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6744A - 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6744A
CN113476744A CN202110761795.8A CN202110761795A CN113476744A CN 113476744 A CN113476744 A CN 113476744A CN 202110761795 A CN202110761795 A CN 202110761795A CN 113476744 A CN113476744 A CN 113476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host
connecting rod
therapeutic
control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179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6744B (zh
Inventor
寇伟
程尚卫
刘海庆
陈佩胡
贺银祺
孟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179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67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6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67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67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67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仪,所述治疗仪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端、锁扣组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锁扣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插接端和扣合结构;其中,装配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扣合,则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锁定;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未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解除扣合,则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主机解除锁定。

Description

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关于一种治疗仪。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由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引起的,在早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气滞郁结和血液循环不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乳腺增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虽然乳腺增生多属于良性肿瘤,但也会发展为恶性病变,导致乳腺癌。而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目前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乳腺增生发病率在女性人群中约为70%~80%,其中,15%~23%转化为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市场上针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方式大致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药物治疗乳腺增生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对抗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不持久、易复发,长期服药也会增加患者负担;手术治疗剥夺了女性乳房原有的美观,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同时又会留下难以消除的疤痕;靶向治疗方法虽然改变了大剂量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从传统的“最大可耐受治疗”转向“最小有效治疗”降低了毒副作用,但是费用昂贵,患者治疗意愿低。
此外,现有家用治疗乳腺增生的治疗仪普遍存在治疗模式单一、疗效不显著、治疗端和人体接触不贴合、体积大不方便携带、操作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仪,治疗仪具有治疗场景多样、便携、容易操作、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
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治疗仪,所述治疗仪包括: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端、锁扣组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锁扣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以及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插接端和扣合结构;其中,装配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扣合,则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锁定;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未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解除扣合,则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主机解除锁定。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处于中间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未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扣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滑槽和设置于所述滑槽中的推钮,所述推钮在所述滑槽中滑动并推抵所述第一插接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或者以使所述第一插接端远离所述第二插接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保护罩和端子,所述推钮包括推抵端,所述推抵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罩的一端,所述端子位于所述保护罩相对的另一端。