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2387A -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2387A
CN113482387A CN202110798784.7A CN202110798784A CN113482387A CN 113482387 A CN113482387 A CN 113482387A CN 202110798784 A CN202110798784 A CN 202110798784A CN 113482387 A CN113482387 A CN 113482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body
square
rod
hol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87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佳伟
甘艳生
鲁丙奎
赵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First Metallurg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87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23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2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2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03Arrangements for filling cracks or cavitie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其包括八字架、套管、高差贴板、支撑架体、多个拉结筋以及多个距离补偿器;高差贴板套设于套管上;多个拉结筋的两端分别间隔地穿过套管的顶底,且每个拉结筋的底端均连接于八字架的中部架体上,八字架的两侧架体的顶部连接于高差贴板的底部两侧端上;支撑架体安装于高差贴板的上表面上,且套管的上部处于支撑架体内;每个拉结筋的顶部均通过相对应的距离补偿器连接于支撑架体上。该装置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管道安装施工中,洞口需要在安装管道后进行封堵。但在封堵过程中,传统施工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长杆在模板下面做支撑,另一端利用下层混泥土做支撑,完成支撑后,进行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时,进行拆除;二是利用铁丝进行吊模来完成封堵,利用铁丝做底部模板提拉,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时,利用钳子等工具,断开铁丝,进行拆除。
然而,以上的两个传统方式都有周转低、模板与现浇楼板板底接触而导致的混凝土不平不严的问题,其防水效果较差;并且,吊模所用的铁丝会留在混凝土中,也会影响后期装饰装修。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洞口封堵施工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包括八字架、套管、高差贴板、支撑架体、多个拉结筋以及多个距离补偿器;所述高差贴板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且所述套管处于所述高差贴板的中部处;多个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分别间隔地穿过所述套管的顶底,且每个所述拉结筋的底端均连接于所述八字架的中部架体上,所述八字架的两侧架体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高差贴板的底部两侧端上;所述支撑架体安装于所述高差贴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套管的上部处于所述支撑架体内;每个所述拉结筋的顶部均通过相对应的所述距离补偿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八字架包括第一口字形架体、第二口字形架体、短连接筋以及长受力筋;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由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杆围设而成,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由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二连接杆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第二口字形架体呈八字形地间隔设置;所述短连接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最近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最近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且所述短连接筋处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的同一侧;所述长受力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最远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最远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且所述长受力筋处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的同一侧;其中两个所述拉结筋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相连接,另一个所述拉结筋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短连接筋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短连接筋与所述长受力筋相平行,且处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的同一侧。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高差贴板包括上贴板和下贴板,所述上贴板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下贴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上贴板的面积小于所述下贴板的面积;所述上贴板的四周安装有海绵条。