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82217B -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82217B
CN113482217B CN202110922216.3A CN202110922216A CN113482217B CN 113482217 B CN113482217 B CN 113482217B CN 202110922216 A CN202110922216 A CN 202110922216A CN 113482217 B CN113482217 B CN 1134822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truss
bottom plate
manufacturing
fl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22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82217A (zh
Inventor
曹继涛
卜新星
邓明科
张思海
余嘉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Wu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Wuhe Civil Engineeri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Wuhe Civil Engineeri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Wuhe Civil Engineeri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22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8221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82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2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82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822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16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wholly or partly cast or similarly formed in situ
    • E04B5/17Floor structures partly formed in situ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1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 E04C5/06Reinforcing elements of metal, e.g. with non-structural coatings of high bending resistance, i.e. of essentially three-dimensional extent, e.g. lattice girders
    • E04C5/0627Three-dimensional reinforcements composed of a prefabricated reinforcing mat combined with reinforcing elements protruding out of the plane of the mat
    • E04C5/0631Reinforcing mats combined with separate prefabricated reinforcement cages or gir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C04B2201/52High compression strength concretes, i.e. with a compression strength higher than about 55 N/mm2, e.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RP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是关于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包括:底板、多个连接钢筋、多个桁架和钢筋网;所述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所述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上述叠合板通过板肋的设置将平板的厚度减薄,平板可通过搭接的方式以及配合钢筋网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

Description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地产事业也在近些年形成空前规模,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了更好的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加快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对建筑业也提出新的要求,绿色建筑将成为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美国,日本,欧洲等发展住宅产业化较早,已经形成各自的技术特点与规范。我国住宅产业化提出的较晚,我国在90年代初期才提出要开展住宅产业化发展,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还是处于缓慢状态,推进住宅产业化,实现住宅建设由粗放型向节约型的转变是今后我国建筑领域的重要任务。住宅产业化可以实现住宅生产和设计的标准化,因为其具有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效率高的特点,属于绿色建筑的范畴,符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桁架叠合板作为一种先进的楼板形式,属于住宅产业化的范畴,在当今住宅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其进行研究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传统结构楼板的施工工艺主要是现浇和预制两种形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拥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对模板要求高,模板的支撑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在工厂实现工业化生产,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加快了施工速度,但是预制结构整体性不及现浇结构,抗震性能也较差。因此,这两种传统的施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住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叠合板正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应运而生,它综合了现浇与预制两种施工工艺的优点,如今已广泛运用于实际工程中。
叠合板结构是一种现浇与预制工艺两者相结合的组合形式,装配式建筑以其预制程度高、施工方便快捷、经济效应好、环境污染少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但由于桁架叠合板预制板板厚不宜小于60mm,故在板厚较薄情况下,桁架下空间小,难以满足水电管线预埋的需求,为了满足预埋管线的需求,需要增加板厚,进而增大楼体自重,提高了单平米造价,其次桁架钢筋叠合板四周需要设置胡子筋,在施工安装时增大了施工难度,施工效率低,成本大幅度提升,另外由于桁架钢筋叠合板由于易出现裂缝,楼板长度较短,增加了生产和吊装成本;钢管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相交于桁架钢筋叠合板利用预应力技术减薄了预制平板厚度,但工厂加工过程增加了预应力张拉过程,并且预应力钢筋在时效下,存在应力松弛等现象,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生产工艺复杂化和预制平板预应力可靠度随时间下降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改善上述相关技术方案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进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包括:
