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4469B -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4469B
CN113484469B CN202110740035.9A CN202110740035A CN113484469B CN 113484469 B CN113484469 B CN 113484469B CN 202110740035 A CN202110740035 A CN 202110740035A CN 113484469 B CN113484469 B CN 1134844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storage
storage material
sample
change energy
sal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003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4469A (zh
Inventor
申月
周园
张生娣
李翔
海春喜
孙艳霞
曾金波
任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filed Critical Qinghai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Research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11074003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44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44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44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44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44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Q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OR APPARATUS; APPLICATIONS OF SCANNING-PROBE TECHNIQUES, e.g.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SPM]
    • G01Q60/00Particular types of SPM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or microscopes; Essential components thereof
    • G01Q60/24AFM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or apparatus therefor, e.g. AFM prob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包括: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和/或黏附力;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和/或黏附力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本发明提供的原位表征方法可提前预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发生相分离的时间,实现了材料早期性能退化的监测,在性能退化早期及时发现性能的退化,可对材料进行及时的再生更新,使其性能得到及时的恢复。

Description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合盐表征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分离主要通过宏观观测来发现,而对于其早期的纳米尺度演化造成的纳米尺度相分离进而带来的初始阶段的储热性能退化还缺少有效的表征手段。一致熔融和结晶的(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通常认为是不发生相分离的,然而研究者们在许多的研究中报道了相分离现象出现在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的热循环中。现有的通过对材料的固体(沉淀)-体液(上清液)宏观相分离的观测来发现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发生的相分离时,已经处于材料性能退化非常严重的阶段,储热性能已经几乎完全丧失。目前针对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的纳米尺度相分离尚没有有效手段进行表征,故提供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的相分离的表征方法是亟待解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包括:
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和/或黏附力;
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和/或黏附力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包括:
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表征参数,所述表征参数包括DMT模量、黏附力、Sneddon模量、能量耗散、样品形变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表征参数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前述原位表征方法于相变储能材料性能监测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提前测得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发生相分离的时间,实现了材料早期性能退化的监测,在性能退化早期及时发现性能的退化,可对材料进行及时的再生更新,使其性能得到及时的恢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MgCl2-Mg(NO3)2-nH2O(n≈6.000)的AFM形貌高度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应于图1的DMT模量图;
图3是对应于图1的黏附力曲线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1样品的DSC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MgCl2-Mg(NO3)2-nH2O(n<6.000)的AFM形貌高度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对应于图5的DMT模量图;
图7是对应于图5的黏附力曲线图;
图8是沿着图3和图7中横线的剖面黏附力曲线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图5样品的DSC曲线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MgCl2-Mg(NO3)2-nH2O(n≈6.000)的AFM形貌高度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应于图10的DMT模量图;
图12是对应于图10的黏附力曲线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图10样品在空气中暴露1h后的原位AFM形貌高度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对应于图13的DMT模量图;
图15是对应于图13的黏附力图;
图16是沿着图10和图13中横线(分别标记为a,d)的剖面高度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沿着图11和图14中蓝色、红色横线(分别标记为b,e)的剖面DMT模量曲线图;
图18是沿着图12和图15中蓝色、红色横线(分别标记为c,f)的剖面黏附力曲线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图13样品的DSC曲线图;
图20是本发明对比例1中MgCl2-Mg(NO3)2-nH2O(n≈6.000)在空气中暴露3h后的SEM图;
图21是本发明对比例1中MgCl2-Mg(NO3)2-nH2O(n≈6.000)在空气中暴露3h后的SEM图;
图22是本发明对比例1中图14样品的放大SEM图;
图23是本发明对比例1中与图15原位的间隔40s后的SEM图;
图24是本发明对比例1中图14样品的放大SEM图;
图25是本发明对比例1中与图17原位的间隔34s后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基于液体、固体水合盐以及不同结晶水的水合盐在纳米力学性能上的巨大差异,通过引入峰值力定量纳米力学(PeakForce quantitative nanomechanics,PF-QNM)对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的纳米尺度相分离进行表征,实现了材料早期性能退化的监测。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包括:
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和/或黏附力;
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和/或黏附力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本发明中,与DMT模量、黏附力类似的,也可以采用Sneddon模量、能量耗散、样品形变量等来表征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的相分离情况。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位表征方法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
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的差值小于50MPa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没有发生相分离;或者,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的差值大于50MPa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位表征方法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
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黏附力的差值为小于60nN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没有发生相分离;或者,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黏附力的差值为大于60nN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包括MgCl2·6H2O、Mg(NO3)2·6H2O、CaCl2·6H2O、CH3COONa·3H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且不限于此。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固相分离和/或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液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表面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位表征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的微观形貌,当所述微观形貌为不稳定成像时,则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了固-液相分离。
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可以包括:
(1)将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成适合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的样品;
(2)对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height)、模量(modulus)、黏附力(adhesion)、耗散能(dissipation)、形变量(deformation)等纳米力学性能的图像;
(3)通过局部的纳米力学性能的不同即可分辨纳米尺度的固固、或固液相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包括:
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表征参数,所述表征参数包括DMT模量、黏附力、Sneddon模量、能量耗散、样品形变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表征参数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位表征方法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
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的差值小于50MPa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没有发生相分离;或者,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的差值大于50MPa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位表征方法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
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黏附力的差值为小于60nN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没有发生相分离;或者,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黏附力的差值为大于60nN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包括MgCl2·6H2O、Mg(NO3)2·6H2O、CaCl2·6H2O、CH3COONa·3H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且不限于此。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固相分离和/或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液相分离。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表面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
在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原位表征方法还包括: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的微观形貌,当所述微观形貌为不稳定成像时,则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了固-液相分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前述原位表征方法于相变储能材料性能监测中的应用。
下面结合若干优选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下面所用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由常规的生化试剂公司购买得到。
实施例1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由于脱水导致的纳米尺度相分离的表征
(1)将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成适合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的样品;
(2)对(1)中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图1)、DMT模量(图2)的图像;
(3)对于(1)中样品在热循环中经历高温液相阶段时(62-80℃)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导致脱水后的体系进行AFM制样;
(4)对(3)中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图5)、DMT模量(图6)的图像。
由分析可以发现,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1-2),1、2标记的不同颗粒的DMT模量是均匀的,因此,体系中没有相分离发生,与DSC曲线(图4)中的尖锐的单一熔融吸热峰显示的较好的共晶体系(一致熔融)相对应。
而脱水后的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6和图9),3、4标记的同一颗粒的DMT模量是不均匀的,因此,体系中发生了固固相分离,与DSC曲线(图9)中的双吸热峰(62℃主峰和箭头所示副峰)显示的相分离(熔融温度为50℃的相和熔融温度为60℃的相共存)(非一致熔融)相对应。
因此,纳米尺度的固固相分离得到了直接成像观测。
实施例2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由于脱水导致的纳米尺度相分离的表征
(1)将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成适合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的样品;
(2)对(1)中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图1)、黏附力(图3)的图像;
(3)对于(1)中样品在热循环中经历高温液相阶段时(62-80℃)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导致脱水后的体系进行AFM制样;
(4)对(3)中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图5)、黏附力(图7)的图像。