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扣组件包括连杆和转轴,所述连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抵靠所述保护罩上的限位部,其中,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推钮,所述限位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越过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杆绕着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连杆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扣合结构扣合。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推钮,所述限位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重新抵靠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杆绕着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连杆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扣合结构解除扣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杆和所述转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保护罩的两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为斜坡,所述斜坡设置设于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抵靠于所述斜坡。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延伸部;或者,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扭簧和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所述连杆上,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连杆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扭簧的自由端连接所述止挡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包括卡合凸块;其中,所述卡合凸块和所述卡槽相对。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上盖还包括凹部,所述控制组件放置于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之间。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治疗头,所述治疗头包括治疗本体、第一电极片和第一连接线束,所述第一连接线束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分别电连接所述治疗本体;所述壳体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上设有通道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束相对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通道口中,所述主机通过所述通道口、所述第一连接线束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片提供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片对应输出电刺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本体内部包括红外光源,所述主机通过所述通道口、所述第一连接线束朝向所述红外光源提供电信号,所述红外光源对应输出红外线。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便携电极片组件,所述便携电极片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线束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束两端的第二电极片和第三插接端,其中,分离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插接所述第三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所述控制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片提供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片对应输出电刺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夹持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仪,治疗仪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机和控制模块,主机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时,主机和控制模块处于锁定状态,控制模块控制主机朝向使用者提供可变的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另外,控制模块单独使用时,与便携式电极片组件共同向使用者提供可变的电刺激治疗;增加了治疗仪在多场景下使用的便利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等疾病治疗的治疗仪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主机和控制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主机和控制组件仰视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推钮仰视视角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控制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二电极片的示意图。
图7为控制组件和第二电极片插接后的示意图。
图8为治疗仪第一状态时主机和控制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AA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沿图8中BB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主机和控制组件侧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治疗仪第二状态时主机和控制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13为沿图12中CC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沿图12中DD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2中主机和控制组件侧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治疗仪的主机和控制组件中间状态下侧视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锁扣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的治疗仪100,治疗仪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机10和控制组件20,其中,控制组件20可单独与便携电极片组件200插接以使便携电极片组件200输出电刺激,特别适用于使用者外出场景下的治疗。另外,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装配后,控制组件20控制主机10朝向与主机10连接的治疗头30输出电信号,进而使得治疗头30上的第一电极片32输出电刺激,特别适用于使用者居家场景下的治疗。