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
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固定连接;
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
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
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组成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下弦杆为靠近所述底板的两个棱边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钢筋网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棱边固定;所述腹杆为波浪形结构,所述腹杆的波峰与上弦杆连接,波谷与下弦杆连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件与所述板肋固定。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U型件包括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预设固定孔,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槽卡住后通过自攻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板肋上。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和多个竖向翼缘,多个所述竖向翼缘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相邻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水平压板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所述板肋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包括:
多根第一方向钢筋,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钢筋或水平压板上方,且与所述连接钢筋或水平压板固定连接;
多根第二方向钢筋,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多根第一方向钢筋上方和所述下弦杆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下弦杆都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复合材料底板,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的厚度为4mm-30mm、宽度为600mm-6000mm、长度为1000mm-12000mm,所述板肋的厚度为10mm-60mm、宽度为20mm-90m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板肋之间的间距为200mm-800mm,所述多个连接钢筋之间的间距为400mm-800m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板上表面进行了拉毛处理。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平板的厚度为5mm-10m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桁架之间,所述连接钢筋与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焊接方式或卡接方式连接,所述焊接方式为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电阻点焊和钢筋气压焊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砂、粉煤灰、水泥、硅灰、水和纤维制作复合材料;
利用所述复合材料制作底板,采用抄取法、流浆法、真空挤出成型工艺或者支模现浇工艺制作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平板的厚度为4mm-30mm、宽度为600mm-6000mm、长度为1000mm-12000mm,所述板肋的厚度为10mm-60mm、宽度为20mm-90mm;
制作多个连接件;
所述底板成型后,将所述连接件相互平行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固定在所述板肋上;
制作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向钢筋和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方向钢筋,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第二方向钢筋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第二方向钢筋通过其交叉点固定;
制作桁架,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板固定后,所述桁架和所述钢筋网通过与所述连接件焊接固定到所述底板上,形成叠合板。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将所述桁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的过程为: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桁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后,再将所述第二方向钢筋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桁架下弦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件与所述板肋固定;所述U型件包括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预设固定孔,所述连接钢筋通过U型槽卡住后通过自攻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板肋上。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和多个竖向翼缘,多个所述竖向翼缘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相邻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水平压板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所述板肋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空隙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候填入混凝土。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通过板肋的设置可以将平板的厚度尽量减薄,而且由于平板的厚度较薄,因此平板的四周可以不伸出胡子筋,通过搭接的方式以及配合加固网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并且拼缝位置无后浇区域,可以设置调平横梁进行调平,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另外,连接压条、桁架和加固网的设置能够增加后浇混凝土后形成的叠合板的牢固度和强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桁架叠合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桁架叠合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桁架叠合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连接压条侧视、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桁架叠合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桁架叠合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另一桁架叠合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U形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桁架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中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流程图。
