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0676B -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 Google Patents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0676B
CN113520676B CN202111083209.5A CN202111083209A CN113520676B CN 113520676 B CN113520676 B CN 113520676B CN 202111083209 A CN202111083209 A CN 202111083209A CN 113520676 B CN113520676 B CN 1135206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main
auxiliary
base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832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0676A (zh
Inventor
胡贯朋
徐军
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Shanghai Huihe Healthc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8320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06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0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0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06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06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主要包括芯轴、主基座、辅基座、防呆结构,其中,防呆结构分设于主基座和辅基座上,当防呆结构处于防呆状态时,可限制主锁紧件与辅锁紧件相互锁紧,以供调整主夹持件和辅夹持件之间的夹合间距和夹合角度,当防呆结构处于非防呆状态时,可供主锁紧件与辅锁紧件相互锁紧,以使主夹持件和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小的夹合间距和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此,本申请可防止主锁紧件与辅锁紧件在非期望状态下相互锁紧,以便于执行医疗器械的调整操作,从而有效提高医疗器械的夹持效果。

Description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对于因心脏瓣膜关闭不全而出现的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心室肥大、心房肥大、心衰、体循环淤血等病症,传统治疗手段包括积极地进行外科手术方法等。其中,外科手术方法还包括瓣膜置换术和瓣膜成形术。现有技术中已存在一些治疗器械,如图17所示的一种治疗器械,夹合装置关闭后,用弹性片摩擦力进行锁定,但摩擦力锁定结构不可靠,在心脏搏动过程中有滑动的风险,滑动发生则夹持座上移,夹持臂打开,夹合松脱,导致夹合装置从目标组织上脱落。目前的经导管治疗二、三尖瓣反流的产品,在治愈过程中大都需要改变心脏的结构,给心脏术后带了具大的压力以及不适应性。因此,亟需一种不需要改变心脏结构,同时又能通过微创路径治疗瓣膜反流的产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可便于重复执行夹持操作,以提高夹持效果。
本申请提供一种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包括芯轴;主基座,其上设有主夹持件和主锁紧件;辅基座,其上设有辅夹持件和辅锁紧件;防呆结构,其设于所述主基座上,并可在防呆状态和非防呆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主基座和所述辅基座可借由所述芯轴共轴连接;当所述防呆结构处于所述防呆状态时,可限制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以供调整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的夹合间距和夹合角度;当所述防呆结构处于所述非防呆状态时,可供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使得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小的夹合间距和最小化的夹合角度。
可选地,所述主基座包括调节座和夹持座,所述调节座定位于所述芯轴的端部,所述夹持座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上并位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辅基座之间;所述主夹持件包括至少两个主夹臂以及至少两个弹性臂,各所述主夹臂枢接所述夹持座,各所述弹性臂的相对两端枢接所述调节座与各所述主夹臂;其中,各所述弹性臂可根据所述夹持座与所述调节座之间的间隔距离,驱动各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
可选地,所述辅夹持件包括设于所述辅基座上的至少两个辅夹臂,各所述辅夹臂与各所述主夹臂为成对设置;其中,可通过调节所述辅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各所述主夹臂与各所述辅夹臂之间的所述夹合间距;其中,所述主夹臂可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以逐渐接近所述辅夹臂,并抵推所述辅夹臂相对于所述辅基座联动枢转。
可选地,所述主锁紧件设于所述调节座上;其中,当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时,所述辅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形成最小间隔距离,以使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形成最小夹合间距,且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形成最小间隔距离,以使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形成最小化的夹合角度。
可选地,所述主锁紧件包括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个锁钩,所述辅锁紧件包括设于所述辅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锁槽。
可选地,所述防呆结构包括限位件,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夹持座上,并可相对于所述夹持座定位于限位位置或非限位位置;其中,当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可供所述主锁紧件和所述辅锁紧件之间形成预设最小间隔,以限制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当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所述非限位位置时,可供所述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最小间隔,使得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
