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4375B -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4375B
CN113534375B CN202110715285.7A CN202110715285A CN113534375B CN 113534375 B CN113534375 B CN 113534375B CN 202110715285 A CN202110715285 A CN 202110715285A CN 113534375 B CN113534375 B CN 1135343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umper
optical fiber
rail
port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52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4375A (zh
Inventor
程鑫鑫
呙凡师
李明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52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437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4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437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5638 priority patent/WO202226748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4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4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4Systems or boxes with surplus lengths
    • G02B6/4452Distribution fram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光纤配线设备包括插拔装置、呈交替排列的至少两个配线面板和至少两个爬行区、跳线存储装置和/或跳线回收装置,插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轨道、换列机构和执行机构,固定轨道分别位于爬行区,所述换列机构包括主轨道和换列轨道,换列轨道与固定轨道同向延伸,换列轨道滑动连接至主轨道,执行机构用于与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滑动配合,换列轨道用于分别与各固定轨道对接,以切换所述执行机构的位置,执行机构用于执行取线、配线及弃线。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不但体积小,能够节约空间,还易于操作,具有光学性能好及成本低的优势。

Description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光纤接入(Fiber To The X,FTTX)的普及,光纤资源的应用愈加密集。在数据中心(data center)、光分配网络(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和街边柜等场景,存在大量的光纤调度和端口级光交叉需求。自动光纤配线架(Automated OpticalDistribution Frame,AODF)为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光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能够进行远程控制,具有端口切换响应迅速的优势。其它光纤配线设备或光纤管理系统,例如,光纤配线架(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ODF)亦具有光纤调度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的光纤配线设备中需要布置较多的适配器端口和大量的光纤,需要接通某条光通路时,需要将对应的光纤插入对应的适配器端口中。大量光纤的存储,占用光纤配线设备较多的空间。而且光纤调度系统需要存储每根光纤的位置及信息,调用时,也要先定位到需用的光纤的位置,将光纤插入对应的适配器端口的过程也需要避开其它已经连接至适配器端口的光纤,使得光纤调度及配线的过程较为复杂,光纤网络运营商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的调纤操作日益繁重。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即节约空间,又易于操作的光纤配线设备。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不但体积小,能够节约空间,还易于操作,具有光学性能好及成本低的优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配线设备,包括安装板、插拔装置和存储区和/或回收区,所述存储区用于设置跳线存储装置,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用于存放多根备用跳线,所述回收区用于设置跳线回收装置,所述跳线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弃用跳线。可以理解为,连接跳线从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中被拔出后使成为弃用跳线,即弃用跳线为被拔出的连接跳线,即使连接跳线只有一个连接器被拔出,也称为弃用跳线。后续用弃用跳线代表被拔出的连接跳线。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配线面板,各所述配线面板均呈长条状且设置多个适配器端口,所述配线面板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至少两个所述配线面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对间隔排列,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爬行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爬行区和至少两个所述配线面板交替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配线面板之间设一个所述爬行区,相邻的两个爬行区之间设一个所述配线面板;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用于存放备用跳线,所述跳线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弃用跳线;插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轨道、换列机构和执行机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轨道分别位于所述爬行区且固定至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轨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换列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配线面板的一侧,所述换列机构包括主轨道和换列轨道,所述换列轨道与所述固定轨道同向延伸,所述换列轨道滑动连接至所述主轨道,所述执行机构用于与所述固定轨道和所述换列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换列轨道用于分别与各所述固定轨道对接,以切换所述执行机构的位置,即,执行机构能够从换列轨道移动至固定轨道上,同样也可以从固定轨道移动至换列轨道上;所述执行机构能够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并将所述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插入对应的所述适配器端口;和/或所述执行机构能够将所述适配器端口中的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拔出,以使所述连接跳线成为所述弃用跳线,所述执行机构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
一种实施方式中,跳线存储装置和跳线回收装置同时存在于一个光纤配线设备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光纤配线设备包括跳线存储装置,不包括跳线回收装置;一种实施方式中,光线配线设备包括跳线回收装置,不包括跳线存储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为耗材式配线设备,通过插拔模组从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备用跳线,此备用跳线作为一次性耗材物料使用,插拔模组将备用跳线连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以实现对应的业务端口的光通路。由于备用跳线为一次性耗材物料,备用跳线在连接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前,被存储在跳线存储装置内,处于自然放置的收藏状态,将备用跳线连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后,变为连接跳线,连接跳线处于非拉紧的状态,即连接跳线的线缆不受任何拉力,例如,没有卷簧等结构长期拉扯连接跳线。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连接跳线的机械和光学性能,有利于保证各光通路的品质(具体为:保证信号传输性能,降低插入损耗),由于备用跳线的机械和光学性能得到的保证,通讯业务也就不容易因光纤质量问题形成的信号中断或信号不好的风险,因此,本申请有利于降低光通讯业务风险。
由于跳线存储装置为独立的模组,可以通过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将其安装在光纤配线设备中,使用者可以按需配置(按备用跳线的需求量)跳线存储装置,当需求量较少的情况下,备用跳线的数量可以为较少量,跳线存储装置中的备用跳线用完后,可补充备用跳线或更换跳线存储装置,不需要在跳线存储装置中存放大最的备用跳线,跳线存储装置的体积可以设计为小型化,不但能够实现光纤配线设备的小型化,也能够降低光纤配线设备的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跳线存储装置直接安装在光纤配线设备内部,跳线存储装置与光纤配线设备的架体(或外壳、框架)可拆卸连接,方便替换。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区为安装跳线存储装置的区域。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存储区可以为光纤配线设备接收备用跳线的窗口(可接口),光纤配线设备不包括跳线存储装置,跳线存储装置为独立设置在光纤配线设备之外的装置,可以通过外界设备将跳线存储装置运送(或加载)至光纤配线设备的存储区,即可以通过外接的方式引入跳线存储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跳线回收装置直接安装在光纤配线设备内部,跳线回收装置与光纤配线设备的架体(或外壳、框架)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回收区为安装跳线回收装置的区域。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存储区可以为光纤配线设备接收备用跳线的窗口(可接口),光纤配线设备不包括跳线回收装置,跳线回收装置为独立设置在光纤配线设备之外的装置,可以通过外界设备将跳线回收装置运送(或加载)至光纤配线设备的回收区,即可以通过外接的方式引入跳线回收装置。
本申请通过将插拔装置的固定轨道集成在配线面板之间的爬行区的位置,并且将换列机构设置在配线面板的一侧,通过换列轨道和固定轨道的对接实现执行机构可以移动至配线面板上的任意端口位置,也可以移动至跳线存储装置和跳线回收装置的位置,插拔装置占用了配线面板的部分空间,使得光纤配线设备集成度更佳,具有节约空间,易于操作,性能优及成本低的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轨道包括第一同步带,所述换列轨道包括第二同步带;当所述固定轨道与所述换列轨道对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的运动,实现所述执行机构在所述换列轨道和所述固定轨道之间切换;当所述执行机构移动至所述固定轨道上时,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带动所述执行机构在所述固定轨道上移动。本实施方式通过同步带不但构成执行机构在每个爬行区的运动路线,还为执行机构的运动提供驱动力,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的设计,使得换列轨道在换列的过程中,容易与不同的固定轨道对接,各同步带可以选用相同的型号,不但易于组装还方便维护。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配线设备包括一个第一同步带电机,所述第一同步带电机同时驱动所有的所述第一同步带运动。通过一个第一同步带电机同时驱动多个第一同步带运动的方案,能够将多个固定轨道的驱动力集成在一起,即,本方案将多个第一同步带关联起来共用一个驱动电机,不但能够节约配线面板的空间,还降低了光纤配线设备的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固定轨道均设有一个第一同步带电机,即不同的固定轨道上的第一同步带分别具有一个驱动电机。不同的第一同步带具有独立的驱动电机的方案,使得各电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只带动一个同步带运动,不用考虑将多个同步带关联起来共同一个电机的相关的结构设计。此方案,具有配置简单的优势。但是,由于电机的数量较多,本方案的成本较高。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驱动执行机构爬行的结构设置在配线面板的一侧,第一同步带电机可以固定在安装板上,同样用于驱动第二同步带的第二同步带电机也固定在安装板上。这样在执行机构的一侧只需要设置与第一同步带和第二同步带配线的齿结构,不需要设置动力源,例如电同。因此,本方案使得执行机构整体重量较小,尺寸也可以控制在小范围内,具有爬行轻便的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承载板和升降组件,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配合的齿条结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有沿第一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组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具有第三轴方向和第二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三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本实施方式通过将第二轴方向和第三轴方向的自由度集成在升降组件中,并通过升降组件和承载板之间的第一轴方向的滑动配合,实现夹持结构的三轴方向的自由度,执行机构自带驱动电机,构成模组化的结构,方便组装,也亦于维修,更换及维修都可以将执行机构单独取下来进行操作,因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了光纤配线设备的模块化设计方案,低成本的优势非常显著。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夹紧导轨、一对滑动件和一对横移导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承载板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所述夹紧导轨固定至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夹紧导轨沿所述第三轴方向延伸,所述一对滑动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夹紧导轨,一对所述横移导轨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滑动件,一对所述横移导轨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所述第一爪部滑动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横移导轨,所述第二爪部滑动连接至另一个所述横移导轨。本实施方式限定了一种升降组件的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整体结构简洁紧凑,在较小的空间内布置两个方向自由度的移动方案,明显具有小尺寸的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爪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爪部的一端相对设置且构成第一夹爪,所述第一爪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爪部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构成第二夹爪,当所述执行机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轨道上时,分布所述固定轨道两侧的所述配线面板分别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夹爪用于执行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夹取和避位,所述第二夹爪用于执行所述第二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处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夹取和避位。夹取指的是在适配器端口的位置处,夹爪执行插入或拔出光纤连接器过程中的夹取动作。避位指的是,从适配器端口上取下光纤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先夹取光纤连接器将其从适配器端口出拔出后,沿着横移导轨移动,将光纤连接器带入爬行区,执行机构带携带光纤连接器沿着固定轨道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光纤连接器与配线面板上的其它的光纤连接器产生干涉。本实施方式通过限定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构成两个夹爪,即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通过在横移导轨的方向上同时设置两个夹爪,配合这两个夹爪与横移导轨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可以在一个爬行区内,对爬行区两侧的配线面板进行夹取和避位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固定轨道的设置,不但节约了空间还降低了成本。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各所述配线面板上,所述适配器端口沿着配线面板的延伸方向排列为一列或两列。一个配线面板上设置两列适配器端口,结合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沿着横移导轨移动的方案,使得配线面板和固定轨道的设计得到优化,可以设计较少数量的配线面板和固定轨道,具有节约空间和降低成本的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夹紧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三轴方向,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滑动件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螺纹结构和所述螺纹孔配合,在所述夹紧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情况下,使得一对所述滑动件沿着所述夹紧导轨相向或相背移动。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执行机构的夹持结构夹紧和松开光纤连接器的驱动结构,通过驱动轴的螺纹结构与滑动件的螺纹孔的配合实现滑动件的相向可相背的移动,结构紧凑,组装容易。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轴的外表面的螺纹结构的数量为两个,而且这两个螺纹结构螺旋方向相反,这两个螺纹结构分别与一对滑动件的螺纹孔配合,以实现驱动轴转动时,一对滑动件产生相向或相背的移动。两个螺纹结构的方案,在驱动夹持结构夹紧和松开的过程,具有快速的优势,效率高。
