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4096B - 气动扳手 - Google Patents

气动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4096B
CN113524096B CN202010300128.5A CN202010300128A CN113524096B CN 113524096 B CN113524096 B CN 113524096B CN 202010300128 A CN202010300128 A CN 202010300128A CN 113524096 B CN113524096 B CN 1135240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l head
tube
handle
air
wr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0012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4096A (zh
Inventor
何全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eh Chi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eh Ch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eh Chi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eh Chi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0012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4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4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4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4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4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6Hand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气动扳手,包含有一握柄、一工具头、一管件、以及一压缩弹簧,该工具头能相对该握柄在一靠近位置与一远离位置之间移动,该握柄包含一第一环接面,该工具头包含一第二环接面,当该工具头位于该靠近位置,该第二环接面贴抵于该第一环接面,该压缩弹簧施予该管件一作用力使其带动该工具头朝向该靠近位置移动,当该工具头位于该远离位置,该第二环接面脱离该第一环接面,此时该握柄可依使用者需求相对该工具头旋转任意角度,且旋转该握柄的操作流程方便快速,甚至是单手即可操作,此外,该气动扳手的整体结构简单轻巧。

Description

气动扳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手持式气动工具,特别是指一种气动扳手。
背景技术
习知的气动扳手由于其工具头与握柄两者是相对固定不动,导致使用者常常因为作业环境狭小、或受到其他障碍物限制之故,而无法以适当的操作角度顺利按压气动扳手的开关,造成加工作业不便。为此,便有业者研发出一种气动扳手,其握柄可相对工具头旋转,供使用者因应作业环境调整所需角度以顺利进行作业。然而,上述的气动扳手的握柄虽然可相对工具头旋转,但是旋转角度却有所限制,例如握柄一次只能围绕其轴心旋转四十五度,并无法供使用者任意决定旋转角度,故进行加工作业时仍旧会受到作业环境限制;且当使用者欲旋转握柄时,必须先将一个位于工具头与握柄之间的定位件转松之后才能进一步旋转握柄,待握柄旋转至所需角度后,又必须再将此定位件转紧,才可进行加工作业,足见旋转握柄的操作流程繁琐,气动扳手的结构也因此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气动扳手,其握柄可依使用者需求而相对工具头旋转任意角度,且旋转握柄的操作流程方便快速,气动扳手的结构简单轻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揭露一种气动扳手,包含有一握柄、一工具头、一管件、以及一压缩弹簧;该握柄包含有一本体、一位于该本体一端的第一环接面、以及一贯穿该本体的下气道;该工具头包含有一连接部、一位于该连接部一端的第二环接面、以及一由该连接部一端开设的上气道,该工具头能相对该握柄在一靠近位置与一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当该工具头位于该靠近位置时该第二环接面贴抵于该第一环接面,当该工具头位于该远离位置时该第二环接面脱离该第一环接面;该管件的一端设于该工具头的连接部且与该上气道连通,另一端则伸入该握柄的下气道中且与该下气道连通;该压缩弹簧容置于该握柄的下气道中,该压缩弹簧施予该管件一作用力,使该管件带动该工具头朝向该靠近位置移动,当该工具头位于该远离位置时,该压缩弹簧的相邻线圈是贴抵在一起。
