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9096A -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9096A
CN113479096A CN202110730402.7A CN202110730402A CN113479096A CN 113479096 A CN113479096 A CN 113479096A CN 202110730402 A CN202110730402 A CN 202110730402A CN 113479096 A CN113479096 A CN 1134790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lectric quantity
power
preset
dischar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04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9096B (zh
Inventor
陈斌斌
郑伟伟
董红伟
朱正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304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90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90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90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90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90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6Data transfer between charging stations and vehicles
    • B60L53/665Methods related to measuring, billing or pay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8Off-site monitoring or control, e.g. remot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12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responding to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02J7/00036Charger exchanging data with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分布式放电方法包括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若根据第一电量确定电动汽车为可放电状态,根据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根据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控制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分布式充电方法包括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若根据第二电量确定电动汽车为可充电状态,根据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得到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控制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本申请能够实现电网负载高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电网负载低时,电动汽车存储电网过剩发电量,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

Description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分布式电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用电设备都可接入到电网中,由于用户使用用电设备的时间不相同,电网在各时间段的用电量也不相同。在用电高峰期时,电网将会接入大量的用电设备,导致电网负载高,而在用电低谷期时,电网接入的用电设备较少,导致电网产生过剩的发电量,从而不能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当电网负载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而当电网负载较低时,由电动汽车来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从而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此外,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期对电网进行放电,能够获取一定的收益。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分布式放电方法,包括:
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
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
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
根据所述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电动汽车对所述电网放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放电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根据生成的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根据生成的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本申请的分布式放电方法,能够利用多台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的能源存储系统作为电网的缓冲,当电网负载过高时,电动汽车能够向电网放电,缓解在用电高峰期时,电网用电紧张的问题,从而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此外,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期对电网进行放电,能够获取一定的收益。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电量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电量大于等于所述电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行驶数据和所述历史耗电数据预测所述电动汽车在预测时段内需要消耗的预测耗电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预测耗电数据生成所述电动汽车的预设放电电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包括:
获取电网在用电高峰期内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
根据所述用电高峰期和所述第一用电需求数据判断所述电动汽车在预设放电时长内所述电网的第二用电需求数据;
比较所述预设放电电量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则根据所述预设放电电量生成放电指令。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比较所述预设放电电量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则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分布式充电方法,包括:
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
根据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
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充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所述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和所述预设充电电量,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
根据所述可充电时长和所述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指令;
根据所述充电指令控制电网对所述电动汽车充电。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充电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根据获取到的第二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充电状态,则根据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根据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指令,根据充电指令控制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本申请的分布式充电方法,能够利用多台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的能源存储系统作为电网的缓冲,当电网负载较少时,电动汽车能够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利用电网在用电低峰期时对电动汽车充电,减少用电浪费,从而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和所述预设充电电量,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充电时长是否处于所述电网的用电低谷期;
若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处于所述用电低谷期,则根据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和所述用电低谷期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预设充电电量和所述可充电时长,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电量。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充电时长和所述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交易记录;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存储的放电交易记录;
