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1485B -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1485B
CN113521485B CN202110713602.1A CN202110713602A CN113521485B CN 113521485 B CN113521485 B CN 113521485B CN 202110713602 A CN202110713602 A CN 202110713602A CN 113521485 B CN113521485 B CN 113521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p
user
electronic device
instruction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136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1485A (zh
Inventor
屈辰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1360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1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1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1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1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1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1/02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for inducing sleep or relaxation, e.g. by direct nerve stimulation, hypnosis, analges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1/00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 A61M2021/0005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 A61M2021/0027Other devices or methods to cause a change in the state of consciousness;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by mechanical, optical, or acoustical means, e.g. for hypnosis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sense, or stimulus by the hearing sen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04Heartbeat characteristics, e.g. ECG, blood pressure modulation
    • A61M2230/06Heartbeat rate onl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20Blood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 A61M2230/205Blood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P-O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30Blood pres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30/01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ound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syc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以使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第一电子设备在发送睡眠指令的同时或之后,会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以使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以使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Description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oe earphone,TWS)耳机大多设置有降噪模式。这样一来,在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时,TWS耳机会使用有效的降噪手段,降低环境音对TWS耳机播放的声音数据的影响。基于TWS耳机的降噪模式的特点,用户在需要安静的环境进入睡眠时,可以采用佩戴开启了降噪模式的TWS耳机的方式为用户营造安静的环境。进一步的,用户还可以选择使用该TWS耳机播放一些助眠的舒缓音乐,以达到更好的助眠效果。
但是,目前用户在使用TWS耳机助眠时,需要繁琐的操作(例如,先开启TWS耳机的睡眠模式,再操作TWS耳机播放助眠音乐,而后产生睡意时则再操作TWS耳机停止播放助眠音乐),用户体验不好。而且,这些繁琐的操作还有可能使得用户在有睡意时因为需要对TWS操作而睡意减退,使得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睡眠辅助系统,睡眠辅助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具备有降噪模式的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第一电子设备和TWS耳机之间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该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TWS耳机接收到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会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在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睡眠指令的同时或之后,第一电子设备会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其中,生理特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TWS耳机接收到该第一指令,会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TWS耳机接收到该第二指令,会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以使其开启降噪模式。之后,第一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生成相应的指令发送给TWS耳机。从而使得TWS耳机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以更符合用户睡眠状态的播放方式进行音频文件的播放。这样一来,第一电子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控制智能穿戴设备开启睡眠模式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更好的辅助用户睡眠,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在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一些能够助眠的助眠音乐(即预设助眠歌曲),并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预设助眠歌曲可以携带在睡眠指令中,也可以由第一电子设备单独发送。基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预设助眠歌曲;TWS耳机接收预设助眠歌曲。该方法还包括:TWS耳机响应于睡眠指令,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示例性的,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轻柔的纯音乐,雨声、水声、风声、白噪声等。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用于可以是通过对第一电子设备进行一些操作,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基于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表明用户可能需要睡眠。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即可以表明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因为实际中,用户常使用的设备可能不是第一电子设备,而是与第一电子设备存在无线通信连接的第二电子设备。所以用户如果需要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辅助睡眠,很有可能是想要通过在第二电子设备上的操作,使得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基于此,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其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因为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大多是与用户紧密接触的设备(例如智能可穿戴设备)才能采集到的,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有可能并不是这一类设备。基于此,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这样一来,第一电子设备便可以顺利从第二电子设备处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进而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实际中,如果TWS耳机02播放的音乐声突然降低的太多(例如直接降低至原音量的百分之五十),而用户还没有睡意的话或者用户产生了睡意且已经习惯了当前的音量,则音量的突然降低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不适,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所以,为了避免这一点,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TWS耳机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包括:TWS耳机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这样一来,TWS耳机在接收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后,降低播放音量的过程中,便可以更好的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便不会因为音量降低太快而产生不适。
在第一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从TWS耳机获取TWS耳机的佩戴状态,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或未佩戴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
这样一来,TWS耳机只有在处于已佩戴状态时,才会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避免了TWS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睡眠指令这一无效动作,节省了能耗。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生理特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电子设备在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预设助眠歌曲。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之前,该方法还包括: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第一指示消息由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包括: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从TWS耳机获取TWS耳机的佩戴状态,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或未佩戴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该方法包括: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睡眠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生成。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且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生成;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第二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生成。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该方法还包括: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助眠歌曲。该方法还包括:TWS耳机响应于睡眠指令,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包括: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
在第四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第一电子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生理特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电子设备在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预设助眠歌曲。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第一指示消息由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在第六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从TWS耳机获取TWS耳机的佩戴状态,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或未佩戴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该TWS耳机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该TWS耳机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睡眠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生成。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且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生成;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第二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生成。
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还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助眠歌曲。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还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响应于睡眠指令,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在第八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第二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
在第十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上运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四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上运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或者第三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
可以理解地,上述提供的第二方面至第十四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所述技术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WS耳机的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的语音助手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开启睡眠模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智能穿戴设备上选择播放方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在智能穿戴设备上选择播放方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语音助手界面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开启睡眠模式的场景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七;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八;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九;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一;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二;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助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三;
图2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四;
图2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五;
图3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六;
图3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七;
图3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八;
图3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十九;
图3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十;
图3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十一;
图3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十二;
图3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TWS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首先,对本申请中涉及的相关技术术语进行介绍:
真无线立体声:即true wireless stereo,简称为TWS。TWS技术主要应用于蓝牙耳机或者是音响技术,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它可以让蓝牙左右声道进行无线分离。
降噪模式:主要应用于耳机中,在开启降噪模式的情况下,耳机会采取一定的降噪策略降低外界环境音对耳机播放效果的影响。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采用的降噪策略具体为:TWS耳机首先检测外界环境音的声波,然后通过降噪系统播放与外界环境音的声波的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的降噪声波。因为环境音的声波与降噪声波叠加会相消,所以这一降噪策略便可以消除外界环境音对耳机播放效果的响应。
生理睡眠:根据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的变化,正常生理睡眠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eye movement sleep,NREMS)和快动眼睡眠(rapid-eyemovement sleep,REMS)。NREMS又可分为1期、2期、3期和4期。1期可以理解为入睡阶段,2期可以理解为浅睡阶段,3期可以理解为中度睡眠阶段,3期可以理解为深度睡眠阶段。大部分生理学书籍将3期和4期称为慢波睡眠(slow wave sleep,SWS)。慢波睡眠的质量很高,能有效消除疲劳。
其中,上述入睡阶段也可以称为第一睡眠期,浅睡阶段可以称为第二睡眠期,中度睡眠阶段可以称为第三睡眠期,深度睡眠阶段可以称为第四睡眠期。
睡眠时,首先出现NREMS,然后转入REMS,再转入NREMS。具体的顺序可以为:未入睡状态、第一睡眠期、第二睡眠期、第三睡眠期、第四睡眠期、第三睡眠期、第二睡眠期、快动眼睡眠、第二睡眠期、第三睡眠期、第四睡眠期、第三睡眠期、第二睡眠期、快动眼睡眠。如此循环往复,每夜出现4-5次,但3期(即第三睡眠期)、4期(即第四睡眠期)在一次循环中所占的时间会越来越短,最后甚至一次循环中的NREMS只包括有1期(即第一睡眠期)和2期(即第二睡眠期)。
其中,第一睡眠期(即入睡阶段):肌肉放松进入浅眠,很容易被叫醒。第二睡眠期(即浅睡阶段)浅睡阶段:呼吸心跳变慢,体温略微降低,体动相对活跃。第三睡眠期(即中度睡眠阶段)、第四睡眠期(即深度睡眠阶段):呼吸心跳较前一阶段变得更慢,肌肉放松,身体几乎不动,大脑不活跃,无梦,这一阶段被叫醒需要时间恢复。快动眼睡眠/REMS阶段:大脑活跃度跟白天无异,眼睛快速运动但身体几乎不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NREMS和REMS过程中人体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特点,决定用户是否为已入睡状态。
