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8720A -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98720A CN113498720A CN202110881927.0A CN202110881927A CN113498720A CN 113498720 A CN113498720 A CN 113498720A CN 202110881927 A CN202110881927 A CN 202110881927A CN 113498720 A CN113498720 A CN 1134987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tatoes
- fertilizer
- parts
- soil
- potat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2/00—Cultivation of specific crops or pla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A01G22/25—Root crops, e.g. potatoes, yams, beet or wasabi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A01N37/3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singly bound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this oxygen or sulfur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carboxylic group or of a thio analogue, or of a derivative thereof, e.g.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having at least one oxygen or sulfur atom attached to an aromatic ring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three ring hetero atom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 A01N47/08—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not being member of a ring and having no bond to a carbon or hydrogen atom, e.g. derivatives of carbonic acid the carbon atom having one or more single bonds to nitrogen atoms
- A01N47/28—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 A01N47/34—Ureas or thioureas containing the groups >N—CO—N< or >N—CS—N< containing the groups, e.g. biuret; Thio analogues thereof; Urea-aldehyde condensation produc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80—Soil condition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 Y02P60/21—Dinitrogen oxide [N2O], e.g. using aquaponics, hydroponics or efficiency meas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a)、将发芽种薯与杀菌药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并在垄沟施用防治害虫的药剂和防治病害的药剂,然后对土壤施用底肥后,在土壤的表面覆盖地膜;(b)、进行中耕培土,杀秧后收获,得到马铃薯。通过采用特定组成的底肥和防虫防病害药剂,增施生物有机肥,并通过对栽培技术的改进,不仅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其中化肥的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25%以上,同时还达到了增产增效的效果,马铃薯的出苗率提高5~8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3~9个百分点,平均亩产量达到3500kg以上,亩增效均在20%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又称土豆、洋芋、山药蛋等,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中国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块茎可供食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与营养价值。
呼伦贝尔市马铃薯年播种面积约为6-7万hm2,呼伦贝尔市各个地区的气候条件都适合马铃薯生长发育,是重要种薯和商品薯基地之一。呼伦贝尔市地处高寒、高纬地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气候条件完全适合马铃薯的生育要求;且植被覆盖率高,耕地土层深厚,结构疏松,有机质、有益矿物含量较高,特别适合马铃薯生长,最高单产可达5000kg/667m2以上。此外,呼伦贝尔市土壤无污染,无公害,传播媒介少,绝大多数农田生态环境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具备生产绿色马铃薯的环境条件。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是马铃薯科研人员的终身课题,在全国各地栽培种植中使用的方法与技术也不尽相同。然而,在现有技术中,马铃薯的栽培技术存在如下缺点:马铃薯企业与种植大户以“大肥大药”为前提增加马铃薯产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更高的收益,管理粗放,投入大,风险高,品质不佳,经济效益低下。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的栽培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所述的栽培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组成的底肥和防虫防病害药剂,增施生物有机肥,并通过对栽培技术的改进,不仅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其中化肥的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25%以上,更加绿色,同时还达到了增产增效的效果,马铃薯的出苗率提高5~8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3~9个百分点,平均亩产量达到3500kg以上,亩增产率均在15%以上,亩增效均在20%以上。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发芽种薯与杀菌药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并在垄沟施用防治害虫的药剂和防治病害的药剂,然后对土壤施用底肥后,在所述土壤的表面覆盖地膜;
(b)、进行中耕培土,杀秧后收获,得到马铃薯;
其中,所述杀菌药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龙克菌160~200份,安克220~260份和甲基托布津550~650份;
所述发芽种薯与所述杀菌药剂的质量比为10000:9~11;更优选为10000:9.5~10.5。
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1~20份,复混肥1~20份,掺混肥10~30份和减氮肥20~50份;
所述底肥的施用量为65~85kg/亩;
所述减氮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尿素1~5份,磷酸氢二铵10~15份和硫酸钾15~25份。
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的栽培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组成的底肥和防虫防病害药剂,增施生物有机肥,并通过对栽培技术的改进,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其中,化肥的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25%以上,减施农药次数2次,栽培技术更加绿色。更重要的是,这种栽培方法还达到了增产增效的效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具体的,马铃薯的出苗率提高5~8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3~9个百分点,平均亩产量达到3500kg以上,亩增产率均在15%以上,亩增效均在20%以上。
所述杀菌药剂中的龙克菌可用于防马铃薯黑胫病。
所述安克和甲基托布津可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优异的防细菌性和防真菌性。
将发芽种薯与杀菌药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混合均匀的过程即为拌种的过程,按照比例搅拌均匀后,即可播种。
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沟施药剂,包括防治害虫的药剂和防治病害的药剂,进行垄沟喷施,防治害虫的药剂能够防治地下害虫,防治病害的药剂能够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沟施是指在行间靠近作物的根开沟,把肥料或药剂施在沟里的方法。
中耕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中耕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优选地,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2~18份,复混肥2~18份,掺混肥13~28份和减氮肥25~45份。