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有一个滑动件设有螺纹孔,驱动轴上的螺纹结构的数量为一个,即驱动轴只带动其中一个滑动件移动,另一个滑动件固定不动,这样,也可以实现一对滑动件之间的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移动。本方案提供的螺纹结构具有简单的优势,相较前述两个螺纹结构的方案,本方案中的驱动轴成本较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横移电机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设有驱动齿,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均包括齿条结构,所述齿条结构的延伸方向均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齿条结构与所述驱动齿配合,通过所述横移电机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使得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同步沿着所述横移导轨移动。本实施方式通过驱动齿和齿条结构的配合实现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同步移动,整体结构尺寸小,成本低。
一种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包括一对固定件,这一对固定件位于固定板背离承载板的一侧,一对固定件相对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至固定板。一对固定件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夹紧导轨、一对滑动件、横移导轨和夹持结构位于此容纳空间内。本方案将Y轴和Z轴两个方向上的移动导轨及驱动轴都设置在容纳空间内,集成度好,节约空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夹紧导轨、一对滑动件和一对横移导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承载板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所述夹紧导轨固定至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夹紧导轨沿所述第三轴方向延伸,所述一对滑动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夹紧导轨,一对所述横移导轨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滑动件,一对所述横移导轨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一个夹爪和转动副,所述夹爪通过所述转动副转动连接至一连接架,所述连接架滑动连接至所述横移导轨,分布所述固定轨道两侧的所述配线面板分别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夹爪能够从所述第一面板的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面板的位置。本方案通过在执行机构中只设置一个夹爪,通过转动副实现夹爪的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之间的位置切换,同样可能减少固定导轨的数量,具有节约空间和降低成本的优势。
具体而言,连接至夹爪的转动副可以为旋转电机带动一电机轴转动,电机轴固定连接至夹爪,电机轴旋转的角度可以控制在180,此种实施方式中,各配线面板的朝向均相同,而且,配线面板可以为共面设置。其它实施方式中,若相邻的配线面板之间形成夹角,此夹角可以为接近180度但小于180度,此状态下,转动副的电机轴旋转的角度可以小于180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插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拔装置与两个所述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配线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为第一端口,另一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配线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为第二端口,同一根所述连接跳线的一端的光纤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口配合,同一根所述连接跳线的另一端的光纤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二端口配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通过面对面设置的安装板,用两套插拔装置分别执行不同安装板上的配线面板的插拔动作,可以集成更多的适配器端口,提升光纤配线设备的光通路的数量。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拔装置的固定轨道包括第一齿条,所述换列轨道包括第二齿条,所述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齿轮和电机,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驱动齿轮转动,所述驱动齿轮用于与所述第一齿条和所述第二齿条配合,以实现所述执行机构在所述固定轨道和所述换列轨道上爬行。具体而言,换列轨道的具体结构与固定轨道相同,只是换列轨道沿第三轴方向延伸的尺寸小于固定轨道沿第三轴方向延伸的尺寸。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轨道包括第一滑轨,所述换列轨道包括第二滑轨,所述执行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配合的滑轮结构。当换列轨道和固定轨道对接时,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对接,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对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配线设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第一安装面和连接至第一安装面的一个边缘的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可以相互垂直。固定轨道固定在第一安装面上,换列机构的主轨道固定在第二安装面上。框架为长方体状的箱体结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为框架的外表面。框架的内部空间可以布置电路板,光纤配线设备的控制器及其它的处理模块可以放置在框架内部。框架的第一安装面上设有通孔或开窗,通孔或开窗的设置可以供框架内部的电路板上控制电路通过电线引出框架,以电连接至插拔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轴方向上,通孔或开窗与配线面板正对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监控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的备用跳线消耗量,以提醒更换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举例而言,可以在跳线存储装置上设置计数器,取出一根备用跳线后,控制系统操控计数器进行记录,这样可以清楚地临近跳线存储装置中的图示用跳线的数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跳线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一区邻接且二者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备用跳线的连接器位于所述第一区,所述备用跳线的线缆位于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一区设有取线窗口,所述取线窗口用于容纳其中一个所述备用跳线的所述连接器,所述取线窗口为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位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呈长条状,所述备用跳线的所述连接器沿所述第一区的延伸方向呈线性阵列排布连接器插拔装置跳线存储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区和所述第一区邻接,所述取线窗口的数量为一个,在所述第一区内,且同一根所述备用跳线的两端的所述连接器相邻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区的数量为两个,且每个所述第一区均具有一个所述取线窗口,所述第二区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区之间,同一根所述备用跳线的两端的所述连接器分别位于不同的所述第一区内。
跳线存储装置可以可拆卸连接在光纤配线设备内,例如滑动连接至安装板上滑轨,以方便更换跳线存储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跳线回收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回收盒,所述传送机构用于接收被所述插拔装置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的所述弃用跳线,并将所述弃用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本实施方式通过传送机构将弃用跳线运送至回收盒,在回收盒中的弃用跳线可以定期的清理掉,不再重复使用,若回收盒中的弃用跳线为完整的连接跳线,即连接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都保留,这样的弃用跳线可以再利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对摩擦轮,通过一对所述摩擦轮夹持所述弃用跳线,并通过所述摩擦轮的转动,将所述弃用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本方案通过一对摩擦轮传送弃用跳线,结构简单,成本低。摩擦轮也易于更换和检修。
一种实施方式中,摩擦轮中的一个为主动轮,另一个能够沿着摩擦轮的径向方向移动,两个摩擦轮可以靠近或分离式的相对运动,实现放入及夹紧弃用跳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一对所述摩擦轮的中心轴相对固定,一对所述摩擦轮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两个突出部,至少两个所述突出部呈间歇状分布在所述摩擦轮的外表面,相邻的两个突出部之间构成凹部,一对所述摩擦轮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突出部之间的接触实现夹持运送所述弃用跳线,一对所述摩擦轮的所述凹部相对设置时,一对所述摩擦轮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放置所述弃用跳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跳线固定结构,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用于将弃用跳线固定至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传送带和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的配合将所述弃用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固定至所述传送带,所述传送机构包括放料区和取料区,所述传送带用于在所述放料区和所述取料区之间构成闭环传送路径,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位于所述放料区时,所述插拔装置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的插头固定至所述跳线固定结构,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携带所述插头移动至所述取料区时,所述插拔装置用于解除所述跳线固定结构和所述插头之间的固定连接。本方案通过传送带运送弃用跳线,传送的过程具有稳定的优势,传送带所构成的传送路径匹配可以弃用跳线的尺寸设计。传送过程中,弃用跳线被跳线固定结构固定在传送带上,能够防止弃用跳线脱离传送机构,能够保证跳线回收装置的回收跳线准确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跳线固定结构为固定在所述传送带上的设有适配器端口的固定架,通过所述执行机构将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插入所述适配器端口,实现将所述弃用跳线固定至所述传送带。本实施方式通过将跳线固定结构设计为适配器端口的样子,更方便执行机构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其中,借用了执行机构插拔光纤连接器的功能,应用在跳线回收装置中,使得光纤配线设备的集成度更强,结构形态简化,成本低。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传送机构位于所述回收盒的上方,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底部区和顶部区,所述底部区位于所述回收盒和所述顶部区之间;在所述顶部区,所述传送带的承载面背离所述回收盒;所述放料区位于所述顶部区;在所述底部区,所述传送带的承载面朝向所述回收盒。本方案将放料区设置在顶部区,结合插拔装置和回收盒的位置,可以保证回收跳线的过程,各模组之间的配合更顺畅和快速对接。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放料区邻近所述第一端,所述取料区位于所述顶部区且邻近所述第二端。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携带所述光纤连接器在所述取料区解除固定连接时,通过所述传送带的反向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弃用跳线落入所述回收盒。将取料区放在顶部区且邻近第二端,便于插拔装置从传送带的跳线固定结构上取下光纤连接器,而且由于取料区邻近第二端,传送带反转的情况下,光纤连接器会快速掉落到回收盒,本实施方式回收跳线过程易于操作,且具有高效快速的好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取料区位于所述底部区。取料区设置在底部区,插拔装置将光纤连接器取下时,光纤连接器可以直接掉落至回收盒,不需要反向转动传送带。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收线空间,所述传送带在所述收线空间内形成传送路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围设形成的收线空间,用于容纳弃用跳线,传送带将弃用跳线带入此收线空间,弃用跳线在收线空间中受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遮挡,自然不会离开传送带。因此本方案提升的传送机构能更准确地回收跳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且用于驱动所述传动带的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位于所述顶部区和所述底部区的交界处,位于所述顶部区的部分所述传送带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位于所述底部区且位于所述回收盒内,所述第三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构成三角形架构。本方案通过第三传动轮的设置,在底部区竖直方向上扩展传送带的传送路径,有利于减小水平方向的传送机构的尺寸,即能够使得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间距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有利于光纤配线设备的小型化设计,能够节约空间。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放料口,所述放料口位于所述放料区,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屏蔽门,所述屏蔽门安装在所述放料口位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挡板,所述屏蔽门能够遮挡或开放所述放料口。本方案通过设置放料口且在放料口位置设置屏蔽门,能够防止回收跳线的过程中,光纤配线设备内的其它的线缆被带入放料区,被传送机构送至回收盒的弃用跳线在传送机构内被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光纤配线设备外的其它线缆摩擦,摩擦力会拉扯其它的线缆,若放料口处不设置屏蔽门,其它线缆就有可能被带入放料区。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屏蔽门的顶部,所述屏蔽门遮挡所述放料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轮用于搭接所述弃用跳线的线缆,通过所述第一滑轮的滑动使得所述线缆顺畅进入所述收线空间,使得本实施方式具有回收跳线更顺畅,可以保证传送机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二滑轮,所述第二滑轮位于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所述第二滑轮能够相对的第一挡板转动,所述屏蔽门遮挡所述放料口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第一滑轮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第一滑轮、所述第二滑轮和所述同步带包围的区域用于放置所述弃用跳线的插头。第二滑轮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滑轮相同。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第三滑轮,所述第三滑轮位于所述放料口内且转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挡板,所述第三滑轮的轴向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滑轮的轴向方向。当线缆进入收线空间的过程中,第一滑轮用于防止线缆与底壁或屏蔽门接触产生摩擦,第二滑轮用于防止线缆与顶板接触产生摩擦,第三滑轮用于防止线缆与放料口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可以保证回收跳线的顺畅性。
