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9062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9062A
CN113539062A CN202010316592.3A CN202010316592A CN113539062A CN 113539062 A CN113539062 A CN 113539062A CN 202010316592 A CN202010316592 A CN 202010316592A CN 113539062 A CN113539062 A CN 1135390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optical structure
real image
display screen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65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9062B (zh
Inventor
崔志佳
孙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659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9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9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9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5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 G02B30/56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the image being built up from image elements distributed over a 3D volume, e.g. voxels by projecting aerial or floating ima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19/00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9F19/12Advertising or display mea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special optical effe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Market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主显示屏、光学结构及副显示屏。光学结构设于主显示屏的一侧,光学结构包括上边缘及下边缘。副显示屏设于光学结构的背向主显示屏的一侧,副显示屏发出的显示光线经光学结构投射至主显示屏的另一侧,成像形成悬浮实像。悬浮实像的上边缘与所述光学结构的上边缘之间连线为第一连线。悬浮实像的下边缘与所述光学结构的下边缘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于所述悬浮实像背向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相交。上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大于主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存在更大的使用需求。但是,传统电子设备的显示通常只能依靠显示屏的表面显示,并且,显示面的大小也只能局限于显示屏的表面大小。因此,电子设备仅仅依靠显示屏的表面显示,显示面积较为有限,不能满足用户对增大显示面积使用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增大显示面积的电子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主显示屏;
光学结构,设于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上边缘及下边缘;及
副显示屏,设于所述光学结构的背向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副显示屏发出的显示光线经所述光学结构投射至所述主显示屏背向所述光学结构的一侧,并汇聚成像形成悬浮实像;
其中,所述悬浮实像的上边缘与所述光学结构的上边缘之间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悬浮实像的下边缘与所述光学结构的下边缘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于所述悬浮实像背向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相交。
上述电子设备中,副显示屏同样可以发出显示光线,显示光线可以经过光学结构投射反射到主显示屏的背向光学结构的一侧。则,该副显示屏的显示光线可以在主显示屏的背向光学结构的一侧形成显示图像,实现在主显示屏悬浮显示的效果。
上述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光学结构及副显示屏,实现在主显示屏以外的区域进行悬浮显示的效果。因此上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大于主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于悬浮实像背向主显示屏的一侧相交,则可以保证副显示屏的显示图像能够在人眼的视线范围内呈现完整的悬浮实像。保证人眼能够观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保证副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达到悬浮显示的使用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2所示的光学结构的光学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光路图;
图5为根据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空间分布图;
图6为根据图2所示的光学结构的光路图;
图7为根据图2所示的光学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路图;
