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1406A - 床 - Google Patent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1406A
CN113491406A CN202011106129.2A CN202011106129A CN113491406A CN 113491406 A CN113491406 A CN 113491406A CN 202011106129 A CN202011106129 A CN 202011106129A CN 113491406 A CN113491406 A CN 1134914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control unit
bed
strength
mot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0612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得远
吴旼奎
金容南
金大雄
安城右
卢良焕
林载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4914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140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0/00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 A47C20/04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adjustable inclin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0/00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 A47C20/08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wo or more rests simultaneously
    • A47C20/10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wo or more rests simultaneously using rods
    • A47C20/12Head -, foot -,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wo or more rests simultaneously using rods using telescopic r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only not fully covered in a single one of the sub-groups A47C17/02, A47C17/04, A47C17/38, A47C17/52, A47C17/64, or A47C17/84; Drawers in or under be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1/00Attachments for beds, e.g. sheet holders, bed-cover holders;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means in connection with bedsteads or mattres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1/00Attachments for beds, e.g. sheet holders, bed-cover holders;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means in connection with bedsteads or mattresses
    • A47C21/006Oscillating, balancing or vibrating mechanisms connected to the bedst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1/00Attachments for beds, e.g. sheet holders, bed-cover holders;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means in connection with bedsteads or mattresses
    • A47C21/04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 A47C21/042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 A47C21/044Devices for ventilating, cooling or heating for ventilating or cooling with active means, e.g. by using air blowers or liquid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3/00Spring mattresses with rigid frame or forming part of the bedstead, e.g. box springs; Divan bases; Slatted bed bases
    • A47C23/04Spring mattresses with rigid frame or forming part of the bedstead, e.g. box springs; Divan bases; Slatted bed bases using springs in compression, e.g. coiled
    • A47C23/043Spring mattresses with rigid frame or forming part of the bedstead, e.g. box springs; Divan bases; Slatted bed bases using springs in compression, e.g. coiled using wound springs
    • A47C23/0435Spring mattresses with rigid frame or forming part of the bedstead, e.g. box springs; Divan bases; Slatted bed bases using springs in compression, e.g. coiled using wound springs of adjustable resilien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pring inlays
    • A47C27/06Spring inlays
    • A47C27/061Spring inlays of adjustable resiliency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pring inlays
    • A47C27/06Spring inlays
    • A47C27/063Spring inlays wrapped or otherwise protected
    • A47C27/064Pocketed sp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7/00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 A47C27/04Spring, stuffed or fluid mattresses or cush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irs, beds or sofas with spring inlays
    • A47C27/06Spring inlays
    • A47C27/07Attaching, or interconnecting of, springs in spring inlay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1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 H02K7/11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lutches, brakes, gears, pulleys or mechanical starters with gea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床包括:顶部件,用户的身体接触到所述顶部件的顶面;强度控制单元,支撑所述顶部件;运动控制单元,所述强度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顶面;以及防护框架,包围所述强度控制单元和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侧面;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防护框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床。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起到床的垫功能的床垫包括弹簧床垫、海绵床垫、记忆棉床垫等,最为广泛使用的是弹簧床垫。
现有技术的弹簧床垫形成有复数个螺旋压缩弹簧复杂地缠结而成的单一垫构件,或者形成有复数个袋装弹簧模块排列的结构。
如果是复数个螺旋压缩弹簧复杂地缠结的床垫,当用户躺卧时,因弹簧的弹力而产生的振动直接传递给旁人,因而存在引起旁人感到不适的缺点。
如果是包括袋装弹簧模块的床垫,虽然具有向旁人传递的振动量相对减小的优点,但是这些现有技术的床垫均仍然存在无法调节垫强度的问题。
根据使用床的用户的性别、年龄以及身体状态,每个用户所需的床垫的垫强度不同,但是现有技术的床垫存在用户无法自由地调节垫强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不断地进行了各种研究和努力,以求实现根据用户躺卧的位置或用户的身体部位所接触的位置而能够不同地设定床垫的垫强度的床。
在专利文献1披露的簧中簧(coil-in-coil spring)的结构中,弹性强度小的内侧弹簧和弹性强度大且长的外侧弹簧容置在袋中。
由于内侧弹簧和外侧弹簧的长度和弹性强度设定为不同,根据向所述簧中簧的顶面作用的荷重的大小而呈现出不同的垫强度。
因此,当用户躺卧在床垫上时,身体的不同部位所施加的荷重不一样,因而弹簧的收缩量不同。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在结构特性上,作用有相同的垂直荷重的位置的弹簧收缩量相同。因此,在垂直荷重恒定的条件下,例如在同一个用户的条件下,仍然存在无法调节床垫的垫强度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披露有支撑构件包括基座板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基座板的支撑板,并利用支撑板的旋转来调节支撑构件的弹性强度的内容。
在专利文献2的情况下,具有根据用户的选择而能够自由地设定床垫垫强度,并根据用户的身体所接触的部位而能够不同地调节垫强度的优点。
但是,从专利文献2的图3B至6B披露的内容可以确定其存在支撑构件所具有的弹性强度的可变范围非常窄的缺点。
此外,由于需要亲自用手旋转上侧的支撑板,存在无法利用驱动手段能够一次性地调节复数个支撑板的垫强度的缺点。
并且,在专利文献1和2的情况下,用户的皮肤直接接触的床垫表面可能会渗入用户的汗水,在夏季湿度高的天气下,包括床垫在内的罩套也被潮湿,从而可能引起用户的不快感。并且,当床垫长时间维持潮湿的状态时,床垫内部被霉菌或螨虫污染的可能性非常高。
为了改进这样的问题,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向床垫供应热空气或冷空气的送风装置。
但是,在专利文献3的情况下,在床垫的一部分倾斜的床结构中,仍然存在从送风装置供应的热空气或冷空气无法向床垫侧顺畅地供应的缺点。
专利文献1:US7908693B(公开日:2011年3月22日)
专利文献2:US9119478B(公开日:2015年9月1日)
专利文献3:US8402579B(公开日:2013年3月26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改进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的床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床,其包括:顶部件,用户的身体接触到所述顶部件的顶面;强度控制单元,支撑所述顶部件;运动控制单元,所述强度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顶面;以及防护框架,包围所述强度控制单元和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侧面,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防护框架。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床,具有如下效果。
第一、能够调节在垫构件内侧提供的内弹簧的高度,因此,用户能够容易地设定所需水平的垫强度。
第二、通过调节内弹簧的高度,能够线性地调节垫强度。
第三、通过在垫构件的下端提供的传动齿轮上连接驱动手段,能够一次性地调节复数个垫构件保持相同水平的垫强度。
第四、强度控制单元包括复数个强度控制模块,一个强度控制模块包括复数个垫构件,复数个垫构件沿着床的宽度方向排列,复数个强度控制模块沿着床的长度方向排列。
因此,用户能够根据身体的不同部位调节床垫的不同的垫强度,从而能够提供最佳的睡眠状态。
第五、通过运动控制单元的操作能够使床的一部分倾斜,因此,能够向用户提供最佳的睡眠状态。
第六、能够仅将构成床的顶部件容易地分离及更换,在分离顶部件的状态下容易地更换或修理强度调节模块。
第七、通过在床的底面安装干燥模块,使顶部件维持干燥的状态,从而能够防止在顶部件生成霉菌。并且,由于能够使顶部件始终维持预定水平以上的干燥状态,当用户的皮肤接触到顶部件时感到舒适,有助于用户进入深度睡眠。
第八、能够利用纤维型体压感测传感器迅速地确认用户躺卧在床上时体压集中的区域。
第九、能够基于体压感测传感器感测出的体压值数据自动或手动操作强度调节模块来适当地调节体压集中的区域的垫强度,因此,能够提供最佳的睡眠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上体部位倾斜的状态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1的4-4剖开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纵剖视图。
图5是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顶部件的仰视图。
图6是沿着图3的6-6剖开的顶部件的纵剖视图。
图7是从上方观察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运动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从下方观察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处于水平状态的运动控制单元的侧视图。
图10是处于上体框架和大腿部框架向上侧倾斜的状态的运动控制单元的侧视图。
图11是在图10的状态下沿着图7的11-11剖开的运动控制单元的侧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强度调节模块和运动控制单元的结合关系的图。
图13是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隔断件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垫构件的正面立体图。
图15是所述垫构件的仰视立体图。
图16是所述垫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7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上盖的仰视立体图。
图18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内壳的立体图。
图19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外壳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外壳、内壳以及导螺杆的结合状态的俯视图。
图21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沿着图14的21-21剖开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22是在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沿着图14的21-21剖开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纵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侧视立体图。
图24是所述强度调节模块的仰视立体图。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26是示出构成强度调节模块的模块壳的底面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沿着图23的27-27剖开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剖开立体图。
图28是底壳被去除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仰视图。
图29是设置有干燥模块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仰视立体图。