具体而言,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的结构形态可以相同,例如均为中心的固定轴和套设在固定轴上的圆筒状结构,此圆筒状结构可称为滑轮,滑轮与固定轴之间没有圆周方向的定位,在滑轮的外表面受到线缆滑过的摩擦力时,滑轮便可以自由转动。滑轮和固定轴之间可以设置轴承,以提升二者之间相对转动的顺畅性。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的尺寸可以为相同的,第三滑轮的尺寸较小,具体而言,第三滑轮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一滑轮的轴向尺寸,第三滑轮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第一滑轮的外径。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挡板设有取料口,所述取料口位于所述取料区。本实施方式将放料口和取料口均设置在第一挡板上,插拔装置在第一挡板的一侧就可以执行放入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及取下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的动作,易于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放料区,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的位置,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移动至所述放料区时,所述传感器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传送带停止移动。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插拔装置将所述弃用跳线的插头固定至所述跳线固定结构时,所述控制器收到第二信号,并启动所述传送带,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传送带移动的行程或时间,或者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的坐标位置控制所述传送带停止移动,使得所述跳线固定结构停在所述取料区。传感器的设置使得回收跳线过程更精准,使得光纤配线设备具有自动化的优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跳线回收装置还包括剪线机构,各所述弃用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分别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剪线机构用于从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线缆的一端剪掉所述第一插头,被剪掉所述第一插头的所述弃用跳线被运送至所述传送机构。剪线机构剪掉所述第一插头后,能够提升传送机构将弃用跳线运送至回收盒的顺畅性,弃用跳线在光纤配线设备中不会与其它的连接跳线缠绕干涉。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连接器停泊端口和第一配线面板的延伸板,连接器停泊端口设置在延伸板上。连接器停泊端口可以作为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换手动作。此外,连接器停泊端口也可以与剪线机构配合。当需要剪掉弃用跳线的一个光纤连接器后再进行回收跳线的情况下,执行机构从配线面板上取出光纤连接器后插入此连接器停泊端口的位置处,再启动剪线机构将光纤连接器剪掉。
其它实施方式中,若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为小尺寸的设计,例如光纤连接器的最大的外径尺寸与连接跳线的线缆的外径尺寸相当或二者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这样的光纤连接器不会被其它的线缆刮扯形成干涉,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剪线机构,可以直接将连接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从配线面板上取下来,并将最后取下来的光纤连接器运送至传送机构处。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调度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一种无源光纤网络的架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可以应用在此无源光纤网络中;
图2A是一种线缆网络智能管理系统示意图,本申请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可以应用在此管理系统中;
图2B是图2A所示的管理系统中,以三个站点为例,示意性地描述了站点之间的交互方式;
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框架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配线区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配线区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装置执行机构在固定轨道上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装置执行机构在固定轨道上的平面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装置执行机构和固定轨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装置执行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2A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中的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与分布在固定轨道两侧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B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中的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的夹爪与分布在固定轨道两侧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中的剪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中的跳线回收装置中的传送机构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的放料区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屏蔽门处于打开状态;
图16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的放料区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屏蔽门处于关闭状态;
图17A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在未放入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的状态下的放料区的示意图;
图17B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在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放入放料区的状态下的放料区的示意图;
图17C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在插拔装置放置完光纤连接器退出放料口后,屏蔽门关闭的示意图;
图18A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在启动传送带后,传动带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带入至底部区的状态示意图;
图18B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在传送带光纤连接器运送至取料区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的取料区示意图,其中,插拔装置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从跳线固定结构上取下来并放在传送带上;
图20是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中,传送带将光纤连接器运送至取料区的示意图,取料区的位置在底部区;
图2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中的配线面板和插拔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23是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一个方向的平面视图;
图24是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另一个方向的平面视图;
图25是图22所示的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插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所涉及的光纤配线设备应用于光网络技术。光网络技术是指使用光纤传输的网络结构技术。光网络技术不仅仅是简单的光纤传输链路,它是在光纤提供的大容量、长距离、高可靠性的传输媒质的基础上,利用光和电子控制技术实现多节点网络的互联和灵活调度。光网络一般指使用光纤作为主要传输介质的广域网、城域网或者新建的大范围的局域网。
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网络或光纤调度系统为ODN(Optical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ODN是基于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J)设备的FTTH(Fiber-To-The-Home,光纤到户)线缆网络,其作用是为OLT(Optical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和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之间提供光传输通道。从功能上分,ODN从局端到用户端可分为馈线线缆子系统,配线线缆子系统,入户线线缆子系统和光纤终端子系统四个部分。
图1所示为一种ODN架构。参阅图1,局端OLT为馈线线缆子系统,光分配点为配线线缆子系统,光接入点为入户线线缆子系统,用户终端为光纤终端子系统。局端OLT和光分配点之间通过馈线线缆实现光通路,光分配点和光接入点之间通过配线线缆实现光通路,光接入点和用户终端之间通过入户线缆实现光通路。具体而言,从局端OLT(双称为局端机房)的ODF(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纤配线架)到光分配点的馈线线缆作为主干线缆实现长距离覆盖;从光分配点到光接入点的配线线缆用于对馈线线缆的沿途用户区域进行光纤的就近分配;从光接入点到用户终端的入户线缆实现光纤入户。图1中的Closure为线缆接头盒,FDT为光交箱(即线缆交接箱,Fiber Distribution Terminal),SPL为分光器(splitter),FAT为光纤分纤箱,ATB为光纤终端盒,ONT为光网络终端。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可以为图1所示的光网络中设置在局端OLT内的ODF。
具体而言,ODF是光网络(例如局域网)和光通信设备之间或不同的光通信设备之间的配线连接设备。ODF用于光纤通信系统中局端主干线缆的成端和分配,可方便地实现光纤线路的连接、分配和调度。随着网络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出现了集ODF、DDF(DigitalDistribution Frame,数字配线架)、电源分配单元于一体的光数混合配线架,适用于光纤到小区、光纤到大楼、远端模组及无线基站的中小型配线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调度系统的另一种具体应用场景,应用于企业组网场景,如图2A所示。一种线缆网络智能管理系统包括部署在通信网管的中心机房(可以理解为主站管理系统)和多个站点(可以理解为分布在各级网络节点的子站交换系统)、设备(例如光纤远程交换设备)。中心机房为企业线缆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中心机房通过通信接口模组与各站点进行光通信,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中心机房内可以设置操作平台、主站服务器及若干通信接口模组。图2A示意性地绘出四个站点,即站点1、站点2、站点3和站点4,实际网络部署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包括更多的站点,也可以只设置一个或两个站点。各站点均可视为一个子站交互系统,子站交互系统的架构可以与中心机房的架构相似。图2A示意性地绘出两个设备,即设备1和设备2,实际网络部署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可以调节设备的数量。
如图2A所示,中心机房与各站点之间、中心机房与各设备之间、各站点之间、各站点与各设备之间均可以具有光通信的交互。图2B所示的示意图中,以三个站点为例,示意性地描述了站点之间的交互方式。参阅图2B,各站点(站点1、站点2和站点3)均包括设备1、设备2、设备3、设备4、入局缆1、入局缆2、出局缆1、出局缆2、AODF。站点1的出局缆1与站点2的入局缆1连接,站点1的出局缆2与站点3的入局缆2连接,站点2的出局缆2与站点3的入局缆1连接,这样实现了任意两个站点之间的光通信。
图2B中的各站点内的AODF可以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在中心机房或各站点内均可以设置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通过光纤配线设备的接线面板上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实现站点之间、设备之间、或站点与设备之间的光通信业务的交互,在数据中心内,光纤配线设备可以实现同一楼层的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连,当不同楼层的设备之间有需求进行业务互连时,可以将设备连接至本楼层的光纤配线设备,再通过楼间线缆将本楼层的光线配线设备连接至其它楼层的光线配线设备,也就是说本申请提供的光线配线设备也可以与其它的光线配线设备之间通过线缆实现光通信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调纤,又称为自动光纤配线架(Automatic 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AODF),可以应用在任何有光纤调度需求的场景中,其应用场景除了图1和图2A所示的光网络系统,还可以为其它场景下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街边柜、以及其它泛固定网络应用场景,例如:接入网、传输网、无线前传或回传等网络布局都可能用到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
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还可以为光纤配线架(OpticalDistribution Frame,ODF)或其它光纤管理设备。
参阅图3,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包括配线区、插拔装置、存储区和/或回收区。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包括三种架构,第一种为:光纤配线设备包括配线区、插拔装置、存储区和回收区;第二种为:光纤配线设备包括配线区、插拔装置和存储区,不包括回收区;第三种为:光纤配线设备包括配线区、插拔装置和回收区,不包括存储区。
配线区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通过连接跳线的两端的连接器分别插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内实现光通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均为适配器端口用于供跳线的连接器插入其中。具体而言,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端口分别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网络,同样多个第二端口也可以连接不同的设备或不同的网络。例如:其中一个第一端口用于连接设备一,其中一个第二端口用于连接设备二,本申请通过连接跳线连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以实现设备一和设备二之间的光通路。
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4,配线区内设第一配线面板101和第二配线面板102,图4显示了第一配线面板101和第二配线面板102的截面图,其中第一配线面板101和第二配线面板102上未打剖面线部分视为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所述第一配线面板101和所述第二配线面板102相对间隔设置,二者之间形成容线空间R1,多个所述第一端口11设置在所述第一配线面板101上,多个所述第二端口12设置在所述第二配线面板102上,所述第一端口11朝向所述第二端口12,连接跳线13的一端的光纤连接器(也称为插头)131插入一个第一端口11内,另一端的光纤连接器(也称为插头)132插入一个第二端口12内。连接跳线13的线缆133位于容线空间内。