图8为根据图2所示的光学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路图;
图9为根据图2所示的光学结构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光路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子设备;11、主显示屏;111、盖板;112、显示层;113、缓冲层;12、光学结构;120、128、129、光学单元;121、上边缘;122、下边缘;123、反射面124、透射面;13、副显示屏;130、显示图像;14、第一连线;15、第二连线;20、悬浮实像;21、上边缘;22、下边缘;30、显示光线;A、第一区域;B、第二区域;C、第三区域;D、第四区域;O、交点;101、上边缘;102、下边缘;103、左边缘;104、右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发明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发明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电脑屏幕、IPAD、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此处对电子设备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具体在本申请中,请参阅图1,该电子设备10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习惯,电子设备10通常具有上边缘101与下边缘102。为方便说明,现规定,从电子设备的下边缘102到上边缘101的方向即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从电子设备的左边缘103到右边缘104的方向即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从电子设备的前到厚的方向即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主显示屏11、光学结构12及副显示屏13。副显示屏13发出的显示光线30经光学结构12投射至主显示屏11背向光学结构12的一侧,并汇聚成像形成悬浮实像20。
主显示屏11用于显示图像。主显示屏11位于电子设备10的正面表面。主显示屏11可以为LED显示屏,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屏,此处对主显示屏11的种类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2,主显示屏11可以包括盖板111、显示层112及缓冲层113。盖板111位于电子设备10的最外侧。盖板111位于主显示屏11的正面电子设备10。手指可触摸接触盖板111。盖板111为透明盖板,可以透射显示光线。盖板111可以为玻璃盖板、树脂盖板等。
显示层112用于显示主图像。显示层112相应的可以为LED显示层112,也可以为液晶显示层112。由于盖板111在沿Y轴方向具有一定的厚度,下文所说的光学结构12、副显示屏13及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均指的是其与显示层112之间的距离,盖板111的厚度不影响上述光学结构12、副显示屏13及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大小,在此进行说明。
缓冲层113设于显示层112背向盖板111的一侧,缓冲层113位于主显示屏11的背面。缓冲层113可对显示屏进行遮光及缓冲保护的作用。缓冲层113可以为泡棉层或石墨层等不透光材料层。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层113开设有镂空部(图未示)。该镂空部与光学结构12相互对应设置。该镂空部用于透射从光学结构12出射的显示光线。
光学结构12设于主显示屏11的一侧。即,光学结构12设于显示层112背向盖板111的一侧。光学结构12为透明材料制成的板状结构。主显示屏11的大小可以覆盖光学结构12。即,光学结构12的沿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尺寸大小均小于主显示屏11沿X轴方向及Z轴方向的尺寸大小。
光学结构12包括上边缘121及下边缘122。光学结构12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光学单元120。多个光学单元120沿Z轴方向分布,多个光学单元120从上而下依次排列。现规定,光学单元120在沿Z轴方向上的尺寸为光学单元120的高度,光学单元120沿Y轴方向的尺寸大小为光学单元120的宽度,光学单元120沿X轴方向的尺寸大小为光学单元120的长度。
请参阅图3及图4,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每个光学单元120的设有反射面123及透射面124。透射面124位于反射面123的两侧。反射面123与主显示屏11垂直。透射面124与主显示屏11平行。为方便说明,将光学单元120以Y轴-Z轴所在平面作为截面,如图3所示,其中,光学单元120的平行于Z轴方向的两侧面为透射面124,平行于Y轴方向的两侧面为反射面123。
每个光学单元120的透射面124可以为两个,分别位于光学单元120的左右两侧。透射面124用于透射显示光线。反射面123可以为四个。四个反射面123呈环形设置。每个反射面123与主显示屏11垂直。反射面123可以用于反射显示光线。
可以理解,反射面123可以为涂布于光学单元120上的反射涂层(图未示),也可以为具有反射光能的光学元件,例如反射镜等。并且,为增大反射面123的反射效率,反射面123上还可以涂布高反射层。同样,透射面124还可以设有增透膜层(图未示),以增加显示光线的透射率。
并且,光学单元120在沿Y轴-Z轴方向上的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即,透射面124的形状为正方形。光学单元120的宽度和高度相等。当光学单元120的宽度和高度相同,则四个长方形的反射面123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这样可以保证三维光路的对称性。因此,人眼在不同视角角度下观看的悬浮实像20均相同,避免出现显示差异。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20为透明长方体。四个反射面123分别设于所述透明长方体的四个侧面。两个透射面124为该透镜长方体的另两个相对侧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还可以为四个反射镜形成的立方柱结构。则透射面为立方柱两端的开口,显示光线也可以从该开口处入射,经反射镜反射。从另一侧的开口透射出该光学单元。
