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90158B -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 Google Patents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90158B
CN113490158B CN202110765609.8A CN202110765609A CN113490158B CN 113490158 B CN113490158 B CN 113490158B CN 202110765609 A CN202110765609 A CN 202110765609A CN 113490158 B CN113490158 B CN 1134901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electronic
equipment
address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56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90158A (zh
Inventor
李哲
李晓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56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901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901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158A/zh
Priority to EP22836573.0A priority patent/EP4294111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89439 priority patent/WO2023279814A1/zh
Priority to US18/552,380 priority patent/US20240163941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901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901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利用了第一蓝牙设备的间接传递作用,使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发送带有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的广播,满足电子设备扫描的过滤条件,进而将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传递给电子设备进行配对,实现了第二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的配对体验提升。而且,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第一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不需要额外交互信息,省去了二者之间的私有通道的开销。另外,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通用性好,可同时适用于经典蓝牙和BLE的第一蓝牙设备。

Description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背景技术
平板电脑或手机类电子设备,其在应用过程中,通常会用到蓝牙键盘、蓝牙手写笔、蓝牙鼠标或蓝牙耳机等配件;随着这些配件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的应用场景下,电子设备需要的配件不同,所需要连接的蓝牙设备就不同;一些场景下,电子设备还会需要连接多种蓝牙设备,比如既需要连接蓝牙键盘又需要连接蓝牙手写笔的常见场景。
对于需要连接多种蓝牙设备的场景,若需要用户在电子设备上一一操作,则会明显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以在需要连接多种蓝牙设备的场景下,避免用户在电子设备上一一操作,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首先由第一蓝牙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然后由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该过滤条件是:广播的数据段内容中包括该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当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由第一蓝牙设备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第二蓝牙设备,再由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数据段内容中包括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的广播;当电子设备扫描到该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时,便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也即,利用了第一蓝牙设备的间接传递作用,使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发送满足电子设备过滤条件的广播,进而将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传递给电子设备进行配对,实现了第二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的配对体验提升。而且,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第一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不需要额外交互信息,省去了二者之间的私有通道的开销。
其中,电子设备在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中执行的步骤包括: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并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蓝牙地址发送至第一蓝牙设备;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第一蓝牙设备在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中执行的步骤包括:第一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并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以使第二蓝牙设备能够生成数据段内容中包括该蓝牙地址的广播,进而满足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使电子设备通过广播获取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后,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第二蓝牙设备在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中执行的步骤包括: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第二蓝牙设备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广播;广播内的数据段内容中包括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符合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以使电子设备通过广播获取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后,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一蓝牙设备是经典蓝牙的蓝牙设备,则其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或者建立连接之后,直接记录当前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若第一蓝牙设备是低功耗蓝牙设备(Bluetooh Low Energy,BLE),则其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记录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等效地址。因此,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通用性更好,可同时适用于经典蓝牙和BLE的第一蓝牙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进行扫描的具体过程可以是: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下发过滤器给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使该蓝牙芯片开始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该过滤条件。该控制器内置服务是指在后台运行的应用,负责处理配对工作。或者,电子设备一开机就在后台下发该过滤器,使蓝牙芯片通过该过滤器对各广播判断是否满足该过滤条件,无需等待有蓝牙键盘连接自身之后再下发该过滤器。再或者,通过专门的应用程序,只要打开该应用程序,即可由该应用程序下发该过滤器,使蓝牙芯片通过该过滤器对各广播判断是否满足该过滤条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线圈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建立连接并实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传输。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具体可以是电子设备内的蓝牙芯片来扫描广播,当其扫描到包括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的广播时,判定该广播符合过滤条件,然后将该广播内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上报给电子设备内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使该控制器内置服务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进而完成电子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过程。其中,该连接操作,具体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先通过弹出对话框来询问用户是否连接,并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再进行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第二蓝牙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受到用户操作,或者电量耗尽或者超出连接距离,则断开两者之间的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在已知第二蓝牙设备蓝牙地址的情况下,若第二蓝牙设备再次发送广播,其广播所含有的自身蓝牙地址即可使电子设备再次触发连接操作,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第二蓝牙设备通信连接,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也能获知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进而均可发送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使电子设备获取该广播的蓝牙地址后,触发与其之间的连接操作。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多个电子设备属于同一账户,一电子设备接入第二蓝牙设备之后,一次性下发其他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给第二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和次序,逐次发送相应的广播,各电子设备分别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若各电子设备不属于同一账户,则其可以通过任意通信方式(告知自身的蓝牙地址给第一个电子设备。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该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段落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中由电子设备实现的步骤。