可选地,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夹持座上的定位件;其中,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定位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件移动,以定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或所述非限位位置。
可选地,所述限位件螺接所述定位件,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定位件周向转动以相对于所述定位件轴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抵顶件;其中,当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抵顶件可抵顶所述限位件,使得所述主锁紧件和所述辅锁紧件之间维持所述预设最小间隔。
可选地,所述抵顶件具有穿设部,所述定位件的第一端螺接所述限位件,所述定位件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穿设部中。
可选地,当所述主锁紧件和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时,所述限位件可与所述定位件相互解离,以从所述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上撤离。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利用防呆结构的设计,可防止主锁紧件和辅锁紧件在非预期状态下相互锁紧,以便于执行目标组织的夹持位置的调整操作,从而提高目标组织的夹持效果,并提升手术成功率。
再者,在本申请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中,当主锁紧件和辅锁紧件相互锁紧时,不仅可供主夹持件和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小的夹合间距和最小化的夹合角度,且主夹持件中的弹性臂可向主夹臂提供持续的弹性抵推力,同时,主夹臂亦可根据目标组织的厚度向弹性臂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弹性臂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弹性臂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使得本申请的器械可适于夹持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的侧视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8为本申请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的处于不同操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结合输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至图16为利用本申请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执行目标组织夹持操作的示例图。
图17为现有技术的医疗器械的示例图。
元件标号
1: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10:芯轴;
20:主基座;
202:主夹持件;
204:主锁紧件;
206:调节座;
208:夹持座;
210:主夹臂;
212:弹性臂;
214:锁钩;
30:辅基座;
302:辅夹持件;
304:辅锁紧件;
306:辅夹臂;
308:锁槽;
40:防呆结构;
402:限位件;
404:定位件;
404a:第一端;
404b:第二端;
406:抵顶件;
408:穿设部;
410:插销;
412:连接轴;
50:输送系统
52:牵引件
2:目标组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1可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缘对缘修复植入体,其能够通过经血管微创入路或者经心耳到达指定解剖位置,实现心脏叶瓣的修复治疗。
请配合参考图9,本申请的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1可与输送系统50相互连接,以借由输送系统50将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1输送至患者体内的预设位置(例如心脏),并控制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1执行目标组织(例如心脏瓣叶)的夹持操作,且在夹持操作完成后,输送系统50可与医疗器械1相互解离,并从患者体内撤离。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的医疗器械1主要包括芯轴10、主基座20、辅基座30、防呆结构40。
于本实施例中,主基座20和辅基座30可借由芯轴10共轴连接。
于本实施例中,主基座20上设有主夹持件202和主锁紧件204,辅基座30上设有辅夹持件302和辅锁紧件304。
防呆结构40设置在主基座20上,并可在防呆状态与非防呆状态之间切换。
于本实施例中,当防呆结构40处于防呆状态时,可限制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以供调整主夹持件202和辅夹持件302之间的夹合间距和夹合角度;当防呆结构40处于非防呆状态时,可供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使得主夹持件202和辅夹持件302之间形成最小的夹合间距和最小化的夹合角度,借以夹持目标组织于各主夹持件202和辅夹持件302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目标组织例如为心脏瓣叶。
可选地,主基座20可包括调节座206和夹持座208,其中,调节座206可定位于芯轴10的端部,夹持座208可活动穿设于芯轴10上并位于调节座206和辅基座30之间,夹持座208可沿芯轴10的轴向相对于调节座206移动,以使夹持座208和调节座206之间形成不同的间隔距离。
可选地,主夹持件202可包括至少两个主夹臂210以及至少两个弹性臂212,其中,各主夹臂210可枢接夹持座208,各弹性臂212的相对两端可枢接调节座206与各主夹臂210。
于本实施例中,各弹性臂212可根据夹持座208与调节座206的间隔距离变化,驱动各主夹臂210相对于夹持座208枢转。
例如,当夹持座208与调节座206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减小时,各弹性臂212可驱动主夹臂210相对于夹持座208枢转,使得主夹臂210相对于芯轴10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即由图1的非夹合状态切换至图4的夹合状态)。反之,当夹持座208与调节座206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加时,可经由弹性臂212驱动主夹臂210相对于夹持座208反向枢转,使得主夹臂210相对于芯轴10的枢转角度逐渐增大。
可选地,辅夹持件302可包括设于辅基座30上的至少两个辅夹臂306,其中,各辅夹臂306与各主夹臂210为成对设置。
于本实施例中,可通过调整辅基座30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以调节各主夹臂210与各辅夹臂306之间的夹合间距D。其中,当辅基座30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大时,设于主基座20(夹持座208)上的各主夹臂210与设于辅基座30上的各辅夹臂306之间的夹合间距D可同步增大,反之亦然。
可选地,各辅夹臂306的至少一部分(例如辅夹臂306接近辅基座30的根部部分)可弹性变形,以供辅夹臂306相对于辅基座30枢转。
具体地,各辅夹臂306可在未受力状态下相对于辅基座30定位,并与芯轴10之间形成预设夹合角度(参考图1所示状态);或者,各辅夹臂306可在受力状态下产生弹性变形以相对于辅基座30枢转,使得各辅夹臂306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减小。
