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6266B -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 Google Patents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6266B
CN113496266B CN202110733010.6A CN202110733010A CN113496266B CN 113496266 B CN113496266 B CN 113496266B CN 202110733010 A CN202110733010 A CN 202110733010A CN 113496266 B CN113496266 B CN 1134962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rd body
card
pattern
embed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30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6266A (zh
Inventor
杨德奎
方晨
高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ede Chin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301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62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62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62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62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62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9/00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 G06K19/06Record carriers for use with machines and with at least a part designed to carry digital mark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kind of the digital marking, e.g. shape, nature, code
    • G06K19/06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 G06K19/07Record carriers with conductive marks, printed circuits or semiconductor circuit elements, e.g. credit or identity cards also with resonating or responding marks without active components with integrated circuit chips
    • G06K19/077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mounting of circuits in the carrier
    • G06K19/077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 G06K19/07722Physical layout of the record carrier the record carrier being multilayered, e.g. laminated she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智能卡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嵌入层,嵌入层用于形成射频回路;分别制作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将第一卡体、嵌入层和第二卡体依次层叠压制,获得卡片;其中,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和光油层,图案层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光油层至少覆盖平面图案。本申请提供的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中,在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图案层和光油层,通过覆盖图案层的光油层,使得光线能够在光油层内发生折射,并与其他未设置光油层的区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光油层覆盖的平面图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

Description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智能卡制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背景技术
智能卡通常用于金融、交通、医疗、校园和办公室等场合。为了让智能卡具备良好的立体图文效果,通常会采用雕刻、3D打印等手段。雕刻和3D打印的手段会使智能卡表面呈现凹凸起伏,会降低智能卡表面的平整程度。针对双界面智能卡,智能卡的表面需要具备一定的平整程度。因此双界面智能卡难以获得良好的立体图文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能够采用平面印刷的方式获得三维立体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嵌入层,嵌入层用于形成射频回路;分别制作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将第一卡体、嵌入层和第二卡体依次层叠压制,获得卡片;其中,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和光油层,图案层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光油层至少覆盖平面图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制作第一卡体或者第二卡体包括:提供基片层,基片层位于嵌入层的一侧;在基片层背离嵌入层的一侧印刷图案层;在图案层背离基片层的一侧印刷光油层,光油层至少覆盖平面图案;获得第一卡体或者第二卡体。