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20156B - 液体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20156B
CN113520156B CN202010288847.XA CN202010288847A CN113520156B CN 113520156 B CN113520156 B CN 113520156B CN 202010288847 A CN202010288847 A CN 202010288847A CN 113520156 B CN113520156 B CN 1135201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liquid
exhaust
chamb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888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20156A (zh
Inventor
罗金柳生
龚艳玲
马向阳
南春来
曹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888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2015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147 priority patent/WO202120894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201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01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201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201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008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electrically heat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21Water-boiling vessels, e.g. kettles
    • A47J27/2116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罩体,设置在容器内,罩体包括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部,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被配置为适于对第一腔室供热。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将罩体放置在容器内,由于第一腔室内的空间一定,故而限定了位于第一腔室内的液体的量,加热组件适于对第一腔室供热,能够使得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快速沸腾,进而可快速产生蒸汽,从而由排气部排出的蒸汽和热水流使容器内的液体不断搅动,加快了液体中氯气的排出,同时,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也就是排气部可以向容器的侧方排气,从而更大范围的搅动液体,加速液体中氯气的排出。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自来水杀菌后会存在残余的氯,这些氯的存在会产生很强的消毒水味,很多用户都难以忍受。相关技术中通过增加高温沸腾的时间降氯,但高温时游离氯会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除氯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罩体,设置在容器内,罩体包括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部,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加热组件,加热组件被配置为适于对第一腔室供热。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容器和罩体,罩体设置在容器内,将罩体放置在容器内,由于第一腔室内的空间一定,故而限定了位于第一腔室内的液体的量,加热组件适于对第一腔室供热,相对于对整个容器供热,对第一腔室供热减小了需要加热的液体量,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快速沸腾,进而可快速产生蒸汽,从而由排气部排出的蒸汽和热水流使容器内的液体不断搅动,加快了液体中氯气的排出,避免了持续的高温沸腾使游离氯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提升了除氯效果,同时,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也就是排气部可以向容器的侧方排气,从而更大范围的搅动液体,加速液体中氯气的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组件对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加热,第一腔室内的液体先沸腾,而此时容器内其他部分的液体仍然处于较低温度,而通过第一腔室产生的蒸汽及流出的热水流可不断搅动容器内其他区域的液体,通过蒸汽的排出和液体的扰动,对液体进行除氯,进而达到了在低温状态下除氯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高温沸腾进行除氯的方式完全不同,无需通过将液体全部煮沸的方式除氯,避免了液体持续的高温沸腾,将游离氯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
