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8308B -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 Google Patents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8308B
CN113488308B CN202110691767.3A CN202110691767A CN113488308B CN 113488308 B CN113488308 B CN 113488308B CN 202110691767 A CN202110691767 A CN 202110691767A CN 113488308 B CN113488308 B CN 1134883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uspension
levitation
controller
magnetic f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176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8308A (zh
Inventor
欧阳剑
徐旭升
张聪
胡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o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176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83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8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8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8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8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2Permanent magnets [PM]
    • H01F7/0231Magnetic circuits with PM for power or force generation
    • H01F7/0236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NELECTRIC MACH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2N15/00Holding or levitation devices using magnetic attraction or repuls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磁悬浮装置及音响,该磁悬浮装置包括底座和悬浮体,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和设置在底座壳体的第一磁场产生装置;悬浮体包括悬浮壳体、固定在悬浮壳体内的第二磁场产生装置、导电结构和供电装置,第一磁场产生装置设置为能够对第二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斥力,以使所述悬浮壳体悬浮于所述底座壳体,导电结构与供电装置电连接,导电结构包括沿悬浮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受力段,每个受力段具有靠近悬浮体的中心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悬浮体的中心轴线的第二端,且每个受力段内的电流均从其第一端流向其第二端或均从其第二端流向其第一端,以使多个受力段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悬浮体旋转。

Description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磁悬浮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于科技感和装饰性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采用磁悬浮技术作为卖点,例如磁悬浮音响、磁悬浮地球等,凭借高科技感和装饰性强等优点,具有磁悬浮装置的产品开始具有较大的市场优势。而目前市面上消费级的磁悬浮装置的悬浮体大多是静止悬浮,即只能够实现悬浮体的悬停,而无法使悬浮体进行更高科技感的运动等,从而限制了磁悬浮装置的功能性和观赏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磁悬浮装置及音响,该磁悬浮装置能够实现悬浮体的转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磁悬浮装置,包括:
底座,包括底座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的第一磁场产生装置;
悬浮体,包括悬浮壳体、固定在所述悬浮壳体内的第二磁场产生装置、导电结构和供电装置,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设置为能够对所述第二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斥力,以使所述悬浮壳体悬浮于所述底座壳体,所述导电结构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包括沿所述悬浮体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受力段,每个所述受力段具有靠近所述悬浮体的中心轴线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悬浮体的中心轴线的第二端,且每个所述受力段内的电流均从其第一端流向其第二端或均从其第二端流向其第一端,以使多个所述受力段在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所述悬浮体旋转。
可选地,所述导电结构为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多个消磁段,每个所述消磁段外套设有用于屏蔽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产生的磁场的屏磁件,每个所述消磁段连接在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受力段中的一个受力段的第一端与另一个受力段的第二端之间。
可选地,每个所述受力段均沿所述悬浮体的径向延伸,每个所述消磁段均包括主体段和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段两端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每个所述主体段均沿所述悬浮体的径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与其相邻的所述受力段的第一端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段与其相邻的所述受力段的第二端连接。
可选地,多个所述受力段关于所述悬浮体的中心旋转对称。
可选地,所述悬浮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内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供电装置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导电结构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
可选地,所述磁悬浮装置还包括转动检测装置,所述转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用于确定所述悬浮体的实际转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导电结构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
可选地,所述转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第二红外接收器以及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均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所发射的红外光线,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器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沿所述底座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红外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上并沿所述悬浮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转动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磁传感器、第二磁传感器以及永磁铁,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用于测量所述永磁铁的磁场强度,