所述的微生物菌肥是根据土壤微生态学原理、植物营养学原理、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的基本概念而研制出来的,微生物肥料是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所需养分(肥料)的一种新型肥料生物制品,也称第三代肥料。
优选地,所述微生物菌肥包括沃尔田微生物菌肥。
复混肥是指复合肥料和混合肥料的统称,具体指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养分标明量的肥料,其可以通过化学合成和混配制成,包括二元型(如NP、NK、PK)和三元型(NPK)。
掺混肥料又称BB肥、干混肥料,是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任何两种或三种的化肥,是以单元肥料或复合肥料为原料,通过简单的机械混合制成。
优选地,所述底肥的施用量为67~81kg/亩。
本发明通过采用特定组成和特定配比的底肥,增施生物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种植方式,本发明中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了20%以上。
优选地,使用4行或2行自动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施用药剂以及和底肥和覆膜一次成型。
覆膜是指地膜覆盖栽培,即将透明的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在膜下播种并保护农作物幼苗生长;待气温转暖后揭开薄膜,使幼苗转入正常气候条件下生长。
优选地,所述龙克菌的质量分数为10%~30%,更优选为12%~28%,还可以选择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或27%,剂型为悬浮剂。
龙克菌又名噻菌铜,是一种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具有特效,属低毒农药。
优选地,所述安克的质量分数为40%~60%,更优选为45%~55%,还可以选择47%、49%、50%、51%、53%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安克又名烯酰吗啉,是一种有机杀菌剂,可用于防治葡萄等果树上的霜霉病及晚疫病等,属低毒杀菌剂。
优选地,所述甲基托布津的质量分数为60%~80%,更优选为65%~75%,还可以选择67%、69%、71%、73%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剂型为悬浮剂。
甲基托布津又名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性低毒杀菌剂,具有内吸、预防和治疗作用,能够有效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载体包括滑石粉。
滑石粉为硅酸镁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硅酸镁,经粉碎后,用盐酸处理,水洗,干燥而成;其具有优良的润滑性、抗酸性、吸附力等。
由于龙克菌、安克和甲基托布津的用量较少,若直接将其与种薯混合则不易搅拌均匀。因此,预先将杀菌药剂与载体混合均匀,载体不仅可以提高杀菌药剂的均匀性,同时还能够起到吸收薯块表面水分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防治害虫的药剂包括吡虫啉。
吡虫啉是一种硝基亚甲基类内吸杀虫剂,属氯化烟酰类杀虫剂,又称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
优选地,所述防治害虫的药剂的施用量为15~25g/亩;包括但不限于16g/亩、17g/亩、19g/亩、20g/亩、21g/亩、23g/亩、24g/亩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更优选为18~22g/亩。
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质量分数为5%~1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可湿性粉剂是将原药、填料、表面活性剂及其他助剂等一起混合粉碎所得到的一种很细的干剂,它的性能要求主要有润湿性、分散性、悬浮性。
更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质量分数为8%~12%,还可以选择9%、10%或11%。
优选地,所述防治病害的药剂包括嘧菌酯和/或氟唑菌苯胺。
嘧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
优选地,所述嘧菌酯的施用量为50~70mL/亩,包括但不限于51mL/亩、52mL/亩、53mL/亩、54mL/亩、55mL/亩、56mL/亩、57mL/亩、58mL/亩、59mL/亩、61mL/亩、62mL/亩、63mL/亩、64mL/亩、65mL/亩、67mL/亩、68mL/亩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更优选为55~65mL/亩;更进一步优选为58~62mL/亩。
优选地,所述嘧菌酯的质量分数为20%~30%,剂型为悬浮剂。
更优选地,所述嘧菌酯的质量分数为22%~28%,还可以选择23%、24%、25%、26%、27%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所述氟唑菌苯胺的施用量为130~170mL/亩,包括但不限于132mL/亩、133mL/亩、134mL/亩、135mL/亩、137mL/亩、139mL/亩、140mL/亩、141mL/亩、142mL/亩、144mL/亩、147mL/亩、149mL/亩、151mL/亩、152mL/亩、153mL/亩、158mL/亩、160mL/亩、163mL/亩、167mL/亩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更优选为145~155mL/亩。
氟唑菌苯胺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活性。
优选地,所述氟唑菌苯胺的质量分数为20%~25%,更优选为22%~23%,还可以选择22.4%,剂型为悬浮剂。
优选地,所述杀菌药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龙克菌165~195份,安克225~255份和甲基托布津560~640份。
本发明一方面通过拌种时添加特定组分和特定用量的杀菌药剂,另一方面通过在垄沟施用防治害虫的药剂和防治病害的药剂,显著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具体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栽培方式,本申请中农药的使用量可减少25%以上,减施农药次数2次。这种栽培技术更加绿色。
优选地,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5~15份,复混肥5~15份,掺混肥15~25份和减氮肥30~40份。
更优选地,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7~12份,复混肥7~12份,掺混肥17~22份和减氮肥33~38份。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8~11份,复混肥8~11份,掺混肥18~21份和减氮肥34~36份。
优选地,所述底肥的施用量为70~80kg/亩,还可以选择71kg/亩、72kg/亩、73kg/亩、74kg/亩、75kg/亩、76kg/亩、77kg/亩、78kg/亩、79kg/亩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复混肥包括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优选地,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包括黄腐酸钾。
优选地,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型号为生命源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料6-0-10。
黄腐酸钾是一种纯天然矿物质活性钾元素肥,黄腐酸钾内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养分更充足、补给更合理,从而避免了作物因缺少元素而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使作物株型更旺盛叶色更浓绿,抗倒伏能力更强。黄腐酸钾能及时的补充土壤中所流失的养分,使土壤活化,具有生命力,减少了土壤内养分被过度吸收引起的重茬病害,而且天然、环保。
优选地,所述掺混肥的型号为尚仕掺混肥14-15-11。
优选地,所述减氮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尿素2~4份,磷酸氢二铵11~13份和硫酸钾18~22份。
本发明所提供的减氮肥中尿素的使用量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用量较少,因此称之为减氮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氮肥次之。氮肥在生长前期可以促进植株快速生长,达到一定高度。如果氮肥超量,植株涨势过旺,造成徒长,使得马铃薯田间湿度增大,不利于田间防病,不利于地下块茎积累。而减少氮肥施用,增施钾肥,有利于后期马铃薯抗病和块茎快速积累。同时,氮肥施用量的减少,降低了农业物资过量投入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恢复土壤地力,增加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
优选地,在播种之前,还包括选地和整地的步骤。所述选地具体包括:选择表面平整、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所述整地具体包括: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进行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为35~40cm。
优选地,在种植的前一年9月份到10月份进行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为36~39cm。