目前,因为TWS耳机大都具备有降噪模式,可以降低环境音对TWS耳机播放效果的影响。所以,用户可以基于TWS耳机降噪的效果,使用降噪模式营造安静的环境助眠。但是,目前在使用TWS耳机助眠时,需要用户进行繁琐的操作,助眠效果不够好。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睡眠辅助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助眠系统中。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包括左耳塞02-1和右耳塞02-2),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之间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蓝牙连接)。在该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01可以在用户需要进入或者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控制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而后第一电子设备01还可以获取到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对TWS耳机02的播放情况进行相应控制,使得TWS耳机02的播放效果和用户的睡眠状态更匹配。基于该方法对应的技术方案,用户可能仅需要一次操作(用于告知第一电子设备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或者不需要任何操作(第一电子设备自主判断用户是否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便可以享受到TWS耳机提供的更适合助眠的播放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能涉及的助眠系统具体架构可参照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可以包括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其中,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之间的距离可以较为接近(例如第一电子设备01在用户手中或衣服口袋中,TWS耳机02佩戴在用户的耳朵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之间可以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蓝牙连接)。具体的连接过程可以由用户决定。以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为例,在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未建立过蓝牙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可以分别响应于用户的开启蓝牙操作,分别开启蓝牙功能。然后,第一电子设备01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蓝牙配对操作,建立与TWS耳机02的蓝牙连接。或者TWS耳机02以响应于用户的蓝牙配对操作,建立与第一电子设备01的蓝牙连接。在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首次建立蓝牙连接后,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只要均开启了蓝牙功能,且距离小于一定阈值,便会自动建立蓝牙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01可以为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等能够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智能穿戴设备。以智能手表作为智能穿戴设备为例,助眠系统具体架构可参照图2所示。其中,生理特征可以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的至少一项。运动数据可以包括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中的至少一项。这样一来,第一电子设备01便可以根据自身采集到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来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图3示出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照图3所示,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20、显示屏130、麦克风140、扬声器150、无线通信模块160、天线、电源170以及传感器180等部件。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是集成在同一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是指挥智能穿戴设备100的各个部件按照指令协调工作的决策者。是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存储器120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20的指令,从而执行智能穿戴设备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存储器1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智能穿戴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storage,UFS)等。
显示屏13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
麦克风140,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智能穿戴设备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
扬声器150,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智能穿戴设备100可以通过扬声器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天线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智能穿戴设备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例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蓝牙,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的通信处理模块。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通信模块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100的天线和无线通信模块耦合。使得智能穿戴设备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LTE,5G新无线通信(New Radio,NR),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传感器180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plethysmography,PPG)传感器(也可以称为光学心率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光电传感器、血氧传感器、和MIC等。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智能穿戴设备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智能穿戴设备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检测智能穿戴设备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智能穿戴设备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智能穿戴设备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智能穿戴设备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智能穿戴设备的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组合确定出穿戴有该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运动数据。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面板”。可设置于显示屏。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并通过显示屏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
光学体积描记术(photo plethysmography,PPG)传感器可以利用光电容积描记技术进行人体心率的检测。
骨传导传感器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光电传感器可以采集人体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的部位的脉搏波波形。然后处理器可以根据光电传感器采集的脉搏波形的上升斜率及波段时间等特征参数,依据特定的计算公式,估算血压数值。
血氧浓度传感器可以包括两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二极管,分别将波长为660nm的红光和880nm的红外光射向腕部,通过另一侧的光电二极管接收反射光线。血氧浓度传感器可以通过发射与接收的光强差来计算出人体的血氧浓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智能穿戴设备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示例性的,参考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TWS耳机的耳塞(左耳塞或右耳塞)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的,参照图4所示,TWS耳机02的耳塞(如左耳塞02-1)可以包括:处理器021、存储器022、传感器023、无线通信模块024、扬声器025、麦克风026、电源027以及输入/输出接口028。
其中,存储器022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如用于与TWS耳机02的另一个耳塞(如右耳塞02-2)建立无线连接,以及使得耳塞与第一电子设备01(如智能穿戴设备100)进行配对连接的应用程序代码。处理器021可以控制执行上述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的耳塞的功能。
存储器022中还可以存储有用于唯一标识该耳塞的蓝牙地址,以及存储有TWS耳机的另一个耳塞的蓝牙地址。另外,该存储器022中还可以存储有与该耳塞之前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连接数据。例如,该连接数据可以为与该耳塞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基于该连接数据,该耳塞能够与该电子设备自动配对,而不必配置与其之间的连接,如进行合法性验证等。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传感器023可以为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耳塞可以通过该传感器023确定是否被用户佩戴。例如,耳塞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来检测耳塞附近是否有物体,从而确定耳塞是否被用户佩戴。在确定耳塞被佩戴时,耳塞可以打开扬声器025。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骨传导传感器,结合成骨传导耳机。利用该骨传导传感器,耳塞可以获取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触摸操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指纹,识别用户身份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该耳塞还可以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的亮度,自适应调节一些参数,如音量大小。
无线通信模块024,用于支持TWS耳机的耳塞与各种电子设备,如上述第一电子设备01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模块024可以为蓝牙收发器。TWS耳机的耳塞可以通过该蓝牙收发器与上述第一电子设备01之间建立无线连接,以实现两者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
至少一个扬声器025,也可以称为“听筒”,可以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并播放。例如,当TWS耳机的耳塞作为上述第一电子设备01的音频输出设备时,扬声器025可以将接收到的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并播放。
至少一个麦克风026,也可以称为“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音频电信号。例如,当TWS耳机02的耳塞作为上述第一电子设备01的音频输入设备时,在用户说话(如通话或发语音消息)的过程中,麦克风026可以采集用户的声音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电信号。
电源027,可以用于向TWS耳机02的耳塞包含的各个部件供电。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电源027可以是电池,如可充电电池。
通常,TWS耳机02会配有一耳塞盒。该耳塞盒可以用于收纳TWS耳机的左右耳塞。该耳塞盒可以用于收纳TWS耳机的左耳塞02-1和右耳塞02-2。另外,该耳塞盒还可以为TWS耳机02的左右耳塞充电。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耳塞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接口028。输入/输出接口028可以用于提供TWS耳机的耳塞与耳塞盒(如上述耳塞盒02-3)之间的任何有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输出接口028可以为电连接器。当TWS耳机02的耳塞置于耳塞盒中时,TWS耳机02的耳塞可以通过该电连接器与耳塞盒(如与耳塞盒的输入/输出接口)电连接。在该电连接建立后,耳塞盒可以为TWS耳机的耳塞的电源027充电。在该电连接建立后,TWS耳机02的耳塞还可以与耳塞盒进行数据通信。例如,TWS耳机02的耳塞可以通过该电连接接收来自耳塞盒的配对指令。该配对命令用于指示TWS耳机02的耳塞打开无线通信模块024,从而使得TWS耳机02的耳塞可以采用对应的无线通信协议(如蓝牙)与第一电子设备01进行配对连接。
当然,上述TWS耳机02的耳塞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接口028。在这种情况下,耳塞可以基于通过上述无线通信模块024与耳塞盒建立的无线连接,实现充电或者数据通信功能。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耳塞盒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等部件。该存储器可以用于存储应用程序代码,并由耳塞盒的处理器来控制执行,以实现耳塞盒的功能。例如。当用户打开耳塞盒的盒盖时,耳塞盒的处理器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应用程序代码,可以响应于用户打开盒盖的操作向TWS耳机的耳塞发送配对命令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TWS耳机02的耳塞的具体限定。其可以具有比图4中所示出的更多的或者更少的部件,可以组合两个或更多的部件,或者可以具有不同的部件配置。例如,该耳塞还可以包括指示灯(可以指示耳塞的电量等状态)、防尘网(可以配合听筒使用)等部件。图4中所示出的各种部件可以在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处理或专用集成电路在内的硬件、软件、或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中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TWS耳机02的左右耳塞的结构可以相同。例如,TWS耳机02的左右耳塞可以都包括图4中所示的部件。或者,TWS耳机02的左右耳塞的结构也可以不同。例如,TWS耳机02的一个耳塞(如左耳塞02-1)可以包括图4中所示的部件,而另一个耳塞(如右耳塞02-2)可以包括图4中除麦克风026之外的其他的部件。
基于上述图2所示的助眠系统,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01-A为例,参照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可以包括S501-S508:
S501、智能穿戴设备01-A接收第一操作。
其中,第一操作用于触发智能穿戴设备01-A进入睡眠模式。第一操作可以是语音指令、手势操作、触摸操作(例如滑动操作、点击操作)等任意可行的用户操作。
例如,以第一操作为语音指令为例,当用户需要智能穿戴设备01-A进入睡眠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唤醒指令唤醒智能穿戴设备01-A的智能助手。然后用户便可以说出相应语音指令,以使智能穿戴设备01-A开启睡眠模式(智能穿戴设备01-A在开启睡眠模式后,会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具体的,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响应于用户说出的语音唤醒指令(例如“你好,小智”),显示如图6中(a)所示的语音助手界面。然后,参照图6中(b)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接收用户说出的语音指令(例如“开启睡眠模式”),并响应于该语音指令,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即后续的S502)。同时,参照图6中(b)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对应用户的语音指令的文字。例如“开启睡眠模式”。
另外,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开启,智能穿戴设备01-A在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的同时或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通过语音对用户进行提示。例如参照图6中(c)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类似“已进入睡眠模式”的语音提示信息。
后续如果需要退出睡眠模式,则用户可以再次唤醒智能穿戴设备01-A的智能助手后,说出类似“关闭睡眠模式”的语音指令。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用户该语音指令,关闭睡眠模式。关闭睡眠模式具体可以为:响应于类似“关闭睡眠模式”的语音指令,关闭睡眠模式并向TWS耳机02发送停止睡眠指令。该停止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02关闭降噪模式。当然,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关闭,这种情况下,参照图6中(d)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类似“已退出睡眠模式”的语音提示信息。
又例如,以第一操作为点击操作为例,当用户需要智能穿戴设备01-A进入睡眠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对智能穿戴设备01-A中用于开启睡眠模式的控件的点击,使得智能穿戴设备01-A开启睡眠模式。具体的,参照图7中(a)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接收用户对智能穿戴设备01-A的显示界面中的“睡眠模式”字样的控件的点击操作,开启睡眠模式。开启睡眠模式具体为:响应于该点击操作,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即后续的S502)。另外,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开启,参照图7中(b)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的显示界面中“睡眠模式”字样可以加粗突出显示。
后续如果需要退出睡眠模式,则用户可以再次点击该“睡眠模式”字样的控件。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用户对该“睡眠模式”字样控件的点击操作,关闭睡眠模式并向TWS耳机02发送停止睡眠指令。该停止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02关闭降噪模式。当然,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关闭,这种情况下,智能穿戴设备01-A的显示界面中“睡眠模式”字样可以变回如图7中(a)所示的样式。
上述两种第一操作的举例仅为示例,实际中第一操作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可行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当智能穿戴设备01-A接收到第一操作,表明用户可能需要睡眠。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A接收第一操作即可以表明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示例性的,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未入睡状态和已入睡状态。其中,未入睡状态为用户想要睡眠但还没有睡着的状态。已入睡状态则指用户睡着的状态。具体的,实际的生理睡眠可分为非快动眼睡眠(nonrapid-eye movement sleep,NREMS)和快动眼睡眠(rapid-eye movement sleep,REMS),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非快动眼睡眠和快动眼睡眠均视为已入睡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A进入睡眠模式后,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向与其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以使其开启降噪模。同时,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开始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其中,生理特征可以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运动数据可以包括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中的至少一项。
S502、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S503、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其中,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若TWS耳机02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情况,则TWS耳机02不响应该睡眠指令。此后,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结束。
具体的,在TWS耳机02未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并不会带给用户降噪体验,反倒会增加TWS耳机02的能耗。所以为了使得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的时机更合适,能够带给用户良好的降噪体验。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02在接收到睡眠指令后,只有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才会响应该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具体TWS耳机02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已佩戴状态,可以根据其自身具备的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等传感器确定。具体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TWS耳机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辅助用户睡眠,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一些智能穿戴设备01-A中存储的能够助眠的助眠音乐(即预设助眠歌曲),并指示TWS耳机02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示例性的,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轻柔的纯音乐,雨声、水声、风声、白噪声等。
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智能戴设备01-A向TWS耳机02发送的睡眠指令可以包括有预设助眠歌曲。此时,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02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这种情况下,结合图5,参照图8所示,S503和S504之间还可以包括S503A:
S503A、TWS耳机02响应于睡眠指令,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具体的,TWS耳机具体播放什么曲目,需要由智能穿戴设备传输的睡眠指令中包括的曲目决定。所以如果预设助眠歌曲携带在睡眠指令中,为了使得TWS耳机02可以在智能穿戴设备01-A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一直播放预设助眠歌曲。智能穿戴设备01-A需要在睡眠模式下不断的发送携带有预设助眠歌曲的睡眠指令。
另外,因为TWS耳机02只需要接收到一次指示开启降噪模式的睡眠指令,便可以在未接收到关闭降噪模式的指令之前一直开启降噪模式。所以为了降低信令消耗,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每次处于睡眠模式的过程中,只在首次发送睡眠指令时,令睡眠指令具备有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之后发送的睡眠指令可以只包括有预设助眠歌曲。
