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0191A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0191A
CN113540191A CN202110741792.8A CN202110741792A CN113540191A CN 113540191 A CN113540191 A CN 113540191A CN 202110741792 A CN202110741792 A CN 202110741792A CN 113540191 A CN113540191 A CN 113540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flexible substrate
barrier layer
marg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179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0191B (zh
Inventor
肖维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1792.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01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0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1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01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01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柔性显示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柔性衬底、驱动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器件层;第一方向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其中,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和至少一层阻隔层,且柔性基底的弹性模量小于阻隔层的弹性模量;至少一层柔性基底包括第一柔性基底和第二柔性基底,至少一层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层;沿第一方向,第一柔性基底、阻隔层和第二柔性基底依次交替层叠设置;柔性衬底还包括留白部,留白部至少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留白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可以增加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Flexible Display,FD)是指在塑料、金属薄片和玻璃薄片等柔性基材上制备的具有挠曲性的显示器件,因其具有可弯曲或折叠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器件。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全固态、主动发光、高对比度、超薄、低成本、低功耗、无视角限制、工作温度范围宽等诸多优点,在柔性显示领域被广泛的应用。
目前,采用OLED的柔性显示面板通常包括柔性基板和形成在柔性基板上的显示器件,但是柔性基板的弯曲可靠性较差,反复折叠处容易开裂甚至折断,影响柔性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提高弯折区的抗弯折性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柔性衬底、驱动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器件层;第一方向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其中,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和至少一层阻隔层,且柔性基底的弹性模量小于阻隔层的弹性模量;至少一层柔性基底包括第一柔性基底和第二柔性基底,至少一层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层;沿第一方向,第一柔性基底、阻隔层和第二柔性基底依次交替层叠设置;柔性衬底还包括留白部,其中,阻隔层和/或柔性基底包括含有留白部的留白区和不含有留白部的非留白区,沿第一方向,留白区的厚度为a,非留白区的厚度为b,且0≤a<b;留白部至少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留白部。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根据前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柔性衬底包括留白部,留白部至少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留白部,在弯折时,柔性衬底在第一留白部可以释放压力,减缓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时被折断或者各层之间发生剥离等现象,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7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器件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3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4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7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8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图2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例如是柔性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OLED)显示面板。下面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进行介绍。
在本文中,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一截面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划分为弯折区BA1和非弯折区BA2,柔性显示面板100能够通过弯折区BA1弯折。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柔性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和有机发光器件层30,第一方向X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