可选地,各辅夹臂306的端部可连接牵引件52(例如拉绳),借以驱动各辅夹臂306相对于辅基座30枢转,使得各辅夹臂306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参考图9)。
可选地,主夹臂210可相对于夹持座208枢转以逐渐接近辅夹臂306,并抵推辅夹臂306相对于辅基座30联动枢转,使得各辅夹臂306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参考图4所示状态)。
于本实施例中,主锁紧件204可设于调节座206上,其中,当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时,辅基座30与夹持座208之间可形成最小间隔距离,以使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形成最小夹合间距D,且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8之间亦可形成最小间隔距离,以使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形成最小化的夹合角度。
于本实施例中,弹性臂212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以形成不同的臂长。
其中,当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时,弹性臂212可向主夹臂210施加持续的弹性抵推力,同时主夹臂210亦可根据目标组织的厚度向弹性臂212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弹性臂212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弹性臂212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210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
也就是说,在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时,主夹臂210和弹性臂212可根据当前所夹持的目标组织的实际厚度而进行自适应调节,使得各主夹臂210与芯轴10之间形成不同的最小枢转角度,此设计不仅可提供本申请的器械1适于夹持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亦可确保各种厚度的目标组织均能被有效地夹紧,此可进一步提高心脏叶瓣修复手术的成功率。
较佳地,本申请的弹性臂212可设计为具有超弹性,使得不同厚度的目标组织不仅均能被有效地夹紧且所受到的夹紧力也近似相等。
于本实施例中,主锁紧件204包括设于调节座206上的至少一个锁钩214,对应的,辅锁紧件304可包括设于辅基座30上的至少一个锁槽308。但并不以此为限,亦可采用其他可锁紧结构设计,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5、图6、图7、图9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防呆结构40可包括限位件402,其可相对于夹持座208移动,以定位于限位位置或非限位位置。
于一实施例中,当限位件402定位于限位位置时,可供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之间形成预设最小间隔(参考图5所示状态),借以防止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从而便于执行医疗器械针对目标组织的调整操作(例如,调整目标组织在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之间的夹持位置)。
于另一实施例中,当限位件402定位于非限位位置时,可供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参考图6、图7所示状态),以供目标组织稳定且可靠地夹持在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之间。
于本实施例中,防呆结构40还包括设于夹持座208上的定位件404。
请配合参考图2和图3,于本实施例中,定位件404可借由插销410穿设于夹持座208上。其中,限位件402连接定位件404,并可相对于定位件404移动(例如,限位件402可沿芯轴10的相对于定位件404移动),借以提供定位件404相对于夹持座208定位于限位位置或非限位位置。
可选地,限位件402可螺接定位件404,并通过相对于定位件404周向转动以相对于定位件404轴向移动。
可选地,防呆结构40还包括设于调节座206上的抵顶件406。
例如,抵顶件406可经由连接轴412定位于调节座206上。
于本实施例中,当限位件402定位于限位位置时,抵顶件406的端面可抵顶限位件402的端面,使得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之间可维持预设最小间隔(如图4和图5所示)。
当限位件402相对于夹持座208由限位位置移动至非限制位置时(由图5所示状态切换至图6所示状态),可使限位件402与抵顶件406相互远离,于此状态下,通过对调节座206和/或夹持座208施加作用力,可供调节座206上的主锁紧件204与夹持座208上的辅锁紧件304之间的间隔距离进一步缩小,以使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之间的实际间隔小于预设最小间隔,借以提供主锁紧件204与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参考图7和图8所示状态)。
可选地,抵顶件406具有穿设部408,定位件404的第一端404a可螺接限位件402,定位件404的第二端404b可穿设于抵顶件406的穿设部408中。
可选地,当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时,限位件402可与定位件404相互解离,并从医疗器械1上撤离(例如随同输送系统50一并撤离),借以减少留置于患者体内的器械的体积和/或重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使用体验以及使用安全性。
以下将配合参阅图10至图16示例性描述利用本申请的医疗器械1执行心脏瓣叶修复治疗的使用方法。
通过输送系统50将器械1输送至待修复的目标组织2(例如心脏瓣叶)附近(参考图10)。
通过输送系统50控制医疗器械1的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以经由弹性臂212驱动主夹臂210相对于夹持座208枢转而打开,亦即,主夹臂210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增大,并控制辅基座30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增加,使得辅夹臂306与主夹臂210之间的夹合间距增加,以供待夹持的目标组织定位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之间(参考图11)。
通过输送系统50控制医疗器械1的辅基座30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使得主夹臂210与辅夹臂306之间的夹合间距减小,借以将目标组织2夹持在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之间(参考图12)。
需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医疗器械1保留了各目标组织2(瓣叶)的单独捕捉功能,具体而言,当单个目标组织2的夹持位置不理想时,可通过牵引件52牵拉辅夹臂306,以释放夹持于辅夹臂306和主夹臂210之间的目标组织(即由图12至图13的状态),从而重新捕捉目标组织2,并在调整完成之后,释放牵引件52以使辅夹臂306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相对于辅基座30朝接近主夹臂210的方向枢转,以使目标组织2(例如心脏瓣叶)被夹持在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之间(参考图12),直至目标组织2的夹持状态满足预期。