具体而言,连接跳线13包括两个连接器131和连接在这两个连接器之间的线缆133。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跳线13即有光传输的功能还有电流传输的功能。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31可以为光纤连接器,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器131也可能是光电连接器,相应地,线缆可以为光纤,线缆也可以同时包括光纤和电线。对于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跳线中的连接器133而言,以光纤连接器为例,按传输媒介的不同进行分类,连接器可分为常见的硅基光纤的单模和多模连接器,还有其它如以塑胶等为传输媒介的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分类,连接器可分为:FC、SC、ST、LC、D4、D IN、MU、MT等等各种形式。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跳线和备用跳线的连接器除上述各种形式的插头结构之外,还可以为具有小型化的定制子弹头类型的连接器。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跳线为连接光跳线,也称为光纤跳线,光纤跳线产品广泛运用到:通信机房、光纤到户、局域网络、光纤传感器、光纤通信系统、光纤连接传输设备、国防战备等领域,光纤跳线亦适用于有线电视网、电信网、计算机光纤网络及光测试设备。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阅图5,配线区内设置一个集成配线面板103(图5中实线矩形框代表集成配线面板),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分布在此集成配线面板103上,可以理解为:所述集成配线面板上设多个端口,部分所述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部分所述端口为所述第二端口。其它实施方式中,配线区可以设置两个朝向相同的配线面板P1,P2(图5中两个虚线表示的矩形框代表这两个配线面板P1,P2),其中一个配线面板P1上设第一端口11,另一个配线面板P2上设第二端口12。
所述存储区用于设置跳线存储装置,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用于存放多根备用跳线,备用跳线包括一根线缆和两个光纤连接器(为与适配器端口相配合的插头),这两个光纤连接器分别连接在线缆两端。备用跳线与连接跳线为同样的结构,当备用跳线连接在配线面板上的时候,就变成了连接跳线。一种实施方式中,备用跳线可以为光跳线,其连接器为光纤连接器。跳线存储装置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跳线存储装置内的备用跳线的数量可以为多根,备用跳线的数量可以根据光纤配线设备具体的应用场景的需求而定,业务更新或调换需求较频繁的情况下,可以配置较多数量的备用跳线,或者增加跳线存储装置的数量,当业务更新或调换需求较少的情况下,跳线存储装置内的备用跳线的数量可以为较少量,甚至跳线存储装置内只存放一根备用跳线。具体而言,一种实施方式中,所有的备用跳线均为同样的型号、同样的尺寸,所有的备用跳线为等长设置。其它实施方式中,不同的备用跳线的长度差可以在一定的预设范围内,即备用跳线“等长”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所有的备用跳线的尺寸均在预设范围内。
概括而言:本实施方式限定的长度相等(或等长),可以理解为近似相等,例如,在连接跳线(或备用跳线)等长设计的基础上,允许个别或某些连接跳线的长度存在公差,“等长”的设计可以理解为在某一标准长度的预设公差范围内。
所述回收区用于设置跳线回收装置,所述跳线回收装置用于回收弃用跳线,“弃用”的具体含义指在某项业务光通路中被替换掉的跳线。一种实施方式中,弃用跳线被运送至回收盒后,可以只包括连接在线缆一端的一个连接器,另一个连接器在回收跳线的过程中被剪掉,以利于弃用跳线线缆的回收,例如当连接跳线的连接器为普通的SC插头结构时,连接跳线从配线面板上被取下后,成为弃用跳线,为了保证回收跳线过程的顺畅性,防止回收跳线过程中,弃用跳线的线缆末端的连接器与其它的连接跳线缠绕干涉,影响回收跳线,需要将弃用跳线的一个连接器剪掉。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弃用跳线可以包括线缆和分别连接在线缆的两端的两个连接器,这两个连接器为尺寸较小的型号,例如定制子弹头式连接器,尺寸较小的连接器,连接器的外壳为圆滑或尖头的设计,回收跳线的过程中,连接器的外壳与连接跳线之间不会缠绕干涉。这种未被剪掉任何一个连接器的弃用跳线可以被回收再利用。后续用弃用跳线代表被拔出的连接跳线。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跳线存储装置直接安装在光纤配线设备内部,跳线存储装置与光纤配线设备的架体(或外壳、框架)可拆卸连接,方便替换。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区为安装跳线存储装置的区域。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存储区可以为光纤配线设备接收备用跳线的窗口(可接口),光纤配线设备不包括跳线存储装置,跳线存储装置为独立设置在光纤配线设备之外的装置,可以通过外界设备将跳线存储装置运送(或加载)至光纤配线设备的存储区,即可以通过外接的方式引入跳线存储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跳线回收装置直接安装在光纤配线设备内部,跳线回收装置与光纤配线设备的架体(或外壳、框架)固定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回收区为安装跳线回收装置的区域。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中的存储区可以为光纤配线设备接收备用跳线的窗口(可接口),光纤配线设备不包括跳线回收装置,跳线回收装置为独立设置在光纤配线设备之外的装置,可以通过外界设备将跳线回收装置运送(或加载)至光纤配线设备的回收区,即可以通过外接的方式引入跳线回收装置。
插拔装置可以理解为设有夹爪(或机械手、或机器人)的自动化传送及执行装置。插拔装置能够在所述配线区和所述存储区之间,和/或所述配线区和所述回收区之间移动。插拔装置能够在所述配线区执行插拔动作、在所述存储区执行取纤(即从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备用跳线)动作、及在所述回收区执行回收弃用跳线动作。插拔装置能够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将所述备用跳线的两个插头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内实现光通路;和/或将所述连接跳线的两个插头分别从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拔出,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为所述弃用跳线,所述插拔装置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
传统的光纤配线设备中,包括两个配线面板(或一个面板上的两个配线区域),其中一个配线面板(或配线区域)用于设置光纤连接器(用于插入光纤适配器的插头),各光纤连接器均连接光纤(也称为尾纤),可以理解为这个配线面板用于连接大量的光纤,这些光纤都是复用光纤,即需要反复使用某根光纤执行不同的业务需求。当需要使用某根光纤连通某个光通路时,此根光纤需要被机器手臂从一个配线面板上拉出来,并被运送至另一个配线面板处,且被插入另一个配线面板的适配器端口上。当需要断开某个光通路时,相应的光纤要被收回,即其连接器插头要从适配器端口上拔出并回到初始的位置。此种架构下,光纤配线设备需要较大的空间存放这部分光纤,不但成本高,体积也很庞大。而且,每根光纤需要有序管理,在存放空间内处于拉直状态,光纤长期处于受拉伸状态,插线收线过程中,来回拉扯光纤会导致光纤寿命下降,对光通讯业务形成例如信号中断或不良的风险。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为耗材式配线设备,通过插拔模组从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备用跳线,此备用跳线作为一次性耗材物料使用,插拔模组将备用跳线连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以实现对应的业务端口的光通路。由于备用跳线为一次性耗材物料,备用跳线在连接至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前,被存储在跳线存储装置内,处于自然放置的收藏状态,将备用跳线连接在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后,变为连接跳线,连接跳线处于非拉紧的状态,即连接跳线的线缆不受任何拉力,例如,没有卷簧等结构长期拉扯连接跳线。这样的设计能够保证连接跳线的机械和光学性能,有利于保证各光通路的品质(具体为:保证信号传输性能,降低插入损耗),由于备用跳线的机械和光学性能得到的保证,通讯业务也就不容易因光纤质量问题形成的信号中断或信号不好的风险,因此,本申请有利于降低光通讯业务风险。由于跳线存储装置为独立的模组,可以通过可拆卸的组装方式将其安装在光纤配线设备中,使用者可以按需配置(按备用跳线的需求量)跳线存储装置,当需求量较少的情况下,备用跳线的数量可以为较少量,跳线存储装置中的备用跳线用完后,可补充备用跳线或更换跳线存储装置,不需要在跳线存储装置中存放大最的备用跳线,跳线存储装置的体积可以设计为小型化,不但能够实现光纤配线设备的小型化,也能够降低光纤配线设备的成本。
如图3所示,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外接面板,此外接面板用于提供外接端口,可以理解为,外接面板上设置若干外接端口,外接端口可以包括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外接端口用于连接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具体而言,通过线缆连接在终端设备和外接端口之间,以及外部网络和外接端口之间,藉此,通过光纤配线设备能够实现不同的终端设备或站点之间的光通信,或者实现终端设备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光通信。具体而言,外接面板可以设置在配线区,外接面板上的外接端口和配线区中的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可以集成在一个面板上。外接面板也可以在配线区的外部,可以将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处的信号通过线缆导引至外接面板上的外接端口处。
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光纤配线设备包括位于配线区S1的配线面板101,102、插拔装置200、跳线存储装置300和跳线回收装置400,跳线回收装置400包括回收盒41、传送机构42和剪线机构43。部分插拔装置200位于配线区S1,其余部分插拔装置200位于配线区S1的下方(具体而言,位于回收盒41和配线区S1之间)。跳线存储装置300邻近配线区S1的侧部。跳线回收装置400中的传送机构42位于跳线存储装置300的下方,跳线回收装置400中的回收盒41位于配线区S1的下方,跳线回收装置400中的剪线机构43设置在插拔装置200上。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板104,具体而言,各安装板104包括平板状的主体1042和连接在所述主体1042的底部边缘的固定板1043,固定板1043垂直于主体1042。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两个安装板104的结构相同。其中一个安装板104上设有至少两个配线面板101,另一个安装板104上设有至少两个配线面板102,配线面板101和配线面板102的结构、数量和分布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接下来以配线面板101为例进行说明配线面板的具体结构,各所述配线面板101均呈长条状且设置多个适配器端口11,所述配线面板101延伸的方向为第三轴方向Z,在各所述配线面板101上,所述适配器端口11沿着配线面板101的延伸方向(第三轴方向)排列为一列或两列。至少两个所述配线面板101在第二轴方向Y上相对间隔排列。图6中示意性地绘出三个配线面板101,中间位置的配线面板101上设有两列适配器端口11(称为第一端口,另一个安装板上的配线面板102上的适配器端口称为第二端口)。各配线面板101通过两个连接板1044连接至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的表面,即连接板1044连接在配线面板101和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之间,连接板1044使得配线面板101和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之间形成间隔。所有的配线面板101可以共面,所有的配线面板101均可以平行于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
所述安装板104上设有至少两个爬行区105,在所述第二轴方向Y上,至少两个所述爬行区105和至少两个所述配线面板101交替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配线面板101之间设一个所述爬行区105,相邻的两个爬行区105之间设一个所述配线面板101。举例说明爬行区105和配线面板101交替排列方式,一种方案中,排列方式为:一个爬行区105、一个配线面板101、一个爬行区105、一个配线面板101,本方案中,爬行区105的数量和配线面板101的数量相同;另一种方案中,排列方式为:一个配线面板101、一个爬行区105、一个配线面板101、一个爬行区105、一个配线面板101,本方案中,配线面板101的数量比爬行区105的数量多一个。
本实施方式中,安装板101的主体1042上设置配线面板101和爬行区105的区域为配线区S1,配线区S1包括顶部、底部和连接在底部和顶部之间的侧部,从顶部至底部的垂直延伸方向为第三轴方向Z,安装板104上配线面板101排列的方向为第二轴方向Y,垂直于配线面板101的方向可以定义为第一轴方向X,第一轴方向可以理解为两个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之间垂直延伸的方向。
插拔装置20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安装至两个安装板104上,这两个插拔装置200的结构相同。各插拔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参阅7,插拔装置200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轨道24、换列机构25和执行机构26,至少两个所述固定轨道24分别位于所述爬行区105且固定至所述安装板104和主体1042,图7只示意性地表达了其中一个固定轨道24。所述固定轨道24沿所述第三轴方向Z延伸,固定轨道24提供执行机构26沿第三轴方向Z的移动路径。具体而言,固定轨道24包括架体241、第一同步带242、第一滑轨243和第一同步带电机244。具体而言,架体241包括第一板2411和第二板2412,第二板2412连接在第一板2411和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之间,使得第一板2411与安装板104和主体1042之间形成间隔空间。第二板2412和第一板2411可以均为平板状结构且相互垂直,第一板2411可以平行于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第一同步带242安装至第一板2411,第一同步带电机244用于驱动第一同步带242运动。第一滑轨243固定至第二板2412,第一滑轨243与第一板2411邻近设置,即第一滑轨243与第一板241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滑轨243与安装板104的主板1042之间的距离。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固定轨道24均设有一个第一同步带电机244,即不同的固定轨道24上的第一同步带242分别具有一个驱动电机。不同的第一同步带具有独立的驱动电机的方案,使得各电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只带动一个同步带运动,不用考虑将多个同步带关联起来共同一个电机的相关的结构设计。此方案,具有配置简单的优势。但是,由于电机的数量较多,本方案的成本较高。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纤配一设备只包括一个第一同步带电机244,这个第一同步带电机244同时驱动所有的固定轨道24上的第一同步带242运动。本方案将多个第一同步带关联起来共用一个驱动电机,不但能够节约配线面板的空间,还降低了光纤配线设备的成本。
参阅图6和图7,所述换列机构25沿所述第三轴方向Z排列在所述配线面板101的一侧,具体而言,换列机构邻近配线区S1的底部。所述换列机构25包括主轨道251和换列轨道252,所述换列轨道252与所述固定轨道24同向延伸,所述换列轨道252滑动连接至所述主轨道251。主轨道251固定至安装板104的固定板1043上,换列轨道252固定至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上且位于配线面板和固定板1043之间。主轨道251延伸的方向为第二轴方向Y,第二方向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之间也可以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一种实施方式中,主轨道251包括丝杠2511和丝杠电机2512,丝杠电机2512驱动丝杠2511转动。丝杠2511延伸的方向为第二轴方向Y。
本申请使用的第一轴方向X、第二轴方向Y和第三轴方向Z之间两两成夹角设置,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轴方向X、第二轴方向Y和第三轴方向Z两两相互垂直。具体而言,第一轴方向X可以为三轴坐标系中的X轴,第二轴方向Y可以为三轴坐标系中的Y轴,第三轴方向Z可以为为三轴坐标系中的Z轴。本申请并不限定这三个轴的具体的方向如何设置。
换列轨道252滑动连接于丝杠2511。具体而言,换列轨道252固定连接一滑块253,滑块253与丝杠2511螺纹配合。换列轨道252包括主体2521、第二同步带2522、第二滑轨2523和第二同步带电机2524,主体2521固定连接至滑块253。第二同步带2522和第二滑轨2523安装至主体2521,第二同步带电机2524固定至主体2521且用于驱动第二同步带2522运动。第二同步带2522和第二滑轨2523的延伸方向为第三轴方向Z。第二同步带2522和第一同步带242都能够与执行机构26配合,都能够带动执行机构26移动,因此,第二同步带2522和第一同步带242结构可以相同,例如第二同步带2522和第一同步带242上的用于与执行机构26配合的齿的具体的结构是相同的。
所述执行机构26用于与所述固定轨道24和所述换列轨道252滑动配合。所述换列轨道252在主轨道251上滑动的过程,能够分别与各所述固定轨道24对接,以切换所述执行机构26的位置。参阅图8和图9,执行机构26包括承载板261和升降组件262,所述承载板261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同步带242和所述第二同步带2522配合的齿条结构2612,具体而言,所述第一同步带242和所述第二同步带2533与执行机构26接触的表面设有外侧齿,如图9所示,以第一同步带242为例,外侧齿为突出在第一同步带242外表面的若干齿牙结构,相邻的齿牙之间构成齿槽,承载板261底部的齿条结构2612收容在齿槽内,以形成承载板261底部的齿条结构2612与第一同步带242上的外侧齿的啮合。在第一同步带242运动的过程中,通过齿条和外侧齿的啮合,使得执行机构26能够在第一同步带242上爬行。