换言之,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仪100,可拆卸连接的主机10和控制组件20实现了治疗仪100在多种使用场景下治疗,由于控制组件20的体积小巧、重量轻便具有显著的便携优势。
在本发明一优先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20中的控制模块可控制主机10输出电信号的频率可调,进而实现第一电极片32输出的电刺激的频率可调,例如,依据实际的治疗需要,第一电极片32可输出中频电刺激或者低频电刺激。
如图1所示,治疗仪100的治疗头30包括治疗本体31、第一电极片32和第一连接线束33,第一连接线束33的两端分别连接主机10上的通道口131和治疗本体31,第一电极片32通过金属磁扣可拆卸的连接于治疗本体31,第一电极片32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的一侧设有凝胶层。
治疗本体31内部设有红外光源(未图示),红外光源发出的红外线透过治疗本体31朝向使用者的皮肤辐射。
需要说明的是,治疗仪可用于提供电刺激治疗和红外线治疗,因此适用于乳腺增生等需要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的疾病的物理治疗。其可达到促进乳房结节、肿块和炎症消散、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兴奋神经肌肉、催乳、通乳、子宫复旧、促进产后排尿等目的。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线束33和通道口131的结构设计采用标准航空接插件的结构,具有连接可靠,信号传输稳定的特点。通道口131设置装饰圈13上。
继续参照图1,治疗仪100还包括振动按摩器40和第三连接线束41,第三连接线束41相对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振动按摩器40和主机10上的另一通道口132。同样的,第三连接线束41和另一通道口132的结构设计采用标准航空接插件的结构,具有连接可靠,信号传输稳定的特点。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振动按摩器40内设有独立的电源装置,因此,振动按摩器40在未连接主机10的状态下也可以单独使用,即,输出振动刺激。
以下将结合图2、图3、图4以及图8至图15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治疗仪100中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的可拆卸连接的具体结构。
主体10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端50和锁扣组件,第一插接端50和锁扣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中;控制组件20包括第二插接端22和扣合结构21;其中,装配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插接,且锁扣组件和扣合结构21扣合,则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锁定;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未插接,锁扣组件和扣合结构21解除扣合,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解除锁定。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是否插接,控制锁扣组件和扣合结构21是否扣合,以实现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可拆卸连接。
具体来讲,主机10的壳体包括上盖12,上盖12包括滑槽121和设置于滑槽121中的推钮11,推钮11在滑槽121中滑动并推抵第一插接端50移动,以使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相互插接,或者,以使第一插接端50远离第二插接端22,从第二插接端22退出,复位至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未插接的状态。
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插接端50包括保护罩52和端子51,端子51例如TypeC端子;推钮11包括推抵端111,推抵端111穿过滑槽121朝向壳体内部延伸;其中,推抵端111位于保护罩52的后端521处的凹部,推抵端111固定连接于保护罩52的后端521上。
结合图8至图11所示,推钮11在滑槽121中沿第一方向F1滑动,推钮11在壳体内的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带动端子51沿着第一方向F1移动,端子51与放置于上盖12的凹部122中的控制组件20的第二插接端22插接。
本实施例中,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插接时,可视作治疗仪10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两者电性导通。
结合图12至图15所示,在滑槽121中沿第二方向F2滑动推钮11,推钮11在壳体内的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和端子51沿着第二方向F2移动,端子51从放置于上盖12的凹部122中的控制组件20的第二插接端22中退出,远离第二插接端22并缩回至壳体内部,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解除插接。
本实施例中,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未插接时,可视作治疗仪1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两者未电性导通。
继续参照图2至图15,治疗仪100的主机10内的第一插接端50和控制组件20的第二插接端22插接的过程同时实现锁扣组件和扣合结构21的扣合,即,实现主机10和控制组件20的锁定。
如图2和图3所示,锁扣组件包括连杆53和转轴54,较佳的,转轴54的右端固定于底座501上,底座501锁付于上盖12的下表面固定部124上,底座501和上盖12的下表面限定出的空间用于收纳锁扣组件、第一插接端50以及推抵端111。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连接稳定性,连杆53和转轴5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两个连杆53和转轴54分别对称的布置于保护罩52的左右两侧。
以图2中绘示的锁扣组件为参照标准,以下以保护罩52左侧的连杆53和转轴54为例说明连杆53、限位部522以及扣合结构21之间的结合方式。