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将第一卡体、嵌入层和第二卡体依次层叠压制,包括:在层叠压制前,在第一卡体背离嵌入层的一侧及第二卡体背离嵌入层的一侧均设置保护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光油层呈亮光面设置,保护层呈哑光面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在基片层背离嵌入层的一侧印刷图案层之前,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基片层背离嵌入层的一侧印刷反射层,反射层在基片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图案层的平面图案在基片层上的正投影。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反射层为白色油墨层或者金属色油墨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还包括:获得卡片之后,在卡片的一侧表面开设凹槽,凹槽贯穿第一卡体或第二卡体;在凹槽中嵌入双界面芯片,并将双界面芯片与嵌入层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包括:嵌入层,嵌入层用于形成射频回路;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第一卡体、嵌入层和第二卡体依次层叠设置;其中,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和光油层,图案层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光油层至少覆盖平面图案。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基片层,基片层位于嵌入层的一侧;图案层位于基片层背离嵌入层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包括保护层,保护层设有两层,分别位于第一卡体背离嵌入层的一侧及第二卡体背离嵌入层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光油层呈亮光面设置,保护层呈哑光面设置。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包括反射层,反射层位于基片层与图案层之间;反射层在基片层的投影覆盖平面图案在基片层的投影。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反射层为白色油墨层或金属色油墨层。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还包括双界面芯片;第一卡体或第二卡体设有凹槽;双界面芯片嵌设于凹槽中,双界面芯片与嵌入层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在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图案层和光油层,通过覆盖图案层的光油层,使得光线能够在光油层内发生折射,并与其他未设置光油层的区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光油层覆盖的平面图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卡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A-A截面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卡面分区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1、嵌入层;2、第一卡体;3、第二卡体;4、保护层;5、基片层;51、图案层;52、光油层;53、反射层;6、双界面芯片;61、凹槽;
S、立体区;NS、非立体区;T1、平面图案;T2、辅助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申请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申请人发现,为了使智能卡更加美观,会在智能卡的卡面上设置立体效果。常见的处理方法是通过在卡面上进行雕刻或3d打印等方式来实现立体效果。但上述手段都会使卡面呈现出凹凸起伏。由于双界面智能卡一般采用薄片的形式,厚度较小,需要保证卡面的平整程度。因此,上述手段难以在保证卡面平整程度的基础上,在双界面智能卡的卡面上设置立体效果。
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在制作智能卡时,先在第一卡体和/或第二卡体上印刷带有平面图案的图案层,再在图案层上印刷光油层,再对第一卡体、嵌入层和第二卡体进行压制,获得智能卡,通过光油层引起的光线折射,使光油层覆盖的区域与未覆盖的区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平面图案产生立体效果。此外由于均采用印刷层状结构的形式来进行制作,因此智能卡的卡面能够保持平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卡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A-A截面剖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智能卡包括:嵌入层1,嵌入层1用于形成射频回路;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第一卡体2、嵌入层1和第二卡体3依次层叠设置;其中,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图案层51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T1,光油层52至少覆盖平面图案T1。
智能卡的至少一面设置立体效果,立体效果通过图案层51和覆盖图案层51的光油层52来实现。由于光油层52覆盖图案层51,光线在光油层52内会发生折射,与未印刷光油层52的区域形成对比,从而使图案层51的平面图案T1产生立体的视觉效果。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卡面分区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3并结合图1,智能卡的卡面包括立体区S,光油层52位于立体区S,使立体区S具备立体效果。智能卡也还可以包括非立体区NS,非立体区NS未设有光油层52,因此不具备立体效果。非立体区NS与立体区S形成对比,能够使立体效果更加明显。图案层51的平面图案T1的“平面”指的是平面图案T1作为图案层51的至少一部分,也是平面的层状结构,而平面图案T1的图案内容,可以是平面的二维图案,也可以是立体的三维图案。因此,图案层51的印刷并不会对第一卡体2的卡面平整性造成影响。因为平面图案T1需要呈现为三维的图案,所以平面图案T1位于立体区S。需要说明的是,图案层51还可以包括辅助图案T2,辅助图案T2位于非立体区NS,辅助图案T2的内容可以是平面的二维图案,也可以是立体的三维图案,但辅助图案T2可以不呈现立体效果,即辅助图案T2可以相对光油层52暴露。
所以,参考图3,图案层51可以位于立体区S和非立体区NS,且至少一部分位于立体区S。平面图案T1全部为例立体区S,辅助图案T2可以位于非立体区NS。光油层52位于立体区S,且覆盖平面图案T1。