由分析可以发现,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1-2),1、2标记的不同颗粒的黏附力是均匀的,图8所示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颗粒的黏附力约为50nN,因此,体系中没有相分离发生,与DSC曲线(图4)中的尖锐的单一熔融吸热峰显示的较好的共晶体系(一致熔融)相对应。
而脱水后的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7-9),3、4标记的同一颗粒的黏附力是不均匀的,图8所示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颗粒的黏附力在50-450nN之间波动,因此,体系中发生了固固相分离,与DSC曲线(图9)中的双吸热峰(62℃主峰和箭头所示副峰)显示的相分离(熔融温度为50℃的相和熔融温度为60℃的相共存)(非一致熔融)相对应。
因此,纳米尺度的固固相分离得到了直接成像观测。
实施例3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由于吸水导致的纳米尺度相分离的表征
(1)将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成适合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的样品;
(2)对(1)中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图10)、DMT模量(图11)的图像;
(3)对于(1)中样品在室温下进行连续扫描成像以实现对样品暴露在空气中1h后而导致吸水的样品体系的原位观测(图13-14)。
(4)发现由于空气中水分的吸附而导致吸水后的样品产生固-液相分离;
由分析可以发现,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10-11),箭头所示材料表面的固体颗粒是紧密排列的(图10,图16),不同颗粒的DMT模量是均匀的(模量在300Mpa左右;图11,图17),因此,体系中没有相分离发生,与DSC曲线(图4)中的尖锐的单一熔融吸热峰显示的较好的共晶体系(一致熔融)相对应。
而吸水后的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13-14),箭头所示材料表面的固体颗粒间隙由于液体的产生而出现了不稳定成像(图13),颗粒和缝隙处的DMT模量是显著不同的(图14),因此,体系中发生了固体-液体相分离的产生(颗粒出模量约200Mpa,缝隙处模量约为0Mpa;图14,图17),与DSC曲线(图19)中的吸热峰起始点向低温偏移(箭头所示起始点开始于42℃;而新制样品的吸热峰起始点高于55℃(图4))显示的固液分离(稀溶液对应的液相和熔融温度为60℃的固相共存)(非一致熔融)相对应。
实施例4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由于吸水导致的纳米尺度相分离的表征
(1)将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成适合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的样品;
(2)对(1)中样品进行PF-QNM成像,同时得到形貌(图10)、黏附力(图12)的图像;
(3)对于(1)中样品在室温下进行连续扫描成像以实现对样品暴露在空气中1h后而导致吸水的样品体系的原位观测(图13,图15)。
(4)发现由于空气中水分的吸附而导致吸水后的样品产生固-液相分离;
由分析可以发现,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10,图12),箭头所示材料表面的固体颗粒是紧密排列的(图10,图16),不同颗粒的黏附力是均匀的(模量在60nN左右;图12,图18),因此,体系中没有相分离发生,与DSC曲线(图4)中的尖锐的单一熔融吸热峰显示的较好的共晶体系(一致熔融)相对应。
而吸水后的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中(图13,图15),箭头所示材料表面的固体颗粒间隙由于液体的产生而出现了不稳定成像(图13),颗粒和缝隙处的黏附力是显著不同的(图15),因此,体系中发生了固体-液体相分离的产生(黏附力波动范围为0-270nN;图15,图18),与DSC曲线(图19)中的吸热峰起始点向低温偏移(箭头所示起始点开始于42℃;而新制样品的吸热峰起始点高于55℃(图4))显示的固液分离(稀溶液对应的液相和熔融温度为60℃的固相共存)(非一致熔融)相对应。
对比例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的表征
(1)将43%MgCl2-57%Mg(NO3)2-6H2O共晶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备成适合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的平整样品;
(2)对(1)中样品进行SEM成像(图21-21),样品表面的微纳颗粒无法在SEM中形成衬度(图21);
对样品进行放大倍数连续成像表征发现,在间隔几十秒的连续成像下发现样品表面纹理的变化(图22-23中箭头所示,图24-25标尺所示),表明在高度聚焦的电子束照射下导致了样品局部升温造成了样品的流动,因此,通过SEM无法实现样品纳米尺度相分离的表征。
此外,本案发明人还参照前述实施例,以本说明书述及的其它原料、工艺操作、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并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案例的限制,凡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均落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或黏附力;
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或黏附力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
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的差值小于50MPa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没有发生相分离;或者,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的差值大于50MPa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DMT模量;
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黏附力的差值为小于60nN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没有发生相分离;或者,当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黏附力的差值为大于60nN时,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选自MgCl2·6H2O、Mg(NO3)2·6H2O、CaCl2·6H2O、CH3COONa·3H2O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固相分离或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液相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表面的至少两个不同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的微观形貌,当所述微观形貌为不稳定成像时,则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于纳米尺度发生了固-液相分离。
8.一种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制成适用于AFM表征的样品;
对所述样品进行PF-QNM成像测试,获得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表征参数,所述表征参数包括DMT模量、黏附力、Sneddon模量、能量耗散、样品形变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以及,根据所述样品表面不同区域的表征参数的差值,从而确定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相分离包括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固相分离或所述待测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是否于纳米尺度发生固-液相分离。
10.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或权利要求8-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于相变储能材料性能监测中的应用。
CN202110740035.9A 2021-06-30 2021-06-30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Active CN1134844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0035.9A CN113484469B (zh) 2021-06-30 2021-06-30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0035.9A CN113484469B (zh) 2021-06-30 2021-06-30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4469A CN113484469A (zh) 2021-10-08
