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17491A -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17491A
CN113517491A CN202110538927.0A CN202110538927A CN113517491A CN 113517491 A CN113517491 A CN 113517491A CN 202110538927 A CN202110538927 A CN 202110538927A CN 113517491 A CN113517491 A CN 113517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plate
temperature sensor
hea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389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17491B (zh
Inventor
贾涛
洪旺
周若楠
习向智
杨粉丽
李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ij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ij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ij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ijin Industri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389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1749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17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7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17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17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18Current collectors for power supply lin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using bow-type collectors in contact with trolley wire
    • B60L5/22Supporting means for the contact bow
    • B60L5/26Half pantographs, e.g. using counter rock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3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electrically insulating or thermally conductive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4Rods or pl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1Gases
    • H01M10/6563Gases with forced flow, e.g. by bl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底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设置电池包组件,所述散热箱内壁均设置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外部设置石墨烯铜层,所述散热片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一侧设置导热板,所述导热板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一侧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外壁贴合,所述底板内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底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扇。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导热板与散热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箱,实现传导散热,散热片设置有石墨烯铜层,不仅有优异的热传导能力,还具有热辐射性质,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性能,并结合第一冷却扇的散热,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电池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电动车的重要核心部件,其不仅成本昂贵,决定着新能源电动车的造车成本,而且还决定了新能源电动车的续驶里程,影响着消费者的用车感受。新能源电动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池,它的充放电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因而,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随着化学反应的激烈程度而释放出一定的热量。我们知道,动力电池内部的负极、电解液和电池隔膜都是会燃烧的,而且电解液的燃点非常低,因此,新能源电动车巨大的动力电池包如果不做好热管理工作的话,不但容易使电池损伤,而且非常容易引发燃烧事故。
大多数新能源电动车电池采用风冷方式进行电池的降温,风冷采用气体(空气)作为传热介质,结构上面来看就是在电池包一端加装散热风扇,而电池的另一端预留出相应的通风孔,当散热风扇吹过来的空气,经过电芯预留的缝隙孔当中,通过风量的作用,使得风可以加速流动,从而带走电芯在工作时产生的高热量,使得电池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里面,锂电池工作及存放温度也会间接影响使用寿命,但目前风冷过程中,散热风扇吹出的空气与电池壁面之间的换热系数低,冷却速度慢,给电池的散热降温效率低,无法将新能源电动车的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外部。
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荷输运性能以及导热性能。石墨烯作为铜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使石墨烯/铜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高强度和刚度以及优越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用以解决目前目前风冷过程中,散热风扇吹出的空气与电池壁面之间的换热系数低,冷却速度慢,给电池的散热降温效率低,无法将新能源电动车的动力电池产生的热量快速散发到外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底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设置电池包组件,所述散热箱内壁均设置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外部设置石墨烯铜层,所述散热片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一侧设置导热板,所述导热板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一侧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外壁贴合,所述底板内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底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扇。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还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及顶板,所述散热箱由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顶板及所述底板拼接组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顶板开设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顶板上表面与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导热板外壁粘贴有石墨烯铜散热贴片。
