3d。第三数据区S3位于第一数据区S1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数据区S3还可以位于第二数据区S2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即,各个第三数据区S3可以位于第一数据区S1与第二数据区S2之间。相应地,多个数据导电图案还包括位于第三数据区S3中的至少一个(例如,一个;又如,多个)第三数据导电图案,位于接线区Be中的一个第三数据导电图案与位于显示区AA中的多条数据信号线中的一条数据信号线耦接。
第三数据区S3与多个电源电压区V交替分布。示例性地,相邻两个第三数据区S3之间有且仅有一个电源电压区V,并且,相邻两个电源电压区V之间有且仅有一个第三数据区S3。由于第三数据区S3与多个电源电压区V交替分布,使得多个第三数据区S3较为分散,相比于多个第三数据区S3较为集中的分布方式,当第三数据区S3较为分散时,可以减小数据引线的聚集程度,有利于控制数据引线之间的线距,使得可以进一步控制扇出区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接线区Be的中间到两边(例如,在平行于x方向上,在接线区Be的中间到两边),各个数据区S中的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逐渐减小。示例性地,第一数据区S1中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小于第三数据区S3a中的第三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并且,第三数据区S3a中的第三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小于第三数据区S3b中的第三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类似地,第二数据区S2中的第二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小于第三数据区S3d中的第三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并且,第三数据区S3d中的第三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小于第三数据区S3c中第三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如上文所述,在扇出区F中的各数据引线DI中,与靠近接线区Be两边的数据导电图案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较长,与靠近接线区Be中间的数据导电图案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较短。并且,数据导电图案越靠近接线区Be的两边,与该数据导电图案耦接的数据引线DI的长度可以越长。由于在接线区Be的中间到两边,各个数据区S中的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逐渐减小,因此,与靠近接线区Be两边的数据导电图案耦接的数据引线DI,即长度相对较长的数据引线DI的数量减小,这样,可以使得数据引线DI的长度更均匀。由于数据引线DI的长度与其电阻值有关,进而与其上的电压降(IR压降)有关,因此,数据引线DI的长度越均匀,对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的改善效果越好。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V2可以包括奇数个第二电源电压区。示例性地,第二电源电压区V2包括三个第二电源电压区,即,第二电源电压区V2a、第二电源电压区V2b、以及第二电源电压区V2c。这样,第二电源电压区V2b可以位于接线区Be的中间位置,减少数据引线DI向接线区Be中间位置的聚集。当数据引线DI向接线区Be中间位置的聚集时,即数据引线DI与位于接线区Be中间位置的导电图案耦接时,数据引线DI的长度可以减小,这样会增大数据引线DI长度的不均匀性。由于第二电源电压区V2b位于接线区Be的中间位置,减小了数据引线DI向接线区Be的中间位置的聚集,可以改善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数据区S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与第一数据区S1最靠近的第一电源电压区V1(例如第一电源电压区V1a)的宽度。其中,一数据区的宽度可以为该数据区在平行于x方向上的尺寸,例如第一数据区S1的宽度可以为d3,第一电源电压区V1a的宽度可以为d4。这样,第一数据区S1中设置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相对较少,可以使得具有较大长度的数据引线DI的数量相对较少,可以进一步改善显示面板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数据区S,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V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V2对称分布。示例性地,多个数据区S包括第一数据区S1,第二数据区S2和第三数据区S3(包括第三数据区S3a、第三数据区S3b、第三数据区S3c、以及第三数据区S3d),这些数据区S在接线区Be中沿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且相对于接线区Be在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上的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此时,第一数据区S1和第二数据区S2相对于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其中,第一数据区S1中设置的第一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和第二数据区S2中设置的第二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可以相同;类似地,第三数据区S3a和第三数据区S3d相对于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第三数据区S3b和第三数据区S3c相对于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又示例性地,第一电源电压区V1a和第一电源电压区V1b相对于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又示例性地,第二电源电压区V2a和第二电源电压区V2b相对于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
由于多个数据区S,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V1,以及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V2对称分布,使得显示面板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更为简化,在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中,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线区Be还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区GS1,第一控制信号区GS1中设置有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第一控制信号区GS1位于第一数据区S1靠近第一侧边110的一侧。接线区Be还可以包括第二控制控制信号区GS2,第二控制信号区GS2中设置有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第二控制信号区GS2位于第二数据区S2靠近第二侧边120的一侧。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控制信号区GS1和第二控制信号区GS2可以在接线区Be中沿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且相对于接线区Be在第一方向(例如平行于x方向)上的中间位置T对称分布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数据引线DI包括多条第一数据引线DIa和多条第二数据引线DIb,示例性地,第一数据引线DIa包括第一数据引线DI1和第一数据引线DI5,第二数据引线DIb包括第二数据引线DI2和第二数据引线DI6。其中,第一数据引线DIa和第二数据引线DIb交替设置,即,相邻两条第一数据引线DIa之间有且仅有一条第二数据引线DIb,并且,相邻两条第二数据引线DIb之间有且只有一条第一数据引线DIa。
