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06471A -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06471A
CN113506471A CN202111042185.9A CN202111042185A CN113506471A CN 113506471 A CN113506471 A CN 113506471A CN 202111042185 A CN202111042185 A CN 202111042185A CN 113506471 A CN113506471 A CN 1135064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opter
real
radio frequency
personne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21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06471B (zh
Inventor
刘洪驿
姜诚
张福
罗望春
张兴华
李翔
余德泉
莫兵兵
王黎伟
熊舟
石志彬
梁晖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rporation Ul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mpan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filed Critical Maintenance and Test Center of Extra High Voltage Power Transmission Co
Priority to CN2021110421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064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064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64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064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064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GTRAFFIC CONTROL SYSTEMS
    • G08G5/00Traffic control systems for aircraft, e.g. air-traffic control [ATC]
    • G08G5/0073Surveillance aid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02Alarms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perso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Alarm Device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采用本方法能够对直升机起降区域作业的地面人员实现有效安全监管,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地面人员活动范围进行警示,具有监控效果好、告警及时性强、人员轨迹可留痕等特点。

Description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直升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直升机在地面启动期间,高速旋转的桨叶动量极大,而地面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松懈,疏于对主旋翼、尾桨的警惕,容易造成直升机高速旋转的机械结构击中作业人员,出现直升机主旋翼、尾桨伤人事故。
然而,在直升机起降点,除地勤人员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外,仍缺乏有效的安全监管措施,直升机起降点现场高达120dB的噪音使得安全监管人员难以及时的提醒作业人员,以进一步避免事故发生。
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针对直升机起降点现场,缺乏有效对直升机作业的地勤人员的监管及警示措施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包括:
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第一射频信号;
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直升机针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由安装于所述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反射发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签包括多个,每个定位标签部署于对应的指定机体部位,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确定所述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
将所述机头朝向信息和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作为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包括:
获取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所述直升机外形参数包括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和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
结合所述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所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以及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
旋翼危险区域、尾桨危险区域、飞行员视野盲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包括:
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第二射频信号;
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地面人员针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由所述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反射发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的区域范围;
在检测到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存在于所述区域范围内时,判定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包括: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所述预设告警方式包括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
按照所述警示反馈方式和所述警示等级,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实时机体方位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危险作业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告警信息反馈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
上述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然后根据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进而获取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若根据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实现了对直升机起降区域作业的地面人员的有效安全监管,通过无线射频识别直升机实时方位,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进而根据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进行判断,在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时反馈告警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在直升机起降点因旋翼导致的安全事故,具有监控效果好、告警及时性强、人员轨迹可留痕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实例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另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其中,终端系统101与定位基站102通信连接,终端系统101可以为定位引擎,定位基站102可以包括多个,如部署在停机坪的多个定位基站,其可以为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射频发射源,对停机坪内的直升机、地面人员进行主动式照射,通过定位基站102向直升机标签103和人员标签104发射射频信号,并接收两者反射的RFID回波,终端系统101可以根据直升机实时方位生成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并将信息反馈至定位基站102,进而根据地面人员位置可以发出不同等级的告警信息信号,终端系统101还可以通过网络与终端105进行通信,如在电脑、手机终端部署监控界面,终端105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终端系统101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终端系统101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其中,第一射频回波信号可以为安装于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针对定位基站发出射频信号的反射回波。
作为一示例,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可以包括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定位基站发出射频信号,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可以反射出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进而根据第一射频回波信号可以确定直升机的实时机体方位信息,该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可以包括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
具体地,可以预先在停机坪(即起降区域)部署定位基站,该定位基站可以为RFID射频发射源,并可以在直升机的机体上安装定位标签,通过定位基站对停机坪内直升机主动式照射,发出射频信号,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可以反射出RFID回波(即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进而根据RFID回波可以获取直升机的实时方位(即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并确定直升机的机头朝向。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在停机坪内,可以在直升机的机头朝向180°与90°方向分别部署两个基站作为定位基站,以采用两个定位基站对停机坪内直升机和地面人员进行主动式照射。
步骤202,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在得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后,可以从该实时机体方位信息中确定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进而根据机头朝向信息可以进一步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在一示例中,终端系统,即定位引擎,可以为整套系统算法的中枢与后台界面,通过该定位引擎结合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可以根据直升机实时方位(即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生成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步骤203,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其中,第二射频回波信号可以为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针对定位基站发出射频信号的反射回波。