其中,所述永磁铁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上,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沿所述底座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永磁铁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上并沿所述悬浮壳体的周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转动检测装置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转动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数据确定所述悬浮体的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并将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
可选地,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并将所述目标转动状态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导电结构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和所述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导电结构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所述悬浮体从所述实际转动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转动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器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导电结构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和所述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所述供电装置向所述导电结构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所述悬浮体从所述实际转动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转动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包括第一环形磁铁和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磁铁内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磁场产生装置包括第二环形磁铁,所述第二环形磁铁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磁铁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悬浮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以及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为电池,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电力,并根据接收到的电力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音响,包括上述的磁悬浮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磁悬浮装置利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和第二磁场产生装置之间的磁斥力等于悬浮体的重力,使得悬浮体能够悬浮在底座的上方。并且,磁悬浮装置通过利用通电的受力段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驱动悬浮体,使得悬浮体在无接触的悬浮状态下能够产生转动,从而具有多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磁悬浮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进行剖切的截面图;
图3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磁悬浮装置的第一线圈和第一环形磁铁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磁悬浮装置的第一线圈、第一环形磁铁以及转动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公开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磁悬浮装置的第一线圈和第一环形磁铁的立体图,其中,虚线示意性的示出了第一环形磁铁的磁感线。
附图标记说明
100-底座;11-底座壳体;12-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1-第一环形磁铁;122-第二线圈;13-第二控制器;200-悬浮体;20-悬浮壳体;30-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1-第二环形磁铁;40-导电结构;4-第一线圈;41-受力段;411-第一端;412-第二端;42-消磁段;421-主体段;422-第一连接段;423-第二连接段;43-屏磁件;5-供电装置;6-第一控制器;7-转动检测装置;71-第一红外接收器;72-第二红外接收器;73-红外发射器;74-第一磁传感器;75-第二磁传感器;76-永磁铁;z-z-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水平方向”是指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X方向,“垂直方向”是指如图1和图2中所示的Y方向,“内、外”是指相关零部件轮廓的内、外。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磁悬浮装置,包括底座100和悬浮体200。底座100包括底座壳体11和设置于底座壳体11的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悬浮体200包括悬浮壳体20、固定在悬浮壳体20内的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导电结构40和供电装置5。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设置为能够对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产生的磁斥力,以使悬浮壳体20悬浮于底座壳体11。导电结构40与供电装置5电连接,导电结构40包括沿悬浮体2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受力段41。每个受力段41具有靠近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的第一端411和远离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的第二端412,且每个受力段41内的电流均从其第一端411流向其第二端412或均从其第二端412流向其第一端411,以使多个受力段41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悬浮体200旋转。
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和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之间的磁斥力使得悬浮体200能够悬浮在底座100的上方。每个受力段41具有靠近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的第一端411和远离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的第二端412,使得每个受力段41的延伸方向与悬浮体200的切线方向具有夹角。悬浮体200内部的导电结构40与供电装置5电连接,供电装置5为导电结构40中的多个受力段41提供电流,通电的受力段41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内受到安培力的作用,由于受力段41自身的延伸方向与悬浮体200的切线方向具有夹角,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和悬浮体200的径向方向具有夹角,以使得受力段41围绕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对悬浮体200产生能够驱动其转动的转矩,多个沿悬浮体2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受力段41均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从而使得悬浮体200围绕中心轴线z-z产生旋转。