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上贴板的中部开设有上贯通孔,所述下贴板的中部开设有下贯通孔,所述上贯通孔与所述下贯通孔相连通且同轴设置,所述上贯通孔与所述下贯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高差贴板通过所述下贯通孔、所述上贯通孔而套接于所述套管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体呈U型框架结构,包括第一竖直架体、第二竖直架体、第一水平杆以及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一竖直架体与所述第二竖直架体结构相同,且相平行地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差贴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套管的上部处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与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之间,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杆与所述第二水平杆相平行,且处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水平杆处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正上方;其中两个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上,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拉结筋的顶端相连接;另一个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中部上,另一端与另一个相对应的所述拉结筋的顶端相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拉结筋包括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顶端呈夹角地连接有上斜杆,底端呈夹角地连接于下斜杆的一端;所述下斜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斜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斜杆的一端呈钝角地连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下部;所述上斜杆、所述下斜杆以及所述支撑斜杆均处于所述竖直杆的同一侧,且所述下斜杆、所述支撑斜杆以及所述竖直杆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上斜杆、所述下斜杆以及所述支撑斜杆均相向倾斜设置;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斜杆,所述八字架的中部架体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斜杆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距离补偿器包括U形连接板,所述U形连接板相对的两个侧板分别螺纹连接有连接钩;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钩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U形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侧板上;另一个所述连接钩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U形连接板的另一个侧板上。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距离补偿器包括三个,所述拉结筋包括三个。
一种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进行封堵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并在收尾处进行点焊制作而成所述八字架的第一口字形架体和第二口字形架体;将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和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通过短连接筋、长受力筋进行焊接,并制作而成所述八字架;
步骤二,将现场的施工模板按照所述套管的尺寸进行切割,采用贴合或钉合的方式制作上下两层结构形式的上贴板和下贴板,且所述上贴板的尺寸小于所述下贴板的尺寸;完成所述上贴板和所述下贴板的拼接后,在所述上贴板的四周贴上海绵条,且所述海绵条的上表面的高度比所述上贴板的上表面高2-3mm,从而完成所述高差贴板的制作;
步骤三,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制作所述拉结筋;
步骤四,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制作所述支撑架体;
步骤五,构件的制作和所述套管的竖向安装均完成后,进行洞口封堵施工:先将上部的所述支撑架体放置在封堵混凝土板面上,之后将所述距离补偿器挂在所述支撑架体上;通过人工配合,将所述拉结筋穿过所述套管,并将所述拉结筋的上端与所述距离补偿器相连;
步骤六,将所述高差贴板加固在所述套管上,将所述八字架卡入到多个所述拉结筋的卡位上;
步骤七,移动所述支撑架体、所述拉结筋以及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位置,调整所述套管的位置,并调节所述距离补偿器,使所述洞口封堵装置整体处于拉紧的状态,以使得所述洞口封堵装置的底部与混凝土板面贴合且所述套管居中;对洞口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所述洞口封堵装置,洞口封堵工序完成。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中,其充分避免与楼板接触不严的问题,充分保证一次性成型,且操作简单、周转频率高、制作成品费用低、工序存在合理性。同时,此方法施工操作简单、易施工,工效上比常规方法有很大提升;此洞口封堵装置模具可反复利用,节约资源;此成品效果高于常规效果;并且,其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投入,减少费用。此外,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利用钢筋的强度、力学,外加套管的约束性能,进而保证上部结构承重、下部结构提拉而形成整体,避免传统吊模的产生;其利用自制的距离补偿器,可充分保证混凝土楼板与该装置模板的贴合度,避免出现漏浆、混凝土不平的情况;同时,其利用竖向拉结筋,使上下结构充分连接,避免铁丝吊模后期的问题,也能控制套管水平居中、竖向垂直;并且,在拼接的高差贴板模板的外侧留置海绵条的位置,保证接触面的贴合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不平、不严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洞口封堵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结筋与支撑架体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八字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差贴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架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拉结筋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距离补偿器结构示意图。