图30是沿着图29的30-30剖开的床的纵剖视图。
图31是设置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干燥模块的立体图。
图3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
图33是沿着图32的33-33剖开的所述床的纵剖视图。
图3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分解立体图。
图35是强度控制单元和运动控制单元的结合体的仰视立体图。
图3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和防护框架的结合体的立体图。
图37是从下方观察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和防护框架的结合体的立体图。
图38是沿着图37的38-38剖开的运动生成器的横剖视图。
图39是沿着图38的39-39剖开的运动生成器的纵剖视图。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的运转情形的立体图。
图41是沿着图40的41-41剖开的运动控制单元的纵剖视图。
图42是放大示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结合有强度控制单元的情形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图4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燥模块的立体图。
图44是在干燥模块的上侧放置顶部件的状态下沿着图43的44-44剖开的床的纵剖视图。
图4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
图46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
图4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分解立体图。
图48是沿着图45的48-48剖开的床垫组的纵剖视图。
图49是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床垫组的模块安置板的立体图。
图50是沿着图49的50-50剖开的模块安置板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51是在利用运动控制单元倾斜的状态下沿着图49的50-50剖开的模块安置板的局部纵剖视图。
图52是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床垫组和干燥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3是沿着图46的53-53剖开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纵剖视图。
图54是示出上体框架倾斜的状态的运动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55是在垫构件的顶面结合有缓冲板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立体图。
图56是所述缓冲板的仰视立体图。
图57是示出用户平卧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床所具有的体压感测薄板上时体重集中的部位的图。
图58是示出用户侧卧在体压感测薄板上时体重集中的部位的图。
图59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0至图63是在执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过程中示出的体压调节器的显示画面。
图64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65及图66是在执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过程中示出的体压调节器的显示画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垫强度控制单元以及具备该垫强度控制单元的床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上体部位倾斜的状态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着图1的4-4剖开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的床10可以包括:顶部件(topper,12),用户的身体放置在所述顶部件12;强度控制单元20,放置在所述顶部件12的下侧,包括复数个强度控制模块;隔断件(interrupter,40),夹设在所述复数个强度控制模块之间;运动控制单元30,放置在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下侧;防护板13,沿着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和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边缘围绕设置;以及床罩(或者罩套)11,包围所述顶部件12和所述防护板13。
以下所称的“强度”或“垫强度”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床的柔软性或坚硬性的程度。
根据用户的年龄、兴趣或者身体状态,用户青睐的床的强度可能会不同。根据这样的理由,本发明实施例的床的特征在于,用户通过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操作能够调节床的柔软性。
所述床罩11可以形成为其大小完全地包围所述床10的顶面部和侧面部,根据设计条件,也可以形成为其大小进一步包围床10的底面部。
并且,所述床罩11例如由包括聚氨酯的氨纶之类的具有伸缩性的材质制成,从而能够始终维持绷紧的状态。此时,随着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运转,当床倾斜时,所述床罩11被拉伸,当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返回到平坦的状态时,所述床罩11再次被收缩到原状态。
所述顶部件12是供放置用户的身体的部分,其可以包括记忆棉床垫,因用户的体重而凹陷,之后去除荷重时,所述记忆棉床垫再次恢复到原状态。
在本发明的说明中,床垫可以仅表示所述顶部件12,也可以表示包括所述顶部件12和强度控制单元20的构件。
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可以被定义为从床10的前端向后端侧排列的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的集合体。所述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各个可以包括模块壳21和在所述模块壳21的内侧排列的复数个垫构件C。
在相邻的强度调节模块之间夹设的所述隔断件40处于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铰链点。在所述铰链点所处的区域中彼此相邻的所述强度调节模块的隔开间隔比在其他区域中相邻的强度调节模块的隔开间隔更宽。这是为使因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运转而与所述铰链点相邻的强度调节模块之间引起的干涉最小化。
当用户的身体部位放置在铰链点上形成的相邻的强度调节模块之间的隔开空间时,用户在躺卧的状态下可能感到不舒适,因此,将所述隔断件40配置在所述隔开空间。
所述防护板13被配置为,避免向所述床10靠近的用户的腿或膝盖部位碰撞到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而感到疼痛或受到伤害。因此,所述防护板13可以由诸如海绵或记忆棉的柔软材质成型。
图5是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顶部件的仰视图,图6是沿着图3的6-6剖开的顶部件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5及图6,在构成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垫构件C的顶面接触所述顶部件12的底面。
详细而言,所述顶部件12可以包括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六面体形状的顶部件主体121。
作为另一例,在所述顶部件主体121的底面可以凸出形成有用于支撑垫构件C及所述隔断件40的上端部的支撑套管122。
所述支撑套管122可以包括:构成为圆筒形状的垫构件支撑套管和以呈矩形截面形状延伸的隔断件支撑套管。此外,垫构件支撑套管的内侧空间可以被定义为垫构件容置槽123,隔断件支撑套管的内侧空间被定义为隔断件容置槽124。
由于利用所述支撑套管122固定所述垫构件C及所述隔断件40的上端,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运转过程中,即使所述垫构件C和所述隔断件40的垂直状态被破坏,也能够最大程度地维持所述顶部件12的底面与所述强度调节模块及所述隔断件40相连接的状态。
图7是从上方观察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运动控制单元的立体图,图8是从下方观察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参照图7及图8,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床10的运动控制单元30可以包括:基座框架35,放置在设置面;安置框架,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放置在所述安置框架的顶面;以及支撑框架36,将所述基座框架35和所述安置框架相连接。
详细而言,所述安置框架可以大体上包括四个框架。
具体而言,构成所述安置框架的四个框架可以包括上体框架(torso frame)31、臀部框架(hip frame)32、大腿部框架(thigh frame)33以及小腿部框架(calf frame)34。
所述上体框架31可以被定义为支撑用户的上体(upper body)的框架,所述臀部框架32可以被定义为支撑用户的臀部的框架。
所述大腿部框架33可以被定义为支撑用户的大腿部分的框架,所述小腿部框架34可以被定义为支撑用户的腿部中大腿以下部分的框架。
所述上体框架31的前端可以被定义为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前端,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后端被定义为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后端。
所述上体框架31的后端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前端,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前端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后端。
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和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前端可以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相连接。
所述上体框架31可以包括外廓框架311、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12以及复数个连接杆313。
所述外廓框架311构成为四边形形状,能够定义所述上体框架31的前端部、后端部以及两个侧端部。
此外,所述复数个连接杆313将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相连接,并可以沿着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左右方向隔开地排列。
所述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12将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左侧端和右侧端相连接,并可以沿着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前后方向隔开地排列。因此,所述复数个连接杆313和所述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12可以被理解为沿着彼此正交的方向排列的结构。
另外,在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前端部的左侧边角及右侧边角,一对垂直杆314可以沿着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一对垂直杆314可以利用水平杆315相连接。此外,从所述一对垂直杆314各个的下端到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后端可以延伸有倾斜杆316。
所述一对垂直杆314可以被理解为是,将施加于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垂直方向荷重传递给设置面,从而执行防止所述外廓框架311因所述垂直方向荷重而被弯曲的功能的构件。所述垂直方向荷重可以被理解为将用户的上体荷重、强度控制模块的荷重以及顶部件的一部分荷重相加的荷重。
所述水平杆315可以被理解为是,执行防止所述一对垂直杆314的下端部因所述垂直方向荷重而向彼此远离的方向或彼此靠近的方向弯曲的功能的构件。
所述倾斜杆316可以被理解为是,执行防止所述一对垂直杆314因所述垂直方向荷重而向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前方或后方弯曲的功能的构件。
用于定义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后端部的框架部分(或者杆)作用为所述外廓框架311的铰链轴(或者旋转中心)。因此,作为所述上体框架31的旋转中心的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后端部可以被定义为上部铰链轴。
另外,在所述外廓框架311的底面安装有上部致动器37,所述上部致动器37使所述上体框架311以所述上部铰链轴为中心旋转。所述上部致动器37可以包括驱动部371和利用所述驱动部371延伸或收缩的柱塞372。
当所述柱塞372向前方延伸时,所述上体框架31向上侧旋转,当所述柱塞372向后方收缩时,所述上体框架31向下侧旋转。
在所述安置框架的底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上部致动器37的紧固凸缘。
所述紧固凸缘可以包括:柱塞紧固凸缘317,所述上部致动器37的前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17;以及驱动部紧固凸缘318,所述上部致动器37的后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18。
在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17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有所述柱塞372的前端部。
并且,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17可以形成在所述上体框架31的底面,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18形成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底面。
并且,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17可以形成在比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18更高的位置。换言之,经过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17的水平线(或者水平面)和经过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18的水平线(或者水平面)可以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
利用这样的结构,在所述安置框架水平地放置的状态下,所述上部致动器37的柱塞372倾斜地配置。由此,当所述柱塞372延伸时,所述上体框架31能够向上侧旋转。假如所述柱塞372在水平的状态下延伸时,所述上体框架31可能无法向上侧顺畅地旋转。
另外,与所述上体框架31相同地,所述臀部框架32可以包括外廓框架321、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22以及复数个连接杆323。
所述外廓框架321可以由四个杆构成为矩形形状。在所述外廓框架321的前端部的底面,复数个上部铰链轴托架32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地配置。此外,所述上体框架31的后端部设置成贯穿所述复数个上部铰链轴托架324,由此,所述上体框架31的后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前端。
并且,所述臀部框架32还可以包括将所述外廓框架321的前端部底面和后端部底面相连接的荷重支撑杆328。详细而言,在所述荷重支撑杆328的前端部连接有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18。
在所述上体框架31向上侧倾斜的状态下,所述荷重支撑杆328能够防止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18因向所述上部致动器37传递的所述垂直方向荷重而向后方推动。
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下侧安装有下部致动器38,以使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部能够沿着上下方向倾斜。与所述上部致动器37相同地,所述下部致动器38可以包括驱动部381和柱塞382。