副显示屏13用于显示图像。可以理解,主显示屏11的显示图像的内容可以为该电子设备的主要显示画面,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的内容可以包括日期信息、时间信息、电量信息及备忘录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其中,主显示屏11与副显示屏13仅是对两个显示屏区别命名,并不代表两者之间存在主次关联。
并且,副显示屏13可以为LED显示屏,也可以液晶显示屏;再者,副显示屏13可以为平面显示,也可以支持3D立体显示,此处对副显示屏13的类型不做限定。
副显示屏13设于光学结构12的背向主显示屏11的一侧。副显示屏13发出的显示光线30经所述光学结构12投射至所述主显示屏11的另一侧,汇聚成像形成悬浮实像20。悬浮实像20可以为2D平面实像,也可以为3D立体实像。
具体地,副显示屏13发出的显示光线经一侧的透射面124进入光学单元120,经光学单元120的反射面123反射至另一侧的透射面124,则显示光线30从主显示屏11背向光学结构12的一侧透射出。显示光线30在主显示屏11的正面显示侧会聚成像,形成悬浮显示于主显示屏11的显示层112之外的悬浮实像20。
因此,副显示屏13的显示内容可以于主显示屏11的上方悬浮显示。悬浮显示的悬浮实像20不占用主显示屏11的显示面积,也不会影响主显示屏11的显示效果。副显示屏13的显示内容悬浮显示于主显示屏11的显示侧上方,因而该电子设备10的显示面积不仅包括主显示屏11的显示层112的表面积,还包括副显示屏13的悬浮实像20所占用的显示面积,上述电子设备10增大了显示面积。
并且,上述电子设备10的显示内容不仅可以包括主显示屏11的显示内容,还可以包括副显示屏13的显示内容。因此上述电子设备10可以同时显示提供的更多信息内容,方便用户使用,提高了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在Z轴方向上,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21与所述光学结构12的上边缘121之间连线为第一连线14。悬浮实像20的下边缘22与所述光学结构12的下边缘122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15。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浮实像20可以为平面图形,则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即为悬浮实像20的最顶端,悬浮实像20的下边缘即为悬浮实像20的最底端。
第一连线14与所述第二连线15于悬浮实像20背向主显示屏11的一侧相交,相交于交点O。则第一连线14、第二连线15、第一连线14与第二连线15的交点O将位于主显示屏11的外部空间分为四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A为可视区,其为与悬浮实像20相对的区域。如果人眼位于第一区域A,则可以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第二区域B为位于交点O上方的区域,如果人眼位于第二区域B,则人眼的观看视角过大,人眼不能看到悬浮实像20的下边缘。第三区域C为位于交点O下方的区域,第三区域C与第二区域B相对。同样,位于第三区域C内的人眼的观看视角过大,也不能看到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第四区域D为靠近悬浮实像20的显示区域,第四区域D与第一区域A相对。位于第四区域D内的人眼不能看到悬浮实像20的上、下边缘,不能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悬浮实像也可以为3D立体实像,则悬浮实像的上边缘还可以为3D立体实像的上部的最边缘处的视角角度临界点,悬浮实像的下边缘还可以为3D立体实像的下部的最边缘处的视角角度临界点。并且,上述上边缘及下边缘的视角角度临界点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则对应的第一连线及第二连线也可以为多个。则多个第一连线与多个第二连线也可以相交于一交点。同理,根据该交点也可以将主显示屏的外部空间分为四个区域。其划分规则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划分规则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光学结构12的上边缘121与下边缘122之间的距离大于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21与下边缘22之间的距离。即,光学结构12在Z轴方向的长度大小大于副显示屏13在Z轴方向的长度大小。则可以保证第一连线14与第二连线15能够在主显示屏11的外部存在交点O。保证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能够在第一区域A内呈现完整的悬浮实像20,则保证人眼能够观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保证副显示屏13的显示效果,达到悬浮显示的使用目的。
并且,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线14与第二连线15的交点O靠近主显示屏11的下边缘。通常,人眼位于主显示屏11的下方,人眼从主显示屏11的斜下方观看电子设备。因此,第一连线14与第二连线15的交点O靠近主显示屏11的下边缘,能够保证人眼出现在副显示屏13的第一区域A内,从而可以实现副显示屏13的悬浮显示。
第一连线14与光学结构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e大于15度,第二连线与光学结构12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小f为小于120度。因此,第一区域A对应的视角范围为15度-120度。在该视角范围内,人眼可以观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以保证副显示屏13的显示效果。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线14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夹角e为45度,第二连线15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夹角f为80度。则第一区域A对应的视角范围为45度-80度。当人眼的视角位于45度-80度的范围内的时候,人眼即可观察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