如图2和图15所示,位于保护罩52左侧的连杆53可转动连接转轴54,连杆53的第一端531抵靠保护罩52上的限位部522,其中,沿第一方向F1滑动推钮11,推钮11推动保护罩52沿着第一方向F1移动,限位部522越过第一端531,连杆53绕着转轴54转动以使连杆53的第二端532与控制组件20上的扣合结构21扣合,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锁定。
如图11所示,沿着第二方向F2滑动推钮11,限位部522沿着第二方向F2移动重新抵靠于第一端531,连杆53绕着转轴54反向转动以使连杆53的第二端532远离控制组件20上的扣合结构21,解除扣合,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解除锁定。
本发明中定义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未锁定为治疗仪100的第一状态,即,初始状态;定义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锁定的状态为治疗仪100的第二状态,即,使用状态。其中,使用状态包括但不限于主机10朝向控制组件20充电,主机10朝向治疗头30输出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
上述第一方向F1和上述第二方向F2相反,较佳的,沿着第一方向F1滑动推钮11,推钮11滑动并停靠于滑槽121的前端,治疗仪100处于第二状态或者使用状态;沿着第二方向F2滑动推钮11,推钮11滑动并停靠于滑槽121的后端,治疗仪100处于第一状态或者初始状态;其中,前端例如是靠近使用者的一端,后端例如是远离使用者的一端。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限位部522例如是形成于保护罩52的侧壁上的斜坡522;第一端531包括凸部5311,治疗仪100处于第一状态时,凸部5311抵靠于斜坡522。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限位部还可以是形成在保护罩侧壁上U型槽、V型槽结构等。
其中,斜坡522沿着前后方向倾斜,使得保护罩52的侧壁前段的平面区低于侧壁后段的平面区,前段的平面区靠近端子51,后段的平面区靠近保护罩52的后端521。换言之,斜坡522自前向后延伸,高度逐渐增加,斜坡522的最高位置和保护罩52的侧壁后段的平面区齐平,斜坡522的最低位置和保护罩52的侧壁前段的平面区齐平。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扣合结构21为卡槽21,连杆53的第二端532包括卡合凸块5321,卡合凸块5321卡合于卡槽21中。其中,凸部5311和卡合凸块5321位于连杆53的同一侧,且两者的延伸方向相同,分别朝向限位部322和卡槽21伸出。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连杆53还包括枢转部533,枢转部533位于第一端531和第二端532之间,枢转部533例如是枢转孔。枢转孔套设于枢转轴54的外侧。
如图2、图11和图15所示,连杆53还包括延伸部,弹性件55套设于延伸部上,弹性件55例如是线圈弹簧,延伸部靠近第一端531,且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和凸部5311的延伸方向相反。
如图2、图3、图11和图15所示,弹性件55一端套设于延伸部上,弹性件55相对的另一端套设于上盖12下表面上延伸出的侧墙125上的柱体123上。
当推钮11在滑动槽121中沿着第一方向F1移动,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的侧壁上的斜坡522越过凸部5311,凸部5311抵靠于斜坡522后端的平面区,左侧的连杆53的枢转部533绕着转轴54逆时针转动,进而连杆53的第二端532扣合于卡槽21中。其中,斜坡522沿着第一方向F1移动越过凸部5311,凸部5311抵靠于斜坡522后端的平面区,逆时针转动的连杆53的第一端531压缩弹性件55,弹性件55处于压缩状态。
当推钮11在滑动槽121中沿着第二方向F2移动,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的侧壁上的斜坡522沿第二方向F2移动,连杆53绕着转轴54顺时针转动,压缩状态的弹性件55提供弹性力,使得连杆53的第一端531上的凸部5311重新抵靠于斜坡522,以及连杆53的第二端532从卡槽21中退出。即,弹性件55通过提供弹性力便于连杆53从使用状态复位至初始状态。
另外,两个连杆53沿着保护罩52的左右两侧对称布置,因此,保护罩52右侧的连杆53和控制组件20上的卡槽21的扣合以及解除扣合的过程相似,区别在于右侧的连杆53在与控制组件20上的卡槽21扣合和解除扣合的过程中旋转的方向与左侧的连杆53的旋转方向相反。
如图2、图3、如11和图15所示,对于保护罩52右侧的连杆53来讲:
当推钮11在滑动槽121中沿着第一方向F1移动,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的侧壁上的斜坡522越过凸部5311,凸部5311抵靠于斜坡522后端的平面区,左侧的连杆53的枢转部533绕着转轴54顺时针转动,进而连杆53的第二端532扣合于卡槽21中。其中,斜坡522沿着第一方向F1移动越过凸部5311,凸部5311抵靠于斜坡522后端的平面区,逆时针转动的连杆53的第一端531压缩弹性件55,弹性件55处于压缩状态。
当推钮11在滑动槽121中沿着第二方向F2移动,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的侧壁上的斜坡522沿第二方向F2移动,连杆53绕着转轴54逆时针转动,压缩状态的弹性件55提供弹性力,使得连杆53的第一端531上的凸部5311重新抵靠于斜坡522,以及连杆53的第二端532从卡槽21中退出。即,弹性件55通过提供弹性力便于连杆53从使用状态复位至初始状态。
依序参照图11、图16和图15,详细说明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插接过程以及锁扣组件和控组组件20的锁定和解锁过程。
锁定过程具体包括:如图11和图16所示,推钮11沿第一方向F1移动,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从初始位置(对应治疗仪100的初始状态)移动到中间位置(对应治疗仪100的中间状态),斜坡522越过连杆53的第一端531的凸部5311,凸部5311抵靠保护罩52的侧壁522上后段平面区,此过程中连杆53沿着转轴54转动,进而连杆53的第二端532的卡合凸块5321扣入控制组件20上的卡槽21中,实现锁定组件和控制组件20的锁定。此时,第一插接端50(如图2所示)的端子51未与控制组件20上的第二插接端22进行插接。
插接过程具体包括:如图16和图15所示,在控制组件20被锁扣组件锁定的状态下,继续推动推钮11沿第一方向F1移动,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目标位置(对应治疗仪100的使用状态),端子51与第二插接端22插接,实现主机10和控制组件20之间的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插接之前,通过锁扣组件中连杆53上的卡合凸块5321和控制组件20上的卡槽21扣合,以限制控制组件20多个维度上的位移,进而保证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相互对准能够准确插接,因此,不易造成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未对准导致的插接异常,损害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完成插接后,一方面,主机10可通过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朝向控制组件20内部的第一电源装置供电;另一方向,启动控制组件20上的开关按键24,控制组件20控制主机10朝向治疗头30输出电刺激和红外线进行治疗。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主机10内部包括第二电源装置,主机10连接电源适配器后朝向第二电源装置充电;主机10和控制模块20电连接后,主机10仅是通过第二电源装置提供电信号以控制治疗头30输出电刺激和红外线进行治疗。换言之,主机10的充电过程和输出电刺激和红外线进行治疗的过程只能择一进行。