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前端部底面形成有驱动部紧固凸缘326,所述下部致动器38的驱动部38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26。此外,所述下部致动器38的柱塞382的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的柱塞紧固凸缘327形成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前端部底面。
此外,所述驱动部紧固凸缘326位于比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27更高的位置。因此,可以说明为所述上部致动器37以使柱塞372呈向上倾斜的形态安装在所述安置框架的底面,所述下部致动器38以使柱塞382呈向下倾斜的形态安装在所述安置框架的底面。
另外,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底面延伸有支撑框架36,所述支撑框架36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基座框架35。
详细而言,所述基座框架35构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其边角可以形成为具有弧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支撑框架36包括在从所述臀部框架32的中心向左侧及右侧方向隔开的位置向下侧延伸的一对框架。所述一对框架可以被定义为左侧支撑框架和右侧支撑框架。
所述左侧支撑框架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基座框架35的左侧,所述右侧支撑框架的下端部连接在所述基座框架35的右侧,从而所述支撑框架36和所述基座框架35构成为一体。
并且,所述支撑框架36的底部面与所述基座框架35的底部面经过同一水平面。因此,当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放置在设置面时,能够防止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在左右方向上晃动。
当然,所述支撑框架36还可以设置在相当于所述基座框架35的内侧空间的所述臀部框架32的底面。
此外,如图所示,与所述支撑框架36相同的形状的框架还可以分别提供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左侧边缘及右侧边缘。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还提供有与所述支撑框架36相同的形状的支撑框架时,能够防止所述臀部框架32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因从所述顶部件12和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作用的垂直方向荷重而弯曲并向下侧下垂的现象。
如图所示,与所述支撑框架36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的支撑框架当然还可以分别形成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左右侧端部及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左右侧端部。
需要指出的是,由形成在所述上体框架31的前端部的所述垂直杆314和水平杆315所定义的支撑结构还可以同样地形成在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后端部。
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前端部底面可以形成有复数个下部铰链轴托架325。
与所述复数个上部铰链轴托架324相同地,所述复数个下部铰链轴托架325可以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左右方向上隔开地配置。
此外,用于定义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前端部的框架(或者杆)贯穿所述下部铰链轴托架325,从而使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前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后端部。
作为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旋转中心的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前端部可以被定义为下部铰链轴。
另外,所述大腿部框架33可以构成为实质上与所述臀部框架32彼此对称的形状,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与所述臀部框架32相同地,所述大腿部框架33可以包括:四边形形状的外廓框架331;复数个连接杆333,将所述外廓框架33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相连接;垫构件安置板332,其两端部结合在所述外廓框架331的左侧端部和右侧端部的顶面。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2可以提供有一个或复数个。
如上所述,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前端部底面设置有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27,在所述柱塞紧固凸缘327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有所述下部致动器38的柱塞382的端部。
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部可以延伸有复数个连接凸缘334。所述复数个连接凸缘334可以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部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有一个,但是也不排除形成有三个以上。
与所述上体框架31相同地,所述小腿部框架34可以包括外廓框架341、垫构件安置板342以及连接杆343。
所述外廓框架341可以构成为大致四边形形状,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42可以提供有一个或复数个。
所述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42放置在外廓框架341的左侧端部及右侧端部的顶面,并且可以在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前后方向上隔开地配置。
所述连接杆343也可以提供有一个或复数个,所述复数个连接杆343将所述外廓框架341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相连接,并且可以在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左右方向上隔开地配置。
并且,在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前端部也可以形成有与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部形成的连接凸缘334相同的形态的连接凸缘344。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连接凸缘334和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连接凸缘344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相连接。
图9是处于水平状态的运动控制单元的侧视图,图10是处于上体框架和大腿部框架向上侧倾斜的状态的运动控制单元的侧视图,图11是在图10的状态下沿着图7的11-11剖开的运动控制单元的侧剖视图。
参照图9,可以将定义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安置框架的所有框架,即所述上体框架31、臀部框架32、大腿部框架33以及所述小腿部框架34均呈水平的状态定义为基本(default)状态。
参照图10,所述上体框架31和所述大腿部框架33可以利用所述上部致动器37和所述下部致动器38的运转而向上侧倾斜规定角度。
图10示出在所述上体框架31向上倾斜状态下所述上部致动器37的柱塞372被拉伸的情形,图11示出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向上倾斜的状态下所述下部致动器38的柱塞382被拉伸的情形。
所述臀部框架32始终维持水平的状态,从所述上体框架31向所述上部致动器37传递的荷重(或者旋转力矩)和从所述大腿部框架33向所述下部致动器38传递的荷重(或者旋转力矩)均传递给所述臀部框架32。
传递到所述臀部框架32的彼此对称的两个旋转力矩在所述基座框架35被抵消。因此,不会发生所述基座框架35的前端部(上体框架侧的端部)或后端部(大腿部框架侧的端部)因所述旋转力矩而从设置面被抬起的现象。为了避免所述基座框架35的前端部或后端部因所述旋转力矩而被抬起致使所述床10向前端部或后端部侧翻倒,所述基座框架35的长度足够长为宜。
图12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强度调节模块和运动控制单元的结合关系的图。
参照图12,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控制单元20可以被定义为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的集合体。
详细而言,所述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各个可以包括模块壳21和安置在所述模块壳21的复数个垫构件C。
所述模块壳21放置于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顶面提供的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12、322、332、342。具体而言,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12、322、332、342可以位于所述模块壳21的底面部中央。
此外,利用贯穿所述模块壳21的底面并插入到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12、322、332、342的紧固构件S,所述强度调节模块可以固定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顶面。
在所述模块壳21的两个侧端部的底面部中央形成有供所述紧固构件S贯穿的贯通孔。此外,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12、322、332、342的左侧边缘及右侧边缘分别形成有供所述紧固构件S贯穿的紧固孔332a,从而使所述模块壳21的两端部固定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2。
除了这样的紧固结构以外,也可以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的顶面设置有双面胶带形态的粘结构件,从而使所述模块壳21的底面固定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
图13是构成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隔断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13,本发明实施例的隔断件40夹设在相邻的强度调节模块之间,从而起到防止相邻的强度调节模块之间干涉的作用。
尤其是,所述隔断件40配置在构成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各个框架中铰链轴所处的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隔断件40可以放置在作为所述上体框架31的旋转中心的上部铰链轴、作为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旋转中心的下部铰链轴以及所述大腿部框架33和所述小腿部框架34相对旋转的连接凸缘334、344上。
所述上体框架31和臀部框架32之间放置的隔断件40可以被定义为第一隔断件。
所述臀部框架32和所述大腿部框架33之间放置的隔断件40可以被定义为第二隔断件。
所述大腿部框架33和所述小腿部框架34之间放置的隔断件40可以被定义为第三隔断件。
由此,当所述上体框架31向上侧倾斜时,放置在上体框架31后端的垫构件C和放置在所述臀部框架32的前端的垫构件C的上部靠近。其结果,所述第一隔断件的上部被压缩而其形状变形。
与此相同地,当所述大腿部框架33向上侧倾斜时,所述第二隔断件的上部被压缩而其形状变形。
所述第三隔断件的前后方向厚度可以比放置在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的垫构件和放置在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前端的垫构件之间的间隔更大。其中,前后方向可以被理解为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长度方向。
由此,当所述第三隔断件夹入到所述大腿部框架33和小腿部框架34之间时,维持与没有外力作用时的原来的厚度(基本厚度)相比更缩小的状态。
在此状态下,当所述大腿部框架33向上侧倾斜时,与所述第三隔断件的前后端相邻的垫构件之间的间隔增大。其结果,所述第三隔断件向接近基本厚度的方向变形。
只是由于所述大腿部框架33的后端和所述小腿部框架34的前端相对旋转,可以实现所述第三隔断件的上端部厚度大于下端部厚度的形态,变形为所谓的扇形形状。
其中,所述隔断件40由与所述顶部件12或所述防护板13相同的材质构成,由此可以具有施加外力时引起形状变形,而去除外力时恢复到原状态的特性。
并且,在所述隔断件40的上端部形成有复数个狭缝42,从而可以被设计为所述隔断件40的上端部容易引起形状变形。因此,所述隔断件40可以被说明为包括主体41、形成在所述主体41的上端的复数个狭缝42以及在所述复数个狭缝42之间定义的复数个翅片(fin)43。
此外,所述复数个狭缝42和翅片43沿着所述隔断件40的长度方向(运动控制单元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所述隔断件40的厚度方向(运动控制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彼此交替地形成。
以下,参照附图对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床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垫构件C的一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对于所述垫构件C可以赋予其他附图标记。
以下说明的垫构件以构成为圆筒形状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换言之,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包括构成为多角筒形状的情形。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垫构件的正面立体图,图15是所述垫构件的仰视立体图,图16是所述垫构件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14至图16,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垫构件90可以包括外壳91、内壳92、外弹簧93、内弹簧94、上盖97、导螺杆99以及传动齿轮990。
所述垫构件90还可以包括内弹簧盖95、外弹簧盖98、缓冲件96中的至少一部分或全部。
详细而言,所述外弹簧93可以包括以螺旋形状卷绕的螺旋压缩弹簧。
所述内弹簧94具有比所述外弹簧93的直径更小的直径,并可以具有比所述外弹簧93的弹性系数更小的弹性系数(或者更小的弹簧常数)。换言之,所述内弹簧94的弹性强度可以设定为比所述外弹簧93的弹性强度更小。
其中,弹性强度可以被理解为与变形量成反比。作为一例,对于相同的轴向力,所述内弹簧94的变形量大于所述外弹簧93的变形量。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内弹簧94和外弹簧93的弹性强度也可以设定为相同。
在所述导螺杆99的外周面可以形成有螺纹,在其下端可以结合有所述传动齿轮990。所述导螺杆9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外壳91的底面部中央,在所述导螺杆的外周面螺纹结合有所述内壳92。此外,利用所述导螺杆99的旋转,所述内壳92沿着所述导螺杆99上升或下降。
所述内弹簧盖95是包覆所述内弹簧94的盖,其可以包括厚度薄的布,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其可以是具有随着弹簧的弹性变形而其形状变形后恢复到原状态的特性的任意的材质。
所述外弹簧盖98是包覆所述外弹簧93的盖,其可以由与所述内弹簧盖95相同的材质构成。
所述缓冲件96安装在所述上盖97的底面,所述内弹簧94的上端接触到所述缓冲件96的底面而吸收冲击和噪音。例如,在所述内壳92下降至所述内弹簧94的上端从所述上盖97的底面隔开的位置的状态下,向所述垫构件90作用有垂直方向力时,所述缓冲件96可以吸收因所述内弹簧94碰撞到所述上盖97的底面而产生的噪音。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上盖97、内壳92以及所述外壳91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7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上盖的仰视立体图。
