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9074A -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9074A
CN113539074A CN202010305594.2A CN202010305594A CN113539074A CN 113539074 A CN113539074 A CN 113539074A CN 202010305594 A CN202010305594 A CN 202010305594A CN 113539074 A CN113539074 A CN 113539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d
display panel
central
lateral
pa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559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永志
李志伟
劳树根
刘东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omon Systech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omon Systech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omon Systech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Solomon Systech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559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9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显示区域、周边区域、中央连接垫以及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周边区域连接至显示区域。中央连接垫设置于周边区域内,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侧向连接垫设置于周边区域内,其中中央连接垫和第一侧向连接垫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二方向异于第一方向,第一侧向连接垫各自沿着第一延伸轴延伸,其中第一延伸轴与基准线分别相交于不同的第一交点,且每一對相邻的第一交点皆借由第一间距分隔开来。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在显示面板上的对位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将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经对位和接合后形成显示器装置的技术方案。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显示面板能便利地提供资讯,故在电子装置上额外装设显示面板已渐渐成为主流。例如,对于目前市场上各种电子装置,像是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计算机屏幕、笔记本电脑屏幕、家电等,其上几乎都会设置有显示面板作为显示手段。
一般而言,显示面板包含有显示区域和外围走线区域,其中外围走线区域能进一步地电气连接至驱动芯片。如此一来,驱动芯片所传送的扫描信号或数据信号,可以借由外围走线区域上的金属垫,传递至显示区域的像素区域,以显示影像。或者,经使用者触摸显示区域而产生的控制信号,也可以借由外围走线区域上的金属垫传递至驱动芯片,以判断使用者的操作触摸位置。在显示面板的结构配置中,显示面板和驱动芯片可以是借由软性电路板彼此连接。举例来说,显示面板和软性电路板可以采用接合(bonding)工艺进行连接。通常,接合过程包括将软性电路板和显示面板彼此的金属垫互相对位并贴合,以使金属垫彼此能通过物理性接触而导通。
然而,显示面板和软性电路板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不同的热膨胀率。如此一来,在对位的过程中,很可能会由于温度变化,使得两种材料膨胀,但膨胀速率不同,并因此导致非预期的结果。例如,若显示面板和软性电路板的热膨胀率相差0.5%且其皆包括数百个的金属垫,则此相差0.5%的热膨胀率对这些金属垫将会造成显着的影响。更进一步而言,0.5%的热膨胀率会先在接合区域的最左侧发生0.25%的错位,并在接合区域的最右侧也发生0.25%的错位。而若同侧上相邻的两个金属垫之间的间距是设置为接合区域的长度的 0.33%,则所述0.25%的错位意味着,同侧上毗邻的一对金属垫将可能因对侧的金属垫发生错位而导致短路,例如显示面板的某一个金属垫将会同时连接软性电路板的两个金属垫,进而影响到显示面板的良品率。如此的缺陷更会因接合区域内的金属垫数量增加而更明显。由于因温度造成的膨胀是难以避免的,故在相关领域中需要一种改良的对位程序,以避免因错位导致短路状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域、周边区域、中央连接垫以及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周边区域连接至显示区域。中央连接垫设置于周边区域内,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一侧向连接垫设置于周边区域内,其中中央连接垫和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且第二方向异于第一方向,第一侧向连接垫沿着各自的第一延伸轴延伸,其中每个第一延伸轴分别与基准线相交于不同的第一交点,且每一對相邻的第一交点皆借由相同的第一间距分隔开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交点的数量同于第一侧向连接垫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垂直第二方向。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准线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至少部分地重叠于中央连接垫的延伸路径,且中央连接垫对于基准线呈现线对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准线为弯曲的并具有曲率中心,且曲率中心位于中央连接垫和第一侧向连接垫的相对侧,其中连接中央连接垫和曲率中心的连接线平行第一方向且与基准线交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设置于周边区域内,其中中央连接垫位于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与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之间,且中央连接垫、第一侧向连接垫与第二侧向连接垫沿着第二方向配置,每个第二侧向连接垫沿着各自的第二延伸轴延伸,且每个第二延伸轴分别与基准线相交于不同的第二交点,其中每一對相邻的第二交点皆借由相同的第二间距分隔开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交点的数量同于第二侧向连接垫的数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间距与第一间距相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对称于中央连接垫。