具体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感温探头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感温探头和加热组件相连接,感温探头用于获取容器内液体的温度值并反馈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温度值控制加热组件的工作。其中,温度值为罩体外的液体的温度值。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组件获取温度值,当温度值达到温度阈值范围内时,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使温度值保持在温度阈值范围内,也就是通过控制加热组件工作,延长罩体外的液体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除氯时间,也就是使得罩体外的液体能够在较低温度下持续被罩体内沸腾的液体搅动,以提高除氯效果,也就是本申请不需要通过相关技术中使液体持续高温沸腾达到除氯效果,避免了液体持续的高温沸腾将游离氯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的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或者,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间歇式加热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感温探头至少为两个,一个用于检测罩体内的液体温度以防止干烧,另一个用于检测罩体外的液体的温度值,在罩体内的液体沸腾时,控制组件根据罩体外的液体的温度值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从而使得罩体外的液体在温度阈值范围内被搅动,也就是延长了罩体在较低温度下被搅动的时长,提高了除氯效果。
进一步地,在罩体外的液体于温度阈值下被搅动一段时间后,控制加热组件以正常功率加热,直至罩体外的液体沸腾。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的液体加热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排气部包括:导流腔,导流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并向远离容器的底壁方向延伸;出气口,出气口形成在导流腔的侧壁上,排气部适于由出气口排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气部还包括导流腔,导流腔与第一腔室相连通,以将第一腔室内的蒸汽排出至容器内,进而促使容器内的液体旋转,进一步地,导流腔由第一腔室向远离容器的底壁方向延伸,也就是向上方延伸,从而可便于引导蒸汽及热水流的流动,出气口设置在导流腔的侧壁上,进而可通过出气口向容器的侧方排气,以驱使液体绕竖直方向转动,进而提高了氯气的排出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导流腔远离容器的底壁的一端封闭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流腔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另一端封闭设置,从而第一腔室内的蒸汽及热水流仅通过导流腔侧壁上的出气口排出,增大了由出气口排出的蒸汽及热水流的推力,使得由排气部排出的蒸汽及热水流可驱使容器内的液体旋转,提高了除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排气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气部沿罩体的周向分布,且沿罩体的周向方向,出气口位于导流腔的同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气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气部增加了第一腔室的排气量及热水流的量,同时也增加了液体的波动范围,进而有利于促进液体中氯气的排出,多个排气部沿罩体的周向分布,且出气口位于导流腔的同一侧,从而使得每个出气口均向罩体周向的同一侧排气,进而可向罩体的周向的同一方向驱动液体旋转,以实现液体的周圈旋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排气部沿罩体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排气部沿罩体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从而便于罩体的生产制造,同时,将多个排气部按照环形阵列方式排布,使得沿罩体的周向方向,排气部产生的推力更加均匀。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与罩体相连接,且转动轴与容器的底壁活动连接;其中,排气部适于排气以驱动罩体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加热装置还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与罩体相连接,并与容器的底壁活动连接,从而可通过容器的底壁支撑转动轴,进而支撑罩体,同时,排气部排气能够驱动罩体绕转动轴的轴线转动,使得容器内的液体的扰动更大,从而提高了氯气的排出量。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轴与容器的底壁活动连接,使得转动轴可相对容器的底壁转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动轴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与容器的底壁相抵接,其中,支撑面为弧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轴包括支撑面,转动轴通过支撑面与容器抵接,其中支撑面为弧面,从而减小了转动轴与容器的底壁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罩体转动时的摩擦力。
具体地,支撑面为球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容器的内侧壁设有水位线,排气部与容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水位线与容器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气部与容器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水位线与容器的底壁的距离,也即,容器适于盛装液体,且排气部位于液体的液面之下,从而由排气部排出的蒸汽能够排向液体内,进而使液体不断的搅动,加快氯气的排出速度及排出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