参照图17,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90的上盖97可以包括:圆形或多边形的盖板971;以及盖套管972,从所述盖板971的边缘向下侧延伸。
在所述盖板971的底面,缓冲件安置部971a可以向上侧以具有台阶的方式形成。所述盖板971的相当于所述缓冲件安置部971a的边缘和所述盖套管972的内侧边缘之间的底面可以被定义为弹簧安置部971b。在所述弹簧安置部971b安置所述外弹簧93的上端部。
图18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内壳的立体图。
参照图18,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90的内壳92可以包括:圆形或多边形形状的基座板921;基座套管922,从所述基座板921的边缘向上侧延伸;以及螺杆套管923,从所述基座板921的顶面中央延伸。
详细而言,在所述基座套管922沿着半径方向凸出有复数个引导凸起927,所述复数个引导凸起927在所述基座套管922的圆周方向上隔开地配置。
所述引导凸起927可以由所述基座套管922弯折并延伸而形成。所述引导凸起927可以包括:一对侧面部,沿着所述基座板921的半径方向延伸并彼此相向;以及前表面部,将所述一对侧面部相连接。
在所述螺杆套管923的内侧形成有螺杆孔924,在所述螺杆孔924的内周面形成有螺纹。
在所述螺杆套管923的外周面,复数个加强筋926可以沿着半径方向延伸。在所述复数个加强筋926的端部和所述基座套管922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放置所述内弹簧94的下端部。因此,所述复数个加强筋926除了执行加强所述螺杆套管923的强度的功能以外,还执行防止所述内弹簧94的半径方向摇动的功能。
此外,在所述基座板921可以形成有一个或复数个气孔928(或者狭缝)。
图19是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外壳的立体图。
参照图19,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90的外壳91可以包括:圆形或多边形形状的底板911;以及壳套管912,从所述底板911的顶面以具有比所述底板911的直径更小的直径的方式向上侧延伸。
详细而言,在所述底板911的边缘向上侧弯折延伸有弹簧凸缘913。此外,所述底板911的相当于所述弹簧凸缘913和所述壳套管912之间的顶面可以被定义为安置所述外弹簧93的下端部的弹簧安置部914。
并且,在所述壳套管912的内周面延伸有一对引导筋915,由所述一对引导筋915构成的引导部可以在所述壳套管912的圆周方向上配置有复数个。
在所述一对引导筋915之间的空间插入所述内壳92的引导凸起927。因此,由所述一对引导筋915构成的引导部可以按与所述引导凸起927的数目相应的数目形成在所述壳套管912的内周面。
在所述底板911的中央可以形成有螺杆孔916a,在所述螺杆孔916a的边缘延伸有支撑套管916,从而能够支撑贯穿所述螺杆孔916a的所述导螺杆99。
在所述底板911可以有复数个气孔917在圆周方向上隔开地配置。所述复数个气孔917各个可以形成为沿着所述底板911的圆周方向以具有弧度的方式延伸的长孔形态,但是所述气孔917的大小或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并且,在所述底板911的相当于所述壳套管912的内侧边缘的顶面可以凸出有复数个防摇动筋918。
所述防摇动筋918从所述壳套管912的内周面向所述底板911的中心方向凸出,并且可以构成为半圆或椭圆形状。
图20是示出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外壳、内壳以及导螺杆的结合状态的俯视图。
参照图20,所述外壳91上形成的所述一对引导筋915分别紧贴在所述内壳92上形成的所述引导凸起927的两个侧面部。
详细而言,由于所述引导凸起927被所述引导筋915支撑,因此,能够防止所述内壳92升降时在圆周方向上空转的现象。
并且,当所述内壳92下降至所述外壳91的底部面时,所述防摇动筋918接触到所述内壳92的外周面。其结果,能够防止所述内壳92沿着半径方向摇动时产生噪音的现象。
图21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沿着图14的21-21剖开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纵剖视图,图22是在有外力作用的状态下沿着图14的21-21剖开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垫构件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21及图22,随着使所述导螺杆99向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所述内壳92的高度得到调节。
详细而言,在没有外力作用的基本状态下,根据所述内壳92的高度,所述内弹簧94的上端部可以与所述缓冲件96接触或不接触。
在此状态下,向所述垫构件90的顶面作用有垂直方向外力时,所述上盖97下降并将所述外弹簧93和内弹簧94同时压缩,或者先压缩所述外弹簧93后同时压缩所述内弹簧94,从而能够调节所述垫构件90的垫强度。
图2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侧视立体图,图24是所述强度调节模块的仰视立体图。
参照图23及图24,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垫强度控制单元的强度调节模块M1的特征在于,利用从驱动马达供应的旋转力自动地调节垫构件的强度。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M1可以包括模块壳21、安装在所述模块壳21的复数个垫构件90以及将所述复数个垫构件90的垫强度(或者弹性强度)一次性相同地调节的驱动手段。
所述模块壳21可以包括底壳23和上壳22,在所述底壳23和上壳22之间定义的空间可以容置所述驱动手段。
附图中示出一个强度调节模块M1由八个垫构件90构成的情形,但是垫构件90的数目并不限定于此。
图2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6是示出构成强度调节模块的模块壳的底面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5及图26,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M1可以包括模块壳21、复数个垫构件90以及驱动手段。
所述驱动手段可以包括驱动马达24和齿轮组件25。所述驱动马达24可以被定义为传递用于运转所述齿轮组件25的旋转力的旋转力传递构件。
所述上壳22可以包括:外廓框架221,具有规定的高度并构成为矩形形状;以及内板222,形成在所述外廓框架221的内侧。
所述内板222形成在从所述外廓框架221的下端向上侧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从而将所述上壳22的内侧空间划分为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
在所述上壳22的下部空间容置所述齿轮组件25,在所述外廓框架221的上部空间放置所述复数个垫构件90。
在所述内板222的底面凸出有复数个齿轮轴225,从而后述的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复数个齿轮轴225上。
在所述内板222的顶面凸出有复数个分划板223,从而可以将所述外廓框架221的上部空间划分为复数个小空间。
所述复数个分划板223可以包括:复数个横向分划板,沿着所述上壳2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在长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以及纵向分划板,沿着所述上壳2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纵向分划板将所述外廓框架221的上部空间左右进行二等分。
根据所述复数个垫构件90的配置列数确定所述纵向分划板的数目,并根据所述复数个垫构件90的配置行数确定所述横向分划板的数目。
在由所述横向分划板和纵向分划板划分的复数个小空间分别延伸有支撑套管224,在所述内板222的相当于所述支撑套管224的内侧的位置可以形成有贯通孔224a。
所述支撑套管224和所述分划板223的高度可以相同,所述支撑套管224的内径形成为其大小可以与所述垫构件90的外径对应。
所述贯通孔224a形成为其直径比所述支撑套管224的内径更小,并在所述支撑套管224的内侧底面形成有安置面224b,从而能够支撑所述垫构件90的底面部边缘。
并且,所述贯通孔224a的直径形成为与所述传动齿轮990的外径对应的大小,并在所述垫构件90安置于所述支撑套管224的内侧时,所述传动齿轮990通过所述贯通孔224a并向所述外廓框架221的下部空间露出。
另外,在所述上壳22的下部空间的边缘安装有密封件26,从而能够使杂质通过所述底壳23和所述上壳22的结合部分流入的量最小化。进一步,能够使齿轮在所述外廓框架221的下部空间进行驱动时产生的噪音向外部泄漏的程度最小化。
并且,所述底壳23可以包括底面部231和从所述底面部231的边缘向上侧延伸的侧壁232。所述侧壁232紧贴在用于定义所述上壳22的下部空间的所述外廓框架221的内周面。此外,所述密封件26可以紧贴在所述侧壁232的上端部,或者夹入在所述侧壁232的上端部外周面和所述外廓框架221的内周面之间。
在所述底面部231的相当于所述复数个齿轮轴225的正下方的位置可以形成有复数个轴孔233。
但是,在所述齿轮轴225的长度形成为与所述上壳22的下部空间的高度对应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所述轴孔233。
换言之,在所述底壳23与所述上壳22结合的状态下,所述齿轮轴225以与所述内板222的底面和所述底面部23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对应的长度延伸时,可以不形成所述轴孔233。
并且,在所述底面部231的底面可以凸出有用于容置所述驱动马达24的马达壳体235。
所述马达壳体235可以由所述底面部231的一部分向下侧以规定深度凹陷或以具有台阶的方式形成。
或者,可以在所述底面部231形成有连通孔,并在所述底面部231的相当于所述连通孔的正下方的底面结合有额外的壳体构件,从而定义所述马达壳体235。
另外,构成所述驱动手段的所述齿轮组件25可以包括:驱动齿轮251,连接在所述驱动马达24的转轴;以及复数个从动齿轮252,配置在所述驱动齿轮251和相邻的传动齿轮990之间。
其中,与所述驱动齿轮251直接连接的齿轮可以被定义为从动齿轮,并且相邻的传动齿轮990之间夹设的齿轮被定义为惰齿轮(idle gear)。
或者,所述复数个从动齿轮252可以均被定义为惰齿轮。
虽然所述齿轮轴225可以从所述内板222的底面延伸,但是也可以从所述底面部231的顶面向上侧延伸。
所述齿轮轴225可以被理解为包括:从动齿轮轴,与所述驱动齿轮251相咬合的从动齿轮252安装在所述从动齿轮轴;以及惰齿轮轴,与所述传动齿轮990相咬合的惰齿轮安装在所述惰齿轮轴。
另外,在所述底面部231的中央,具体而言在相当于沿着模块壳21的长度方向排列的两列传动齿轮990之间的空间可以配置有分隔件234。
所述分隔件234执行防止所述从动齿轮252(或者惰齿轮)沿着所述模块壳21的宽度方向摇动而导致齿轮结合被破坏的功能。
并且,所述分隔件234形成为其高度与所述内板222和所述底面部231之间的间隔对应,从而执行防止所述内板222下垂现象的功能。
图27是沿着图23的27-27剖开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剖开立体图,图28是底壳被去除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仰视图。
参照图27及图28,所述传动齿轮990和所述从动齿轮252彼此交替地相连接,所述传动齿轮990利用所述从动齿轮252均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详细而言,从所述驱动马达24供应的旋转力通过所述驱动齿轮251向所述从动齿轮252传递,传递到所述从动齿轮252的旋转力向所述传动齿轮990和从动齿轮252(或者惰齿轮)依次地传递。
可以将直接连接在所述驱动齿轮251的齿轮定义为从动齿轮252,并将配置在相邻的传动齿轮990之间的齿轮定义为惰齿轮。
并且,如图所示,所述驱动齿轮251可以与位于最外侧的从动齿轮列相咬合,但是并不排除其与位于不是最外侧的内侧的复数个从动齿轮列咬合的情形。
根据如上所述的结构,通过设置在床的输入部(未图示)设定垫强度时,所述驱动马达24旋转。当所述驱动马达24旋转时,旋转力传递到所述齿轮组件25,从而控制为构成单位强度调节模块的复数个垫构件90均具有相同的弹性强度。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以垫构件被提供为两列,并且各列的复数个垫构件经由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齿轮结合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实现为提供有一列或三列以上的垫构件的结构。
在复数个垫构件提供为一列的情况下,在所述驱动齿轮251可以连接有一个从动齿轮252。
在提供为三列以上的垫构件的情况下,在相邻的从动齿轮之间配置惰齿轮时,可以利用一个驱动马达24控制三列以上的垫构件的垫强度。
图29是设置有干燥模块的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仰视立体图,图30是沿着图29的30-30剖开的床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29及图30,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10的底面可以安装有为了干燥所述顶部件12而供应室内空气的干燥模块50。
详细而言,在防护板13的位于用户脚侧的部分可以形成有用于吸入室内空气的吸入口131。这是因为,防护板13的位于用户头侧的部分通常紧贴在室内墙壁。
因此,根据床10的设置条件,所述吸入口131可以形成在防护板13中除了紧贴在室内墙壁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例如,所述吸入口131也可以形成在防护板13的与床10的两个侧面对应的部分,即与用户两侧肩膀靠近的部分。
此外,所述吸入口131形成在所述防护板13的与其下端靠近的部分,所述吸入口131可以与形成在所述干燥模块50的室内空气吸入部相连接。
通过所述吸入口131流入到所述干燥模块50内部的室内空气通过形成在所述干燥模块50的室内空气吐出部向所述顶部件12侧吐出。
如图30所示,在所述干燥模块50形成有复数个室内空气吐出部,所述复数个室内空气吐出部以朝向所述顶部件12的方式配置。因此,室内空气从所述干燥模块50向上吐出,透过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并向所述顶部件12侧流动而干燥所述顶部件12。
由于所述顶部件12由多孔性材质的记忆棉成型,与所述顶部件12的底面相碰撞的室内空气的一部分可以透过所述顶部件12。
此外,与所述顶部件12相碰撞的空气中的其余一部分向所述顶部件12的底面边缘扩散,并沿着所述顶部件12的侧面上升。沿着所述顶部件12的侧面上升的空气通过所述床罩11和所述顶部件12的顶面之间的空间流动,并在此过程中蒸发所述顶部件12的顶面渗入的水分。
所述干燥模块50的室内空气吐出部并不是完全地紧贴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底面的结构。因此,通过所述室内空气吐出部吐出的室内空气透过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形成的复数个间隙上升,可以均匀地分散在所述顶部件12的整个底面。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干燥模块50的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1是设置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干燥模块的立体图。
参照图31,本发明实施例的干燥模块50可以包括:送风扇53,用于吸入室内空气;吸入管道52,其一端连接在所述送风扇53的吸入孔;过滤器单元51,配置在所述吸入管道52的另一端;供应管道54,其一端连接在所述送风扇53的吐出孔;复数个吐出管道55,连接在所述供应管道54的吐出口。
详细而言,可以将安装所述过滤器单元51的所述吸入管道52的另一端定义为所述干燥模块50的室内空气吸入部,并将形成在所述吐出管道55的吐出口551定义为所述干燥模块50的室内空气吐出部。
所述过滤器单元51可以安装在所述吸入管道52的另一端即吸入口,也可以安装在所述防护板13上形成的所述吸入口131。
由于所述干燥模块50固定安装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当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倾斜时,所述干燥模块50也需要一同倾斜。
因此,所述吸入管道52可以由能够弯曲的软质管道522和不能弯曲的硬质管道521的组合来构成。所述供应管道54也可以与所述吸入管道52相同地由硬质管道541和软质管道542的组合来构成。
所述软质管道522、542可以包括波纹管形态的管道。
所述软质管道522、542可以配置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铰链轴所处的区域。例如,可以在所述上体框架31和臀部框架32相遇的位置、所述臀部框架32和大腿部框架33相遇的位置以及所述大腿部框架33和小腿部框架34相遇的位置配置所述软质管道522、542。换言之,可以说明为所述软质管道522、542配置在所述隔断件40的下侧。
所述干燥模块50可以根据所述床10的规格以呈一列的方式配置,也可以在所述床10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复数个列。
虽然所述送风扇53的吸入口形成有一个,但是吐出口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其结果,一个吸入管道52连接在所述送风扇53,而复数个供应管道54可以连接在所述送风扇53。
所述送风扇53可以是沿着轴向吸入空气并沿着半径方向吐出的离心式风扇,作为一例可以包括涡轮风扇。
所述送风扇53可以包括风扇和容置所述风扇的风扇壳体,在所述风扇壳体的底面可以形成有一个吸入口,并在所述风扇壳体的侧面形成有复数个吐出口。