其中,101-平板,102-板肋,103-水平压板,104-竖向翼缘,105-第一方向钢筋,106-第二方向钢筋,107-连接钢筋,108-U型槽,201-上弦杆,202-下弦杆,203-腹杆203。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桁架叠合板,可以包括:底板、多个连接件、多个桁架和加固网;所述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101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101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102;所述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102固定连接;所述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102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加固网设置于所述平板101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具体的,上述桁架叠合板由四部分组成:底板、多个连接件、多个桁架和加固网;所述底板可以是机械挤压成形也可以是浇筑成形的;多个板肋102沿第一方向设置在平板101上,连接件沿第二方向设置在底板上,由此可知板肋102和连接件是相互垂直设置在平板101上的,对叠合板的第一方向上和第二方向上均起到了相应的作用力,提高了叠合板在两个方向上的刚度,提高了叠合板的承重力并降低了开裂和变形的风险,同时,在施工时多个叠合板之间可以通过边肋进行定位对准,更加的方便快捷。而通过加固网的设置,叠合板一方面被加固使得承重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加固网的设置可以减少桁架数量,使得在同样的承重能力下,节省了桁架的使用且降低了整个叠合板的重量。连接件、桁架、加固网可以是钢材质、合金材质或者其他材质,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其中连接件可通过自攻钉安装在板肋102上,自攻钉可为十字沉头自攻螺丝,十字沉头自攻螺丝的材质为304不锈钢,尺寸为M3-M4.5;或者自攻钉可为外六角半牙自攻螺丝,材质为碳钢,尺寸为M3-M4.5。
上述桁架叠合板,通过板肋102的设置可以将平板101的厚度尽量减薄,而且由于平板101的厚度较薄,因此平板101的四周可以不伸出胡子筋,通过搭接的方式以及配合加固网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并且拼缝位置无后浇区域,可以设置调平横梁进行调平,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另外,连接压条、桁架和加固网的设置能够增加后浇混凝土后形成的叠合板的牢固度和强度。
对所述底板和连接压条的连接结构进行了拉拔试验,结果见表1。
表1底板设计厚度所能承受的破坏荷载
Figure BDA0003207843920000071
下面,将参考图1至图10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的上述桁架叠合板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201、下弦杆202和腹杆203;所述上弦杆201和所述下弦杆202组成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下弦杆202为靠近所述底板的两个棱边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钢筋网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棱边固定;所述腹杆203为波浪形结构,所述腹杆203的波峰与上弦杆201连接,波谷与下弦杆202连接。具体的,所述桁架为三棱柱状结构,相对其他形状结构稳定,同时腹杆203的波峰、波谷与上弦杆201和下弦杆202形成的形状也可以是三角形,三角形相对与其他形状更加稳固不易变形,使得桁架承压能力较优,桁架通过下弦杆202与连接件固定,其连接方式相对于腹杆203与连接件固定的方式受力更加直接,连接更加牢固。所述桁架的尺寸参数及上弦杆201、下弦杆202、腹杆203的尺寸参数与所述桁架的材质、底板的尺寸和施工要求相关,其材质可以为钢、合金或其他材质,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107,所述连接钢筋107通过U型件与所述板肋102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型件包括U型槽108,所述U型槽108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预设固定孔,所述连接钢筋107通过U型槽108卡住后通过自攻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板肋102上。具体的,自攻钉可为十字沉头夹耳钻尾螺丝,尺寸为M3-M4.5;或者不锈钢十字沉头自攻螺丝,材质为304不锈钢,尺寸为M3-M4.5;或者外六角半牙自攻螺丝,材质为碳钢,尺寸为M3-M4.5,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103和多个竖向翼缘104,多个所述竖向翼缘104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10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103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104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相邻所述竖向翼缘104与所述水平压板103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102;所述板肋102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101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具体的,水平压板103和竖向翼缘104可以是后期焊接形成的也可以是一体制造形成的,水平压板103和多个垂直于水平压板103的竖向翼缘104可以组成L型或T型的连接压条,相对于平板状的连接压条,L型或T型其抗弯折的性能更佳,水平压板103和竖向翼缘104的厚度为0.4mm-4mm,竖向翼缘104的高度为8mm-40mm;相邻所述竖向翼缘104与所述水平压板103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102,安装时与板肋102形成咬合状,增加的连接强度,在后浇混凝土后可形成犬牙交错式混凝土板,增加机械咬合作用,提升整体性,所述板肋102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101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咬合后之间形成空隙,在后浇混凝土时,后浇混凝土在形成的空隙中进行连接,使得后浇混凝土连为一体,提高整体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筋网包括:多根第一方向钢筋105,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多个连接钢筋107或水平压板103上方,且与所述连接钢筋107或水平压板103固定连接;多根第二方向钢筋106,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多根第一方向钢筋105上方和所述下弦杆202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105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下弦杆都固定连接。