CN113484469B true CN113484469B (zh) 2022-11-18

Family

ID=77937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0035.9A Active CN113484469B (zh) 2021-06-30 2021-06-30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4469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71922A1 (en) * 2005-12-20 2007-06-28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Phase change memory material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1427402A (zh) * 2005-08-08 2009-05-06 A123系统公司 纳米级离子贮存材料
CN102642822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北京大学 一种分离金属型和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
WO2013019151A2 (en) * 2011-08-04 2013-02-07 Institut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omsk Scientific Center, Siberia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Oxide ferrimagnetics with spinel structure nanoparticles an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biocompatible aqueous colloidal systems comprising nanoparticles, ferriliposomes, and uses thereof
CN103529244A (zh) * 2013-10-28 2014-01-2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沥青微观特性的研究方法
CN105606494A (zh) * 2015-12-22 2016-05-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定致密油气储层岩石表面微观浸润性分布的方法
JP5958642B2 (ja) * 2013-02-26 2016-08-0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原子間力顕微鏡を用いた表面電荷密度測定装置
CN108640628A (zh) * 2018-05-19 2018-10-12 胡春宇 赭石沸石珍珠岩相变智能板
CN108982215A (zh) * 2018-07-12 2018-12-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煤岩微纳米级力电特性原位测试方法及装置
WO2019152080A1 (en) * 2018-01-31 2019-08-08 Hrl Laboratories, Llc Compositions for fabricating durable, low-ice-adhesion coatings
CN11013311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伊犁师范大学 一种高分子共混物相分离行为的力学谱测量方法
CN111018379A (zh) * 2019-12-16 2020-04-17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降低镁水泥水化热的方法
CN111040737A (zh) * 2019-12-16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JP2020068304A (ja) * 2018-10-25 2020-04-30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ウルトラキャパシタ材料およびウルトラキャパシタ
WO2020257509A1 (en) * 2019-06-18 2020-12-24 Conamix Inc. Selectively permeabl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CN112673257A (zh) * 2018-07-24 2021-04-16 德克萨斯大学系统董事会 通过超快速冷冻制得的表面改性的治疗活性颗粒的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2204A (zh) * 2002-09-11 2004-03-17 云南玮昊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交联型高分子固—固相转变储能控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8974915B2 (en) * 2004-03-16 2015-03-10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Block copolymer and nanofiller composites
US20060276613A1 (en) * 2005-05-12 2006-12-07 Iskender Yilgor Polyurethaneurea segmented copolymers
US7738350B2 (en) * 2007-03-05 2010-06-15 Intel Corporation Probe storage with doped diamond-like carbon medium and current limiter
US20080317807A1 (en) * 2007-06-22 2008-12-25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trontium fortified calcium nano-and microparticl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reof
WO2017110240A1 (ja) * 2015-12-24 2017-06-29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熱応答性材料、並びに、熱応答性材料を用いた熱制御装置及び繊維
CN106404656A (zh) * 2016-09-18 2017-02-15 华南理工大学 确定形状记忆合金复合阻尼材料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临界点的方法
CN107556972B (zh) * 2017-08-24 2021-03-02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常低温相变储能介质及其制备方法
CN207930921U (zh) * 2017-10-25 2018-10-02 湖南大学 一种微波辐射加热资源化处理软质泡沫包装废物的装置
US11220605B2 (en) * 2018-11-28 2022-01-11 Ut-Battelle, Llc Fused anti-soiling and anti-reflective coatings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7402A (zh) * 2005-08-08 2009-05-06 A123系统公司 纳米级离子贮存材料
WO2007071922A1 (en) * 2005-12-20 2007-06-28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Phase change memory materials, devices and methods
CN102642822A (zh) * 2011-02-21 2012-08-22 北京大学 一种分离金属型和半导体型单壁碳纳米管阵列的方法
WO2013019151A2 (en) * 2011-08-04 2013-02-07 Institutio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Tomsk Scientific Center, Siberian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Oxide ferrimagnetics with spinel structure nanoparticles and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biocompatible aqueous colloidal systems comprising nanoparticles, ferriliposomes, and uses thereof
JP5958642B2 (ja) * 2013-02-26 2016-08-0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原子間力顕微鏡を用いた表面電荷密度測定装置
CN103529244A (zh) * 2013-10-28 2014-01-22 东南大学 一种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沥青微观特性的研究方法
CN105606494A (zh) * 2015-12-22 2016-05-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测定致密油气储层岩石表面微观浸润性分布的方法