如图所示,一对吐出口形成在所述风扇壳体的侧面,并且可以形成在彼此相向的位置。由此,一对供应管道54可以从所述风扇壳体沿着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并以呈一列的方式配置。但是,根据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的倾斜,所述一对供应管道54所构成的角度可以小于180度。
在所述供应管道54的顶面可以形成有复数个吐出口,所述复数个吐出口可以在所述供应管道54的长度方向上隔开地配置。
在所述复数个吐出口可以分别连接有所述复数个吐出管道55。所述复数个吐出管道55和所述供应管道54可以作为单一体注塑成型。或者,也可以实现为独立的所述复数个吐出管道55结合在所述供应管道54的结构。
所述复数个吐出管道55各个可以具有规定的宽度,并沿着与所述供应管道54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规定长度。
所述吐出管道55的顶面呈开口,并在底面形成有所述吐出口551。所述吐出口551当然与形成在所述供应管道54的顶面的吐出口相连通。
所述吐出口551具有规定的宽度并沿着所述吐出管道55的长度方向延伸规定长度,并且可以构成为狭缝形态,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所述吐出口551构成为宽度窄的狭缝形态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所述吐出口551吐出的空气的速度增大,能够使通过所述吐出口551吐出的空气有效地到达所述顶部件12。
所述吐出管道55的宽度可以形成为与所述隔断件40的宽度对应的长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所述床10的底面提供有一个干燥模块50的情况下,所述吐出管道55可以与所述床10的宽度,具体而言与所述顶部件12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延伸。
另外,所述吸入管道52图示为在所述供应管道54的下侧与所述供应管道54实质上平行地延伸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另一例,所述吸入管道52也可以沿着与所述供应管道54正交的方向,即沿着所述床10的宽度方向延伸。
由于所述吸入管道52的长度越短,空气的流动阻力越小,所述吸入管道52的吸入口也可以位于所述床10的一侧面为宜。
图3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图33是沿着图32的33-33剖开的所述床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32及图33,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10a的特征在于,强度控制单元20和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300一体地构成,并且顶部件12能够从强度控制单元20分离。
详细而言,所述顶部件12可以以被床罩11包围的方式提供。虽然表现为所述顶部件12的厚度比之前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顶部件12的厚度更厚,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并且,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下侧提供有干燥模块500,所述干燥模块500可以一体地结合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即,当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倾斜时,位于倾斜的部分的下侧的所述干燥模块500的一部分也可以一同倾斜。
并且,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床10中提供的干燥模块50相同地,所述干燥模块500吸入室内空气并向所述顶部件12侧供应,从而干燥所述顶部件12。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强度控制单元20可以被定义为强度调节模块M1和隔断件40的集合体。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10a还可以包括容置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和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防护框架60(guard frame)。
所述防护框架60执行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防护板13的功能的同时,执行支撑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功能。换言之,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300一体地结合在所述防护框架60的内侧,并在与所述防护框架60结合的状态下,其至少一部分能够倾斜。
所述床10a还可以包括结合在所述防护框架60的边角的复数个床腿70。
所述防护框架60的底面以所述床腿70的长度从设置面隔开,从而能够防止构成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联接件构件(将后述)接触到设置面。
其中,当所述防护框架60被设计为其高度足够高而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运转的过程中,避免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结构元件接触到设置面时,也可能不需要设置所述床腿70。
即,在所述防护框架60的底面部接触到设置面的状态下,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及所述干燥模块500不会接触到设置面时,所述床腿70可以被省略。
以下,参照附图对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300和干燥模块500的结构以及运转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3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分解立体图,图35是强度控制单元和运动控制单元结合体的仰视立体图。
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可以采用与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强度控制单元20相同的结构,因此,省去对强度控制单元20的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结合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照图34及图35,所述防护框架60可以包括头部框架62、脚趾部框架63(toeframe)以及一对侧框架61,所述防护框架60包围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和强度控制单元20的侧面加以保护。
详细而言,所述头部框架62配置在用户躺卧时与用户的头部相邻的强度控制单元20的边缘。此外,所述脚趾部框架63配置在与用户的脚部相邻的强度控制单元20的边缘。
所述防护框架60还可以包括提供在所述四个框架61、62、63相遇的边角部位的连接件64。所述连接件64弯折为90度,从而使沿着彼此交叉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框架的端部彼此结合。此外,利用四个连接件64将所述四个框架61、62、63连接为一体,从而形成单一的支撑框架。
在所述防护框架60的边角下端形成有供所述床腿70的上端结合的边缘板65,在所述边缘板形成有固定托架66。
在所述头部框架62和所述脚趾部框架63的下端部内侧面分别放置支撑板67,所述支撑板67的两端部插入到所述固定托架66被支撑。为使所述支撑板67的两端部插入到所述固定托架66,所述固定托架66可以构成为n字形状。
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一端部(用户的头部分所处的端部)和另一端部(用户的脚部分所处的端部)的底面放置在所述支撑板67。由此,能够防止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和强度控制单元20的结合体因荷重而向下方下垂的现象。
并且,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两个侧面的中央位置可以利用固定块体(将后述)固定在所述侧框架61。
在所述侧框架61的中央部分形成有紧固孔611,从而利用紧固构件将所述侧框架61和所述固定块体相结合。
并且,在所述侧框架61的下端部可以延伸有联接件驱动轴连接端612。在所述联接件驱动轴连接端61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连接有联接件驱动轴(将后述)。
并且,在所述脚趾部框架63的上端设置有防脱离构件68,从而能够防止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倾斜的状态下所述顶部件12被推动而向下移动。
所述防脱离构件68可以是所述脚趾部框架63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紧固在所述脚趾部框架63的独立构件。
所述干燥模块500配置在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下侧,并可以固定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由此,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所述干燥模块500的一部分能够与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一同倾斜。
图36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和防护框架的结合体的立体图,图37是从下方观察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和防护框架的结合体的立体图。
参照图36及图37,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300可以包括运动生成器3100、运动联接件3200以及安置框架3300。
首先,所述安置框架3300是用于放置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部分,所述安置框架3300的一部分因从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供应的驱动力而被倾斜。
所述安置框架3300可以包括一对固定块体3310、上体框架3320、下体框架3330、垫构件安置板3340以及固定杆3350。
所述一对固定块体3310分别固定在构成所述防护框架60的所述一对侧框架61的内侧面并彼此相向。详细而言,包括螺钉的紧固构件可以贯穿所述侧框架61上形成的所述紧固孔611并插入到所述固定块体3310。所述一对固定块体3310可以位于所述侧框架61的中央位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所述上体框架3320的一端部和所述下体框架3330的一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固定块体3310。
所述上体框架3320可以包括:一对中间上框架3321,其一端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一对固定块体3310;以及一对上框架3322,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一对中间上框架3321的另一端部。所述一对中间上框架3321和一对上框架3322彼此平行地配置。
与所述上体框架3320相同地,所述下体框架3330可以包括:一对中间下框架3331,其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一对固定块体3310;以及一对下框架3332,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一对中间下框架3331的另一端部。
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40将彼此平行地配置的所述一对框架相连接。
所述安置框架3300也可以被定义为包括平行地配置的直线杆和将这些平行的直线杆相连接的垫构件安置板的结构。
例如,所述上框架3322可以被定义为包括一对平行的直线杆和将所述一对平行的直线杆相连接的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的结构。
或者,可以将包括彼此相向的一对直线杆和将所述一对直线杆相连接的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的结构定义为倾斜部。在此情况下,所述上体框架3320和下体框架3330各个可以被说明为包括彼此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相连接的两个倾斜部。
更详细而言,所述上体框架3320可以被说明为包括:第一倾斜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3310;以及第二倾斜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另一端。
此外,所述第一倾斜部可以被说明为包括所述一对中间上框架3321和将所述一对中间上框架3321相连接的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340。
所述第二倾斜部可以被说明为包括所述一对上框架3322和将所述一对上框架3322相连接的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340。
同样地,所述下体框架3330可以被说明为包括:第三倾斜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3310;以及第四倾斜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三倾斜部的另一端。
并且,所述第三倾斜部可以被说明为包括所述一对中间下框架3331和将所述一对中间下框架3331相连接的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340。
所述第四倾斜部可以被说明为包括所述一对下框架3332和将所述一对下框架3332相连接的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3340。
所述第一至第四倾斜部的概念还可以相似地适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床10的运动控制单元30。
例如,构成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床10的运动控制单元30的所述臀部框架32可以被定义为固定部,所述上体框架31被定义为第一倾斜部,所述大腿部框架33被定义为第二倾斜部,所述小腿部框架34被定义为第三倾斜部。
所述第一至第三倾斜部的顺序并不限定于以上的例示。即,所述上体框架32、大腿部框架33以及小腿部框架34中的一个可以被定义为第一倾斜部,其余两个中的一个被定义为第二倾斜部,其余两个中的另一个被定义为第三倾斜部。
另外,所述固定杆3350的两端部将所述一对固定块体3310的底面彼此相连接,从而能够使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下垂现象最小化。此外,在所述固定杆3350可以结合有构成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的变速器3110(将后述)。
并且,在所述一对上框架3322的底面分别设置有上部联接件连接端3323,在所述一对下框架3332的底面分别设置有下部联接件连接端3333。
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和所述运动联接件3200的结合体可以被定义为倾斜力生成手段。
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可以包括变速器和贯穿所述变速器的联接件驱动轴3150。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联接件驱动轴连接端612。
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可以包括一对轴。
构成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所述一对轴可以被定义为贯穿所述变速器的前端部的上部联接件驱动轴和贯穿所述变速器的后端部的下部联接件驱动轴。
在所述联接件驱动轴连接端612的内侧面形成有安装槽,在所述安装槽可以插入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端部。此外,在所述安装槽的内周面排列有复数个球轴承,从而在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旋转时能够产生最小程度的摩擦力。
并且,由于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两端部连接在所述联接件驱动轴连接端612,因此具有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和所述运动联接件3200的荷重被所述防护框架60支撑的效果。
所述运动联接件3200可以包括:一对上部联接件3210,连接在所述上部联接件驱动轴的两端部;以及一对下部联接件3220,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连接在所述一对下部联接件3220的两端部。
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和下部联接件3220也可以分别提供有一个,并连接在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中央。