整地是指作物播种或移栽前进行的一系列土壤耕作措施的总称,整地的主要作业包括浅耕灭茬、翻耕、深松耕、耙地、耢地、镇压、平地、耖田、起垄、作畦等。整地目的是创造良好的土壤耕层构造和表面状态,协调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等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为播种和作物生长、田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
连作是指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块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的种植方式。
优选地,在所述选地之后,所述整地之前,还包括施肥的步骤,所述施肥具体包括:每亩地撒施1500~2500kg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包括但不限于1550kg、1650kg、1700kg、1750kg、1850kg、1900kg、1950kg、2000kg、2050kg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更优选为每亩地撒施1600~2200kg,更进一步优选为每亩地撒施1800~2100kg。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种薯经过催芽后得到所述发芽种薯。
优选地,所述种薯包括经过筛选的优质种薯。
优选地,所述筛选具体包括:选择薯形整齐、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伤、无冻伤、芽眼明显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作为种薯;所述种薯为脱毒种薯原种或一级薯。
贮藏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衰弱的薯块或发芽细长纤弱的薯块,生活力弱,易感病,不能作为种薯。在播种前精选种薯,可以淘汰带病菌的薯块。
优选地,所述催芽具体包括:在所述播种前的15~25天将种薯移出窖,置于温度为10~16℃的避光处,每3~5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2~0.4cm时见光通风。
更优选地,所述催芽具体包括:在所述播种前的18~22天将种薯移出窖,置于温度为12~14℃的避光处,每4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25~0.35cm时见光通风。
优选地,所述发芽种薯包括发芽的整薯和/或薯块。
优选地,所述薯块的切割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经过消毒的器具对种薯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就将切割所用的器具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消毒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或乙醇溶液。
优选地,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1.0%,更优选为0.3%~0.7%。
优选地,所述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4%~76%,更优选为75%。
优选地,在切割发芽种薯之前,先将所用器具浸泡在高锰酸钾溶液中5~10分钟,或,将将所用器具浸泡在乙醇溶液浸泡1~5分钟,更优选为消毒剂全部淹没器具。同时,切块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均放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以防止病菌、病毒交叉感染。
优选地,所述整薯的质量≤50g。
优选地,所述切割的过程具体包括:当种薯的质量为51~100g时,沿纵向将种薯一切两瓣,得到薯块;当种薯的质量为100~150g时,采用一切三开纵斜切法,将薯块切为三瓣;每1kg种薯切为23~27块,没一块薯块的质量为35~40g;每个薯块包括1~3个健全的芽眼。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播种的时期为4月20日~5月10日,优选在距地表8~12cm的土壤的温度为5~10℃时进行播种;更优选在距地表9~10cm的温度为8~10℃时进行播种。
优选地,在步骤(a)中,所述播种的时期为4月23日~5月8日,还可以选择4月24日、4月25日、4月26日、4月27日、4月28日、4月29日、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5月3日、5月4日、5月5日、5月6日或5月7日。
适期早播可早出苗,早发育,早形成块茎,避免晚霜危害。
优选地,采用高垄等行距的方法进行播种,所述高垄等行距的方法具体包括:行距为80~90cm,株距为17~22cm,播种深度为10~12cm。
更优选地,所述行距为82~88cm,包括但不限于83cm、84cm、85cm、86cm、87cm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所述株距为18~21cm,包括但不限于19cm、19.5cm、20cm、20.5cm中的任意一者的点值或任意两者之间的范围值;所述播种深度还可以选择10.5cm、11cm或11.5cm。
采用高垄等行距种植,要求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致。
等行距种植是指行距相等的种植方式,这样地上部叶片与地下部根系在田间均匀分布,能充分地利用养分和阳光,且在播种、定苗、中耕锄草和施肥培土时便于机械化操作。
本发明所采用的中耕上土机可以直接在膜上进行上土,因此无需去除地膜。
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中耕培土进行三次,具体包括:
当出苗率达到10%~20%和/或幼芽距地表1~3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5~8cm,培土深度为20~25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1~3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5~20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0~15cm,培土深度为20~25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封垄土,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苗高为25~30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8~12cm,垄台高度为40~50cm。
更优选地,在步骤(b)中,所述中耕培土进行三次,具体包括:
当出苗率达到12%~18%和/或幼芽距地表1.1~2.0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5.5~7.5cm,培土深度为21~24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1.1~2.0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6~18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1~13cm,培土深度为22~24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且苗高为26~28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9~11cm,垄台高度为40~50cm。
在进行所述中耕培土的过程中,应使垄台尽可能高大,垄沟有坐土,这样能够起到抗旱防涝的作用。
优选地,在栽培马铃薯的过程中,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
马铃薯是对水分需求很多的作物,从发棵期开始到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根据土壤墒情(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酌情进行灌溉,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优选为67%~73%,更优选为69%~71%。
优选地,在步骤(b)中,在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进行早疫病防治、晚疫病防治、害虫防治和杂草防治。
根据降雨及田间湿度情况,本地区(呼伦贝尔地区)降雨集中在7~9月份,正值马铃薯生长盛期,高垄喷灌圈易发生早、晚疫病。
早疫病属真菌病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早疫病主要为害作物的茎、叶、果等部分,以叶片和茎叶分支处最易发病。
晚疫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带病的马铃薯块茎内越冬,也可在温室番茄上危害并越冬。晚疫病往往是茎秆、叶片、果实同时迅速发病。
优选地,所述早疫病防治所使用的药剂包括可杀得3000和/或世高。
优选地,当遇连阴雨且田间湿度大于80%时,叶片结露时间大于2小时,气温为20~25℃,即开始进行晚疫病防治。
优选地,所述晚疫病防治所使用的药剂包括克露、安克锰锌、三乙膦酸铝、杀毒矾、瑞凡、安泰生、凯特、阿米西达、氟啶胺、丁子香酚和银法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克露的质量分数为70%~80%,更优选为70.5%~7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用药范围为600~800倍液,更优选为650~750倍液。
优选地,所述安克锰锌的质量分数为65%~75%,更优选为67%~71%,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用药范围为900~1000倍液,更优选为925~975倍液。
优选地,所述三乙膦酸铝的质量分数为85%~95%,更优选为88%~92%,剂型为可湿性粉剂,用药范围为300~500倍液,更优选为350~450倍液。
优选地,所述银法利总有效成分含量为687.5g/L,剂型为悬浮剂,用药范围为500~700倍液,更优选为550~650倍液。
优选地,每一种防治早、晚疫病所使用的药剂只能使用一次,防止产生抗药性,交替使用。生育期根据降雨量情况在雨前喷施进行药剂防治。
优选地,所述害虫防治所使用的药剂包括吡虫啉。
生育期根据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天气高温干旱易发生蚜虫,当虫口密度为4~6头/叶片时进行防治。