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交替地排列在基准线上,且每一對相邻的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借由第三间距分隔开来,其中第三间距为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中央连接垫和基准线的连接线平行第一方向并与基准线交会于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之间的中心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横向连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轴相交于多个交点,且多个所述交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以相同的间距排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央连接垫和第一侧向连接垫各自具有頂部和底部,且底部比頂部宽,其中中央连接垫和第一侧向连接垫各自具有至少一圆角,且所有的中央连接垫和第一侧向连接垫具有相同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与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相对中央连接垫为倾斜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可将显示面板与其他元件连接,以应用成为显示器。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其包括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显示面板除了前述配置外,还包括第一对准标记,设置于周边区域内,且为具几何中心的形状,其中第一侧向连接垫位于中央连接垫与第一对准标记之间。接合基材具有的热膨胀率异于显示面板的热膨胀率,并包括多个接合垫以及第二对准标记。接合垫分别接触于中央连接垫、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第二对准标记为条状并与最近的接合垫具有相同的倾斜率,其中第二对准标记覆盖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中央连接垫、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比接合垫更靠近显示面板的下边缘。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接合垫比中央连接垫、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更靠近显示面板的下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其可应用为组装显示器。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执行对位流程,使得显示面板的中央连接垫的至少一个边界切齐于接合基材的多个接合垫中的中央接合垫的至少一个边界,其中中央连接垫和中央接合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判断显示面板的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是否重叠于接合基材的第二对准标记,其中第二对准标记为条状。当第二对准标记自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偏移时,将接合基材沿着第一方向移动,使得第二对准标记落于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对准标记位于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与中央连接垫之间的时候,接合基材为沿着第一方向向上移动,并使得显示面板的侧向连接垫和接合基材的其中一个接合垫彼此重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位于第二对准标记与中央连接垫之间的时候,接合基材为沿着第一方向向下移动,并使得显示面板的侧向连接垫和接合基材的其中一个接合垫彼此重叠。
通过上述配置,当接合基材因选用可挠性材料,导致其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材产生显着的热膨胀差异时,可通过显示面板的连接垫和接合基材的接合垫的图案设计辅助校正对位流程,从而避免因热膨胀差异发生短路。具体而言,在因热膨胀差异而发生错位时,通过判断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和第二对准标记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决定要将接合基材沿着第一方向向上或是向下移动,在移动后,原先在水平方向发生错位的连接垫和接合垫将变更为沿着同一延伸方向错位,此举可避免不预期的电气连接。
附图说明
以下所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内的连接垫的放大示意图。
图3绘示第一侧向连接垫的细部形状。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的周边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分别绘示将接合基材接合至显示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和放大示意图。
图7出示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出示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于执行对位流程的示意图,且对位流程未因热膨胀差异而导致错位。
图9A和图9B出示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于执行对位流程的示意图,且显示面板的热膨胀大于接合基材的热膨胀。
图10A和图10B出示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于执行对位流程的示意图,且显示面板的热膨胀小于接合基材的热膨胀。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描述中,将对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和其相似物中所使用的方法和设备作为优选示例来进行阐述。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进行显而易见的修改,包括添加和/或替换。为了避免使本发明不清楚,省略一些具体细节。然而,本公开是撰写成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进行过多实验的情况下,可以实践本公开在此的教示内容。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100A的上视示意图,而图2绘示图1的显示面板100A的周边区域104内的连接垫的放大示意图。在图1的示例性绘图中,显示面板100A包括显示区域102和周边区域104,其中显示区域102配置有像素 (例如可通过薄膜电晶体和色阻的组合,或是采用发光二极管),以用来显示影像资讯给观看者,而周边区域104围绕并连接至显示区域102,其可用来放置线路或其他电气元件,例如,可将电气连接至显示区域102的驱动线路放置于周边区域104。