根据所述放电交易记录更新所述充电交易记录。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如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如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放电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放电方法中步骤S130的第一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放电方法中步骤S130的第二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放电方法中步骤S140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放电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充电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充电方法中步骤S240的具体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分布式充电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各类用电设备都可接入到电网中,由于用户使用用电设备的时间不相同,电网在各时间段的用电量也不相同。在用电高峰期时,电网将会接入大量的用电设备,导致电网负载高,而在用电低谷期时,电网接入的用电设备较少,导致电网产生过剩的发电量,从而不能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
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实现当电网负载过高时,由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而当电网负载较低时,由电动汽车来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从而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放电方法。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放电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S110,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
S120,根据第一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
S130,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
S140,根据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
S150,根据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
在步骤S110中,首先需要确认电动汽车是否开启了充放电模式,充放电模式指电动汽车停在一定区域内,例如停在停车场时,车主设定在连续时间段内不使用电动汽车,或者电动汽车在连续时间段内停靠过程中,电动汽车可以在电网的用电高峰期对电网进行放电,或者在电网的用电低谷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确认电动汽车开启了充放电模式后,需要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第一电量指电动汽车当前的实际电量。
在步骤S120中,根据第一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电力状态指电动汽车是处于可放电状态还是不可放电状态,如果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不足,说明其不满足放电条件,处于不可放电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20具体包括步骤:
S121,比较第一电量与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S122,若第一电量大于等于电量阈值,则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
在步骤S121中,比较第一电量与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指电动汽车满足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电量,或者车主预设电动汽车在放电过程中需要保留的最小电量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若第一电量小于电量阈值,则说明电动汽车不满足放电条件,没有多余的电量提供给电网,此时电动汽车不放电,处于不可放电状态。
在步骤S122中,若第一电量大于等于电量阈值,则说明第一电量满足电动汽车的基本用电需求,此时可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
在步骤S130中,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预设放电电量指电动汽车在满足基本电量需求的前提下,预计能够向电网放多少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步骤S130具体包括步骤:
S131,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获取电动汽车的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
S132,根据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预测电动汽车在预测时段内需要消耗的预测耗电数据;
S133,根据第一电量和预测耗电数据生成电动汽车的预设放电电量。
在步骤S131中,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说明电动汽车可以对电网放电,此时需要获取电动汽车的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历史行驶数据包括电动汽车历史出行的线路、时间等,历史耗电数据包括电动汽车历史消耗的电量等。
在步骤S132中,根据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预测电动汽车在预测时段内需要消耗的预测耗电数据,根据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能够确定电动汽车大致行驶的时间和行驶过程中产生的耗电量,可以预测电动汽车在预测时段,也就是未来出行的其中一个时间段内电动汽车需要消耗的预测耗电数据,预测耗电数据指电动汽车在未来出行的其中一个时间段可能需要消耗的电量。
在步骤S133中,根据第一电量和预测耗电数据生成电动汽车的预设放电电量,具体地,在第一电量的基础上,需要考虑到电动汽车可能会消耗的预测耗电数据,并且结合电量阈值,计算出电动汽车还可以向电网放电的电量,即预设放电电量。
在步骤S140中,根据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第一用电需求数据指电网需要的电量数据,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电网的实际电量需求才能决定电动汽车实际需要向电网放电的电量,确认电动汽车实际需要向电网放电的电量后,生成放电指令,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什么时候对电网放电,需要放多少电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步骤S140具体包括步骤:
S141,获取电网在用电高峰期内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
S142,根据用电高峰期和第一用电需求数据判断电动汽车在预设放电时长内电网的第二用电需求数据;
S143,比较预设放电电量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S144,若预设放电电量小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则根据预设放电电量生成放电指令。
在步骤S141中,获取电网在用电高峰期内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电网在用电高峰期会导致用电紧张,并产生用电需求,即第一用电需求数据。
在步骤S142中,根据用电高峰期和第一用电需求数据判断电动汽车在预设放电时长内电网的第二用电需求数据,换句话说,需要判断电动汽车的预设放电时长是否与电网的用电高峰期重合,获取电动汽车在预设放电时长内,又处于用电高峰期的重合时间段,并且根据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以及重合时间段,根据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重新计算电网在重合时间段内的用电需求,即第二用电需求数据。
在步骤S143至步骤S144中,比较预设放电电量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若预设放电电量小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也就是说仅靠该电动汽车还不能满足电网的第二用电需求,此时需要将电动汽车的预设放电电量全部供给电网,根据预设放电电量生成放电指令,根据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并且控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的电量,即预设放电电量,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采用分布式放电的架构,在一台电动汽车不满足电网用电需求的情况下,电网还可以获取其余电动汽车的多余电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分布式放电方法具体还包括步骤:
S145,比较预设放电电量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S146,若预设放电电量大于等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则根据第二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
在步骤S145至步骤S146中,比较预设放电电量与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若预设放电量大于等于第二用电需求,也就是说该电动汽车的电量能够满足电网的用电需求,此时只需要电动汽车提供电网的电量为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即可,根据第二用电需求生成放电指令,根据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并且控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的电量,即第二用电需求数据,避免了放电造成的浪费。
在步骤S150中,根据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在实际应用中,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向电网放电的时间或放电的电量等,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根据获取到的第一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根据生成的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根据生成的放电指令控制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本申请的分布式放电方法,能够利用多台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的能源存储系统作为电网的缓冲,当电网负载过高时,电动汽车能够向电网放电,缓解在用电高峰期时,电网用电紧张的问题,从而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此外,电动汽车在用电低谷期对电网进行放电,能够获取一定的收益。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充电方法。
参照图6,本申请实施例的分布式充电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S210,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
S220,根据第二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
S230,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充电状态,则根据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