因此,在上述电子设备10的使用过程中,人眼大多出现于第一区域A内,则可以保证人眼能够观察到完整悬浮实像20,保证副显示屏13的显示效果。
副显示屏13上的显示图像与悬浮实像20之间关于光学结构12所在的平面呈对称关系。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显示屏13相对于光学结构12倾斜设置。则副显示屏13在光学结构12的一侧,相对于光学结构12倾斜设置,则悬浮实像20在光学结构12的另一侧,也相对于光学结构12倾斜设置。悬浮实像20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镜像即为副显示屏13于光学结构12之间的位置关系。因此,悬浮实像20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夹角等于副显示屏13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夹角。悬浮实像20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距离等于副显示屏13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距离。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副显示屏13还可以与光学结构12平行设置。则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与光学结构12的上边缘之间的第一连线,悬浮实像的下边缘20与光学结构12的下边缘之间的第二连线,同样可以使,第一连线与第二连线于悬浮实像背向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相交,存在第一区域A。只要人眼位于第一区域A内进行观看,同样可以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显示屏13具体相对于光学结构12倾斜方向为:在沿Z轴的正方向上,副显示屏13与主显示屏11之间距离从下到上逐渐增大。则在沿Z轴的正方向上,该副显示屏13的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从下到上也逐渐增大。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显示屏13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倾斜角g可以为0度-90度。因此,悬浮实像20与光学结构12之间倾斜夹角d也可以为10度-80度。则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倾斜夹角d也为10度-80度。对于具有上述倾斜角度的悬浮实像20,位于人眼的视线范围内,人眼可以方便观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
具体地,副显示屏13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倾斜角g的大小为30.96度。则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倾斜角d的大小也为30.96度。位于第一区域A内的人眼视线角度可以大致与悬浮实像20相垂直,则人眼观看到的悬浮实像20为显示图像130的平面效果。因此,人眼观看到悬浮实像20不会由于观看视角的不同,而导致悬浮实像20发生变形等问题。
悬浮实像20的下边缘距离主显示屏11的距离为a,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距离主显示屏11的距离为b。并且,光学结构12与主显示屏11之间存在间隙距离为s。则副显示屏13的实物的下边缘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距离为a+s,副显示屏13的实物的下边缘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为a+2s。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的上边缘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距离为b+s,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的上边缘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为b+2s。因此,根据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可以计算得到副显示屏13与光学结构12的距离。根据悬浮实像20的长度及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夹角,可以得知副显示屏13合适的尺寸大小,并且确定该副显示屏13的摆放于合适位置。
同样,根据副显示屏13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夹角大小,及副显示屏13的大小也可以计算得到悬浮实像20的长度大小及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夹角大小。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的下边缘距离光学结构12的距离为20微米,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的上边缘距离光学结构12的距离为80微米。光学结构12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距离为4微米。则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的长度大小也为116.62微米。副显示屏13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夹角为30.96度。因此,悬浮实像20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夹角d为30.96度。悬浮实像20的下边缘距离主显示屏11的距离a为16微米,悬浮实像20的上边缘距离主显示屏11的距离b为76微米。悬浮实像20的长度为116.62微米。
因此,悬浮实像20的长度大小可以为小于200微米。则光学结构12与主显示屏11之间的间隙距离s小于10微米。该悬浮实像20的长度大小既能够保证人眼能够辨识悬浮实像20的显示内容,也不会影响到人眼观看主显示屏11上的显示内容。