嵌入层1(Inlay层)用于形成射频回路,包括智能卡的芯片和/或线圈电路,能够形成射频回路,与外界通过电磁波信号进行信息交互,例如智能卡的识别。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2,智能卡还包括双界面芯片6;第一卡体2或第二卡体3设有凹槽61;双界面芯片6嵌设于凹槽61中,双界面芯片6与嵌入层1电连接。
嵌入层1具有电磁波的射频感应能力,使得智能卡能够进行非接触式的信息交互。双界面芯片6具有接触电连接能力,使得智能卡能够进行接触式的信息交互。嵌入层1和双界面芯片6共同实现双界面智能卡的信息交互功能。
继续参考图2,在将双界面芯片6嵌入在卡片前,需要在卡片的一侧开设能够容纳双界面芯片6的凹槽61,可以直接在卡片的任意一侧,开设凹槽61。由于双界面芯片6需要与嵌入层1电连接,因此,凹槽61延伸至嵌入层1,即贯穿第一卡体2或第二卡体3。由于双界面芯片6嵌入凹槽61中,因此智能卡的卡面依然能够保证基本平整。
可选地,继续参考图2,智能卡还包括保护层4,保护层4设有两层,分别位于第一卡体2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及第二卡体3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智能卡的两侧的最外层均为保护层4。保护层4能够对智能卡的卡面进行保护,降低外界的刮蹭对智能卡的卡面造成损坏的风险。此外,即使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均为厚度较小的层结构,在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没有整面印刷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影响智能卡的卡面的平整性。该影响虽然难于被使用者感知,但可能会影响智能卡的使用。保护层4能够起到平坦化的作用,提高智能卡的卡面的平整性。此外,由于保护层4覆盖整个卡面,因此非立体区NS也会被保护层4保护。由于光油层52与保护层4的折射率不同,因此非立体区NS和立体区S的光线产生的效果不同,二者形成对比,能够增强立体效果,使立体区S的立体效果更容易被感知到。示例性地,保护层4可以为PVC(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膜、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膜或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等透光膜,从而减少保护层4对第一卡体2的立体效果的影响。
优选地,光油层52呈亮光面设置,保护层4呈哑光面设置。光油层52的表面光泽度要高于保护层4的表面光泽度。光油层52的亮光面与保护层4的哑光面形成视觉的反差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物体表面的光泽度通常可以根据其对光线在特定角度反射情况来区分,从低到高通常可以分为:哑光、柔光、丝光、半哑光、亮光、高光等。哑光面的光泽度较低,整体平整,通常只需少量打磨抛光即可。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2,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基片层5,基片层5位于嵌入层1的一侧;图案层51位于基片层5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
可以根据需要,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其中至少一者设置立体效果,也就是说,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中,一者设置立体效果且另一者不设置立体效果,或者,两者均设置立体效果。如果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均设置立体效果,那么第一卡体2的结构和制作方向与第二卡体3的结构和制作方法相同。
基片层5作为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的主体使用,无论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是否设有立体效果,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均包括基片层5。当第一卡体2或第二卡体3未设置立体效果时,基片单独作为第一卡体2或第二卡体3使用。当第一卡体2或第二卡体3设置立体效果时,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依次在基片层5上印刷。
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卡体2设置立体效果、第二卡体3未设置立体效果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卡体2设置未设置立体效果、第二卡体3设置立体效果与第一卡体2设置立体效果、第二卡体3未设置立体效果的区别在于,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互换。
基片层5为第一卡体2的主要基本材料,在没有进行涂色处理或印刷图案的前提下,基片层5的材料颜色基本能够反映智能卡的颜色。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白色或黑色的材料制成。基片层5一般采用PVC材料(Polyvinyl chloride,聚氯乙烯)制成。
光油层52覆盖平面图案T1,当光线射入光油层52时发生折射,与未设置光油层52的非立体区NS的光路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得位于立体区S的平面图案T1能够产生立体的视觉效果。此外,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依次印刷在基片层5上,因此获得的第一卡体2也能够具备良好的平整性,形成薄片结构,方便进一步压制成平整的双界面智能卡。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2,智能卡还包括反射层53,反射层53位于基片层5与图案层51之间;反射层53在基片层5的投影覆盖平面图案T1在基片层5的投影。当在第一卡体2上设置立体效果时,在对应的基片层5上设置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同时在基片层5和图案层51之间设置反射层53。需要说明的是,在制作时,先在基片层5上印刷反射层53,再在反射层53上印刷图案层51,最后在图案层51上印刷光油层52。
由于图案层51为厚度较小的层结构,因此一部分光线会透过图案层51。反射层53能够将大部分的透射光线朝向光油层52反射,再结合光油层52的折射,能够进一步增强智能卡的卡面呈现的立体效果。此外,当立体区S的某一区域设置反射层53,其他区域未设置反射层53时,设有反射层53的区域的立体效果比未设有反射层53的区域的立体效果更强。二者之间的对比,能够使立体区S的立体效果更有层次感,从而使智能卡的卡面呈现的立体效果更加丰富。