其中,若预设助眠歌曲仅存在一首曲目,则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循环发送该曲目,使得TWS耳机02可以循环播放该曲目。若预设助眠歌曲存在多首曲目,则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按照用户之间听音乐的预设播放方式,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中的多首曲目。从而使得TWS耳机02可以按照预设播放方式播放预设助眠歌曲中的多首曲目。示例性的,预设播放方式可以为按照曲目列表顺序循环播放,也可以为随机播放。
当然,若预设助眠歌曲存在多首曲目,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提示用户选择播放方式。
示例性的,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在用户执行第一操作后,以弹窗的方式提示用户选择播放方式。例如,参照图9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显示弹窗901。该弹窗901可以包括“请选择播放方式”字样的提示,以及“列表顺序循环”“随机”等多个选择控件。
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用户对“列表顺序循环”的触发操作,可以在后续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携带在睡眠指令)中的曲目时,按照列表顺序循环的方式发送。
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用户对“随机”的触发操作,可以在后续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携带在睡眠指令)中的曲目时,按照随机的方式发送。
示例性的,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在用户执行第一操作后,以语音的方式提示用户选择播放方式。例如,参照图10中(a)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通过扬声器发出类似“请选择播放方式”的语音提示信息。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响应于用户的语音指令,例如图10中(b)所示的“随机播放”。在后续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携带在睡眠指令)时,按照该语音指令对应的方式(例如对应随机播放的随机方式)发送。
当然,在智能穿戴设备01-A如图10中(a)所示的场景一样发出语音提示信息后。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显示如图9所示的弹窗901,以供用户选择播放方式。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1-A则可以响应于用户在弹窗901中的相关操作,确定后续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携带在睡眠指令)中的曲目时的发送方式。
当然,实际中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用其他可行的提示方式提示用户选择播放方式。例如振动+弹窗提示(振动后显示弹窗(如弹窗901))、振动+语音+弹窗提示(发出语音提示信息的同时振动,而后显示弹窗(如弹窗901))等。
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智能戴设备01-A在向TWS耳机02发送的睡眠指令之后或同时,还可以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此时,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02播放预设助眠歌曲。这种情况下,结合图8,参照图11所示,S503A之前还可以包括S502A1和502A2:
S502A1、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1-A如何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502A2、TWS耳机02接收预设助眠歌曲。
本申请实施例中,S502A和S502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两者的先后顺序可以依据实际而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助眠歌曲还可以预先存储在TWS耳机02中。TWS耳机02在接收到用于指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的睡眠指令时,可以开始播放TWS耳机02中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当然,在这种情况下,TWS耳机02也可以将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和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A的预设助眠歌曲以任意方式组合为总预设助眠歌曲。例如,以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A、B和C,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A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D、E和F为例,上述的任意方式可以为顺序排列,即最终得到的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依次为A、B、C、D、E和F。
然后TWS耳机02以一定播放方式(可以以前述实施例中播放方式的选择方式确定播放方式)播放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
S504、智能穿戴设备01-A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其中,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未入睡状态和已入睡状态。这里的用户指佩戴有智能穿戴设备01-A的用户,该用户也是佩戴有TWS耳机02的用户。
智能穿戴设备01-A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可以是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后实时或周期性进行。智能穿戴设备01-A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也可以是在向智能穿戴设备01-A发送睡眠指令的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周期性进行。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1-A如何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图3所示的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未入睡状态时用户的生理特征和已入睡状态时的生理特征是不一样的。例如正常状态下,未入睡状态时的血压高于已入睡状态时的血压;未入睡状态时的脉搏会高于已入睡状态的脉搏;未入睡状态时的心率会高于已入睡状态的心率。
例如以用户的睡眠状态由用户的心率作为依据为例。假设,用户处于已入睡状态时的心率为50-60次/min,则用户处于未入睡状态时的心率可以为60-80次/min。
另外,未入睡状态时用户的运动数据和已入睡状态时的运动数据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正常状态下,未入睡状态时运动数据量要大于已入睡的运动数据量;未入睡状态时的运动强度也会高于已入睡状态时的运动强度(例如,未入睡状态时运动方向比已入睡状态的运动方向变化块,且未入睡状态时运动速度会比已入睡状态的运动速度大)。
所以,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估计出用户是未入睡状态还是已入睡状态。
S505、智能穿戴设备01-A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智能穿戴设备01-A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02发送第一指令。
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5min或10min或任意可行值。具体预设时长的大小,可以通过实际对多个用户使用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模式的行为数据调研得到。具体调研方式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
在用户触发智能穿戴设备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用户是想要睡眠的。这种情况下,如果TWS耳机02仅仅只是开启降噪模式,时间稍长,反倒会使得用户因为能更清晰的听到TWS耳机02播放的音乐声,更难以入睡。所以,在智能穿戴设备01-A检测到用户处于未入睡状态时,可以在预设时长后,降低播放音量,为用户营造更合适的睡眠环境,提高用户进入睡眠的可能性。
S506、TWS耳机02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02在接收第一指令(或后续的第二指令)之前,若智能穿戴设备01-A未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可以播放用户选择播放的音频文件(例如歌曲、评述、戏曲等)。若智能穿戴设备01-A向TWS耳机02发送了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也可以播放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A的预设助眠歌曲。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因为第一指令是在用户处于未入睡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01-A产生并发送给TWS耳机的。所以为了使得用户在没有进入睡眠状态之前,依然能够听到TWS耳机播放的声音(歌曲或者其他音频文件),第一指令具体可以指示TWS耳机02将播放音量降低至当前播放音量的预设百分比。示例性的,预设百分比可以是50%或者其他任意可行的数值。这样一来,用户便可以在没有进入睡眠状态前,都能听到自己想听的音频文件,保证了用户体验。
实际中,如果TWS耳机02播放的音乐声突然降低的太多(例如直接降低至原音量的百分之五十),而用户还没有睡意的话或者用户产生了睡意且已经习惯了当前的音量,则音量的突然降低可能会导致用户的不适,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所以,为了更好的保证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TWS耳机02播放音量的降低可以是逐步降低。具体的,第一指令可以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S506具体可以为TWS耳机02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例如,第一指令具体可以是指示TWS耳机02每隔5秒降低当前音量(TWS耳机02接收到该第一指令时的音量)的百分之五。此时预设步长为当前音量的百分之五。TWS耳机02在接收到该第一指令后,若当前音量为100,则之后每隔5s便会降低5的音量。
进一步的,结合前述实施例的相关表述,为了使得用户在没有进入睡眠状态之前,依然能够听到TWS耳机播放的声音,第一指令还可以限制降低音量的目标值。例如目标值为当前音量的百分之五十。基于此,以第一指令具体指示TWS耳机02每隔5秒降低当前音量的百分之五,直至TWS耳机02的播放音量为TWS耳机02接收到该第一指令时的音量的百分之五十为例。TWS耳机02在接收到该第一指令后,若当前音量为100。则之后TWS耳机02每5秒的播放音量依次为:95、90、85、80、75、70、65、60、55、50、50、50……。
这样一来,TWS耳机在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第一音量后,降低播放音量的过程中,便可以更好的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用户既不会因为音量降低太快产生不适,也不会在未入睡前便听不到TWS耳机播放的声音。
S507、智能穿戴设备01-A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第二指令。
其中,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这里的音频文件可以是用户控制TWS耳机播放的音频文件(歌曲、评书、京剧、秦腔等),也可以是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
S508、TWS耳机02接收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在用户已经处于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TWS耳机播放的声音大概率会影响用户的睡眠。所以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为了保证用户的睡眠体验,智能穿戴设备在检测到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会向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以使TWS耳机停播音频文件(即前述的S507和S508)。
基于S501-S508对应的技术方案,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在用户操作开启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以使其开启降噪模式。之后,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根据自身获取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生成相应的指令发送给TWS耳机。从而使得TWS耳机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以更符合用户睡眠状态的播放方式进行音频文件的播放。这样一来,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控制智能穿戴设备开启睡眠模式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前述实施例中,可以看出,在智能穿戴设备01-A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后,TWS耳机02会根据自身是否处于佩戴状态来决定是否响应该睡眠指令。只有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TWS耳机02才会响应该睡眠指令,使得后续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顺利进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例如用户操作开启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模式)的情况下,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未佩戴状态或已佩戴状态)。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只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进而进行后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基于此,结合图5,参照图12所示,S502可以替换为S5021和S5022,S503可以替换为S503'。
S5021、智能穿戴设备01-A响应于第一操作,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TWS耳机02还可以在与智能穿戴设备01-A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实时向智能穿戴设备01-A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以便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及时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02发送用于请求获取佩戴的获取请求。TWS耳机02可以在接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A的获取请求后,向智能穿戴设备01-A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与前一种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A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智能穿戴设备01-A和TWS耳机S02之间的信令交互,降低能耗。
S5022、智能穿戴设备01-A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S503'、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这样一来,TWS耳机只有在处于已佩戴状态时,才会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避免了TWS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睡眠指令这一无效动作,节省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智能穿戴设备01-A的智能性。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自动根据自身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后,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基于此,结合图5,参照图13所示,S501和S502可以被替换为S501'和S502':
S501'、智能穿戴设备01-A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具体的,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在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01-A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智能穿戴设备01-A也可以是该智能穿戴设备01-A接收到用户的采集操作(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A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S502'、智能穿戴设备01-A在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其中,智能穿戴设备01-A在确定用户没有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不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其中,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可以是用户进入睡眠状态之间的一个状态,该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为入睡状态等同,也可以不一样。
示例性的,以用户的睡眠状态由用户的心率作为依据为例。假设,用户处于的已入睡状态时的心率为45-60次/min,用户处于未入睡状态时的心率可以为60-70次/min。则这里用户处于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心率可以为60-70次/min,也可以为60-80次/min。另外,用户没有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的心率可以为80-100。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根据一段时间(例如30min)内用户的心率大多处于哪个范围,来决定用户的状态。例如用户在30min内的心率有百分之八十都在60-80次/min,则可以认为用户处于即将进入睡眠的状态。
当然,具体数据依据实际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另外,智能穿戴设备01-A在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智能穿戴设备01-A还可以先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然后,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这样一来,TWS耳机只有在处于已佩戴状态时,才会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避免了TWS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睡眠指令这一无效动作,节省了能耗。
这样一来,智能穿戴设备01-A便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是否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及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所以基于该方案,可以不需要用户操作,便带给用户良好的睡眠辅助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结合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还可能涉及如图14所示的助眠系统。参照图14所示,在该系统架构中除了包括图1中所示的第一电子设备01和TWS耳机02以外,还包括第二电子设备03。第二电子设备03与第一电子设备01之间建立有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例如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以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为蓝牙连接为例,在第一电子设备01和第二电子设备03未建立过蓝牙连接的情况下,第一电子设备01和第二电子设备03可以分别响应于用户的开启蓝牙操作,分别开启蓝牙功能。然后,第一电子设备01响应于用户的蓝牙配对操作,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03的蓝牙连接;或者第二电子设备03响应于用户的蓝牙配对操作,建立与第一电子设备01的蓝牙连接。在第一电子设备01和第二电子设备03首次建立蓝牙连接后,第一电子设备01和第二电子设备03只要均开启了蓝牙功能,且距离小于一定阈值,便会自动建立蓝牙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连接为Wi-Fi连接的情况同理。
在该睡眠辅助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01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可以是第一电子设备01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03的相关指示)下,触发第一电子设备01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而后第一电子设备01可以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或者通过第二电子设备03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对TWS耳机02的播放情况进行相应控制,使得TWS耳机02的播放效果和用户的睡眠状态更匹配。基于该方法对应的技术方案,用户可能仅需要一次操作(用于告知第二电子设备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或者不需要任何操作(第二电子设备或第一电子设备自主判断用户是否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便可以享受到TWS耳机提供的更适合助眠的播放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01可以为智能穿戴设备或者终端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前述针对图3中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穿戴式设备(如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以及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等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终端设备的具体形态不作特殊限制。
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参照图15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210,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内部存储器2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230,充电管理模块240,电源管理模块241,电池2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传感器模块280,按键290,马达291,指示器292,摄像头293,显示屏2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295等。