参阅图10,执行机构26还包括连接至承载板261的一个侧边的固定部2613,一种实施方式中,此固定部2613呈平板状,用于与一滑块2614固定连接,此滑块2614能够滑动连接至固定轨道24的第一滑轨243,此滑块2614也能够滑动连接至换列轨道252的第二滑轨2523。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部2613与承载板261为一体式结构,且二者相互垂直。
所述承载板261的顶部设有沿第一轴方向X延伸的升降导轨2615,所述升降组件262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2615,所述升降组件262包括夹持结构2621,所述夹持结构2621具有第三轴方向Z和第二轴方向Y的移动自由度。
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升降组件262还包括固定板2622、夹紧导轨2623、一对滑动件2624和一对横移导轨2625,所述固定板2622和所述承载板261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2615。如图10所示,所述执行机构26包括升降电机263,升降电机263包括电机轴264,所述升降电机263为直线电机,升降电机263通过法兰固定连接至固定板2622,具体而言,升降电机263固定在固定板2622背离承载板261的表面。电机轴264穿过固定板2622,电机轴264的末端固定连接承载板261。具体而言,承载板261上设有通孔2616,电机轴264的末端包括肩部和突出在肩部端面的螺杆部,螺杆部穿过通孔2616,肩部固定至承载板261朝向固定板2622的表面,通过螺母在承载板261远离固定板2622的一侧固定连接至螺杆,螺母和螺杆的固定连接,实现了将承载板261固定连接在电机轴开端的肩部和螺母之间。当启动升降电机263时,电机轴264轴向直线移动,使得固定板2622和承载板261之间的距离产生变化,即实现了升降组件262沿升降导轨2615的移动。具体而言,具有电机轴264的升降电机263可以理解为执行机构26的升降驱动组件,本申请也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升降驱动组件带动升降组件相对承载板沿第一轴方向移动,例如:齿轮和齿条的配合、气缸驱动结构等。一种实施方式中,升降电机263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分布在固定板2622的中心位置的相对的两侧,以使得升降组件262能够平稳地升降。
所述夹紧导轨2623固定至所述固定板2622背离所述承载板261的一侧,所述夹紧导轨2623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轴方向)延伸,所述一对滑动件2624滑动连接至所述夹紧导轨2623。具体而言,参阅图11,执行机构26包括一对固定件265,这一对固定件265位于固定板2622背离承载板261的一侧,一对固定件265相对间隔设置且固定连接至固定板2622。一对固定件265之间形成容纳空间266,夹紧导轨2623、一对滑动件2624、横移导轨2625和夹持结构2621位于此容纳空间266内。夹紧导轨2623的一端固定至其中一个固定件265,夹紧导轨2623的另一端固定至另一个固定件265,本实施方式中,夹紧导轨2623的数量为两个。
一对滑动件2624在容纳空间266内滑动连接于夹紧导轨2623,具体而言,以其中一个滑动件2624为例说明滑动件2624的具体结构,这两个滑动件2624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滑动件2624包括驱动部26241和位于驱动部26241的顶部的连接部26242,连接部26242用于固定横移导轨2625。驱动部26241设有一对通孔26243,两个夹紧导轨2623分别穿过这一对通孔26243,以使滑动件2624滑动连接至夹紧导轨2623,通孔26243的数量与夹紧导轨2623的数量相对应,当夹紧导轨2623数量为一个时,通孔26243的数量也为一个。驱动部26241还设有一个螺纹孔26244。此螺纹孔26244用于与夹紧驱动组件267中的驱动轴2671配合,以通过驱动轴2671的旋转带动滑动件2624沿夹紧导轨2623移动。
具体而言,执行机构26包括夹紧驱动组件267,夹紧驱动组件267包括夹紧驱动电机2672和驱动轴2671,夹紧驱动电机2672用于带动驱动轴2671旋转,具体而言,夹紧驱动电机2672固定在其中一个滑动件2624背离容纳空间266的一侧,驱动轴2671穿过此滑动件2624,且伸入容纳空间266中,驱动轴2671的延伸方向与夹紧导轨2623的延伸方向相同,均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轴方向)。驱动轴2671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结构26711,此螺纹结构26711与滑动件2624的驱动部26241的螺纹孔26244配合。具体而言,驱动轴2671的外表面的螺纹结构26711的数量为两个,而且这两个螺纹结构26711螺旋方向相反,这两个螺纹结构26711分别与一对滑动件2624的螺纹孔26244配合,以实现驱动轴2671转动时,一对滑动件2624产生相向或相背的移动。
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只有一个滑动件2624设有螺纹孔26244,驱动轴2671上的螺纹结构26711的数量为一个,即驱动轴2671只带动其中一个滑动件2624移动,另一个滑动件2624固定不动,这样,也可以实现一对滑动件2624之间的相对靠近或相对远离的移动。
一对所述横移导轨2625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滑动件2624的连接部26242,一对所述横移导轨2625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夹持结构2621包括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所述第一爪部26211滑动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横移导轨2625,所述第二爪部26212滑动连接至另一个所述横移导轨2625。具体而言,执行机构26包括连接在第一爪部26211和其中一个横移导轨2625之间的连接结构26213,此连接结构26213包括一个滑块26214和一个固定板26215,滑块26214固定连接至固定板26215,滑块26214与横移导轨2625滑动连接。第一爪部26211固定连接至固定板26215。第二爪部26212与另一个横移导轨2625之间的连接结构可以与这个连接结构26213相同。
执行机构26还包括横移驱动组件268,横移驱动组件268包括横移电机2682和驱动杆2681,横移电机2682位于其中一个滑动件2624远离容纳空间266的一侧,横移电机2682固定至承载板261。具体而言,横移电机2682和夹紧驱动电机2672位于容纳空间266的同侧。驱动杆2681穿过滑动件2624且伸入容纳空间266内。驱动杆2681的外表面设有驱动齿26811,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均设有齿条结构26216,齿条结构26216的延伸方向与横移导轨2625的延伸方向相同,当横移电机2682带动驱动杆2681转动时,通过驱动齿26811和齿条结构26216的啮合,能够带动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同步沿着横移导轨2625移动。
参阅图12A,所述第一爪部262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爪部26212的一端相对设置且构成第一夹爪C1(图12A中左侧虚线框内的部分表示第一夹爪C1),所述第一爪部26211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爪部26212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构成第二夹爪C2(图12A中右侧虚线框内的部分表示第二夹爪C2),当所述执行机构26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轨道24上时,分布所述固定轨道24两侧的所述配线面板101分别为第一面板B1和第二面板B2,图12A中省略了固定轨道和执行机构26的其它部分,只示意性地表示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横移电机2682及位于两侧的第一面板B1和第二面板B2。图12A省略了第一面板B1和第二面板B2上的适配器端口的结构,第一面板B1和第二面板B2上的阵列排布的方形通口的位置可以理解为适配器端口的安装位置。所述第一夹爪C1用于执行所述第一面板B1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的光纤连接器的夹取和避位,所述第二夹爪C2用于执行所述第二面板B2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处的光纤连接器的夹取和避位。夹取指的是在适配器端口的位置处,夹爪执行插入或拔出光纤连接器过程中的夹取动作。避位指的是,从适配器端口上取下光纤连接器的过程中,需要先夹取光纤连接器将其从适配器端口出拔出后,沿着横移导轨移动,将光纤连接器带入爬行区,执行机构带携带光纤连接器沿着固定轨道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光纤连接器与配线面板上的其它的光纤连接器产生干涉。本方案通过在横移导轨的方向上同时设置两个夹爪,配合这两个夹爪与横移导轨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可以在一个爬行区内,对爬行区两侧的配线面板进行夹取和避位操作。这样可以减少固定轨道的设置,不但节约了空间还降低了成本。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插拔装置200的在配线面板上插拔光纤连接器的工作过程如下:执行机构26在换列轨道252上沿主轨道251移动,使得执行机构26可以从跳线存储装置300的取线窗口位置取出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并携带光纤连接器移动至对应的目标适配器端口(例如第一配线面板101上的某个第一端口11)位置旁边的爬行区对应的位置,此时,执行机构26在换列轨道252上,通过换列轨道252和固定轨道24对齐,使得执行机构26可以从换列轨道252移动至固定轨道24上,并沿着固定轨道24移动至目标适配器端口的位置。此时,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在爬行区105。通过启动升降电机263,带动升降组件262沿升降导轨2615移动,使得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携带光纤连接器在第一轴方向上移动。接下来通过驱动横移电机2682,使得驱动杆2681转动并带动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携带光纤连接器沿着横移导轨2625移动至对应的目标适配器端口的位置,此时,光纤连接器对准目标适配器端口,通过启动升降电机263,带动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将光纤连接器插入目标适配器端口。然后,驱动夹紧驱动电机2672,使得一对滑动件2624相对远离,这样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相对远离,可以松开光纤连接器。再通过驱动横移电机2682带动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退回至爬行区105。
需要取下目标适配器端口上的光纤连接器时,驱动执行机构26与换列轨道252、主轨道251及固定轨道24配合,使得执行机构26移动至爬行区105中与目标适配器端口对应的位置。通过启动升降电机263和横移电机2682,使得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移动至光纤连接器的位置,并且,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分别位于光纤连接器的相对的两侧,此时,通过驱动夹紧驱动电机2672,使得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相对靠近移动并夹紧光纤连接器。再通过驱动横移电机2682带动第一爪部26211和第二爪部26212携带的光纤连接器移动至爬行区105,这样使得光纤连接器避开配线面板上的其它光纤连接器,方便进一步将此光纤连接器运送至跳线回收装置400。
图12A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执行机构26设有两个夹爪,即第一夹爪C1和第二夹爪C2。通过第一夹爪C1和第二夹爪C2在横移导轨2625上移动的方式实现对两侧的第一面板B1和第二面板B2上的适配器端口的光纤连接器进行插拔操作。其它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可以只包括一个夹爪C,如图12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26只包括一个夹爪C,夹爪C连接至转动副RO,可以理解的是,夹爪C通过此转动副RO转动连接至连接架,此连接架通过滑块滑动连接至横移导轨2625,通过连接架在横移导轨2625上滑动实现夹取和避位动作,通过转动副RO,可以使得夹爪C相对连接架转动,夹爪C能够从第一面板B1的位置切换至第二面板B2的位置。
具体而言,连接至夹爪的转动副可以为旋转电机带动一电机轴转动,电机轴固定连接至夹爪,电机轴旋转的角度可以控制在180,此种实施方式中,各配线面板的朝向均相同,而且,配线面板可以为共面设置。其它实施方式中,若相邻的配线面板之间形成夹角,此夹角可以为接近180度但小于180度,此状态下,转动副的电机轴旋转的角度可以小于180度。
参阅图6,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连接器停泊端口14,连接器停泊端口14用于与备用跳线或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配合。当执行机构的第一夹爪C1夹持光纤连接器的情况下,需要换至第二夹爪C2夹持光纤连接器才能将光纤连接器插入对应的目标适配器端口(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时,执行机构将光纤连接器插入连接器停泊端口14的位置,再通过执行机构的换列,即执行机构在换列导轨上沿着主轨道移动,使得第二夹爪C2对准连接器停泊端口14,并夹取光纤连接器。这样就完成了执行机构的换手动作。具体而言,连接器停泊端口14设置在第一配线面板101的延伸板1012上,如图6所示,延伸板1012位于配线面板的底部,延伸板1012和安装板104的主体1042之间亦形成间隔空间,此间隔空间用于供换列机构通过。其它实施方式中,连接器停泊端口14也可以设置在配线面板101上,例如将配线面板101上的某个第一端口11作为连接器停泊端口使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其中一个安装板104上,连接器停泊端口1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一个安装板104上的连接器停泊端口14的数量可以只有一个。可以理解的是,另一个安装板104上亦设有连接器停泊端口,同样可以设置在第二配线面板102的延伸板上或者设置在第二配线面板102上。
参阅图6,跳线存储装置300设置在安装板104的一侧,跳线存储装置300与在安装板104上排列在边缘位置的配线面板101,102之间构成爬行区105,此爬行区105亦设有插拔装置200的固定轨道24。执行机构26在这个爬行区105的固定轨道24上时,能够从跳线存储装置300出取出备用跳线。跳线存储装置300设有取线窗口,备用跳线收容在跳线存储装置300内,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位于取线窗口位置,插拔装置200的执行机构26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用于在取线窗口处取出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本实施方式不具体限定跳线存储装置300的具体结构。
参阅图6和图7,跳线回收装置400中的传送机构42位于跳线存储装置300的下方,当执行机构26在换列轨道252上时,通过换列轨道252在主轨道251上移动至传送机构42位置,实现将执行机构26所携带的弃用跳线传送至传送机构42。一种实施方式中,当连接在配线面板101,102上的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执行机构26将连接跳线的其中的一个光纤连接器拔下来后,此连接跳线变成了弃用跳线,弃用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分别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本申请通过设置剪线机构43,剪线机构43用于从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线缆的一端剪掉所述第一插头,剪掉第一插头后,执行机构26再将第二插头拔下来,并将被剪掉所述第一插头的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传送机构42。如图6所示,剪线机构43与换列轨道252固定连接,且同换列轨道252同步在主轨道251上移动,这样可以实现在主轨道251上的任意位置执行剪纤动作。
参阅图13,一种实施方式中,剪线机构43包括电机431、剪刀432、滑动结构433和伸缩杆434,滑动结构433固定连接至伸缩杆434,通过电机431带动伸缩杆434伸缩驱动滑动结构433往复移动,滑动结构433上设有一对滑槽4332,这对滑槽433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伸缩杆434的延伸方向。剪刀432包括剪切部4321和操作部4322,操作部4322为一对手柄构成,操作部4322通过定位销4323分别定位在一对滑槽4332内。当滑动结构433在伸缩杆434的带动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操作部4322实现开合动作,同时实现剪切部4321的开合,以执行剪线功能。本实施方式中,电机431远离伸缩杆434的一端滑动连接至换列机构25的主轨道251。
其它实施方式中,剪线机构43也可以为铡刀结构或圆盘刀结构。剪线机构43中驱动剪刀执行剪切功能的机构可以采用如下方案:连杆机构、旋转马达带动齿轮齿条机构驱动剪刀伸缩开合的结构、旋转马达配合滚珠和丝杆机构驱动剪刀开合的结构、旋转马达和同步带驱动剪刀开合的结构。
其它实施方式中,若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为小尺寸的设计,例如光纤连接器的最大的外径尺寸与连接跳线的线缆的外径尺寸相当或二者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这样的光纤连接器不会被其它的线缆刮扯形成干涉,这种情况就不需要剪线机构,可以直接将连接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从配线面板上取下来,并将最后取下来的光纤连接器运送至传送机构处。
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跳线回收装置400中的传送机构42的具体结构描述如下。参阅图14,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传送机构42位于所述回收盒41的上方,所述传送机构42包括底部区S4和顶部区S5,所述底部区S4位于顶部区S5和回收盒41之间,图14中面积较大的虚线方框表示的区域为底部区S4,面积较小的虚线方框表示的区域为顶部区S5。传送机构42包括第一挡板421、第二挡板422、传送带423、第一传动轮424、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所述第一挡板421和所述第二挡板422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形成收线空间R3,具体而言,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均为平板状结构,第一挡板431和第二挡板422可以相互平行。第一挡板421包括位于顶部区S5的第一边4211、位于底部区S4的第二边4212和第三边4213,第二挡板422包括位于顶部区S5的第四边4221、位于底部区S4的第五边4222和第六边4223。第一边4211和第四边4221相对设置,具体而言,第一边4211和第四边4221之间通过顶板427相连。第二边4212和第五边4222相对设置,第二边4212和第五边4222之间为敞开状,使得收线空间R3与回收盒41直接连通,同样第三边4213和第六边4223相对设置,第三边4213和第六边4223之间亦为敞开状,使得收线空间R3与回收盒41直接连通。