在该技术方案中,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能够使液体绕轴向转动起来,使液体扰动更大,提高氯气的排出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罩体包括:隔离板,排气部设置在隔离板上;支撑部,支撑部与隔离板相连接,且支撑部自隔离板向远离排气部的方向延伸;其中,隔离板和支撑部限定出第一腔室,罩体的外表面与容器的部分内表面限定出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排气部适于向第二腔室排气。
在该技术方案中,罩体包括隔离板和支撑部,支撑部和隔离板限定出第一腔室,罩体的外表面和容器的部分内表面限定出第二腔室,罩体设置在容器内,以将容器的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连通,从而液体可由第二腔室流向第一腔室,以在第一腔室内的液体蒸发后向第一腔室内补液。排气部能够向第二腔室排气,从而可使第二腔室内的液体不断搅动,进一步提高液体内氯气的排出效果。进一步地,支撑部自隔离板向容器的底壁方向延伸,从而可抵接在容器的底壁上以支撑隔离板,排气部自隔离板向远离容器的底壁方向延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部与容器的底壁相抵接,且支撑部的端部与容器的底壁之间适于供介质通过。
在该技术方案中,罩体设置在容器的底部,通过容器的底部对罩体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支撑部与容器的底壁相抵接,也就是罩体通过支撑部放置在容器的底壁上,支撑部的端部与容器的底壁之间能够供介质通过,也就是罩体与容器的底部未密封,从而介质能够由第二腔室流向第一腔室,以在第一腔室内的介质蒸发后向第一腔室补液。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部上设有通道,通道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上设有通道,通道能够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从而加快了向第一腔室的补液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围设于隔离板的周侧;第二支撑部,与隔离板相连接,第二支撑部位于第一支撑部围成的腔体内,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隔离板限定出第一腔室。
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围设在隔离板的周侧,第二支撑部设置在第一支撑部限定的腔体内,从而,第一支撑部、隔离板、第二支撑部合围成更小的第一腔室,也就是进一步缩小了第一腔室的容积,这样能够提高第一腔室内液体的蒸发速度,从而能够提高除氯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离板上设有通孔,第二支撑部围设于通孔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离板上设有通孔,第二支撑部围设于通孔的周侧。进一步地,通孔设置在隔离板的中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基于液体加热装置包括转动轴,转动轴对应通孔设置;罩体还包括:连接筋,转动轴通过连接筋与罩体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当液体加热装置包括转动轴时,转动轴对应罩体的中轴部设置,那么在罩体中部设置通孔的情况下,转动轴通过连接筋与罩体连接,当罩体中部未设置通孔的情况下,转动轴可直接设置在隔离板上,也就是转动轴与罩体通过隔离板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电水壶、电热水瓶、食物料理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体加热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电水壶、电热水瓶、食物料理机。
具体地,液体加热装置为电水壶。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示出了图2中B-B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罩体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C-C向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6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罩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罩体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图11中E-E向剖视图;
图13示出了图12中F-F向剖视图;
图14示出了图12中G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液体加热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罩体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H-H向剖视图;
图19示出了图17中的罩体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图17中的罩体又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液体加热装置,102容器,1020第二腔室,104罩体,1040第一腔室,106加热组件,108排气部,1080导流腔,1082出气口,110隔离板,1100通孔,112支撑部,1120第一支撑部,1122第二支撑部,114转动轴,116连接筋,118壶盖组件,120底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0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100。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容器102、罩体104和加热组件106。