优选地,反射层53为白色油墨层或金属色油墨层。白色或金属色的反射层53具备良好的反射能力,能够使大部分透过图案层51的光线反射回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从而提高卡面的立体效果。此外,由于一部分光线会透过图案层51,因此图案层51的颜色与呈现的颜色存在差异。反射层53对透射的光线进行反射,使得呈现的颜色是反射层53的颜色与图案层51的颜色叠加后的颜色。反射层53采用白色或金属色时,反射层53的颜色与图案层51的颜色叠加后,获得的颜色与图案层51的颜色更加接近。因此,在印刷图案层51时,可以直接使图案层51的颜色与预期的图案颜色相同,能够减少颜色叠加对最终呈现的颜色的干扰,从而可以忽略颜色叠加,使卡面最终呈现的图案与预期的图案更加接近。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4,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卡的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提供嵌入层1。
步骤S2、制作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图案层51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T1,光油层52至少覆盖平面图案T1。
步骤S3、将第一卡体2、嵌入层1和第二卡体3依次层叠压制,获得卡片。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中的至少一者印刷图案层51和覆盖图案层51的光油层52,光线射入光油层52会造成折射,与未印刷光油层52的区域形成对比,从而使图案层51的平面图案T1产生立体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先制作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再进行压制,获得智能卡,能够减少图案层51在压制过程中发生错位现象的可能性,降低图案颜色套印不准的风险。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4,步骤S1中,可以直接制作嵌入层1,可以直接获取嵌入层1的成品。嵌入层1的结构参考本申请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4,在步骤S2中,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依次印刷在基片层5上,因此获得的第一卡体2也能够具备良好的平整性,形成薄片结构,方便进一步压制成平整的双界面智能卡。此外,由于在进行步骤S3的压制前就已经将图案层51印刷在基片层5上,因此可以降低在压制过程中图案层51变形的风险,使得图案层51呈现的图案与预期的图案更加接近。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4,步骤S3中还包括:在将第一卡体2、嵌入层1和第二卡体3依次层叠压制之前,在第一卡体2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及第二卡体3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均设置保护层4。
保护层4用于对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进行保护,降低外界对的刮蹭对双界面智能卡的卡面造成损伤的风险。此外,保护层4还能够对第一卡体2印刷有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的一侧进行平坦化处理,使得第一卡体2对应一侧的智能卡的卡面更加平整。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制作保护层4,也可以直接获取保护层4成品。在层叠压制前,将各层层叠放置,依次为:保护层4、第一卡体2、嵌入层1、第二卡体3、保护层4。其中最外侧的两面均为保护层4,在压制获得智能卡后,智能卡的两个侧面均为保护层4,能够保护智能卡的两面。
优选地,光油层52呈亮光面设置,保护层4呈哑光面设置。光油层52的表面光泽度要高于保护层4的表面光泽度。光油层52的亮光面与保护层4的哑光面形成视觉的反差效果。此外光油层52的材料与保护层4的材料不同,二者材料对应的光速不同,因此会形成折射,进一步增强了智能卡卡面的立体效果。
进一步地,步骤S3还包括:获得卡片之后,在卡片的一侧表面开设凹槽61,凹槽61贯穿第一卡体2或第二卡体3;在凹槽61中嵌入双界面芯片6,并将双界面芯片6与嵌入层1电连接。在双界面卡中设置双界面芯片6,从而使双界面卡既能够实现无接触式的信息交互,也能够实现有接触式的信息交互。
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均设置立体效果。
步骤S1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第一卡体2和第二卡体3的制作方法相同,均采用前述实施例的步骤S2.1至步骤S2.4来完成。因此步骤S1和步骤S2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步骤S3中,将第一卡体2、嵌入层1和第二卡体3依次层叠压制时,需要使第一卡体2印刷有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的一面背离嵌入层1,还需要使第二卡体3印刷有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的一边也背离嵌入层1。从而使得压制后获得的智能卡的两面均能呈现立体效果。
图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步骤S1和步骤S3均与前述实施例的智能卡的制造方法相同,不再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以第一卡体2设置立体效果、第二卡体3未设置立体效果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
步骤S2.1、提供基片层5。
步骤S2.2、在基片层5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印刷图案层51。
步骤S2.3、在图案层51背离基片层5的一侧印刷光油层52,光油层52至少覆盖平面图案T1。
步骤S2.4、获得第一卡体2。
继续参考图5,在步骤S2.1中,可以直接制作基片层5,也可以直接获取基片层5的成品。基片层5的结构参考本申请前述实施例的智能卡,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考图5,在步骤S2.2中,在基片层5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印刷图案层51之前,还包括:在基片层5背离嵌入层1的一侧印刷反射层53,反射层53在基片层5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图案层51的平面图案T1在基片层5上的正投影。