在此基础上,图7A示出了显示面板的层叠结构。参见图5和图7A,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110,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依次设置在衬底基板110上的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栅极绝缘层161、栅极绝缘层162、层间介质层170、钝化层180、以及平坦化层191和平坦化层192。其中,第一数据引线DIa可以包含于第一图案层120中,第二数据引线DIb可以包含于第二图案层130中,即,第一数据引线DIa和第二数据引线DIb不是同层设置的。在扇出区F中,需要控制相邻数据引线之间的线距。如果将各数据引线DI同层设置,则由于工艺的限制,将无法实现要求的线距。当第一数据引线DIa包含于第一图案层中而第二数据引线DIb包含于第二图案层中时,第一数据引线DIa之间的线距、以及第二数据引线DIb之间的线距可以增大,在工艺上更易于实现。此外,出于数据引线DI的平坦性的考量,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引线DIa在衬底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与第二数据引线DIb在衬底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这样,可以使得数据引线较为平坦,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此外,第一图案层120中还可以包含像素驱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栅极TG。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图案层140,第三图案层140设置在衬底基板110上,并且位于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远离衬底基板110的一侧。其中,位于接线区Be中的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可以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中。这样,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相比于其他图案层更靠近衬底基板110,更有利于数据引线的平坦化。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衬底基板110上的第四图案层150,第四图案层150可以位于第三图案层140靠近衬底基板110的一侧、以及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远离衬底基板110的一侧。在显示面板100中,在显示区AA中,数据信号线D可以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中;第一电源电压信号线和第二电源电压信号线可以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和/或第四图案层150中。在扇出区F中,数据引线可以包含于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中,第一电源电压引线和第二电源电压引线可以包含于第四图案层150中。第四图案层150中还可以包含像素驱动电路中薄膜晶体管的源极TS和漏极TD。
为了将包含在不同图案层中的信号线和引线(例如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中的数据信号线D与包含于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中的数据引线DI)耦接,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位于显示区AA和/或扇出区F的部分设置过孔和/或转接图案。类似地,为了将包含在不同图案层中的引线和导电图案(例如包含于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中的数据引线DI与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中的导电图案)耦接,可以在显示面板100位于扇出区F和/或接线区Be的部分设置过孔和/或转接图案。
示例性地,为了使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中的数据信号线与包含在第一图案层120和第二图案层130中的数据引线耦接,可以在扇出区F中靠近接线区Be的部分中设置转接头。例如,图7B为图5中区域M的放大图,图7B示出了位于区域M中的两个转接头300,参见图7B和图5,转接头310可以与数据引线DI1、以及位于接线区Be中的一个数据导电图案SINI耦接;转接头320可以与数据引线DI2、以及位于接线区Be中的一个数据导电图案SIN2耦接。具体地,图7C示出了图7B中转接头310和转接头320的具体结构。参见图7B和图7C,转接头310可以通过在图案层上设置过孔,将位于第一图案层120的第一数据引线DI1与位于第三图案层140的数据导电图案S1N1耦接;类似地,转接头320可以通过在图案层上设置过孔,将位于第二图案层130的第二数据引线DI2与位于第三图案层140的数据导电图案S1N2耦接。需要说明的是,转接头中还可以包括其他功能层,例如转接头320中,在第二图案层130与衬底基板1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绝缘层,例如栅极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位于接线区Be中的部分可弯折。示例性地,显示面板100中衬底基板110为柔性衬底基板,例如,衬底基板110的材料可以是PI(聚酰亚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超薄玻璃等。
相应地,由于显示面板100位于接线区Be的部分可以被弯折,进而,在显示面板上,位于接线区Be中的导电图案(例如数据导电图案、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或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也需要被弯折。图8示出了一导电图案的结构。参见图8,一导电图案200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孔210。孔210可以为通孔,也可以为盲孔。导电图案200的材料例如为金属,该金属例如为银(Ag)、铝(Al)等。由于导电图案200需要被弯折,而金属材料虽然有一定的延展性,但为了避免弯折时应力导致的导电图案200断裂,影响导电图案传输信号,因此,在导电图案200上设置多个孔210,以释放导电图案200在弯折时的应力。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参见图9,导电图案200的外轮廓线220包括连接的弧形和/或折线。示例性地,弧形和折线间隔设置。此时,导电图案200可以看作多个类似水滴型的图案交叠形成。由于导电图案200具有这种特殊结构,当导电图案200被弯折时,释放应力的效果较好,可以减小导电图案200出现裂痕的概率。
此外,参见图7A,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文所述,位于接线区的导电图案可以包含于第三图案层140中,且第三图案层14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100在厚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可以使得导电图案在被弯折时的受力更为均匀,可以减小导电图案出现裂痕的概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边和所述第二侧边之间,且沿着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显示区、扇出区和接线区;所述接线区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分布的多个数据区和多个电源电压区,所述多个数据区包括第一数据区,且所述第一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交叉;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条数据信号线;
位于所述扇出区的多条数据引线;
位于所述多个数据区的多个数据导电图案,所述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的至少一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
位于一电源电压区的至少一个电源电压导电图案;
其中,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通过一条数据引线与所述第一数据区中的一个第一数据导电图案耦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区还包括第二数据区,所述第二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
所述多个数据导电图案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数据导电图案;
其中,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一条数据信号线中的每条数据信号线,通过一条数据引线与所述第二数据区中的一个第二数据导电图案耦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区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区,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区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且与所述多个电源电压区交替分布;
所述多个数据导电图案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三数据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三数据导电图案,一个第三数据导电图案与所述多条数据信号线中的一条数据信号线耦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接线区的中间到两边,各个数据区中的数据导电图案的数量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电源电压区包括: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和位于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位于一第一电源电压区的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用于被施加第一电源电压,位于一第二电源电压区的各电源电压导电图案用于被施加第二电源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包括:奇数个第二电源电压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数据区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与所述第一数据区最靠近的第一电源电压区的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数据区,所述两个第一电源电压区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电源电压区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线区还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区位于所述第一数据区靠近所述第一侧边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一侧边一侧的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