具体地,设置在容器102内,罩体104包括第一腔室1040和与第一腔室1040相连通的排气部108,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加热组件106,加热组件106被配置为适于对第一腔室1040供热。
本发明提供的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容器102和罩体104,罩体104设置在容器102内,将罩体104放置在容器102内,由于第一腔室1040内的空间一定,故而限定了位于第一腔室1040内的液体的量,加热组件106适于对第一腔室1040供热,相对于对整个容器102供热,对第一腔室1040供热减小了需要加热的液体量,从而能够使得第一腔室1040内的液体快速沸腾,进而可快速产生蒸汽,从而由排气部108排出的蒸汽和热水流使容器102内的液体不断搅动,加快了液体中氯气的排出,避免了持续的高温沸腾使游离氯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提升了除氯效果,同时,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也就是排气部108可以向容器102的侧方排气,从而更大范围的搅动液体,加速液体中氯气的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组件106对第一腔室1040内的液体加热,第一腔室1040内的液体先沸腾,而此时容器102内其他部分的液体仍然处于较低温度,而通过第一腔室1040产生的蒸汽及流出的热水流可不断搅动容器102内其他区域的液体,通过蒸汽的排出和液体的扰动,对液体进行除氯,进而达到了在低温状态下除氯的效果。与现有技术中通过高温沸腾进行除氯的方式完全不同,无需通过将液体全部煮沸的方式除氯,避免了液体持续的高温沸腾,将游离氯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
进一步地,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也即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倾斜设置,比如向容器102的斜上方排气,或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垂直,从而可使得液体在排气部108排出的蒸汽及热水流的驱动下旋转,进而更大程度的提高了液体中氯气的排出速度。
进一步地,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
可以理解的是,容器102内形成有容纳腔,将罩体104设置在容纳腔内,罩体104能够将容纳腔分割成两个小的腔室,其中两个小的腔室包括罩体104的第一腔室1040,第一腔室1040内容纳的液体量大大减小,同时,加热组件106对第一腔室1040加热,而由于第一腔室1040内容纳的液体量远远小于容纳腔所能容纳的液体量,因此对第一腔室1040加热加快了第一腔室1040内的液体的沸腾速度,使得排气部108能够快速排出蒸汽,而该部分蒸汽混合热水流可排向容器102内的液体内部,从而促进液体的流动,使得液体能够不断的翻滚,提高了液体内氯气的排出效果。
具体地,排气部108位于容器102内,且排气部108适于向容器102内排气,进而由排气部108排出的蒸汽能够排向容器102内的液体中,以促使液体翻滚。
可以理解的是,排气部108位于容器102内的液面之下,因此排气部108可将蒸汽及热水流混合排出。
进一步地,加热组件106至少适于对第一腔室1040加热,也即加热组件106还可对容器102的其它部分加热。
具体地,图4为图1所示液体加热装置1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液体加热装置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地,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包括感温探头和控制组件,控制组件与感温探头和加热组件相连接,感温探头用于获取容器102内液体的温度值并反馈至控制组件,控制组件根据温度值控制加热组件的工作。其中,温度值为罩体104外的液体的温度值。
进一步地,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控制组件获取温度值,当温度值达到温度阈值范围内时,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使温度值保持在温度阈值范围内,也就是通过控制加热组件工作,延长罩体104外的液体在特定温度范围内的除氯时间,也就是使得罩体104外的液体能够在较低温度下持续被罩体104内沸腾的液体搅动,以提高除氯效果,也就是本申请不需要通过相关技术中使液体持续高温沸腾达到除氯效果,避免了液体持续的高温沸腾将游离氯结合成难分解的化合氯的情况的发生。
具体地,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的方法包括: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或者,控制组件控制加热组件间歇式加热以使温度值处于温度阈值范围内。
可以理解的是,感温探头至少为两个,一个用于检测罩体104内的液体温度以防止干烧,另一个用于检测罩体104外的液体的温度值,在罩体104内的液体沸腾时,控制组件根据罩体104外的液体的温度值控制加热组件工作,从而使得罩体104外的液体在温度阈值范围内被搅动,也就是延长了罩体104在较低温度下被搅动的时长,提高了除氯效果。
进一步地,在罩体104外的液体于温度阈值下被搅动一段时间后,控制加热组件以正常功率加热,直至罩体104外的液体沸腾。
实施例二: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排气部108包括:导流腔1080,导流腔1080与第一腔室1040相连通,并向远离容器102的底壁方向延伸;出气口1082,出气口1082形成在导流腔1080的侧壁上,排气部108适于由出气口1082排气。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部108还包括导流腔1080,导流腔1080与第一腔室1040相连通,以将第一腔室1040内的蒸汽排出至容器102内,进而促使容器102内的液体旋转,进一步地,导流腔1080由第一腔室1040向远离容器102的底壁方向延伸,也就是向上方延伸,从而可便于引导蒸汽及热水流的流动,出气口1082设置在导流腔1080的侧壁上,进而可通过出气口1082向容器102的侧方排气,以驱使液体绕竖直方向转动,进而提高了氯气的排出速度。