在图2的示例性绘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图2还绘示了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其中第二方向D2异于第一方向D1,更进一步而言,第一方向D1可以是纵向方向,而第二方向D2可以是横向方向,即第一方向D1垂直第二方向D2。显示面板100A还包括设置于周边区域104内的中央连接垫110、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以及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130,这些连接垫可以电气连接至显示区域102内的元件,以作为将讯号送入至显示区域102内的桥梁。于部分实施方式中,中央连接垫11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以及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的材料包括金属,且其共同设置在显示面板100A的衬底基材上,其中衬底基材例如可为玻璃、塑料、隔离层、介电层或是其他适合材料。
中央连接垫110位于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与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之间,并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在此,“侧向”连接垫指的是位于中央连接垫110的一侧,其中第一侧向连接垫120皆位于中央连接垫110的左侧,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皆位于中央连接垫110的右侧。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此外,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的下边缘为对齐于同一高度,即其下边缘的连线会是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直线。同样地,其上边缘也可套用相同的配置方式。如此的配置可简化对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 的设计,例如使其具有相同的高度,从而相应地简化其制程。
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与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相对中央连接垫110为倾斜的,其中第一侧向连接垫120的细部形状可如图3所示,其具有顶部120T和底部120B,且底部120B的宽度a大于顶部120T的宽度b。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具有高度c,且此高度c同于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的高度。此外,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具有至少一圆角RC。在设计第一侧向连接垫120的形状时,可先将其设计为具有顶点的样式,如图3左半部所示,接着,再将各顶点变化为圆角RC,如图3右半部所示,即可得到具圆角RC的第一侧向连接垫 12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的形状设计可套用至第二侧向连接垫130,而中央连接垫110可采相同的方案来产生圆角RC。
请再回到图2。为了便于理解,图2还绘示了基准线RL,在实务上,基准线RL可以是人眼能识别的实线,或者也可以是辅助线且人眼无法识别的。具体而言,基准线RL为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其具有的延伸路径会至少部分地重叠于中央连接垫110,且中央连接垫 110对于基准线RL呈现线对称。也就是说,基准线RL可视为是将中央连接垫110的中心对称线沿着第一方向D1上下延伸而成。
对于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其除了相对中央连接垫110为倾斜的以外,其各自的倾斜率都不相同,例如,自中央连接垫110位置处朝外,第一侧向连接垫120的倾斜率为渐增的。在此,所述“倾斜率”会与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纵向方向(即第一方向D1)之间的锐夹角角度有正相关性,例如,具有较大倾斜率的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纵向方向(即第一方向D1)之间的锐夹角会大于具有较小倾斜率的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纵向方向(即第一方向D1)之间的锐夹角。具体而言,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各自可沿着第一延伸轴E1延伸,这些第一延伸轴E1的倾斜率不相同,且越远离中央连接垫110的会越倾斜,亦即和纵向方向 (即第一方向D1)的锐夹角会越大。如此一来,第一延伸轴E1与基准线RL分别会相交于不同的第一交点,如第一交点P1A、P1B和P1C,其中第一交点的数量同于第一侧向连接垫120 的数量。由于基准线RL是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故第一交点P1A、P1B和P1C也会是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对此,第一延伸轴E1的倾斜率可设计为,使得第一交点P1A、P1B和P1C 彼此之间是以相同的第一间距S1配置在基准线RL上,即每一对的相邻第一交点P1A、P1B和 P1C皆借由第一间距S1分隔开来。
对于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其配置可类似前述第一侧向连接垫120的配置,即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各自可沿着第二延伸轴E2延伸,且其倾斜率不相同,使得第二延伸轴E2与基准线RL分别会相交于不同的第二交点,如第二交点P2A、P2B和P2C,其中第二交点的数量同于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的数量,而第二交点P2A、P2B和P2C会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第二延伸轴E2的倾斜率设计为,使得第二交点P2A、P2B和P2C彼此之间是以相同的第二间距S2配置在基准线RL上,即每一对的相邻第二交点P2A、P2B和P2C皆借由第二间距S2分隔开来,其中第二间距S2与第一间距S1相等。此外,为了使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能满足如此的设计规则,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对于中央连接垫110会是呈现非对称的,举例而言,对于与中央连接垫110最接近的一对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来说,其倾斜率不相同。
