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1379A - 吹风机 - Google Patents

吹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1379A
CN113491379A CN202010203437.0A CN202010203437A CN113491379A CN 113491379 A CN113491379 A CN 113491379A CN 202010203437 A CN202010203437 A CN 202010203437A CN 113491379 A CN113491379 A CN 113491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heating element
air
air flow
ai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034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1379B (zh
Inventor
朱文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0343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1379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8733 priority patent/WO202112922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1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1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1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13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 A45D20/12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e.g. nozzles, sta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5HAND OR TRAVELLING ARTICLES
    • A45DHAIRDRESSING OR SHAVING EQUIPMENT; EQUIPMENT FOR COSMETICS OR COSMETIC TREATMENTS, e.g. FOR MANICURING OR PEDICURING
    • A45D20/00Hair drying devic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45D20/04Hot-air producers
    • A45D20/08Hot-air produc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A45D20/10Hand-held drying devices, e.g. air douches

Landscapes

  • Cleaning And Drying H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包括:壳体,内部形成有主气流通道;电机,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电机发热元件,在所述电机工作时产生热量,所述电机发热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外;所述吹风机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弧形引导面,使得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能够引导气流以弧形路径依次途径所述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进行有效散热,且无需增加吹风机的体积。

Description

吹风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吹风机。
背景技术
吹风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小家电,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吹风机为功能机,大部分吹风机所使用的马达为有刷马达,其本身不能通过软件调节来实现转速变化。而为了要实现调速功能,需要采用无刷马达,无刷马达本身是需要通过MOS管来控制三相的变化,MOS管发热量非常大,需要足够的散热才能保证吹风机的正常工作。
为解决散热的问题,相关技术中的做法是将MOS管发热元件至于出风风道,但由于出风风道的空间有限,要保证出风量,又要保证发热元件的散热效果,则必须加大出风风道的空间,这样一来会导致吹风机的整体体积的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吹风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吹风机,
壳体,内部形成有主气流通道;
电机,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
电机发热元件,在电机工作时产生热量,所述电机发热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外;
所述吹风机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弧形引导面,以使得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能够引导气流以弧形路径依次途径所述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
进一步的,所述主气流通道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出风通道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另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电机之间的区间段内。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发热元件位于所述电机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对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径向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若干组装件,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组装件内的间隙,所述组装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进风过滤组件、电机后壳、光源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包括进风滤网和滤网支架;
所述进风滤网沿径向覆盖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
所述滤网支架用于将所述进风滤网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滤网支架上的沿弧形排列的多个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设于所述滤网支架上的凹槽,每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电机发热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后壳位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与所述进风过滤组件之间;