借此,该气动扳手的握柄可依使用者需求而相对该工具头旋转任意角度,有效解决作业环境窄小、或加工位置难以让使用者以舒服或便利的姿势及角度轻松作业的困扰,且旋转该握柄的操作流程方便快速,毋须通过其他复杂的零件辅助,甚至是单手即可操作,进而使得该气动扳手的整体结构简单轻巧、组装容易,并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动扳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动扳手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沿3-3方向的剖视图(进气前);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气动扳手的动作示意图(进气后)。
【符号说明】
10气动扳手
20握柄 22本体 24第一环接面
25进气口 26下气道
261窄口 262上容室
263下容室 265肩部
267阶部 27压钮
28气密环
30工具头 31连接部 311延伸管
32摆动部 321输出轴
323气动马达 34第二环接面
36上气道 38气密环
40管件 41外螺纹部 42凸缘
50压缩弹簧 52线圈
60上垫圈
70下垫圈
A轴向 P1靠近位置 P2远离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如图1、图2所示,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气动扳手10,其包含有一握柄20、一工具头30、一管件40、一压缩弹簧50、一上垫圈60、以及一下垫圈70。
该握柄20具有一圆柱状的本体22、一位于该本体22的上端的第一环接面24、一位于该本体22的下端的进气口25、一贯穿该本体22并与该进气口25连通的下气道26、一压钮27、以及一气密环28。请参考图3、图4,该下气道26具有一窄口261、一与该窄口261连通的上容室262、一与该窄口261连通的下容室263、一位于该窄口261与该下容室263之间的肩部265、以及一位于该窄口261与该上容室262之间的阶部267。于本实施例中,该气密环28是套设在该管件40而位于该下气道26的窄口261与该管件40之间,其目的是防止漏气,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气密环28的数量无特别限制,且可套设在该管件40的其他位置。该压钮27被按压前(如图4所示),外接气体无法进入该下气道26中,该压钮27被按压后(如图5所示),外接气体可经由该进气口25由下而上进入该下气道26中。
请参考图2、图3,该工具头30具有一连接部31、一枢设于该连接部31上方的摆动部32、一位于该连接部31的下端的第二环接面34、一由该连接部31的下端开设的上气道36、以及二气密环38,该连接部31具有一延伸管311向下伸入该握柄20的下气道26的上容室262中并连接该管件40,该摆动部32具有一输出轴321、以及一气动马达323与该输出轴321连接,该上气道36是向上连通该气动马达323,该输出轴321可受该气动马达323驱动而旋转,该二气密环38是套设在该延伸管311而位于该上容室262与该延伸管311之间,其目的是防止漏气,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气密环38的数量无特别限制。该工具头30能相对该握柄20在一靠近位置P1(如图4所示)与一远离位置P2(如图5所示)之间移动,此外,该摆动部32能相对该连接部31进行旋摆,例如于图3视角中,该摆动部32可相对该连接部31朝左或朝右摆动,然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摆动部32可与该连接部31固设在一起而不具有摆动功能。
请参考图2至图4,该管件40的一端(即图2视角的管件40上端)是设于该工具头30的连接部31的延伸管311且与该上气道36连通,该管件40的另一端(即图2视角的管件40下端)则伸入该握柄20的下气道26中且与该下气道26连通,更详细地说,该延伸管311是以一内螺纹部(图未示)与该管件40的一外螺纹部41螺合在一起,但并不以此为限,该延伸管311与该管件40可以其他方式连接,例如卡接、焊接或两者为一体成型等。该管件40的外缘具有一凸缘42,所述气密环28亦可套设在该凸缘42,于本实施例中,该凸缘42是一螺帽螺设于该管件40的外缘且位于该管件40的下端,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凸缘42可与该管件40一体成型。此外,该管件40具有一轴向A,该握柄20的第一环接面24与该工具头30的第二环接面34皆大致垂直于该轴向A,而该工具头30则可沿着该轴向A相对该握柄20在该靠近位置P1与该远离位置P2之间移动。