位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区的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
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中的每条第一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一控制信号导电图案耦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数据区还包括第二数据区,所述第二数据区位于所有电源电压区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
所述接线区还包括第二控制信号区,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区位于所述第二数据区靠近所述第二侧边的一侧;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显示区靠近所述第二侧边一侧的多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
位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区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
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中的每条第二移位寄存器控制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区中的至少一个第二控制信号导电图案耦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条数据引线包括多条第一数据引线和多条第二数据引线,所述多条第一数据引线和所述多条第二数据引线交替设置,且所述多条第一数据引线包含于第一图案层中,所述多条第二数据引线包含于第二图案层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数据导电图案包含于第三图案层中;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基板,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一图案层、所述第二图案层、以及所述第三图案层;
所述第三图案层位于所述第一图案层和所述第二图案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接线区的部分可弯折。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84283.3A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401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4283.3A CN113540193B (zh)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84283.3A CN113540193B (zh)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193A CN113540193A (zh) 2021-10-22
CN113540193B true CN113540193B (zh) 2024-02-23

Family

ID=78127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84283.3A Active CN113540193B (zh) 2021-07-12 2021-07-12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01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2057B (zh) * 2022-02-09 2024-01-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4387921A (zh) * 2022-02-23 2022-04-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电路和显示设备
CN117203579A (zh) * 2022-02-24 2023-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336A (zh) * 2017-06-13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3554A (zh) * 2019-11-06 2020-07-0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4359B (zh) * 2019-06-28 2022-03-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5336A (zh) * 2017-06-13 2017-08-18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83554A (zh) * 2019-11-06 2020-07-07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193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4019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2658459B1 (ko) 표시 장치
US10854701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CN11071857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20170125501A1 (en) Curved Display Device
US20230052091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module
CN112424676A (zh) 显示面板
JP7156952B2 (ja) 配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oledアレイ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KR20200113048A (ko) 표시 장치 및 그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931248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5047088B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可穿戴设备
CN113805378B (zh) 发光基板及显示装置
CN205080891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
US11925076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740514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having a low-resistance bus interconnect,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employing same
US2023003630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panel
KR102403459B1 (ko) 표시 장치
KR20190054581A (ko) 표시 장치
CN11412084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4012034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40144883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60259A1 (en) Assembly substrate structure of semiconductor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10263366A1 (en) Display Panel Driving Chip, Display Panel Driving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Thereof
US20240143119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40162214A1 (en) Active matrix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