详细而言,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可以包括:托架3211,从所述上部联接件驱动轴向下侧延伸;固定联接件3212,从所述托架3211的端部延伸;以及可动联接件3213,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联接件3212的端部。所述可动联接件3213的端部连接在所述上部联接件连接端3323。
所述可动联接件3213可以固定结合或者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上部联接件连接端3323。
详细而言,所述固定联接件3212沿着与所述托架3211交叉的方向延伸。此外,所述固定联接件3212的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托架3211,从而使所述上部联接件驱动轴和所述托架3211以及所述固定联接件3212一体地旋转。
并且,所述下部联接件3220可以包括:托架3221,从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向下侧延伸;臂联接件3222,从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沿着与所述托架3221正交的方向延伸;固定联接件3223,其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托架3221的端部;连接联接件3224,其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联接件3223的另一端部;以及可动联接件3225,其一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连接联接件3224的另一端部。
所述托架3221和所述臂联接件3222可以由以L字形态弯折的单一构件构成。即,可以被设计为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贯穿以L字形态弯折的构件,所述以L字形态弯折的构件固定在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的形态。
详细而言,所述臂联接件3222可以包括:臂联接件主体,从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水平地延伸;以及圆形的滑动件,形成在所述臂联接件主体的端部。所述滑动件形成为其直径比所述臂联接件主体的上下宽度更大,从而能够使所述臂联接件3222中仅有所述滑动件的顶面与所述下框架3332的底面相接触。
所述滑动件的顶面可以被设计为,在维持与所述下框架3332的底面相接触的状态下滑移,使得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旋转时,所述下框架3332相对于所述中间下框架3331进行相对旋转。
并且,所述可动联接件3225的另一端可以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下部联接件连接端3333。
综上所述,可以被理解为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由二节联接件结构构成,所述下部联接件3220由包括四节联接件的多节联接件结构构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由多样的形态的联接件构件构成。
图38是沿着图37的38-38剖开的运动生成器的横剖视图,图39是沿着图38的39-39剖开的运动生成器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38及图39,本发明实施例的运动生成器3100是产生用于旋转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驱动力的装置。
详细而言,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可以包括变速器和连接在所述变速器的联接件驱动轴3150。
所述变速器可以包括:齿轮箱3110;倾斜马达3120,容置在所述齿轮箱3110的内部;倾斜齿轮3130,连接在所述倾斜马达3120的转轴3121;以及减速齿轮3140,与所述倾斜齿轮3130相咬合。
此外,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贯穿所述齿轮箱3110,并与所述减速齿轮3140相咬合来旋转。
本实施例中以提供有两个倾斜马达3120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两个倾斜马达3120分别独立地驱动构成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的上部联接件驱动轴和下部联接件驱动轴。
这是为了将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和所述下部联接件3220分别独立地运转,从而使上体框架3320和下体框架3330彼此独立地倾斜。
在所述齿轮箱3110内部设置的动力生成和传递结构仅是一种实施例,可以有多样的形态的结构。此外,本发明的思想应当被理解为涵盖从所述齿轮箱3110产生动力,并将产生的动力向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传递的所有形态的变速器。
图40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的运转情形的立体图,图41是沿着图40的41-41剖开的运动控制单元的纵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以上体框架3320和下体框架3330均被倾斜的情形为例进行说明。
参照图40及图41,向所述运动生成器3100供电而所述倾斜马达3120运转时,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旋转。
当所述联接件驱动轴3150旋转时,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和所述下部联接件3220分别旋转,由此,如图所示,所述上体框架3320和下体框架3330分别倾斜规定角度。
详细而言,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的固定联接件3212固定在所述托架3211,所述可动联接件3213的端部维持与所述上框架3322相连接的状态。
因此,当所述上部联接件驱动轴旋转时,所述上部联接件3210如图41所示旋转,所述第一倾斜部从水平面向上侧旋转规定角度。与此同时,所述第二倾斜部从经过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平面向上侧旋转规定角度。
并且,当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旋转时,所述托架3221和所述臂联接件3222一体地旋转。此外,所述臂联接件3222的端部向上侧旋转来抬起所述下框架3332。此时,所述中间下框架3331和所述下框架3332的连接部位上升,从而达到图41所示的状态。
并且,利用所述下部联接件3220的多节联接件部分,助所述下框架3332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均上升。
假如在仅具有所述臂联接件3222的结构中所述臂联接件3222旋转时,其沿着所述下框架3332的底面滑移,从而仅使连接有所述中间下框架3331的所述下框架3332的一端部上升。
换言之,所述下框架3332的另一端部因重力而向下下垂,或者所述下框架3332的另一端部维持水平状态并向所述固定块体3310侧滑移。
因此,根据制造条件或用户的选择,所述下部联接件3220可以被设计为仅包括所述臂联接件3222,也可以被设计为不仅包括所述臂联接件3222,还包括由所述固定联接件3223、连接联接件3224以及可动联接件3225构成的多节联接件。
另外,当所述上体框架3320和所述下体框架3330倾斜时,在所述上体框架3320和所述防护框架60之间或所述下体框架3330和所述防护框架60之间可能产生间隙。
由此,存在杂质可能会通过所述间隙向床10a内部进入,也可能用户以外的其他人的身体一部分被夹而受到伤害。
为了防止这样的问题的发生,还可以提供有阻隔膜。
所述阻隔膜可以包括:上部阻隔膜75,将所述上体框架3320和所述防护框架60相连接;以及下部阻隔膜77,将所述下体框架3330和所述防护框架60相连接。
所述阻隔膜由具有伸缩性的布或弹性带构成,也可以由具有诸如手风琴的波纹管的功能的折叠布或褶皱布形态构成。
图42是放大示出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运动控制单元结合有强度控制单元的情形的局部剖开立体图。
参照图42,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被定义为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M1的集合体,每个所述强度调节模块M1包括模块壳21和安装在所述模块壳21的复数个垫构件90。
所述模块壳21可以包括上壳22和底壳23。此外,通过所述底壳23结合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40,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与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构成一个组件。此外,所述顶部件12能够从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分离。
详细而言,在所述底壳23的底面可以按规定间隔隔开地形成有复数个紧固套管236。此外,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40可以形成有复数个紧固孔3341。
此外,诸如螺钉的紧固构件S可以贯穿所述紧固孔3341并插入到所述紧固套管236。即,可以利用所述紧固构件S将所述模块壳21固定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40。
图12所提示出的实施例是紧固构件S贯穿所述模块壳21并插入到垫构件安置板332的结构,本实施例与图12所示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是紧固构件S贯穿所述垫构件安置板3340并插入到所述紧固套管236的结构。
图4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燥模块的立体图,图44是在干燥模块的上侧放置顶部件的状态下沿着图43的44-44剖开的床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43及图44,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干燥模块500可以包括:送风扇5300;过滤器单元5100,安装在所述送风扇5300的吸入口;供应管道5200,连接在所述送风扇5300的吐出口;分流管道5400,从所述供应管道5200的侧面沿着与所述供应管道5200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吐出管道5500,连接在所述分流管道5400的吐出口。
详细而言,与第一实施例的干燥模块50相同地,所述干燥模块500可以包括在所述送风扇5300的吸入口连接有吸入管道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床10a的情况下,利用所述床腿70,所述干燥模块500从设置面充分地隔开,从而在吸入室内空气的过程中产生流动阻力的可能性较低,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吸入管道。但是,在排除所述床腿70的结构中,可以将所述吸入管道连接在所述送风扇5300的吸入口。在此情况下,所述过滤器单元5100安装在所述吸入管道的入口端。
所述送风扇5300设置在最大程度地远离用户耳朵的位置,从而使因风扇噪音引起的使用上的不便最小化为宜。这样的配置同样适用于第一实施例的床10。
因此,所述送风扇5300配置在与所述防护框架60的脚趾部框架63相邻的位置为宜。
所述供应管道5200从所述送风扇5300的吐出口沿着所述床10a的长度方向延伸,并可以配置在所述床10a的底面中心。
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地,所述供应管道5200由硬质管道5210和软质管道5220构成,使得可以与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一同倾斜规定角度。
所述分流管道5400可以被设计为,从所述供应管道520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沿着所述床10a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其端部向上侧弯曲。
所述分流管道5400的吐出口连接在所述吐出管道5500的底面部中央,在所述吐出管道5500的底面部中央可以以狭缝形态形成有吐出口5510。所述吐出管道5500的顶面可以呈开口,以使从所述吐出口5510吐出的空气碰撞到所述隔断件40的底面。
所述吐出管道5500在所述分流管道5400的上侧具有规定的宽度,并可以沿着与所述分流管道5400平行的方向延伸。所述吐出管道5500的宽度可以被设计为与所述隔断件40的宽度对应的长度,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如图13及图44所示,所述隔断件40可以由主体41和翅片43构成,在所述主体41可以形成有复数个通气孔44。
所述复数个通气孔44形成在相当于所述吐出管道5500的正上方的区域,从而能够使从所述吐出管道5500吐出的空气通过所述通气孔44并向所述顶部件12喷射。
由于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结构特性,所述吐出管道5500放置在所述模块壳21的下侧时,从所述吐出管道5500吐出的空气向旁边扩散,从而可能会使到达所述顶部件12的空气的量显著地减少。
因此,通过将所述吐出管道5500配置在具有复数个通气孔44的隔断件40的下侧,能够使从所述吐出管道5500吐出的空气的大部分通过所述隔断件40并引导到所述顶部件12。
此外,未能通过所述隔断件40的空气向旁边扩散,并通过所述强度调节单元M1之间形成的间隙而向所述顶部件12引导。
图45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图46是从下方观察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立体图,图47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分解立体图,图48是沿着图45的48-48剖开的床垫组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45至图48,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10b的特征在于,强度控制单元20从运动控制单元300分离,顶部件12和强度控制单元20利用床罩11构成为单一体。
详细而言,所述床10b可以包括:防护框架60;运动控制单元300,结合在所述防护框架60;以及床垫组MS,以能够分离的方式安置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此外,根据设计条件,所述床10b还可以包括从所述防护框架60的四个边角下端延伸的复数个床腿70。
本实施例中提示出的防护框架60、运动控制单元300以及结合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干燥模块500的结构可以与构成所述第二实施例的床10a的防护框架60、运动控制单元300以及干燥模块500相同。因此,对于这些结构元件省去重复说明,沿用第二实施例中说明的内容。
更详细而言,所述床垫组MS可以包括床垫和用于放置所述床垫的模块安置板80。根据定义方法,所述床垫组MS也可以被理解为还包括包覆所述床垫和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床罩11。
如在第一实施例的床10的结构中说明过的那样,所述床垫可以被定义为包括所述顶部件12和在顶面放置所述顶部件12的强度控制单元20。
并且,根据设计条件,所述床垫组MS还可以包括包围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和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侧面的防护板13。关于所述防护板13,在说明第一实施例的床10时已做过说明,在此省去重复说明。
与上述相同地,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被定义为包括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M1和配置在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M1之间的复数个隔断件40。
图49是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床垫组的模块安置板的立体图,图50是沿着图49的50-50剖开的模块安置板的局部纵剖视图,图51是在利用运动控制单元倾斜的状态下沿着图49的50-50剖开的模块安置板的局部纵剖视图。
参照图49至图51,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块安置板80是用于放置构成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M1的部分。详细而言,所述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M1可以固定在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顶面。
所述模块安置板80可以被定义为,与构成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安置框架3300的倾斜部的数目对应地,由复数个板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相结合而构成的支撑结构或板结构。
详细而言,与所述安置框架3300相同地,所述模块安置板80可以包括上部安置板81和下部安置板82。所述上部安置板81放置在所述上体框架3320的上侧,所述下部安置板82放置在所述下体框架3330的上侧。