在基准线RL上,第一交点P1A、P1B和P1C与第二交点P2A、P2B和P2C为交替地排列,且任意一对的相邻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例如P1A与P2A为借由第三间距S3分隔开来,其中第三间距S3为第一间距S1或第二间距S2的一半(即S3=0.5*S1=0.5*S2)。通过如此配置,当要将额外基材贴合至显示面板100A以形成显示器时,于对位流程期间,若额外基材与显示面板100A之间因热膨胀差异而产生错位时,可通过连接垫的图案来校正对位流程,从而避免连接垫因错位导致短路,关于此的叙述将于本揭露后述的第二方面中提供。
此外,于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之间的排列间距方面,可找出一条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的横向连线HL,此横向连线HL会相交第一延伸轴E1、基准线RL和第二延伸轴E2,且所交交点分别会落在对应的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或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内(例如横向连线HL与基准线RL的交点会落于中央连接垫110内),其中这些交点彼此会呈现以间距m排列的形式。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显示面板100B的周边区域104的放大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与前一实施方式的配置部分相同,例如中央连接垫110仍为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沿着第二方向D2排列,且中央连接垫110位于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与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之间,此外,关于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中央连接垫11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之间的排列间距,其可同于前一实施方式的间距m,在此不再重复描述。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与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仍保持越远离中央连接垫110就具有越大的倾斜率(在此所述“越大的倾斜率”与前述定义相同);本实施方式的配置与前一实施方式的配置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基准线RL 为弯曲的,使得侧向连接垫各自的延伸轴与基准线RL的交点配置将异于前一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弯曲的基准线RL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具体而言,弯曲的基准线RL未与中央连接垫110重叠,并具有曲率中心C,其位于中央连接垫11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的相对侧。于此配置下,当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各自沿着倾斜率不相同的第二延伸轴E2延伸时,第二延伸轴E2与基准线 RL仍分别会相交于不同的第二交点,如第二交点P2A、P2B和P2C,且第二交点P2A、P2B和 P2C彼此之间是以相同的第二间距S2排列。此配置规则可套用至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其第一延伸轴E1,且可使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为130对称于中央连接垫110 (例如线对称),从而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可在基准线RL上相交出多个第一交点,在此不再赘述。在此配置下,若以连接线CL将中央连接垫110和曲率中心C相连接,则连接线CL将平行第一方向D1,且与基准线RL交会于位于第一交点与第二交点之间此中心点CP。
接着,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可将接合基材接合至显示面板,以应用成为显示器。图5和图6分别为将接合基材200接合至显示面板100的上视示意图和放大示意图,其中显示面板100可应用前述显示面板100A或100B的配置。在将接合基材200接合至显示面板100的过程中,显示器10的良品率会与对位准确率有正相关性。
如图6所示,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置于其周边区域104内的第一对准标记140。第一对准标记14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其中第一侧向连接垫120为位于中央连接垫110与右侧的第一对准标记140之间,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则位于中央连接垫110与左侧的第一对准标记140之间。两侧的第一对准标记140为互相对称的领结形状,且各自的领结形状具有几何中心GC。本揭露内容中,两侧的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形状不以领结形状为限,其也可以是其他具几何中心的形状,举例而言,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对准标记140也可以变更为具几何中心的X形。
接合基材200可以是可挠性基材且其上可设置有电气元件(驱动芯片),且电气元件产生的讯号可传送至显示面板100。接合基材200包括多个接合垫210以及第二对准标记220,其中最中间的接合垫210C(为了便于说明,亦将其称为中央接合垫210C)与中央连接垫110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配置,而中央接合垫210C两侧的接合垫210配置则分别相同或相似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的配置。第二对准标记220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且接合垫210会位于两个第二对准标记220之间。第二对准标记220为条状,并与最接近的接合垫210(即离中央接合垫210C最远的两个接合垫210)具有相同的倾斜率。
图7出示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对位方法至少包括步骤S10、步骤S20和步骤S30,其分别为执行对位流程、判断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是否重叠于接合基材的第二对准标记和依据判断结果,决定是否移动接合基材。以下将对这些步骤做进一步描述。