柔性衬底10,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11和至少一层阻隔层12,且柔性基底11的弹性模量小于阻隔层12的弹性模量,至少一层柔性基底11包括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至少一层阻隔层12包括第一阻隔层121。沿第一方向X,第一柔性基底111、阻隔层12和第二柔性基底112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可选的,柔性基底11的材质可以为有机材料,示例性地,有机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或聚乙烯对苯二酸脂(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有机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较好,其弹性模量相对较高,流动性好,并且对阻隔层12具有较好的粘附力。
可选的,阻隔层12的材质可以选自金属材料和无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示例性地,无机材料可以为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硅或者二氧化硅。金属材料可以为氧化铝或者氧化钛等,阻隔层12主要起到阻隔水氧进入柔性显示面板100的作用,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可以分别独立地选取材质。示例性地,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的材质可以相同,例如均为PI材质。或者,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的材质可以不同,例如,第一柔性基底111为PI材质,第二柔性基底112为PET材质。
可选的,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的厚度范围分别为10μm~20μm,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的厚度值均独立地选取。即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的厚度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选的,第一阻隔层厚度范围可以为20μm~150μm。
柔性衬底10,作为驱动电路层20和有机发光器件层30的形成载体的同时,也能起到支撑作用,在受到外力如弯折力时,柔性基底11更容易发生形变,相较而言,阻隔层12需要更大的外力方可发生形变。
柔性衬底10还包括留白部14,阻隔层12和/或柔性基底11包括含有留白部14的留白区161和不含有留白部14的非留白区162,沿第一方向X,留白区161的厚度为a,所述留白区162的厚度为b,且0≤a<b;留白部14至少包括位于弯折区BA1的第一留白部141。可以理解的是,留白区161的厚度为a,所述留白区162的厚度为b,且0≤a<b,即留白部14为柔性衬底10的至少部分膜层的图案化结构,图案化结构是指膜层不是一整面结构,膜层中至少部分被去除,留白部14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膜层上设置的凹槽,也可以是贯穿一个或多个膜层上的通孔,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膜层内的局部镂空区域;在柔性显示面板100因弯折发生形变时,留白部14可以释放弯折应力,使得该膜层受到的应力减小,避免柔性显示面板100被折断或者膜层剥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柔性衬底10包括位于弯折区BA1的第一留白部141,在弯折时,柔性衬底10在第一留白部141可以释放压力,减缓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弯折时被折断或者各层之间发生剥离等现象,增加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抗弯折性能。
图3至图5是根据本发明三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3至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留白部141为多个,多个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二方向Y排布。柔性衬底10在多个第一留白部141内可以释放弯折应力,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抗弯折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方向Y为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第二方向Y并不限定为一个方向,可以是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任一方向,也可以是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两个以上方向的组合,比如柔性显示面板100中发光单元排列的的行方向和柔性显示面板100中发光单元排列的列方向。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多个第一留白部141可以并列排布,例如,第一留白部141在第一截面上的图形为长条结构,在工艺流程中,更便于刻蚀形成。
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二方向Y断状分布,断状分布即多个第一留白部141间断式排布,在起到减缓柔性显示面板100的弯折应力的同时,使得柔性衬底10的结构更稳定,不容易在第一留白部141发生断裂。
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二方向Y的不同方向进行排布,多个第一留白部141形成网状结构,可以缓解多个方向上的弯折应力,且网状结构使得柔性衬底10的结构更稳定。上述第一留白部141的分布形式仅为示例性说明,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是两种形式组合实施。
图6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图7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留白部141中可以填充有填充部15。示例性地,填充部15的材质可以为泡棉或者有机材料。泡棉的柔性较好,可以承受更多的弯折应力,由此可以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良率。并且填充材料也可以避免应力集中,从而降低弯折过程中的弯折应力。如图7所示,填充有机材料时,柔性衬底10包括第一柔性基底111、第二柔性基底112和第一阻隔层121。第一留白部141分布于第一阻隔层121,第一留白部141内填充有机材料,有机材料可以与第二柔性基底112的材质相同,在形成第二柔性基底112时,可以在第一阻隔层121上形成填充部15和第二柔性基底112,其制备工艺简单。当然,有机材料也可以与第二柔性基底112的材质不同。有机材料和第二柔性基底112因材质相似或相同,二者之间的结合力较强,不易分层剥落。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留白部141也可以不填充其他物质,第一留白部141在柔性衬底10中形成间隙,在折弯时,柔性衬底10在第一留白部141可以较大程度的释放应力,从而避免在柔性衬底10内形成应力集中,以此提高柔性衬底10的抗弯折性能。
图8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留白部14还包括位于非弯折区BA2的第四留白部144。在非弯折区BA2尤其是非弯折区BA2靠近弯折区BA1的区域设置第四留白部144,可以缓解此区域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此区域的抗弯折性能,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整体的抗弯折性能。