具体的,多个第一方向钢筋105沿第一方向设置于连接压条上方,第二方向钢筋106沿第二方向设置于第一方向钢筋105上方和下弦杆202的上方,第二方向钢筋106与第一方向钢筋105固定连接,同时也可以与下弦杆202固定连接,通过与下弦杆202固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桁架的连接稳固性。通过设置和连接方式,叠合板可利用加固网进行双向受力,增加叠合板在两个方向上的抗弯折性并且能够提高叠合板的抗裂性,同时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叠合板在较薄的厚度下具有较好的承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为复合材料底板,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具体的,使用复合材料作为叠合板的底板,在相同的几何尺寸和荷载条件下,上述材料的复合材料的强度较高,延性较大,并且具有非常强的能量吸收能力和裂缝控制能力,耐久性强,可以在保证叠合板承重力的基础上大大降低叠合板的厚度,从而降低叠合板的重量,一方面通过降低厚度能够给房屋提供更大的净高,另一方面通过降低重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叠合板的运输效率和施工速度;其次复合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提高建筑的防火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101的厚度为4mm-30mm、宽度为600mm-6000mm、长度为1000mm-12000mm,所述板肋102的厚度为10mm-60mm、宽度为20mm-90mm。具体的,使用复合材料底板,其厚度保持在4mm-30mm就能够满足普遍的工程要求,而现有技术中,其他材料制备的叠合板底板厚度一般需要至少保证60mm以上才能够满足其承重要求,大大增加了厚度和重量,板肋102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将连接压条连接在板肋102上时较为牢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板肋102之间的间距为200mm-800mm,所述多个连接钢筋107之间的间距为400mm-800mm。具体的,上述肋板之间间距即决定着连接压条之间的间距,对连接压条的连接稳固性起到了一定的决定作用,距离太大会造成连接压条连接稳固性降低,太小则浪费材料且增加叠合板的承重;多个连接压条之间的间距对很桁架的连接稳固性起到了一定的决定作用,距离太大会造成桁架连接稳固性降低,太小则浪费材料且增加叠合板的承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101上表面进行了拉毛处理。具体的,在平板101上表面上做拉毛处理,可以提高平板101与后续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力,使其结合的更加牢固,不易分层开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桁架的上弦杆201和下弦杆202可以为钢筋或钢管。具体的,所述桁架的上弦杆201和下弦杆202可以为钢筋或钢管,钢管相对于钢筋具有更好的承载力,上弦杆201和下弦杆202具体使用钢筋还是使用钢管可根据工程要求进行选择,示例性的,当所述上弦杆201和下弦杆202为钢筋时,其直径为6mm-22mm,腹杆203为钢筋时,其直径为4mm-12mm。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板101的厚度为5mm-10mm。具体的,平板101最优厚度为5mm-10mm,该厚度范围为在满足工程承重要求的情况下较薄的厚度范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桁架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焊接方式或卡接方式连接,所述焊接方式为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电阻点焊和钢筋气压焊中的至少一种。具体的,上述连接方式可以通过焊接方式方式连接或卡接方式连接,也可以在卡接连接的基础上再进行焊接从而增加其连接牢固性,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焊接是一种以加热、加压或二者并用办法,填充或不填充焊接材料,使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种或异种金属通过原子之间的结合和扩散,达到连接成一体结构的一种加工方式,具有连接性能好、焊接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等优点,闪光对焊适用范围广,原则上能铸造的金属材料都可以用闪光对焊焊接;电弧焊是指以电弧作为热源,利用空气放电的物理现象,将电能转换为焊接所需的热能和机械能,从而达到连接金属的目的;电渣压力焊是将两钢筋安放成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的范围内)对接形式,利用焊接电流通过两钢筋间隙,在焊剂层下形成电弧过程和电渣过程,产生电弧热和电阻热,熔化钢筋,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电阻点焊利用点焊机进行交叉钢筋的焊接,可成型为钢丝网片或骨架,以代替人工绑扎;钢筋气压焊采用氧乙炔火焰对两钢筋对接处加热,使其达到塑性状态,或熔化状态后,加压完成的一种压焊方法;上述焊接方法各有其优点,在底板101桁架叠合板的制作过程中可以选择一种使用,也可以根据其特性和优势选择几种使用,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可以包括:
用砂、粉煤灰、水泥、硅灰、水和纤维制作复合材料;
利用所述复合材料制作底板,采用抄取法、流浆法、真空挤出成型工艺或者支模现浇工艺制作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平板101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101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102,平板101的厚度为4mm-30mm、宽度为600mm-6000mm、长度为1000mm-12000mm,所述板肋102的厚度为10mm-60mm、宽度为20mm-90mm;
制作多个连接件;
底板成型后,将所述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固定在板肋102上;
制作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向钢筋105和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方向钢筋106,所述第一方向钢筋105和第二方向钢筋106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钢筋105和第二方向钢筋106通过其交叉点固定;
制作桁架,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201、下弦杆202和腹杆203;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板固定后,所述桁架和所述钢筋网通过与所述连接件焊接固定到所述底板上,形成叠合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钢筋105和所述桁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后,再将所述第二方向钢筋106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105和所述桁架下弦杆202固定连接。具体的,第二方向钢筋106与第一方向钢筋105固定连接,同时也可以与下弦杆202固定连接,通过与下弦杆202固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桁架的连接稳固性。通过设置和连接方式,叠合板可利用加固网进行双向受力,增加叠合板在两个方向上的抗弯折性并且能够提高叠合板的抗裂性,同时上述设置能够使得叠合板在较薄的厚度下具有较好的承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当所述底板达到预设强度前,在所述平板101上表面上做拉毛处理。具体的,在平板101上表面上做拉毛处理,可以提高平板101与后续浇筑的混凝土之间的结合能力,使其结合的更加牢固,不易分层开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钢筋107,所述连接钢筋107通过U型件与所述板肋102固定;所述U型件包括U型槽108,所述U型槽108的两侧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水平部,所述水平部上预设固定孔,所述连接钢筋107通过U型槽108卡住后通过自攻钉穿过所述固定孔固定在所述板肋102上。