该压缩弹簧50容置于该握柄20的下气道26中,更详细地说,该压缩弹簧50是套设于该管件40且位于该下气道26的下容室263中,该压缩弹簧50的二端分别直接或间接抵顶于该管件40的凸缘42与该下气道26的肩部265。由于该压缩弹簧50的上端受到该肩部265固定限位,因此该压缩弹簧50便透过该凸缘42施予该管件40一向下的作用力,使该管件40带动该工具头30朝向该靠近位置P1移动,换言之,在一般情况下,即未受其他外力干扰的时候,该工具头30是位在该靠近位置P1,且该压缩弹簧50的相邻线圈52并未完全互相贴抵在一起。
该上垫圈60是套设于该管件40且位于该压缩弹簧50与该下气道26的肩部265之间,该下垫圈70是套设于该管件40且位于该压缩弹簧50与该管件40的凸缘42之间,因此可理解的是于本实施例中,该压缩弹簧50的上端是抵顶于该上垫圈60、该上垫圈60再抵顶于该肩部265,而该压缩弹簧50的下端则是抵顶于该下垫圈70、该下垫圈70再抵顶于该凸缘42,换言之该压缩弹簧50的二端是间接抵顶于该肩部265与该凸缘42。设置该上垫圈60与该下垫圈70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拿捏尺寸公差或是避免摩擦,然于其他可能的实施例中,该上垫圈60与该下垫圈70可省略不设,在此状况下该压缩弹簧50的二端则是直接抵顶于该肩部265与该凸缘42。
实际操作时,使用者按压该压钮27(如图5所示),外接气体即可经由该进气口25进入该下气道26,再流至该上气道36驱动该气动马达323,并驱使该输出轴321旋转,而进行加工作业。在一般情况下,无论使用者按压该压钮27与否,该压缩弹簧50施予该管件40的作用力使该管件40带动该工具头30位于该靠近位置P1,此时该工具头30的第二环接面34是贴抵于该握柄20的第一环接面24,且该延伸管311的末端贴抵于该下气道26的阶部267,通过该第二环接面34与该第一环接面24之间的主要摩擦力、以及该延伸管311与该阶部267之间的次要摩擦力,使得该工具头30位于该靠近位置P1时,该握柄20并无法相对该工具头20绕该轴向A旋转。然而,当作业环境窄小、或加工位置难以让使用者以舒服的姿势及角度轻松作业时,使用者可稍加施力令该工具头30由该靠近位置P1移动至该远离位至P2,如此一来,该握柄20便可相对该工具头30绕该轴向A旋转任意角度,操作细节请参考以下的进一步说明。
使用者可一手持抓该握柄20、另一手持抓该工具头30,接着施予该工具头30一远离该握柄20的力,使该工具头30沿该轴向A由该靠近位置P1移动至该远离位置P2,当该工具头30位于该远离位置P2时,该第二环接面34脱离该第一环接面24(如图5所示),使该第二环接面34与该第一环接面24之间存有间隙如0.5mm,此时该延伸管311的末端亦脱离该阶部267,少了摩擦力的阻碍,该握柄20便可依使用者需求相对该工具头30绕该轴向A旋转任意角度。当该工具头30由该靠近位置P1移动至该远离位置P2时,该工具头30也通过该延伸管311同时带动该管件40、该下垫圈70、及该凸缘42一起轴向位移,此时该凸缘42便进一步向上压缩该压缩弹簧50,使该压缩弹簧50呈现被压缩到极致的状态,也就是该压缩弹簧50的相邻线圈52皆相互贴抵在一起,该工具头30便无法再由该远离位置P2继续位移而达到限位效果,避免该第二环接面34与该第一环接面24之间的间隙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漏气。需特别说明的是,一旦该第二环接面34脱离该第一环接面24,无论两者之间的间隙距离为何,该握柄20都能相对该工具头30旋转任意角度,故上述该第二环接面34与该第一环接面24之间的间隙0.5mm仅作为方便说明而举例,并非作为本发明的限制。
当使用者将该握柄20相对该工具头30旋转至所需角度后,只要停止施予该工具头30一远离该握柄20的力,该工具头30便可通过该压缩弹簧50的弹力沿该轴向A由该远离位置P2移动至该靠近位置P1,此时该握柄20即无法再相对该工具头20旋转。事实上,使用者亦可施予该握柄20一远离该工具头30的力,一样也能达成令该第二环接面34脱离该第一环接面24的效果,甚至是当该工具头30正与加工处相连而被固定的情况下,使用者仅须利用单手施予该握柄20一远离该工具头30的力,就能轻松令该工具头30移动至该远离位置P2,该握柄20便可依使用者需求相对该工具头30旋转任意角度。
综上所述,该气动扳手10的握柄20可依使用者需求而相对该工具头30旋转任意角度,有效解决作业环境窄小、或加工位置难以让使用者以舒服或便利的姿势及角度轻松作业的困扰,且该气动扳手10的旋转该握柄20的操作流程方便快速,毋须通过其他复杂的零件辅助,甚至是单手即可操作,此外,该气动扳手10的整体结构简单轻巧、组装容易,因此可降低制造成本,极具市场潜力。
基于本发明的精神,该气动扳手10的结构可加以变化,举例来说,该连接部31的延伸管311可改设在该握柄20,而该握柄20的上容室262可改设在该连接部31,如此一来便是该握柄20的延伸管向上伸入该连接部31的上容室中;该下气道26可省略不设该阶部267,因为即便该延伸管311的末端未贴抵于该阶部267,该第二环接面34与该第一环接面24之间的主要摩擦力仍可令该工具头30位于该靠近位置P1时,该握柄20无法相对该工具头20旋转;该握柄20的下气道26的肩部265可省略不设,在此情况下,该下气道26的内壁可改为向上渐缩的锥面,以供该压缩弹簧50的上端直接或间接抵顶,甚至,该压缩弹簧50的上端亦可焊接或卡固于该下气道26的内壁等,只要该握柄20的下气道26能确实供该压缩弹簧50的上端抵接而不动,任何抵接的结构变化都是本发明欲保护的范围;该握柄20的第一环接面24与该工具头30的第二环接面34可以不垂直于该轴向A,例如该第一环接面24与该第二环接面34其中一个可为向外凸出的圆锥面、另一个可为向内凹陷的圆锥面,两两互相对应贴合,或者该第一环接面24与该第二环接面34可为其他形状或结构,只要该工具头30是位于该靠近位置P1时,该第一环接面24与该第二环接面34能对应贴合、且不影响该工具头30于该靠近位置P1与该远离位置P2之间移动即可。