优选的,所述散热片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散热片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导热板与所述散热箱内壁之间,所述散热片均垂直于所述底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侧,两个支撑块设置为长条状,所述支撑块表面涂覆有石墨烯铜层。
优选的,所述底板下表面设置有冷却箱,冷却箱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冷却箱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进气口连通,所述冷却箱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箱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滤网。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均与所述冷却箱内部连通,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左右两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对应的第五通孔,所述冷却箱通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散热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滑轨,所述滑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底部内壁,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上端均设置有支撑柱;
移动板,所述移动板设置在所述滑轨上方,所述移动板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垂直于所述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三通孔上方;
齿条,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移动板上表面,所述齿条远离所述移动板一侧带齿;
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设置在所述移动板左右两端,所述连接柱上端与所述移动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下端设置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朝向所述第三通孔一侧设置毛刷,所述毛刷远离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滤网上表面贴合;
电机,所述电机一端与所述冷却箱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另一端设置输出轴,所述输出轴远离所述电机一端设置转动盘;
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设置在所述输出轴正下方,所述转动轴平行于所述输出轴,所述转动轴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箱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转动杆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垂直于所述转动轴,所述转动杆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下方并设置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扇,所述转动杆另一端设置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与所述齿条带齿一侧啮合;
第四通孔,所述转动杆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位于所述转动轴上方,所述第四通孔为矩形孔,所述第四通孔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一端与所述转动盘偏心位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却箱内设置有干冰存放箱,所述干冰存放箱内设置干冰,所述干冰存放箱上端设置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干冰存放箱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内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优选的,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的实时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片外壁,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片外壁的实时温度;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内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箱内部的空气温度;
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处,用于检测所述出气管处的气体温度;
流速调节器,所述流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处,所述流速调节器能够检测所述出气管处气体流出的实际流速,并且所述流速调节器能够调节所述出气管处的气体流速;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速调节器及所述自动排气阀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最高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排气阀开启;
步骤2: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
Q1=C1·m1·(T1-T0) (1)
其中,Q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C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的平均比热容,m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的质量,T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的实时温度,T0为所述电池包组件外侧壁的预设最低温度;
步骤3: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出气管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
Figure BDA0003070985550000051
其中,v1为所述出气管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C2为所述冷却箱内空气的比热容,ρ1为所述冷却箱内的空气密度,δ1为所述第一冷却扇的预设风量,t1为所述预设时长,T3为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冷却箱内部的空气温度,η1为所述第一冷却扇的预设冷却效率,ε1为第一预设权重系数,S1为所述散热片的总表面积,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散热片外壁的实时温度,L为所述散热片的长度,γ为所述散热片的导热系数,ω1为所述散热片的换热系数,Gr为格拉晓夫数,Pr为普朗特数,ε2为第二预设权重系数,C3为所述出气管处排出气体的比热容,ρ2为所述出气管处排出气体的密度,S2为所述出气管的出口面积,T4为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出气管处的气体温度,ε3为第三预设权重系数;