反射层53能够对光线进行反射,使通过光油层52和图案层51的光线,在反射层53和图案层51之间的交界面处进行反射,从而进一步增强立体效果。此外,相比于只设有光油层52的区域,当立体区S的某一部分既设有反射层53又设有光油层52时,该区域的立体效果更强,而更强的立体效果,与只设有光油层52未设有反射层53的区域形成对比,使得整个立体区S的立体效果存在可控制的变化,从而增加了第一卡体2的立体效果的层次感,进一步增强了整体的立体效果。由于反射层53也采用层状结构,且通过印刷的形式印刷在基片层5上,因此反射层53并不会明显地影响第一卡体2的卡面的平整性,从而使得压制后的双界面智能卡也能够具备良好的平整性。
优选地,反射层53为白色油墨层或者金属色油墨层。白色或金属色的反射层53具备良好的反射能力,能够使大部分透过图案层51的光线反射回图案层51和光油层52,能够提高卡面的立体效果。此外,由于反射层53的对光线的反射,因此反射层53的颜色会与图案层51的颜色叠加。反射层53采用白色或金属色时,反射层53的颜色与图案层51的颜色叠加后,获得的颜色与图案层51的颜色更加接近。因此,在印刷图案层51时,可以直接使图案层51的颜色与预期的图案颜色相同,能够减少颜色叠加对最终呈现的颜色的干扰,从而可以忽略颜色叠加,使卡面最终呈现的图案与预期的图案更加接近。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5,步骤S2中,第二卡体3未设置立体效果。在制作第二卡体3时,只需提供基片层5即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添加其他膜层。例如,当第二卡体3的卡面需要设置二维图案时,可以印刷二维图案层。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在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图案层和光油层,通过覆盖图案层的光油层,使得光线能够在光油层内发生折射,并与其他未设置光油层的区域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从而使光油层覆盖的平面图案产生三维立体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智能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嵌入层,所述嵌入层用于形成射频回路;
分别制作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
将所述第一卡体、所述嵌入层和所述第二卡体依次层叠压制,获得卡片;
其中,所述第一卡体和所述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和光油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所述光油层至少覆盖所述平面图案;
所述制作所述第一卡体或者所述第二卡体包括:提供基片层,所述基片层位于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在所述基片层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印刷所述图案层;在所述图案层背离所述基片层的一侧印刷光油层,所述光油层至少覆盖所述平面图案;获得所述第一卡体或者所述第二卡体;
其中,在所述基片层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印刷所述图案层之前,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所述基片层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印刷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在所述基片层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所述图案层的所述平面图案在所述基片层上的正投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一卡体、所述嵌入层和所述第二卡体依次层叠压制,包括:
在层叠压制前,在所述第一卡体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及所述第二卡体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均设置保护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油层呈亮光面设置,所述保护层呈哑光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白色油墨层或者金属色油墨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得卡片之后,在所述卡片的一侧表面开设凹槽,所述凹槽贯穿第一卡体或第二卡体;
在所述凹槽中嵌入双界面芯片,并将所述双界面芯片与所述嵌入层电连接。
6.一种智能卡,其特征在于,包括:
嵌入层,所述嵌入层用于形成射频回路;
第一卡体和第二卡体,所述第一卡体、所述嵌入层和所述第二卡体依次层叠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卡体和所述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包括图案层和光油层,所述图案层包括具有立体效果的平面图案,所述光油层至少覆盖所述平面图案;
所述第一卡体和所述第二卡体中的至少一者还包括:
基片层,所述基片层位于所述嵌入层的一侧;所述图案层位于所述基片层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
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基片层与所述图案层之间;所述反射层在所述基片层的投影覆盖所述平面图案在所述基片层的投影。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有两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卡体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及所述第二卡体背离所述嵌入层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油层呈亮光面设置,所述保护层呈哑光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白色油墨层或金属色油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界面芯片;
所述第一卡体或第二卡体设有凹槽;所述双界面芯片嵌设于所述凹槽中,所述双界面芯片与所述嵌入层电连接。
CN202110733010.6A 2021-06-29 2021-06-29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Active CN1134962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3010.6A CN113496266B (zh) 2021-06-29 2021-06-29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3010.6A CN113496266B (zh) 2021-06-29 2021-06-29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6266A CN113496266A (zh) 2021-10-12