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质量分数为5%~15%,更优选为8%~12%,还可以选择9%、10%或11%;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施用量为15~25g/亩,更优选为17~23g/亩,还可以选择18g/亩、19g/亩、20g/亩、21g/亩或22g/亩。
优选地,所述杂草防治具体包括:对杂草喷施除草剂,并采用机械和/或人工除草。
在6月1日~6月15日期间,根据马铃薯苗期田间草害情况,对杂草喷施除草剂,控制田间杂草;同时,结合中耕机械和/或人工锄草,彻底清除残余杂草。
优选地,所述除草剂包括砜喹嗪草酮和/或碧护。
优选地,所述砜喹嗪草酮的质量分数为20%~25%,更优选为22%~24%,剂型为悬浮剂。
优选地,所述砜喹嗪草酮的施用量为60~80mL/亩,更优选为65~75mL/亩,还可以选择66mL/亩、67mL/亩、68mL/亩、69mL/亩、70mL/亩、71mL/亩、72mL/亩、73mL/亩或74mL/亩。
优选地,所述碧护的质量分数为0.1%~0.5%,更优选为0.2%~0.4%,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碧护的施用量为1~3g/亩。
优选地,在步骤(b)中,在所述收获前的10~15天采用杀秧剂进行杀秧,并在施用所述杀秧剂后的5~10天进行打秧。
更优选地,在步骤(b)中,在所述收获前的11~14天采用杀秧剂进行杀秧,并在施用所述杀秧剂后的6~9天进行打秧。
杀秧可使茎松散易脱离块茎,加速块茎成熟、薯皮老化,减少秧子重量,也可限制种薯块茎大小,减少病害的传播。
优选地,所述杀秧剂包括立收谷。
优选地,所述杀秧剂的施用量为200~300mL/亩,更优选为230~270mL/亩,还可选择240mL/亩、245mL/亩、250mL/亩、255mL/亩、260mL/亩或265mL/亩。
优选地,在所述收获时,选择晴朗的天气收获。收获的块茎在0.1~24h内分选装袋入库或销售,更优选为0.1~12h,更进一步优选为0.1~6h。收获前要调整好犁铲入土深度和抖动筛速度,并雇好捡薯人员,当天翻出来的块茎在当天捡拾装袋入库或外运销售,避免受冻损失,确保丰产丰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马铃薯的栽培方法,通过采用特定组成的底肥和防虫防病害药剂,增施生物有机肥,并通过对栽培技术的改进,显著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其中,化肥的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的使用量减少25%以上,减施农药次数2次,栽培技术更加绿色。更重要的是,这种栽培方法还达到了增产增效的效果,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商品性状。具体的,马铃薯的出苗率提高5~8个百分点,商品薯率提高3~9个百分点,平均亩产量达到3500kg以上,亩增产率均在15%以上,亩增效均在20%以上。
(2)本申请就呼伦贝尔地区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多年试验结果作为依据,选用优质品种、合理轮作、大垄栽培、机械化田间管理、合理使用除草剂、药剂病虫草害综合防控、适时杀秧收获等一系列管理技术,最终达到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示范效果显著,出苗率、商品薯率及产量都显著提高,与当地常规栽培模式相比,亩增产率均在15%以上,亩增效均在20%以上。这就说明,该技术集成不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还达到了绿色增产增效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在扎兰屯地区种植费乌瑞它品种的马铃薯,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地表面平整,土壤呈中性,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9月)进行秋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以35cm,在秋耕前每亩地撒施1500kg腐熟的农家肥;
(2)选择优质种薯:选择优质脱毒种薯原种,且薯形整齐、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伤、无冻伤、芽眼明显、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做为种薯;注意贮藏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衰弱的薯或发芽细长纤弱的薯,不能作种薯;
(3)催芽:种薯在播种前23天出窖,置于温暖避光的室内,室温在12℃,每3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2cm左右时立即见光通风;
(4)切刀消毒与切种:切种前每名工作人员备2把切刀,用质量分数为0.7%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消毒剂浸泡切刀6分钟进行消毒,将消毒液盛装于容器中,将切种薯所用的切刀完全浸入到消毒液中;在切块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均放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以防止病菌、病菌交叉感染;其中,50g以下小薯不切割,整薯播种;51~100g的薯,纵向一切两瓣;100~150g的薯,一切三开纵斜切法,把薯块纵切三瓣,每1kg种薯切25块,单块重35~40g;每个切块至少带2个健全的芽眼;
(5)拌种:将1000kg切好的薯块和小整薯与1020g杀菌药剂、8kg滑石粉混合均匀;其中,杀菌药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0%的龙克菌悬浮剂180g,质量分数为50%的安克可湿性粉剂240g和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悬浮剂600g;
(6)适期播种:在5月1日~5月5日,在距地表8cm的土壤的温度为6℃时进行播种;采用高垄等行距种植,行距80cm,株距21cm,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致,播种深度为10cm;
(7)沟施药剂: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沟施药剂,选择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为25%的嘧菌酯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22.4%的氟唑菌苯胺悬浮剂进行垄沟喷施,防治地下害虫和马铃薯黑痣病;其中,吡虫啉的施用量为16g/亩,嘧菌酯的施用量为55mL/亩,氟唑菌苯胺的施用量为165mL/亩;
(8)施底肥:底肥的施用量为60kg/亩,所述底肥由沃尔田微生物菌肥3kg,生命源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料6-0-10 18kg,尚仕掺混肥14-15-11 17kg和减氮肥35kg混合配制而成;其中,减氮肥按照1kg尿素、15kg磷酸氢二铵和19kg硫酸钾的配比混合配制得到;
(9)覆膜:使用4行自动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沟施药剂、底肥和覆膜一次成型;
(10)中耕培土:当出苗率达到12%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8cm,培土深度为21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1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6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1cm,培土深度为23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封垄土,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苗高为29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0cm,垄台高度为50cm;
(11)灌溉:从发棵期开始到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根据土壤商情情况,酌情进行灌溉,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72%。
(12)病虫草害防治:
(a)、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进行早疫病防治;采用质量分数为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质量分数为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50倍液)、质量分数为90%的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质量分数为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质量分数为23.4%的瑞凡悬浮剂(650倍液)、质量分数为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质量分数为18.7%的凯特水分散粒剂(1600倍液)、质量分数为0.3%的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200倍液)、总有效成分含量为687.5g/L的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进行晚疫病防治;其中,每一种防治早、晚疫病所使用的药剂只使用一次,防止产生抗药性,交替使用;在遇连阴雨及田间湿度大于80%,叶片结露时间超过2小时,气温20~25℃,开始进行晚疫病预防;在现蕾期进行早疫病预防;生育期根据降雨量情况在雨前喷施,进行药剂防治;
(b)、生育期根据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天气高温干旱易发生蚜虫,当虫口密度平均5头/叶片时,选用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施用量为23g/亩进行防治;
(c)、在六月初根据马铃薯苗期田间草害情况,喷雾除草剂;并结合中耕机械和人工锄草,彻底清除残余杂草;其中,除草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3.2%的砜喹嗪草酮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0.136%的碧护可湿性粉剂,砜喹嗪草酮的施用量为70mL/亩,碧护的施用量为1g/亩;
