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8052A - 粘合带 - Google Patents

粘合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8052A
CN113528052A CN202010312491.9A CN202010312491A CN113528052A CN 113528052 A CN113528052 A CN 113528052A CN 202010312491 A CN202010312491 A CN 202010312491A CN 113528052 A CN113528052 A CN 113528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tape
light
meth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124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8052B (zh
Inventor
大岛辉明
坂下雅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nken Chemical Co ltd
Ningbo Soken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nken Chemical Co ltd
Ningbo Soke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nken Chemical Co ltd, Ningbo Soken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nken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124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80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8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8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8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8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4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2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 C09J7/25Plastics; Metallised plastic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255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课题在于提供耐光耐久性提高了的粘合带。解决方案是一种粘合带(10),具备在基材层(20)的一面和另一面分别层叠有粘合剂层(30a)、粘合剂层(30b)的层构成。粘合剂层(30a)及粘合剂层(30b)含有吸收规定波长的光且含铕的无机化合物。在300nm~8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所述无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

Description

粘合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合带。
背景技术
粘合带在电气、电子设备和建筑、土木等领域中广泛用于构件、构件间的粘接固定、构件的表面保护。特别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非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中,通过具有遮光功能的双面粘合带将液晶显示模块单元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贴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70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人等发现,如果粘合带长时间暴露于阳光、来自器件光源的光中,则存在源于剥离、翘起、发泡的耐久性(以下称为耐光耐久性)降低的问题。在现有的粘合带中,尚未进行关于耐光耐久性的研究,留有改良的余地。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耐光耐久性的粘合带。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某实施方式为一种粘合带,该粘合带具备基材层和层叠于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面的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含有吸收规定波长的光且含有铕的无机化合物,在300nm~8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所述无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涉及耐光耐久性提高了的粘合带的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粘合带的层构成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示出耐回弹性试验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耐热耐久试验的概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耐光耐久试验的概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粘合带、20基材层、30a粘合剂层、30b粘合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本说明书中,数值范围的说明中的“a~b”的表述除非另有说明,表示a以上b以下。
(粘合带)
图1为示出实施方式的粘合带的层构成的示意截面图。粘合带10包含基材层20、粘合剂层30a、粘合剂层30b。粘合带10具备粘合剂层30a、粘合剂层30b分别层叠于基材层20的一面和另一面的层构成。以下,将粘合剂层30a、粘合剂层30b总称为粘合剂层30。