第四留白部144的结构形式与第一留白部141的结构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留白部141与第四留白部144在第一截面上的图形均为长条结构。又例如,第一留白部141在第一截面上的图形为长条结构,而第四留白部144沿第二方向Y断状分布,长条结构与断状分布请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提高弯折区BA1和非弯折区BA2的弯折可靠性,以及非弯折区BA2对应的其他器件的结构稳定性,从非弯折区BA2到弯折区BA1可以采用渐变形式设置第一留白部141和第四留白部144。
图9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四留白部144的分布密度可以小于第一留白部141的分布密度。
请参阅图8和图9,第四留白部144的体积也可以大于第一留白部141的体积。例如,第四留白部144在第一截面的截面积大于第一留白部141在第一截面的截面积。又例如,第四留白部144在第一方向X的厚度大于第一留白部141在第二方向Y的厚度。上述示例,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
弯折主要发生于弯折区BA1,因此第一留白部141的分布密度更大或体积更小时,其可以对应更多数量的第一留白部141,可以有效缓解应力的区域更多,从而显著提高弯折区BA1的抗弯折性能。第四留白部144的分布密度相对更小或体积更大时,其可以对应相对较少数量的第四留白部144,第四留白部144的数量相对更少,不但可以保证非弯折区BA2的抗弯折性能,还可以提高非弯折区BA2对应的其他器件的结构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器件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驱动电路层20包括金属走线部22和多个薄膜晶体管21。多个薄膜晶体管21可以沿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阵列排布的方向可以包括行方向和列方向。沿第一方向X,薄膜晶体管21与留白部14不交叠。即留白部14避开薄膜晶体管21设置,在弯折时,可以降低薄膜晶体管21弯折失效的风险,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抗弯折性能。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0和图11,多个薄膜晶体管21分别沿行方向和列方向间隔设置,其中,行方向与列方向相交,可选的,行方向垂直于列方向;沿行方向和/或列方向排列的相邻薄膜晶体管21之间具有金属走线部22。且沿第一方向X,金属走线部22与留白部14至少部分交叠,且与留白部14交叠的至少部分金属走线部22呈曲线排布。
可选的,金属走线部22可以是第一金属走线部221,也可以是第二金属走线部222,或者是二者的结合。作为示例,第一金属走线部221为栅极线,第二金属走线部为数据线。
需要说明的,留白部14与金属走线部22分别位于第一方向X不同的膜层,且留白部14与金属走线部22之间具有间隔的其他膜层,例如第二柔性基底或绝缘层等,因此金属走线部22并不会直接暴露于外界空气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留白部14所在区域承受更大的弯折盈利,因此使与留白部14交叠的至少部分金属走线部22呈曲线排布,金属走线部22的曲线结构部分沿其长度方向为圆滑过渡,其产生的内应力可以平缓地分布在曲线结构部分上,降低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弯折时金属走线部22的最大应力,抑制了应力集中,可以显著提高其抗弯折性能。示例性地,曲线的形状可以为正弦线。
请继续参阅图11和图12,图1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1和图12所示,有机发光器件层3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单元31,多个有机发光单元31沿第二方向Y呈阵列排布。阵列排布的方向可以包括行方向和列方向,此处不再赘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第一方向X,有机发光单元31与留白部14不交叠。具体地,多个有机发光单元31分别沿行方向间隔设置,沿列方向间隔设置,留白部14避开有机发光单元31设置,在弯折时,可以降低有机发光单元31弯折失效的风险,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抗弯折性能。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二方向Y分布于第一阻隔层121,且第一留白部141为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阻隔层121的通孔。第一阻隔层121的弹性模量较大,在弯折时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而第一留白部141的贯穿设置,将第一阻隔层121设置为断开状结构,可以降低第一阻隔层121的弯折应力,减缓第一阻隔层121中应力集中问题,从而减缓柔性衬底10整体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柔性衬底10的抗弯折性能,并降低柔性衬底10中各膜层开裂的风险。
图13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与图11实施例相似之处不再赘述,如图13所示,留白部14包括多个第一留白部141和多个第四留白部144,第一留白部141位于弯折区BA1,第四留白部144位于非弯折区BA2。沿第一方向X,薄膜晶体管21与第一留白部141和第四留白部144均不交叠,金属走线部与第一留白部141至少部分交叠,金属走线部与第四留白部144至少部分交叠,在发生弯折时,可以有效避免非弯折区BA2和弯折区BA1的薄膜晶体管21发生弯折失效的风险,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整体的抗弯折性能。
具体地,第一阻隔层121可以为金属层,例如,金属层为SUS不锈钢金属层,在金属层中设置贯穿该金属层的第一留白部141,不但可以实现其弯折性能,还可以遮挡外界光线进入薄膜晶体管21的沟道中,防止产生漏电流,起到防护驱动电路层20的作用;并且金属还能导热,有利于第二柔性基底112在第一阻隔层121上的高温沉积。
图14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衬底1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基底111、第一阻隔层121、第二柔性基底112和第二阻隔层122。需要说明的,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阻隔层122的材料与厚度值均独立地选取。其选取方式与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选取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均为整面式结构。多个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二方向Y分布于第一阻隔层121,多个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二方向Y分布于第一阻隔层121,且第一留白部141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阻隔层121,例如,第一留白部141为通孔。其中,第二方向Y平行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本实施方式是柔性衬底10的另一种堆叠方案,也可提高柔性衬底10和驱动电路层20的抗弯折性能,从而提高柔性显示面板100整体的抗弯折性能。