图标:1-八字架;2-套管;3-高差贴板;4-支撑架体;5-拉结筋;6-距离补偿器;7-第一口字形架体;8-第二口字形架体;9-短连接筋;10-长受力筋;11-上贴板;12-下贴板;13-第一竖直架体;14-第二竖直架体;15-第一水平杆;16-第二水平杆;17-竖直杆;18-上斜杆;19-下斜杆;20-支撑斜杆;21-U形连接板;22-连接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展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配合参照图2至图7,本申请提供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包括八字架1、套管2、高差贴板3、支撑架体4、多个拉结筋5以及多个距离补偿器6;其中,高差贴板3套设于套管2上,且套管2处于高差贴板3的中部处;多个拉结筋5的两端分别间隔地穿过套管2的顶底,且每个拉结筋5的底端均连接于八字架1的中部架体上,八字架1的两侧架体的顶部连接于高差贴板3的底部两侧端上;同时,支撑架体4安装于高差贴板3的上表面上,且套管2的上部处于支撑架体4内;每个拉结筋5的顶部均通过相对应的距离补偿器6连接于支撑架体4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八字架1包括第一口字形架体7、第二口字形架体8、短连接筋9以及长受力筋10;其中,第一口字形架体7由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杆围设而成,第二口字形架体8由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二连接杆围设而成;第一口字形架体7、第二口字形架体8呈八字形地间隔设置;短连接筋9的一端焊接于第一口字形架体7上距离第二口字形架体8最近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即焊接于其底部的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口字形架体8上距离第一口字形架体7最近的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即焊接于其底部的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处;同时,短连接筋9处于第一口字形架体7、第二口字形架体8的同一侧。此外,该长受力筋10的一端连接于第一口字形架体7上距离第二口字形架体8最远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即第一口字形架体7顶部的第一连接杆的端部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口字形架体8上距离第一口字形架体7最远的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即第二口字形架体8的顶部上的第二连接杆的端部处;同时,该长受力筋10处于第一口字形架体7、第二口字形架体8的同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口字形架体7与第二口字形架体8可以对称设置。同时,在施工时,八字架1倒置,其长受力筋10处于短连接筋9的正上方。第一口字形架体7顶部的第一连接杆焊接于下贴板12的底部一侧端上,第二口字形架体8顶部的第二连接杆焊接于下贴板12的底部另一相对侧端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距离补偿器6可以采用三个,拉结筋5也可以采用三个。其中的两个拉结筋5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口字形架体7、第二口字形架体8相连接,另一个拉结筋5的底端连接于短连接筋9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短连接筋9与长受力筋10相平行,且处于第一口字形架体7、第二口字形架体8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高差贴板3包括上贴板11和下贴板12,上贴板11平行地安装于下贴板12的上表面上,且上贴板11的面积小于下贴板12的面积;同时,在上贴板11的四周安装有海绵条,且海绵条的上表面的高度比上贴板11的上表面高2-3mm。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上贴板11的正中部开设有上贯通孔,下贴板12的正中部开设有下贯通孔,上贯通孔与下贯通孔相连通且同轴设置,上贯通孔与下贯通孔的直径相同;高差贴板3通过下贯通孔、上贯通孔而套接于套管2上,套管2处于上贴板11和下贴板12的中心位置处,且其竖直设置。
在拼接的高差贴板3模板的外侧留置海绵条的位置,保证接触面的贴合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不平、不严的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架体4呈U型框架结构且焊接于下贴板12的上表面上,并处于上贴板11的四周处;其主要包括第一竖直架体13、第二竖直架体14、第一水平杆15以及第二水平杆16;第一竖直架体13与第二竖直架体14结构相同,且相平行地固定安装于高差贴板3的上表面上,套管2的上部处于第一竖直架体13与第二竖直架体14之间;第一水平杆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直架体13、第二竖直架体14之间,第二水平杆16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竖直架体13、第二竖直架体14之间;第一水平杆15与第二水平杆16相平行,且处于第一竖直架体13、第二竖直架体14的同一侧,第二水平杆16处于第一水平杆15的正上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直架体13与第二竖直架体14相对称设置,且二者的形状结构以及尺寸均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其中两个距离补偿器6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第一竖直架体13、第二竖直架体14上,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拉结筋5的顶端相连接,同时,该两个距离补偿器6对称设置;另一个距离补偿器6的一端连接于第二水平杆16的中部上,另一端与另一个相对应的拉结筋5的顶端相连接。此外,该三个距离补偿器6的高度相同,且与第二水平杆16相连接的距离补偿器6到另外两个距离补偿器6的距离相同。
进一步地,拉结筋5包括竖直杆17,竖直杆17的顶端呈夹角地连接有上斜杆18,底端呈夹角地连接于下斜杆19的一端;下斜杆19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斜杆20的中部,支撑斜杆20的一端呈钝角地连接于竖直杆17的下部;上斜杆18、下斜杆19以及支撑斜杆20均处于竖直杆17的同一侧,且下斜杆19、支撑斜杆20以及竖直杆17构成三角形结构,上斜杆18、下斜杆19以及支撑斜杆20均相向倾斜设置;距离补偿器6的一端连接于上斜杆18,八字架1的第一口字形架体7底部的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于其中一个支撑斜杆20上,八字架1的第二口字形架体8底部的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焊接于另一个支撑斜杆20上,八字架1的底部的短连接筋9则焊接于第三个支撑斜杆20上。
需要说明的是,该三个拉结筋5的高度相同,且处于中间的拉结筋5分别到另外两个拉结筋5的距离相同。其利用自制的距离补偿器6,可充分保证混凝土楼板与该装置模板的贴合度,避免出现漏浆、混凝土不平的情况。同时,其利用竖向拉结筋5,使上下结构充分连接,避免铁丝吊模后期的问题,也能控制套管2水平居中、竖向垂直。
进一步地,距离补偿器6包括U形连接板21,U形连接板21相对的两个侧板分别螺纹连接有连接钩22;其中一个连接钩22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体4上,另一端连接于U形连接板21的其中一个侧板上;另一个连接钩22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体4上,另一端连接于U形连接板21的另一个侧板上。