其中,上述传感器模块2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骨传导传感器等。
其中,其中,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确定终端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确定终端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终端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终端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终端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终端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智能穿戴设备的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陀螺仪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组合确定出持有该终端的用户的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运动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2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和/或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终端设备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2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2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2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2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SPI),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bus,USB)接口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2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电源管理模块241用于连接电池242,充电管理模块240与处理器210。电源管理模块241接收电池2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240的输入,为处理器210,内部存储器221,外部存储器,显示屏294,摄像头293,和无线通信模块260等供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241和充电管理模块2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250,无线通信模块2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2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2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Wi-Fi网络),蓝牙(blue 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终端设备通过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2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2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该显示屏可以是触摸屏。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2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ISP,摄像头2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2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ISP用于处理摄像头293反馈的数据。摄像头2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2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终端设备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贴膜状态识别,图像修复、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2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终端设备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220与处理器2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2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2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221的指令,从而执行终端设备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终端设备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2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270,扬声器270A,受话器270B,麦克风270C,耳机接口2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面板(TP)”。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94,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2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2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的表面,与显示屏294所处的位置不同。
按键2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马达2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指示器2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短信,未接来电,通知等。SIM卡接口295用于连接SIM卡。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电子设备01为智能穿戴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03可以为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或PC)。在第一电子设备01为终端设备时,第二电子设备03可以为智能穿戴设备。其中,智能穿戴设备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前述针对图3中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终端设备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前述终端设备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后续以终端设备为手机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01-B(图16中以智能手表为例),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03-A为例,助眠系统的架构可参照图16所示。
基于上述图16所示的助眠系统,参照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可以包括S1701-S1709:
S1701、手机03-A接收第二操作。
其中,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手机03-A进入睡眠模式。在手机03-A进入睡眠模式时,手机03-A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第二操作可以是语音指令、手势操作、触摸操作(例如滑动操作、点击操作)等任意可行的用户操作。
例如,以第二操作为语音指令为例,当用户需要手机03-A进入睡眠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唤醒指令唤醒手机03-A的智能助手,然后便可以说出相应语音指令,以使手机03-A开启睡眠模式(手机03-A在开启睡眠模式后,会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具体的,手机03-A可以响应于用户说出的语音唤醒指令(例如“你好,YOYO”),显示如图18中(a)所示的语音助手界面。然后,参照图18中(b)所示,手机03-A可以接收用户说出的语音指令(例如“开启睡眠模式”),并响应于该语音指令,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即后续的S1702)。同时,参照图18中(b)所示,手机03-A还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对应用户的语音指令的文字。例如“开启睡眠模式”。
另外,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开启,手机03-A在向TWS耳机02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的同时或之后,手机03-A可以通过语音对用户进行提示。例如参照图18中(c)所示,智能穿戴设备01-A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类似“已进入睡眠模式”的语音提示信息。
后续如果需要退出睡眠模式,则用户可以再次唤醒手机03-A的智能助手后,说出类似“关闭睡眠模式”的语音指令。手机03-A响应于用户该语音指令,关闭睡眠模式。关闭睡眠模式具体可以为:响应于类似“关闭睡眠模式”的语音指令,关闭睡眠模式并向TWS耳机02发送第二指示消息。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02关闭降噪模式。当然,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关闭,这种情况下,参照图18中(d)所示,手机03-A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类似“已退出睡眠模式”的语音提示信息。
又例如,以第二操作为点击操作为例,当用户需要手机03-A进入睡眠模式时,用户可以通过对手机03-A中用于开启睡眠模式的控件的点击,使得手机03-A开启睡眠模式。具体的,参照图19中(a)所示,手机03-A可以接收用户对手机03-A的设置界面中的“睡眠模式”字样的控件的点击操作,开启睡眠模式。开启睡眠模式具体为:响应于该点击操作,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即后续的S1702)。另外,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开启,参照图19中(b)所示,手机03-A的下拉菜单中可以包括通知栏1901。该通知栏1901中可以包括“睡眠模式已开启”字样的提示信息,以及“关闭”字样的控件。
后续如果需要退出睡眠模式,则用户可以点击通知栏1901中的“关闭”字样的控件。手机03-A响应于用户对该关闭”字样的控件的点击操作,关闭睡眠模式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二指示消息。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02关闭降噪模式。当然,为了向用户表明睡眠模式已关闭,这种情况下,手机03-A的下拉菜单中的通知栏1901可以消失。
上述两种第二操作的举例仅为示例,实际中第二操作还可以为其他任意可行的方式,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1702、手机03-A响应于第二操作,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其中,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
S1703、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用户在手机03-A上进行第二操作,使手机03-A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时,表明用户可能需要睡眠。所以当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到来自手机03-B的第一指示消息时,可以表明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睡眠状态的相关概念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1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后,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向与其建立有第一无线通信连接的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以使其开启降噪模。同时,智能穿戴设备01-B还可以开始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其中,生理特征可以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运动数据可以包括运动方向、运动速度等中的至少一项。
S1704、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其中,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若TWS耳机02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情况,则TWS耳机02不响应该睡眠指令。此后,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结束。
具体TWS耳机02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已佩戴状态,可以根据其自身具备的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等传感器确定。具体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TWS耳机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辅助用户睡眠,智能穿戴设备01-B还可以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一些智能穿戴设备01-B中存储的能够助眠的助眠音乐(即预设助眠歌曲),并指示TWS耳机02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示例性的,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轻柔的纯音乐,雨声、水声、风声、白噪声等。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1-B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相关实现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8和图11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3-A可以在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预设助眠歌曲。该预设助眠歌曲可以携带在第一指示消息中,也可以单独发送。具体依据实际需求而定。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到来自手机03-A的预设助眠歌曲后,便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B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相关方法步骤。这样一来,因为手机03-A被用户使用的频率会更高,手机03-A上存储的歌曲大概率会更多也更符合用户需求。所以手机03-A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预设助眠歌曲,可以使得最终TWS耳机02播放的预设助眠歌曲更丰富,更符合用户需求。
在第一指示消息中携带有预设助眠歌曲的情况下,结合图17,参照图20所示,S1704和S1705之间还可以包括S1704A:
S1704A、TWS耳机02响应于睡眠指令,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TWS耳机02具体如何播放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3A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智能穿戴设备01-B具备有存储功能,所以手机03-A可以将预设助眠歌曲的所有曲目一次性携带在第一指示消息中。
在手机03-A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单独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情况下,结合图20,参照图21所示,S1704A之前还可以包括S1703A1和S1703A2:
S1703A1、手机03-A响应于第二操作,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预设助眠歌曲。
S1703A2、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预设助眠歌曲。
为了使得下一次睡眠辅助方法实施时,手机03-A不需要在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预设助眠歌曲,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在自身存储器中存储来自手机03-A的预设助眠歌曲。
本申请实施例中,S1703A和S1703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两者的先后顺序可以依据实际而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助眠歌曲还可以预先存储在TWS耳机02中。TWS耳机02在接收到用于指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的睡眠指令时,可以开始播放TWS耳机02中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当然,在这种情况下,TWS耳机02也可以将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和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B的预设助眠歌曲以任意方式组合为总预设助眠歌曲。例如,以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A、B和C,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B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D、E和F为例,上述的任意方式可以为顺序排列,即最终得到的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依次为A、B、C、D、E和F。
然后TWS耳机02以一定播放方式(可以以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8的相关表述中,播放方式的选择方式确定播放方式)播放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
S1705、智能穿戴设备01-B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1-B如何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图3所示的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是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智能穿戴设备01-B也可以是在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未入睡状态和已入睡状态。这里的用户指佩戴有智能穿戴设备01-B的用户,该用户也是佩戴有TWS耳机02的用户,该用户还是该手机03-A所属的用户。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1-B如何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4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以外,手机03-A也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在接收来自手机03-A的用户的运动数据后,根据智能穿戴设备01-B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以及来自手机03-A的用户的运动数据更准确的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所以结合图17,参照图22所示,S1705之前还可以包括S1705A,S1705可以替换为S1705':
S1705A、手机03-A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该运动数据。
手机03-A具体如何获取用户的运动数据,可以依据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15所示的终端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手机03-A可以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该运动数据。手机03-A也可以是在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该运动数据。
S1705'、智能穿戴设备01-B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接收来自手机03-A的用户的运动数据后,根据用户所有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这样一来,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根据更丰富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更准确的确定用户睡眠状态,保证了后续对TWS耳机02播放效果的精准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S1705A可以在S1701后的任意时刻进行。
S1706、智能穿戴设备01-B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智能穿戴设备01-B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02发送第一指令。
S1707、TWS耳机02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02在接收第一指令(或后续的第二指令)之前,若智能穿戴设备01-B未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可以播放用户选择播放的音频文件(例如歌曲、评述、戏曲等)。若智能穿戴设备01-B向TWS耳机02发送了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也可以播放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B的预设助眠歌曲。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1708、智能穿戴设备01-B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第二指令。