所述电机后壳与所述壳体在径向方向上留有间隙,使得通过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沿一弯折的路径经过所述电机发热元件。
进一步的,通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以平行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的正表面的方向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接触。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电机后壳在所述电机发热元件上至少具有部分投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在壳体内设置有主气流通道和第二气流通道,在主气流通道内设有电机,在主气流通道外设有电机发热元件,第二气流通道引导气流依次途径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从而带走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的热量,实现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的散热,由于第二气流通道是独立于主气流通道的,通过独立的第二气流通道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进行散热,不占用主气流通道的体积,不影响进出风量,在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无需增加吹风机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主体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中的滤网支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中的进风滤网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所述技术效果。
此外,“连接”一词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连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所述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所述第二装置,或通过其它装置间接地连接至所述第二装置。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发明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吹风机的主机具有主气流通道,在主气流通道内设有风机,以及用于控制风机转动的电机,而为了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通常需要吹风机能够吹出不同的风力,以实现快速或慢速干发。通过调节风机的不同转速,能够使得吹风机吹出不同大小的风力,而有刷电机不能通过软件调节来实现转速变化。为了要实现调速功能,吹风机需要采用无刷电机,而无刷电机需要通过主控板上的MOS管来控制三相的变化,但是MOS管本身的发热严重,构成无刷电机的发热元件,若不能良好散热,会影响整个吹风机的使用。
发明人经过创造性地劳动发现,若将设有MOS管的主控板置于吹风机的主气流通道,会占用主气流通道的空间,而为了保证主气流通道所能流通的气流量,需要增大整个主气流通道的空间,即需要增加整个吹风机的体积,而且主气流通道内的较高速的气流也会直接冲击主控板,产生较大的噪音。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如下实施例,以提供一种体积较小的,且散热较好的吹风机。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主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部分爆炸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吹风机包括主体10,主体10用于吹出气流。本发明实施例的吹风机可以是手持式吹风机,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具有吹风功能的自移动清洁机器人、车载吸尘器、空气净化器等。相应地,主体10可以是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手持式吹风机的主体,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的主体、车载吸尘器的主体、空气净化器的主体等,本发明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以上及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吹风机以手持式吹风机为例进行说明,这并不构成本发明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对于手持式吹风机来讲,还包括连接于主体10的手柄20,手柄20用于供使用者握持,使用者可通过手柄20把持吹风机进行吹风,手柄20上设置有与控制器组件连接的控制按键,使用控制按键可控制吹风机执行不同的功能,例如,控制吹风机吹出不同大小的风,控制吹风机以不同的温度吹风。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柄20的下端还连接有电源连接线(图中未示出),电源连接线用于与室内电源连接,为吹风机供电。
主体10包括:壳体11,壳体11内部形成内腔A,内腔A中设有吹风机的各种功能部件,例如,设置有风机111、驱动风机111运转的电机112、主控板113、加热元件114,其中,电机112和加热元件114与主控板113电连接,加热元件114用于为吹风机待吹出的气流加热。电机112包括电机壳,以及位于电机壳内的定子和转子,电机壳可以包括电机前壳1121和电机后壳1122,电机前壳1121与电机后壳1122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可拆卸连接。
壳体11内部形成有主气流通道110,电机112和风机111可以设于主气流通道110内,以电机112所在位置为界,可以将主气流通道110划分为进风通道110a和出风通道110b。进风通道110a包括进风口1101a,进风口1101a位于电机112的一侧,出风通道110b包括出风口1101b,出风口1101b位于电机112的另一侧。主体10的壳体11可以呈筒状,优选可以呈圆筒状,进风口1101a可以位于壳体11的后端面,出风口1101b可以位于壳体11的前端面。电机112控制风机111旋转,风机111旋转将外界空气由进风通道110a吸入,并由出风通道110b吹出。
另外,在进风口1101a处可以设有进风栅格111a及外露部件112a。外露部件112a,位于进风栅格111a的进风侧;其中,外露部件112a与进风栅格111a间具有供气流流通的空隙。
电机发热元件30在电机112工作时产生热量,电机发热元件30设于壳体11内且位于主气流通道110外。电机发热元件30可以包括MOS管,电机发热元件30可以设于主控板113上,主控板113可以呈环形,环形的主控板113可以围设于电机壳的外侧,并位于电机壳与壳体11之间,有效利用吹风机的空间。主控板113可以全部位于主气流通道110外,或者,主控板113的部分位于主气流通道110,而主控板113上的电机发热元件30位于主气流通道110外。吹风机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40,第二气流通道40设于壳体11内且用于引导气流依次途径电机发热元件30和电机112。第二气流通道40可以与外界连通并独立于主气流通道11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气流通道40独立于主气流通道110是指第二气流通道40与主气流通道110在物理结构上相互隔离,而并不能限定为第二气流通道40与主气流通道110分别独立输送气流。