此外,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其采用以上的洞口封堵装置进行封堵施工,该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并在收尾处进行点焊制作而成八字架1的第一口字形架体7和第二口字形架体8;将第一口字形架体7和第二口字形架体8通过短连接筋9、长受力筋10进行焊接,并制作而成八字架1;
步骤二,将现场的施工模板按照套管2的尺寸进行切割,采用贴合或钉合的方式制作上下两层结构形式的上贴板11和下贴板12,且上贴板11的尺寸小于下贴板12的尺寸;完成上贴板11和下贴板12的拼接后,在上贴板11的四周贴上海绵条,且海绵条的上表面的高度比上贴板11的上表面高2-3mm,从而完成高差贴板3的制作;
步骤三,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制作拉结筋5;
步骤四,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制作支撑架体4;
步骤五,构件的制作和套管2的竖向安装均完成后,进行洞口封堵施工:先将上部的支撑架体4放置在封堵混凝土板面上,之后将距离补偿器6挂在支撑架体4上;通过人工配合,将拉结筋5穿过套管2,并将拉结筋5的上端与距离补偿器6相连;
步骤六,将高差贴板3加固在套管2上,将八字架1卡入到多个拉结筋5的卡位上;
步骤七,移动支撑架体4、拉结筋5以及距离补偿器6的位置,调整套管2的位置,并调节距离补偿器6,使洞口封堵装置整体处于拉紧的状态,以使得洞口封堵装置的底部与混凝土板面贴合且套管2居中;对洞口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洞口封堵装置,洞口封堵工序完成。
综上可知,本申请的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中,其充分避免与楼板接触不严的问题,充分保证一次性成型,且操作简单、周转频率高、制作成品费用低、工序存在合理性。同时,此方法施工操作简单、易施工,工效上比常规方法有很大提升;此洞口封堵装置模具可反复利用,节约资源;此成品效果高于常规效果;并且,其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投入,减少费用。此外,该装置的整体结构利用钢筋的强度、力学,外加套管2的约束性能,进而保证上部结构承重、下部结构提拉而形成整体,避免传统吊模的产生;其利用自制的距离补偿器6,可充分保证混凝土楼板与该装置模板的贴合度,避免出现漏浆、混凝土不平的情况;同时,其利用竖向拉结筋5,使上下结构充分连接,避免铁丝吊模后期的问题,也能控制套管2水平居中、竖向垂直;并且,在拼接的高差贴板3模板的外侧留置海绵条的位置,保证接触面的贴合度,从而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不平、不严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八字架、套管、高差贴板、支撑架体、多个拉结筋以及多个距离补偿器;所述高差贴板套设于所述套管上,且所述套管处于所述高差贴板的中部处;多个所述拉结筋的两端分别间隔地穿过所述套管的顶底,且每个所述拉结筋的底端均连接于所述八字架的中部架体上,所述八字架的两侧架体的顶部连接于所述高差贴板的底部两侧端上;所述支撑架体安装于所述高差贴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套管的上部处于所述支撑架体内;每个所述拉结筋的顶部均通过相对应的所述距离补偿器连接于所述支撑架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八字架包括第一口字形架体、第二口字形架体、短连接筋以及长受力筋;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由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连接杆围设而成,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由四个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二连接杆围设而成;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第二口字形架体呈八字形地间隔设置;所述短连接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最近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最近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且所述短连接筋处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的同一侧;所述长受力筋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最远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上距离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最远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上,且所述长受力筋处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的同一侧;其中两个所述拉结筋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相连接,另一个所述拉结筋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短连接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连接筋与所述长受力筋相平行,且处于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的同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差贴板包括上贴板和下贴板,所述上贴板平行地安装于所述下贴板的上表面上,且所述上贴板的面积小于所述下贴板的面积;所述上贴板的四周安装有海绵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贴板的中部开设有上贯通孔,所述下贴板的中部开设有下贯通孔,所述上贯通孔与所述下贯通孔相连通且同轴设置,所述上贯通孔与所述下贯通孔的直径相同;所述高差贴板通过所述下贯通孔、所述上贯通孔而套接于所述套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呈U型框架结构,包括第一竖直架体、第二竖直架体、第一水平杆以及第二水平杆;所述第一竖直架体与所述第二竖直架体结构相同,且相平行地固定安装于所述高差贴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套管的上部处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与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之间,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杆与所述第二水平杆相平行,且处于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水平杆处于所述第一水平杆的正上方;其中两个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竖直架体、所述第二竖直架体上,另一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所述拉结筋的顶端相连接;另一个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水平杆的中部上,另一端与另一个相对应的所述拉结筋的顶端