请参阅图6,对于显示光30与光学结构12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副显示屏13的显示光线30与光学单元120之间的关系满足:
Figure BDA0002459633570000091
其中,c为显示光线30于反射面123上的最小入射角,n为反射面123的宽度,m为所述透射面124的高度。
请参阅图6,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以一发光点为例进行说明。显示图像130发出的显示光线的最小入射角,可以为显示光线30于最靠近上边缘121的光学单元129中的反射面123的入射角。定义该最小入射角为c。在光学结构12中,定义该光学单元129沿Y轴方向的尺寸为n,光学单元129沿Z轴方向的尺寸为m,则透明材质在反射材料侧的长度为n,光线出透射面124的长度为m,定义角度l,其中:
Figure BDA0002459633570000101
为了达到视角的需求,需要保证l≥c,因此得到:
tanc≥tanl;
根据之前所述,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130到光学结构12的距离为r,并且,显示图像130与光学结构12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为t,因此,
Figure BDA0002459633570000102
由此可以定义清楚光学单元120的边长m与n的关系,即
Figure BDA0002459633570000103
请参阅图6,显示光线30在最靠近上边缘121的光学单元129中的入射角的角度最小,则该光学单元129在满足
Figure BDA0002459633570000104
的条件下,其显示光线30则可以保证能够进入到光学单元129中,则该角度的显示光线30即可在反射面123上反射到光学结构12的另一侧,最终会聚成像。
因此,满足上述条件的光学结构12能够保证每个光学单元120均能够反射显示光线30,当人眼观看悬浮实像20的时候,则人眼会接收到来自各个光学单元120反射的显示光线30。则可以保证人眼能够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即,人眼与悬浮实像20的连线的延长线会与光学结构12相交,人眼能够接收到经光学结构12反射的显示光线30,能够看到悬浮实像。
对于上述光学结构12,光学结构12能够最大效率的反射显示光线30,提高光学结构30的利用率。则上述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利用光学结构12,保证足够多的显示光线30能够从光学结构30反射,会聚形成悬浮实像20。
由于显示光线30在靠近下边缘的光学单元120中的入射角相对于靠近上边缘121的光学单元129的入射角会增大,则可能会有多个不同入射点的入射光线能够进入到靠近下边缘122的光学单元128中。因此,显示光线30经过反射汇聚成多个实像点21。且多个实像点沿Y轴方向分布。因此,多个实像点会造成显示模糊。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副显示屏13的一个实物点的显示光线30于所述主显示屏11的背向所述副显示屏13的一侧形成一个实像点。一个实像点保证显示清晰,避免悬浮实像20交错造成成像显示模糊。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20的反射面123的宽度n小于100微米。减小光学单元120反射面123的宽度n的大小,可以避免显示光线30在同一反射面123上可能会存在多个入射点。
具体地,光学单元120的反射面123的宽度n的值可以为10微米左右。光学单元120的反射面123的宽度较小,可以使各个反射面123的入射点较为集中。使显示光线30在各个反射面123上的入射点均集中在反射面123的中线上,则悬浮实像20点也为一个,保证悬浮实像20点清晰。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光学单元120的透射面124的高度m的大小需要小于100微米。减小透射面124的高度m的大小,也就是减小光学单元120在Z轴方向的高度,从而可以增大光学结构12的致密性。请参阅图7,光学结构12的致密性较大,可以阻挡光学结构12在其垂直方向上的发生漏光,避免人眼可以透过光学结构12直接看到副显示屏13上的显示图像。如果人眼既能看到悬浮实像20,又能看到一部分显示图像,显示效果较差。当光学结构12足够致密,则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并且,当光学结构12的致密性增大的时候,则反射面123反射的显示光线30的密度也会增大,通过密度较大的显示光线30汇聚成的悬浮实像20,其分辨率会较高,悬浮实像20的显示效果更加细腻。
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20的透射面124的高度大小为10微米。即光学单元120的高度为10微米,增大光学结构12的致密性。因此,通过上述光学结构12反射的显示光线30不仅可以避免在垂直方向上漏光,提高显示效果,也可以增大显示光线的密度,提高悬浮实像20的分辨率。
请再次参阅图5,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学单元120的宽度和高度相同,即n=m,则
Figure BDA0002459633570000111
因此,最小入射角c的角度大小可以为26.29度。并且,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到光学结构12的距离为41.32微米,则显示图像到光学结构12的上边缘之间的距离t为82.64微米。
可以理解,显示光线30于所述反射面123上的最小入射角的大小可以为20-30度。
请参阅图8,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光学结构12的宽度n还可以做的比较宽,即为光学结构12的厚度较厚。该光学结构12的各个光学单元120的宽度不同,靠近下边缘的光学单元120的宽度较大,靠近上边缘的光学单元120的宽度较小。光学结构12靠近主显示屏11的一侧面呈锯齿形状。当光学结构12较厚时,显示图像的显示光线在光学结构12中的发生多次反射,多次反射的出射光线依然可以汇聚形成悬浮实像20。并且,由于光学结构12的出射面呈锯齿状,则可以保证各个光学单元120的出射光线为同一入射点入射的显示光线,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光学结构12的宽度较宽而引起悬浮实像20的显示模糊的稳定。同时,由于光学结构12的厚度较厚,可以方便电子设备的组装制备。