图15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5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柔性衬底10阻隔水氧能力,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衬底10还包括第二无机层13,第二无机层13位于阻隔层12与柔性基底11之间,且第二无机层13至少覆盖第一留白部141。具体地,第二无机层13位于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之间,第一阻隔层121为断开状结构,将会引入水氧入侵路径,提高了水氧侵蚀的可能性。而设置第二无机层13至少覆盖第一留白部141,将会阻隔水氧入侵的路径,提高阻隔水氧能力。并且,在第一阻隔层121上制备第二无机层13时,第二无机层13的厚度和温度、压力、气体流量以及流动的均匀性、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位于第一阻隔层121上的第一留白部141为镂空区域,部分用于沉积第二无机层13的材料会顺着第一阻隔层121在镂空区域的侧壁流入第一留白部141,使得位于镂空区域之外的第二无机层13的厚度很薄甚至部分断开,从而让第二无机层13可以自然构成断开状结构,节省工艺步骤与成本。第二无机层13可以为断开状结构,可以起到缓解应力集中的作用,从而防止其产生裂纹。
可选地,沿第一方向X,第二无机层13的厚度小于第一阻隔层121的厚度。示例性地,第二无机层13可以为纳米氧化铝,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工艺将纳米氧化铝沉积于第一阻隔层121远离第一柔性基底111的一侧。由此,可以保证柔性衬底10厚度较小的条件下,提高柔性衬底10阻隔水氧的能力,可以实现柔性显示面板100的轻薄化设计。并且,由于第二无机层13的厚度相对较小,形成的第二无机层13的厚度具有波动性,容易形成断开状结构的第二无机层13。
图16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5和16所示,可选地,第二无机层13覆盖第一留白部141的基础上,第二无机层13还覆盖第一阻隔层121靠近第一留白部141的区域,且第二无机层13朝向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方向Y分布,且沿第一方向X,凹槽与第一留白部141交叠。第二无机层13为断开状结构,在起到缓解应力集中的作用的同时,提高了与第一阻隔层121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其阻隔水氧的能力,并且不易与第一阻隔层121发生分层剥落。且在图16中,第二无机层13还部分覆盖第一阻隔层121朝向第二柔性基底112的一侧,形成倒“几”字结构,钉扎入第一阻隔层中,并进一步提高与第一阻隔层121的接触面积,使结构更为稳定。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阻隔层121上形成第二无机层13的方式包括多种,例如,第二无机层13的厚度相较于第一阻隔层121更小,在第一阻隔层121上形成第二无机层13时,在第一留白部141的部分可以自然形成凹槽,从而增加第一阻隔层和第二无机层13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以节省工艺步骤和成本。又例如,在第一阻隔层121上整面沉积第二无机层13,可以经刻蚀得到所需凹槽。
图17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7所示,第二无机层13覆盖第一阻隔层121,且第二无机层13背离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方向Y分布,且沿第一方向X,凹槽与第一留白部141交叠。第二无机层13与第一阻隔层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可以较大程度上提高二者之间的结合力,不易发生分层剥落。
通过第二无机层13覆盖第一阻隔层121靠近第一留白部141的区域,可以增加第一阻隔层121与第二无机层13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无机层13之间不容易发生分层剥落。
图18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可选地,第二无机层13在至少覆盖第一留白部141的基础上,还可以至少覆盖第四留白部144,第四留白部144也会引入水氧入侵路径,第二无机层13将会阻隔该路径,由此提高阻隔水氧的能力。
图19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9所示,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设置的柔性衬底10、驱动电路层20和有机发光器件层30以及封装层40,第一方向X垂直于柔性显示面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
图20是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衬底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可选地,第二无机层13覆盖第一留白部141和第四留白部144的基础上,第二无机层13还覆盖第一阻隔层121靠近第一留白部141和第二留白部144的区域,且第二无机层13朝向驱动电路层20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沿第二方向Y分布,且沿第一方向X,凹槽与第一留白部141交叠。第二无机层13为断开状结构,在起到缓解应力集中的作用的同时,提高了与第一阻隔层121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其阻隔水氧的能力,并且不易与第一阻隔层121发生分层剥落。为了提高弯折区BA1和非弯折区BA2的弯折可靠性,以及非弯折区BA2对应的其他器件的结构稳定性,从非弯折区BA2到弯折区BA1可以采用渐变形式设置第二无机层13。
当然,第二无机层13也可为整面式结构时,第二无机层13将会同时覆盖第一留白部141和第四留白部144,在此情形下,第二无机层13不仅可以提高整层的阻隔水氧能力,还可以提高第二无机层13和第一阻隔层121之间的结合力。
为了防止柔性衬底10的端部起皮剥落,可以将间隔设置的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阻隔层122的端部相接触,或者将间隔设置的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的端部相接触。类似材质的膜层之间的结合力较强,可以显著降低膜层之间起皮剥落的风险,提高柔性衬底10的抗弯折性能。
图21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留白部14还可以包括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一阻隔层121端部的第二留白部142,第二留白部142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一阻隔层121,例如为贯穿第一阻隔层121的通孔。沿第一方向X,第二留白部142围绕第一阻隔层121设置,且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通过第二留白部142相接触。示例性地,第二留白部142中可以填充有机材料,例如PI或PET。当然,也可以在制备柔性衬底10的过程中,直接在第二留白部142区域形成第二柔性基底112。通过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相接触,第一柔性基底111和第二柔性基底112端部之间的结合力,显著大于柔性基底11和阻隔层12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显著提高柔性衬底10端部的结合力,防止柔性衬底10发生起皮剥落等现象。