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结筋包括竖直杆;所述竖直杆的顶端呈夹角地连接有上斜杆,底端呈夹角地连接于下斜杆的一端;所述下斜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斜杆的中部,所述支撑斜杆的一端呈钝角地连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下部;所述上斜杆、所述下斜杆以及所述支撑斜杆均处于所述竖直杆的同一侧,且所述下斜杆、所述支撑斜杆以及所述竖直杆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上斜杆、所述下斜杆以及所述支撑斜杆均相向倾斜设置;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斜杆,所述八字架的中部架体的两侧分别连接于相对应的所述支撑斜杆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补偿器包括U形连接板,所述U形连接板相对的两个侧板分别螺纹连接有连接钩;其中一个所述连接钩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U形连接板的其中一个侧板上;另一个所述连接钩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体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U形连接板的另一个侧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补偿器包括三个,所述拉结筋包括三个。
10.一种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洞口封堵装置进行封堵施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并在收尾处进行点焊制作而成所述八字架的第一口字形架体和第二口字形架体;将所述第一口字形架体和所述第二口字形架体通过短连接筋、长受力筋进行焊接,并制作而成所述八字架;
步骤二,将现场的施工模板按照所述套管的尺寸进行切割,采用贴合或钉合的方式制作上下两层结构形式的上贴板和下贴板,且所述上贴板的尺寸小于所述下贴板的尺寸;完成所述上贴板和所述下贴板的拼接后,在所述上贴板的四周贴上海绵条,且所述海绵条的上表面的高度比所述上贴板的上表面高2-3mm,从而完成所述高差贴板的制作;
步骤三,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制作所述拉结筋;
步骤四,将现场的施工钢筋进行长度测量,利用钢筋弯曲机进行加工弯折,制作所述支撑架体;
步骤五,构件的制作和所述套管的竖向安装均完成后,进行洞口封堵施工:先将上部的所述支撑架体放置在封堵混凝土板面上,之后将所述距离补偿器挂在所述支撑架体上;通过人工配合,将所述拉结筋穿过所述套管,并将所述拉结筋的上端与所述距离补偿器相连;
步骤六,将所述高差贴板加固在所述套管上,将所述八字架卡入到多个所述拉结筋的卡位上;
步骤七,移动所述支撑架体、所述拉结筋以及所述距离补偿器的位置,调整所述套管的位置,并调节所述距离补偿器,使所述洞口封堵装置整体处于拉紧的状态,以使得所述洞口封堵装置的底部与混凝土板面贴合且所述套管居中;对洞口进行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拆除所述洞口封堵装置,洞口封堵工序完成。
CN202110798784.7A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Pending CN1134823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8784.7A CN113482387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8784.7A CN113482387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2387A true CN113482387A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93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8784.7A Pending CN113482387A (zh) 2021-07-15 2021-07-15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2387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204739A1 (en) * 2012-04-21 2013-11-07 Paul Jason Barrot Apparatus for plugging holes
CN106677355A (zh) * 2017-02-27 2017-05-17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孔洞封堵装置及方法
CN208981770U (zh) * 2018-07-04 2019-06-14 福建省龙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吊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013204739A1 (en) * 2012-04-21 2013-11-07 Paul Jason Barrot Apparatus for plugging holes
CN106677355A (zh) * 2017-02-27 2017-05-17 中国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楼板孔洞封堵装置及方法
CN208981770U (zh) * 2018-07-04 2019-06-14 福建省龙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吊模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68995A (zh) 浇注模板拼接桥板及其使用方法
CN102493479B (zh) 设备基础预留圆形地脚螺栓孔的施工方法
CN102493481B (zh) 大型设备基础预留地脚螺栓孔的施工方法
CN209723016U (zh) 用于塔吊的基础结构
CN102493480B (zh) 设备基础预留方孔可重复使用的模具
CN113482387A (zh) 一种洞口封堵装置及建筑楼板立管洞口封堵施工方法
CN206942138U (zh) 浇注模板拼接桥板
CN102425300B (zh) 设备基础预留地脚螺栓孔的施工方法
CN105970995A (zh) 承台胎模
CN104453235B (zh) 换流站防火墙施工工艺
CN205296583U (zh) 一种新型箱型柱
CN211817967U (zh) T型止水反坎浇筑用加固型铝模板吊模
CN211772903U (zh) 一种用于桥梁施工的浇筑模板装置
CN211523938U (zh) 楼层管道及其制备装置
CN211080769U (zh) 一种定位拼接结构箱型柱
CN210562997U (zh) 一种预制柱组件
CN102493482B (zh) 设备基础预留方孔的施工方法
CN206607689U (zh) 预制梁与墙板连接结构及建筑物
CN207331733U (zh) 一种混凝土柱脚结构
CN202416572U (zh) 构造柱纵向钢筋复合连接件
CN202658625U (zh) 钢筋混凝土底板后浇带限位装置
KR200442723Y1 (ko) 키를 이용한 거푸집 연결구조
CN216042618U (zh) 一种卫生间降板吊模装置
CN218111142U (zh) 一种铝制可拆分预制墙模板
CN220414840U (zh) 拼接式高强钢或不锈钢主龙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