S1709、TWS耳机02接收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前述S1704-S1709的其他具体实施细节和效果可参照前述S503-S508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S1701-S1709对应的技术方案,手机可以在用户操作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智能穿戴设备接收到来自手机的第一指示消息后,会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以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之后,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根据自身获取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生成相应的指令发送给TWS耳机。从而使得TWS耳机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以更符合用户睡眠状态的播放方式进行音频文件的播放。这样一来,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控制智能穿戴设备开启睡眠模式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睡眠状态的确定还可以交由手机03-A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将自身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发送给手机03-A。之后,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在接收手机03-A发送的用于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信息后,进行后续相关的方法流程。在这种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结合图17,参照图23所示,S1703可以被替换为S1703',S1705可以被替换为S1705”,S1706可以被替换为S1706',S1708可以被替换为S1708'。
S1703'、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并向手机03-A发送智能穿戴设备01-B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其中,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并向手机03-A发送智能穿戴设备01-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在接收到该第一指示消息时开始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也可以在接收该第一指示消息之前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S1704'、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其中,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若TWS耳机02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情况,则TWS耳机02不响应该睡眠指令。此后,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结束。
TWS耳机02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B的预设助眠歌曲并播放的相关实施细节和效果,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1704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1705”、手机03-A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B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在根据用户所有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后,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用于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状态信息。
手机03-A具体如何获取用户的运动数据,可以依据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15所示的终端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1-B如何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图3所示的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手机03-A可以是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该运动数据。手机03-A也可以是在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该运动数据。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3-A也可以不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
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是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3-A发送。智能穿戴设备01-B也可以是在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3-A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其中,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未入睡状态和已入睡状态。这里的用户指佩戴有智能穿戴设备01-B的用户,该用户也是佩戴有TWS耳机02的用户,该用户还是该手机03-A所属的用户。
具体手机03-A如何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4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1706'、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来自手机03-A的状态信息,在状态信息指示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智能穿戴设备01-B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02发送第一指令。
其中,智能穿戴设备01-B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时刻,即为智能穿戴设备01-B确定来自手机03-A的状态信息指示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时刻。
S1708'、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来自手机03-A的状态信息,在状态信息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第二指令。
S1706'和S1708'的具体实施例细节,可参照前述S505和S507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方案,因为将用户睡眠状态的判定可以放在手机上执行,所以也就降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高的睡眠辅助方法对智能穿戴设备的处理计算能力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例如接收到手机03-A发送的第一指示消息)的情况下,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未佩戴状态或已佩戴状态)。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只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进而进行后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基于此,结合图17,参照图24所示,S1703可以替换为S17031和S17032,S1704可以替换为S1704”。
S17031、智能穿戴设备01-B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TWS耳机02可以在与智能穿戴设备01-B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实时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具体可以是指示佩戴状态的指示信息)。以便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及时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另一些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02发送用于请求获取佩戴的获取请求。TWS耳机02可以在接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1-B的获取请求后,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与前一种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01-B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智能穿戴设备01-B和TWS耳机S02之间的信令交互,降低能耗。
S17032、智能穿戴设备01-B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S1704”、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这样一来,TWS耳机只有在处于已佩戴状态时,才会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避免了TWS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睡眠指令这一无效动作,节省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手机03-A的智能性。手机03-A可以自动根据自身采集的用户运动数据和从智能穿戴设备01-B获取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后,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以使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基于此,结合图17,参照图25所示,S1701可以被替换为S1701',S1702可以被替换为和S1702':
S1701'、手机03-A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从智能穿戴设备01-B获取智能穿戴设备01-B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具体的,手机03-A可以实施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智能穿戴设备01-B可以在用户穿戴该手机03-A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3-A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智能穿戴设备01-B也可以在接收到来自手机03-A的采集指令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3-A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其中,采集指令可以是手机03-A周期性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的。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3-A也可以不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只从智能穿戴设备01-B获取智能穿戴设备01-B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S1702'、手机03-A在根据该用户所有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其中,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1-B触发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手机03-A在确定用户没有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不向智能穿戴设备01-B发送第一指示消息。
其中,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可以是用户进入睡眠状态之间的一个状态,该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可以与前述实施例中提到的为入睡状态等同,也可以不一样。
示例性的,以用户的睡眠状态由用户的心率作为依据为例。假设,用户处于的已入睡状态时的心率为45-60次/min,用户处于未入睡状态时的心率可以为60-70次/min。则这里用户处于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心率可以为60-70次/min,也可以为60-80次/min。另外,用户没有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的心率可以为80-100。手机03-A可以根据一段时间(例如30min)内用户的心率大多处于哪个范围,来决定用户的状态。例如用户在30min内的心率有百分之八十都在60-80次/min,则可以认为用户处于即将进入睡眠的状态。
当然,具体数据依据实际而定,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这样一来,手机便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是否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手机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及时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所以基于该方案,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不需要用户操作,便带给用户良好的睡眠辅助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01-C,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03-B(图26中以智能手表为例)为例,助眠系统的架构可参照图26所示。
基于上述图26所示的助眠系统,在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参照图2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可以包括S2701-S2709:
S2701、手机01-C接收第三操作。
其中,第三操作用于触发手机进入睡眠模式。在手机01-C进入睡眠模式时,手机01-C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3-B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第三操作可以是语音指令、手势操作、触摸操作(例如滑动操作、点击操作)等任意可行的用户操作。这里的第三操作相当于前述实施例的第一操作,手机01-C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只能穿戴设备01-A。
第三操作的具体实例可参照前述S1701后针对第二操作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2702、手机01-C响应于第三操作,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用户在手机01-C上进行第三操作使手机01-C进入睡眠模式,既可以表明了用户可能需要睡眠。所以当手机01-C接收到第三操作时,可以表明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这里的第三操作可以相当于前述S501中的第一操作。
S2703、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其中,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若TWS耳机02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情况,则TWS耳机02不响应该睡眠指令。此后,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结束。
具体TWS耳机02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已佩戴状态,可以根据其自身具备的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等传感器确定。具体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TWS耳机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辅助用户睡眠,手机01-C还可以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一些手机01-C中存储的能够助眠的助眠音乐(即预设助眠歌曲),并指示TWS耳机02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示例性的,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轻柔的纯音乐,雨声、水声、风声、白噪声等。
具体手机01-C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相关实现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8和图11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手机01-C可以相当于其中的智能穿戴设备0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助眠歌曲还可以预先存储在TWS耳机02中。TWS耳机02在接收到用于指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的睡眠指令时,可以开始播放TWS耳机02中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当然,在这种情况下,TWS耳机02也可以将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和来自手机01-C的预设助眠歌曲以任意方式组合为总预设助眠歌曲。例如,以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A、B和C,来自手机01-C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D、E和F为例,上述的任意方式可以为顺序排列,即最终得到的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依次为A、B、C、D、E和F。
然后TWS耳机02以一定播放方式(可以以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8的相关表述中,播放方式的选择方式确定播放方式)播放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
S2704、智能穿戴设备03-B接收第三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三指示消息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3-B如何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图3所示的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手机01-C可以是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该运动数据。
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是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智能穿戴设备03-B也可以是接收到第三指示消息后,响应于第三指示消息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2705、手机01-C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其中,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未入睡状态和已入睡状态。这里的用户指佩戴有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该用户也是佩戴有TWS耳机02的用户,该用户还是该手机01-C所属的用户。
具体如何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4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以外,手机01-C也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以供手机01-C更准确的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所以结合图27,参照图28所示,S2705可以替换为S2705':
S2705'、手机01-C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用户所有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手机01-C具体如何获取用户的运动数据,可以依据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15所示的终端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手机01-C可以是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手机01-C也可以是在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
这样一来,手机01-C可以根据更丰富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更准确的确定用户睡眠状态,保证了后续对TWS耳机02播放效果的精准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睡眠状态还可以交由智能穿戴设备03-B确定。此时,第三指示消息可以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3-B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在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后,向手机01-C发送用于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状态信息。基于此,结合图27,参照图29所示,S2704可以替换为S2704',S2705可以替换为S2705”。
S2704'、智能穿戴设备03-B接收第三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三指示消息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后,向手机01-C发送用于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为了使得智能穿戴设备03-B确定的用户的睡眠状态更准确。手机01-C还可以在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后,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手机01-C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根据自身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以及来自手机01-C的用户的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S2705”、手机01-C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状态信息。
这样一来,因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确定放在了智能穿戴设备上进行,也就降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对手机的处理计算能力的需求。
S2706、手机01-C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手机01-C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02发送第一指令。