本发明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该蓝牙设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作为第一蓝牙设备的该蓝牙设备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段落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中由第一蓝牙设备实现的步骤;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作为第二蓝牙设备的该蓝牙设备执行时,能够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段落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中由第二蓝牙设备实现的步骤。
本发明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段落所述的电子设备和至少两个如上述第三方面任一段落所述的蓝牙设备;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蓝牙设备作为第一蓝牙设备,且,至少一个所述蓝牙设备作为第二蓝牙设备。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中对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或类似语言的描述并不是暗示在任意的单个实施例中可以实现所有的特点和优点。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特征或有益效果的描述意味着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因此,本说明书中对于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的描述并不一定是指相同的实施例。进而,还可以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无需特定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技术特征、技术方案或有益效果即可实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没有体现所有实施例的特定实施例中识别出额外的技术特征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终端系统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键盘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a、图4b和图4c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系统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手写笔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蓝牙手写笔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7a、图7b和图7c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系统执行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三个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BLE广播格式的示意图;
图9、图10和图11分别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系统中多设备协同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12、图13和图14分别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提供的不同执行者所执行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说明中的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限定特定顺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使用平板电脑或手机类电子设备时,用户通常会同时使用多个配件,最为常见的,用户会同时使用蓝牙手写笔和蓝牙键盘。如果需要用户在电子设备上逐一进行蓝牙配对连接操作,则会带来繁琐的操作过程,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技术思路是,通过特定平板电脑或手机配套使用的蓝牙设备的扩展功能,来实现电子设备与另一蓝牙设备之间的间接配对连接;比如,蓝牙键盘在已与平板电脑配对连接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将蓝牙手写笔吸附到蓝牙键盘上,由蓝牙键盘来实现平板电脑与蓝牙手写笔之间的间接配对连接。
该思路的具体执行过程是:平板电脑与蓝牙键盘已经配对,且处于连接状态;蓝牙手写笔与蓝牙键盘吸附后,蓝牙手写笔通过线圈将自身的蓝牙地址发送给蓝牙键盘,同时蓝牙手写笔发送广播;蓝牙键盘通过私有的蓝牙数据通道,将蓝牙手写笔的蓝牙地址发送给平板电脑;该私有的蓝牙数据通道,是除平板电脑与人机界面装置(Human InterfaceDevice, HID)之间蓝牙数据通道以外的其他私有通道。之后,由平板电脑中处理该私有通道信息的应用,在收到蓝牙手写笔的蓝牙地址后,上报给平板电脑中处理配对的应用;然后再由该应用触发界面上弹框让用户连接,或直接发起对蓝牙手写笔的连接,进而完成蓝牙手写笔与平板电脑之间的配对连接。
该方案虽然可以通过吸附于蓝牙键盘,来间接实现平板电脑与蓝牙手写笔之间的配对连接,提升蓝牙手写笔的配对体验,但其蓝牙键盘与平板电脑之间需要额外设置有上述私有通道,而该私有通道的设置又需要额外的软件开发来实现,进而不可避免的带来两者的成本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以在需要连接多种蓝牙设备的场景下,节省信令交互开销,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参与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执行者包括:至少一个电子设备、至少一个第一蓝牙设备和至少一个第二蓝牙设备。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device, PAD)、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 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具有触控屏的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终端设备的形态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蓝牙设备可以是任何能够与其他第二蓝牙设备触发连接的设备,比如图1中所示的蓝牙键盘300。第二蓝牙设备可以是:蓝牙手写笔(如图1中所示的100)、蓝牙鼠标、蓝牙手环等,甚至蓝牙耳机也可以,只要软件适配,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图1中以电子设备是平板电脑200、第一蓝牙设备是蓝牙键盘300、第二蓝牙设备是蓝牙手写笔100为例进行展示,实际应用中并不仅限于此。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2,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协作以执行、协调或监控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或功能。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10、输入表面220、协调引擎230、电源子系统240、电源连接器250、无线接口260和显示器270。
示例性的,协调引擎230可以用于与电子设备的其他子系统进行通信和/或处理数据;与蓝牙手写笔100通信和/或交易数据;测量和/或获得一个或多个模拟或数字传感器(诸如触摸传感器)的输出;测量和/或获得传感器节点阵列(诸如电容感测节点的阵列)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节点的输出;接收和定位来自蓝牙手写笔100的尖端信号和环信号;基于尖端信号交叉区域和环形信号交叉区域的位置来定位蓝牙手写笔等。
电子设备的协调引擎230包括或以其他方式可通信地耦接至位于输入表面220下方或与该输入表面集成一体的传感器层。协调引擎230利用传感器层对输入表面220上的蓝牙手写笔进行定位,并使用本文所述的技术来估计蓝牙手写笔相对于输入表面220的平面的角位置。在一种实施例中,输入表面220可以称为触摸屏。在许多情况下,协调引擎230 可被配置为经由电容耦合来检测通过传感器层从蓝牙手写笔100接收的尖端信号及环信号。
其中,尖端信号和/或环信号可以包括可被配置为令电子设备识别蓝牙手写笔100的特定信息和/或数据。此类信息在本文通常被称为“触笔身份”信息。该信息和/或数据可以由传感器层接收,并由协调引擎230解译、解码和/或解调。
处理器210可以使用触笔身份信息来同时接收来自一支以上的蓝牙手写笔100的输入。具体地,协调引擎230可被配置为将由协调引擎230检测到的若干蓝牙手写笔100中的每个蓝牙手写笔100的位置和/或角位置传输给处理器210。在其他情况下,协调引擎230 还可以向处理器210传输与由协调引擎230检测到的多个蓝牙手写笔100的相对位置和/ 或相对角位置有关的信息。例如,协调引擎230可以通知处理器210所检测的第一蓝牙手写笔位于距离所检测的第二蓝牙手写笔的位置。
在其他情况下,端信号和/或环信号还可以包括用于令电子设备识别特定用户的特定信息和/或数据。此类信息在本文通常被称为“用户身份”信息。
协调引擎230可以将用户身份信息(如果检测到和/或可复原的话)转发到处理器210。如果用户身份信息不能从尖端信号和/或环信号中复原,则协调引擎230可以可选地向处理器210指示用户身份信息不可用。处理器210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利用用户身份信息(或不存在该信息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接受或拒绝来自特定用户的输入,允许或拒绝访问电子设备的特定功能等。处理器210可以使用用户身份信息来同时接收来自一个以上的用户的输入。
在另外的其他情况下,尖端信号和/或环信号可以包括可被配置为令电子设备识别用户或蓝牙手写笔100的设置或偏好的特定信息和/或数据。此类信息在本文通常被称为“触笔设置”信息。