(13)杀秧:在收获前10天采用立收谷进行杀秧,立收谷的施用量为250mL/亩,10天后机械打秧;
(14)收获:选择晴朗的天气收获,收获的块茎及时分选装袋入库或销售,收获前调整好犁铲入土深度和抖动筛速度,并雇好捡薯人员,当天翻出来的块茎在当天捡拾装袋入库或外运销售,避免受冻损失,确保丰产丰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在阿荣旗地区种植费乌瑞它品种的马铃薯,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地表面平整,土壤呈弱酸性,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11月)进行秋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以40cm,在秋耕前每亩地撒施1800kg腐熟的农家肥;
(2)选择优质种薯:选择优质一级薯,且薯形整齐、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伤、无冻伤、芽眼明显、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做为种薯;注意贮藏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衰弱的薯或发芽细长纤弱的薯,不能作种薯;
(3)催芽:种薯在播种前15天出窖,置于温暖避光的室内,室温在16℃,每4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4cm左右时立即见光通风;
(4)切刀消毒与切种:切种前每名工作人员备3把切刀,用质量分数为73%的乙醇溶液作为消毒剂消毒2分钟,将消毒液盛装于容器中,将切种薯所用的切刀完全浸入到消毒液中;在切块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均放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以防止病菌、病菌交叉感染;其中,50g以下小薯不切割,整薯播种;51~100g的薯,纵向一切两瓣;100~150g的薯,一切三开纵斜切法,把薯块纵切三瓣,每1kg种薯切25块,单块重35~40g;每个切块至少带1个健全的芽眼;
(5)拌种:将1000kg切好的薯块和小整薯与930g杀菌药剂、10kg滑石粉混合均匀;其中,杀菌药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0%的龙克菌悬浮剂160g,质量分数为50%的安克可湿性粉剂220g和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50g;
(6)适期播种:在5月4日~5月9日,在距地表9cm的土壤的温度为10℃时进行播种;采用高垄等行距种植,行距90cm,株距17cm,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致,播种深度为12cm;
(7)沟施药剂: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沟施药剂,选择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为25%的嘧菌酯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22.4%的氟唑菌苯胺悬浮剂进行垄沟喷施,防治地下害虫和马铃薯黑痣病;其中,吡虫啉的施用量为23g/亩,嘧菌酯的施用量为70mL/亩;
(8)施底肥:底肥的施用量为58kg/亩,所述底肥由沃尔田微生物菌肥18kg,生命源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料6-0-10 5kg,尚仕掺混肥14-15-11 12kg和减氮肥40kg混合配制而成;其中,减氮肥按照2kg尿素、16kg磷酸氢二铵和25kg硫酸钾的配比混合配制得到;
(9)覆膜:使用2行自动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沟施药剂、底肥和覆膜一次成型;
(10)中耕培土:当幼芽距地表1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5cm,培土深度为24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3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9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4cm,培土深度为20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封垄土,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苗高为25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9cm,垄台高度为40cm;
(11)灌溉:从发棵期开始到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根据土壤商情情况,酌情进行灌溉,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8%。
(12)病虫草害防治:
(a)、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进行早疫病防治;采用质量分数为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质量分数为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50倍液)、质量分数为90%的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质量分数为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质量分数为23.4%的瑞凡悬浮剂(650倍液)、质量分数为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质量分数为18.7%的凯特水分散粒剂(1600倍液)、质量分数为0.3%的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200倍液)、总有效成分含量为687.5g/L的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进行晚疫病防治;其中,每一种防治早、晚疫病所使用的药剂只使用一次,防止产生抗药性,交替使用;在遇连阴雨及田间湿度大于80%,叶片结露时间超过2小时,气温20~25℃,开始进行晚疫病预防;在现蕾期进行早疫病预防;生育期根据降雨量情况在雨前喷施,进行药剂防治;
(b)、生育期根据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天气高温干旱易发生蚜虫,当虫口密度平均6头/叶片时,选用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施用量为17g/亩进行防治;
(c)、在六月初根据马铃薯苗期田间草害情况,喷雾除草剂;并结合人工锄草,彻底清除残余杂草;其中,除草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3.2%的砜喹嗪草酮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0.136%的碧护可湿性粉剂,砜喹嗪草酮的施用量为62mL/亩,碧护的施用量为3g/亩;
(13)杀秧:在收获前5天采用立收谷进行杀秧,立收谷的施用量为210mL/亩,6天后机械打秧;
(14)收获:选择晴朗的天气收获,收获的块茎及时分选装袋入库或销售,收获前调整好犁铲入土深度和抖动筛速度,并雇好捡薯人员,当天翻出来的块茎在当天捡拾装袋入库或外运销售,避免受冻损失,确保丰产丰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在牙克石地区种植费乌瑞它品种的马铃薯,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地表面平整,土壤呈中性,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9月)进行秋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以38cm,在秋耕前每亩地撒施2000kg腐熟的农家肥;
(2)选择优质种薯:选择优质一级薯,且薯形整齐、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伤、无冻伤、芽眼明显、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做为种薯;注意贮藏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衰弱的薯或发芽细长纤弱的薯,不能作种薯;
(3)催芽:种薯在播种前20天出窖,置于温暖避光的室内,室温在13℃,每4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3cm左右时立即见光通风;
(4)切刀消毒与切种:切种前每名工作人员备3把切刀,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为消毒剂消毒3分钟,将消毒液盛装于容器中,将切种薯所用的切刀完全浸入到消毒液中;在切块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均放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以防止病菌、病菌交叉感染;其中,50g以下小薯不切割,整薯播种;51~100g的薯,纵向一切两瓣;100~150g的薯,一切三开纵斜切法,把薯块纵切三瓣,每1kg种薯切25块,单块重35~40g;每个切块至少带2个健全的芽眼;
(5)拌种:将1000kg切好的薯块和小整薯与1110g杀菌药剂、9.5kg滑石粉混合均匀;其中,杀菌药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0%的龙克菌悬浮剂200g,质量分数为50%的安克可湿性粉剂260g和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悬浮剂640g;
(6)适期播种:在4月21日~4月25日,在距地表10cm的土壤的温度为5℃时进行播种;采用高垄等行距种植,行距85cm,株距20cm,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致,播种深度为11cm;