(基材层)
基材层20至少采用由树脂膜、金属膜、纸浆纤维等纤维状物质构成的膜等膜状构件。基材层20可以是由一种膜状构件形成的单层,也可以是由多种膜状构件形成的多层。
作为膜状构件,特别优选使用树脂膜。作为树脂膜,可以适当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等公知的树脂膜。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树脂膜不具有充分的遮光性及反射性。因此,对树脂膜自身赋予遮光性时,使黑色颜料等黑色系色材分散含有在树脂膜基体中,对树脂膜自身赋予反射性时,使白色颜料等白色系色材或者银色颜料等银色系色材分散含有在树脂膜基体中即可。另外,在对树脂膜自身同时赋予遮光性及反射性的情况下,可将具有遮光性的树脂膜与具有反射性的树脂膜层叠而使用。
作为用于赋予遮光性或反射性的色材,可以适当使用公知的颜料或染料等,具体可列举以下例示的色材。首先,作为黑色系色材,例如可列举出炭黑、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苯胺黑、苝黑、钛黑、花青黑、活性炭、铁素体、磁铁矿、氧化铬、二硫化钼、复合氧化物系黑色色素、蒽醌系有机黑色色素等。这些黑色系色材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而使用。另外,为了得到与黑色系色材同样的遮光性,也可以代替黑色系色材而利用减法混色,使用将青色、洋红色、黄色这三种颜色的色材混合而得到的混合色材。
作为白色系色材,例如可列举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锆、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锡、氧化钡、氧化铯、氧化钇、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锌、氢氧化铝、氢氧化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锌、硅酸铝、硅酸镁、硅酸钙、硫酸钡、硫酸钙、硬脂酸钡、锌白、硫化锌、滑石、二氧化硅、氧化铝、粘土、高岭土、磷酸钛、云母、石膏、白碳、硅藻土、膨润土、锌钡白、沸石、绢云母、加水埃洛石等无机的白色系色材、丙烯酸系树脂粒子、聚苯乙烯系树脂粒子、聚氨酯系树脂粒子,酰胺系树脂粒子,聚碳酸酯系树脂粒子,硅酮系树脂粒子,尿素-福尔马林系树脂粒子,密胺系树脂粒子等有机的白色系色材等。作为白色系色料,也可以使用荧光增白剂,作为该荧光增白剂,可以从公知的荧光增白剂中适当选择。这些白色系色材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另外,作为银色系色材,例如还可举出银、铝等光泽性的金属;通过在薄片状的玻璃粒子等薄片状粒子的表面涂覆金属膜、金属氧化物膜而具有光泽性的光泽性颜料等。这些银色系色材可以单独使用或将两种以上组合而使用。
另外,通过在树脂膜的一面或两面上设置印刷层,也能够对基材层30赋予遮光性、或者同时赋予遮光性和反射性。例如,可使用分散含有黑色系色材的印墨在树脂膜的一个面形成遮光性的印刷层(遮光层),进而,根据需要可使用分散含有白色系色材或者银色系色材的印墨在另一个面形成反射性的印刷层(反射层)。另外,也可以在树脂膜的单面或两面设置通过对铝等金属进行蒸镀等而形成的金属层。例如,在树脂膜的一面上设置了由银或铝构成的金属层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金属层得到反射性。另外,构成遮光性粘合带的各层的厚度、使用色材的情况下的色材的使用量可以适当选择,以便能够发挥出遮光性、根据需要进一步赋予的反射性。此外,为了确保充分的遮光性,本实施方式的遮光性树脂膜的透射率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下。另外,对遮光性两面粘合构件也赋予反射性时,本实施方式的树脂膜的反射率优选为60%以上,更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另外,在为具有遮光性的粘合带的情况下,关于粘合带构件的透射率,优选为0.5%以下,更优选为0.3%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以下。
基材层20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基材层20的厚度典型地为3μm以上300μm以下的范围。
(粘合剂层)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层30至少由包含粘合剂和吸收规定的光的含铕的无机化合物形成。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的粘合剂层30的粘合剂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等中的任一种。另外,其中,优选粘合物性、光学特性等优异的(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
从维持粘合性能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30的厚度通常为5μm~200μm,优选为10μm~100μm。另外,从内聚力、粘接力及再剥离性的观点出发,粘合剂层30的凝胶分率优选为10~98质量%,更优选为20~9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90质量%。
对于粘合剂层30的粘合力而言,将PC板作为被粘物在23℃/50%RH环境下粘贴,用2kg辊压接后静置20分钟后测定粘合力,作为测得的粘合力(剥离速度300mm/min、180°剥离),为1N/25mm以上,优选为3N/25mm以上,更优选为5N/25mm以上。在耐光/耐热条件下,粘合力保持在原来的性能的60%以上的性能,优选保持在70%以上,更优选保持在80%以上。
((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
上述(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特别优选将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固化剂的粘合性组合物进行交联而成的粘合剂。由这样的粘合性组合物得到的粘合带在维持高的总光线透射率的同时,特定波长的光吸收性优异,并且可发挥优异的光学特性、粘合力、耐久性(长时间的耐光/耐热性)等。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优选为以来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作为主成分(优选包含50质量%以上)的聚合物。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在(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所包含的全部结构单元中,优选为50质量%以上,优选为55~95质量%,更优选为60~95质量%以上。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由此,能够表现出良好的粘合性。烷基可以是直链状或支链状。