协调引擎230可以将触笔设置信息(如果检测到和/或可复原的话)转发到处理器210。如果触笔设置信息不能从尖端信号和/或环信号中复原,则协调引擎230可以可选地向处理器210指示触笔设置信息不可用。电子设备能够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利用触笔设置信息(或不存在该信息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将设置应用于电子设备,将设置应用于在电子设备上运行的程序,改变由电子设备的图形程序所呈现的线条粗细、颜色、图案,改变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视频游戏的设置等。
一般而言,处理器210可被配置为执行、协调和/或管理电子设备的功能。此类功能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与电子设备的其他子系统通信和/或交易数据,与蓝牙手写笔100通信和 /或交易数据,通过无线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和/或交易数据,通过有线接口进行数据通信和/ 或交易数据,促进通过无线(例如,电感式、谐振式等)或有线接口进行电力交换,接收一个或多个蓝牙手写笔的位置和角位置等。
在使用期间,处理器210可被配置为访问存储有指令的存储器。该指令可被配置为使处理器执行、协调或监视电子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操作或功能。
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可被配置为控制或协调电子设备的其他部件的操作,该部件诸如但不限于:另一处理器、模拟或数字电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模块、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旋转输入设备、按钮或其他物理输入设备、生物认证传感器和/或系统、力或触摸输入/输出部件、通信模块(诸如无线接口和/或电源连接器),和/或触觉反馈设备。
存储器还可存储可由蓝牙手写笔100或处理器使用的电子数据。例如,存储器可以存储电子数据或内容(诸如媒体文件、文档和应用程序)、设备设置和偏好、定时信号和控制信号或者用于各种模块的数据、数据结构或者数据库,与检测尖端信号和/或环信号相关的文件或者配置等等。存储器可被配置为任何类型的存储器。例如,存储器可被实现作为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闪存存储器、可移动存储器、其他类型的存储元件或此类设备的组合。
电子设备还包括无线接口260,以促进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和/或C之间的电子通信。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子设备可被配置为经由低能量蓝牙通信接口或近场通信接口与相应蓝牙设备通信。在其他示例中,通信接口有利于电子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设备或平台之间的电子通信。
无线接口260(无论是电子设备与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还是另外的通信接口)可被实现为一个或多个无线接口、蓝牙接口、近场通信接口、磁性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电感接口、谐振接口,电容耦合接口、Wi-Fi接口、TCP/IP接口、网络通信接口、光学接口、声学接口或任何传统的通信接口。
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器270。显示器270可以位于输入表面220后方,或者可以与其集成一体。显示器270可以通信地耦接至处理器210。处理器210可以使用显示器270向用户呈现信息。在很多情况下,处理器210使用显示器270来呈现用户可以与之交互的界面。在许多情况下,用户操纵蓝牙设备与界面进行交互。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键盘3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3,该蓝牙键盘300可以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充电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无线充电线圈 350,电池360,无线通信模块370,触控板380,键盘390。
其中,上述处理器310,存储器320,充电接口330,充电管理模块340,电池360,无线通信模块370,触控板380,键盘390等均可以设置在蓝牙键盘300的键盘主体(即如图4a所示的302)上。上述无线充电线圈350可以设置在用于活动连接键盘主体和支架的连接部(如图4a所示的304)中。
其中,存储器320可以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如用于为蓝牙手写笔100无线充电的程序代码等。存储器320中还可以存储有用于唯一标识蓝牙键盘300的蓝牙地址。另外,该存储器320中还可以存储有与蓝牙键盘300之前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连接数据。例如,该连接数据可以为与该蓝牙键盘300成功配对过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基于该连接数据,蓝牙键盘300能够与该电子设备自动配对,而不必配置与其之间的连接,如进行合法性验证等。上述蓝牙地址可以为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地址。
处理器31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应用程序代码,调用相关模块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键盘300的功能。例如,实现蓝牙键盘300有线充电功能,反向无线充电功能,无线通信功能等。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10中。处理器310具体可以是集成的控制芯片,也可以由包括各种有源和/或无源部件的电路组成,且该电路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属于处理器310的功能。其中,蓝牙键盘300的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
无线通信模块370可以用于支持蓝牙键盘300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包括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数据交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无线通信模块370可以为蓝牙模块,具体可以是蓝牙芯片。该蓝牙键盘300可以通过该蓝牙芯片与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之间进行配对并建立无线连接,以通过该无线连接实现蓝牙键盘300和其他电子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另外,无线通信模块370还可以包括天线,无线通信模块370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310。无线通信模块370 还可以从处理器3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上述触控板380中集成有触摸传感器。笔记本电脑可以通过触控板380和键盘390接收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控制命令。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照图4a所示,蓝牙键盘30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301和第二部分302。示例性的,如蓝牙键盘300可以包括:键盘主体和键盘套。第一部分301可以为键盘套,第二部分302为键盘主体。第一部分301用于放置电子设备,第二部分302上可以设置有用于用户操作的按键、触控板等。
其中,第一部分301可以包括至少两个转动相连的支架,例如第一支架301a和第二支架301b,第一支架301a和第二支架301b之间转动相连。
其中,参照图4a所示,为了便于对蓝牙手写笔100进行收纳,蓝牙键盘300上可以设置有收纳蓝牙手写笔100的收纳部303。参照图4a所示,收纳部303为筒状的腔体,收纳时,蓝牙手写笔100沿着图4a中的箭头插入收纳腔体中。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a所示,第二部分302和第二支架301b之间通过连接部304转动连接,连接部304中设置有收纳部303。其中,连接部304可以为转轴。
图4b为蓝牙手写笔100收纳到收纳部303中的示意图,图4c为蓝牙手写笔100收纳在蓝牙键盘300的收纳部303时的侧面示意图。参照图4c所示,收纳部303为圆形腔体,且收纳部303的内径大于蓝牙手写笔100的外径。
其中,为了避免蓝牙手写笔100放置于收纳部303中不掉落,在一些示例中,蓝牙手写笔100与收纳部303之间,包括但不限于采用磁力吸附或卡合方式实现固定。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手写笔100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5所示,蓝牙手写笔100可以具有处理器110。处理器110可以包括用于支持蓝牙手写笔100的操作的存储和处理电路。存储和处理电路可以包括诸如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存储装置(例如,闪存存储器或构造为固态驱动器的其它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处理器110中的处理电路可以用来控制蓝牙手写笔100的操作。处理电路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电源管理单元、音频芯片、专用集成电路等。
蓝牙手写笔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例如,传感器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20。压力传感器120可以设置在蓝牙手写笔100的书写端11(如图6b中所示)。当然,压力传感器120还可以设在蓝牙手写笔100的笔杆20内。
传感器也可以包括惯性传感器130。惯性传感器130可以包括三轴加速计和三轴陀螺仪,和/或,用于测量蓝牙手写笔100的运动的其它部件。传感器也可以包括附加的传感器,诸如温度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基于光的接近传感器、接触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或其它传感器。
蓝牙手写笔100中可以包括如发光二极管的状态指示器140和按钮150。状态指示器 140用于向用户提示蓝牙手写笔100的状态。按钮150可以包括机械按钮和非机械按钮,按钮150可以用于从用户收集按钮按压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蓝牙手写笔100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160(具体可以参照下面对于图6b的描述),其中一个电极160可以位于蓝牙手写笔100的书写端处,其中一个电极160可以位于笔尖10内。
蓝牙手写笔100中可以包括感测电路170。感测电路170可感测位于电极160和与蓝牙手写笔100交互的电容触摸传感器面板的驱动线之间的电容耦合。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实际需求,在蓝牙手写笔100可以包括麦克风、扬声器、音频发生器、振动器、相机、数据端口以及其它设备。用户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设备提供命令来控制蓝牙手写笔100和与其交互的电子设备的操作,并且接收状态信息和其它输出。