其中,手机01-C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时刻可以是手机自身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时刻,也可以是手机01-C确定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状态信息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02在接收第一指令(或后续的第二指令)之前,若手机01-C未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可以播放用户选择播放的音频文件(例如歌曲、评述、戏曲等)。若手机01-C向TWS耳机02发送了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也可以播放来自手机01-C的预设助眠歌曲。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2707、TWS耳机02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
S2708、手机01-C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第二指令。
S2709、TWS耳机02接收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前述S2706-S2709的具体实施细节和效果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5-S508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手机01-C相当于其中的智能穿戴设备01-A。
基于S2701-S2709对应的技术方案,手机可以在用户操作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并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三指示消息。TWS耳机接收来来自手机的睡眠指令后,会开启降噪模式。智能穿戴设备接收到来自手机的第三指示消息后,会在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后,向手机发送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之后,手机可以根据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生成相应的指令发送给TWS耳机。从而使得TWS耳机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以更符合用户睡眠状态的播放方式进行音频文件的播放。这样一来,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控制手机开启睡眠模式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1-C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例如接收到第三操作)的情况下,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状态或已佩戴状态,具体可以是指示佩戴状态的指示信息)。之后,手机01-C可以只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进而进行后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基于此,结合图27,参照图30所示,S2702可以替换为S2702A好S2702B,S2703可以替换为S2703'。
S2702A、手机01-C响应于第三操作,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并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TWS耳机02可以在与手机01-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实时向手机01-C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以便手机01-C可以及时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1-C可以响应于第三操作,向TWS耳机02发送用于请求获取佩戴的获取请求。TWS耳机02可以在接收到来自手机01-C的获取请求后,向手机01-C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与前一种实施例中手机01-C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手机01-C和TWS耳机02之间的信令交互,降低能耗。
S2702B、手机01-C接在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S2703'、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这样一来,TWS耳机只有在处于已佩戴状态时,才会收到来自手机的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避免了TWS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手机发送睡眠指令这一无效动作,节省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手机01-C的智能性。手机01-C可以自动根据从智能穿戴设备03-B获取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后,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基于此,结合图27,参照图31所示,S2701可以被替换为S2701',S2702可以被替换为和S2702':
S2701'、手机01-C从智能穿戴设备03-B获取智能穿戴设备03-B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在用户穿戴该手机01-C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智能穿戴设备03-B也可以在接收到来自手机01-C的采集指令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其中,采集指令可以是手机01-C周期性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的。
S2702'、手机01-C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第三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3-B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智能穿戴设备03-B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情况下,手机01-C可以不向智能穿戴社诶03-B发送上述第三指示消息。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手机01-C对用户是否即将进入睡眠状态这一判断的判断结果更准确,手机01-C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然后结合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是否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表述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1702'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图31对应的技术方案,手机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是否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三指示消息以及是否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手机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及时向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第三指示消息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所以基于该方案,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不需要用户操作,便带给用户良好的睡眠辅助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图26所示的助眠系统,在另一种可实现的场景中,参照图3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可以包括S3201-S3210:
S3201、智能穿戴设备03-B接收第四操作。
其中,第二操作用于触发智能穿戴设备03-B进入睡眠模式。在智能穿戴设备03-B进入睡眠模式时,智能穿戴设备03-B向手机01-C发送第五指示消息。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3-B触发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第四操作可以是语音指令、手势操作、触摸操作(例如滑动操作、点击操作)等任意可行的用户操作。这里的第四操作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操作,智能穿戴设备03-B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手机03-A。
第四操作的具体实例可参照前述S501后针对第一操作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3202、智能穿戴设备03-B响应于第四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具体智能穿戴设备03-B如何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图3所示的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是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智能穿戴设备03-B也可以是在向接收第四操作,响应于第四操作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
S3203、智能穿戴设备03-B响应于第四操作,向手机01-C发送第五指示消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S3202和S3203的先后顺序依据实际而定,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这里的第五指示消息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消息,智能穿戴设备03-B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手机03-A,手机01-C相当于前述实施例中的智能穿戴设备01-B。
S3204、手机01-C接收第五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五指示消息,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用户在智能穿戴设备03-B上进行第四操作,使智能穿戴设备03-B向手机01-C发送第五指示消息时,表明用户可能需要睡眠。所以当手机01-C接收到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第五指示消息时,可以表明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睡眠状态的相关概念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1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S3205、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02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其中,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若TWS耳机02处于未佩戴状态的情况,则TWS耳机02不响应该睡眠指令。此后,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结束。
具体TWS耳机02如何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已佩戴状态,可以根据其自身具备的距离传感器或接近光传感器等传感器确定。具体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对TWS耳机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辅助用户睡眠,手机01-C还可以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一些手机01-C中存储的能够助眠的助眠音乐(即预设助眠歌曲),并指示TWS耳机02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示例性的,预设助眠歌曲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轻柔的纯音乐,雨声、水声、风声、白噪声等。
具体手机01-C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相关实现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8和图11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手机01-C可以相当于其中的智能穿戴设备01-A。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助眠歌曲还可以预先存储在TWS耳机02中。TWS耳机02在接收到用于指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的睡眠指令时,可以开始播放TWS耳机02中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当然,在这种情况下,TWS耳机02也可以将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和来自手机01-C的预设助眠歌曲以任意方式组合为总预设助眠歌曲。例如,以TWS耳机02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A、B和C,来自手机01-C的预设助眠歌曲依次为D、E和F为例,上述的任意方式可以为顺序排列,即最终得到的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依次为A、B、C、D、E和F。
然后TWS耳机02以一定播放方式(可以以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8的相关表述中,播放方式的选择方式确定播放方式)播放总预设助眠歌曲中的曲目。
S3206、手机01-C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其中,睡眠状态可以包括未入睡状态和已入睡状态。这里的用户指佩戴有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该用户也是佩戴有TWS耳机02的用户,该用户还是该手机01-C所属的用户。
具体如何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4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3206步骤可以在3202步骤之后的任意时刻,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了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以外,手机01-C也可以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以供手机01-C更准确的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所以结合图32,参照图33所示,S3206可以替换为S3206':
S3206'、手机01-C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用户所有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手机01-C具体如何获取用户的运动数据,可以依据前述实施例中针对图15所示的终端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手机01-C可以是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手机01-C也可以是接收第五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五指示消息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
这样一来,手机01-C可以根据更丰富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更准确的确定用户睡眠状态,保证了后续对TWS耳机02播放效果的精准控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的睡眠状态还可以交由智能穿戴设备03-B确定。此时,在智能穿戴设备03-B进入睡眠模式时,智能穿戴设备03-B还会根据自身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并向手机01-C发送用于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状态信息。基于此,结合图32,参照图34所示,S3202可以替换为S3202',S3206可以替换为S3206”。
S3202'、智能穿戴设备03-B响应于第四操作,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后,向手机01-C发送用于指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状态信息。
在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为了使得智能穿戴设备03-B确定的用户的睡眠状态更准确。智能穿戴设备03-B还可以响应于第四操作,从手机01-C获取手机01-C采集的用户的运动数据。或者手机01-C可以实时或周期性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自身采集的用户的运动数据。之后,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根据自身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以及来自手机01-C的用户的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
S3206”、手机01-C接收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状态信息。
这样一来,因为用户的睡眠状态的确定放在了智能穿戴设备上进行,也就降低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对手机的处理计算能力的需求。
S3207、手机01-C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手机01-C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02发送第一指令。
其中,手机01-C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时刻可以是手机自身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时刻,也可以是手机01-C确定来自智能穿戴设备03-B的状态信息指示的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时刻。
本申请实施例中,TWS耳机02在接收第一指令(或后续的第二指令)之前,若手机01-C未向TWS耳机02发送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可以播放用户选择播放的音频文件(例如歌曲、评述、戏曲等)。若手机01-C向TWS耳机02发送了预设助眠歌曲,则TWS耳机02也可以播放来自手机01-C的预设助眠歌曲。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S3208、TWS耳机02接收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
S3209、手机01-C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第二指令。
S3210、TWS耳机02接收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S3207-S3210的具体实施细节和效果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505-S508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手机01-C相当于其中的智能穿戴设备01-A。
基于S3201-S3210对应的技术方案,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在用户操作开启睡眠模式的情况下,向手机01-C发送智能穿戴设备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发送第第五指示消息。手机接收到第五指示消息后,会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以使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之后,手机可以根据来自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生成相应的指令发送给TWS耳机。从而使得TWS耳机可以在用户不同的睡眠状态,以更符合用户睡眠状态的播放方式进行音频文件的播放。这样一来,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为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用户(控制手机开启睡眠模式的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辅助服务,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1-C可以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例如接收到第五指示消息)的情况下,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包括未佩戴状态或已佩戴状态,具体可以是指示佩戴状态的指示信息)。之后,手机01-C可以只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时,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进而进行后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流程。基于此,结合图32,参照图35所示,S3204可以替换为S3204A和S3204B,S3205可以替换为S3205'。
S3204A、手机01-C接收第五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五指示消息,从TWS耳机02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
一些实施例中,TWS耳机02可以在与手机01-C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后,实时向手机01-C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以便手机01-C可以及时获取TWS耳机S02的佩戴状态。
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01-C可以响应于第五指示消息,向TWS耳机02发送用于请求获取佩戴的获取请求。TWS耳机02可以在接收到来自手机01-C的获取请求后,向手机01-C发送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与前一种实施例中手机01-C获取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以减少手机01-C和TWS耳机02之间的信令交互,降低能耗。
S3204B、手机01-C在TWS耳机02的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02发送睡眠指令。
S3205'、TWS耳机02接收睡眠指令,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
这样一来,TWS耳机只有在处于已佩戴状态时,才会收到来自手机的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避免了TWS耳机处于未佩戴状态时,手机发送睡眠指令这一无效动作,节省了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用户的操作,提高智能穿戴设备03-B的智能性。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自动根据智能穿戴设备03-B获取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后,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以及第五指示消息。基于此,结合图32,参照图36所示,S3201-S3203可以被替换为S3201A:
S3201A、智能穿戴设备03-B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在根据该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情况下,向手机01-C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以及第五指示消息。
其中,第五指示消息用于指示智能穿戴设备03-B触发TWS耳机02开启降噪模式。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表述可参照前述实施例中S1702'后的相关表述,此处不再赘述。
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是在用户穿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后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向手机01-C发送。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智能穿戴设备03-B对用户是否即将进入睡眠状态这一判断的判断结果更准确,手机01-C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实时或周期性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并向智能穿戴设备03-B发送用户的运动数据。然后智能穿戴设备03-B可以结合自身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以及来自手机01-C的用户的运动数据,更准确的确定用户是否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基于图36对应的技术方案,智能穿戴设备可以自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是否向手机发送第五指示消息和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在根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及时向手机发送第五指示消息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所以基于该方案,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的配合可以不需要用户操作,便带给用户良好的睡眠辅助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设备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上述第一电子设备、第二电子设备和TWS耳机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参照图3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370,包括:通信模块371、接收模块372、采集模块373、处理模块374和存储模块375。
在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模块371用于与TWS耳机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通信连接,进而实现智能穿戴设备和TWS耳机以及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通信模块371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S502、S502'、S5022、S1703和S17032中发送睡眠指令的操作;S502A1中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操作;S5021和S17031中获取的佩戴状态的操作;S505、S1706和S1706'中发送第一指令的操作;S507、S1708和S1708'中发送第二指令的操作;S1703、S1703'和S17031中接收第一指示消息的操作;S1703A2中接收预设助眠歌曲的操作;S1705'中接收运动数据的操作;S1703'中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操作;S1706'中接收状态信息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接收模块372用于接收用户对智能穿戴设备实施的操作。例如接收模块372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501中接收第一操作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采集模块373用于调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以实现智能穿戴设备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目的。例如,采集模块373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504、S501'、S1705和S1705'中的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处理模块374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72接收到的用户操作(例如第一操作),生成对应的指令(例如睡眠指令)后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或者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存储模块375中存储的数据(例如预设助眠歌曲);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响应于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消息(例如第一指示消息、状态信息),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对应的指令(例如睡眠指令、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根据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数据(例如用户的运动数据)并结合采集模块373采集的数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后,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对应处理结果的指令(例如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和采集模块373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根据采集模块373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对应的处理结果。例如,处理模块374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504、S1705和S1705'中的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睡眠状态的操作,以及S502'中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根据对采集模块373采集的数据(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处理结果,生成相应的指令(例如睡眠指令、第一指令、第二指令)后,通知通信模块371发送;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存储模块375具体用于存储预设助眠歌曲,以便通信模块371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TWS耳机发送;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在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的情况下,通信模块371用于与TWS耳机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通信连接,进而实现手机和TWS耳机以及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通信模块371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S2702、S2702A和S2702'中发送第三指示消息的操作;S2702、S2702B、S2702'、S3204和S3204B中发送睡眠指令的操作;S2705、S2705'、S2701'、S3206、S3206'中接收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操作;S2706、S3207中发送第一指令的操作;S2708、S3209中发送第二指令的操作;S2705”中接收状态信息的操作;S2702A、S3204A中获取佩戴状态的操作;S3204、S3204A接收第五指示消息的操作;S3206”中接收状态信息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接收模块372用于接收用户对手机实施的操作。例如接收模块372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S2701中接收第三操作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采集模块373用于调用手机中的传感器,以实现手机采集用户运动数据的目的。例如,采集模块373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2705'和S3206'中的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的操作。
处理模块374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72接收到的用户操作(例如第三操作),生成对应的指令(例如睡眠指令)和消息(例如第三指示消息)后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或者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存储模块375中存储的数据(例如预设助眠歌曲);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72接收到的用户操作(例如第三操作)和通信模块371获取的数据(佩戴状态),生成对应的指令(例如睡眠指令)后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或者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存储模块375中存储的数据(例如预设助眠歌曲);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响应于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消息(例如状态信息、第五指示消息),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对应的指令(例如第一指令、第二指令、睡眠指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根据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数据(例如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得到处理结果。例如,处理模块374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2705和3206中的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睡眠状态的操作,以及S2702'中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根据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数据得到的处理结果(例如用户处于未入睡状态或用户处于已入睡状态或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对应处理结果的指令(例如第一指令、第二指令、睡眠指令)和/或消息(第三指示消息);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和采集模块373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74还用于根据通信模块371接收的数据(例如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结合采集模块373采集的数据(用户的运动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后,控制通信模块371发送对应处理结果的指令(例如第一指令、第二指令、睡眠指令)和/或消息(第三指示消息);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71和采集模块373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存储模块375具体用于存储预设助眠歌曲,以便通信模块371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TWS耳机发送;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具体阐述。其相关的有益效果也可参照前述睡眠辅助方法的相关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参照图3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TWS耳机380,包括:通信模块381和处理模块382。
通信模块381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无线通信连接,进而实现第一电子设备对TWS耳机的播放效果的控制,进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例如,通信模块381用于支持TWS耳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S503、S503'、S1704、S1704”、S2703、S2703'、S3205和S3205'中接收睡眠指令的操作;S506、S1707、S2707、S3208中接收第一指令的操作;S508、S1709、S2709、S3210中接收第二指令的操作;S502A中接收预设助眠歌曲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处理模块382用于响应于通信模块381接收的指令或数据,控制TWS耳机进行相关操作,完成播放效果的调整。例如,处理模块382用于支持TWS耳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S503、S503'、S1704、S1704”、S2703、S2703'、S3205和S3205'中开启降噪模式的操作;S506、S1707、S2707、S3208中降低播放音量的操作;S508、S1709、S2709、S3210中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的操作;S503A中控制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TWS耳机,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具体阐述。其相关的有益效果也可参照前述睡眠辅助方法的相关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参照图3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390,包括:通信模块391、处理模块392、接收模块393、采集模块394和存储模块395。
在第二电子设备为手机的情况下,通信模块391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通信连接,进而实现手机和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通信模块391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S1702和S1702'中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的操作;S1703A1中发送预设助眠歌曲的操作;S1705A中发送运动数据的操作;S1705”中接收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操作;S1705”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接收模块393用于接收用户对手机实施的操作。例如接收模块393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1701中接收第二操作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采集模块394用于调用手机中的传感器,以实现手机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的目的。例如,采集模块394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1705A、S1705”和S1701'中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处理模块392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93接收到的用户操作(例如第二操作),生成对应的消息(例如第一指示消息)后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或者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存储模块395中存储的数据(例如预设助眠歌曲),或者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采集模块394采集的用户的运动数据;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9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92还用于根据采集模块394采集的用户运动数据和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状态。例如处理模块392用于支持手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1705”中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的操作和S1702'中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操作。
存储模块395具体用于存储预设助眠歌曲,以便通信模块391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在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通信模块391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无线通信连接,进而实现手机和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例如,通信模块391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以下操作:S2704和S2704'中接收第三指示消息的操作;S2704和S3202中发送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操作;S2704'和S3202'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操作;S3201中接收第四操作的操作;S3203和S3201A中发送第五指示消息的操作。
接收模块393用于接收用户对智能穿戴设备实施的操作。例如接收模块393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S3201中接收第四操作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采集模块394用于调用智能穿戴设备中的传感器,以实现智能穿戴设备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的目的。例如,采集模块394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2704、S2704'、S3202、S3202'和S3201A中采集用户的运动数据的操作;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处理模块392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393接收到的用户操作(例如第四操作),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采集模块394采集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生成相应消息(例如第五指示信息)后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9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92还用于对采集模块394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得到处理结果(例如状态信息);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处理模块392还用于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该处理结果。具体可以参照通信模块391支持的步骤中的表述。
处理模块392还用于根据采集模块394采集的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确定用户的状态。例如处理模块392用于支持智能穿戴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如下操作:S3201A中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的操作。处理模块392还用于在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控制通信模块391发送第五指示消息(具体可参照S3201A中的相关表述)。
存储模块395具体用于存储其他模块执行任意功能时对应的可执行指令,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前述实施例中的睡眠辅助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具体阐述。其相关的有益效果也可参照前述睡眠辅助方法的相关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部分。该第一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5中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该第一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时,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3中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结构。
具体的,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确定用户的睡眠状态。生理特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电子设备在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可选的,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预设助眠歌曲。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操作,第一操作用于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一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操作,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操作,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接收来自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指示消息,响应于第一指示消息,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第一指示消息由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生成;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其中,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指示消息,表示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