作为(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从粘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作为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肉豆蔻酯、(甲基)丙烯酸棕榈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其中,从进一步提高粘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8的(甲基)丙烯酸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或(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外,这些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结构单元可以含有一种以上的源自(甲基)丙烯酸酯以外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例如,源自具有官能团的单体的结构单元),优选含有在分子内具有与固化剂反应的官能团的含官能团单体。源自该含官能团单体的官能团与固化剂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三维网状结构),得到具有所期望的内聚力的粘合剂。作为上述含官能团单体,优选列举出分子内具有羟基的单体(含羟基单体)、分子内具有羧基等极性官能性基团的单体(含羧基单体)、分子内具有氨基的单体(含氨基单体)等。
作为含羟基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3-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羟基烷基酯等。其中,从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羟基与交联剂的反应性和与其它单体的共聚性的方面考虑,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特别优选(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含羧基单体,例如可列举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等乙烯性不饱和羧酸。其中,从得到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中与羧基的固化剂的反应性和与其它单体的共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作为含有氨基的单体,例如可举出(甲基)丙烯酸氨基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基氨基乙酯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
(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作为构成该聚合物的单体单元,作为含有官能团的单体的下限值,优选含有0.1质量%以上,特别优选含有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0.8质量%以上。作为这样的粘合剂的市售品,可列举综研化学公司制造的SK DYNE SK-1502C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含官能团单体的含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15质量%以下。
(固化剂)
固化剂可以使(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交联,良好地形成三维网络结构。由此,得到的粘合剂的内聚力提高,耐久性优异。
固化剂的种类可根据导入(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中的极性官能性基团及交联系统适当选择,可以使用例如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化合物、金属螯合物化合物等可与上述极性官能团反应的固化剂。固化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氯苯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等异氰酸酯单体;将这些异氰酸酯单体加成于三羟甲基丙烷等而成的异氰酸酯化合物;异氰脲酸酯化合物;缩二脲型化合物;以及与公知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丙烯酸多元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异戊二烯多元醇等进行了加成反应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型的异氰酸酯。
作为上述环氧化合物的具体例,可举出乙二醇缩水甘油基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二缩水甘油基醚、甘油三缩水甘油基醚、1,3-双(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甲基)环己烷、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亚二甲苯基二胺、N,N,N’,N’-四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甲烷、三缩水甘油基异氰脲酸酯、间N,N-二缩水甘油基氨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N,N-二缩水甘油基甲苯胺和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
作为上述金属螯合化合物,可举出在铝、铁、铜、锌、锡、钛、镍、锑、镁、钒、铬或锆等多价金属上配位有异丙醇、乙酰丙酮或乙酰乙酸乙酯等的化合物等。