(7)沟施药剂: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沟施药剂,选择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为25%的嘧菌酯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22.4%的氟唑菌苯胺悬浮剂进行垄沟喷施,防治地下害虫和马铃薯黑痣病;其中,吡虫啉的施用量为20g/亩,嘧菌酯的施用量为60mL/亩,氟唑菌苯胺的施用量为150mL/亩;
(8)施底肥:底肥的施用量为75kg/亩,所述底肥由沃尔田微生物菌肥10kg,生命源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料6-0-10 10kg,尚仕掺混肥14-15-11 20kg和减氮肥35kg混合配制而成;其中,减氮肥按照3kg尿素、12kg磷酸氢二铵和20kg硫酸钾的配比混合配制得到;
(9)覆膜:使用4行自动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沟施药剂、底肥和覆膜一次成型;
(10)中耕培土:当出苗率达到15%、幼芽距地表2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6cm,培土深度为23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2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7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3cm,培土深度为24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封垄土,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苗高为27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0cm,垄台高度为45cm;
(11)灌溉:从发棵期开始到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根据土壤商情情况,酌情进行灌溉,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70%。
(12)病虫草害防治:
(a)、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进行早疫病防治;采用质量分数为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质量分数为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50倍液)、质量分数为90%的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质量分数为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质量分数为23.4%的瑞凡悬浮剂(650倍液)、质量分数为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质量分数为18.7%的凯特水分散粒剂(1600倍液)、质量分数为0.3%的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200倍液)、总有效成分含量为687.5g/L的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进行晚疫病防治;其中,每一种防治早、晚疫病所使用的药剂只使用一次,防止产生抗药性,交替使用;在遇连阴雨及田间湿度大于80%,叶片结露时间超过2小时,气温20~25℃,开始进行晚疫病预防;在现蕾期进行早疫病预防;生育期根据降雨量情况在雨前喷施,进行药剂防治;
(b)、生育期根据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天气高温干旱易发生蚜虫,当虫口密度平均5头/叶片时,选用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施用量为20g/亩进行防治;
(c)、在六月初根据马铃薯苗期田间草害情况,喷雾除草剂;并结合中耕机械和人工锄草,彻底清除残余杂草;其中,除草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3.2%的砜喹嗪草酮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0.136%的碧护可湿性粉剂,砜喹嗪草酮的施用量为70mL/亩,碧护的施用量为2.5g/亩;
(13)杀秧:在收获前13天采用立收谷进行杀秧,立收谷的施用量为250mL/亩,7天后机械打秧;
(14)收获:选择晴朗的天气收获,收获的块茎及时分选装袋入库或销售,收获前调整好犁铲入土深度和抖动筛速度,并雇好捡薯人员,当天翻出来的块茎在当天捡拾装袋入库或外运销售,避免受冻损失,确保丰产丰收。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在海拉尔地区种植费乌瑞它品种的马铃薯,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整地:选择土地表面平整,土壤呈弱酸性,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10月)进行秋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以37cm,在秋耕前每亩地撒施2200kg腐熟的农家肥;
(2)选择优质种薯:选择优质脱毒种薯原种,且薯形整齐、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伤、无冻伤、芽眼明显、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做为种薯;注意贮藏不当或贮藏时间过长而衰弱的薯或发芽细长纤弱的薯,不能作种薯;
(3)催芽:种薯在播种前18天出窖,置于温暖避光的室内,室温在10℃,每4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25cm左右时立即见光通风;
(4)切刀消毒与切种:切种前每名工作人员备3把切刀,用质量分数为0.5%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消毒剂浸泡切刀8分钟进行消毒,将消毒液盛装于容器中,将切种薯所用的切刀完全浸入到消毒液中;在切块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刀具均放在消毒液中浸泡处理,以防止病菌、病菌交叉感染;其中,50g以下小薯不切割,整薯播种;51~100g的薯,纵向一切两瓣;100~150g的薯,一切三开纵斜切法,把薯块纵切三瓣,每1kg种薯切25块,单块重35~40g;每个切块至少带2个健全的芽眼;
(5)拌种:将1000kg切好的薯块和小整薯与1000g杀菌药剂、9kg滑石粉混合均匀;其中,杀菌药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0%的龙克菌悬浮剂170g,质量分数为50%的安克可湿性粉剂250g和质量分数为70%的甲基托布津悬浮剂580g;
(6)适期播种:在4月28日~5月2日,在距地表8cm的土壤的温度为6℃时进行播种;采用高垄等行距种植,行距88cm,株距19cm,下种均匀,覆土厚度一致,播种深度为12cm;
(7)沟施药剂:在播种的同时进行沟施药剂,选择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质量分数为25%的嘧菌酯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22.4%的氟唑菌苯胺悬浮剂进行垄沟喷施,防治地下害虫和马铃薯黑痣病;其中,吡虫啉的施用量为18g/亩,嘧菌酯的施用量为55mL/亩,氟唑菌苯胺的施用量为145mL/亩;
(8)施底肥:底肥的施用量为70kg/亩,所述底肥由沃尔田微生物菌肥15kg,生命源黄腐酸钾有机-无机复混肥料6-0-10 5kg,尚仕掺混肥14-15-11 25kg和减氮肥20kg混合配制而成;其中,减氮肥按照2kg尿素、13kg磷酸氢二铵和20kg硫酸钾的配比混合配制得到;
(9)覆膜:使用4行自动播种机进行条播,播种、沟施药剂、底肥和覆膜一次成型;
(10)中耕培土:当出苗率达到18%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7cm,培土深度为22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2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8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2cm,培土深度为22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封垄土,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苗高为26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8cm,垄台高度为47cm;
(11)灌溉:从发棵期开始到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根据土壤商情情况,酌情进行灌溉,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69%。
(12)病虫草害防治:
(a)、采用质量分数为46%的可杀得3000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进行早疫病防治;采用质量分数为72%的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质量分数为69%的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50倍液)、质量分数为90%的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质量分数为64%的杀毒矾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质量分数为23.4%的瑞凡悬浮剂(650倍液)、质量分数为70%的安泰生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质量分数为18.7%的凯特水分散粒剂(1600倍液)、质量分数为0.3%的丁子香酚可溶液剂(1200倍液)、总有效成分含量为687.5g/L的银法利悬浮剂(600倍液)进行晚疫病防治;其中,每一种防治早、晚疫病所使用的药剂只使用一次,防止产生抗药性,交替使用;在遇连阴雨及田间湿度大于80%,叶片结露时间超过2小时,气温20~25℃,开始进行晚疫病预防;在现蕾期进行早疫病预防;生育期根据降雨量情况在雨前喷施,进行药剂防治;
(b)、生育期根据田间虫害发生情况进行防治;天气高温干旱易发生蚜虫,当虫口密度平均4头/叶片时,选用质量分数为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以施用量为19g/亩进行防治;