步骤4:基于步骤3的计算结果,控制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器将所述出气管处气体流出的实际流速调节至所述出气管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底部设置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设置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设置电池包组件,所述散热箱内壁均设置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外部设置石墨烯铜层,所述散热片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一侧设置导热板,所述导热板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一侧与所述电池包组件外壁贴合,所述底板内设置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底板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进气口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扇。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导热板与散热片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箱,实现了散热箱内部的传导散热,散热片设置有石墨烯铜层,不仅有优异的热传导能力,还具有热辐射性质,实现了散热片的辐射散热,提高了散热片的散热性能,最后通过第一冷却扇的工作,使散热箱内部的空气流动,实现的散热箱内部的对流散热,将传导散热、辐射散热及对流散热三种方式结合,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有利于电池包组件的快速降温。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说明书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装置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顶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A处放大图。
图中:1、底板;2、支撑块;3、电池包组件;4、散热片;5、导热板;6、进气口;7、第一冷却扇;8、前侧板;9、后侧板;10、左侧板;11、右侧板;12、顶板;13、出气口;14、冷却箱;15、第一通孔;16、滤网;17、第三通孔;18、第五通孔;19、滑轨;20、滑块;21、支撑柱;22、移动板;23、齿条;24、连接柱;25、连接板;26、毛刷;27、电机;28、输出轴;29、转动盘;30、转动轴;31、转动杆;32、安装板;33、第二冷却扇;34、扇形齿轮;35、第四通孔;36、固定柱;37、干冰存放箱;38、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底部设置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上端设置电池包组件3,所述散热箱内壁均设置散热片4,所述散热片4外部设置石墨烯铜层,所述散热片4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3一侧设置导热板5,所述导热板5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3一侧与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壁贴合,所述底板1内设置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底板1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进气口6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扇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散热箱底部设置有底板1,底板1上设置有支撑块2,支撑块2上设置有电池包组件3,支撑块2起到支撑作用,且使电池包组件3与散热箱之间存在间隙,便于电池包组件3下方的空气流动,在电池包组件3外壁贴合有导热板5,导热板5连接有散热片4,电池包组件3的热量通过导热板5传递至散热片4,再通过散热片4传递至散热箱体,实现了传导散热,并且散热片4外部设置石墨烯铜层,利用石墨烯铜优异的热传导能力能够实现热量快速传递,使得电池包组件3的热量快速传递至导热板5、散热片4及散热箱内,然后利用第一冷却扇7工作,第一冷却扇7能从散热箱外部吸入比散热箱内部温度低的空气,并且使散热箱内部的空气流动,通过设置导热板5与散热片4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箱,实现了散热箱内部的传导散热,常用的铝和铜散热片的辐射系数较低,不利于将散热片的热量散发至环境中,而散热片4设置有石墨烯铜层,石墨烯铜层为石墨烯/铜复合材料,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杂化连接密集堆积构成的二维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石墨烯加入铜中,使得石墨烯/铜复合材料不仅可以获得高导电导热性能,还能很好的弥补传统铜及铜合金强度较低的缺点,提高了石墨烯铜层整体的材料强度,石墨烯铜层不仅有优异的热传导能力,还具有热辐射性质,有效的改善了散热片4的辐射散热性能,最后通过第一冷却扇7的工作,使散热箱内部的空气流动,实现的散热箱内部的对流散热,通过设置有石墨烯铜层的散热片4,增加了散热面积,从而增大了空气流动时的换热面积,将传导散热、辐射散热及对流散热三种方式结合,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能够快速将电池包组件3产生的热量快速散热到外部,有利于电池包组件3的快速降温,提高了电池包组件3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箱还包括前侧板8、后侧板9、左侧板10、右侧板11及顶板12,所述散热箱由所述前侧板8、后侧板9、左侧板10、右侧板11、顶板12及所述底板1拼接组合而成;
所述顶板12开设出气口13,所述出气口13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顶板12上表面与下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散热箱由前侧板8、后侧板9、左侧板10、右侧板11、顶板12及底板1拼接组合而成,且前侧板8、后侧板9、左侧板10、右侧板11、顶板12及底板1之间可拆卸连接,便于散热箱的快速拆装,方便电池包组件3的定期检修,由于热空气会向上运动,因此在顶板12上开设有出气口13,便于热空气的快速彻底的从散热箱内部排出,并且底板1上设置进气口6,进气口6内设置第一冷却扇7,第一冷却扇7吸入的空气会先堆积在散热箱底部,然后从下到上逐渐将散热箱内部充满,也有利于对电池包组件3的各个部位进行更彻底的散热,散热效果更佳。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导热板5外壁粘贴有石墨烯铜散热贴片。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导热板5外壁粘贴有石墨烯铜散热贴片,利用石墨烯铜优异的热传导能力,能够提高导热板5的整体导热能力,使得导热板5能够将电池包组件3的热量快速导出。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散热片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散热片4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导热板5与所述散热箱内壁之间,所述散热片4均垂直于所述底板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散热片4设置有若干,散热片4垂直于底板1,前侧板8与后侧板9的散热片4互相平行,底板1与顶板12的散热片4互相平行,左侧板10与右侧板11的散热片4相互平行,便于冷空气自下而上运动,便于散热箱内部空气的快速流通,不会对空气流动造成阻碍。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支撑块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两个支撑块2设置为长条状,所述支撑块2表面涂覆有石墨烯铜层。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支撑块2设置为两个,且支撑块2设置为长条状,能够为电池包组件3提供足够的支撑,在支撑块2表面也涂覆有石墨烯铜层,进一步为电池包组件3散热。