固化剂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100质量份,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上,特别优选为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上。另外,相对于(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100质量份,固化剂的含量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特别优选为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质量份以下。通过使固化剂的含量在上述范围内,得到的粘合剂层30发挥良好的粘合力。
本实施方式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通过GPC(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20万~200万,更优选为40万~150万,进一步优选为70万~130万。重均分子量若小于20万,则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的粘合带10中,粘合剂层30容易过度发粘。因此,难以将粘合带10切断为期望的形状或长度。另外,如果重均分子量超过200万,则粘合剂层30变得过硬,因此粘性大幅降低。即,在重均分子量20万~200万的范围外,粘合带10的切断加工时及粘贴时的操作性降低。
(无机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层30中使用的无机化合物是在300~8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范围内的含Eu(铕)的无机化合物。作为该无机化合物,可列举出在CaCO3(碳酸钙)、CaO(氧化钙)、钨酸钙等金属氧化物中添加了铕作为活性物质的稀土类荧光体、或者配体与铕离子螯合配位的稀土类荧光体。
作为包含铕的无机化合物,可列举CaAlSiN3:Eu2+(最大吸收峰:328nm,荧光峰:655nm)、Y3Al5O12:Ce3+(最大吸收峰:352nm,荧光峰:555nm)Y2O3:Eu(最大吸收峰:320nm,荧光峰:608nm)、Y2O2S:Eu(最大吸收峰:318nm,荧光峰:624nm),可举出(4’-(-4’-氨基-4-联苯基)-2,2’:6’,2”-三联吡啶-6,6”-二基双(甲基亚氨基二乙酸根))铕(III)酸钠(Sodium(4’-(-4’-Amino-4-biphenylyl)-2,2’:6’,2”-terpyridi ne-6,6”-diylbis(methyliminodiacetato))europate(III))、(1,10-菲啰啉)三(4,4,4-三氟-1-(2-噻吩基)-1,3-丁二酮基)铕(III)、三(1,3-二苯基-1,3-丙二酮基)(1,10-菲啰啉)铕(III)、三(乙酰丙酮)(1,10-菲啰啉)铕(III)、三(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基)铕(III)等。
推测由于具备上述那样的光吸收特性的无机化合物存在于粘合剂层30,因而在光照射粘合剂层30时,无机化合物有效地吸收光,粘合剂层30中包含的(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由于光照射而发生的劣化得到抑制。
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的下限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0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005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
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的上限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下。
通过将无机化合物的含量设为上述范围,可以在充分发挥粘合剂层30的粘合特性的同时,抑制长时间的光照射导致的耐久性的降低。
(有机色素化合物)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层30可以进一步含有有机色素化合物。作为有机色素化合物,可举出:噁二唑系化合物、苯并噁唑系化合物、噁唑系化合物、联苯系化合物、二苯乙烯系化合物、香豆素系化合物等。从各种物性(粘合物性、耐回弹性、耐热耐久性/耐光耐久性)的平衡的观点出发,优选噁二唑系化合物、噁唑系化合物、香豆素系化合物。
作为噁二唑类化合物,可举出2-(4-(1,4-苯并二噁烷-6-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300~800nm的波长区域的最大吸收峰(以下,简称“最大吸收峰”):320nm,荧光峰:413nm)、双-氨基苯基-噁二唑(最大吸收峰:380nm,荧光峰:470nm)、2-(4-联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最大吸收峰:372nm,荧光峰:428nm)等。
作为苯并噁唑类化合物,可举出1,4-双(2-苯并噁唑基)萘(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420nm)、琥珀酰亚胺基6-((7-(N,N-二甲基氨基磺酰基)-2,1,3-苯并噁二唑-4-基)氨基)己酸酯(最大吸收峰:365nm,荧光峰:410nm)、2,5-噻吩二基双(5-叔丁基-1,3-苯并噁唑)(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390nm)。
作为噁唑系化合物,可举出1,4-双(2-(5-苯基噁唑基))苯(最大吸收峰:397nm,荧光峰:429nm)、2,5-二苯基噁唑(最大吸收峰:352nm,荧光峰:375nm)、1,2-双(5-甲基苯并噁唑-2-基)乙烯(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410nm)等。
作为联苯类化合物,可举出4,4’-双-N-咔唑-苯乙烯基-联苯(最大吸收峰:420nm,荧光峰:470nm)、4,4’-双(三乙氧基甲硅烷基)联苯(最大吸收峰:280nm,荧光峰:340nm)、4,4'-双(2-磺酸苯乙烯基)联苯基二钠盐(最大吸收峰:280nm,荧光峰:340nm)等。
作为二苯乙烯类化合物,可举出4,4'-双[(4-苯胺基-6-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二苯乙烯-2,2'-二磺酸二钠(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430nm)、4-叔丁基-4’-(N-(苯基咔唑-3-基)-N-苯基氨基)二苯乙烯(最大吸收峰:375nm,荧光峰:445nm)、1,4-双(2-甲基苯乙烯基)苯(最大吸收峰:404nm,荧光峰:425nm)等。