所述传送带423在所述收线空间R3内形成传送路径。第一传动轮424、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均连接在第一挡板421和第二挡板422之间,且用于安装及驱动传送带423。所述第一传动轮424和所述第二传动轮425位于所述顶部区S5和所述底部区S4的交界处,位于所述顶部区S5的部分所述传送带423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轮424和所述第二传动轮425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426位于所述底部区S4,第三传动轮426可以位于所述回收盒41内,所述第三传动轮426与所述第一传动轮424和所述第二传动轮425构成三角形架构。具体而言,第一传动轮424、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彼此间隔构成三角形架构的三个顶点,传送带423缠绕第一传动轮424、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这样传送带423在收线空间R3内形成三角形的传送路径。
第一传动轮424为主动轮,可以理解为,传送机构42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连接至第一传动轮424,带动第一传动轮424转动,第一传动轮424带动传送带423移动,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为辅助轮,通过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与传送带423之间的摩擦力实现第二传动轮425和第三传动轮426的转动。
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取消第三传动轮426,只需要两个传动轮就可以实现定义传送带423的传送路径。当然,也可以设置四个传动轮,可以理解为,在底部区S4设置两个第三传动轮,通过增加传动轮数量的方式,可以调节传送带423的传送路径的尺寸,匹配不同的应用需求。例如当备用跳线的尺寸较长时,可以通过增加传动轮的数量的方式,在有限的空间内扩展传送带的传送路径,以匹配较长尺寸的备用跳线,以实现顺利将备用跳线带入回收盒41。
在所述顶部区S5,所述传送带423的承载面背离所述回收盒41,在所述底部区S4,所述传送带423的承载面朝向所述回收盒41。
所述传送机构42包括放料区S6和取料区S7。所述传送带423用于在所述放料区S6和所述取料区S7之间构成闭环传送路径,所述放料区S6位于所述顶部区S5,取料区S7可以位于顶部区S5,取料区S7也可以位于底部区S4。放料区S6用于提供插拔装置200将弃用跳线放置在传送带423上,在放料区S6,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被固定至传送带423。取料区S7用于提供插拔装置200解除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和传送带423之间的固定关系,解除固定关系后,弃用跳线能够掉落至回收盒41中。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传送机构4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201和第二端4201,从第一端4201向第二端4202的延伸方向为第一轴方向,垂直于第一挡板的方向为第二轴方向。所述放料区S6邻近所述第一端4201,所述取料区S7位于所述顶部区S5且邻近所述第二端4202。当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被传送带423运送至取料区S7的位置时,插拔装置200解除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和传送带之间的固定关系后,通过所述传送带423的反向移动,在重力的作用下,所述弃用跳线落入所述回收盒41。
所述传送带423上设有跳线固定结构4231,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固定至所述传送带423。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为固定在所述传送带423上的设有适配器端口的固定架,通过将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插入所述适配器端口,实现将所述弃用跳线固定至所述传送带423。具体而言,跳线固定结构4231位于放料区S6时,固定架上的适配器端口朝向取料区S7。
其它实施方式中,跳线固定结构4231也可以为卡持结构,例如在传送带423上固定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夹爪,通过两个弹性夹爪构成卡持结构,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卡在其中。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位于所述放料区S6时,所述插拔装置200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固定至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携带所述光纤连接器移动至所述取料区S7时,所述插拔装置200用于解除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和所述光纤连接器之间的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式通过插拔装置200沿垂直于第一挡板421的方向上的移动,实现在放料区S6和取料区S7,插拔装置200对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的操作。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挡板421设有放料口4214和取料口4215,所述放料口4214位于所述放料区S6,取料口4215位于取料区S7。插拔装置200能够携带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从放料口4214处进入收线空间R3,并将光纤连接器插入跳线固定结构4231上。插拔装置200能够从取料口4215入伸入收线空间R3,并从跳线固定结构4231上取下光纤连接器,将取下的光纤连接器留在收线空间R3中,且放置在传送带423上。
参阅图14和图15,所述传送机构还包括屏蔽门428,所述屏蔽门428安装在所述放料口4214位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第一挡板421,所述屏蔽门428能够遮挡或开放所述放料口4214,以供所述插拔装置200伸入所述放料区S6。具体而言,第一挡板421包括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内表面为朝向收线空间R3的表面,屏蔽门428安装在外表面。外表面突出设置安装部4216,屏蔽门428滑动连接至第一挡板421,且屏蔽门428和安装部4216之间设有弹性元件4281。弹性元件4281可以为线性弹簧。屏蔽门428与第一挡板421之间的滑动连接结构可以为滑槽和滑块的配合结构,例如屏蔽门428与第一挡板421接触的表面设置滑块,第一挡板421外表面设滑槽,滑块与滑槽配合实现屏蔽门428与第一挡板421的滑动连接。屏蔽门428包括底部4282和顶部4283,底部4282朝向安装部4216且用于抵持弹性元件4281,顶部4283朝向或正对放料口4214,本申请通过插拔装置200带动屏蔽门428移动,当需要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放入放料区S6时,插拔装置200搭在屏蔽门428的顶部4283,并向安装部4216的方向推动屏蔽门428,使得屏蔽门428朝向安装部4216移动,直至放料口4214呈敞开状,插拔装置200可以从放料口4214处进入收线空间R3。当插拔装置200放置好光纤连接器后,移出收线空间R3,屏蔽门428在弹性元件4281的作用下自动回位,遮挡放料口4214,此状态下,屏蔽门428并未完全遮挡放料口4214,屏蔽门428与第一挡板421的顶部的第一边4211之间,或者屏蔽门428与顶板428之间仍然保持间隙,此间隙用于容纳弃用跳线的线缆。因为当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在收线空间R3内时,弃用跳线的线缆部分还在传送机构42的外部,当传送机构42的传送带423移动的过程中,线缆会不断的被拉进收线空间R3内。
本方案通过设置放料口且在放料口位置设置屏蔽门428,能够防止回收跳线的过程中,光纤配线设备内的其它的线缆被带入放料区,被传送机构送至回收盒的弃用跳线在传送机构内被运输的过程中,可能会与光纤配线设备外的其它线缆摩擦,摩擦力会拉扯其它的线缆,若放料口处不设置屏蔽门,其它线缆就有可能被带入放料区。
参阅图15和图16,为了保证备用跳线的线缆进入收线空间R3的过程的顺畅性,一种实施方式中,传送机构42还包括第一滑轮4291,所述第一滑轮4291转动连接在所述屏蔽门428的顶部4283,所述屏蔽门428遮挡所述放料口4214的状态下,所述第一滑轮4291用于搭接所述弃用跳线的线缆,通过所述第一滑轮4291的滑动使得所述线缆顺畅进入所述收线空间R3。具体而言,屏蔽门428的顶部4283设有收容空间42831,第一滑轮4291沿轴向的两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至屏蔽门428,具体而言,放料口4214呈长方形,沿着第一边4211延伸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边4211的方向为宽度方向,放料口4214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第一滑轮4291的轴向方向与放料口4214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滑轮4291在放料口4214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尺寸大于等于放料口4214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即沿放料口4214的长度方向,第一滑轮4291完全遮挡放料口。
备用跳线的线缆在进入收线空间R3之前,也可能位于第一挡板421的顶部的上方,如图16所示,可以理解为位于顶板427的上方,这样线缆进入收线空间R3的过程中,会顺着顶板427的边缘进入收线空间R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42还包括第二滑轮4292,所述第二滑轮4292位于第一挡板421和所述第二挡板422之间,具体而言,第二滑轮4292转动连接至顶板427,所述屏蔽门428遮挡所述放料口4214的状态下,所述第二滑轮4292和所述第一滑轮429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供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第一滑轮4291、所述第二滑轮4292和所述同步带423包围的区域用于放置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第二滑轮4292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滑轮4291的轴向方向可以相同,在放料口4214的长度方向上,第二滑轮4292可以完全遮挡放料口4214,这样的方案有利于线缆顺利进入收线空间R3,可防止线缆被卡住,第一滑轮4291和第二滑轮4292的滑动还能够减少线缆与传送机构42之间的摩擦力,提升回收跳线的顺畅性。
传送机构42还包括第三滑轮4293,第三滑轮4393安装在第一挡板421的放料口4214内,第三滑轮4293的轴向方向与放料口4214的宽度方向一致,也可以理解为,第三滑轮4293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滑轮4291的轴向方向。具体而言,第三滑轮4293沿其轴向方向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42931和第二端42932,第一端42931转动连接至第一挡板421,第二端42932转动连接至顶板427。对于放料口4214而言,放料口4214内朝向顶板的内壁为底壁,放料口4214在第一边上形成开口,放料口4214内的侧壁连接在底壁和开口之间。当线缆进入收线空间的过程中,第一滑轮4291用于防止线缆与底壁或屏蔽门428接触产生摩擦,第二滑轮4292用于防止线缆与顶板427接触产生摩擦,第三滑轮4293用于防止线缆与放料口4214的侧壁接触产生摩擦。
具体而言,第一滑轮4291、第二滑轮4292和第三滑轮4293的结构形态可以相同,例如均为中心的固定轴和套设在固定轴上的圆筒状结构,此圆筒状结构可称为滑轮,滑轮与固定轴之间没有圆周方向的定位,在滑轮的外表面受到线缆滑过的摩擦力时,滑轮便可以自由转动。滑轮和固定轴之间可以设置轴承,以提升二者之间相对转动的顺畅性。第一滑轮4291和第二滑轮4292的尺寸可以为相同的,第三滑轮4293的尺寸较小,具体而言,第三滑轮4293的轴向尺寸小于第一滑轮的轴向尺寸,第三滑轮4293的外径也可以小于第一滑轮4291的外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传送机构42还包括传感器4294和控制器(未图示),所述传感器4294固定在所述放料区S6,所述传感器4294用于感应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的位置,当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移动至所述放料区S6时,所述传感器4294发送第一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控制所述传送带423停止移动。当所述插拔装置200将所述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固定至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时,所述控制器收到第二信号,并启动所述传送带423,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传送带423移动的行程或时间,或者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的坐标位置控制所述传送带423停止移动,使得所述跳线固定结构4231停在所述取料区S7。
图17A为未放入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的状态下的传送机构42的放料区S6的示意图,此状态下,屏蔽门428处于关闭位置,在弹性元件4281的弹性抵持作用下,屏蔽门428遮挡放料口4214。
图17B为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放入放料区S6的状态下的传送机构42的放料区S6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插拔装置200夹持光纤连接器,插拔装置200移动至图17A所示的屏蔽门428的顶部,然后插拔装置200向下移动,下推屏蔽门428,使得屏蔽门428处于打开位置,放料口4214未被遮挡,插拔装置200和光纤连接器可以从放料口4214进入收线空间R3,并且,插拔装置200能将光纤连接器插入跳线固定结构4231的适配器端口上。
图17C为插拔装置200放置完光纤连接器退出放料口4214后,屏蔽门428关闭的示意图。当插拔装置200松开光纤连接器后从放料口4214外移出传送机构42时,屏蔽门428可以自动关闭。
图18A为启动传送带423后,传动带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带入至底部区S4的状态示意图,此状态下,弃用跳线的线缆还没有完全进入收线空间R3,图18A省略了线缆、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屏蔽门的相关结构。此状态下,需要传送带423继续移动。
图18B为传送带423将光纤连接器运送至取料区S7的示意图,此状态下,停止传送带423的驱动,弃用跳线的线缆已经全部进入收线空间R3,并且在重力的作用下,线缆自由下垂落入回收盒41。但是由于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仍固定在跳线固定结构4231上,弃用跳线无法进入回收盒。
图19所示为在取料区S7,插拔装置200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从跳线固定结构4231上取下来并放在传送带423上的示意图。此状态下,驱动传送带423反转,使得光纤连接器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回收盒41,完成弃用跳线回收的流程。本实施方式中,将取料区S7设置在传送机构42顶部区S5,且邻近第二端4202,可以使得传送机构42具有较小的尺寸,放料区S6可以位于顶部区S5的第一端4201,放料区S6也可以位于顶部区S5的中间位置。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取料区S7的位置可以位于传送机构42的底部区S4,如图20所示为传送带423将光纤连接器运送至取料区S7的示意图,此时,只需要通过插拔装置200将弃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从跳线固定结构4231上取下,插拔装置200取下光纤连接器后,只需要松开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就会自由落体运动至回收盒41中。本实施方式不需要传送带423的反向移动,就可以实现弃用跳线落入回收盒41。
图6所示的光纤配线设备中,跳线存储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区和夹设在两个所述第一区之间的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呈长条状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区与所述第一区邻接且二者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备用跳线的两端光纤连接器分别收容在两个所述第一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线性阵列排布,连接在所述备用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之间的光纤线缆收容在所述第二区,各所述第一区均设取线窗口,所述取线窗口用于容纳一个所述光纤连接器,所述取线窗口为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位置。跳线存储装置可以可拆卸连接在光纤配线设备内,例如滑动连接至安装板。跳线存储装置可以可拆卸连接在光纤配线设备内,例如滑动连接至安装板。