处理器110可以用于运行蓝牙手写笔100上的控制蓝牙手写笔100的操作的软件。蓝牙手写笔100的操作过程中,运行在处理器110上的软件可以处理传感器输入、按钮输入和来自其它装置的输入以监视蓝牙手写笔100的移动和其它用户输入。在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软件可以检测用户命令并且可以与电子设备通信。
为了支持蓝牙手写笔100与电子设备的无线通信,蓝牙手写笔100可以包括蓝牙模块 180。蓝牙模块180可以包括射频收发器,例如收发器。蓝牙模块180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收发器可以利用天线发射和/或接收无线信号,无线信号基于无线模块的类型,可以是蓝牙信号、无线局域网信号、诸如蜂窝电话信号的远程信号、近场通信信号或其它无线信号。
蓝牙手写笔100还可以包括充电模块190,充电模块190可以支持蓝牙手写笔100的充电,为蓝牙手写笔100提供电力。
参见图6a和图6b,该蓝牙手写笔100可以包括笔尖10、笔杆20和后盖30。笔杆20 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笔尖10和后端30分别位于笔杆20的两端,后盖30与笔杆20之间可以通过插接或者卡合方式,笔尖10与笔杆20之间的配合关系详见图6b的描述。
参照图6b所示,蓝牙手写笔100还包括主轴组件50,主轴组件50位于笔杆20内,且主轴组件50在笔杆20内可滑动设置。主轴组件50上具有外螺纹51,笔尖10包括书写端11和连接端12,其中,笔尖10的连接端12具有与外螺纹51配合的内螺纹(未示出)。
当主轴组件50装配到笔杆20内时,笔尖10的连接端12伸入笔杆20内且与主轴组件50的外螺纹51螺纹连接。在一些其他示例中,笔尖10的连接端12与主轴组件50之间还可以通过卡合等可拆卸方式实现连接。通过笔尖10的连接端12与主轴组件50之间可拆卸相连,这样实现了对笔尖10的更换。
其中,为了对笔尖10的书写端11受到的压力进行检测,参照图6a所示,笔尖10与笔杆20之间具有间隙10a,这样可以确保笔尖10的手写端11受到外力时,笔尖10可以朝向笔杆20移动,笔尖10的移动会带动主轴组件50在笔杆20内移动。而对外力的检测,参照图6b所示,在主轴组件50上设有压感组件60,压感组件60的部分与笔杆20内的固定结构固定相连,压感组件60的部分与主轴组件50固定相连。这样,主轴组件50随着笔尖10移动时,由于压感组件60的部分与笔杆20内的固定结构固定相连,所以主轴组件50的移动会驱动压感组件60形变,压感组件60的形变传递给电路板70(例如,压感组件60与电路板70之间可以通过导线或者柔性电路板实现电连接),电路板70根据压感组件60形变检测出笔尖10的书写端11的压力,从而根据笔尖10书写端11的压力控制书写端11的线条粗细。
需要说明的是,笔尖10的压力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方法。例如,还可以通过在笔尖10的书写端11内设置压力传感器,由压力传感器检测笔尖10的压力。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6b所示,蓝牙手写笔100还包括多个电极,多个电极例如可以为第一发射电极41、接地电极43和第二发射电极42。第一发射电极41、接地电极43和第二发射电极42均与电路板70电连接。第一发射电极41可以位于笔尖10内且靠近书写端11,电路板70可以被配置为可以分别向第一发射电极41和第二发射电极42提供信号的控制板,第一发射电极41用于发射第一信号,当第一发射电极41靠近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时,第一发射电极41与电子设备的触控屏之间可以形成耦合电容,这样电子设备可以接收到第一信号。其中,第二发射电极42用于发射第二信号,电子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二信号可以判断蓝牙手写笔100的倾斜角度。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发射电极42可以位于笔杆20的内壁上。在一种示例中,第二发射电极42也可以位于主轴组件50上。
接地电极43可以位于第一发射电极41和第二发射电极42之间,或者,接地电极43可以位于第一发射电极41和第二发射电极42的外周围,接地电极43用于降低第一发射电极41和第二发射电极42相互之间的耦合。
当电子设备接收来自蓝牙手写笔100的第一信号时,触摸屏对应位置处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据此,电子设备可以基于触摸屏上的电容值的变化,确定蓝牙手写笔100(或蓝牙手写笔100的笔尖)在触摸屏的位置。另外,电子设备可以采用倾角检测算法中的双笔尖投影方法获取蓝牙手写笔100的倾斜角度。其中,第一发射电极41和第二发射电极42 在蓝牙手写笔100中的位置不同,因此当电子设备接收来自蓝牙手写笔100的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时,触摸屏上两个位置处的电容值会发生变化。电子设备可以第一发射电极41 和第二发射电极42之间的距离,以及触摸屏上电容值发生变化两个位置处之间的距离,获取蓝牙手写笔100的倾斜角度,更为详细的获取蓝牙手写笔100的倾斜角度可以参照现有技术中双笔尖投影方法的相关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参照图6b所示,蓝牙手写笔100还包括:电池组件80,电池组件80用于向电路板70提供电源。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上文关于电子设备、蓝牙键盘300及蓝牙手写笔100所呈现的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可为实践特定的所述实施方案或其等同物所不需要的。因此,应当理解,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公开限制于本文所述的精确形式。相反,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根据上述教导内容,许多修改和变型是可能的。
对于电子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及第二蓝牙设备构成的终端系统,内部三者在执行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时,具体的过程可参见图7a,包括:
S1、第一蓝牙设备获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其中,第一蓝牙设备的种类不同,获取的方式也不同:如果第一蓝牙设备是经典蓝牙的蓝牙设备,则其直接记录当前连接的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如果第一蓝牙设备是BLE,那么其在配对的时候记录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等效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安卓系统的电子设备在广播时,会把其经典蓝牙地址作为等效地址,并按照一定规律产生变化的随机地址,然后使用这一随机地址进行广播。BLE设备之间配对完成后,会相互把这个等效地址发送给对方供下次解析这种随机地址使用。所以,该等效地址就相当于电子设备在第一蓝牙设备中的唯一标识;也即,安卓系统的电子设备上,其等效地址就是其经典蓝牙地址。
示例性的,以图1为例,第一蓝牙设备为蓝牙键盘300,电子设备为平板电脑200。若蓝牙键盘300为经典蓝牙设备,当蓝牙键盘300与平板电脑200开始配对,蓝牙键盘300 可以记录配对过程中平板电脑200发送的经典蓝牙地址。蓝牙键盘300也可以在配对成功后再记录平板电脑200的经典蓝牙地址。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还可以获取电子设备的其他地址。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S2、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
电子设备进行扫描的一种具体过程是: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下发过滤器给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使该蓝牙芯片开始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该过滤条件。该控制器内置服务是指在后台运行的应用,负责处理配对工作。
该过滤条件是:广播的数据段内容包括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蓝牙芯片只有在扫描的广播的数据段内容中包括该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时,才会将该广播上报给该控制器内置服务。
电子设备进行扫描的另外一种具体过程是:电子设备一开机就在后台下发该过滤器,使蓝牙芯片通过该过滤器对各广播判断是否满足该过滤条件,无需等待有蓝牙键盘连接自身之后再下发该过滤器。或者,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通过专门的应用程序,只要打开该应用程序,即可由该应用程序下发该过滤器,使蓝牙芯片通过该过滤器对各广播判断是否满足该过滤条件。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检测到与第一蓝牙设备连接,可以开启扫描。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一开机便开启扫描。
上述仅为一些电子设备进行扫描过程的具体示例,实际应用中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S3、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
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建立一种便捷的连接,比如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通过磁吸、触碰等方式,使两者之间能够通过线圈或NFC建立连接。一种具体的示例是,图4a中所示的蓝牙手写笔100插入蓝牙键盘300的收纳部303内之后(如图4b所示),收纳部303和蓝牙手写笔100均内置有相应的线圈,进而使蓝牙键盘300和蓝牙手写笔100 均得知对方的存在,并能够通过线圈建立连接,来使两者之间能够传送少量数据,比如执行步骤S4和S5。
S4、第一蓝牙设备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第二蓝牙设备。
比如蓝牙键盘300确定蓝牙手写笔100的存在之后,即可执行本步骤S4,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蓝牙手写笔100。而且,实际应用中,视两个蓝牙设备的具体设置情况而定,两者之间发送该蓝牙地址的具体形式可以是通过图4b中收纳部303内的线圈发送,或者,也可以是通过NFC发送;还可以是其他任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数据传输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S5、第二蓝牙设备发送携带有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的广播。
两个具有蓝牙模块的设备想要建立连接,第一步是从机(也即第二蓝牙设备)向外发送广播,主机(也即电子设备)搜索到广播后发起连接请求。比如蓝牙手写笔100检测到已插入蓝牙键盘300之后,即可开始进行广播。
当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广播以表示自身处于可连接状态时,可以在其发送的广播内数据段内容中添加相应的信息,比如添加其预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使其能够符合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