进一步地,导流腔1080远离容器102的底壁的一端封闭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导流腔1080一端与第一腔室1040连通,另一端封闭设置,从而第一腔室1040内的蒸汽及热水流仅通过导流腔1080侧壁上的出气口1082排出,增大了由出气口1082排出的蒸汽及热水流的推力,使得由排气部108排出的蒸汽及热水流可驱使容器102内的液体旋转,提高了除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9、图10、图19和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排气部1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气部108沿罩体104的周向分布,且沿罩体104的周向方向,出气口1082位于导流腔1080的同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部10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气部108增加了第一腔室1040的排气量及热水流的量,同时也增加了液体的波动范围,进而有利于促进液体中氯气的排出,多个排气部108沿罩体104的周向分布,且出气口1082位于导流腔1080的同一侧,从而使得每个出气口1082均向罩体104周向的同一侧排气,进而可向罩体104的周向的同一方向驱动液体旋转,以实现液体的周圈旋转。
可以理解的是,沿罩体104的周向方向,出气口1082位于导流腔1080的同一侧,也就是在罩体104周向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出气口1082位于导流腔1080的前侧或后侧,也就是排气部108排气能够驱动液体绕竖直方向旋转。另外,沿罩体104的周向方向,出气口1082位于导流腔1080的同一侧,避免出现两个或多个排气部108排气所产生的驱动力抵消的情况。
进一步地,多个排气部108沿周向分布,多个排气部108具有多个出气口1082,多个出气口1082的中心依次连线形成弧形结构,任一出气口1082的排气方向与弧形结构相切;或者多个排气部108具有多个出气口1082,多个出气口1082的中心依次连线形成弧形结构,任一出气口1082的排气方向由弧形结构的切线方向向弧形结构的外侧倾斜;或者多个排气部108具有多个出气口1082,多个出气口1082的中心依次连线形成弧形结构,多个出气口1082中的一部分出气口1082的排气方向与弧形结构相切,另一部分出气口1082的排气方向由弧形结构的切线方向向弧形结构的外侧倾斜。
具体地,罩体104呈圆盘形。
进一步地,多个排气部108沿罩体104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排气部108沿罩体104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从而便于罩体104的生产制造,同时,将多个排气部108按照环形阵列方式排布,使得沿罩体104的周向方向,排气部108产生的推力更加均匀。
具体地,多个排气部108沿罩体104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也就是多个排气部108沿罩体104的周向阵列成环形,且任意相邻两个排气部108与罩体104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均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排气部108能够以罩体104圆周的中心为环绕点,进行环形阵列。
实施例四:
如图11至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包括:转动轴114,转动轴114与罩体104相连接,且转动轴114与容器102的底壁活动连接;其中,排气部108适于排气以驱动罩体104绕转动轴114的轴线转动。
如图11、图12和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0还包括转动轴114,转动轴114与罩体104相连接,并与容器102的底壁活动连接,从而可通过容器102的底壁支撑转动轴114,进而支撑罩体104,同时,排气部108排气能够驱动罩体104绕转动轴114的轴线转动,使得容器102内的液体的扰动更大,从而提高了氯气的排出量。
可以理解的是,转动轴114与容器102的底壁活动连接,使得转动轴114可相对容器102的底壁转动。
具体地,转动轴114与罩体104为一体式结构,比如当罩体104包括隔离板110和支撑部112时,隔离板110和支撑部112限定出第一腔室1040,转动轴114与隔离板110相连接。
具体地,转动轴114位于罩体104的中部。
具体地,转动轴114包括凸起,容器102可绕凸起与容器102的抵接面转动。
具体地,罩体104依靠重力放置在容器102的底部,且罩体104的重力能够在第一腔室1040或容器102内所有液体沸腾时保证其不会被沸腾的液体及蒸汽冲击而离开容器102的底壁。
具体地,罩体104包括限位结构,罩体104与容器102通过限位结构连接,进一步地,罩体104与容器102通过限位结构活动连接,从而使得罩体104可在排气部108排气的驱使下转动。
进一步地,转动轴114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与容器102的底壁相抵接,其中,支撑面为弧面。
在该实施例中,转动轴114包括支撑面,转动轴114通过支撑面与容器102抵接,其中支撑面为弧面,从而减小了转动轴114与容器102的底壁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罩体104转动时的摩擦力。
具体地,支撑面为球面。
实施例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容器102的内侧壁设有水位线,排气部108与容器10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水位线与容器10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部108与容器102的底壁的距离,小于水位线与容器102的底壁的距离,也即,容器102适于盛装液体,且排气部108位于液体的液面之下,从而由排气部108排出的蒸汽能够排向液体内,进而使液体不断的搅动,加快氯气的排出速度及排出量。