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的磁悬浮装置利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和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之间的磁斥力等于悬浮体200的重力,使得悬浮体200能够悬浮在底座100的上方。并且,通过利用通电的受力段41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驱动悬浮体200,使得悬浮体200在无接触的悬浮状态下能够产生转动,从而具有多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在布置上述的多个受力段41时,多个受力段41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悬浮体200旋转,为了使得每个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得悬浮体200向相同的方向产生转动而不会相互抵消,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受力段41可以为沿悬浮体200的径向远离其转动中心布置的通电导线,且受力段41的第一端411和第二端412分别与供电装置5的正极和负极连通,以使得每个受力段41内的电流均从其第一端411流向其第二端412或均从其第二端412流向其第一端411。
作为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3至图5所示,可选地,导电结构40可以为第一线圈4,第一线圈4还包括多个消磁段42,每个消磁段42外套设有用于屏蔽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的屏磁件43,每个消磁段42连接在与其相邻的两个受力段41中的一个受力段41的第一端411与另一个受力段41的第二端412之间。
如图3所示,由于多个受力段41在水平平面内周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受力段41中的一个受力段41的第一端411与另一个受力段41的第二端412之间套设有屏磁件43,该屏磁件43能够屏蔽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使得位于屏磁件43内部的部分线圈在通电状态下不会受到安培力。即,第一线圈4上仅有受力段41能够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第一线圈4的消磁段42内不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从而防止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和消磁段42受到的安培力相互抵消,保证多个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得悬浮体200向相同的方向转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线圈4可以为在水平平面内绕制的导线,如此便于使得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垂直于悬浮体200的径向。第一线圈4也可以为与水平平面呈锐角绕制的导线或者为在异面绕制的导线(如第一线圈4的一部分位于水平平面,另一部分位于与水平平面形成二面角的斜平面,受力段41可位于水平平面和/或斜平面),如此可以减小悬浮体的径向尺寸,有利于缩小悬浮体的体积,其中,异面绕指的导线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悬浮体200内的空间。可选地,第一线圈4可以为绕制一层的单层线圈,也可以为绕制后叠加多层的多层线圈。本公开对于第一线圈4的具体绕制方式不做具体限制。
受力段41可以设置为与悬浮体200的径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或者,受力段41可以沿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作为一种示例性地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每个受力段41均沿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每个消磁段42均包括主体段421和分别形成在主体段421两端的第一连接段422和第二连接段423,每个主体段421均沿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每个第一连接段422与其相邻的受力段41的第一端411连接,每个第二连接段423与其相邻的受力段41的第二端412连接。由于每个受力段41均沿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每个受力段41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的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均垂直于悬浮体200的径向方向,以使得悬浮体200仅发生围绕其转动中心的转动,而避免悬浮体200沿其径向方向发生位移。
为了避免悬浮体200在转动过程中发生摆动,可选地,多个受力段41关于悬浮体200的中心旋转对称。这里的旋转对称是指受力段41关于悬浮体200的中心旋转一定角度之后能够和其他受力段41相互重合。也就是说,多个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也关于悬浮体200的中心旋转对称,使得悬浮体200受到稳定而均匀的安培力的作用,保证悬浮体200能够围绕其中心稳定转动。在受力段41与悬浮体200的径向方向具有一定的夹角的实施例中,由于受力段41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能够分解为相互垂直的径向分力和切向分力,其中,切向分力垂直于悬浮体200的径向方向,切向分力围绕悬浮体200的中心为其提供转矩,从而使得悬浮体200能够产生转动。而径向分力与悬浮体200的中心的转矩为零,仅能够使得悬浮体200发生径向的位移,由于多个安培力关于悬浮体200的中心旋转对称,多个径向分力能够围绕悬浮体200的中心相互抵消,从而避免悬浮体200受到径向方向上的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或者摆动。
本公开对于受力段41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制,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上述的受力段41可以为四个,且每个受力段41均沿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四个受力段41在水平平面上构成“十”字型。
由于受力段41受到的安培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受力段41内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可选地,悬浮体20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悬浮壳体20内的第一控制器6,第一控制器6与供电装置5电连接,并用于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第一控制器6通过调整供电装置5为受力段41提供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能够控制悬浮体200转动的速度以及方向,使得悬浮体200具有加速、减速、正转或者反转等多种不同的运动状态。
为了能够精准得控制悬浮体200的转动状态,可选地,磁悬浮装置还包括转动检测装置7,转动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数据用于确定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
转动检测装置7的结构和组成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71、第二红外接收器72以及红外发射器73,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均用于接收红外发射器73所发射的红外光线,红外发射器73可以设置在悬浮壳体20上,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设置在底座100上并沿底座壳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可以设置在底座100的底座壳体11上,也可以设置在底座100的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上,例如,设置在后文中提到的第一环形磁铁121上。在悬浮体200转动过程中,红外发射器73能够跟随悬浮壳体20旋转,当红外发射器73移动至与第一红外接收器71或者第二红外接收器72对应的位置时,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能够接收红外发射器73所发射的红外光线,从而确定悬浮体200在该时刻的具体位置。通过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所接收到红外发射器73的信号的先后顺序以及时间间隔,能够得到悬浮体200转动的方向以及速度,从而确定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