图22是图1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如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衬底10包括沿第一方向X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柔性基底111、第一阻隔层121、第二柔性基底112和第二阻隔层122,其中,第二阻隔层122位于第二柔性基底112远离第一阻隔层121一侧。留白部14还包括第二方向Y上位于第二柔性基底112端部的第三留白部143,第三留白部143沿第一方向X贯穿第二柔性基底112,例如为贯穿第二柔性基底112的通孔。沿第一方向X,第三留白部143围绕第二柔性基底112,且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阻隔层122通过第三留白部143相接触。示例性地,第三留白部143中可以填充无机材料或者金属。当然,也可以在制备柔性衬底10的过程中,直接在第三留白部143区域形成第二阻隔层122。通过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阻隔层122相接触,第一阻隔层121和第二阻隔层122端部之间的结合力,显著大于柔性基底11和阻隔层12之间的结合力,从而显著提高柔性衬底10端部的结合力,防止柔性衬底10发生起皮剥落等现象。
图23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其包括前述本发明任一实施方式的柔性显示面板100。柔性显示面板100包括柔性衬底、驱动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器件层。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柔性衬底包括留白部,留白部至少包括位于弯折区的第一留白部,从而使得至少位于弯折区的柔性衬底内具有间隙,在弯折时,柔性衬底在第一留白部可以释放压力,减缓应力集中的问题,从而避免了柔性显示面板100在弯折时被折断或者各层之间发生剥离等现象,提高了柔性显示面板100的抗弯折性能,从而提高了显示装置200的抗弯折性能。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划分为弯折区和非弯折区;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的柔性衬底、驱动电路层和有机发光器件层;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其中,所述柔性衬底包括至少一层柔性基底和至少一层阻隔层,且所述柔性基底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阻隔层的弹性模量;
所述至少一层柔性基底包括第一柔性基底和第二柔性基底,所述至少一层阻隔层包括第一阻隔层;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柔性基底、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第二柔性基底依次交替层叠设置;
所述柔性衬底还包括留白部,其中,所述阻隔层和/或所述柔性基底包括含有所述留白部的留白区和不含有所述留白部的非留白区,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留白区的厚度为a,所述非留白区的厚度为b,且0≤a<b;
所述留白部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弯折区的第一留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薄膜晶体管与所述留白部不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层还包括位于相邻所述薄膜晶体管之间的金属走线部,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金属走线部与所述留白部至少部分交叠,且与所述留白部交叠的至少部分所述金属走线部呈曲线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留白部沿第二方向分布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且所述第一留白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阻隔层的通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层为金属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衬底还包括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位于所述阻隔层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且所述第二无机层至少覆盖所述第一留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无机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无机层还覆盖所述第一阻隔层靠近所述第一留白部的区域,所述第二无机层朝向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具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留白部交叠。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白部还包括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阻隔层端部的第二留白部,所述第二留白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一阻隔层的通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留白部围绕所述第一阻隔层;且所述第一柔性基底和所述第二柔性基底通过所述第二留白部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层阻隔层还包括第二阻隔层,所述第二阻隔层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远离所述第一阻隔层一侧;
所述留白部还包括第二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柔性基底端部的第三留白部,所述第三留白部为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第二柔性基底的通孔,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留白部围绕所述第二柔性基底;且所述第一阻隔层和所述第二阻隔层通过所述第三留白部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留白部还包括位于所述非弯折区的第四留白部,所述第四留白部的分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一留白部的分布密度;和/或,
所述第四留白部的体积大于所述第一留白部的体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留白部在第一截面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留白部在第一截面的截面积;所述第一截面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和/或,