更详细而言,所述上部安置板81可以包括:上板810;以及中间上板820,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上板810的端部。所述上板810放置在所述第二倾斜部的上侧,所述中间上板820放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上侧。
并且,所述下部安置板82可以包括:中间下板830,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中间上板820的另一端;以及下板84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结合在所述中间下板830的另一端。
所述中间下板830放置在所述第三倾斜部的上侧,所述下板840放置在所述第四倾斜部的上侧。
在所述板810、820、830、840各个形成有复数个紧固孔811、821、831、841。在所述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M1安置在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状态下,包括螺钉的复数个紧固构件贯穿所述紧固孔811、821、831、841以及所述强度调节模块M1。
作为一例,可以采用图42中说明的结构。即,在从底壳23的底面延伸的紧固套管插入到所述紧固孔811、821、831、841的状态下,紧固构件S可以插入到所述紧固孔。
另外,如图50及图51所示,彼此相邻的板利用一个或复数个关节板85及复数个关节铰链86来以能够弯曲的方式相连接。
利用所述复数个关节板85和关节铰链86,复数个板维持彼此连接的状态并能够弯曲。
作为一例,在彼此相邻的板的彼此相向的端部各个凸出有复数个延长端832、842,所述复数个延长端832、842在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宽度方向上按预定间隔隔开地配置。
并且,当相邻的两个板的彼此相向的端部相紧贴时,从相邻的两个板中的一个板的端部凸出的延长端和从另一个板的端部凸出的延长端在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宽度方向上交替地配置。即,从两个板的侧面延伸的延长端如齿轮的咬合结构般彼此相咬合。
在此状态下,所述关节铰链86贯穿所述延长端,从而使两个相接触的板能够彼此相对旋转。
如上所述,在两个板利用关节铰链86直接连接的情况下,存在板的弯曲自由度低的缺点。其中,板的弯曲自由度可以被定义为,在彼此连接的两个板被倾斜的状态下,连接两个板的曲线(参照图51的虚线)的曲率半径。
例如,弯曲自由度高就意味着连接所述两个板的曲线的曲率半径大。即,可以被理解为弯曲自由度越高,板越能够以保持大的曲率半径的方式弯曲。
在相邻的两个板之间介入关节板85时,能够提高所述板的弯曲自由度。此外,所介入的关节板85的数目越多,越能够提高板的弯曲自由度。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为在相邻的两个板之间介入三个关节板85,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可以根据所述倾斜部的最大倾斜角度选择适当的数目。
在所述关节板85的两端部形成有用于容置从所述板的侧面凸出的复数个延长端832、842的复数个槽。由此,所述关节板85的侧面和构成所述模块安置板80的板的侧面以齿轮结合形态相咬合。此外,当圆形棒形态的所述关节铰链86贯穿所述延长端832、842及所述关节板85的槽时,所述关节铰链86起到所述板及所述关节板85的转轴的功能。
其中,将利用所述一个或复数个关节板85连接相邻的两个板的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关节弯曲部。即,所述关节弯曲部可以被定义为包括一个或复数个关节板85和一个或复数个关节铰链。
图52是构成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床垫组和干燥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53是沿着图46的53-53剖开的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床的纵剖视图。
参照图52及图53,在床垫组MS的底面形成有复数个连通孔111,从而能够将从所述干燥模块500供应的空气向所述顶部件12侧引导。
所述复数个连通孔111可以形成在相当于所述关节弯曲部的下侧的位置。所述连通孔111可以通过包覆所述顶部件12和强度控制单元20的床罩11的底面一部分被切开而形成。
并且,在所述通气孔111的正下方可以配置有构成所述干燥模块500的吐出管道5500。即,所述连通孔111可以提供为与所述吐出管道5500的数目对应的数目。
当所述床垫组MS安置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时,所述连通孔111和所述吐出管道5500在垂直方向上对齐,从而能够使从所述吐出管道5500吐出的空气通过所述连通孔111向所述床垫组MS内部供应。
从所述吐出管道5500吐出的空气可以通过形成在所述关节弯曲部的间隙上升并向所述隔断件40引导。因此,如图44所示,在所述隔断件40形成有复数个通气孔44时,空气能够容易地向所述顶部件12传送。
所述送风扇5300被配置为在用户躺卧时位于用户的脚下方,从而能够使因风扇噪音而用户无法深度睡眠的现象最小化。
并且,可以被设计为从所述头部框架62的内侧面到所述脚趾部框架63的内侧面的距离长于所述床垫组MS的长度。另外,可以被设计为在所述床垫组MS放置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的状态下,所述脚趾部框架63的上端部高于所述床垫组MS的底面部。
由此,当所述上体框架3320向上倾斜时,所述床垫组MS的后端部,即所述床垫组MS的与用户的脚相邻的侧面被所述脚趾部框架63卡止,从而能够防止所述床垫组MS在运动控制单元300上滑动的现象。
作为另一种方法,如上所述,也可以在脚趾部框架63的上端凸出有防脱离构件68。
并且,由于设置有所述支撑床腿70,因此无需在所述送风扇5300的吸入口水平地延伸设置额外的吸入管道。
图54是示出上体框架倾斜的状态的运动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参照图54,如第二实施例所述,所述上体框架3320和所述防护框架60可以利用上部阻隔膜75相连接,所述下体框架3330和所述防护框架60利用下部阻隔膜77相连接。
利用所述阻隔膜75、77,能够避免所述安置框架3300和所述防护框架60之间的空间向外部露出,以此防止杂质进入的现象。
并且,所述供应管道5200中与所述上体框架3320及下体框架3330一体地倾斜的一部分由硬质管道5210构成,另一部分由软质管道5220构成,从而能够与所述上体框架3320及下体框架3330一同弯曲。
图55是在垫构件的顶面结合有缓冲板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强度调节模块的立体图,图56是所述缓冲板的仰视立体图。
参照图55及图56,所述缓冲板700被提供为,用户躺卧在床时,防止因所述顶部件12压缩而用户的后背或腰部被所述垫构件90顶起的现象。
详细而言,所述顶部件12可以由因垂直荷重而被扁平地压缩后去除荷重时恢复到原状态的记忆棉材料形成。
在所述顶部件12的厚度过薄,或者用户的体重超出平均很多的情况下,由于所述顶部件12的压缩量较大,所述垫构件90的顶面挤压用户的后背或腰部,从而可能使用户感到不适。
尤其是,由于在复数个垫构件90之间存在间隙,当长时间躺卧时,用户的后背或腰部被所述垫构件90顶起而可能感到不适。
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可以在所述顶部件12和所述垫构件90之间介入缓冲板700。
所述缓冲板700可以对于每一列强度调节模块M1配置有一个。
详细而言,所述缓冲板700的长度可以被设计为与所述顶部件12的宽度对应的长度,所述缓冲板700的宽度可以被设计为与所述强度调节模块M1的宽度对应的长度。其中,所述缓冲板700的宽度表示短边部,长度表示长边部。
并且,所述缓冲板700可以包括:缓冲主体710,具有规定的厚度、宽度和长度;以及复数个垫构件容置槽711,形成在所述缓冲主体710的底面。
在所述复数个垫构件容置槽711容置所述垫构件90的上端部。因此,即使因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0而所述床垫组SM被倾斜,也能够使相邻的垫构件彼此碰撞或弯曲的现象最小化。即,所述垫构件容置槽711可以被理解为执行与上述图5及图6所述的垫构件容置槽123相同的功能。
以下说明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床通过监控用户的睡眠姿势来自动地调节强度控制单元的垫强度,从而提供最佳的睡眠状态或最佳的睡眠姿势的方法。
图57是示出用户平卧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床所提供的体压感测薄板上时体重集中的部位的图,图58是示出用户侧卧在体压感测薄板上时体重集中的部位的图。
参照图57及图58,本发明实施例的床10、10a、10b还可以包括感测用户的体压的体压感测薄板PA。
详细而言,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可以包括如衣料一样薄且柔韧性高的纤维型压力传感器。
作为一例,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可以包括:第一层,沿着横方向排列,并包括能够作为电极使用的复数个第一线;第二层,沿着纵方向排列,并包括能够作为电极使用的复数个第二线;以及中间层,夹设在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防止所述第一线和第二线直接接触。
所述中间层可以包括因垂直方向压力而电阻值改变的导电性布料。此外,所述第一线和第二线交叉的部位成为压力测量点。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的体压感测薄板以外,还可以将能够测量用户的体压的所有形态的纤维型体压感测传感器采用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床。
其理由在于,本发明的思想并不在于纤维型体压感测传感器本身,而在于利用纤维型体压感测传感器来感测体压分布,并基于其结果能够对位于体压集中的部分的强度调节模块M1的垫强度独立地进行控制的床。
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可以贴附在所述顶部件12的顶面,作为另一种方法,其还可以埋设在所述顶部件12的内部。
此外,在所述防护框架60的一侧可以安装有控制箱,在所述控制箱内部可以设置有被定义为控制部的微型计算机。
此外,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或者体压感测传感器)测量的体压值传送给所述控制部,所述控制部通过采样及滤波过程对收集的体压数据进行加工。
此外,所述控制部可以基于加工的数据,将用户的身体不同区域的体压分布进行图像化并输出给显示部。
如图57及图58所示,根据用户躺卧的姿势,用户的体重可以集中到身体的特定部位P1~P5。此外,体重集中的部分的体压将增大。
所述控制部可以使支撑因体重集中而体压增大的身体部位的强度调节模块运转,从而增大垫强度。
另外,如图57及图58所示的体压分布图像可以显示在与所述控制部有线或无线连接的控制器的显示部。
以下通过流程图对自动或手动调节位于体重集中的部位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垫强度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59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0至图63是在执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过程中示出的体压调节器的显示画面。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基于从以上说明的体压感测传感器传送的体压分布数据,床的控制部自动地将床的垫强度调整为均匀的水平。
换言之,其特征在于,为使垫强度在被用户施压的区域以设定范围内的水平均匀地维持,控制部自动地控制位于体压集中的区域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垫强度。
参照图59,首先,用户接通床10、10a、10b的电源(S110)。此时,将所述床10、10a、10b上躺卧有用户或用户以外的其他人的情况作为前提。
详细而言,床的电源接通可以被理解为,包括所述运动控制单元30、300、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体压调节器800(将后述)以及床上设置的控制箱中的至少一个的电源接通的情形。
在此状态下,用户通过操作与床10、10a、10b的控制部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的遥控器形态的体压调节器800来选择自动模式(S120)。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所述控制箱的印刷电路板配置有微型计算机,所述微型计算机执行控制部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参照图60,所述体压调节器800可以包括:本体8100;电源键8200,设置在所述本体8100的前表面;以及显示器8300,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前表面。
在所述体压调节器800还可以设置有复数个机械式输入键,也可以如手机一样复数个输入键以触摸键形态提供于显示器8300。所述电源键可以是用户需要以预定大小的力按动的机械式按键。
作为一例,当用户按动所述电源键8200时,所述显示器8300被激活,所述体压调节器800和控制部处于能够进行通信的状态。此外,在所述显示器8300显示有用户能够选择的输入键图像。
作为一例,如图所示,随着所述显示器8300被激活,在画面一侧可以显示能够选择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的可触摸的菜单键8310。
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触摸所述自动模式菜单键来开始自动模式,所述自动模式指令通过分别内置在所述体压调节器800和所述控制箱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向所述控制部传送。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Wi-Fi、蓝牙、紫蜂(Zig bee)等。以下,将设置在所述床的控制箱的控制部定义为主控制部。
当主控制部接收到自动模式指令时,所述控制部向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的控制部传送体压感测指令。此时,执行在所述体压感测薄板PA上形成的复数个体压感测点感测体压的体压扫描过程(S130)。其中,体压感测薄板PA的控制部被定义为副控制部。
体压扫描动作在设定的时间内按设定次数反复地执行,从而在同一位置提取复数个测量数据。
其中,为了判断出执行了正常的体压扫描,在同一位置感测出的体压值需要维持在设定范围内。
例如,在床上躺卧的人翻身时,在同一体压感测点感测出的体压值的变动幅度变得很大,在此状态下无法在相应位置获取准确的体压值。
因此,可以在所述副控制部执行判断体压扫描过程中在同一位置按预定时间间隔感测出的复数个体压值的变动幅度是否超出设定范围的过程,即判断是否正常地执行扫描的过程(S140)。
按设定的时间间隔按设定的次数感测体压,并且在同一位置感测出的体压值的变动量为设定范围以内时,所述副控制部判断为正常地执行了体压扫描过程。相反地,在同一位置感测出的体压值的变动幅度超出设定范围时,所述副控制部判断为非正常地执行了体压扫描过程。
当判断为未能正常地执行所述体压扫描过程时,所述副控制部在预定时间期间中断体压感测动作并待机(S141),经过了预定时间时重启体压扫描过程(S130)。
当判断为同一位置感测出的体压值的变动幅度为设定范围内时,可以将在相应位置感测出的体压值的平均值确定为相应位置的体压值。
参照图61,当选择自动模式并开始体压扫描时,在所述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0输出用于提示当前正在进行体压过程的信息。
所述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动态影像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当体压扫描过程和预定时间待机过程执行至少一次以上而判断为正常地进行了体压扫描时,所述副控制部将正常地感测出的体压值传送给所述主控制部(S150)。
所述主控制部对从所述副控制部传送的体压值进行加工及分析,从而提取身体不同区域的体压(S160)。
此外,所述主控制部利用提取出的身体不同区域的体压值生成体压分布图像,并将其传送给所述体压调节器800。传送到的体压分布图像可以输出给所述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0(S170)。
参照图62,体压感测薄板PA中感测出的体压分布图像显示在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0,体压分布图像可以表现为彩色图像。
例如,因体重集中而体压较高地测量出的部位显示为接近红色,相对地体压较低地测量出的部位显示为接近蓝色或绿色。
参照图62所示的体压分布图像的虚线部分,可以确认在用户平卧的状态下用户的头、肩膀以及臀所处部位较高地感测出体压。
主控制部基于提取出的身体不同区域的体压数据,判断相较于其他区域是否存在体压集中的区域(S180)。
当判断为存在感测到超出设定范围水平的体压值的区域即体压集中区域时,所述主控制部通过运转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来增大相应部位的垫强度(S181)。
详细而言,参照图21和图27,所述主控制部向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驱动马达24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驱动马达24向一方向旋转。所述驱动马达24的旋转力传递给所述驱动齿轮251和传动齿轮990,从而使所述垫构件90的内壳92上升。
随着所述内壳92上升,所述内弹簧94也将上升,从而增大垫构件90的垫强度。在用户躺卧的状态下,随着所述垫构件90的垫强度增大,在体压集中区域感测出的体压值减小。
通过所述强度控制单元20的运转来在体压集中区域新感测出的体压值进入设定范围内时,所述主控制部可以判断为体压均匀地分布。