或者,在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71、第二红外接收器72以及红外发射器73的实施例中,红外发射器73可以设置在底座100上,而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设置在悬浮壳体20上并沿悬浮壳体20的周向间隔设置。
作为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磁传感器74、第二磁传感器75以及永磁铁76。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用于测量永磁铁76的磁场强度。第一磁传感器74(第二磁传感器75)可以为霍尔效应传感器(Hall Effect Sensor)、各向异性磁电阻传感器(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anceSensor,AMR)、巨磁电阻传感器(GiantMagneto ResistanceSensor,GMR)、隧道磁电阻传感器(Tunneling MagnetoResistanceSensor)等类型的磁传感器。
永磁铁76可以设置在悬浮壳体20上,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设置在底座100上并沿底座壳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其中,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可以设置在底座100的底座壳体11上,也可以设置在底座100的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上,例如,设置在后文中提到的第一环形磁铁121上。
上述的永磁铁76可以为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柱状磁铁,在悬浮体200转动过程中,永磁铁76能够跟随悬浮壳体20旋转,当永磁铁76靠近或者远离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时,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所检测到的永磁铁76的磁场强度的变化不同,而在永磁铁76移动至与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在垂直方向上正对的位置时,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所检测到的永磁铁76的磁场强度达到峰值,从而能够确定悬浮体200在该时刻的具体位置。通过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所检测到的永磁铁76的磁场强度的变化的先后顺序以及时间间隔,能够得到悬浮体200转动的方向以及速度,从而确定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
或者,在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磁传感器74、第二磁传感器75以及永磁铁76的实施例中,永磁铁76可以设置在底座100上,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设置在悬浮壳体20上并沿悬浮壳体20的周向间隔设置。
上述的转动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数据用于确定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包括悬浮体200的转动方向和/或转动速度,为了确定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可选地,底座1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13,第二控制器13与转动检测装置7电连接,且第二控制器13与第一控制器6无线连接;第二控制器13用于根据转动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数据确定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并将实际转动状态发送给第一控制器6。
对于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的实施例而言,第二控制器13与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电连接。对于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的实施例而言,第二控制器13与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电连接。在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或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设置在底座100上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13可以设置在底座壳体11内,以便于连接和布置。而在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第二红外接收器72或第一磁传感器74和第二磁传感器75设置在悬浮体200上的实施例中,第二控制器13可以设置在悬浮体200内。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使得用户可以输入目标转动状态以精准控制悬浮体200的转动,作为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二控制器13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并将目标转动状态发送给第一控制器6,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包括: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和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悬浮体200从实际转动状态达到目标转动状态。作为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底座10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供用户输入悬浮体200的目标转动方向和/或目标转动速度的档位开关、按钮、显示屏等,用户可以通过调整底座100上的档位开关、按钮、显示屏等输入包括目标转动方向和/或目标转动速度的悬浮体200的目标转动状态,第二控制器13与档位开关、按钮、显示屏等电连接以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并将目标转动状态发送给第一控制器6。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和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悬浮体200从实际转动状态达到目标转动状态。
作为另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控制器6还可以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包括: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和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悬浮体200从实际转动状态达到目标转动状态。作为一种示例性应用场景,第一控制器6可以接收用户通过手机软件等设备发送的无线信号,从而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第一控制器6根据实际转动状态和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供电装置5向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悬浮体200从实际转动状态达到目标转动状态。
可选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包括第一环形磁铁121和位于第一环形磁铁121内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线圈122,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包括第二环形磁铁31,第二环形磁铁31的外径小于第一环形磁铁121的内径,即第二环形磁铁31与位于第一环形磁铁121内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线圈122在垂直方向上对应,第二环形磁铁31能够受到多个第二线圈122的磁斥力,在第二环形磁铁31在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中受到的磁斥力与悬浮体200的重力相等时,悬浮体200能够悬浮在底座100的上方。而当第二线圈122断电而不产生磁场的情况下,第二环形磁铁31在第一环形磁铁121产生的磁场中受到的磁斥力小于悬浮体200的重力,悬浮体200下落至底座100上而切换至收纳状态,通过控制第二线圈122的通电或者断电,能够控制悬浮体200在悬浮状态和收纳状态之间切换。