在此必须说明,以上配合附图所为的详细描述,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而提供的一实施方式,凡在本发明领域中具有一般通常知识的人,在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及特征之后,于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下,所为的种种简单的修饰、替换或构件的减省,皆应属于本发明所揭示的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握柄,包含有一本体、一位于该本体一端的第一环接面、以及一贯穿该本体的下气道;
一工具头,包含有一连接部、一位于该连接部一端的第二环接面、以及一由该连接部一端开设的上气道,该工具头能相对该握柄在一靠近位置与一远离位置之间移动,当该工具头位于该靠近位置时该第二环接面贴抵于该第一环接面,当该工具头位于该远离位置时该第二环接面脱离该第一环接面;
一管件,其一端设于该工具头的连接部且与该上气道连通,另一端则伸入该握柄的下气道中且与该下气道连通;以及
一压缩弹簧,容置于该握柄的下气道中,该压缩弹簧施予该管件一作用力,使该管件带动该工具头朝向该靠近位置移动,当该工具头位于该远离位置时,该压缩弹簧的相邻线圈是贴抵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下气道与该管件之间设有至少一气密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下气道具有一窄口、一与该窄口连通的下容室、以及一位于该窄口与该下容室之间的肩部,该管件的外缘具有一凸缘,该压缩弹簧套设于该管件且位于该下容室,该压缩弹簧的二端抵顶于该管件的凸缘与该下气道的肩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管件具有一轴向,该握柄的第一环接面与该工具头的第二环接面皆垂直于该轴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工具头是沿着该轴向相对该握柄在该靠近位置与该远离位置之间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凸缘是一螺帽螺设于该管件的外缘。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上垫圈套设于该管件且位于该压缩弹簧与该下气道的肩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下垫圈套设于该管件且位于该压缩弹簧与该管件的凸缘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下气道具有一窄口、以及一与该窄口连通的上容室,该工具头的连接部具有一延伸管伸入该上容室中,且该管件与该延伸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延伸管以一内螺纹部与该管件的一外螺纹部螺合。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握柄的下气道具有一阶部位于该窄口与该上容室之间,当该工具头位于该靠近位置时,该延伸管的末端贴抵于该下气道的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动扳手,其特征在于,该上容室与该延伸管之间设有至少一气密环。
CN202010300128.5A 2020-04-16 2020-04-16 气动扳手 Active CN113524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0128.5A CN113524096B (zh) 2020-04-16 2020-04-16 气动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00128.5A CN113524096B (zh) 2020-04-16 2020-04-16 气动扳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4096A CN113524096A (zh) 2021-10-22
CN113524096B true CN113524096B (zh) 2022-07-22

Family