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1下表面设置有冷却箱14,冷却箱14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15,所述冷却箱14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5与所述进气口6连通,所述冷却箱14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箱14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滤网1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底板1下表面设置一个冷却箱14,冷却箱14上表面开设第一通孔15,第一通孔15与进气口6连通,使得冷却箱14与散热箱内部连通,冷却箱14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滤网16,当第一冷却扇7工作时,空气先通过滤网16进入冷却箱14内,然后再通过第一通孔15、进气口6流入散热箱中,滤网16能够将空气中的杂质过滤,避免杂质附着在第一冷却扇7表面影响第一冷却扇7散热效率,也可以防止杂质进入散热箱中而附着在电池包组件3表面,影响电池包组件3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如图4、图5所示,所述冷却箱14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三通孔17,所述第三通孔1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通孔17均与所述冷却箱14内部连通,两个所述第三通孔17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5左右两侧,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17相对应的第五通孔18,所述冷却箱14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7、所述第五通孔18与所述散热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14内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滑轨19,所述滑轨19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4底部内壁,所述滑轨19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0,所述滑块20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20上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1;
移动板22,所述移动板22设置在所述滑轨19上方,所述移动板22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柱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1垂直于所述移动板22,所述移动板22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三通孔17上方;
齿条23,所述齿条23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2上表面,所述齿条23远离所述移动板22一侧带齿;
两个连接柱24,两个所述连接柱24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2左右两端,所述连接柱24上端与所述移动板2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24下端设置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朝向所述第三通孔17一侧设置毛刷26,所述毛刷26远离所述连接板25一端与所述滤网16上表面贴合;
电机27,所述电机27一端与所述冷却箱14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7另一端设置输出轴28,所述输出轴28远离所述电机27一端设置转动盘29;
转动轴30,所述转动轴30设置在所述输出轴28正下方,所述转动轴30平行于所述输出轴28,所述转动轴30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箱14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转动杆31,所述转动杆31设置在所述转动轴30上,所述转动杆31与所述转动轴3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31垂直于所述转动轴30,所述转动杆31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5下方并设置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扇33,所述转动杆31另一端设置扇形齿轮34,所述扇形齿轮34与所述齿条23带齿一侧啮合;
第四通孔35,所述转动杆3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35,所述第四通孔35位于所述转动轴30上方,所述第四通孔35为矩形孔,所述第四通孔35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柱36,所述固定柱36一端与所述转动盘29偏心位置固定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冷却箱14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三通孔17,在底板1上设置有与第三通孔17对应的第五通孔18,一组第五通孔18、第三通孔17位于右侧板11内壁散热片4的下方,一组第五通孔18、第三通孔17位于左侧板10内壁散热片4的下方,在冷却箱14内设置冷却装置,冷却装置能够产生冷却风,从而增强对电池包组件3的散热效果,冷却装置工作时,同时启动电机27与第二冷却扇33,第二冷却扇33转动能够使更多的空气进入冷却箱14然后进入散热箱内部,电机27转动能够带动输出轴28转动,输出轴28转动带动转动盘29转动,转动盘29转动带动固定柱36转动,固定柱36偏心设置在转动盘29前侧壁,且固定柱36外侧设置有转动杆31,固定柱36与转动杆31上设置的第四通孔35滑动连接,转动杆31通过转动轴30与冷却箱14前后侧壁转动连接,当固定柱36转动时,固定柱36带动转动杆31以转动轴30中心为圆心进行左右往复摆动,转动杆31带动扇形齿轮34左右往复摆动,扇形齿轮34与齿条23啮合,扇形齿轮34通过齿轮传动带动齿条23左右往复水平运动,齿条23带动移动板22运动,移动板22通过支撑柱21及滑块20在滑轨19上滑动,移动板22在运动同时能够带动连接柱24运动,连接柱24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柱24分别与两个滤网16对应,连接柱24下方设置有连接板25,连接板25上设置有毛刷26,毛刷26与滤网16上表面接触,连接柱24运动同时带动连接板25及连接板25下方的毛刷26运动,毛刷26在滤网16上表面运动,从而将滤网16上附着的杂质刷除,防止滤网16堵塞,从而提高滤网16的使用寿命,减少滤网16的更换周期,在转动杆31转动同时,转动杆31上端的安装板32上设置的第二冷却扇33随转动杆31转动,当第二冷却扇33运动至第一通孔15下方时,能够增强进气口6的风量,从而为底板1快速散热,当转动杆31转动至最左侧时,第二冷却扇33位于左侧的第四通孔35下方,左侧的第五通孔18处风量增大,从而为电池包组件3左侧壁及电池包组件3左侧壁的导热板5及散热片4快速散热,当转动杆31转动至最右侧时,第二冷却扇33位于右侧的第四通孔35下方,右侧的第五通孔18处风量增大,从而为电池包组件3右侧壁及电池包组件3右侧壁的导热板5及散热片4快速散热,在电池包组件3的各个侧壁均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电机27带动转动杆31转动至不同位置,实现了对电池包组件3局部的快速散热,散热效果更佳,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智能化程度。
实施例8
在实施例6或7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箱14内设置有干冰存放箱37,所述干冰存放箱37内设置干冰,所述干冰存放箱37上端设置出气管38,所述出气管38与所述干冰存放箱37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38内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在冷却箱14中还设置有干冰存放箱37,干冰存放箱37中存储有干冰,当电池包组件3温度过高时,打开自动排气阀,干冰存放箱37中的干冰升华为气态,并在第一冷却扇7的作用下从进气口6进入散热箱中,为电池包组件3快速降温,防止电池包组件3温度过高,有效的保护了电池包组件3。
实施例9
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片4外壁,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片4外壁的实时温度;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4内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箱14内部的空气温度;