另外,从主机10上取出控制组件20的过程具体包括:
如图15和图16所示,沿着与第一方向F1相反的第二方向F2推动推钮11,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从目标位置移动到中间位置,端子51从第二插接端22中突出。此过程,连杆53的第一端531的凸部5311沿着保护罩52的侧壁的后段平面区滑动,并停止于斜坡522的最高位置。
如图16和图11所示,沿着与第一方向F1相反的第二方向F2继续推动推钮11,推抵端111带动保护罩52从中间位置移动到初始位置,弹性件55提供弹性力使得凸部5311沿着斜坡522从最高位置滑动到最低位置,且使得凸部5311重新抵靠并停留在斜坡522的最低位置。此过程中,连杆53转动使得卡合凸块5321从卡槽21中退出,锁扣组件和控制组件20之间锁定解除,控制组件20能够从主机10中取出。
本实施例中,首先,控制端子51从第二插接端22中退出,其次,解除锁扣组件和控制组件20的锁定,使得控制组件20从主机10上取出时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已经解除插接关系,确保了端子51和第二插接端22之间不会因外力受损。
如图17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锁扣组件,弹性件56为扭簧56,扭簧56设置于枢转部533上,扭簧56的线圈部分例如是套设于转轴54上,使得扭簧57位于转轴54和枢转部533之间,其中,扭簧的自由端561固定于止挡件57,例如,自由端561嵌入止挡件57上的狭槽,止挡件57设置于连杆53上,止挡件57朝向上盖12突出。
扭簧56的固定端固定于上盖12(如图3所示)一侧,其中,推钮11沿第一方向F1滑动时,保护罩52沿第一方向F1滑动,凸部5311和斜坡522相互作用,连杆53转动带动扭簧56的自由端561扭转,扭簧56产生扭转力,连杆53的第二端53上的卡合凸块5321和控制组件20的卡槽2121扣合(如图15所示);推钮11沿相反的第二方向F2滑动时,保护罩52沿第二方向F2滑动,扭簧56的扭转力促使连杆53方向转动,且凸部5311重新抵靠斜坡522,连杆53的第二端53上的卡合凸块5321从控制组件20的卡槽2121退出(如图11所示)。
换言之,通过扭簧56提供扭转力同样可以使得连杆53从使用状态到初始状态的复位。
如图1至图5所示,上盖12上还包括凹部122,控制组件20放置于凹部122中,凹部122还包括第一开口1221和第二开口1222,第一开口1221位于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之间;第二开口1222位于锁扣组件和扣合结构21之间。即,第一插接端50的端子51可自第一开口1221中伸出插入第二插接端22中;锁扣组件的连杆53的第二端532可自第二开口1222中伸出与控制组件20上的卡槽21相互卡合。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仪100,滑动推钮11使得第一插接端50从第二插接端21中退出,连杆53的第二端532的卡合凸块5321从卡槽21中退出,从主机10的上盖12上的凹部122中取出控制组件20后,将便携电极片组件200的第三插接端203插入第二插接端22中,控制组件20内部的电刺激单元可输出电信号至第二电极片201,第二电极片201接触使用者的皮肤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输出电刺激,较佳为,低频电刺激。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便携电极片组件200包括第三插接端203、第二连接线束202以及第二电极片201,其中,第二电极片201和第三插接端203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线束202相对的两端。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插接端203例如是Type C插接口。
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20和便携电极片组件200联合可显著提高用于乳腺增生等疾病的治疗装置的便携性。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片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电极片对称布置,通过采用凝胶的柔软PU材质的第二电极片201与皮肤接触贴合。
另外,控制组件20底部的夹持结构23,夹持结构23于使用时可夹持于使用者的衣服上,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控制组件20的第二插接端22和便携电极片组件200的第三插接端203之间脱离,导致控制组件20丢失的情况。
由于控制组件20尺寸小,重量轻,易于穿戴使用,便于外带使用。
如图2所示,对应于夹持结构23,凹部122的底部设有定位槽1223,夹持结构23与定位槽1223的形状相适配,用于定位控制组件20在主机10中的相对位置。其中,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定位完成时,第一开口1221和第二插接端22相对准,第二开口1222和卡槽21相对准。
以下将结合图1和图7,详细说明治疗仪100在居家场景和外出场景下的使用方式。
居家场景下,控制组件20装配于主机10的凹部中,第一插接端50和第二插接端22插接,连杆53与卡槽21扣合,此时,控制组件20电连接主机10。
通过启动位于控制组件20上的开关按键24,控制组件20内部的电刺激模块控制主机10从通道口131、第一连接线束33的一芯线朝向治疗本体31输出电信号,电信号从第一电极片32输出形成电刺激作用于使用者的患处。
第一电极片32例如是采用凝胶的柔软PU材质的电极片。
另外,主机10启动后还可以通过通道口131和第一连接线束33内另一芯线朝向治疗本体31输出另一电信号,另一电信号控制治疗本体31内部的红外光源输出红外线,红外线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辐射,以使的治疗头30实现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的双重治疗。其中,治疗时,红外线强度和电刺激强度均可调。
本实施例中,安装第一电极片32至治疗本体31的底座上,第一电极片32和治疗本体31的底座之间通过强磁性的磁扣连接;第一电极片32的背面(未设置磁扣的表面)包括凝胶层,通过凝胶使得第一电极片32贴附于使用者的皮肤上。较佳的,第一电极片32对称布置在治疗本体31的两侧,在双侧强磁性的磁扣磁性吸附作用下,对称布置的第一电极片32能够承受治疗本体31的重量,因此治疗头30被牢牢地固定在使用者的患处上方,无需双手辅助固定治疗头30,实现治疗过程中完全解放双手。