通过这样的方法使体压集中区域的体压调整完毕时,存储并维持当前设定的垫强度(S190)。
参照图63,当体压调整完毕时,可以在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0显示用于提示体压调整完毕的消息。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显示用于指示如果需要手动再调整体压调节时触摸手动模式键的消息。
图64是示出本发明的二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65及图66是在执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过程中示出的体压调节器的显示画面。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床的垫强度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以上说明的自动模式垫强度调整后选择手动模式,或者最初开始用户选择手动模式,并且用户亲自选择并确定床的垫强度。
参照图64,首先,用户接通床10、10a、10b的电源(S210)。在自动模式完毕之后用户再次选择手动模式的情况下,床的电源接通的过程将被省略。
详细而言,在床的电源接通的状态下,用户选择手动模式时(S220),与之前的实施例相同地,从主控制部向体压感测薄板PA传送体压感测指令。
由于体压感测薄板PA扫描体压的过程(S230)、判断扫描是否正常地执行的过程(S240、S241)、体压感测数据传送给主控制部的过程(S250)、通过数据加工来提取身体不同区域的体压的过程(S260)以及形成体压分布图像的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相同地执行,因此省略对其的重复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体压分布图像输出给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的情形与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方法相同。只是区别在于,在手动模式下,所述体压分布图像输出到所述显示器8300的体压调节画面的一部分。
当体压调节画面输出给显示器8300时(S270),依次地执行选择用于体压变更的体压调节位置的步骤(S280)和选择在所选的位置上的垫强度的步骤(S290)。
当输入体压调节完毕指令时(S300),结束手动调节模式。其中,所述体压调节完毕指令可以以与垫强度调节完毕指令相同的含义来使用。
参照图65,在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0可以一同输出调节部位观察画面8400和调节部位菜单画面8500。
在所述调节部位菜单画面8500可以显示用户为了选择垫强度调节部位而使用的调节部位变更键8510、用于重新设定垫强度调节部位的垫强度的垫强度变更键8520以及输入垫强度变更过程的完毕指令的结束键8530。
所述调节部位变更键8510可以包括上部移动键8510a和下部移动键8510b,所述垫强度变更键8520可以包括垫强度增大键8520a和垫强度减小键8520b。
另外,在调节部位观察画面8400输出从头到脚划分为复数个区域的体压分布图像8410,在所述调节部位观察画面8400的一侧边缘可以配置有光标8420。
用户为了选择要变更构成强度控制单元20的强度调节模块M1的垫强度的位置,当触摸所述调节部位变更键8510时,所述光标8420在画面上向上侧或下侧移动。
例如,当用户较短地多次触摸或长时间按压上部移动键8510a时,所述光标8420向上侧逐步移动或较快地向上侧移动。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所述光标8420位于体压集中的位置。
并且,当所述光标8420位于体压集中的位置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垫强度变更键8520来增大相应位置的垫强度。例如,当较短地多次按动或长时间按压垫强度增大键8520a时,所述光标8420所处的区域显示的垫强度将变更。如图所示,光标8420所处的位置的垫强度变更为“强”,而其他区域的垫强度维持为“弱”。
其中,在变更垫强度后以设定时间期间按压垫强度变更按键时,可以将该变更后的垫强度确定为相应变更值。
如上所述,通过移动垫强度调节部位来进行体压集中区域的垫强度变更时,可以返回到图64的步骤S230并反复地执行感测体压的步骤。
此外,通过反复执行而修改的体压分布图像再次显示在所述调节部位观察画面8400,从而用户能够再次调节被确定为体压集中区域的位置的强度调节模块的垫强度。
这样的过程反复执行多次,当体压集中区域被去除而体压均匀地分布的体压分布图像显示在所述调节部位观察画面8400时,用户通过触摸结束键8530来结束体压调节过程。此外,可以将体压调节完毕指令传送给主控制部。
当垫强度调节过程全部完毕时,如图66所示,可以在所述体压调节器800的显示器8300输出用于提示垫强度变更过程完毕的消息。进一步,可以一同显示用于指示如果需要自动或手动再变更垫强度时选择触摸所需模式的按键的消息。
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不仅能够向用户提供最佳的睡眠条件,还能够提供最佳的睡眠姿势。

Claims (10)

1.一种床,其中,
包括:
顶部件,用户的身体接触到所述顶部件的顶面;
强度控制单元,支撑所述顶部件;
运动控制单元,所述强度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顶面;以及
防护框架,包围所述强度控制单元和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的侧面;
所述运动控制单元结合在所述防护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其中,
还包括包覆所述顶部件的罩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运动控制单元包括:
一对固定块体,固定在所述防护框架的两个侧面;以及
安置框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
所述安置框架包括:
上体框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的一侧;以及
下体框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的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上体框架包括:
第一倾斜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的一侧;以及
第二倾斜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一倾斜部的另一端;
所述下体框架包括:
第三倾斜部,其一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体的另一侧;以及
第四倾斜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接在所述第三倾斜部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至第四倾斜部各个包括:
一对框架,彼此平行;以及
一个或复数个垫构件安置板,将所述一对框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强度控制单元包括放置在所述安置框架的能够调节垫强度的复数个强度调节模块,
复数个所述强度调节模块各个包括:
模块壳;以及
复数个垫构件,安置在所述模块壳;
所述模块壳利用紧固构件固定在所述垫构件安置板。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运动控制单元构成为其至少一部分能够倾斜,包括:
运动生成器,固定在所述防护框架,产生用于倾斜所述安置框架的旋转力;以及
运动联接件,将所述运动生成器和所述安置框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床,其中,
所述运动生成器包括:
变速器,生成用于倾斜所述安置框架的旋转力;以及
联接件驱动轴,其两个端部连接在所述防护框架的侧面,接收从所述变速器传递的旋转力来旋转;
所述联接件驱动轴包括:
上部联接件驱动轴,旋转以倾斜所述上体框架;以及
下部联接件驱动轴,旋转以倾斜所述下体框架;
所述变速器包括:
齿轮箱;
倾斜马达,容置在所述齿轮箱内部,生成旋转力;
倾斜齿轮,连接在所述倾斜马达的转轴;以及
一个或复数个减速齿轮,与所述倾斜齿轮相咬合;
所述联接件驱动轴贯穿所述齿轮箱并与所述一个或复数个减速齿轮相咬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床,其中,
利用所述一个或复数个减速齿轮,所述上部联接件驱动轴和所述下部联接件驱动轴连接在单个倾斜马达以从所述单个倾斜马达能够接受动力传递。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床,其中,
还包括:
干燥模块,配置在所述强度控制单元和所述运动控制单元之间,向所述顶部件侧供应室内空气。
CN202011106129.2A 2020-04-07 2020-10-14 Pending CN1134914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42018 2020-04-07
KR1020200042018A KR20210124679A (ko) 2020-04-07 2020-04-07 침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1406A true CN113491406A (zh) 2021-10-12

Family

ID=73198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06129.2A Pending CN113491406A (zh) 2020-04-07 2020-10-14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92155A1 (zh)
KR (1) KR20210124679A (zh)
CN (1) CN113491406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96257U (zh) * 1991-01-24 1992-08-20
US5170364A (en) * 1990-12-06 1992-12-08 Biomechanic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Feedback system for load bearing surface
DE19908083C1 (de) * 1999-02-25 2000-10-19 Recticel Int Bettsysteme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tz oder eine Liege, insbesondere für ein Bett
DE20104961U1 (de) * 2001-03-21 2001-06-07 Franke Gmbh & Co Kg Verstellbarer Liegerahmen
DE202009014399U1 (de) * 2009-10-24 2009-12-24 Stanzwerk Wetter Sichelschmidt Gmbh & Co. Kg Bettrahmen
DE202012011747U1 (de) * 2012-12-06 2013-01-30 Stanzwerk Wetter Sichelschmidt Gmbh & Co. Kg Lattenrost für Liegemöbel
CN104837383A (zh) * 2012-12-19 2015-08-12 谢恩菲耶德拉尔股份公司 具有自动可调节特性的床
CN105380450A (zh) * 2015-12-07 2016-03-09 黎明 一种调节式床架
CN207561630U (zh) * 2017-03-17 2018-07-03 宁波市康福特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床垫
CN108937330A (zh) * 2018-08-03 2018-12-07 浙江想能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倾斜度调节的软硬可调床体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209360146U (zh) * 2018-08-20 2019-09-10 东莞市依莲娜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调节弹簧床
US20200000241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Tempur World, Llc Body Support Cushion With Ventil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18741B2 (ja) * 2000-06-14 2004-04-12 パラマウントベッド株式会社 ベッドの湾曲ボトム
DE202007000005U1 (de) 2007-04-02 2008-05-08 Froli Kunststoffwerk Heinrich Fromme Ohg Lagerelement für eine Polsterauflage von Sitz- und Liegeflächen
WO2009036077A1 (en) 2007-09-10 2009-03-19 Amerigon, Inc. Operational control schemes for ventilated seat or bed assemblies
WO2010120886A1 (en) 2009-04-14 2010-10-21 Sealy Technology Llc Coil-in-coil springs and innersprings
US9259097B2 (en) 2012-11-20 2016-02-16 Dreamwell, Ltd. Folding plunger matrix mattress
US9955795B2 (en) * 2014-06-05 2018-05-01 Matthew W. Krenik Automated bed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8308944A (zh) * 2018-03-22 2018-07-24 浙江梦神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陶瓷纤维防静电静音床垫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0364A (en) * 1990-12-06 1992-12-08 Biomechanics Corporation Of America Feedback system for load bearing surface
JPH0496257U (zh) * 1991-01-24 1992-08-20
DE19908083C1 (de) * 1999-02-25 2000-10-19 Recticel Int Bettsysteme Gmbh Verstellvorrichtung für einen Sitz oder eine Liege, insbesondere für ein Bett
DE20104961U1 (de) * 2001-03-21 2001-06-07 Franke Gmbh & Co Kg Verstellbarer Liegerahmen
DE202009014399U1 (de) * 2009-10-24 2009-12-24 Stanzwerk Wetter Sichelschmidt Gmbh & Co. Kg Bettrahmen
DE202012011747U1 (de) * 2012-12-06 2013-01-30 Stanzwerk Wetter Sichelschmidt Gmbh & Co. Kg Lattenrost für Liegemöbel
CN104837383A (zh) * 2012-12-19 2015-08-12 谢恩菲耶德拉尔股份公司 具有自动可调节特性的床
CN105380450A (zh) * 2015-12-07 2016-03-09 黎明 一种调节式床架
CN207561630U (zh) * 2017-03-17 2018-07-03 宁波市康福特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床垫
US20200000241A1 (en) * 2018-06-29 2020-01-02 Tempur World, Llc Body Support Cushion With Ventilation System
CN108937330A (zh) * 2018-08-03 2018-12-07 浙江想能睡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倾斜度调节的软硬可调床体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CN209360146U (zh) * 2018-08-20 2019-09-10 东莞市依莲娜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式调节弹簧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24679A (ko) 2021-10-15
EP3892155A1 (en)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96131B2 (en) Bed
JP7408548B2 (ja) 能動快適制御寝具システム
EP3737265B1 (en) Active comfort controlled bedding systems
CN113491413A (zh)
JP2013544606A (ja) 外形を調節可能なマットレスシステム
CN113491412A (zh)
CN113491415B (zh) 床的控制方法
CN113491406A (zh)
CN113491410A (zh)
CN113491414A (zh)
CN113491402A (zh)
CN113491408A (zh) 床的控制方法
CN113491409A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