在限位件402相对于夹持座208处于限位位置的条件下,通过输送系统50控制医疗器械1的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减小,以经由弹性臂212驱动主夹臂210相对于夹持座208反向枢转,使得主夹臂210与芯轴10之间的枢转角度逐渐减小,并带动辅夹臂306随之一并向芯轴10的方向逐渐靠拢,直至防呆结构40的抵顶件406与处于限位位置的限位件402相互抵接,使得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之间维持预设最小间隔而无法相互锁紧(参考图14和图5)。
于此状态下,由于医疗器械1已经处于夹合状态,因此,可供判断目标组织2的夹合状态是否理想,若夹持效果不理想,则可借由输送系统50调节医疗器械1的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以重新打开主夹臂210和/或辅夹臂306,并重新进行目标组织2的夹合操作。
若夹持效果理想,则借由输送系统50控制限位件402相对于夹持座208由限位位置移动至非限位位置,以使限位件402与抵顶件406相互远离(配合参考图14和图6)。
借由输送系统50控制调节座206与夹持座208之间的间隔距离进一步缩小,以供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借以完成器械1的锁紧操作(参考图15和图7、图8)。
于理想状态下,当主锁紧件204和辅锁紧件304相互锁紧时,弹性臂212可针对主夹臂210施加持续的弹性抵推力,同时,主夹臂210也可根据被夹持的目标组织2的不同厚度向弹性臂212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使弹性臂212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压缩变形,直至弹性臂212向主夹臂210施加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210向弹性臂212施加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从而确保目标组织2可被稳定且牢固的夹持在主夹臂210和辅夹臂306之间。
将输送系统50(较佳地,可进一步包括限位件402)与医疗器械1相互解离,以将输送系统50(包括限位件402)撤出,从而完成目标组织2(例如心脏瓣叶)的夹合操作(参考图16)。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医疗器械利用防呆结构设计,可防止主锁紧件和辅锁紧件在非预期状态下被锁紧,以便于执行目标组织的重复捕获及调整操作,直至目标组织的夹持效果满足预期,借此,本申请可以提高医疗器械的夹持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并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再者,本申请的医疗器械,在当主锁紧件和辅锁紧件相互锁紧时,弹性臂可向主夹臂持续地施加弹性抵推力,同时,主夹臂亦可根据其所夹持的目标组织的实际厚度而向弹性臂施加反向作用力,以令弹性臂产生不同程度的弹性变形,直至弹性臂的弹性抵推力与主夹臂的反向作用力达到平衡,此设计可使得不同组织厚度均能被有效地夹紧且夹紧力近似相等,并可为目标组织提供稳定且可靠的夹持力,以提升二、三尖瓣反流治疗手术的成功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轴;
主基座,其上设有主夹持件和主锁紧件;
辅基座,其上设有辅夹持件和辅锁紧件;
防呆结构,其设于所述主基座上,并可在防呆状态和非防呆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主基座和所述辅基座可借由所述芯轴共轴连接;
当所述防呆结构处于所述防呆状态时,可限制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以供调整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的夹合间距和夹合角度;
当所述防呆结构处于所述非防呆状态时,可供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使得所述主夹持件和所述辅夹持件之间形成最小的夹合间距和最小化的夹合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基座包括调节座和夹持座,所述调节座定位于所述芯轴的端部,所述夹持座活动穿设于所述芯轴上并位于所述调节座和所述辅基座之间;
所述主夹持件包括至少两个主夹臂以及至少两个弹性臂,各所述主夹臂枢接所述夹持座,各所述弹性臂的相对两端枢接所述调节座与各所述主夹臂;
其中,各所述弹性臂可根据所述夹持座与所述调节座之间的间隔距离,驱动各所述主夹臂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夹持件包括设于所述辅基座上的至少两个辅夹臂,各所述辅夹臂与各所述主夹臂为成对设置;
其中,可通过调节所述辅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的间隔距离,调整各所述主夹臂与各所述辅夹臂之间的所述夹合间距;
其中,所述主夹臂可相对于所述夹持座枢转以逐渐接近所述辅夹臂,并抵推所述辅夹臂相对于所述辅基座联动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紧件设于所述调节座上;其中,
当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时,所述辅基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形成最小间隔距离,以使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形成最小夹合间距,且所述调节座与所述夹持座之间形成最小间隔距离,以使所述主夹臂和所述辅夹臂形成最小化的夹合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紧件包括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至少一个锁钩,所述辅锁紧件包括设于所述辅基座上的至少一个锁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包括:
限位件,其可相对于所述夹持座移动,并定位于限位位置或非限位位置;
其中,当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可供所述主锁紧件和所述辅锁紧件之间形成预设最小间隔,以限制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当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所述非限位位置时,可供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预设最小间隔,使得所述主锁紧件与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夹持座上的定位件;
其中,所述限位件连接所述定位件,并可相对于所述定位件移动,以定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或所述非限位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螺接所述定位件,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定位件周向转动以相对于所述定位件轴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调节座上的抵顶件;