图8出示显示面板100和接合基材200于执行对位流程的示意图,且对位流程未因热膨胀差异而导致错位。于步骤S10的对位流程中,可先将接合基材200的中央接合垫210C朝着显示面板100的中央连接垫110对位,使得中央连接垫110的至少一个边界切齐于中央接合垫210C的至少一个边界。
接着,进行步骤S20,判断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是否重叠于第二对准标记220。如图8所示,此时的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为重叠且覆盖第二对准标记220,这表示对位流程没有因热膨胀差异发生错位,或是表示虽有因热膨胀差异发生错位,但是错位程度是可接受的。依据此判断结果,可决定不用移动接合基材200。
于执行对位方法后,中央接合垫210C和接合垫210会分别接触于中央连接垫11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且没有短路发生。因此,可接着进行后续制程来完成接合,像是用借由热压或是使用胶体,来让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相互连接并固定。本发明的后续制程不限于此,也可进行其他合适的后续,或是额外进行其他的固定手段。
上述为未进行步骤S30的流程,然而当接合基材200因选用可挠性材料,导致其与显示面板100的衬底基材产生显著的热膨胀差异时,可接续进行步骤S30,其中步骤S30的具体内容为通过显示面板100的连接垫和接合基材200的接合垫的图案设计辅助校正对位流程,从而避免因热膨胀差异发生短路,请再见到以下说明。
图9A出示显示面板100和接合基材200于执行对位流程的示意图,且显示面板100的热膨胀大于接合基材200的热膨胀。如图9A所示,于步骤S10的执行对位流程之后,虽至少中央连接垫110对齐于中央接合垫210C,然而由于显示面板100的热膨胀大于接合基材 200的热膨胀,故与图8所绘相比,第二对准标记220会自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 偏移,使得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未重叠于第二对准标记220。更进一步地,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位于第二对准标记220的两侧。此时,步骤S2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没有重叠于第二对准标记220。于此状况下,显示面板100 的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会与接合基材200的对应接合垫210发生第二方向D2上的错位,这样的错位可能会造成不预期的电气连接并导致异常或短路,进而降低显示器的良品率。
接着,执行步骤S30,即决定移动接合基材200。如图9B所示,于步骤S30中,可将接合基材200沿着第一方向D1向上移动,使得第二对准标记220落于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同时,此也会使得侧向连接垫120、130和对应的接合垫210呈现彼此重叠且沿着相同延伸方向与彼此错位。在此,用语“沿着相同延伸方向与彼此错位”指的是,发生错位的一对相互对应的侧向连接垫120、130和接合垫210各自的延伸轴实质上重合。如此即可完成校正对位流程。于校正对位流程后,中央连接垫110和中央接合垫210C会呈现彼此重叠且沿着第一方向D1与彼此错位的外观,此外,中央连接垫11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 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会比对应的中央接合垫210C和接合垫210更靠近显示面板100的下边缘BE。在校正对位流程后,可避免显示面板100的连接垫(即中央连接垫11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130)在第二方向D2上与接合基材200的中央接合垫210C和接合垫210发生错位,因此可降低显示器发生异常或短路的情况。
图10A出示显示面板100和接合基材200于执行对位流程的示意图,且显示面板100的热膨胀小于接合基材200的热膨胀。如图10A所示,于步骤S10的执行对位流程之后,虽至少中央连接垫110对齐于中央接合垫210C,然而由于显示面板100的热膨胀小于接合基材200的热膨胀,故与图8所绘相比,第二对准标记220会自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 偏移,使得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未重叠于第二对准标记220。更进一步地,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位于第二对准标记220之间。此时,步骤S20的判断结果为: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没有重叠于第二对准标记220,同前所述,如此将会降低显示器的良品率。
接着,执行步骤S30,即决定移动接合基材200。如图10B所示,于步骤S30中,可将接合基材200沿着第一方向D1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对准标记220落于第一对准标记140的几何中心GC,并也使得侧向连接垫120、130和对应的接合垫210呈现彼此重叠且沿着相同延伸方向与彼此错位。如此即可完成校正对位流程,然而与图9B所绘不同的是,中央接合垫210C和接合垫210会比对应的中央连接垫110、第一侧向连接垫120和第二侧向连接垫 130更靠近显示面板100的下边缘BE。于校正对位流程后,可降低显示器发生异常或短路的情况。
本文公开的与电子相关实施方式可以使用通用或专用计算设备、计算机处理器或电子电路来实现,其包括但不限于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以及根据本公开的教导配置或编程的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在通用或专用计算设备、计算机处理器或可编程逻辑设备中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或软件代码可以容易地由软件或电子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的教导编写。
与电子相关实施方式的整体或部分可在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中执行,此计算设备包括服务器计算机、个人计算机、笔记型计算机、移动计算设备,像是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
与电子相关实施方式包括计算机储存介质,具有储存在其中的计算机指令或软件代码,且其可用于对计算机或微处理器进行编程,以执行本发明的任何过程。储存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蓝光光盘、DVD、CD-ROM和磁光盘、ROMs、RAMs、闪存设备,或任何类型的介质或适于储存指令、代码和/或数据的设备。
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和/或云计算环境中实现,其中机器指令的整体或部分可以是由一个或多个由通信网络互连的处理设备(例如内联网、广域网) 以分布式方式执行网络(WAN)、局域网(LAN)、互联网(Internet)等多种形式的数据传输介质。