(c)、在六月初根据马铃薯苗期田间草害情况,喷雾除草剂;并结合中耕机械和人工锄草,彻底清除残余杂草;其中,除草剂包括质量分数为23.2%的砜喹嗪草酮悬浮剂和质量分数为0.136%的碧护可湿性粉剂,砜喹嗪草酮的施用量为73mL/亩,碧护的施用量为1.8g/亩;
(13)杀秧:在收获前14天采用立收谷进行杀秧,立收谷的施用量为280mL/亩,6天后机械打秧;
(14)收获:选择晴朗的天气收获,收获的块茎及时分选装袋入库或销售,收获前调整好犁铲入土深度和抖动筛速度,并雇好捡薯人员,当天翻出来的块茎在当天捡拾装袋入库或外运销售,避免受冻损失,确保丰产丰收。
对比例1
现有技术中马铃薯的常规栽培方法,地点为扎兰屯,试供品种为费乌瑞它。
对比例2
现有技术中马铃薯的常规栽培方法,地点为阿荣旗,试供品种为费乌瑞它。
对比例3
现有技术中马铃薯的常规栽培方法,地点为牙克石,试供品种为费乌瑞它。
对比例4
现有技术中马铃薯的常规栽培方法,地点为海拉尔,试供品种为费乌瑞它。
试验例1
对以上各实施例和对比例栽培方法所收获得到的马铃薯的产量进行统计,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马铃薯亩产量
组别 | 实施例1 | 实施例2 | 实施例3 | 实施例4 | 对比例1 | 对比例2 | 对比例3 | 对比例4 |
亩产/kg | 3687.3 | 3603.4 | 3844.9 | 3768.8 | 3094.8 | 3057.8 | 3229.6 | 3121.1 |
分别计算实施例1相比于对比例1的亩增产量、增产率和增效率,实施例2相比于对比例2的亩增产量、增产率和增效率,实施例3相比于对比例3的亩增产量、增产率和增效率,实施例4相比于对比例4的亩增产量、增产率和增效率,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4相比于对比例1-4的亩增产量、增产率和增效率
从表2能够看出,本发明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与技术集成的应用,在化肥使用量减少20%以上,农药减施两遍,农药的使用量减少25%左右的情况下,使马铃薯的产量提高了15%以上,效益增加了20%以上。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栽培技术在生产应用上不仅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而且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土壤和环境安全。
以呼伦贝尔地区为例,每年种植马铃薯大约80万亩左右,则应用此技术可节约化肥1.2万吨,节约化肥资金四千万左右、农药资金四五千万左右。并且,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栽培技术培育的马铃薯出苗率高、植株健壮,地下块茎外观品质:薯型好、芽眼浅,营养品质: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干物质含量均有提高,矿物营养:钾、镁、铁等矿质营养显著提高,安全品质大幅提升,植株抗病性强,农药、激素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替换和修改。
Claims (10)
1.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将发芽种薯与杀菌药剂和载体的混合物混合均匀后进行播种,并在垄沟施用防治害虫的药剂和防治病害的药剂,然后对土壤施用底肥后,在所述土壤的表面覆盖地膜;
(b)、进行中耕培土,杀秧后收获,得到马铃薯;
其中,所述杀菌药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龙克菌160~200份,安克220~260份和甲基托布津550~650份;
所述发芽种薯与所述杀菌药剂的质量比为10000:9~11;
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1~20份,复混肥1~20份,掺混肥10~30份和减氮肥20~50份;
所述底肥的施用量为65~85kg/亩;
所述减氮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尿素1~5份,磷酸氢二铵10~15份和硫酸钾15~2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载体包括滑石粉;
优选地,所述防治害虫的药剂包括吡虫啉;
优选地,所述防治害虫的药剂的施用量为15~25g/亩;
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质量分数为5%~1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防治病害的药剂包括嘧菌酯和/或氟唑菌苯胺;
优选地,所述嘧菌酯的施用量为50~70mL/亩;
优选地,所述嘧菌酯的质量分数为20%~30%,剂型为悬浮剂;
优选地,所述氟唑菌苯胺的施用量为130~170mL/亩;
优选地,所述氟唑菌苯胺的质量分数为20%~25%,剂型为悬浮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药剂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龙克菌165~195份,安克225~255份和甲基托布津560~640份;
优选地,所述底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微生物菌肥5~15份,复混肥5~15份,掺混肥15~25份和减氮肥30~40份;
优选地,所述底肥的施用量为70~80kg/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复混肥包括有机-无机复混肥料;
优选地,所述有机-无机复混肥料中包括黄腐酸钾;
优选地,所述掺混肥的型号为尚仕掺混肥14-15-11;
优选地,所述减氮肥包括按照质量份数计的如下组分:尿素2~4份,磷酸氢二铵11~13份和硫酸钾18~22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播种之前,还包括选地和整地的步骤;所述选地具体包括:选择表面平整、土壤呈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易于排灌、非盐碱地块和非连作的耕地;所述整地具体包括:在种植的前一年秋天进行翻地、起垄,耕地深度为35~40cm;
优选地,在所述选地之后,所述整地之前,还包括施肥的步骤,所述施肥具体包括:每亩地撒施1500~2500kg经过腐熟的农家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种薯经过催芽后得到所述发芽种薯;
优选地,所述种薯包括经过筛选的优质种薯;
优选地,所述筛选具体包括:选择薯形整齐、表皮光滑、皮色鲜艳、无病虫伤、无冻伤、芽眼明显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作为种薯;所述种薯为脱毒种薯原种或一级薯;
优选地,所述催芽具体包括:在所述播种前的15~25天将种薯移出窖,置于温度为10~16℃的避光处,每3~5天翻动一次,待萌芽后芽长为0.2~0.4cm时见光通风;
优选地,所述发芽种薯包括发芽的整薯和/或薯块;
优选地,所述薯块的切割方法具体包括:采用经过消毒的器具对种薯进行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每切完一个种薯,就将切割所用的器具进行消毒;
优选地,所述消毒所用的消毒剂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或乙醇溶液;
优选地,所述高锰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为0.1%~1.0%,更优选为0.3%~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所述播种的时期为4月20日~5月10日,优选在距地表8~12cm的土壤的温度为5~10℃时进行播种;
优选地,采用高垄等行距的方法进行播种,所述高垄等行距的方法具体包括:行距为80~90cm,株距为17~22cm,播种深度为10~12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所述中耕培土进行三次,具体包括:
当出苗率达到10%~20%和/或幼芽距地表1~3cm时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5~8cm,培土深度为20~25cm,对距地表土层厚度为1~3cm的土壤进行疏松,将幼苗和杂草全部埋住;
当幼苗长至15~20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10~15cm,培土深度为20~25cm,将垄沟及垄背上杂草全部埋住;
封垄土,在马铃薯现蕾期到花期前,苗高为25~30cm时,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所述培土的厚度为8~12cm,垄台高度为40~5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栽培马铃薯的过程中,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
优选地,在步骤(b)中,在马铃薯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进行早疫病防治、晚疫病防治、害虫防治和杂草防治;
优选地,所述早疫病防治所使用的药剂包括可杀得3000和/或世高;
优选地,所述晚疫病防治所使用的药剂包括克露、安克锰锌、三乙膦酸铝、杀毒矾、瑞凡、安泰生、凯特、阿米西达、氟啶胺、丁子香酚和银法利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害虫防治所使用的药剂包括吡虫啉;
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质量分数为5%~1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吡虫啉的施用量为15~25g/亩;
优选地,所述杂草防治具体包括:对杂草喷施除草剂,并采用机械和/或人工除草;
优选地,所述除草剂包括砜喹嗪草酮和/或碧护;
优选地,所述砜喹嗪草酮的质量分数为20%~25%,为悬浮剂;
优选地,所述砜喹嗪草酮的施用量为60~80mL/亩;
优选地,所述碧护的质量分数为0.1%~0.5%,剂型为可湿性粉剂;
优选地,所述碧护的施用量为1~3g/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在所述收获前的10~15天采用杀秧剂进行杀秧,并在施用所述杀秧剂后的5~10天进行打秧;