具体的,自攻钉可为十字沉头夹耳钻尾螺丝,尺寸为M3-M4.5;或者不锈钢十字沉头自攻螺丝,材质为304不锈钢,尺寸为M3-M4.5;或者外六角半牙自攻螺丝,材质为碳钢,尺寸为M3-M4.5,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103和多个竖向翼缘104,多个所述竖向翼缘104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103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103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104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相邻所述竖向翼缘104与所述水平压板103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102;所述板肋102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101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空隙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候填入混凝土。具体的,水平压板103和竖向翼缘104可以是后期焊接形成的也可以是一体制造形成的,水平压板103和多个垂直于水平压板103的竖向翼缘104可以组成L型或T型的连接压条,相对于平板状的连接压条,L型或T型其抗弯折的性能更佳,水平压板103和竖向翼缘104的厚度为0.4mm-4mm,竖向翼缘104的高度为8mm-40mm;相邻所述竖向翼缘104与所述水平压板103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102,安装时与板肋102形成咬合状,增加的连接强度,在后浇混凝土后可形成犬牙交错式混凝土板,增加机械咬合作用,提升整体性,所述板肋102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所述平板101与所述竖向翼缘104之间留有一定空隙,咬合后之间形成空隙,在后浇混凝土时,后浇混凝土在形成的空隙中进行连接,使得后浇混凝土连为一体,提高整体性能。
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通过板肋102的设置可以将平板101的厚度尽量减薄,而且由于平板101的厚度较薄,因此平板101的四周可以不伸出胡子筋,通过搭接的方式以及配合加固网的设置便可以实现在密拼板缝的条件下形成双向板的受力状态,并且拼缝位置无后浇区域,可以设置调平横梁进行调平,保证了施工质量的同时,简化了施工工序。另外,连接压条、桁架和加固网的设置能够增加后浇混凝土后形成的叠合板的牢固度和强度。
以上实施例中,平板101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效弯曲强度、等效弯曲韧性、抗拉强度和极限拉应变等的数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JCT2461-2018《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测试。试件成型及养护方法参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的有关规定进行测试。按照以上试验方法得到本申请的平板101的力学性能实验数据如下表2所示:
表2 28d力学性能实验数据
Figure BDA0003207843920000131
Figure BDA0003207843920000141
通过以上试验数据可知:
1.复合材料制成的平板101的抗压强度基本相当于C5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拥有高强度的抗压性能;
2.抗折强度均大于R3强度等级水泥纤维板的抗折强度13MPa;
3.等效弯曲强度和等效弯曲韧性指标充分说明了高延性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延性指标;
4.抗拉强度相当于C50混凝土抗拉强度2.64MPa的2-3倍,并且极限拉应变是普通混凝土极限拉应变0.0001的200倍以上,拥有非常良好的受拉变形能力。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描述中的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发明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7)

1.一种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砂、粉煤灰、水泥、硅灰、水和纤维制作复合材料;
利用所述复合材料制作底板,采用抄取法、流浆法、真空挤出成型工艺或者支模现浇工艺制作所述底板,所述底板包括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平板的厚度为4mm-30mm、宽度为600mm-6000mm、长度为1000mm-12000mm,所述板肋的厚度为10mm-60mm、宽度为20mm-90mm;
制作多个连接件;
所述底板成型后,将所述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固定在所述板肋上;
制作钢筋网,所述钢筋网包括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一方向钢筋和若干相互平行的第二方向钢筋,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第二方向钢筋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第二方向钢筋通过其交叉点固定;
制作桁架,所述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底板固定后,所述桁架和所述钢筋网通过与所述连接件固定到所述底板上,形成叠合板;
其中,所述桁架叠合板包括:
底板,包括预设厚度的平板和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表面的多个相互平行的板肋;
多个连接件,相互平行且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底板上并与所述板肋固定连接;
多个桁架,相互平行且沿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板肋之上,与所述连接件垂直并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
钢筋网,设置于所述平板上方,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
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组成为三棱柱状结构,所述下弦杆为靠近所述底板的两个棱边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所述钢筋网一部分与所述两个棱边固定;所述腹杆为波浪形结构,所述腹杆的波峰与上弦杆连接,波谷与下弦杆连接;
所述连接件为连接压条,所述连接压条包括水平压板和多个竖向翼缘,多个所述竖向翼缘垂直于所述水平压板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下底面上且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
相邻所述竖向翼缘与所述水平压板形成一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所述板肋;
所述板肋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平板与所述竖向翼缘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空隙用于在浇筑混凝土时候填入混凝土;
所述钢筋网包括:
多根第一方向钢筋,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于所述水平压板上方,且与所述水平压板固定连接;