本发明在前的描述是以说明和描述为目的而提供的,其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许多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并且具有适合于预期的特定用途的各种修改。

Claims (2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域;
周边区域,连接至所述显示区域;
中央连接垫,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内,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
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内,其中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方向异于所述第一方向,每个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沿着各自的第一延伸轴延伸,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延伸轴分别与基准线相交于不同的第一交点,且每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一交点皆借由相同的第一间距分隔开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点的数量同于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的数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方向。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线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具有至少部分地重叠于所述中央连接垫的延伸路径,且所述中央连接垫对于所述基准线呈现线对称。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准线为弯曲的并具有曲率中心,且所述曲率中心位于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的相对侧,其中连接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曲率中心的连接线平行所述第一方向且与所述基准线交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内,其中所述中央连接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之间,且所述中央连接垫、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与所述第二侧向连接垫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配置,每个所述第二侧向连接垫沿着各自的第二延伸轴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二延伸轴分别与所述基准线相交于不同的第二交点,其中每一对相邻的所述第二交点皆借由相同的第二间距分隔开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点的数量同于所述第二侧向连接垫的数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距与所述第一间距相等。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和所述第二侧向连接垫对称于所述中央连接垫。
10.如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交替地排列在所述基准线上,且每一對相邻的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借由第三间距分隔开来,其中所述第三间距为所述第一间距或所述第二间距的一半。
11.如权利要求6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基准线的连接线平行所述第一方向并与所述基准线交会于所述第一交点与所述第二交点之间的中心点。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横向连线与多个所述第一延伸轴相交于多个交点,且多个所述交点于所述第二方向上以相同的间距排列。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各自具有頂部和底部,且所述底部比所述頂部宽,其中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各自具有至少一圆角,且所有的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具有相同的高度。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相对所述中央连接垫为倾斜的。
15.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区域;
周边区域,连接至所述显示区域;
中央连接垫,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内,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内,其中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为沿着第二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方向异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沿着各自的第一延伸轴延伸,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延伸轴分别与基准线相交于不同的第一交点,且每一對相邻的所述第一交点皆借由相同的第一间距分隔开来;
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设置于所述周边区域内,且所述中央连接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侧向连接垫与所述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之间,其中所述多个第二侧向连接垫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每个所述第二侧向连接垫沿着各自的第二延伸轴延伸,且每个所述第二延伸轴分别与所述基准线相交于不同的第二交点,其中每一對相邻的所述第二交点皆借由相同的第二间距分隔开来;以及
第一对准标记,设置于周边区域内,且为具几何中心的形状,其中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位于所述中央连接垫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之间;接合基材,具有的热膨胀率异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热膨胀率,并包括:
多个接合垫,分别接触于所述中央连接垫、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以及
第二对准标记,为条状并与最近的所述接合垫具有相同的倾斜率,其中所述第二对准标记覆盖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所述几何中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连接垫、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比所述接合垫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边缘。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垫比所述中央连接垫、所述第一侧向连接垫和第二侧向连接垫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下边缘。
18.一种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包括:
对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执行对位流程,使得所述显示面板的中央连接垫的至少一个边界切齐于所述接合基材的多个接合垫中的中央接合垫的至少一个边界,其中所述中央连接垫和所述中央接合垫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判断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一对准标记的几何中心是否重叠于所述接合基材的第二对准标记,其中所述第二对准标记为条状;以及
当所述第二对准标记自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所述几何中心偏移时,将所述接合基材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二对准标记落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所述几何中心。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对准标记位于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所述几何中心与所述中央连接垫之间的时候,所述接合基材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上移动,并使得所述显示面板的侧向连接垫和所述接合基材的其中一个所述接合垫彼此重叠。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对准标记的所述几何中心位于所述第二对准标记与所述中央连接垫之间的时候,所述接合基材为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向下移动,并使得所述显示面板的侧向连接垫和所述接合基材的其中一个所述接合垫彼此重叠。
CN202010305594.2A 2020-04-17 2020-04-17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Pending CN113539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5594.2A CN113539074A (zh) 2020-04-17 2020-04-17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5594.2A CN113539074A (zh) 2020-04-17 2020-04-17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074A true CN113539074A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23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5594.2A Pending CN113539074A (zh) 2020-04-17 2020-04-17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907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356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路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3560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路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56950B2 (en) Sensor-equipped display device
US9356051B2 (en) Pixel array
TWI648666B (zh) 觸控顯示裝置和觸控顯示面板
US9864447B2 (en) Ultra high resolution flat panel display having in-cell type touch sensor
JP4254883B2 (ja) 配線基板、実装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938828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24078B (zh) 一种显示面板、覆晶薄膜及显示装置
US1155019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694429B1 (ko) 터치스크린패널 표시장치
JP6932613B2 (ja)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CN114967981A (zh) 触摸屏和触摸装置
JP7375094B2 (ja) センサパネル
CN212208786U (zh) 显示面板以及使用其的显示器
CN113539074A (zh) 显示面板、使用其的显示器以及显示面板和接合基材的对位方法
CN114863822A (zh) 显示设备
CN1136292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595290B (zh) 顯示裝置
US10261649B2 (en) Touch panel and method for forming wiring area
CN113238400B (zh) 对位标记、显示装置和对位标记的判断方法
US20220292868A1 (en) Fingerprint image sens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9754764B (zh) 显示装置
CN109614002B (zh) 内嵌型触控显示面板与触控检测方法
JP5317777B2 (ja) 実装構造体、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102388802B1 (ko) 터치표시장치
CN110489003B (zh) 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