ID=7808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00128.5A Active CN113524096B (zh) 2020-04-16 2020-04-16 气动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409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5848Y (zh) * 1999-09-07 2000-07-05 洪春生 气动扳手的冲击组改良结构
TW525563U (en) * 2002-07-01 2003-03-21 Trade Ind Corp J Inletting and exhausting device for pneumatic wrench
JP2005169608A (ja) * 2003-12-09 2005-06-30 Takashi Hamaguchi 首振り機能付き動力駆動ラチエットレンチ
CA2672453A1 (en) * 2008-07-16 2010-01-16 Nmtc, Inc. D/B/A Matco Tools Ratchet mechanism
CN102528710A (zh) * 2010-12-30 2012-07-04 洪涛 可连续作业的空间楔合式扭转作业工具
CN102554839A (zh) * 2010-12-27 2012-07-11 英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操作的扳手
CN105437135A (zh) * 2014-08-29 2016-03-30 陈竹村 具锁固装置的扭力扳手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5848Y (zh) * 1999-09-07 2000-07-05 洪春生 气动扳手的冲击组改良结构
TW525563U (en) * 2002-07-01 2003-03-21 Trade Ind Corp J Inletting and exhausting device for pneumatic wrench
JP2005169608A (ja) * 2003-12-09 2005-06-30 Takashi Hamaguchi 首振り機能付き動力駆動ラチエットレンチ
CA2672453A1 (en) * 2008-07-16 2010-01-16 Nmtc, Inc. D/B/A Matco Tools Ratchet mechanism
CN102554839A (zh) * 2010-12-27 2012-07-11 英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快速操作的扳手
CN102528710A (zh) * 2010-12-30 2012-07-04 洪涛 可连续作业的空间楔合式扭转作业工具
CN105437135A (zh) * 2014-08-29 2016-03-30 陈竹村 具锁固装置的扭力扳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409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4866B (zh) 氣動扳手
CA1178311A (en) Fluid power connector system for manipulator
US20210205966A1 (en) Pneumatic wrench
US5855222A (en) Multi-purpose pneumatic tool
CN103238016A (zh) 步进电动机操作平衡的流量控制阀
US11135729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shafts
CN113524096B (zh) 气动扳手
WO2008013787A2 (en) Ball joint assembly
JP6540124B2 (ja) 気密性試験治具
US20210154780A1 (en) Nut runner device
US6802492B2 (en) Quick coupler adapter
WO2015140939A1 (ja) ネジ締めシステムおよびネジ締め方法
CN209781976U (zh) 一种快速夹紧螺纹气嘴的通气接头
JPH04227083A (ja) 携帯用塗装ガン
TWI692392B (zh) 氣動工具
JPH09136283A (ja) チャックハンド
JP2019513562A (ja) 取り外し可能なハンドルを備えたマニピュレータ
EP0849052A2 (en) Throttle air inlet for a pneumatic tool
JPH084964B2 (ja) コレツトチヤツク
CN213946474U (zh) 一种应用于气动夹爪的指缸旋转机构
WO2022209770A1 (ja) 配管接続継手
CN220186005U (zh) 辅助开启阀门的助力装置及阀门
CN220994303U (zh) 气动伸缩棘轮扳手
CN211901989U (zh) 一种快速密封装置
CN220623070U (zh) 一种便装式气动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