以BLE广播格式为例,参见图8,其每个广播数据包Data都是31字节,数据包中分为有效数据(significant)和无效数据(non-significant)两部分。有效数据部分,包含若干个广播数据单元(AD Structure1、AD Structure2、AD StructureN),每个广播数据单元中,分别包括该广播数据单元的长度(Length)、类型(AD Type)和数据(AD Data),该长度是指类型和数据所占的长度。由于广播数据包的长度必须是31个字节,如果有效数据部分不到31字节,剩下的就用0补全,而这部分数据就是无效数据。
如果想为其添加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则其广播数据单元的类型应该是Manufacture Specific Data,也即厂商数据,可以存放生产商的名字或者蓝牙地址等信息;而且该类型下的数据应该是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添加完上述信息之后,第二蓝牙设备即可发送该广播,并且,其广播中会包含其本身的蓝牙地址。
S6、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时,会检查各个广播内数据段内容中是否包括自身的蓝牙地址;若包括,则判定其符合该过滤条件;否则,判定其不符合该过滤条件。具体可以是电子设备内的蓝牙芯片来扫描广播,当其扫描到广播内数据段内容中广播数据单元的类型是Manufacture Specific Data、且该类型下的数据是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的广播时,判定该广播符合过滤条件,然后取出该广播内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并将其上报给电子设备内负载管理配对工作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使该控制器内置服务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进而完成电子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配对连接过程。
该连接操作,具体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先通过弹出对话框来询问用户是否连接,并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再进行连接。
对于该电子设备而言,一种具体的示例如图7b所示,电子设备检测到与第一蓝牙设备连接之后,其负责处理配对工作的控制器内置服务生成并下发过滤器给其蓝牙芯片,然后由蓝牙芯片开始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该过滤条件,并等待检测结果。在蓝牙芯片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其具体可以进行周期性的扫描,并维持一段预设时间持续扫描动作;而且,其可以在扫描到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后停止扫描动作,也可以在该预设时间结束后停止该扫描动作,还可以在第一蓝牙设备检测到与第二蓝牙设备断开连接后通知其停止扫描动作,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对于该第二蓝牙设备而言,一种具体的示例如图7c所示,当其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之后,其通过线圈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然后设置广播内容,使其符合电子设备扫描的过滤条件,再发送广播。当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收到广播并发现其符合过滤条件,则将该广播内的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上报给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使该控制器内置服务发起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由上述过程可以发现,本实施例利用了第一蓝牙设备和电子设备之间通用的信息,即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将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传递给电子设备进行配对,实现了第二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的配对体验提升。而且,本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通用性更好,可同时适用于经典蓝牙和BLE的第一蓝牙设备,且第一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不需要额外交互信息,省去了二者之间的私有通道的开销。
通过上述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即可使第二蓝牙设备连接上电子设备;之后,若第二蓝牙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未受到用户操作,进而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发生意外,比如电量耗尽或者超出连接距离等,则可以使两者之间的连接断开。
后续电子设备在已知第二蓝牙设备蓝牙地址的情况下,只要第二蓝牙设备再次发送广播,此时不再需要第一蓝牙设备的间接传送过程,第二蓝牙设备所发送广播内也无需再携带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即便其广播数据包内的数据全部是无效数据,其本身所含有的自身蓝牙地址即可使电子设备触发连接操作,实现回连;也即第一蓝牙设备的间接传送过程,只是在第二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之间进行第一次配对连接时才需要,进而更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值得说明的是,当一个平板电脑200在与蓝牙键盘已配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上述过程以低成本实现与蓝牙手写笔的配对连接;但在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电子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及第二蓝牙设备的个数都有可能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而已,还会存在多种可能的应用场景,比如:
如图9所示,用户在平板电脑200(如图9所示的200)上进行绘图时,有可能会用到同系列的多支蓝牙手写笔(如图9所示的各个100),这些蓝牙手写笔彼此之间是通信连接的;任意一支蓝牙手写笔在通过蓝牙键盘(如图9所示的300)获得平板电脑200的蓝牙地址之后,即可通过相应的通信连接关系告知其他蓝牙手写笔,使其他蓝牙手写笔也能获知平板电脑200的蓝牙地址;然后其他蓝牙手写笔也能够发送符合上述过滤条件的广播,使平板电脑200获取其蓝牙地址后,触发与其之间的连接操作。当第二蓝牙设备为其他设备时,只要多个第二蓝牙设备之间能够实现通信连接,即可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各自与同一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也即,本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能够适用于一个电子设备与多个相互通信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另外,如图10所示,当用户在云空间或网盘上的同一账户下记录有多个电子设备时,比如手机400、笔记本电脑500和平板电脑200都属于同一账户,而平板电脑200已经采用上述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通过已配对的蓝牙键盘300连接一个蓝牙手写笔100,则该平板电脑200可以将手机400和笔记本电脑500的蓝牙地址一次性下发给该蓝牙手写笔 100;然后该蓝牙手写笔100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和次序,逐次发送相应的广播,假如手机400和笔记本电脑500也处于其广播的传送范围内,且也有连接该蓝牙手写笔100的需求,则可以分别触发其与该蓝牙手写笔100之间的连接操作,使它们均可以与该蓝牙手写笔100实现连接。也即,本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能够适用于多个同一账户的电子设备与同一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实际应用中,如图11所示,假如各个电子设备位于同一空间且均有连接同一蓝牙手写笔100的需求,比如用户作为讲解人员,在会议室内想要用同一支蓝牙手写笔100方便的操作不同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200与智慧大屏600,则平板电脑200在通过已配对的蓝牙键盘300连接好一个蓝牙手写笔100之后,可以通过其与智慧大屏600之间任意的通信方式,比如wifi、局域网等,获取智慧大屏600的蓝牙地址,而后再告知该蓝牙手写笔100,使其可以发送相应的广播后触发连接操作;然后用户将蓝牙手写笔100从平板电脑200上拉向智慧大屏600后,在智慧大屏600上也可以应用该蓝牙手写笔100。也即,本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还能够适用于不属于同一账户的多个电子设备与同一第二蓝牙设备之间。
而且,上述几种情况下,与电子设备已经配对的第一蓝牙设备可以是任意个,其个数和类型均不做具体限定,只要有一个第一蓝牙设备能够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预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即可。
也即,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可以应用于多设备协同的场景中,无论是绘图、办公还是其他场景,三个角色的设备数量都可以视其具体应用环境而定,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图12所示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S10、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并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蓝牙地址发送至第一蓝牙设备。
其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的具体说明。但不论该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经典蓝牙地址还是等效蓝牙地址,该蓝牙地址都是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由电子设备所发送的广播中所携带的。
S11、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
该过滤条件是:广播的数据段内容包括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可选的,该步骤S11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1)电子设备判断是否有第一蓝牙设备与自身配对连接;若判断结果为是,则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下发过滤器给自身的蓝牙芯片;蓝牙芯片通过过滤器,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过滤条件。