供电装置5用于为受力段41提供电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供电装置5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在上述的磁悬浮装置作为悬浮体200作为悬浮地球仪的应用场景中,供电装置5可以为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为受力段41提供电流。或者,供电装置5也可以为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电池。
可选地,对于供电装置5为能够进行无线充电的电池的实施例而言,悬浮体200可以包括设置在悬浮壳体20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以及无线充电电路,无线充电线圈与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供电装置5为电池,无线充电电路用于通过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电力,并根据接收到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音响,包括上述的磁悬浮装置。可选的,音箱的发声单元设置在磁悬浮装置的悬浮体200上,如此可提供较好的环绕声响效果。或者,音箱的发声单元设置在磁悬浮装置的底座100上,悬浮体200上设置光源,伴随着发声单元的发声节奏,悬浮体200旋转使得光源旋转照射形成较好的氛围效果。通过在音箱中加入本发明提供的磁悬浮装置,能够为音响提供更好的环绕声响效果,实现更多的声响模式,并且提高音响的观赏性和科技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包括底座壳体(11)和设置于所述底座壳体(11)的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
悬浮体(200),包括悬浮壳体(20)、固定在所述悬浮壳体(20)内的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导电结构(40)和供电装置(5),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设置为能够对所述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产生的磁斥力,以使所述悬浮壳体(20)悬浮于所述底座壳体(11),所述导电结构(40)与所述供电装置(5)电连接,所述导电结构(40)包括沿所述悬浮体(200)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受力段(41),每个所述受力段(41)具有靠近所述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的第一端(411)和远离所述悬浮体(200)的中心轴线(z-z)的第二端(412),且每个所述受力段(41)内的电流均从其第一端(411)流向其第二端(412)或均从其第二端(412)流向其第一端(411),以使多个所述受力段(41)在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内受到的安培力能够使所述悬浮体(200)旋转;
所述导电结构(40)为第一线圈(4),所述第一线圈(4)还包括多个消磁段(42),每个所述消磁段(42)外套设有用于屏蔽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产生的磁场的屏磁件(43),每个所述消磁段(42)连接在与其相邻的两个所述受力段(41)中的一个受力段(41)的第一端(411)与另一个受力段(41)的第二端(41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受力段(41)均沿所述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每个所述消磁段(42)均包括主体段(421)和分别形成在所述主体段(421)两端的第一连接段(422)和第二连接段(423),每个所述主体段(421)均沿所述悬浮体(200)的径向延伸,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422)与其相邻的所述受力段(41)的第一端(411)连接,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段(423)与其相邻的所述受力段(41)的第二端(4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受力段(41)关于所述悬浮体(200)的中心旋转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体(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20)内的第一控制器(6),所述第一控制器(6)与所述供电装置(5)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供电装置(5)向所述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悬浮装置还包括转动检测装置(7),所述转动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数据用于确定所述悬浮体(200)的实际转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器(6)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控制所述供电装置(5)向所述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红外接收器(71)、第二红外接收器(72)以及红外发射器(73),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72)均用于接收所述红外发射器(73)所发射的红外光线,
其中,所述红外发射器(73)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20)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72)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并沿所述底座壳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红外发射器(73)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红外接收器(71)和所述第二红外接收器(72)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20)上并沿所述悬浮壳体(20)的周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检测装置(7)包括第一磁传感器(74)、第二磁传感器(75)以及永磁铁(76),所述第一磁传感器(74)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75)用于测量所述永磁铁(76)的磁场强度,
其中,所述永磁铁(76)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20)上,所述第一磁传感器(74)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75)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并沿所述底座壳体(11)的周向间隔设置;或者,所述永磁铁(76)设置在所述底座(100)上,所述第一磁传感器(74)和所述第二磁传感器(75)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20)上并沿所述悬浮壳体(20)的周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还包括第二控制器(13),所述第二控制器(13)与所述转动检测装置(7)电连接,且所述第二控制器(13)与所述第一控制器(6)无线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13)用于根据所述转动检测装置(7)检测到的数据确定所述悬浮体(200)的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并将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器(13)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并将所述目标转动状态发送给所述第一控制器(6),所述第一控制器(6)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控制所述供电装置(5)向所述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器(6)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和所述