图2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与图6所示的光纤配线设备的区别在于:安装板104的数量和插拔装置200的数量不同,以及跳线存储装置300的具体结构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光纤配线设备包括一个安装板104、一个插拔装置200、一个跳线存储装置300和一个跳线回收装置400。安装板104上设置的集成配线面板103上的适配器端口可以分区设置,其中部分适配器端口为第一端口11,另一部分适配器端口为第二端口12,这样,连接跳线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端口11和第二端口12,实现光通路。如图21所示,一种分区方法为上下分区,图中虚线框F1表示为第一配线区F1,第一配线区F1内的适配器端口为第一端口11,虚线框F2表示为第二配线区F2,第二配线区F2内的适配器端口为第二端口12。
本实施方式中,跳线存储装置300包括一个取线窗口。具体而言,跳线存储装置包括第一区和一个第二区,第一区和第二区邻接且二者的内部空间相通,所述备用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收容在所述第一区且的在所述第一区的延伸方向上呈线性阵列排布,连接在所述备用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之间的光纤线缆收容在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一区设有取线窗口,所述取线窗口用于容纳备用跳线的连接器,所述取线窗口为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位置。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区内,且同一根所述备用跳线的两个所述光纤连接器相邻设置。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监控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的备用跳线消耗量,以提醒更换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举例而言,可以在跳线存储装置上设置计数器,取出一根备用跳线后,控制系统操控计数器进行记录,这样可以清楚地临近跳线存储装置中的图示用跳线的数量。
图21示意性地用四边形框形结构代表传送机构42,具体的传送机构42的结构可以参阅14所示的传送机构42的结构。一种实施方式中,将图14所示的传送机构42应用在本实施方式中时,将放料口邻近配线面板放置,使得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能够沿着换列机构的主轨道251移动至放料口的位置,将弃用跳线的连接器放至跳线固定结构上。一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在光纤配线设备中另设计轨道,此轨道与换列机构的主轨道衔接并且延伸方向不同,执行机构可以沿着此轨道移动至传送机构42的放料口和取料口,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连接器停泊端口14和第一配线面板101的延伸板1012,连接器停泊端口14设置在延伸板1012上。连接器停泊端口14可以作为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换手动作。此外,连接器停泊端口14也可以与剪线机构43配合。当需要剪掉弃用跳线的一个光纤连接器后再进行回收跳线的情况下,执行机构从配线面板上取出光纤连接器后插入此连接器停泊端口14的位置处,再启动剪线机构43将光纤连接器剪掉。
图2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的部分示意图,主要包括配线面板101和插拔装置200。具体而言,光纤配线设备内设框架051,框架051包括第一安装面0512和连接至第一安装面0512的一个边缘的第二安装面0513,第一安装面0512和第二安装面0513可以相互垂直。第一安装面0512用于固定配线面板101和部分插拔装置200,第二安装面0513用于固定部分插拔装置200。框架051为呈长方体形状的箱体架构,第一安装面0512和第二安装面0513为框架051的相邻的两个外表面。框架051的内部空间可以布置电路板,光纤配线设备的控制器及其它的处理模块可以放置在框架内部。框架051的第一安装面0512上设有通孔或开窗0514,通孔或开窗0514的设置可以供框架051内部的电路板上控制电路通过电线引出框架,以电连接至插拔装置200。
如图22和图23所示,通孔或开窗0514一一对应地设置在配线面板101的背后,具体而言,在第一轴方向上,通孔或开窗0514与配线面板101正对设置,图22和图23示意性地绘出了三个配线面板101,按通孔或开窗0514的位置,可以得到配线面板的数量为五个,省略了两个配线面板。
第一安装面上固定连接配线面板101,本实施方式中的配线面板101上设置适配器端口,配线面板101的具体的结构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配线面板101的具体结构可以相同,也就是说,图22所示的配线面板101可以为光纤配线设备中的只设置第一端口的一个配线面板,光纤配线设备中还设有另一个配线面板,用于设置第二端口。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用于与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配合,以实现光通路。其它实施方式中,图22所示的配线面板101也可以为集成配线面板,即,配线面板101上即设置第一端口,也设置第二端口,可以将配线面板101进行分区,具体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配置方式可以参阅图21所示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23、图24和图25。插拔装置200包括固定轨道24、换列机构25和执行机构26,固定轨道24固定在第一安装面0512上,固定轨道24和配线面板101并排设置的爬行区105中,固定轨道24固定在相邻的两个配线面板101之间。换列机构25包括主轨道251和换列轨道252,主轨道251固定在第二安装面0513上,主轨道251延伸的方向为第二轴方向,固定轨道24延伸的方向为第三轴方向,垂直于第一安装面0512的方向为第一轴方向。主轨道251在第二安装面0513上且邻近第一安装面0512设置,换列轨道252滑动连接至主轨道251,在第二轴方向上,换列轨道252位于固定轨道24的下方。换列轨道252能够在主轨道251上滑动并且选择性地与固定轨道24对接。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插拔装置200与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插拔装置200的主要区别在于用于驱动执行机构在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上爬行的结构。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同步带驱动执行机构在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上爬行,即同步带的外侧齿与执行机构上的齿结构配合,这种方案下,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上的同步带均需要电机驱动。而本实施方式中的插拔装置通过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实现驱动执行机构在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上爬行。在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上设置固定的齿条结构,在执行机构上设置驱动齿轮和电机,电机带动驱动齿轮转动,通过驱动齿轮和齿条的配合,实现执行机构在固定轨道和换列轨道上爬行。本实施方式中,只需要一个电机,而且电机集成在执行机构上,集成度更好,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势。
插拔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参阅图24和图25,详细描述如下。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执行机构26不包括图6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执行机构中的齿条结构2612,利用驱动齿轮替代齿条结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执行机构26还可以不包括图6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执行机构中的固定部2613和滑块2614,利用滑轮,且滑轮直接连接至承载板,替代固定部和滑块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中,执行机构26包括驱动齿轮2692和电机2691,电机2691用于带动驱动齿轮2692转动,驱动齿轮2692位于执行机构26与固定轨道24和换列轨道252配合的表面的一侧。电机2691的电机轴与驱动齿轮2692的中心轴为同轴设置,驱动齿轮2692的中心轴垂直于第一安装面2512,即驱动齿轮2692的中心轴沿第一轴方向延伸。
固定轨道24包括第一滑轨243和第一齿条242’,第一滑轨243和第一齿条242’均沿第三轴方向延伸。第一滑轨243用于与执行机构26滑动连接。第一齿条242’的啮合面朝向方向为第二轴方向。执行机构26在固定轨道24上爬行的过程中,执行机构26的驱动齿轮2692位于第一齿条242’的啮合面上且与第一齿条242’配合。执行机构26还包括与第一滑轨243滑动配合的滑轮结构2693,本实施方式中,滑轮2693可以直接设置在执行机构的承载板的底面,具体可以参阅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的承载板上设置齿条结构2612的位置。
换列轨道252的具体结构与固定轨道24相同,只是换列轨道252沿第三轴方向延伸的尺寸小于固定轨道24沿第三轴方向延伸的尺寸。换列轨道252包括第二滑轨2523和第二齿条2522’,执行机构26的滑轮结构2693与第二滑轨2523配合。当换列轨道252和固定轨道24对接时,第二滑轨2523与第一滑轨243对接,第二齿条2522’和第一齿条242’对接,此时执行机构26能够在换列轨道252和固定轨道24之间移动。在第三轴方向上,执行机构26延伸的尺寸可以与换列轨道252延伸的尺寸相同。
本申请通过将部分插拔装置200以固定轨道24的方式集成在配线面板之间的爬行区105中,通过换列的方式,使得执行机构26执行从配线面板上取下连接跳线、将备用跳线插入对应的配线面板上的适配器端口、回收弃用跳线等工作,插拔装置200部分集成在配线面板之间的设计,使得配线的过程更快速、更精准,能提升光线配线设计的配线效率,插拔装置占用了配线面板的部分空间,使得光纤配线设备集成度更佳,具有节约空间,易于操作,性能优及成本低的优势。
本申请提供的光纤配线设备包括光纤调度控制系统,光线配线设备内设置若干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来构建此控制系统。光纤配线设备上电后,操作人员下发光纤调度(包括光纤连接或光纤断开)的指令,控制系统根据接收到的指令,按照不同的动作顺序执行指令光纤连接和光纤断开的流程。
控制系统执行光纤连接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系统根据待连接的光纤端口号,计算判断每个配线面板上的目标端口适配器(即第一端口或第二端口)所在的列坐标及行坐标;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移动至跳线存储装置的取线窗口位置;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从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备用跳线的连接器;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根据目标端口适配器所处的列坐标进行换列;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根据目标端口适配器所外的行坐标,携带连接器沿着固定轨道移动至目标端口位置;
插拔机器的执行机构执行插纤动作,即将连接器插入目标端口适配器中;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松开连接器并缩回夹爪(第一夹爪或第二夹爪);
藉此,光纤调度控制系统完成将连接跳线连接至对应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的连接的流程。
控制系统执行将配线面板上的连接跳线取下(可以理解为:光纤断开)及回收弃用跳线的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控制系统根据待断开的光纤端口号,计算判断每个配线面板目标端口适配器所在的列坐标及行坐标;
插拔装置执行机构分别根据其目标端口适配器所处列坐标进行换列;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使得执行机构分别根据目标端口和行坐标,移动至目标端口高度的位置;
插拔装置执行拔纤动作,即将对应的连接跳线的一个连接器从目标端口上取下来,此时,该连接跳线成为弃用跳线;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使得执行机构携带弃用跳线的一个连接器移动至剪线机构的位置;
剪线机构剪断弃用跳线;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将已剪掉的弃用跳线的连接器放入回收盒,同时控制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取下弃纤的另一个连接器,并携带另一个连接器移动至换列轨道;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在换列轨道上沿着主轨道移动,并移动至跳线回收装置的传送机构的放料区;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将其所携带的连接器放置于传送机构的跳线固定结构处,并退出传送机构;
控制系统启动传送机构,使得传送机构的传送带运动,将弃用跳线带入传送机构中,并运送至取料区;
插拔装置的执行机构移动至传送机构的取料口,并将连接器从跳线固定结构上取下来,放在传送带上;
传送带反转,使得连接器落入回收盒;
藉此,调度控制系统完成光纤断开及弃用跳线的流程。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纤调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插拔装置从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备用跳线;
所述插拔装置将所述备用跳线的一个两端的插头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内,实现光通路;或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拔出所述连接跳线的两个插头,及控制所述插拔装置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
具体而言,当光纤配线设备的跳线存储装置只有一个取线窗口时,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调度方法中“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过程包括: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取线窗口取出待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一个插头,将所取出的插头插入所述第一端口,再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取线窗口中取出待取出的所述备用跳线的另一个插头,将所取出的插头插入所述第二端口。
当光纤配线设备的跳线存储装置包括两个取线窗口时,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调度方法中“所述插拔装置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过程包括:所述插拔装置从两个所述取线窗口取出待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且将所取出的两个所述光纤连接器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
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插拔装置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的过程包括:所述插拔装置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传送机构位置处,启动所述传送机构,通过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弃用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
当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为尺寸较大时,连接跳线被插拔装置从配线面板上取下时,变为弃用跳线,以跳线回收装置将弃用跳线回收至回收盒的过程中,需要将弃用跳线的一个光纤连接器剪掉。因此,一种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调度方法在“所述插拔装置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之前,所述方法包括:所述插拔装置拔出所述第一插头(弃用跳线的一个光纤连接器),并将所述第一插头运送至所述剪线机构位置,控制所述剪线机构剪掉所述第一插头,所述插拔装置拔出所述第二插头(弃用跳线的另一个光纤连接器)并将所述第二插头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
本申请还提供的光纤调度系统,光纤调度系统包括光纤配线设备和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提供的光纤调度方法,以对光纤配线设备进行配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配线面板,各所述配线面板均呈长条状且设置多个适配器端口,所述配线面板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至少两个所述配线面板在第二方向上相对间隔排列,所述安装板上设有至少两个爬行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至少两个所述爬行区和至少两个所述配线面板交替排列,相邻的两个所述配线面板之间设一个所述爬行区,相邻的两个爬行区之间设一个所述配线面板;
存储区和/或回收区,所述存储区用于设置跳线存储装置,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用于存放多根备用跳线,所述回收区用于设置跳线回收装置;和
插拔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固定轨道、换列机构和执行机构,至少两个所述固定轨道分别位于所述爬行区且固定至所述安装板,所述固定轨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换列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在所述配线面板的一侧,所述换列机构包括主轨道和换列轨道,所述换列轨道与所述固定轨道同向延伸,所述换列轨道滑动连接至所述主轨道,所述执行机构用于与所述固定轨道和所述换列轨道滑动配合,所述换列轨道用于分别与各所述固定轨道对接,以切换所述执行机构的位置;