(2)电子设备一开机就通过自身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下发过滤器给自身的蓝牙芯片;蓝牙芯片通过过滤器,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过滤条件。
(3)电子设备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在开启状态下,下发过滤器给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蓝牙芯片通过过滤器,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过滤条件。
上述几种情况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2的具体说明。
S12、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其中,该广播是第一蓝牙设备在和电子设备已配对的情况下,将获取到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与自身建立连接的第二蓝牙设备后,由第二蓝牙设备生成的。
该步骤S12,具体可以包括: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扫描符合到过滤条件的广播,将其中所含有的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上报至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控制器内置服务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该连接操作具体可以是:直接连接;或者,对话框询问连接。
该步骤S12的具体执行过程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6的具体说明。
可选的,在步骤S12之后,还包括:
S13、电子设备判断第二蓝牙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未进行操作或无法连接。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14。
S14、电子设备断开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
一种具体的示例是,5分钟或10分钟内,第二蓝牙设备一直静止不动而被检测到没有任何动作,则可以断开其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或者,第二蓝牙设备发生电量耗尽或者超出连接距离等意外时,也可以断开两者之间的连接。
可选的,在步骤S12之后,还可以包括:
S15、电子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
S16、在电子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断开连接后,若电子设备扫描到第二蓝牙设备的广播,则再次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其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关于回连场景的描述。
另外,在多个第二蓝牙设备的应用场景下,在步骤S12之后,还可以包括:
S17、电子设备扫描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则触发其与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其中,其他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是第二蓝牙设备在获取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后,将其发送给与自身通信连接的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之后,由其他第二蓝牙设备生成的。
在多个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下,在步骤S12之后,还可以包括:
S18、电子设备在确定存在其他电子设备有接入第二蓝牙设备的可能性时,将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第二蓝牙设备,使第二蓝牙设备按照预设的时间和次序,逐次发送相应的广播,进而使各其他电子设备分别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其中,确定存在其他电子设备有接入第二蓝牙设备的可能性,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相同云空间或网盘账号确定,另一种情况是通过任意通信方式(wifi、局域网等)得知其他电子设备A的蓝牙地址。
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原理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及图7a至图7c所示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作为第一蓝牙设备,该蓝牙设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其计算机程序被该蓝牙设备执行时,实现如图13所示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S21、第一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其中,若第一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蓝牙设备,则获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包括: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或者建立连接之后,直接记录当前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而若第一蓝牙设备为低功耗蓝牙设备,则获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包括: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记录电子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等效地址。
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1的具体说明。
S22、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并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至第二蓝牙设备,以使第二蓝牙设备能够生成携带有该蓝牙地址的广播,进而满足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使电子设备通过广播获取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后,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3和S4的具体说明。
步骤S22中,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和传输蓝牙地址的具体方式,可以是通过线圈或NFC,还可以为其他能够传输少量数据的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原理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及图7a至图7c所示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蓝牙设备,作为第二蓝牙设备,该蓝牙设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其计算机程序被该蓝牙设备执行时,实现如图14所示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S31、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
具体可以是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吸附于第一蓝牙设备或触碰第一蓝牙设备,以通过线圈或NFC来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
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3的具体说明。
S32、第二蓝牙设备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具体可以是第二蓝牙设备通过线圈或NFC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4的具体说明。
并且,该蓝牙地址是第一蓝牙设备在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或建立连接之后,获取得到的。
S33、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广播。
该广播内带有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符合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以使电子设备通过广播获取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后,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其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对于步骤S5的具体说明。
在多个第二蓝牙设备的应用场景下,在步骤S32之后,还可以包括:
S34、第二蓝牙设备判断是否有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与自身通信连接。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执行步骤S35。
S35、第二蓝牙设备将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至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以使各其他第二蓝牙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以备电子设备触发相应的连接操作。
在多个电子设备的应用场景下,在步骤S33之后,还可以包括:
S36、第二蓝牙设备获取到电子设备发送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S37、第二蓝牙设备按照预设的时间和次序,逐次发送相应的广播,进而使各其他电子设备分别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原理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及图7a至图7c所示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系统,其如图1、图9-图11所示,包括:至少一个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和至少两个如上述实施例的蓝牙设备;其中,至少一个蓝牙设备作为第一蓝牙设备,且,至少一个蓝牙设备作为第二蓝牙设备,以能够实现上述图7 所示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该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原理还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及图7a至图7c所示内容,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该电子设备、第一蓝牙设备及第二蓝牙设备的可选设备以及连接方式也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也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使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或等效地址;