作为香豆素类化合物,可举出7-二乙基氨基-4-甲基香豆素(最大吸收峰:350nm,荧光峰:430nm)、10-(2-苯并噻唑基)-2,3,6,7-四氢-1,1,7,7-四甲基-1H,5H,11H-[1]苯并吡喃[6,7,8-ij]喹嗪-11-酮(最大吸收峰:440nm,荧光峰:510nm)、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449nm,荧光峰:498nm)等。
有机色素化合物的含量的下限也取决于无机化合物的含量,但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0.001质量份以上,更优选为0.002质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05质量份以上。
另外,有机色素化合物的含量的上限也取决于无机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100质量份,优选为1.0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5质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下。
通过将有机色素化合物的含量设为上述范围,通过提高(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与无机化合物的相容性,可以在充分发挥粘合剂层30的粘合特性,并且进一步提高抑制由长时间的光照射导致的耐久性降低的效果。
(其他添加剂)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层30除了上述成分之外,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例如也可以含有选自(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以外的(甲基)丙烯酸系聚合物、增粘树脂、硅烷偶联剂、抗静电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防腐蚀剂、增塑剂、交联促进剂中的1种以上的添加剂。
(聚合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层30中包含的粘合剂的聚合反应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选择溶液聚合、本体聚合、乳液聚合、紫外线聚合等以往公知的任意的聚合方法,特别优选溶液聚合。在聚合反应中,可以适当使用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等适当的聚合引发剂。
(粘合带的制作方法)
以下,记载将(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用于粘合剂层30的粘合带10的制作方法。
粘合剂层30通过用固化剂将(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交联而得到。粘合剂层30的形成条件例如如下所述。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吸收规定波长的光的含铕的无机化合物与粘合剂组合物混合,制成涂布用粘合剂溶液,涂布在基材层20或隔离体上。上述粘合剂组合物含有溶剂时,根据溶剂的种类而不同,但通常在50~150℃,优选为60~100℃,通常干燥1~10分钟,优选为2~7分钟,从而除去溶剂。如上所述,形成涂膜。接着,在隔离体上涂布涂布用粘合剂溶液时,在没有隔离体一侧的涂膜上贴合基材层20或隔离体,在基材层20上涂布涂布用粘合剂溶液时,在涂膜上贴合隔离体。接着,通常在1天以上、优选为3~10天的期间、通常为5~60℃、优选为15~40℃的温度、通常为30~70%RH、优选为40~70%RH的湿度的环境下进行熟化或老化。如果在所述熟化条件下进行交联,则能够高效地形成交联体。在为用隔离体夹持的涂膜的情况下,熟化后剥离一个隔离体,在露出的粘合剂层30上贴合基材层20。通过上述步骤,在基材层20的两面层叠粘合剂层30,从而能够得到图1所示那样的两面规格的粘合带10。
作为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例如旋涂法、刀涂布法、辊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模涂法、凹版涂布法,以成为规定的厚度的方式进行涂布、干燥的方法。
(用途)
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在电气、电子设备和建筑、土木等领域中优选用于对部件或构件之间进行粘接固定的用途。特别是,优选用于对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之间进行粘接固定的用途,更具体而言,在液晶显示装置等非自发光型的显示装置中,优选用于对液晶显示模块单元等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进行粘接固定的用途。在该情况下,粘合带10因被背光频繁照射而容易发生剥离、翘起、发泡(构成背光单元的树脂基板使用聚碳酸酯基板时的由水分、残留单体等引起的气体)。此外,在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为如液晶模块单元等那样由电路基板驱动控制的显示单元的情况下,该显示单元与背光单元有时也经由FPC(柔性印刷电路)连接。在经由FPC连接两单元的情况下,FPC通常以弯曲的状态连接两单元,因此在两单元之间出现由弯曲的FPC引起的回弹斥力。因此,回弹斥力作为将显示单元或背光单元与双面粘合构件的粘贴界面剥离的力而强力地作用。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有效地发挥优异的耐光耐久性,进而耐回弹性也优异,因此能够实现显示装置的动作可靠性的提高。另外,在显示装置的背光灯单元使用光源的情况下,作为使白色发光的方式,可举出蓝色发光LED与黄色发光荧光体的组合、近紫外线(紫色)发光LED与红-绿-蓝色发光荧光体的组合、三原色(红、绿、蓝)发光荧光体的混光等。特别是在组合蓝色发光LED与黄色发光荧光体的方式的情况下,与其他方式不同的是,来自白色LED的在350nm以上500nm以下的范围(300~800nm的波长区域内)内具有最大强度的光会被频繁照射到粘合带10,但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在粘合剂中含有在350nm以上500nm以下具有最大吸收波长的含铕的无机化合物,因此能够发挥优异的耐光耐久性。