优选的,第二气流通道40位于进风口1101a与电机112之间的区间段内,流入第二气流通道40的气流先途径电机发热元件30,然后在主气流通道110的吸力作用下,第二气流通道40内的气流经过电机发热元件30后,被吸入主气流通道110,进而汇聚到主气流通道110的电机112处,依次对电机发热元件30和电机112散热。
进一步的,电机发热元件30可以位于电机112的径向外侧,第二气流通道40对应位于进风通道110a的径向外侧。这样一来,使得第二气流通道40位于进风通道110a侧,且与进风通道110a相互独立,电机发热元件30通过独立于进风通道110a的第二气流通道40散热。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气流先经过电机发热元件30后,气流温度提高,较高温度的气流再进入主气流通道110内,较高温度的气流经过加热元件114后,能够较快地升温到预设温度,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主气流通道110内的加热元件114的功耗。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的壳体11内腔A中还可以设有光源组件115,光源组件115可以与主控板113电连接。光源组件115可以包括环形的灯板1151、设于环形灯板1151上的多个光源1152以及灯环组件1153,灯板210设置在内腔A内,灯环组件1153沿周向绕壳体11一圈,并罩设于环形灯板1151上。在使用时,承载有光源1152的灯板210发光,光线经由灯环组件1153发射出去。从主体10的外观看到主体10外表面有一光圈,使用者可以根据光圈的不同颜色,判断吹风机吹出的是热风还是冷风。光圈围绕在主体10的外周一圈,可方便用户在不同角度均可观看到,方便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风通道110a可以设有进风过滤组件116,进风过滤组件116用于将外界的空气经进风过滤组件116过滤后再进入主气流通道110中,进风过滤组件116对空气的过滤原理可以是阻挡或吸附颗粒杂质,使得从吹风机中吹出的气流尽量干净,尽量避免对使用者身体造成伤害。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电机发热元件30与进风口1101a之间还设有至少一个组装件,第二气流通道40设于组装件内的间隙。其中,组装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进风过滤组件116、电机后壳1122、光源组件115。则从外界吸入的气流经过设于上述至少一个组装件上的第二气流通道40后再经过电机发热元件30,从而对电机发热元件30散热。第二气流通道40可以是设于上述至少一个组装件上的通孔,总的思路是,可以在内腔A中的合适位置处的已有组件上开设通孔或孔隙,以形成第二气流通道40,而无需另外设置为电机发热元件30散热的散热元件,例如散热片等,从而有效节约成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在壳体内设置独立于主气流通道的第二气流通道,在主气流通道内设有电机,在主气流通道外设有电机发热元件,第二气流通道引导气流依次途径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从而带走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的热量,实现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的散热,由于第二气流通道是独立于主气流通道的,通过独立的第二气流通道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进行散热,不占用主气流通道的体积,不影响进出风量,在对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进行有效散热的同时,无需增加吹风机的体积,由于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的散热得到良好保证,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吹风机的使用寿命。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的主体的剖视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二气流通道40设于壳体11内且具有弧形引导面S,以使得第二气流通道40能够引导气流以弧形路径依次途径电机发热元件30和电机112。
其中,弧形引导面S可以包括单个的弧面,也可以包括多个连续的弧面,气流通过弧形引导面S引导而以弧形路径流通,避免了提高了气流流通的顺畅性。并且,优选的是,弧形引导面S的表面为光滑面,从而可以使得气流能够更为顺滑地流动,降低气流流动阻力,对于弧形引导面S的光滑性,可以以手感来判断,对于触摸起来颗粒感明显的表面为粗糙面,而对于触摸起来手感平滑的表面为光滑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滑,弧形引导面S越光滑,对于气流的阻力越小,气流流动的顺畅性更好。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中的滤网支架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吹风机中的进风滤网的示意图。如图2-图6所示,进风过滤组件116可以包括进风滤网1161,以及用于将进风滤网1161固定于壳体11上的滤网支架1162。进风滤网1161可以设于进风通道110a,且沿径向覆盖进风通道110a。以起到过滤进风口空气中灰尘杂质的作用,提高从吹风机所吹出的空气的空气质量。滤网支架1162可以以卡接、螺接等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固定到壳体11内,在一实施例中,滤网支架1162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在电机后壳1122上。进风滤网1161可以与滤网支架1162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例如通过螺钉等紧固件连接,或者通过卡扣连接,或者进风滤网1161可以与滤网支架1162螺接,进风滤网1161的外周面开设外螺纹,滤网支架1162的内周面开设内螺纹,两者螺接在一起。
通过滤网支架1162将进风滤网1161安装至壳体11上,便于进风滤网1161的的拆装,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将进风滤网1161从滤网支架1162上拆卸下来,以清理进风滤网1161上的灰尘。
另外,更进一步的,进风滤网1161可以为柔性滤网,以便于提高进风滤网1161的安装和拆卸灵活性。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进风滤网1161为刚性滤网,其不能弯曲或变形。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气流通道40形成于滤网支架1162上。滤网支架1162由于是起到固定进风滤网1161的作用,其本身的结构强度足够,因此在滤网支架1162上设置第二气流通道40,对滤网支架1162的结构强度影响不大。当然,在其他组装件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第二气流通道40,第二气流通道40的数量并不限于一个,且第二气流通道40的设置位置也不限于一处,具体可以根据吹风机的具体结构设计,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第二气流通道40包括设于滤网支架1162上的沿弧形排列的多个通孔41。多个通孔41可以等距间隔排列,且每个通孔41的孔径可以相同,以保证散热均衡性。