多根第二方向钢筋,相互平行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多根所述第一方向钢筋上方和所述下弦杆上方,且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固定连接或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下弦杆都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桁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后,再将所述第二方向钢筋与所述第一方向钢筋和所述桁架下弦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复合材料底板,所述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基础组分:1份砂、0.1-0.2份粉煤灰、0.6-0.8份水泥、0.1-0.2硅灰和0.16-0.22份水,所述复合材料还包括以下体积含量的辅助组分:占所述基础组分的体积的1-2%的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板肋之间的间距为200mm-8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上表面进行了拉毛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的厚度为5mm-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桁架叠合板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桁架之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钢筋网之间,通过焊接方式或卡接方式连接,所述焊接方式为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电阻点焊和钢筋气压焊中的至少一种。
CN202110922216.3A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Active CN1134822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2216.3A CN113482217B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2216.3A CN113482217B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2217A CN113482217A (zh) 2021-10-08
CN113482217B true CN113482217B (zh) 2022-10-21

Family

ID=77945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2216.3A Active CN113482217B (zh) 2021-08-12 2021-08-12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822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31364A (zh) * 2021-10-29 2022-01-14 筑友智造建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带可拆卸肋的预应力薄板及叠合板的施工方法
CN114135137A (zh) * 2021-11-15 2022-03-04 山东国创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免拆模结构墙板及墙体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83607A1 (en) * 2015-05-18 2016-11-24 Conrock Australia Pty Ltd Ultimate (eco) floor system
CN206289834U (zh) * 2016-12-22 2017-06-30 江苏银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07542196A (zh) * 2017-09-04 2018-01-05 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预应力混凝土双向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CN108104345B (zh) * 2018-01-08 2020-02-07 齐齐哈尔大学 一种大跨度预应力轻骨料混凝土叠合板
CN209040424U (zh) * 2018-09-21 2019-06-28 江苏博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把手型钢筋桁架加强筋
CN212866534U (zh) * 2020-05-23 2021-04-02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13806067U (zh) * 2020-11-23 2021-07-27 威海齐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桁架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
CN112900717A (zh) * 2021-03-25 2021-06-04 沈阳建筑大学 一种免支撑中长预制肋桁架筋叠合板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82217A (zh) 2021-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2217B (zh)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CN113738007A (zh) 桁架楼层板
CN215442614U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
CN215907144U (zh) 一种桁架叠合板
CN117211457A (zh) 一种底部带肋保温隔声一体叠合板
CN113585578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预应力组合楼盖及施工方法
CN215907143U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
CN201224945Y (zh) 一种网架预制复合板、夹芯楼板
CN215907142U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
CN218233947U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
CN215442615U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
CN209260922U (zh) 带桁架筋叠合楼板先张法连接节点结构
CN217268236U (zh) 桁架楼层板
CN215907492U (zh) 一种具有加固结构的砖土混合墙体
CN215907141U (zh) 一种桁架叠合板
CN212248846U (zh) 一种基于波纹钢腹板桁架和水泥基板的混凝土叠合板底板
CN211143352U (zh) 钢丝骨架保温预制板和装配式叠合楼板
CN209907695U (zh) 一种基于工字钢的集成式型钢-混凝土叠合楼板
CN218541176U (zh) 一种免拆底模叠合板
CN113775093A (zh) 一种桁架叠合板及制作方法
CN113482216A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制作方法
CN206245606U (zh) 一种eps复合保温屋面
CN221073171U (zh) 一种底部带肋保温隔声一体叠合板
CN113565247A (zh) 一种免拆底模桁架楼承板及制作方法
CN218779745U (zh) 一种平面钢筋桁架楼承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710075 Room A-115-37, iChuangtu Maker Park, No. 14, Gaoxin 2nd Road, High-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Wuhe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55 north house, floor 20, Jianke building, No. 13, Yanta Road, Beilin District,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WUHE CIVIL ENGINEERING NEW MATE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