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8处,用于检测所述出气管38处的气体温度;
流速调节器,所述流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8处,所述流速调节器能够检测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实际流速,并且所述流速调节器能够调节所述出气管38处的气体流速;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4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速调节器及所述自动排气阀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最高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排气阀开启;
步骤2: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
Q1=C1·m1·(T1-T0) (1)
其中,Q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C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的平均比热容,m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的质量,T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T0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预设最低温度;
步骤3: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
Figure BDA0003070985550000151
其中,v1为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C2为所述冷却箱14内空气的比热容,ρ1为所述冷却箱14内的空气密度,δ1为所述第一冷却扇7的预设风量,t1为所述预设时长,T3为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冷却箱14内部的空气温度,η1为所述第一冷却扇7的预设冷却效率,ε1为第一预设权重系数,S1为所述散热片4的总表面积,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散热片4外壁的实时温度,L为所述散热片4的长度,γ为所述散热片4的导热系数,ω1为所述散热片4的换热系数,Gr为格拉晓夫数,Pr为普朗特数,ε2为第二预设权重系数,C3为所述出气管38处排出气体的比热容,ρ2为所述出气管38处排出气体的密度,S2为所述出气管38的出口面积,t4为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出气管38处的气体温度,ε3为第三预设权重系数;
步骤4:基于步骤3的计算结果,控制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器将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实际流速调节至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最高温度时,控制器能够控制自动排气阀开启,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速度,保证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温度能够在预设时长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从而保障电池包组件3的稳定工作,通过公式(1)能够计算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根据公式(1)的计算结果,结合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能够通过公式(2)计算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在公式(2)中,第一预设权重系数、第二预设权重系数与第三预设权重系数分别表示第一冷却扇7、散热片4,出气管38的气体在散热过程中的重要程度,第一预设权重系数、第二预设权重系数与第三预设权重系数分别为第一冷却扇7的散热程度与总散热程度的比值、散热片4的散热程度与总散热程度的比值、出气管38处排出的气体的散热程度与总散热程度的比值,第一预设权重系数取值为0.3,第二预设权重系数取值为0.25,第三预设权重系数取值为0.45,格拉晓夫数是流体动力学和热传递中的无量纲数,普朗特数是一个流体力学无因次即无量纲的标量,通过结合上述值,能够使得公式(2)的计算结果更加准确,控制器根据公式(2)的计算结果控制流速调节器工作,流速调节器能够将出气管38处的实际流速调节至目标流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电池包组件3在达到预设最高温度时得到快速散热,并且,通过流速调节器对出气管38处流速的自动调节,使得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温度能够在预设时长内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提高了散热装置整体的智能化程度,避免自动排气阀排出过量的气体而造成干冰的浪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箱,所述散热箱底部设置底板(1),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置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上端设置电池包组件(3),所述散热箱内壁均设置散热片(4),所述散热片(4)外部设置石墨烯铜层,所述散热片(4)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3)一侧设置导热板(5),所述导热板(5)朝向所述电池包组件(3)一侧与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壁贴合,所述底板(1)内设置进气口(6),所述进气口(6)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底板(1)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进气口(6)内设置有第一冷却扇(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箱还包括前侧板(8)、后侧板(9)、左侧板(10)、右侧板(11)及顶板(12),所述散热箱由所述前侧板(8)、后侧板(9)、左侧板(10)、右侧板(11)、顶板(12)及所述底板(1)拼接组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2)开设出气口(13),所述出气口(13)上下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顶板(12)上表面与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5)外壁粘贴有石墨烯铜散热贴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散热片(4)等间距设置在所述导热板(5)与所述散热箱内壁之间,所述散热片(4)均垂直于所述底板(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2)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块(2)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1)左右两侧,两个支撑块(2)设置为长条状,所述支撑块(2)表面涂覆有石墨烯铜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下表面设置有冷却箱(14),冷却箱(14)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15),所述冷却箱(14)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5)与所述进气口(6)连通,所述冷却箱(14)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冷却箱(14)内部连通,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滤网(1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4)上表面还设置有第三通孔(17),所述第三通孔(17)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三通孔(17)均与所述冷却箱(14)内部连通,两个所述第三通孔(17)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15)左右两侧,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通孔(17)相对应的第五通孔(18),所述冷却箱(14)通过所述第三通孔(17)、所述第五通孔(18)与所述散热箱内部连通,所述冷却箱(14)内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