进一步的,第二气流通道40还可以包括设于滤网支架1162上的凹槽42,每个通孔41位于凹槽42,凹槽42朝向电机发热元件30。这样一来,从进风口1101a处进入的气流先经过各个分散的通孔41再经过凹槽42朝向电机发热元件30流动,也就是说气流先经过小孔径(通孔41孔径)再突变至大孔径(凹槽42孔径),气流可以快速流入并稍慢速从凹槽42流出,从而减缓气流在电机发热元件30处的流速,以充分带走电机发热元件30的热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气流通道40与进风通道110a连通。第二气流通道40流出的气流可以经过第二气流通道40与进风通道110a之间的结构间隙进入进风通道110a内。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在主体10的轴向方向上,电机后壳1122可以位于电机发热元件30与进风过滤组件116之间;在电机后壳1122上可以开设有通孔,以使得气流可以从第二气流通道40流经电机发热元件30后,在主气流通道110的风机111所提供的强吸力作用下,反向经电机后壳1122后吸入进气通道110a内(具体流经路径可以参见附图1中箭头所示),指的注意的是,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电机后壳1122呈环形,为使得气流经过电机后壳1122流入主气流通道110中,电机后壳1122的内环周面与其所固定的部件之间可以留有间隙,气流也可以经过电机后壳1122的内环处的间隙流入主气流通道110内。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气流通道40可以与进风通道110a不连通。该种情况下,气流经过第二气流通道40和电机发热元件30后,可以经过壳体11内的各组件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及/或组件与组件之间的装配间隙,及/或组件本身的通孔或镂空流通,并最终经出风通道110b从出风口1101b流出。
在壳体11的轴向方向上,第二气流通道40可以与电机发热元件30正相对设置。所谓第二气流通道40与电机发热元件30正相对是指,若第二气流通道40与电机发热元件30之间未设置中间部件,则从第二气流通道40所流出的气流应该直接正面喷向电机发热元件30,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提高散热效率。
另外,电机后壳1122与壳体11在径向方向上留有间隙X,使得通过第二气流通道40的气流沿一弯折的路径经过电机发热元件30。第二气流通道40所流出的气流经过间隙X流经电机发热元件30,并可沿一弯折的路径经过电机发热元件30。从而使得电机后壳1122不会阻碍气流流经电机发热元件30。
从第二气流通道40所流出的气流至少部分与电机发热元件30的外表面平行和/或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壳体11的轴向方向上,电机后壳1122可以在电机发热元件30上具有至少部分投影。如图1所示,当电机后壳1122在电机发热元件30上的投影部分覆盖电机发热元件30时,从使得从第二气流通道40所流出的气流经过电机后壳1122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X后,一部分可以直接沿轴向沿垂直于电机发热元件30的方向流向电机发热元件30,另一部分沿平行于电机发热元件30的方向流通。在一些实施例中,优选的,通过第二气流通道40的气流以平行于电机发热元件30的正表面的方向与电机发热元件30接触。例如,当电机后壳1122在电机发热元件上的投影全部覆盖电机发热元件30时,第二气流通道40所流出的气流经过电机后壳1122与壳体11之间的间隙X后,可以直接沿平行于电机发热元件30的方向流通,使得气流与电机发热元件30形成最大面积的接触,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从第二气流通道40流出的气流中的部分还可以以倾斜的任意角度流经电机发热元件30。
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当电机后壳1122在电机发热元件30上不具有投影时,电机后壳1122避让电机发热元件30,则从第二气流通道40所流出的气流可以直接垂直地流向电机发热元件30外表面。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帮助理解。下面应用场景中,以吹风机为手持式吹风机为例:
应用场景1:
使用者在使用吹风机的过程中,主气流通道内的风机转动,产生较大吸力,将进风口周围的绝大部分空气吸入主气流通道内,一小部分空气经由滤网支架上的第二气流通道流向电机发热元件,并经由主气流通道走,以带走电机发热元件的热量,实现散热。
应用场景2:
使用者在使用吹风机的过程中,主气流通道内的风机转动,产生较大吸力,将进风口周围的绝大部分空气吸入主气流通道内,一小部分空气经由滤网支架上的第二气流通道流向电机发热元件,并经过壳体内的其他间隙流向出风口,以带走电机发热元件的热量,实现散热。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吹风机,包括:
壳体,内部形成有主气流通道;
电机,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内;
电机发热元件,在电机工作时产生热量,所述电机发热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外;
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机还包括第二气流通道,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设于所述壳体内且具有弧形引导面,以使得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能够引导气流以弧形路径依次途径所述电机发热元件和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气流通道包括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出风通道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电机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电机之间的区间段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位于所述电机的径向外侧,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对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径向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包括若干组装件,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组装件内的间隙,所述组装件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进风过滤组件、电机后壳、光源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过滤组件包括进风滤网和滤网支架;
所述进风滤网沿径向覆盖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口;
所述滤网支架用于将所述进风滤网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包括设于所述滤网支架上的沿弧形排列的多个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流通道还包括设于所述滤网支架上的凹槽,每个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凹槽,所述凹槽朝向所述电机发热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后壳位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与所述进风过滤组件之间;