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所述过滤条件是:广播的数据段内容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将获取到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通过线圈或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发送给与自身建立连接的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后,由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添加至其表示自身处于可连接状态的BLE广播的数据段内容中而生成的;且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中包含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蓝牙设备,则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
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低功耗蓝牙设备,则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等效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下发过滤器给自身的蓝牙芯片;
所述蓝牙芯片通过所述过滤器,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所述过滤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带过滤条件的扫描,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在开启状态下,下发过滤器给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
所述蓝牙芯片通过所述过滤器,扫描各广播是否符合所述过滤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芯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将其中所含有的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上报至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器内置服务;
所述控制器内置服务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操作包括:直接连接;或者,对话框询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判断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未进行操作或无法连接;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电子设备断开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
在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断开连接后,若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广播,则再次触发其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则触发其与所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所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广播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在获取到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后,将其发送给与自身通信连接的所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之后,由所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生成的。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扫描到符合所述过滤条件的广播,触发其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之后,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确定存在其他电子设备有接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可能性时,将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使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按照预设的时间和次序,逐次发送相应的广播,进而使各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分别触发其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存在其他电子设备有接入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可能性,包括:
确定存在其他电子设备与自身共用同一云空间或网盘账号;或者,
通过任意通信方式得知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12.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或等效地址;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连接,并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通过线圈或NFC发送至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以使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能够在其表示自身处于可连接状态的BLE广播的数据段内容中添加该蓝牙地址,进而满足所述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使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所发送的广播获取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后,触发其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经典蓝牙的蓝牙设备,则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或者建立连接之后,直接记录当前连接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
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低功耗蓝牙设备,则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记录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所述电子设备的等效地址。
14.一种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蓝牙设备,所述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包括: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建立连接;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线圈或NFC接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在和所述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的过程中或建立连接之后获取得到的;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为所述电子设备的经典蓝牙地址或等效地址;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表示自身处于可连接状态的BLE广播;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所发送广播内的数据段内容中包括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符合所述电子设备的过滤条件,且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所发送的广播中包含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以使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所发送的广播获取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后,触发其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接收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判断是否有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与自身通信连接;
若判断结果为是,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将所述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发送至所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以使各所述其他第二蓝牙设备分别发送各自符合过滤条件的广播,以备所述电子设备触发相应的连接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送广播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获取到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的其他电子设备的蓝牙地址;
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按照预设的时间和次序,逐次发送相应的广播,进而使各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分别触发其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连接操作。
1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电子设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18.一种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设备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作为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蓝牙设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在所述计算机程序被作为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蓝牙设备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