因此上述电子设备相对传统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上述电子设备中,副显示屏13可以发出显示光线,显示光线可以经过光学结构12投射反射到电子设备的外侧。则,该副显示屏13的显示光线可以在主显示屏11的一侧形成悬浮实像20,实现在主显示屏11上的悬浮显示的效果。因此上述电子设备的显示面积大于主显示屏11的显示区域,增大电子设备的显示界面,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并且,第一连线14与第二连线15于悬浮实像20背向主显示屏11的一侧相交,则可以保证副显示屏13的显示图像能够在第一区域A内呈现完整的悬浮实像20。保证位于第一区域A内的人眼能够观看到完整的悬浮实像20,保证副显示屏13的显示效果,达到悬浮显示的使用目的。
并且,根据副显示屏13发出显示光线30于反射面123上的最小入射角与每个光学单元120的具体尺寸的关系,可以保证最小入射角的显示光线30能够入射到光学单元120内。并且,该光学单元120的尺寸设置可以避免产生多个悬浮实像20,多个悬浮实像20之间相互重叠叠加,造成悬浮实像20模糊成像。并且,尽量增大光学结构12的致密性,增大悬浮实像20成像的反射光线的光线密度,从而增加悬浮实像20的细腻程度,提高副显示屏13的悬浮显示的分辨率。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显示屏;
光学结构,设于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上边缘及下边缘;及
副显示屏,设于所述光学结构的背向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所述副显示屏发出的显示光线经所述光学结构投射至所述主显示屏背向所述光学结构的一侧,并汇聚成像形成悬浮实像;
其中,所述悬浮实像的上边缘与所述光学结构的上边缘之间连线为第一连线,所述悬浮实像的下边缘与所述光学结构的下边缘之间的连线为第二连线,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于所述悬浮实像背向所述主显示屏的一侧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相对于所述光学结构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相对于所述光学结构平行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从底部到顶部,其与所述主显示屏之间距离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的上边缘与光学结构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悬浮实像的上边缘与悬浮实像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第二连线的交点靠近所述主显示屏的下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线与所述光学结构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大于15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线与所述光学结构所在的平面的夹角小于12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的显示图像与所述悬浮实像之间关于光学结构所在的平面呈对称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结构包括依次排列有多个光学单元,每个所述光学单元的设有反射面及透射面,所述透射面位于所述反射面的两侧,所述反射面与所述主显示屏垂直,所述透射面与所述主显示屏平行,所述透射面的形状为正方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显示屏能够显示立体图像,则所述悬浮实像为三维立体。
CN202010316592.3A 2020-04-21 2020-04-2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539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6592.3A CN113539062B (zh) 2020-04-21 2020-04-2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6592.3A CN113539062B (zh) 2020-04-21 2020-04-2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062A true CN113539062A (zh) 2021-10-22
CN113539062B CN113539062B (zh) 2023-08-08

Family

ID=78123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6592.3A Active CN113539062B (zh) 2020-04-21 2020-04-2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906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241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9984A (ja) * 2006-10-02 2008-04-1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CN106170731A (zh) * 2014-03-31 2016-11-30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
EP3118664A1 (en) * 2015-07-17 2017-01-18 Lg Electronics Inc. Micro mirror arra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micro mirror array, and floa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micro mirror array
JP2017026734A (ja) * 2015-07-21 2017-0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空中映像表示装置
JP2017107165A (ja) * 2015-12-07 2017-06-15 国立大学法人宇都宮大学 表示装置及び空中像の表示方法
CN107850701A (zh) * 2015-07-27 2018-03-27 索尼公司 光学器件及显示单元