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带10适于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的粘接固定,特别优选用于将发出在3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具有最大强度的光的背光单元和非自发光型显示单元进行粘贴的用途。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是本发明的例示,也能够采用上述以外的各种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粘合带10,示例了在基材层20的两侧的面层叠有粘合剂层30的双面粘合带,但粘合带10也可以是在基材层20的一面设置有粘合剂层30的单面粘合带。在该情况下,粘合带10在电气、电子设备和建筑、土木等领域中优选用于保护构件表面的用途。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基材层20的两侧的面上具有由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30的粘合带10,但粘合带10也可以具有基材层20和层叠在基材层20的一面上的由本实施方式的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剂层30和层叠在基材层20的另一面上的公知的粘合剂层。
此外,也可以在粘合剂层30的不与基材层20接触的面上粘贴隔离体。作为隔离体,可举出进行了剥离处理的基材,例如树脂膜、无纺布、纸等。隔离体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为3μm~300μm。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原料>
((甲基)丙烯酸系粘合剂)
·SK DYNE1502C(綜研化学公司制,酸值:15mgKOH/g)
·L-45DT(綜研化学公司制)(固体比(Solid ratio)(SK DYNE 1502C与L-45DT的质量比)=100/1.1)
(无机化合物)
·铕系化合物(1)(Bangs公司(Bangs Laboratories)制,FCEU001,最大吸收峰:365nm,荧光峰:610nm)
·铕系化合物(2)(三菱化学公司制,CASN,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655nm)
(有机色素化合物)
·噁二唑系化合物(Merck公司制,2-(4-联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最大吸收峰:372nm,荧光峰:428nm)
图2和图3中分别显示了噁二唑系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光谱。
·噁唑系化合物(Daken Chemical公司制,荧光增白剂135(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410nm)
·苯并噁唑系化合物(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Tinopal OB,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390nm)
·联苯系化合物(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Tinopal NFL Liquid,最大吸收峰:280nm,荧光峰:340nm)
·二苯乙烯系(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1,4-双(2-甲基苯乙烯基)苯,最大吸收峰:404nm,荧光峰:425nm)
·香豆素系(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3-(2-苯并噻唑基)-7-(二乙基氨基)香豆素,最大吸收峰:449nm,荧光峰:498nm)
(其他添加剂)
作为吸收特定波长的添加剂,分别添加光聚合引发剂、紫外线吸收剂的例子、添加一般的光稳定剂的例子、以及添加铕以外的显示光吸收特性的无机化合物时的物性如表2所示。
·光聚合引发剂: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IGM Resins B.V.公司制,产品名:Omnirad184,光聚合引发剂,吸收峰243nm,331nm)
·紫外线吸收剂:7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共同药品株式会社制,产品名:viosorb 550,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吸收峰:353nm)
·光稳定剂: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3,5-双(1,1-二甲基乙基)-4-羟基苯基]甲基]丁基丙二酸酯(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产品名:Tinuvin 144受阻胺系光稳定剂,无紫外线吸收峰)
·铈系无机化合物(三菱化学公司制,CSO,最大吸收峰:360nm,荧光峰:516nm)
(实施例1)
<涂布用粘合剂溶液的调制>
以达到SK DYNE1502C/固化剂L-45DT=100/1.1(质量比)比例的方式进行SKDYNE1502C和固化剂L-45DT的称量、混合,制作了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在所制作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100质量份中,添加按照表1的添加量称量的无机化合物,进行充分的搅拌,从而制成涂布用粘合剂溶液。
<评价用带的制作>
粘合带(双面规格)的制作
将涂布用粘合剂溶液使用刮刀涂布到隔离体上,静置于送风循环式干燥机内,在80℃下进行3分钟干燥,制作2片。另外,按照干燥后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5μm的方式进行涂布用粘合剂溶液的涂布。干燥后,在基材(25μm厚的黑色PET)的两面上层压粘合剂层,在23℃/50%RH环境下熟化7天,将制成的样品作为评价用双面带。需要说明的是,在从得到的评价用双面带剥离隔离体的状态下测定透射率,根据JIS K 7361测定的总光线透射率为0.5%以下,确认到具有充分的遮光性。
粘合带(单面规格)的制作
将评价用双面粘合带中使用的涂布用粘合剂溶液使用刮刀涂布到基材(125μm厚的黑色PET)上,静置在送风循环式干燥机内,在80℃下进行3分钟干燥,制作了样品。按照干燥后得到的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5μm的方式进行涂布用粘合剂溶液的涂布。干燥后,在粘合剂层的一个面上层压隔离体,在23℃/50%RH环境下熟化7天,将其作为评价用单面带。