作为一示例,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可以表征地面人员的当前所处位置。
在具体实现中,通过定位基站发出射频信号,地面人员可以反射出第二射频回波信号,进而根据该第二射频回波信号可以获取实时人员定位信息,确定地面人员的当前所处位置。
例如,地面人员可以佩戴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即告警标签),通过在停机坪部署的定位基站可以对停机坪内地面人员主动式照射,发出射频信号,地面人员佩戴的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可以反射出RFID回波(即第二射频回波信号),进而根据RFID回波可以确定地面人员的当前所处位置(即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步骤204,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进行检测,以判断地面人员是否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进而可以针对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的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具体地,通过定位基站接收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发出的RFID回波,可以确定地面人员的当前所处位置,然后根据地面人员位置可以判断其是否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进而定位基站可以向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发射不同等级的告警信息信号(即告警信息)。
在一示例中,如图3所示,可以预先在起降区域部署多个定位基站,例如定位基站a和定位基站b,定位基站a和定位基站b可以通过安装于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1、2确定直升机实时方位,终端系统可以根据直升机的外形参数生成旋翼危险区域虚拟电子围栏,当检测到佩戴可穿戴式报警设备的地面人员进入虚拟危险区域,即警示区域a内和警示区域b内时,终端系统可以通过定位基站a和定位基站b向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发送不同等级的声光、震动报警,以提醒地面人员尽快离开旋翼危险区域与飞行员视野盲区。
相较于传统人工监视提醒方法,通过RFID射频技术判定地面人员与直升机机体的相对位置,进而针对不同危险等级发送声光、震动告警,其具有监控效果好、告警及时性强、人员轨迹可留痕等优点,利用RFID射频技术,实现了针对直升机起降点因旋翼导致的危险区域的有效监控告警,从而避免了因地面人员随意活动,进入飞行员盲区、旋翼危险区域导致的重大伤亡事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然后根据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进而获取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若根据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实现了对直升机起降区域作业的地面人员的有效安全监管,通过无线射频识别直升机实时方位,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进而根据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进行判断,在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时反馈告警信息,能够有效避免在直升机起降点因旋翼导致的安全事故,具有监控效果好、告警及时性强、人员轨迹可留痕等特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第一射频信号;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直升机针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由安装于所述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反射发出。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停机坪部署预设的定位基站,该定位基站可以为RFID射频发射源,如安装至少两个RFID定位基站以照射停机坪,其可以对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进行主动式照射,发出第一射频信号,进而安装于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可以反射发出第一射频回波信号。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第一射频信号,进而基于定位基站,获取直升机针对第一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由安装于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反射发出,可以采用RFID基站主动式照射起降区域并接收RFID回波获取直升机实时方位,为进一步计算生成危险作业区域提供了数据支持,实现了有效安全监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定位标签可以包括多个,每个定位标签部署于对应的指定机体部位,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根据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确定所述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将所述机头朝向信息和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作为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作为一示例,机头朝向信息可以表征直升机的机头朝向,其可以用于进一步确定直升机的旋翼区域、尾桨区域。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安装于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可以包括多个,每个定位标签部署于对应的指定机体部位,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可以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进而采用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可以确定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并得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可以在直升机的机体上(如机腹)沿直升机X轴排列安装定位标签,例如,在直升机的机体纵轴方向安装两个被动式定位标签,通过该定位标签反射的RFID回波可以确定直升机的机头朝向,进而可以实时生成直升机旋翼危险区域范围。
通过上述实施例根据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然后根据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确定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进而将机头朝向信息和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作为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可以基于直升机的机头朝向实时生成直升机旋翼危险区域范围,实现了有效安全监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所述直升机外形参数包括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和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结合所述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所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以及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其中,危险作业区域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
旋翼危险区域、尾桨危险区域、飞行员视野盲区。
在一示例中,通过预先输入直升机的直升机旋翼和尾桨尺寸参数,可以得到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进而根据获取的直升机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结合机头朝向信息、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可以进一步生成旋翼、尾桨危险区域,以及飞行员视野盲区。
通过上述实施例获取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进而结合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以及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可以根据直升机的机体方位实时计算危险作业区域,能够精确得到直升机旋翼危险区域范围,达到了有效监控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第二射频信号;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地面人员针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由所述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反射发出。
作为一示例,告警标签可以为地面人员佩戴的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如可穿戴式告警手环、腕带。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在停机坪部署预设的定位基站,该定位基站可以为RFID射频发射源,如安装至少两个RFID定位基站以照射停机坪,其可以对地面人员进行主动式照射,发出第二射频信号,进而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可以反射发出第二射频回波信号。
在一示例中,地面人员可以佩戴可穿戴式报警设备,该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可以对RFID基站回波并接收其发送的告警信息,当地面人员进入直升机的旋翼区域、尾桨区域,以及飞行员盲区时,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可以接收到定位基站发送的不同程度的告警信息,如声光报警、震动报警,以提醒地面人员注意旋翼并远离危险区域。
通过结合RFID射频技术和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及时地对地面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提醒,还可以监控记录地面人员的现场作业行动轨迹,对地面人员的活动情况进行留痕管理与统计,实现了在直升机起降点对地面人员活动范围警示与轨迹跟踪。
通过上述实施例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地面人员发出第二射频信号,进而基于定位基站获取由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针对第二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可以结合RFID射频技术和可穿戴式报警设备,对地面人员进行及时安全风险提醒,实现了对直升机起降区域作业的地面人员的有效安全监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的区域范围;在检测到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存在于所述区域范围内时,判定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
在实际应用中,终端系统可以针对危险作业区域确定其区域范围,如旋翼危险区域虚拟电子围栏,进而在检测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存在于区域范围内时,可以判定检测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如检测到佩戴可穿戴式报警设备的地面人员进入虚拟危险区域,即警示区域内。