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所述供电装置(5)向所述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所述悬浮体(200)从所述实际转动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转动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器(6)还用于获取用户输入的目标转动状态,所述第一控制器(6)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控制所述供电装置(5)向所述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包括:所述第一控制器(6)根据所述实际转动状态和所述目标转动状态之间的偏差控制所述供电装置(5)向所述导电结构(40)提供的电流的流向和/或大小,以使所述悬浮体(200)从所述实际转动状态达到所述目标转动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场产生装置(12)包括第一环形磁铁(121)和位于所述第一环形磁铁(121)内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线圈(122),所述第二磁场产生装置(30)包括第二环形磁铁(31),所述第二环形磁铁(3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环形磁铁(121)的内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磁悬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浮体(2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悬浮壳体(20)内的无线充电线圈以及无线充电电路,所述无线充电线圈与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电连接,所述供电装置(5)为电池,所述无线充电电路用于通过所述无线充电线圈接收电力,并根据接收到的电力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13.一种音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磁悬浮装置。
CN202110691767.3A 2021-06-22 2021-06-22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Active CN1134883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767.3A CN113488308B (zh) 2021-06-22 2021-06-22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1767.3A CN113488308B (zh) 2021-06-22 2021-06-22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8308A CN113488308A (zh) 2021-10-08
CN113488308B true CN113488308B (zh) 2023-05-16

Family

ID=77935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1767.3A Active CN113488308B (zh) 2021-06-22 2021-06-22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830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431A (zh) * 2014-08-05 2014-11-1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电悬浮式天基超静平台系统
CN104199249A (zh) * 2014-08-29 2014-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投影装置及磁悬浮底座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901689Y (zh) * 2006-03-24 2007-05-16 王晓冰 磁斥型悬浮装置
CN103066894B (zh) * 2012-12-12 2015-05-20 清华大学 一种六自由度磁悬浮工件台
TWM473861U (zh) * 2013-11-22 2014-03-11 Zhi-Yang Lin 磁懸浮旋轉裝置
JP6577300B2 (ja) * 2015-08-27 2019-09-18 国立大学法人茨城大学 磁気浮上姿勢制御装置
CN205453554U (zh) * 2015-12-30 2016-08-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磁悬浮装置
CN112350615A (zh) * 2019-08-07 2021-02-09 深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可控旋转的磁斥型磁悬浮装置
CN110748563B (zh) * 2019-09-29 2020-12-25 肇庆市衡艺实业有限公司 磁悬浮装置及其旋转升降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58431A (zh) * 2014-08-05 2014-11-19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一种静电悬浮式天基超静平台系统
CN104199249A (zh) * 2014-08-29 2014-12-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投影装置及磁悬浮底座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8308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88951A (en) Roller bearing with contactless transmission of electric signals
JP4008880B2 (ja) コントローラ及び電源を内蔵した回転電動機
PL373155A1 (en) Magnetic rotating motor-generator
EP3467991B1 (en) Wireless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JPH10512436A (ja) 磁気的に取付けられた位置安定化はずみ車
TW201325008A (zh) 無線充電式可攜帶型電子裝置及無線充電系統
JP2020535406A (ja) モータビークルの回転ハンドル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モジュール
JPH08136558A (ja) 回転速度検出装置
US11858132B2 (en) Encoder device, drive device, stage device, and robot device
CN113488308B (zh) 磁悬浮装置及音响
JP2001258234A (ja) 慣性発電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EP2728716B1 (en) Flywheel power storage system
US20200100601A1 (en) Gas spring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height of an office chair
US2398156A (en) Testing device
CN112968558B (zh) 一种磁浮轮毂电机
US10903721B2 (en) Apparatus for charging electric mobility
KR20070010090A (ko) 무선전력송수신방식을 도입한 공중부양형 전기 장치
US8384377B2 (en) Self-powered magnetic tachometer for supplying a signal representative of rotational rate and absolute position
US20150108968A1 (en) Rotary Encoder with Self-Sustained Supply of Energy
CN215601094U (zh) 一种无线电能发射装置以及无线充电系统
JP2004023904A (ja) タイヤ電源供給装置
JP6868926B1 (ja) 発電機
WO2006024206A1 (fr) Dispositif d'entrainement en rotation d'un aimant au moyen d'un conducteur mobile non magnetique et procede correspondant
JP7332134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ホルダ
JP5405795B2 (ja) 発電装置及びタイヤ空気圧測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