外出场景下,接触控制组件20和主机10的锁定,取出控制组件20,将便携电极片组件200的第三插接端203插接于控制组件20上的第二插接端22中,启动开关按键24,控制组件20内的电刺激模块控制第二连接线束202朝向第二电极片201输出电信号,第二电极片201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输出电刺激。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上述外出场景是指,使用者处于任意活动,包括外出活动、居家活动等活动情况下进行治疗的情况。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组件20内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可调节第一电极片32或者第二电极片201的输出的电刺激的强度。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主机10上的通道口13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通道口中分别连接对应的治疗头30,其中,两个治疗30输出的电刺激和红外线的强度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仪,治疗仪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主机和控制模块,主机和控制模块电连接时,主机和控制模块处于锁定状态,控制模块控制主机朝向使用者提供可变的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控制模块单独使用时,与便携式电极片组件共同向使用者提供可变的电刺激治疗;增加了治疗仪在多场景下使用的便利性。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必需指出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仪包括:
主机,所述主机包括壳体、第一插接端、锁扣组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锁扣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中;以及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第二插接端和扣合结构;
其中,装配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未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解除扣合,则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主机解除锁定;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扣合,则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处于中间状态时,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未插接,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扣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盖,所述上盖包括滑槽和设置于所述滑槽中的推钮,所述推钮在所述滑槽中滑动并带动所述第一插接端移动,以使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相互插接,或者以使所述第一插接端远离所述第二插接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包括保护罩和端子,所述推钮包括推抵端,所述推抵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保护罩的一端,所述端子位于所述保护罩相对的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包括连杆和转轴,所述连杆可转动的连接所述转轴,所述连杆的第一端抵靠所述保护罩上的限位部,其中,沿第一方向滑动所述推钮,所述限位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移动并越过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杆绕着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连杆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扣合结构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滑动所述推钮,所述限位部沿着所述第二方向移动重新抵靠所述第一端,所述连杆绕着所述转轴转动以使所述连杆相对的第二端与所述扣合结构解除扣合;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和所述转轴的数量分别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保护罩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斜坡,所述斜坡设置设于所述保护罩的侧壁上;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还包括凸部,所述凸部抵靠于所述斜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弹簧,所述连杆的第一端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和所述凸部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延伸部;或者,所述锁扣组件还包括扭簧和止挡件,所述止挡件设置于所述连杆上,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位于所述连杆和所述转轴之间,所述扭簧的自由端连接所述止挡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结构为卡槽;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包括卡合凸块;其中,所述卡合凸块和所述卡槽相对。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还包括凹部,所述控制组件放置于所述凹部中,所述凹部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之间;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锁扣组件和所述扣合结构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治疗头,所述治疗头包括治疗本体、第一电极片和第一连接线束,所述第一连接线束的一端和所述第一电极片分别电连接所述治疗本体;所述壳体还包括下盖,所述下盖上设有通道口;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线束相对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通道口中,所述主机通过所述通道口、所述第一连接线束朝向所述第一电极片提供电信号,所述第一电极片对应输出电刺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本体内部包括红外光源,所述主机通过所述通道口、所述第一连接线束朝向所述红外光源提供电信号,所述红外光源对应输出红外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便携电极片组件,所述便携电极片组件包括第二连接线束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线束两端的第二电极片和第三插接端,其中,分离所述控制组件和所述主机,插接所述第三插接端和所述第二插接端,所述控制组件朝向所述第二电极片提供电信号,所述第二电极片对应输出电刺激。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夹持结构。
CN202110761795.8A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仪 Active CN1134767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1795.8A CN113476744B (zh)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1795.8A CN113476744B (zh)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6744A true CN113476744A (zh) 2021-10-08