(实施例2~30、比较例1~8)
除了将添加的无机及有机化合物、其他添加剂成分设定为表1、表2所示的配合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同样的步骤,制作实施例2~30及比较例1~8的粘合带(双面规格)及粘合带(单面规格)。
<性能评价>
(常温粘合力试验)
在23℃/50%RH环境下,在PC板(2mm厚)上粘贴制作成的粘合带(单面规格)(100mm长×25mm宽),用2kg辊压接后静置20分钟。随后,利用拉伸试验机以180°剥离、剥离速度300mm/min进行测定。由于粘合带的构成为双面规格,因此在不进行试验的面上贴合25μm厚的PET膜进行了测定。
(耐热粘合力试验)
在23℃/50%RH环境下,在PC板(2mm厚)上粘贴制作成的粘合带(单面规格)(100mm长×25mm宽),用2kg辊压接后,在80℃环境下静置1000小时。静置1000小时后,在23℃/50%环境下静置1小时,用拉伸试验机以180°剥离、剥离速度300mm/min进行测定。由于粘合带构成是双面规格,因此在不进行试验的面贴合PET膜(25μm厚)进行测定。
(粘合力保持率)
使用通过上述的常温粘合力试验和耐热粘合力试验得到的数据,通过下述式算出粘合力保持率。
粘合力保持率=耐热粘合力/常温粘合力×100
(耐回弹性试验)
将PET膜(100μm厚)切成50mm×20mm,在端部1mm×20mm的面积贴合制作的粘合带(双面规格),如图2所示方式地设置PC板(2mm厚)。制作3个评价用试样后,将它们在23℃/50%RH环境下静置1小时后,在80℃环境下静置72小时。然后,目视确认粘合带的剥离、翘起。关于耐回弹性,依照以下的基准进行了评价。
(耐回弹性评价基准)
◎(优良):3个试样均没有发生试样剥离、翘起
○(良):在3个试样中2个未产生剥离、翘起
△(可):在3个试料中1个未产生剥落、翘起
×(不良):3个试样全部发生剥离、翘起
(耐热耐久试验)
在23℃/50%RH环境下,在PC板(1mm厚)上粘贴长15cm、宽7cm,幅宽2mm的粘合带(双面规格)的一个粘合剂层(参照图3)。然后,在粘合带的另一个粘合剂层上粘贴BEF膜(增亮膜70μm厚),用2kg辊进行压接。在进行3个评价用试样制作后,将其分别在80℃环境下静置2000小时。在静置1000小时后、静置2000小时后,通过目视观察BEF膜及粘合带的发泡、翘起、剥离、形变。发泡、翘起、剥离、形变的评价基准如下。
(对发泡的评价基准)
◎(优良):3个试样均没有发泡
○(良):3个试样中2个试样中无发泡
△(可):3个试料中1个无发泡
×(不良):3个试样均能看到发泡
(对于翘起、剥离的评价基准)
◎(优良):3个试样均没有翘起、剥离
○(良):3个试样中2个未翘起、剥离
△(可):3个试料中1个未翘起、剥离
×(不良):3个试样均能看到翘起、剥离
(对于形变的评价基准)
◎(优良):3个试样均没有变形
○(良):3个试样中2个没有变形
△(可):3个试料中1个没有在变形
×(不良):3个试样全部可见变形
(耐光耐久试验)
在23℃/50%RH的环境下,在PC板(1mm厚)上粘贴长15cm、宽7cm、幅宽2mm的粘合带(单面粘合规格)的粘合剂层(参照图4)。随后,用2kg辊进行压接,静置20分钟后,以在氙灯耐候试验机(Xenon weather meter)装置内(300~400nm的紫外线部辐射强度180mw/cm2、BPT温度63℃)从PC板侧照射光源的光的方式进行设置并静置2000小时。在静置1000小时后、静置2000小时后,分别目视观察粘合带的发泡、翘起、剥离、形变。耐光耐久试验中的发泡、翘起、剥离、形变的评价基准与耐热耐久试验的情况相同。
表1
Figure BDA0002458180960000161
表2
Figure BDA0002458180960000171
如表1所示,可确认实施例1~30的粘合带的粘合力及耐回弹性优异,并且不仅长时间施加热时的耐久性优异,而且长时间的暴露于光照射时的耐光耐久性优异。另一方面,如表2所示,可确认:如比较例2~4那样,仅单独添加有机色素化合物时,无法充分改善耐光耐久性。比较例5~6、8是添加吸收特定的光波长的化合物来代替铕系无机化合物的例子,但对于光聚合引发剂(比较例5)、紫外线吸收剂(比较例6)、含有与铕同样地属于镧系元素的铈的铈系无机化合物(比较例8)而言,确认到不能改善耐光耐久性。另外,确认了如果仅添加比较例7那样的一般的光稳定剂,则耐光耐久性无法提高。

Claims (6)

1.一种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具备基材层、以及层叠在所述基材层的至少一个面上的粘合剂层,
所述粘合剂层含有吸收规定波长的光的、包含铕的无机化合物,
在300nm~800nm的波长区域中的所述无机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在3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还含有有机色素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包含树脂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层具有遮光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其用于贴合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的用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中的一方是发出最大强度35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的光的背光单元。
CN202010312491.9A 2020-04-20 2020-04-20 粘合带 Active CN1135280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2491.9A CN113528052B (zh) 2020-04-20 2020-04-20 粘合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12491.9A CN113528052B (zh) 2020-04-20 2020-04-20 粘合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8052A true CN113528052A (zh) 2021-10-22
CN113528052B CN113528052B (zh) 2024-03-08

Family

ID=78123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12491.9A Active CN113528052B (zh) 2020-04-20 2020-04-20 粘合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8052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2822A (ja) * 2002-12-02 2004-07-02 Nitto Denko Corp 感圧接着部材および光源装置