S240,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
S250,根据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指令;
S260,根据充电指令控制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
在步骤S210中,首先需要确认电动汽车是否开启了充放电模式,确认电动汽车开启了充放电模式后,需要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第二电量指电动汽车当前的实际电量,预设充电时长指电动汽车在充放电模式下预计可以进行充电的时长。
在步骤S220中,根据第二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电力状态指电动汽车是处于可充电状态还是不可充电状态,如果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满足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则说明电动汽车可能不满足充电条件,处于不可充电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已经达到电动汽车的最大电量,说明电动汽车不需要进行充电,处于不可充电状态。如果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不满足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则说明电动汽车需要充电,并且满足充电条件,处于可充电状态,另一方面,如果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满足电动汽车的用电需求,但是还未达到电动汽车的最大电量,说明电动汽车可以进行充电,也可以不进行充电,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在步骤S230中,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充电状态,则根据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此处的电量阈值指电动汽车充电后的预期电量,根据电动汽车当前的第二电量和电动汽车的预期电量,就能计算电动汽车还需要充多少电量才能预期电量,电动汽车预计需要充的电量为预设充电电量。
在步骤S240中,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需要说明的是,计算出电动汽车的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后,还需要根据电网实际情况对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进行调整,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步骤S240具体包括步骤:
S241,判断预设充电时长是否处于电网的用电低谷期;
S242,若预设充电时长处于用电低谷期,则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用电低谷期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
S243,根据电动汽车的预设充电电量和可充电时长,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电量。
在步骤S241至步骤S242中,判断预设充电时长是否处于电网的用电低谷期,如果预设充电时长处于电网的用电低谷期,才考虑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因为在电网的用电低谷期,电价较为便宜,在电网的用电低谷期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能够节约成本,若预设充电时长处于用电低谷期,则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用电低谷期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具体地,需要得到预设充电时长与用电低谷期之间重合时间段,也就是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在重合时间段内才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在步骤S243中,根据电动汽车的预设充电电量和可充电时长,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电量,根据预设充电电量和可充电时长,计算电动汽车在可充电时长内充电的电量是否达到预设充电电量,如果电动汽车在可充电时长内充电的电量不达到预设充电电量,则将电动汽车在可充电时长内充电的电量作为可充电电量,也就是电动汽车预计能充电的电量,如果电动汽车在可充电时长内充电的电量达到预设充电电量,则将预设充电电量作为可充电电量,也就是电动汽车预计能充电的电量。
在步骤S250至步骤S260中,根据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指令,根据充电指令控制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的时长和对电动汽车充电的电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分布式充电方法具体还包括步骤:
S270,根据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交易记录;
S280,获取电动汽车存储的放电交易记录;
S290,根据放电交易记录更新充电交易记录。
在步骤S270中,根据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交易记录,充电交易记录包括电动汽车在可充电时长内充值可充电电量的电费价格,或者电动汽车的充电电量。
在步骤S280中,获取电动汽车存储的放电交易记录,放电交易记录包括电动汽车在历史的放电时间段内放电的电费价格,或者电动汽车的放电电量。
在步骤S290中,根据放电交易记录更新充电交易记录,具体为,如果充放电模式设置根据电费价格进行结算,那么可以将电动汽车放电获取的电费价格则算到电动汽车充电所需要消费的电费价格中,如果充放电模式设置根据充电电量或放电电量进行结算,那么电动汽车在充电后,可以根据放电交易记录中的放电电量,根据放电电量对充电电量进行抵扣等。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停车场的充电桩或者储能换电站将电动汽车多余的放电电量卖给电网,电费价格可以由电网直接结算,也可以通过充电桩、储能站低价充电,或者通过充电桩、储能换电站结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结算模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根据获取到的第二电量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若确定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充电状态,则根据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根据预设充电时长和预设充电电量,得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根据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指令,根据充电指令控制电网对电动汽车充电,本申请的分布式充电方法,能够利用多台电动汽车作为分布式的能源存储系统作为电网的缓冲,当电网负载较少时,电动汽车能够存储电网过剩的发电量,利用电网在用电低峰期时对电动汽车充电,减少用电浪费,从而达到电网稳定供电的目的。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项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分布式充电方法。
处理器和存储器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
存储器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如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分布式充电方法。处理器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从而实现上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分布式充电方法。
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执行上述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分布式充电方法。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比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该处理器。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实现上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分布式充电方法所需的非暂态软件程序以及指令存储在存储器中,当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提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第一方面实施例中提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提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控制处理器执行,比如,被上述电子设备中的一个处理器执行,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分布式充电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申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分布式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一电量;
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
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
根据所述放电指令控制所述电动汽车对所述电网放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包括:
比较所述第一电量与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第一电量大于等于所述电量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第一电量生成预设放电电量,包括:
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放电状态,则获取所述电动汽车的历史行驶数据和历史耗电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行驶数据和所述历史耗电数据预测所述电动汽车在预测时段内需要消耗的预测耗电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电量和所述预测耗电数据生成所述电动汽车的预设放电电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和电网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包括:
获取电网在用电高峰期内的第一用电需求数据;
根据所述用电高峰期和所述第一用电需求数据判断所述电动汽车在预设放电时长内所述电网的第二用电需求数据;
比较所述预设放电电量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小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则根据所述预设放电电量生成放电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比较所述预设放电电量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之间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预设放电电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则根据所述第二用电需求数据生成放电指令。