CN113496266B true CN113496266B (zh) 2023-05-23

Family

ID=7799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3010.6A Active CN113496266B (zh) 2021-06-29 2021-06-29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6266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2760Y (zh) * 2008-04-25 2009-05-20 珠海市金邦达保密卡有限公司 镭射卡
CN104200253A (zh) * 2014-09-05 2014-12-10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光学放大效果的防伪智能卡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46755A (zh) * 2018-04-25 2018-08-24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卡
CN110705676A (zh) * 2019-11-11 2020-01-17 澄天伟业(宁波)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卡条带,智能卡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315321A1 (en) * 2008-06-18 2009-12-24 Cpi Card Group, Inc. Data storage card having a lenticular image fea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TW201201450A (en) * 2010-06-28 2012-01-01 En-Min Jow Memory element having wireless recognition function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tegrating the same
CN204155303U (zh) * 2014-11-05 2015-02-11 东信和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3d立体银行卡
CN109657772A (zh) * 2018-12-07 2019-04-19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镜面卡及其制造方法
CN109849544B (zh) * 2019-01-22 2021-06-29 武汉天喻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立体视觉效果的卡片和制造该卡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42760Y (zh) * 2008-04-25 2009-05-20 珠海市金邦达保密卡有限公司 镭射卡
CN104200253A (zh) * 2014-09-05 2014-12-10 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光学放大效果的防伪智能卡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46755A (zh) * 2018-04-25 2018-08-24 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识别卡
CN110705676A (zh) * 2019-11-11 2020-01-17 澄天伟业(宁波)芯片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卡条带,智能卡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6266A (zh) 202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4170B2 (ja) 透明なデータカード
US8393547B2 (en) RF proximity financial transaction card having metallic foil layer(s)
EP0911758A2 (en) Optical identification system using 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
EP3345771A2 (en) Durable card
US20090315321A1 (en) Data storage card having a lenticular image fea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10867230B2 (en) Transaction card having internal lighting
EP0950200A1 (en) Lenticular sheet
WO2002045008A2 (en) Transparent and/or translucent card with three dimensional graphics
KR20080018159A (ko) 사용자의 이차원 이미지를 포함하는 개인 식별 카드
CN113496266B (zh) 智能卡制作方法及智能卡
JP2002259933A (ja) カー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446755A (zh) 一种识别卡
JP5017978B2 (ja) Icカード及びicカードの製造方法
JP2011100181A (ja) 非接触icラベルとアンテナ内蔵被接着体
CN201082605Y (zh) 带有3d光栅的金融卡
CN201242760Y (zh) 镭射卡
JP5304537B2 (ja) 非接触icラベル
CN215495073U (zh) 智能卡
CN220121261U (zh) 一种加重智能卡
CN109657772A (zh) 镜面卡及其制造方法
BR112020003789A2 (pt) cartão de transação pesado
CN201984504U (zh) 交易卡
KR20190031890A (ko) 입체효과가 나타나는 카드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206589B2 (ja) 非接触icラベル
KR20050030523A (ko) 렌티큘러 카드, 상기 카드의 제조방법, 상기 카드를제조하기 위한 렌즈 플레이트 및 상기 카드를 금융거래용카드로 사용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