具体地,排气部108位于容器102的液面之下,因此蒸汽由排气部108排出时会混合热水流一起排至排气部108上方的液体中,从而提高了氯气的排出速度。
当然,即使排气部108位于液面之上,排气部108排出的蒸汽还能够通过管道排至液体内以促进液体的翻滚,提高氯气的排出效果。
具体地,出气口1082位于容器102的液面之下。
实施例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
在该实施例中,排气部108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能够使液体绕轴向转动起来,使液体扰动更大,提高氯气的排出量。
实施例七:
如图7和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罩体104包括:隔离板110,排气部108设置在隔离板110上;支撑部112,支撑部112与隔离板110相连接,且支撑部112自隔离板110向远离排气部108的方向延伸;其中,隔离板110和支撑部112限定出第一腔室1040,罩体104的外表面与容器102的部分内表面限定出第二腔室1020,第一腔室1040和第二腔室1020相连通,排气部108适于向第二腔室1020排气。
在该实施例中,罩体104包括隔离板110和支撑部112,支撑部112和隔离板110限定出第一腔室1040,罩体104的外表面和容器102的部分内表面限定出第二腔室1020,罩体104设置在容器102内,以将容器102的容纳腔分割成第一腔室1040和第二腔室1020,第一腔室1040和第二腔室1020相连通,从而液体可由第二腔室1020流向第一腔室1040,以在第一腔室1040内的液体蒸发后向第一腔室1040内补液。排气部108能够向第二腔室1020排气,从而可使第二腔室1020内的液体不断搅动,进一步提高液体内氯气的排出效果。进一步地,支撑部112自隔离板110向容器102的底壁方向延伸,从而可抵接在容器102的底壁上以支撑隔离板110,排气部108自隔离板110向远离容器102的底壁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的是,隔离板110和支撑部112限定出第一腔室1040,将罩体104放置在容器102内,从而将容器102的容纳腔分割成至少两个腔室,其中至少两个腔室包括第一腔室1040和第二腔室1020。
进一步地,支撑部112围设在隔离板110的周侧,以增加了支撑部112与隔离板11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撑部112对隔离板110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支撑部112被构造为沿隔离板110周圈分布的封闭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112被构造为沿隔离板110周圈分布的封闭或未封闭的环形结构,周圈封闭的环形结构能够保证第一腔室1040的容积,进而能够提高第一腔室1040内液体的蒸发速度,未封闭的环形结构能够提高向第一腔室1040补液的速度,也就是可通过缺口部分快速补液。
进一步地,支撑部112包括多个子筋,且多个子筋间隔地布置。
在该实施例中,该结构设置在保证支撑部112对隔离板110进行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减小了支撑部112的材料投入,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相邻两个子筋之间形成缺口,这样,介质可借由相邻两个子筋间的缺口流入第一腔室1040。
实施例八: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实施例七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支撑部112与容器102的底壁相抵接,且支撑部112的端部与容器102的底壁之间适于供介质通过。
在该实施例中,罩体104设置在容器102的底部,通过容器102的底部对罩体104起到支撑的作用,其中,支撑部112与容器102的底壁相抵接,也就是罩体104通过支撑部112放置在容器102的底壁上,支撑部112的端部与容器102的底壁之间能够供介质通过,也就是罩体104与容器102的底部未密封,从而介质能够由第二腔室1020流向第一腔室1040,以在第一腔室1040内的介质蒸发后向第一腔室1040补液。
具体地,介质包括液体介质和气体介质或气液混合介质,进一步地,介质包括水。
可以理解的是,罩体104设置在容器102内,因此支撑部112抵接在容器102的容纳腔的底壁上。
具体地,罩体104依靠重力放置在容器102的底部,且罩体104的重力能够在第一腔室1040或容器102内所有液体沸腾时保证其不会被沸腾的液体及蒸汽冲击而离开容器102的底壁。
进一步地,罩体104包括限位结构,罩体104与容器102通过限位结构连接,进一步地,罩体104与容器102通过限位结构活动连接,从而使得罩体104可在排气部108排气的驱使下转动。
进一步地,支撑部112上设有通道,通道连通第一腔室1040和第二腔室1020。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112上设有通道,通道能够连通第一腔室1040和第二腔室1020,从而加快了向第一腔室1040的补液速度。
实施例九:
如图7和图1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七或实施例八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支撑部1120,第一支撑部1120围设于隔离板110的周侧;第二支撑部1122,与隔离板110相连接,第二支撑部1122位于第一支撑部1120围成的腔体内,第一支撑部1120、第二支撑部1122和隔离板110限定出第一腔室1040。
在该实施例中,支撑部112包括第一支撑部1120和第二支撑部1122,第一支撑部1120围设在隔离板110的周侧,第二支撑部1122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20限定的腔体内,从而,第一支撑部1120、隔离板110、第二支撑部1122合围成更小的第一腔室1040,也就是进一步缩小了第一腔室1040的容积,这样能够提高第一腔室1040内液体的蒸发速度,从而能够提高除氯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部1120围设在隔离板110周侧,第二支撑部1122位于第一支撑部1120围设的空间内部,第一支撑部1120的内表面、第二支撑部1122朝向第一支撑部1120的表面和隔离板110限定出第一腔室1040。