可选的,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生理特征和/或运动状态。其中,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可选的,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可选的,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电子设备具体执行如下步骤: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从TWS耳机获取TWS耳机的佩戴状态,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或未佩戴状态;第一电子设备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TWS耳机,该TWS耳机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睡眠辅助方法中TWS耳机执行的部分。该TWS耳机的耳塞的具体结构可参照图4中所示的耳塞的结构。
具体的,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睡眠指令,并在TWS耳机处于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响应于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睡眠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睡眠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生成。其中,在降噪模式下,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降低播放音量。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降低播放音量;第一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未入睡状态,且从第一电子设备确定用户进入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生成;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指令,并响应于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第二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第二指令由第一电子设备在用户的睡眠状态为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生成。
可选的,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睡眠指令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或者,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还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助眠歌曲。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还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响应于睡眠指令,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可选的,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可选的,第一指令用于指示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当该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TWS耳机具体执行如下步骤:TWS耳机接收来自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指令,并响应于第一指令,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显示屏、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其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的部分。该第二电子设备为终端设备时,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15中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结构。该第二电子设备为智能穿戴设备时,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图3中智能穿戴设备100的结构。
具体的,当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二电子设备执行如下步骤:第二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操作。第二操作用于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入睡眠模式。第二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操作,向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电子设备触发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
可选的,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在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PC的情况下,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或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TWS耳机上运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TWS耳机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第一电子设备执行的部分,或者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第二电子设备执行的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TWS耳机上运行时,使得TWS耳机执行如前述实施例提供的睡眠辅助方法中TWS耳机执行的部分。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内容,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睡眠辅助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睡眠辅助系统,所述睡眠辅助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具备有降噪模式的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TWS耳机之间建立有无线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和/或所述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从所述TWS耳机获取所述TWS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或未佩戴状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TWS耳机处于所述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所述睡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所述睡眠指令中还包括预设助眠歌曲,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播放所述预设助眠歌曲;其中,在所述降噪模式下,所述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
所述TWS耳机接收所述睡眠指令,响应于所述睡眠指令,开启降噪模式,按照预设播放方式播放所述睡眠指令中包括的所述预设助眠歌曲和所述TWS耳机中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所述预设播放方式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用户选择的播放方式;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和/或所述运动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述生理特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所述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所述运动数据包括运动方向、运动速度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睡眠状态为所述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进入所述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所述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所述TWS耳机接收所述第一指令,并响应于所述第一指令,按照所述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所述播放音量;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睡眠状态为所述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所述TWS耳机接收所述第二指令,并响应于所述第二指令,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生理特征和/或所述运动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4.一种睡眠辅助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和/或所述运动数据确定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从TWS耳机获取所述TWS耳机的佩戴状态,所述佩戴状态为已佩戴状态或未佩戴状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TWS耳机处于所述已佩戴状态的情况下,向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发送睡眠指令;所述睡眠指令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开启降噪模式,所述睡眠指令中包括预设助眠歌曲,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播放所述预设助眠歌曲;其中,在所述降噪模式下,所述TWS耳机利用预设降噪策略降低环境音,且按照预设播放方式播放所述睡眠指令中包括的所述预设助眠歌曲和所述TWS耳机中存储的预设助眠歌曲,所述预设播放方式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用户选择的播放方式;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并根据所述生理特征和/或所述运动数据确定所述用户的睡眠状态;所述生理特征包括心率、脉搏、血压中至少一项;所述运动数据包括运动方向、运动速度中的至少一项;所述睡眠状态包括未入睡状态或已入睡状态;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睡眠状态为所述未入睡状态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确定所述用户进入所述未入睡状态开始的预设时长后,向所述TWS耳机发送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按照预设步长逐步降低播放音量;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睡眠状态为所述已入睡状态的情况下,向所述TWS耳机发送第二指令;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停止播放音频文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指令还用于指示所述TWS耳机播放预设助眠歌曲;
所述睡眠指令还包括所述预设助眠歌曲;或者,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用户即将进入睡眠状态时,向所述TWS耳机发送所述预设助眠歌曲。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包括智能穿戴设备、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中的任一种;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
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手机或个人计算机PC的情况下,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用户的生理特征和/或运动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从第二电子设备获取所述生理特征和/或所述运动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智能穿戴设备。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是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显示屏、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辅助方法。
9.一种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TWS耳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辅助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辅助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真无线立体声TWS耳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TWS耳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辅助方法。
CN202110713602.1A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Active CN113521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3602.1A CN113521485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13602.1A CN113521485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1485A CN113521485A (zh) 2021-10-22
CN113521485B true CN113521485B (zh) 2024-05-17

Family

ID=78096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13602.1A Active CN113521485B (zh) 2021-06-25 2021-06-25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148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29853A (zh) * 2021-11-25 2022-03-04 深圳市奥尔智慧健康有限公司 一种白噪音睡眠仪的智能控制系统
CN114374906A (zh) * 2021-12-16 2022-04-19 深圳创优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肢体语言操作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4983353B (zh) * 2021-12-30 2023-07-1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ppg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4366986B (zh) * 2022-01-13 2023-11-24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一种辅助睡眠的方法、介质和可穿戴设备
CN114431837B (zh) * 2022-04-12 2022-08-16 深圳市心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助眠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11943A (ko) * 2000-06-14 2001-12-20 엄상섭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카오디오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CN202101032U (zh) * 2011-05-20 2012-01-04 曾建强 助眠音乐台灯
CN103093775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车载设备及其音乐播放方法和装置
CN104699248A (zh) * 2015-03-24 2015-06-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音频播放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385610A (zh) * 2016-09-28 2017-0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播放设备、移动终端及预存储移动终端本机音乐的方法和系统
CN109788388A (zh) * 2019-01-29 2019-05-21 深圳傲智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方法、智能蓝牙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7685A (zh) * 2019-06-13 2020-12-1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助眠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89219A (zh) * 2021-01-15 2021-04-2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睡眠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9274B2 (en) * 2007-11-30 2010-03-30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Brain-wave aware sleep management
US9406341B2 (en) * 2011-10-01 2016-08-02 Google Inc. Audio file processing to reduce latencies in play start times for cloud served audio files
US11036465B2 (en) * 2019-10-28 2021-06-15 Bose Corporation Sleep detection system for wearable audio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111943A (ko) * 2000-06-14 2001-12-20 엄상섭 이동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카오디오의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CN202101032U (zh) * 2011-05-20 2012-01-04 曾建强 助眠音乐台灯
CN103093775A (zh) * 2011-10-31 2013-05-08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车载设备及其音乐播放方法和装置
CN104699248A (zh) * 2015-03-24 2015-06-10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音频播放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CN106385610A (zh) * 2016-09-28 2017-02-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播放设备、移动终端及预存储移动终端本机音乐的方法和系统
CN109788388A (zh) * 2019-01-29 2019-05-21 深圳傲智天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降噪方法、智能蓝牙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7685A (zh) * 2019-06-13 2020-12-15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助眠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2689219A (zh) * 2021-01-15 2021-04-20 上海闻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管理睡眠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1485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21485B (zh) 一种睡眠辅助方法、电子设备和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112289313A (zh) 一种语音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9710080A (zh) 一种屏幕控制和语音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0207380A1 (zh) 头戴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347269A (zh) 一种空鼠模式实现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395382B (zh) 一种设备间数据交互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783330A (zh) 电子设备的操作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WO2022007720A1 (zh) 可穿戴设备的佩戴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22538432A (ja) 転倒検出に基づく救援探索方法及び電子デバイス
WO2020019355A1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的触控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CN113552937A (zh) 显示控制方法和可穿戴设备
WO2020034104A1 (zh) 一种语音识别方法、可穿戴设备及系统
WO2022206825A1 (zh) 一种调节音量的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EP4350503A1 (en) Volume adjustment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ystem
CN111819830B (zh) 一种通信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及显示方法及终端
CN115714890A (zh) 供电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13467735A (zh) 图像调整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37519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display based on detection value, progra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device
CN113438364A (zh) 振动调节方法、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3069089B (zh) 电子设备
CN114451874A (zh) 智能眼罩、终端设备、健康管理方法与系统
CN113129916A (zh) 一种音频采集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09285563B (zh) 在线翻译过程中的语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3596320B (zh) 视频拍摄变速录制方法、设备、存储介质
CN115665632A (zh) 音频电路、相关装置和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