通过上述实施例确定危险作业区域的区域范围,进而在检测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存在于区域范围内时,判定检测到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能够对地面人员进行及时安全风险提醒,实现了有效安全监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所述预设告警方式包括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按照所述警示反馈方式和所述警示等级,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作为一示例,警示反馈方式可以包括声光报警方式、震动报警方式,警示等级可以根据不同危险程度设定对应的告警等级,预设告警方式还可以采用其它设定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作具体限制。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云端计算生成危险作业区域,并将危险作业区域的相关信息反馈至地面RFID定位基站发射端,进而根据地面人员位置判定其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时,按照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定位基站可以向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发射不同等级的告警信息信号(即告警信息)。
在一示例中,危险作业区域可以包括多个警示区域,针对每个警示区域可以预设对应的告警方式,该告警方式包括指定的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进而在判定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确定地面人员所处的警示区域,以按照对应的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向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通过上述实施例若根据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地面人员处于危险作业区域中,确定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进而按照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向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地面人员进行安全风险提醒,避免了在直升机起降点因旋翼导致的安全事故。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另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第一射频信号。在步骤402中,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直升机针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由安装于所述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反射发出。在步骤403中,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在步骤404中,根据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确定所述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在步骤405中,将所述机头朝向信息和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作为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在步骤406中,获取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所述直升机外形参数包括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和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在步骤407中,结合所述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所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以及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在步骤408中,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第二射频信号。在步骤409中,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地面人员针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由所述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反射发出。在步骤410中,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所述预设告警方式包括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在步骤411中,按照所述警示反馈方式和所述警示等级,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对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具体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图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图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装置,包括:
实时机体方位信息获取模块501,用于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危险作业区域确定模块502,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获取模块503,用于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告警信息反馈模块504,用于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获取模块501包括:
第一射频信号发出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第一射频信号;
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直升机针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由安装于所述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反射发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标签包括多个,每个定位标签部署于对应的指定机体部位,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获取模块501包括:
多个实时定位信息获取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
机头朝向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确定所述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
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得到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机头朝向信息和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作为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危险作业区域确定模块502包括:
直升机外形参数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所述直升机外形参数包括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和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
危险作业区域计算子模块,用于结合所述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所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以及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
旋翼危险区域、尾桨危险区域、飞行员视野盲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获取模块503包括:
第二射频信号发出子模块,用于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第二射频信号;
第二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地面人员针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由所述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反射发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区域范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的区域范围;
判定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存在于所述区域范围内时,判定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告警信息反馈模块504包括:
告警方式确定子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所述预设告警方式包括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
警示子模块,用于按照所述警示反馈方式和所述警示等级,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关于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上述其他实施例中的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上述其他实施例中的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包括:
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第一射频信号;
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直升机针对所述第一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由安装于所述直升机的机体上的定位标签反射发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签包括多个,每个定位标签部署于对应的指定机体部位,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获取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
根据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和指定机体部位,确定所述直升机的机头朝向信息;
将所述机头朝向信息和所述多个定位标签各自对应的实时定位信息,作为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包括:
获取预设的直升机外形参数;所述直升机外形参数包括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和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
结合所述直升机旋翼尺寸参数、所述直升机尾桨尺寸参数,以及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项:
旋翼危险区域、尾桨危险区域、飞行员视野盲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包括:
通过预设的定位基站向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第二射频信号;
基于所述定位基站,获取所述地面人员针对所述第二射频信号返回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由所述地面人员携带的告警标签反射发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的区域范围;
在检测到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存在于所述区域范围内时,判定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包括:
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确定所述危险作业区域对应的预设告警方式;所述预设告警方式包括警示反馈方式和警示等级;
按照所述警示反馈方式和所述警示等级,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8.一种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实时机体方位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位于起降区域地面且处于旋翼旋转状态的直升机发出的第一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机体方位信息;
危险作业区域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机体方位信息,确定针对地面人员的危险作业区域;
实时人员定位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地面人员发出的第二射频回波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射频回波信号,确定实时人员定位信息;
告警信息反馈模块,用于若根据所述实时人员定位信息检测到所述地面人员处于所述危险作业区域中,则向所述地面人员反馈告警信息。
9.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的步骤。
CN202111042185.9A 2021-09-07 2021-09-07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5064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2185.9A CN113506471B (zh) 2021-09-07 2021-09-07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2185.9A CN113506471B (zh) 2021-09-07 2021-09-07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6471A true CN113506471A (zh) 2021-10-15
CN113506471B CN113506471B (zh) 2022-08-02

Family

ID=78016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2185.9A Active CN113506471B (zh) 2021-09-07 2021-09-07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06471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1581A (en) * 1993-03-08 1994-12-06 Schwartz Electro-Optics, Inc. Helicopter obstacle warning system
US20100299067A1 (en) * 2009-05-20 2010-11-25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warning system
US20110178711A1 (en) * 2008-11-18 2011-07-21 Deutsches Zentrum Fur Luft- Und Raumfahrt E.V. Helicopter having collision avoidance apparatus
CN104335265A (zh) * 2012-05-30 2015-02-0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使用传感器的用于地勤人员的碰撞避免系统
CN104750070A (zh) * 2015-03-09 2015-07-0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安全作业管理系统
CN108802713A (zh) * 2018-06-01 2018-11-13 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单基站无人机定位系统及降落导引方法
CN108846848A (zh) * 2018-06-25 2018-11-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融合uwb定位与视频识别的作业现场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9118829A (zh) * 2018-09-10 2019-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营研究院 一种机场人员动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US20210063555A1 (en) * 2019-08-28 2021-03-04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loca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sequence of pulses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71581A (en) * 1993-03-08 1994-12-06 Schwartz Electro-Optics, Inc. Helicopter obstacle warning system
US20110178711A1 (en) * 2008-11-18 2011-07-21 Deutsches Zentrum Fur Luft- Und Raumfahrt E.V. Helicopter having collision avoidance apparatus
US20100299067A1 (en) * 2009-05-20 2010-11-25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Collision avoidance and warning system
CN102428346A (zh) * 2009-05-20 2012-04-25 贝尔直升机泰克斯特龙公司 避免碰撞和警告系统
CN104335265A (zh) * 2012-05-30 2015-02-0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使用传感器的用于地勤人员的碰撞避免系统
CN104750070A (zh) * 2015-03-09 2015-07-01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安全作业管理系统
CN108802713A (zh) * 2018-06-01 2018-11-13 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单基站无人机定位系统及降落导引方法
CN108846848A (zh) * 2018-06-25 2018-11-20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融合uwb定位与视频识别的作业现场预警方法及装置
CN109118829A (zh) * 2018-09-10 2019-0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营研究院 一种机场人员动态监控方法及系统
US20210063555A1 (en) * 2019-08-28 2021-03-04 University Research Found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location determination based on sequence of puls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06471B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22431B2 (en) Apparatus,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llission avoidance
US6381541B1 (en) Airplane ground lo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7682807A (zh) 建筑工地施工人员bim模型实时定位方法
CN109263657A (zh) 一种自动驾驶车辆的远程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427069B (zh) 无人机反制设备的防扰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090066568A1 (en) Monitoring system
CN106801617A (zh) 煤矿井下人员伤害预警系统
CN109278674A (zh) 无人驾驶汽车系统安全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08500A (zh) 一种基于射频标签的轨迹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7221199A (zh) 一种基于ais技术的船舶通航管理系统
CN106960287A (zh) 海上施工船舶人员定位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3506471B (zh) 直升机起降区域安全警示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477891B (zh) 无人机探测方法及探测设备、服务器的控制方法及服务器
US10033457B2 (en) Blind spot determination
EP3676618B1 (en) Travel compliance detection using body-worn offender monitoring electronic devices
CN106680808A (zh) 一种具有远程监控报警功能的船舶导航雷达
CN113115212A (zh) 基于uwb矿井工作人员的管理系统
US2021011655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Drones
CN111405252B (zh) 飞行器的安全监控系统
CN111959562A (zh) 铁路上道作业人员安全防护预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675870A (zh) 追踪器设备
CN111060220B (zh) 智慧工地人员定位方法、安全定位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US11767127B2 (en) Automated aviator recogni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gnizing an aviator
KR200494028Y1 (ko) 작업자의 위치 및 상태정보 수집이 가능한 항만 작업자용 와치형 장치
US1077194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a spatial position of a mobile transmitter, man-over-board detection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223,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afte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rporation Ul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mpan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Address before: No. 223,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0700

Patentee before: MAINTENANCE & TEST CENTRE, CSG EHV POWER TRANSMISSION Co.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Assignee: Guangzhou Rongxin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rporation Ul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Compan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ntract record no.: X2024980003653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Safety warning methods, devices, equipment, and storage media for helicopter takeoff and landing area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802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