进一步地,隔离板110和支撑部112为一体式结构或分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10和图20所示,隔离板110上设有通孔1100,第二支撑部1122围设于通孔1100的周侧。
在该实施例中,隔离板110上设有通孔1100,第二支撑部1122围设于通孔1100的周侧。进一步地,通孔1100设置在隔离板110的中部。
进一步地,基于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转动轴114,转动轴114对应通孔1100设置;罩体104还包括:连接筋116,转动轴114通过连接筋116与罩体104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转动轴114时,转动轴114对应罩体104的中轴部设置,那么在罩体104中部设置通孔1100的情况下,转动轴114通过连接筋116与罩体104连接,当罩体104中部未设置通孔1100的情况下,转动轴114可直接设置在隔离板110上,也就是转动轴114与罩体104通过隔离板110连接。
具体地,当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转动轴114时,转动轴114与容器的底壁相抵接,且转动轴114的长度长于支撑部112的长度。
具体地,连接筋1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连接筋116由通孔1100的中部向通孔1100的周向分散设置。
实施例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限定的特征,以及进一步地: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以下任一种:电水壶、电热水瓶、食物料理机。
在该实施例中,液体加热装置100包括以下任一种:电水壶、电热水瓶、食物料理机。
具体地,液体加热装置100为电水壶。
实施例十一:
如图1至图20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水壶,其具有加热组件106、壶体(也即容器102)和罩体104,罩体104盖设于发热组件上方,形成一个小的腔室,也即第一腔室1040,称之为快速沸腾腔,加热组件106可快速加热这个第一腔室1040内的水,快速产生蒸汽,罩体104还包括与第一腔室1040相连通的排气部108,排气部108具有出气口1082,出气口1082的面积远小于沸腾腔的面积,从出气口1082流出的水汽混合流体能够快速流出。
具体地,如图3、图4、图13、图15、图16所示,电水壶还包括壶盖组件118和底座组件120,壶盖组件118盖设在壶体的开口上,壶体安装在底座组件120上。
本发明提出的实施例中,通过罩体104使其中的水在低温水中也有部分水快速沸腾,这些沸腾的水从排气部108快速排出,使整个壶内的水也会波动起来,从而使氯气快速溢出,到煮水完成,除氯的效果提升50%以上。
出气口1082与竖直位置成垂直分布,可以使水绕轴向转动起来,使水扰动更大。
出气口1082的位置低于水面,从中排出的蒸汽及热水流会推动其余区域水的流动,使整个壶体内的水流动起来。
罩体104放置于壶底里,底部未进行密封,所以水可以从接触部流到罩体104内。
罩体104与底部接触的竖圈上还可开设有一些通道,加快水的补充。
如图14和图18所示:罩体104的中轴部有一个突出的转动轴114,其与壶底面相接触,其接触面是球面,以减小摩擦力。这样,罩体104在沸腾汽水混合物的推力下可以进行旋转。
如图17和图20所示:罩体104的旋转中轴与周边通过连接部相连。连接部可以为连接筋116也可以是面连接。
罩体104直接放置在壶底上,通过壶底给以向上的支撑定位。
在本发明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
罩体,设置在所述容器内,所述罩体包括第一腔室和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的排气部,所述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具有夹角,所述排气部的数量为多个;
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被配置为适于对所述第一腔室供热;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罩体相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容器的底壁活动连接;所述排气部适于排气以驱动所述罩体绕所述转动轴的轴线转动;
其中,所述排气部排出的蒸汽和热水流能够使所述容器内的液体搅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包括:
导流腔,所述导流腔与所述第一腔室相连通,并向远离所述容器的底壁方向延伸;
出气口,所述出气口形成在所述导流腔的侧壁上,所述排气部适于由所述出气口排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腔远离所述容器的底壁的一端封闭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排气部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分布,且沿所述罩体的周向方向,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导流腔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排气部沿所述罩体的周向呈环形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轴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与所述容器的底壁相抵接,其中,所述支撑面为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气部的排气方向与竖直方向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
隔离板,所述排气部设置在所述隔离板上;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隔离板相连接,且所述支撑部自所述隔离板向远离所述排气部的方向延伸;