所述电机后壳与所述壳体在径向方向上留有间隙,使得通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沿一弯折的路径经过所述电机发热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第二气流通道的气流以平行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的正表面的方向与所述电机发热元件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吹风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轴向方向上,所述电机后壳在所述电机发热元件上具有至少部分投影。
CN202010203437.0A 2019-12-26 2020-03-20 吹风机 Active CN1134913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3437.0A CN113491379B (zh) 2020-03-20 2020-03-20 吹风机
PCT/CN2020/128733 WO2021129225A1 (zh) 2019-12-26 2020-11-13 吹风机及可拆卸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3437.0A CN113491379B (zh) 2020-03-20 2020-03-20 吹风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1379A true CN113491379A (zh) 2021-10-12
CN113491379B CN113491379B (zh) 2022-09-20

Family

ID=77994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3437.0A Active CN113491379B (zh) 2019-12-26 2020-03-20 吹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9137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6021A (en) * 1987-09-05 1990-01-23 Robert Krups Stiftung & Co. Kg Portable electric hair dryer
US20120125909A1 (en) * 2009-05-27 2012-05-24 Ondal Friseurtechnik Gmbh Hairdryer appliance
CN103369982A (zh) * 2010-12-08 2013-10-23 洁美来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109171160A (zh) * 2018-09-30 2019-01-11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散热的吹风机
CN109700159A (zh) * 2019-03-15 2019-05-0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CN208863661U (zh) * 2018-08-01 2019-05-17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109875217A (zh) * 2017-12-06 2019-06-14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温型吹风机
CN209732888U (zh) * 2019-01-10 2019-12-06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可靠的电吹风
CN113040501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6021A (en) * 1987-09-05 1990-01-23 Robert Krups Stiftung & Co. Kg Portable electric hair dryer
US20120125909A1 (en) * 2009-05-27 2012-05-24 Ondal Friseurtechnik Gmbh Hairdryer appliance
CN103369982A (zh) * 2010-12-08 2013-10-23 洁美来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109875217A (zh) * 2017-12-06 2019-06-14 西安仁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控温型吹风机
CN208863661U (zh) * 2018-08-01 2019-05-17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
CN109171160A (zh) * 2018-09-30 2019-01-11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散热的吹风机
CN209732888U (zh) * 2019-01-10 2019-12-06 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作可靠的电吹风
CN109700159A (zh) * 2019-03-15 2019-05-03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吹风机
CN113040501A (zh) * 2019-12-26 2021-06-29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吹风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1379B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28004U (ja) 空気循環装置、空気清浄機、空気加湿器
JP2016173102A (ja) 電気送風機のための雑音低減ディフューザ
CN211048631U (zh) 一种可对手柄内置电池散热的吹风机
JP2002031084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CN111557539A (zh) 一种吹风机
CN216477949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111322701A (zh) 无叶冷风扇
CN113491379B (zh) 吹风机
CN214630572U (zh) 一种电吹风
CN213928809U (zh) 挂脖风扇
CN111927802B (zh)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114876827A (zh) 吹风机
WO2021196635A1 (zh) 新风模块与空调器
WO2023198164A1 (zh) 一种导风组件、无叶风扇以及空气净化器
CN111418987A (zh) 电吹风外壳组件及电吹风
CN112336039A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15456019U (zh) 便携式吹风机
CN114209141B (zh) 一种低损耗飓风筒
CN215603707U (zh) 一种低损耗飓风筒
CN212231273U (zh) 一种散热性好且散热性可调的无刷电机
CN213176182U (zh) 一种风扇导流结构及风扇
CN213508249U (zh) 手持式吹风机
CN214509934U (zh) 一种便携式双层风道吹风机
CN217039197U (zh) 一种无叶电热吹风机
CN218978246U (zh) 一种可悬挂的新型电吹风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