其中,当所述限位件定位于所述限位位置时,所述抵顶件可抵顶所述限位件,使得所述主锁紧件和所述辅锁紧件之间维持所述预设最小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抵顶件具有穿设部,所述定位件的第一端螺接所述限位件,所述定位件的第二端穿设于所述穿设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主锁紧件和所述辅锁紧件相互锁紧时,所述限位件可与所述定位件相互解离,以从所述器械上撤离。
CN202111083209.5A 2021-09-16 2021-09-16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Active CN1135206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209.5A CN113520676B (zh) 2021-09-16 2021-09-16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83209.5A CN113520676B (zh) 2021-09-16 2021-09-16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0676A CN113520676A (zh) 2021-10-22
CN113520676B true CN113520676B (zh) 2021-12-10

Family

ID=78123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83209.5A Active CN113520676B (zh) 2021-09-16 2021-09-16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067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9822B (zh) * 2021-09-16 2022-11-22 上海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植入式医疗器械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7070A (zh) * 2020-05-11 2020-07-24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夹臂控制机构
CN111938870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带锁定机构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2773563A (zh) * 2020-10-26 2021-05-11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220593A1 (en) * 2003-05-01 2004-11-04 Secant Medical, Llc Restraining clip for mitral valve repair
CN103347464B (zh) * 2010-12-29 2016-02-03 尼奥绰德有限公司 微创修复搏动心脏瓣膜小叶的可替换系统
US10905554B2 (en) * 2017-01-05 2021-02-02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Heart valve coaptation device
CN111870398A (zh) * 2020-09-07 2020-11-03 上海捍宇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瓣膜夹合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37070A (zh) * 2020-05-11 2020-07-24 上海纽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内夹臂控制机构
CN111938870A (zh) * 2020-08-21 2020-11-17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带锁定机构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2773563A (zh) * 2020-10-26 2021-05-11 上海汇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分离式输送夹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067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4636B2 (en) Repair clip for variable tissue thickness
US20200205829A1 (en) Grasping for tissue repair
US10398552B2 (en) Fix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art valve leaf repair
CA2620783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ardiac valve repair
US11439507B2 (en) Tether attachment assembly for epicardial pads and devices and methods of delivery for same
CN113520676B (zh) 锁紧状态可控的医疗器械
CN214511423U (zh) 一种便于装载输送的瓣膜夹
WO2022121527A1 (zh) 瓣膜夹输送装置
CN113208779A (zh) 夹合器械
CN113456297A (zh) 夹合器械
CN113425461B (zh) 夹持器械
CN113662714B (zh) 夹持器械
WO2023040680A1 (zh) 植入式医疗器械
CN113768554B (zh) 夹合方式可调的医疗器械
CN216294350U (zh) 夹持器械
US20220117737A1 (en) Biased distal assemblies with locking mechanism
US20210169651A1 (en) Edge to edge repair device for valves
CN216439372U (zh) 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1067213U (zh) 夹持装置及夹持组件
JP2024501722A (ja) 組織をクランプするための固定装置
WO2022237037A1 (zh) 夹持器械
CN216060882U (zh) 夹合器械
CN114681143A (zh) 一种自适应的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8220236U (zh) 锚定装置
CN216603190U (zh) 夹合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7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trial area, 1 spring 3, 400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u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207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free trade trial area, 1 spring 3, 400 Fang Chun roa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Instru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Huih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