滑轨(19),所述滑轨(19)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4)底部内壁,所述滑轨(19)上滑动连接有滑块(20),所述滑块(20)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块(20)上端均设置有支撑柱(21);
移动板(22),所述移动板(22)设置在所述滑轨(19)上方,所述移动板(22)下表面与所述支撑柱(2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21)垂直于所述移动板(22),所述移动板(22)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三通孔(17)上方;
齿条(23),所述齿条(23)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2)上表面,所述齿条(23)远离所述移动板(22)一侧带齿;
两个连接柱(24),两个所述连接柱(24)设置在所述移动板(22)左右两端,所述连接柱(24)上端与所述移动板(22)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柱(24)下端设置连接板(25),所述连接板(25)朝向所述第三通孔(17)一侧设置毛刷(26),所述毛刷(26)远离所述连接板(25)一端与所述滤网(16)上表面贴合;
电机(27),所述电机(27)一端与所述冷却箱(14)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电机(27)另一端设置输出轴(28),所述输出轴(28)远离所述电机(27)一端设置转动盘(29);
转动轴(30),所述转动轴(30)设置在所述输出轴(28)正下方,所述转动轴(30)平行于所述输出轴(28),所述转动轴(30)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冷却箱(14)前后两侧内壁转动连接;
转动杆(31),所述转动杆(31)设置在所述转动轴(30)上,所述转动杆(31)与所述转动轴(3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31)垂直于所述转动轴(30),所述转动杆(31)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15)下方并设置安装板(32),所述安装板(32)上设置有第二冷却扇(33),所述转动杆(31)另一端设置扇形齿轮(34),所述扇形齿轮(34)与所述齿条(23)带齿一侧啮合;
第四通孔(35),所述转动杆(31)上设置有第四通孔(35),所述第四通孔(35)位于所述转动轴(30)上方,所述第四通孔(35)为矩形孔,所述第四通孔(35)内滑动连接有固定柱(36),所述固定柱(36)一端与所述转动盘(29)偏心位置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14)内设置有干冰存放箱(37),所述干冰存放箱(37)内设置干冰,所述干冰存放箱(37)上端设置出气管(38),所述出气管(38)与所述干冰存放箱(37)内部连通,所述出气管(38)内设置有自动排气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用于检测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
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散热片(4)外壁,用于检测所述散热片(4)外壁的实时温度;
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4)内部,用于检测所述冷却箱(14)内部的空气温度;
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8)处,用于检测所述出气管(38)处的气体温度;
流速调节器,所述流速调节器设置在所述出气管(38)处,所述流速调节器能够检测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实际流速,并且所述流速调节器能够调节所述出气管(38)处的气体流速;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箱(14)内,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所述流速调节器及所述自动排气阀电性连接;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器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大于预设最高温度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自动排气阀开启;
步骤2: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计算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
Q1=C1·m1·(T1-T0) (1)
其中,Q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温度降低至预设最低温度时散发的总热量,C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的平均比热容,m1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的质量,T1为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实时温度,T0为所述电池包组件(3)外侧壁的预设最低温度;
步骤3:基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通过公式(2)计算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
Figure FDA0003070985540000041
其中,v1为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C2为所述冷却箱(14)内空气的比热容,ρ1为所述冷却箱(14)内的空气密度,δ1为所述第一冷却扇(7)的预设风量,t1为所述预设时长,T3为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冷却箱(14)内部的空气温度,η1为所述第一冷却扇(7)的预设冷却效率,ε1为第一预设权重系数,S1为所述散热片(4)的总表面积,T2为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散热片(4)外壁的实时温度,L为所述散热片(4)的长度,γ为所述散热片(4)的导热系数,ω1为所述散热片(4)的换热系数,Gr为格拉晓夫数,Pr为普朗特数,ε2为第二预设权重系数,C3为所述出气管(38)处排出气体的比热容,ρ2为所述出气管(38)处排出气体的密度,S2为所述出气管(38)的出口面积,T4为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所述出气管(38)处的气体温度,ε3为第三预设权重系数;
步骤4:基于步骤3的计算结果,控制器控制所述流速调节器将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实际流速调节至所述出气管(38)处气体流出的目标流速。
CN202110538927.0A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Active CN1135174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927.0A CN113517491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38927.0A CN113517491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7491A true CN113517491A (zh) 2021-10-19
CN113517491B CN113517491B (zh) 2022-09-09

Family

ID=78064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38927.0A Active CN113517491B (zh) 2021-05-18 2021-05-18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174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3828A (zh) * 2022-12-09 2023-03-28 深圳市龙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储能电源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1446B1 (en) * 2000-10-10 2003-1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Battery thermal drawer for ventilated cabinets