所述多个适配器端口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设备一,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设备二;
所述执行机构能够从所述跳线存储装置中取出所述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并将所述备用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插入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同一根所述备用跳线的一端的光纤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一端口配合,同一根所述备用跳线的另一端的光纤连接器用于与所述第二端口配合,以实现所述设备一和所述设备二之间的光通路;和/或所述执行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端口中的连接跳线的光纤连接器拔出,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成为弃用跳线,所述执行机构用于将所述弃用跳线运送至所述跳线回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轨道包括第一同步带,所述换列轨道包括第二同步带;当所述固定轨道与所述换列轨道对接时,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的运动,实现所述执行机构在所述换列轨道和所述固定轨道之间切换;当所述执行机构移动至所述固定轨道上时,通过所述第一同步带带动所述执行机构在所述固定轨道上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设备包括一个第一同步带电机,所述第一同步带电机同时驱动所有的所述第一同步带运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机构包括承载板和升降组件,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同步带和所述第二同步带配合的齿条结构,所述承载板的顶部设有沿第一轴方向延伸的升降导轨,所述升降组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具有第三轴方向和第二轴方向的移动自由度,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第三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夹紧导轨、一对滑动件和一对横移导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承载板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所述夹紧导轨固定至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夹紧导轨沿所述第三轴方向延伸,所述一对滑动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夹紧导轨,一对所述横移导轨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滑动件,一对所述横移导轨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夹持结构包括第一爪部和第二爪部,所述第一爪部滑动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横移导轨,所述第二爪部滑动连接至另一个所述横移导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爪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爪部的一端相对设置且构成第一夹爪,所述第一爪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爪部的另一端相对设置且构成第二夹爪,当所述执行机构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轨道上时,分布所述固定轨道两侧的所述配线面板分别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第一夹爪用于执行所述第一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夹取和避位,所述第二夹爪用于执行所述第二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处的所述光纤连接器的夹取和避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各所述配线面板上,所述适配器端口沿着配线面板的延伸方向排列为一列或两列。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夹紧驱动电机和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三轴方向,所述驱动轴的外表面设有螺纹结构,至少一个所述滑动件设有螺纹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螺纹结构和所述螺纹孔配合,在所述夹紧驱动电机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的情况下,使得一对所述滑动件沿着所述夹紧导轨相向或相背移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横移电机和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外表面设有驱动齿,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均包括齿条结构,所述齿条结构的延伸方向均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齿条结构与所述驱动齿配合,通过所述横移电机带动所述驱动杆转动,使得所述第一爪部和所述第二爪部同步沿着所述横移导轨移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夹紧导轨、一对滑动件和一对横移导轨,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承载板层叠设置且滑动连接至所述升降导轨,所述夹紧导轨固定至所述固定板背离所述承载板的一侧,所述夹紧导轨沿所述第三轴方向延伸,所述一对滑动件滑动连接至所述夹紧导轨,一对所述横移导轨分别固定至一对所述滑动件,一对所述横移导轨的延伸方向为所述第二轴方向,所述夹持结构包括一个夹爪和转动副,所述夹爪通过所述转动副转动连接至一连接架,所述连接架滑动连接至所述横移导轨,分布所述固定轨道两侧的所述配线面板分别为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所述夹爪能够从所述第一面板的位置转动至所述第二面板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插拔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插拔装置与两个所述安装板一一对应设置,其中一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配线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为所述第一端口,另一个所述安装板上的所述配线面板上的所述适配器端口为所述第二端口。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配线设备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能够监控所述跳线存储装置的备用跳线消耗量,以提醒更换所述跳线存储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回收装置包括传送机构和回收盒,所述插拔装置用于将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运送至所述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一对摩擦轮,通过一对所述摩擦轮夹持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并通过所述摩擦轮的转动,将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摩擦轮的中心轴相对固定,一对所述摩擦轮的外表面包括至少两个突出部,至少两个所述突出部呈间歇状分布在所述摩擦轮的外表面,相邻的两个突出部之间构成凹部,一对所述摩擦轮在旋转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突出部之间的接触实现夹持运送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一对所述摩擦轮的所述凹部相对设置时,一对所述摩擦轮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用于放置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有跳线固定结构,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用于将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固定至所述传送带,通过所述传送带和所述跳线固定结构的配合将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传送至所述回收盒。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固定结构为固定在所述传送带上的设有适配器端口的固定架,通过所述执行机构将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的连接器插入所述适配器端口,实现将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固定至所述传送带。
18.如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光纤配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跳线回收装置还包括剪线机构,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的两个光纤连接器分别为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所述剪线机构用于从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的线缆的一端剪掉所述第一插头,被剪掉所述第一插头的被拔出的所述连接跳线被运送至所述传送机构。
19.一种光纤调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配线设备。
CN202110715285.7A 2021-06-26 2021-06-26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Active CN1135343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285.7A CN113534375B (zh) 2021-06-26 2021-06-26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PCT/CN2022/075638 WO2022267486A1 (zh) 2021-06-26 2022-02-09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5285.7A CN113534375B (zh) 2021-06-26 2021-06-26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375A CN113534375A (zh) 2021-10-22
CN113534375B true CN113534375B (zh) 2022-11-11

Family

ID=7809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5285.7A Active CN113534375B (zh) 2021-06-26 2021-06-26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4375B (zh)
WO (1) WO20222674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377B (zh) * 2021-06-26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3534375B (zh) * 2021-06-26 2022-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CN115586611B (zh) * 2022-09-08 2023-04-07 卓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光纤配线架用的圆盘同轴编排方法
CN117319850A (zh) * 2023-11-03 2023-12-29 上海科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传送网otn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4619A (ja) * 1999-02-02 2000-08-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接続替え装置及び方法
CN210427901U (zh) * 2019-09-30 2020-04-28 罗浩瑜 一种光纤远程自动拔插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09782B2 (ja) * 1992-12-14 1998-02-0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方式自動化光mdf
JP3131818B2 (ja) * 1994-03-04 2001-02-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ファイバ接続替え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US6877906B2 (en) * 2002-08-30 2005-04-1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Optical fiber cross-connect with a connection block, an alignment block and a handling device
US7187838B2 (en) * 2005-01-24 2007-03-06 Furukawa Electric North America, Inc.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radial optical distribution
US7570860B2 (en) * 2007-01-19 2009-08-04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Adapter panel with lateral sliding adapter arrays
CN104614822A (zh) * 2013-11-05 2015-05-13 深圳市华为安捷信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跳纤装置、端口面板及跳纤系统
KR102144548B1 (ko) * 2018-01-31 2020-08-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 광분배 시스템 및 광분배 방법
CN209281010U (zh) * 2019-02-21 2019-08-20 藤仓(上海)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用于高密度配线的lc连接器跳线
CN212229252U (zh) * 2020-03-18 2020-12-25 苏州市职业大学 一种能自动检测端口连接状态的光纤配线架
CN112099163B (zh) * 2020-09-02 2021-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3534375B (zh) * 2021-06-26 2022-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CN113548235B (zh) * 2021-06-26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跳线回收装置和光纤配线设备
CN113534377B (zh) * 2021-06-26 2022-09-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4619A (ja) * 1999-02-02 2000-08-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ファイバ接続替え装置及び方法
CN210427901U (zh) * 2019-09-30 2020-04-28 罗浩瑜 一种光纤远程自动拔插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375A (zh) 2021-10-22
WO2022267486A1 (zh)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34375B (zh)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CN113534377B (zh)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CN113534374B (zh)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CN113534376B (zh) 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CN113534373B (zh) 配线组件、光纤配线设备和光纤调度系统
US20170192191A1 (en) Fiber optic solutions for migration between duplex and parallel multi-fiber solutions allowing for full fiber utilization
CN112099163B (zh) 光纤配线设备、光纤调度方法和系统
US7292764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 connection and disconnection of the binding cables within a distributor
JPH0634898A (ja) 光ファイバの配線切替装置及びその配線切替方法
WO2022267796A1 (zh) 跳线存储装置
CN113548235B (zh) 跳线回收装置和光纤配线设备
WO2015067003A1 (zh) 一种跳纤装置、端口面板及跳纤系统
CN218003792U (zh) 带双机械手的12芯智慧光纤配线架
WO2013004488A1 (en) A device for handling a connectorized fiber cable
KR101103631B1 (ko) 대용량 광선로 케이블 절체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