JP2019006180A (ja) * 2017-06-21 2019-01-17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9056737A (ja) * 2017-09-20 2019-04-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空中映像表示装置
US20190179160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Aerial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90227488A1 (en) * 2018-01-23 2019-07-25 Fuji Xerox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10675782A (zh) * 2019-09-26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显示系统以及利用悬浮显示系统进行显示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89984A (ja) * 2006-10-02 2008-04-17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画像表示装置
CN106170731A (zh) * 2014-03-31 2016-11-30 索尼公司 电子设备
EP3118664A1 (en) * 2015-07-17 2017-01-18 Lg Electronics Inc. Micro mirror array,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micro mirror array, and floa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micro mirror array
JP2017026734A (ja) * 2015-07-21 2017-02-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空中映像表示装置
CN107850701A (zh) * 2015-07-27 2018-03-27 索尼公司 光学器件及显示单元
JP2017107165A (ja) * 2015-12-07 2017-06-15 国立大学法人宇都宮大学 表示装置及び空中像の表示方法
JP2019006180A (ja) * 2017-06-21 2019-01-17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JP2019056737A (ja) * 2017-09-20 2019-04-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空中映像表示装置
US20190179160A1 (en) * 2017-12-13 2019-06-13 Funai Electric Co., Ltd. Aerial image display device
US20190227488A1 (en) * 2018-01-23 2019-07-25 Fuji Xerox Co., Lt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CN110675782A (zh) * 2019-09-26 2020-0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悬浮显示系统以及利用悬浮显示系统进行显示的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00241A1 (zh) * 2022-06-29 2024-01-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9062B (zh) 2023-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31367B1 (ko) 공기 중의 이미징에 사용되는 시스템
KR100860982B1 (ko) 광경로 이동수단을 가지는 다중표시장치
US7864459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EP2009469A1 (en) Imageing element and display
JP6003093B2 (ja) 表示装置
US20100254001A1 (en) Real image display device with wide viewing angle
CN103033972B (zh) 显示装置
US20220317448A1 (en) AR Optical System and AR Display Device
CN106226909A (zh) 显示装置及头戴式显示系统
US8437087B2 (en) Observation optical system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CN113934004B (zh) 一种图像生成装置、抬头显示器及交通工具
US11125928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17211454A (ja) 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JP2021184077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映像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これを含む車両用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
CN113539062B (zh) 电子设备
WO2019111820A1 (ja)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
JP4487567B2 (ja) 背面投射スクリーン
JPS63191182A (ja) 画像表示部材
CN113534493A (zh) 电子设备
US7675685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JP5272271B2 (ja) 画像表示物
JP7433902B2 (ja) 表示装置
WO2012046296A1 (ja) 空間映像表示装置
JP6812757B2 (ja) 映像表示装置
CN113534492B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