US20060060236A1 (en) * 2004-09-23 2006-03-23 Kim Tae-Yo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a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CN103915588A (zh) * 2014-04-23 2014-07-09 昆山市大久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降温的蓄电池盒
CN205176774U (zh) * 2015-10-23 2016-04-2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带石墨烯垫层的散热片
CN205944337U (zh) * 2016-08-29 2017-02-0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包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CN206380100U (zh) * 2017-01-16 2017-08-04 苏州碳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
JP2018129179A (ja) * 2017-02-08 2018-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源装置及び作業機
CN208954011U (zh) * 2018-11-20 2019-06-07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力大数据服务器用防护设备
CN210040307U (zh) * 2019-06-17 2020-02-07 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
CN211265667U (zh) * 2019-10-28 2020-08-14 苏州瑞达威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结构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51446B1 (en) * 2000-10-10 2003-11-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Battery thermal drawer for ventilated cabinets
US20060060236A1 (en) * 2004-09-23 2006-03-23 Kim Tae-Yong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emperature of a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CN103915588A (zh) * 2014-04-23 2014-07-09 昆山市大久电子有限公司 自动降温的蓄电池盒
CN205176774U (zh) * 2015-10-23 2016-04-20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一种带石墨烯垫层的散热片
CN205944337U (zh) * 2016-08-29 2017-02-08 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电池包散热装置及电池包
CN206380100U (zh) * 2017-01-16 2017-08-04 苏州碳丰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散热装置
JP2018129179A (ja) * 2017-02-08 2018-08-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源装置及び作業機
CN208954011U (zh) * 2018-11-20 2019-06-07 合肥工业大学 电力大数据服务器用防护设备
CN210040307U (zh) * 2019-06-17 2020-02-07 浙江畅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震高效散热电池塑壳
CN211265667U (zh) * 2019-10-28 2020-08-14 苏州瑞达威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63828A (zh) * 2022-12-09 2023-03-28 深圳市龙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储能电源
CN115863828B (zh) * 2022-12-09 2024-02-23 深圳市龙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用储能电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17491B (zh)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Qin et al.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forced-air convection: A review
CN109037726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传热均温的风冷式模块
CN113517491B (zh) 一种含石墨烯铜的超导散热装置
US11804625B2 (en) Lithium-io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phase change material and mutually embedded fins
CN110994073A (zh) 混合式锂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110518309B (zh) 一种多冷却方式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CN111312954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装置及热管理方法
CN110854465A (zh) 一种考虑热量回收的电池箱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53137B (zh) 一种利用水凝胶增强电池模组散热的方法
CN108075081A (zh) 电池组、电池包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07591588B (zh) 一种磷酸铁锂电池单体叠置构成的电池组的冷却装置
CN108281736A (zh) 一种矩形动力电池叠置的冷却装置
CN205609635U (zh) 动力电池热控箱体
WO2021249301A1 (zh) 一种液冷动力电池冷却液流量控制方法、系统及汽车
CN110994069B (zh) 一种风冷散热电池包和车
CN210200920U (zh) 基于复合相变材料冷却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9378544B (zh) 一种可折叠电池水冷板
CN113611947B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温度控制装置
CN208242071U (zh) 一种充电桩散热装置
CN216488242U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电池组散热机构
CN214378603U (zh)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CN11341054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散热系统
CN114865158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车的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10110999U (zh)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CN114243159A (zh) 一种基于分布式冷却的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