6.分布式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电动汽车的第二电量和预设充电时长;
根据所述第二电量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
若确定所述电动汽车的电力状态为可充电状态,则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电量阈值和所述第二电量生成预设充电电量;
根据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和所述预设充电电量,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
根据所述可充电时长和所述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指令;
根据所述充电指令控制电网对所述电动汽车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和所述预设充电电量,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和可充电电量,包括:
判断所述预设充电时长是否处于所述电网的用电低谷期;
若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处于所述用电低谷期,则根据所述预设充电时长和所述用电低谷期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时长;
根据所述电动汽车的预设充电电量和所述可充电时长,得到所述电动汽车的可充电电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可充电时长和所述可充电电量,生成充电交易记录;
获取所述电动汽车存储的放电交易记录;
根据所述放电交易记录更新所述充电交易记录。
9.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
10.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放电方法,或如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分布式充电方法。
CN202110730402.7A 2021-06-29 2021-06-29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790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0402.7A CN113479096B (zh) 2021-06-29 2021-06-29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0402.7A CN113479096B (zh) 2021-06-29 2021-06-29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9096A true CN113479096A (zh) 2021-10-08
CN113479096B CN113479096B (zh) 2023-03-10

Family

ID=77936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0402.7A Active CN113479096B (zh) 2021-06-29 2021-06-29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90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220A (zh) * 2021-12-08 2022-03-0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02472A (zh) * 2022-11-18 2023-04-04 深圳市赛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的测试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4779A1 (en) * 2010-07-06 2012-01-11 ABB Research Ltd. Charging of electrical vehicles
CN109768561A (zh) * 2018-12-17 2019-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0920459A (zh) * 2019-12-18 2020-03-27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0920458A (zh) * 2019-10-24 2020-03-2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预约充电管理的方法与装置
CN111106620A (zh) * 2019-09-10 2020-05-05 浙江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管理方案
CN111422094A (zh) * 2020-03-11 2020-07-1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分布式充电桩的充放电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CN112319304A (zh) * 2020-10-21 2021-02-0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v2g双层充放电控制方法
DE102019215609A1 (de) * 2019-10-11 2021-04-15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Laden und zur Lastverteilun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04779A1 (en) * 2010-07-06 2012-01-11 ABB Research Ltd. Charging of electrical vehicles
CN109768561A (zh) * 2018-12-17 2019-05-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106620A (zh) * 2019-09-10 2020-05-05 浙江大学 基于区块链的电动汽车充电分布式管理方案
DE102019215609A1 (de) * 2019-10-11 2021-04-15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Laden und zur Lastverteilung
CN110920458A (zh) * 2019-10-24 2020-03-27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预约充电管理的方法与装置
CN110920459A (zh) * 2019-12-18 2020-03-27 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422094A (zh) * 2020-03-11 2020-07-17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分布式充电桩的充放电协调优化控制方法
CN112319304A (zh) * 2020-10-21 2021-02-05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的v2g双层充放电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32220A (zh) * 2021-12-08 2022-03-04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5902472A (zh) * 2022-11-18 2023-04-04 深圳市赛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的测试方法
CN115902472B (zh) * 2022-11-18 2023-11-14 深圳市赛特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对电网放电的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9096B (zh) 2023-03-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9096B (zh) 分布式放电方法、分布式充电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042176B2 (en) Vehicle
CN102237684B (zh) 电功率控制系统、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服务器装置
US7309966B2 (en) Motor vehicle
US20120053900A1 (en) Estimating and Enhancing Residual Performance in an Energy Storage System
CN113060036A (zh) 光储充电站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02612784B (zh) 对储能系统中的储备能量的确定和使用
CN115257444A (zh) 电动车辆的充电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521238B1 (en) Household electricity storage system
CN113085621A (zh) 预约充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充电桩、车辆
CN108327569B (zh) 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6922710B2 (ja) ソーラー充電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N108155692B (zh) 一种充放电管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US20180013305A1 (en) Power management apparatus, power management system, and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US2023014820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lying power to device, and related device
CN116455010A (zh) 充电桩的智能充电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10962B (zh) 一种充电桩充电方法、设备及介质
JP4540489B2 (ja) 二次電池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二次電池管理方法
CN117559382A (zh) 光伏储能系统及其充电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602127B (zh) 充电桩能源管理方法及装置
JP7254752B2 (ja) 電力管理装置
CN110429628B (zh) 一种基于负荷自适应的储能填谷方法及装置
CN116729151A (zh) 一种车辆充电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2054543A (zh) 电力管理系统
CN105409085A (zh) 充电控制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系统以及电动汽车充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