其中,所述隔离板和所述支撑部限定出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罩体的外表面与所述容器的部分内表面限定出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连通,所述排气部适于向所述第二腔室排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容器的底壁相抵接,且所述支撑部的端部与所述容器的底壁之间适于供介质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上设有通道,所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围设于所述隔离板的周侧;
第二支撑部,与所述隔离板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和所述隔离板限定出所述第一腔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板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二支撑部围设于所述通孔的周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基于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对应所述通孔设置;
所述罩体还包括:连接筋,所述转动轴通过所述连接筋与所述罩体相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加热装置包括以下任一种:电水壶、电热水瓶、食物料理机。
CN202010288847.XA 2020-04-14 2020-04-14 液体加热装置 Active CN1135201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8847.XA CN113520156B (zh) 2020-04-14 2020-04-14 液体加热装置
PCT/CN2021/087147 WO2021208943A1 (zh) 2020-04-14 2021-04-14 液体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88847.XA CN113520156B (zh) 2020-04-14 2020-04-14 液体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0156A CN113520156A (zh) 2021-10-22
CN113520156B true CN113520156B (zh) 2022-08-30

Family

ID=78087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88847.XA Active CN113520156B (zh) 2020-04-14 2020-04-14 液体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2015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526324D0 (en) * 1995-12-22 1996-02-21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mproved electric kettle
GB2377608B (en) * 2001-04-23 2005-09-07 Strix Ltd Electric heaters
CN200977068Y (zh) * 2006-11-10 2007-11-21 李兴荣 受迫对流换热发生器
CN103099538A (zh) * 2011-11-11 2013-05-15 夏永林 磁化加热壶
CN202567791U (zh) * 2012-05-09 2012-12-05 封子路 高效热水壶
CN108937570A (zh) * 2018-08-08 2018-12-07 孟庆友 一种抽吸对流式快热电水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20156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10049418A (ko) 교반기
JP5662316B2 (ja) 食品を蒸す及び混合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3845926A (zh) 一种用于料浆消除泡沫的消泡设备
CN113520156B (zh) 液体加热装置
KR101313725B1 (ko) 바스켓 밀
KR101531859B1 (ko) 액상 피교반물을 가온 또는 감온할 수 있는 교반기
KR910009413B1 (ko) 유체처리장치
WO2021208943A1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12066484U (zh) 液体加热装置
CN208599734U (zh) 一种新型甲基化反应釜
CN104437311B (zh) 一种防止磨损的反应釜
CA1121807A (en) Top-to-bottom mixer
JP6797424B2 (ja) 微細気泡混合液の製造装置および製造方法
CN205700371U (zh) 一种液体药剂密封加热搅拌装置
US4923644A (en) Apparatus for impregnating water with carbon dioxide
CN113679254A (zh) 包括带有蒸汽喷射的搅拌叶片的烹饪设备
CN207576372U (zh) 一种高效化工反应釜
JP2010024591A (ja) 生地状の被処理物の処理装置および処理方法
CN220514006U (zh) 一种有机硅胶生产设备
CN205182713U (zh) 搅拌式反应釜
CN212975093U (zh) 一种新型反应釜
JP6550249B2 (ja) 撹拌翼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撹拌装置、洗濯機
CN219424260U (zh) 一种合金磁搅拌器
CN216879159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搅拌釜
CN112790417B (zh) 一种改良式全自动均质充气打发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