所述第四留白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留白部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留白部在第一截面上的图形为长条结构,所述第一截面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和/或,所述第一留白部沿第二方向断状分布,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留白部中填充有填充部。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CN202110741792.8A 2021-06-30 2021-06-30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401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1792.8A CN113540191B (zh) 2021-06-30 2021-06-30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1792.8A CN113540191B (zh) 2021-06-30 2021-06-30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191A true CN113540191A (zh) 2021-10-22
CN113540191B CN113540191B (zh) 2024-03-12

Family

ID=78126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1792.8A Active CN113540191B (zh) 2021-06-30 2021-06-30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401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0832A (zh) * 2021-12-10 2022-03-2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6206A (zh) * 2016-12-30 2017-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器
CN108598138A (zh) * 2018-06-26 2018-09-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8615821A (zh) * 2018-04-28 2018-10-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柔性盖板
CN109671753A (zh) * 2018-12-1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428731A (zh) * 2019-07-11 2019-1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11627324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6206A (zh) * 2016-12-30 2017-06-16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器
CN108615821A (zh) * 2018-04-28 2018-10-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柔性盖板
CN108598138A (zh) * 2018-06-26 2018-09-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671753A (zh) * 2018-12-14 2019-04-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627324A (zh) * 2019-02-27 2020-09-04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0428731A (zh) * 2019-07-11 2019-1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20832A (zh) * 2021-12-10 2022-03-2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0191B (zh) 202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6183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615821B (zh) 显示面板的柔性盖板
CN107068715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以及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8292710B (zh) 具有柔性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KR102530485B1 (ko) 분할된 배선 패턴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07968112B (zh) 具有多种微涂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7978625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07004698B (zh) 具有包括圆化边缘的支承层的柔性显示装置
KR102618816B1 (ko) 브리지된 배선 트레이스들 갖는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CN108538897B (zh) 具有微盖层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6624568B2 (en) Multilayer barrier region containing moisture- and oxygen-absorbing material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US11968869B2 (en) Tiled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094896B2 (en) Flexible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US1166897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KR20170091587A (ko)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KR102602157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130126915A1 (en) Flexible active device array substrate an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4158279A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JP2007234678A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CN113206136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3950712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13540191A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581229B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N109545758B (zh)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779631B (zh) 發光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