19.一种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子设备和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蓝牙设备;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蓝牙设备作为第一蓝牙设备,且,至少一个所述蓝牙设备作为第二蓝牙设备。
CN202110765609.8A 2021-07-07 2021-07-07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Active CN1134901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5609.8A CN113490158B (zh) 2021-07-07 2021-07-07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EP22836573.0A EP4294111A1 (en) 2021-07-07 2022-04-27 Bluetooth device pairing connec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bluetooth device and terminal system
PCT/CN2022/089439 WO2023279814A1 (zh) 2021-07-07 2022-04-27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US18/552,380 US20240163941A1 (en) 2021-07-07 2022-04-27 Bluetooth device pairing connection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bluetooth device, and terminal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5609.8A CN113490158B (zh) 2021-07-07 2021-07-07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90158A CN113490158A (zh) 2021-10-08
CN113490158B true CN113490158B (zh) 2022-06-03

Family

ID=7794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5609.8A Active CN113490158B (zh) 2021-07-07 2021-07-07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63941A1 (zh)
EP (1) EP4294111A1 (zh)
CN (1) CN113490158B (zh)
WO (1) WO20232798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0158B (zh) * 2021-07-07 2022-06-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CN113645608B (zh) * 2021-10-14 2021-12-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数据传输装置
CN114153770A (zh) * 2021-11-30 2022-03-0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125805B (zh) * 2022-01-28 2022-07-1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回连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143765B (zh) * 2022-02-08 2022-07-0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回连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7319968A (zh) * 2022-06-21 2023-12-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装置、音频播放设备及装置
CN114866998B (zh) * 2022-07-06 2022-11-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980B (zh) * 2014-11-21 2018-09-1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方法及蓝牙设备
CN105162497B (zh) * 2015-08-04 2018-11-16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电子签名设备及系统
EP4184809A1 (en) * 2016-06-27 2023-05-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lassic bluetooth connection between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s, and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
CN106331990A (zh) * 2016-08-19 2017-01-11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蓝牙配对系统、蓝牙设备的配对方法和智能终端
US10165613B2 (en) * 2016-10-06 2018-12-25 Htc Corpor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bluetooth communication and bluetooth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CN108174457B (zh) * 2018-01-12 2020-09-01 恒玄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盒、蓝牙耳机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8769972B (zh) * 2018-07-12 2020-10-13 南昌黑鲨科技有限公司 智能终端与蓝牙设备的连接控制方法及蓝牙连接控制系统
CN110062104A (zh) * 2019-03-13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启动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636485B (zh) * 2019-09-20 2023-02-28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自动连接方法及发起蓝牙连接的方法
CN111343622B (zh) * 2020-03-02 2024-04-09 北京服装学院 一种蓝牙音箱同步播放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2020048B (zh) * 2020-09-04 2022-06-2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的配对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233404A (zh) * 2020-10-14 2021-01-15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蓝牙遥控器、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90158B (zh) * 2021-07-07 2022-06-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63941A1 (en) 2024-05-16
WO2023279814A9 (zh) 2023-07-13
WO2023279814A1 (zh) 2023-01-12
CN113490158A (zh) 2021-10-08
WO2023279814A8 (zh) 2023-11-02
EP4294111A1 (en) 2023-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90158B (zh) 蓝牙设备配对连接方法、电子设备、蓝牙设备及终端系统
CN113271576B (zh) 配对方法和配对系统
KR102473262B1 (ko) 통신 연결의 형성 또는 해제를 제어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US1188958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sharing peripheral device with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thereof
CN111083802A (zh) 使用蓝牙通信的电子设备及操作其的方法
EP4274317A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of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6466867B (zh) 笔迹绘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65366B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210014890A (ko)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저전력 기반 통신 연결 방법
WO2023040602A1 (zh) 一种电子设备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17700B (zh) 一种触控笔的切换方法和输入设备
KR102613405B1 (ko) 블루투스 통신 정보 공유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CN108955641B (zh) 一种深度摄像方法、深度摄像设备及移动终端
CN114143906B (zh) 一种电子设备连接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087222B (zh) 角色切换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88695B (zh) 系统升级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190095784A (ko) 연결 정보에 기반하여 외부 장치들과 연결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0087224B (zh) 注册控制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66865A1 (zh) 触控笔操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KR20210129498A (ko) 데이터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6107469A (zh) 功能模式切换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6339547A (zh) 触控笔压力值传输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