WO2019152080A1 (en) * 2018-01-31 2019-08-08 Hrl Laboratories, Llc Compositions for fabricating durable, low-ice-adhesion coatings
CN108640628A (zh) * 2018-05-19 2018-10-12 胡春宇 赭石沸石珍珠岩相变智能板
CN108982215A (zh) * 2018-07-12 2018-12-11 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煤岩微纳米级力电特性原位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2673257A (zh) * 2018-07-24 2021-04-16 德克萨斯大学系统董事会 通过超快速冷冻制得的表面改性的治疗活性颗粒的组合物
JP2020068304A (ja) * 2018-10-25 2020-04-30 国立大学法人東北大学 ウルトラキャパシタ材料およびウルトラキャパシタ
CN110133112A (zh) * 2019-05-30 2019-08-16 伊犁师范大学 一种高分子共混物相分离行为的力学谱测量方法
WO2020257509A1 (en) * 2019-06-18 2020-12-24 Conamix Inc. Selectively permeabl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CN111018379A (zh) * 2019-12-16 2020-04-17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降低镁水泥水化热的方法
CN111040737A (zh) * 2019-12-16 2020-04-21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一种定型相变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ffect of relative humidity on onset of capillary forces for rough surfaces";Nyah V.Zarate et al.;《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20131201;第411卷;第265-272页 *
"Growth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sol-gel derived Pb(Zr,Ti)/O3 using inorganic zirconium precursor";Shao QY et al.;《METERIALS LETTERS》;20010831;第50卷(第1期);第32-35页 *
"Surface evolution of eutectic MgCl2⋅6H2O-Mg(NO3)2⋅6H2O phase change materials for thermal energy storage monitored by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Yue shen et al.;《Applied Surface Science》;20210731;第565卷;第1-12页 *
"六水氯化钙基无机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张新星等;《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1123;第7卷(第1期);第40-47页 *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孟令然等;《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0701;第6卷(第4期);第624-632页 *
"水合盐过冷蓄能单元设计与触发释能特性实验研究";项宇彤;《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70215(第2期);第1-81页 *
"纳米改性/定型水合盐相变材料热性能研究";刘时雨;《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Ⅱ辑》;20190115(第1期);第1-139页 *
《水合盐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王温馨等;《化学通报》;20210412;第84卷(第4期);第330-33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4469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Gostin et al. Acid corrosion process of Fe-based bulk metallic glass
Ramakrishnan et al.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of paraffin/expanded perlite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with graphene nano-platelets
CN106163805B (zh) 适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无机微孔离子交换膜
Kovalenko et 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template concentration under homogeneous precepitat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Ni (OH) 2 for supercapacitors
CN103938130B (zh) 纳米多孔镍块体的制备方法
CN113484469B (zh) 水合盐体系相变储能材料纳米尺度相分离的原位表征方法
CN108892138A (zh) 一种基于生物质衍生氮/氧共掺杂多级孔结构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73288A (zh) 一种以丝瓜络为原料制备三维石墨烯/泡沫镍复合材料的方法
Guo et al. Enhancement of solar thermal storage properties of phase change composites supported by modified copper foam
CN107057107B (zh) 一种冷冻干燥制备纤维素气凝胶的方法
Zhang et al. Applications of ESEM on materials science: Recent updates and a look forward
CN105369248A (zh) 一种具有微纳米复合结构超疏水Co3O4薄膜的制备方法
CN113109370B (zh) 一种多孔透射电镜支撑膜及超平整石墨烯电镜载网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50707A (zh) 一种利用废旧轮胎制备的石墨烯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9647295B (zh) 一种海藻酸钠/n-琥珀酰壳聚糖复合气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449150A (zh) 三维介孔碳‑硅酸钴、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Xu et al. Creating gradient wetting surfaces via electroless displacement of zinc-coated carbon steel by nickel ions
Tian et al. Robust nonsticky superhydrophobicity by the tapering of aligned ZnO nanorods
CN110632105B (zh) 一种用于透射电镜表征的液体样品腔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5511B (zh) 一种三维交联碳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46242B (zh)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装置
Gonzalez-Martinez et al. Hybrid tungsten–carbon 2D nanostructures via in situ gasification of carbon substrates driven by ebeam irradiation of WO2. 9 microparticles
Wu et al. Microstructures and hydrogen ab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 of an A2B7-based La-Mg-Ni alloy
Torres et al. A neutron scattering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study of the structure, wetting, and freezing behavior of water near hydrophilic CuO-nanostructured surfaces
Shen et al. Wettability and reactivity between molten aluminum and randomly 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