CN113476744B CN113476744B (zh) 2024-04-05

Family

ID=77940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1795.8A Active CN113476744B (zh)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6744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1485A (ja) * 2003-07-04 2005-01-27 Nihon Medix 低周波治療器における吸引式電極の接続構造、外部コネクタ構造および接続解除用治具
CN205307623U (zh) * 2015-08-13 2016-06-15 天津迈森西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乳腺治疗仪
CN106823144A (zh) * 2017-03-21 2017-06-13 广州润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低频治疗仪
CN111469961A (zh) * 2020-05-07 2020-07-31 福州网梦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板供电具备洗衣功能的徒步车
CN211357437U (zh) * 2019-12-18 2020-08-28 徐蓉 一种便于穿戴的乳房治疗仪
CN111729209A (zh) * 2020-08-10 2020-10-02 深圳天基权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17219A (zh) * 2020-12-24 2021-04-30 大悦创新(苏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压泵组件和负压吸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1485A (ja) * 2003-07-04 2005-01-27 Nihon Medix 低周波治療器における吸引式電極の接続構造、外部コネクタ構造および接続解除用治具
CN205307623U (zh) * 2015-08-13 2016-06-15 天津迈森西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乳腺治疗仪
CN106823144A (zh) * 2017-03-21 2017-06-13 广州润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低频治疗仪
CN211357437U (zh) * 2019-12-18 2020-08-28 徐蓉 一种便于穿戴的乳房治疗仪
CN111469961A (zh) * 2020-05-07 2020-07-31 福州网梦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板供电具备洗衣功能的徒步车
CN111729209A (zh) * 2020-08-10 2020-10-02 深圳天基权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激光治疗仪及其使用方法
CN112717219A (zh) * 2020-12-24 2021-04-30 大悦创新(苏州)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负压泵组件和负压吸乳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6744B (zh) 2024-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6510B2 (en) Lead connection system for an implantabl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 systems
US10307602B2 (en) Threade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AU2018331512B2 (en) Actuatable lead connector for an operating room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ES2564374T3 (es) Sistemas y procedimientos de fabricación y utilización de un cable de carga lateral para quirófano de un sistema de estimulación eléctrica
US940903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connector assembly retainers f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systems
US10905871B2 (en) Lead assemblies with arrangements to confirm alignment between terminals and contacts
US8301255B2 (en) Retention assemblies for implantable electric stimul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11045656B2 (en) Biased lead connector for operating room cabl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10589117B1 (en) Integrated magnetic pulsation dev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foot pain
CN113476744A (zh) 治疗仪
US20140155968A1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paddle lead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US9180291B2 (en) Side load lead anchor and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the lead anchor
CN215994786U (zh) 治疗仪
CN113476745B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治疗仪
CN111084937A (zh) 一种便携式超声低中频电导治疗仪
CN113398487A (zh)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CN209916625U (zh) 多用颈部按摩仪
CN220086513U (zh) 连接装置、治疗仪主机、中低频治疗仪、多功能治疗仪
CN211132725U (zh) 一种便携式肿瘤辅助治疗仪
CN209392605U (zh) 光疗修复仪、光疗修复仪装置、驱动控制器的连接头
CN115245629A (zh) 一种人脑光刺激装置及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