CN102844882A (zh) * 2010-03-29 2012-12-26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波长变换型太阳能电池密封片材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3069728A (ja) * 2011-09-20 2013-04-18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太陽電池用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CN104823286A (zh) * 2012-10-03 2015-08-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太阳能电池用密封膜和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
JP2019183163A (ja) * 2019-06-26 2019-10-2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82822A (ja) * 2002-12-02 2004-07-02 Nitto Denko Corp 感圧接着部材および光源装置
CN102844882A (zh) * 2010-03-29 2012-12-26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波长变换型太阳能电池密封片材及太阳能电池组件
JP2013069728A (ja) * 2011-09-20 2013-04-18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太陽電池用波長変換フィルム
CN104823286A (zh) * 2012-10-03 2015-08-05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太阳能电池用密封膜和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
JP2019183163A (ja) * 2019-06-26 2019-10-24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接着剤組成物、及び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8052B (zh) 2024-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204154A1 (ja) 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30278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의 제조 방법
EP2223983B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polarizer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08314979B (zh) 光学透明的粘合剂、使用方法和由其制得的制品
US8398889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adhesive masses
KR20110132345A (ko) 표면 보호 필름용 점착제 조성물과 그의 이용
EP2230287A2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polarizers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comprising the same
KR20110055730A (ko) 확산 특성을 갖는 광학 접착제
JP6703086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JP2016224307A (ja) 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93719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WO2017216886A1 (ja) 両面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20210116446A (ko) 점착제층 구비 반사 방지 필름, 자발광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132402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7411624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WO2021193718A1 (ja) 粘着シートおよび剥離ライナー付き粘着シート
JP2020128552A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720255B2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フィルム
JP2023164449A (ja) 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23164460A (ja) 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KR101379151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20128551A (ja) 粘着剤層、及び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JP6341889B2 (ja) 遮光性両面粘着部材用の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遮光性両面粘着部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24015435A (ja) 粘着剤層、タッチパネル用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剤層付き光学フィルム
TWI805860B (zh) 背光貼附用黏著片、背光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