优选地,所述杀秧剂包括立收谷;所述杀秧剂的施用量为200~300mL/亩。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1927.0A CN113498720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81927.0A CN113498720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98720A true CN113498720A (zh) | 2021-10-15 |
CN113498720B CN113498720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7801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81927.0A Active CN113498720B (zh) | 2021-08-02 | 2021-08-02 |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9872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8767A (zh) * | 2022-05-10 | 2022-08-26 | 甘肃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 | 一种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繁育栽培技术 |
RU2822763C1 (ru) * | 2023-08-22 | 2024-07-12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Ураль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аграр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 Способ экологически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24084B2 (en) * | 2007-03-16 | 2014-01-07 | Gloria Coruzzi | Pericycle-specific expression of microrna 167 in plants |
CN104322238A (zh) * | 2014-08-26 | 2015-02-04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一种北方旱地马铃薯艺机一体化栽培方法 |
CN107873445A (zh) * | 2017-10-26 | 2018-04-06 | 南宁市浩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
CN109874624A (zh) * | 2019-02-26 | 2019-06-14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一种轻度盐碱地马铃薯种植方法 |
CN110759777A (zh) * | 2019-11-22 | 2020-02-07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水稻侧深施专用液体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08-02 CN CN202110881927.0A patent/CN11349872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24084B2 (en) * | 2007-03-16 | 2014-01-07 | Gloria Coruzzi | Pericycle-specific expression of microrna 167 in plants |
CN104322238A (zh) * | 2014-08-26 | 2015-02-04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 | 一种北方旱地马铃薯艺机一体化栽培方法 |
CN107873445A (zh) * | 2017-10-26 | 2018-04-06 | 南宁市浩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方法 |
CN109874624A (zh) * | 2019-02-26 | 2019-06-14 |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一种轻度盐碱地马铃薯种植方法 |
CN110759777A (zh) * | 2019-11-22 | 2020-02-07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适用于水稻侧深施专用液体复合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8)
Title |
---|
《农业科技明白纸系列》丛书编委会编: "《农业科技明白纸系列 小麦、玉米、马铃薯》", 30 October 2015,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吴树刚: "大垄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 《农民致富之友》 * |
巩庆平: "《薯芋类蔬菜栽培与贮藏加工新技术》", 30 June 2005,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沈学善: "《马铃薯产业周年生产供给体系的构建与管理》", 30 January 2017,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王荣成: "《粮食作物新品种增产技术》", 30 January 2015,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陈云等: "马铃薯新品种‘同薯30号’品种特性与高效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
陈伊里: "《马铃薯种植与加工进展 2005》", 30 April 2008,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 |
马泉;王亚华;王梦尧;李春燕;丁锦峰;朱敏;郭文善;朱新开;: "缓控释肥的发展应用与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38767A (zh) * | 2022-05-10 | 2022-08-26 | 甘肃定西百泉马铃薯有限公司 | 一种马铃薯原种和一级种繁育栽培技术 |
RU2822763C1 (ru) * | 2023-08-22 | 2024-07-12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науч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Ураль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аграрны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Уральского отделения Российской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 Способ экологически безопасного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98720B (zh) | 2023-05-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21683B (zh) | 一种有机红小豆生物驱虫栽培方法 | |
CN105594442B (zh) | 一种马铃薯高垄密植全膜滴灌免耕栽培方法 | |
CN102326486A (zh) | 一种紫番薯的种植技术 | |
CN102282993B (zh) | 马铃薯苗后覆膜栽培方法 | |
RU2407274C1 (ru) |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при капельном орошении | |
CN107980511A (zh) | 一种玉米与马铃薯间作的栽培方法 | |
CN114747438A (zh) | 一种玉米伴生绿肥毛叶苕子的栽培方法 | |
CN113498720B (zh) | 一种马铃薯的栽培方法 | |
CN104770165A (zh) | 一种马铃薯套种油葵的栽培方法 | |
CN113243260A (zh) | 一种紫苏与魔芋混作的栽培方法 | |
CN109328903B (zh) | 一种设施茄果类蔬菜绿肥作物代替农膜栽培的方法 | |
CN107278586A (zh) | 一种淮山套种花生的栽培方法 | |
CN107125004A (zh) | 一种高产高效的谷子花生夏播间作方法 | |
CN110692459A (zh) | 一种火参果的种植方法 | |
CN104982167A (zh) | 一种黑膜全覆盖栽培白瓜籽的方法 | |
RU2423811C1 (ru) |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при капельном орошении | |
CN113243270A (zh) | 一种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方法 | |
RU2420056C1 (ru) | Способ возделывания картофеля при капельном орошении | |
CN115589914B (zh) | 一种山地夏播马铃薯栽培方法 | |
Sable et al. | Scientific cultivation of kharif onion | |
CN113575328B (zh) | 一种谷子-秃疮花复种种植方法 | |
WO2013136340A1 (en) | A process of enhancing soil nutrition and its preservation | |
Karanja et al. | Enhancing sorghum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in semi-arid Kenya | |
RU2195823C2 (ru) |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устойчивости овощных культур и картофеля к болезням | |
Susmitha et al. | Onion Production in Kharif Through Setts to Enhance the Farmer’s Inco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