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8487A -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98487A
CN113398487A CN202110762991.7A CN202110762991A CN113398487A CN 113398487 A CN113398487 A CN 113398487A CN 202110762991 A CN202110762991 A CN 202110762991A CN 113398487 A CN113398487 A CN 113398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treatment
infrared
infrared light
therap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62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寇伟
程尚卫
刘海庆
陈佩胡
孟祥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e Innovation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6299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984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398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984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61N5/0625Warming the body, e.g. hyperthermia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404Electrodes for external use
    • A61N1/0472Structure-related aspects
    • A61N1/0492Patch electr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35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body area to be irradiated
    • A61N2005/0643Applicators, probes irradiating specific body areas in close proximi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头及其治疗仪,适用于治疗乳腺增生等疾病、乳腺炎、乳痛症,同时通过对人体患处进行电刺激疗法和红外疗法,达到促进乳房结节、肿块和炎症消散、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兴奋神经肌肉、催乳、通乳、子宫复旧、促进产后排尿等目的。治疗头包括:治疗本体,所述治疗本体内部设置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红外线;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治疗本体,所述电极片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电刺激;以及电信号输出装置,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电极片分别电连接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电极片提供电信号。

Description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关于一种便携式的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背景技术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是由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引起的,在早期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气滞郁结和血液循环不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乳腺增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虽然乳腺增生多属于良性肿瘤,但也会发展为恶性病变,导致乳腺癌。而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目前世界范围内乳腺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资料统计,乳腺增生发病率在女性人群中约为70%~80%,其中,15%~23%转化为乳腺癌,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市场上针对乳腺增生的治疗方式大致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药物治疗乳腺增生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对抗治疗,副作用大,疗效不持久、易复发,长期服药也会增加患者负担;手术治疗剥夺了女性乳房原有的美观,给患者心理造成极大伤害,同时又会留下难以消除的疤痕;靶向治疗方法虽然改变了大剂量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从传统的“最大可耐受治疗”转向“最小有效治疗”降低了毒副作用,但是费用昂贵,患者治疗意愿低。
此外,现有家用治疗乳腺增生的治疗仪普遍存在治疗模式单一、疗效不显著、治疗端和人体接触不贴合、体积大不方便携带、操作不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头及其治疗仪,治疗仪用于提供电刺激治疗和红外治疗具有治疗模式多样、便携、容易操作、治疗效果显著的优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治疗头,所述治疗头包括:治疗本体,所述治疗本体内部设置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红外线;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治疗本体,所述电极片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电刺激;以及电信号输出装置,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电极片分别电连接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电极片提供电信号。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本体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光源支架和防护罩,所述光源支架和所述防护罩之间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红外光源的红外线自所述防护罩一侧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辐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红外光源水平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光源支架靠近所述红外光源一侧的内表面上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反射所述红外光源的红外线朝向所述防护罩一侧。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罩为隔热防护罩,所述隔热防护罩包括若干开槽。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温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治疗本体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自上而下卡合连接的上盖、上壳体和底座,所述上盖、所述上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第二腔室,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其中,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防护罩部分自所述底座的底板上的开口中露出。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包括底表面,所述底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件;所述电极片上设置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以使所述电极片结合于所述底表面上。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斜向下倾斜。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为连接线束,所述连接线束的第一端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红外光源,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极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极片对称布置于所述治疗本体的中心线的两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仪,所述治疗仪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头以及主机,所述主机控制所述治疗头输出电刺激和红外辐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包括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治疗头包括第一治疗头和第二治疗头,所述第一治疗头的连接线束和所述第一通道口插接,所述第二治疗头的连接线束和所述第二通道口插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机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通道口;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刺激模块、第一红外模块和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刺激模块、第二红外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头及治疗仪,治疗头整合了红外光源和电极片,可同时提供电刺激和红外线的治疗功能,治疗头上采用电极片粘贴于使用者患处上方的皮肤时,可将治疗头连接固定于患处上方的皮肤上,无需患者双手辅助定位,解放双手,提高了用户体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治疗仪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治疗仪的治疗头本体和电极片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虚线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治疗仪的治疗头本体和电极片在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虚线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治疗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图2中治疗头本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治疗头本体和电极片处于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治疗仪的主机的示意图。
图10为治疗仪的主机内部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头,其包括治疗本体10、电极片20和电信号输出装置30,治疗头本体10内部设置红外光源11,红外光源11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辐射红外线;电极片20可拆卸连接于治疗本体10,电极片20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电刺激;红外光源11和电极片20分别电连接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30,电信号输出装置30朝向红外光源11和电极片20提供电信号。
本发明提出的治疗头可用于提供电刺激治疗和红外线治疗,因此适用于乳腺增生等需要电刺激和红外线治疗的疾病的物理治疗。其可达到促进乳房结节、肿块和炎症消散、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兴奋神经肌肉、催乳、通乳、子宫复旧、促进产后排尿等目的。
如图3、图5至图7所示,治疗本体10包括内壳体,内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光源支架12和防护罩13,光源支架12和防护罩13之间形成第一腔室,红外光源11设置于第一腔室中,其中,红外光源11自防护罩13一侧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辐射红外线。
本实施例中,治疗本体10在使用时,防护罩13靠近使用者的患处,优选的,防护罩13设置与人体肌肤表面接触,确保红外光源11与人体胸部保持稳定的距离,以便使用者安全的进行红外线治疗。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防护罩13为阻燃透明的防护罩。其中,防护罩13与治疗本体10的外壳体的底座15固定连接或者不可拆卸式连接,避免防护罩13在使用过程中脱落,造成红外线辐射高温烫伤的问题。
红外光源11例如是红外卤素灯,其水平放置于第一腔室中。“水平放置”是指,光源支架12和防护罩13分别位于红外光源11相对的两侧。换言之,红外光源11向上发出的红外线直射至光源支架12的内表面上,红外光源11向下发出的红外线直射至防护罩13,并通过防护罩13上开槽131照射至使用者的皮肤表面。
其中,防护罩13为透明材质的防护罩,红外线可自透明材质的防护罩照射至使用者的皮肤表面上。
如图7所示,红外光源11包括控制电路板111,控制电路板111例如是竖直放置于光源支架12的左侧,红外光源11水平延伸进入第一支架12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水平放置的红外光源11,使得红外光源11与使用者的皮肤有更近距离的接触,其中,红外光源11朝向透明的防护罩13一侧的红外线穿过透明的防护罩13及开槽131直射到使用者的皮肤表面。其中,开槽131有助于红外光源11将红外线直接传导至患者的皮肤。
另外,光源支架12还包括反射层(未图示),反射层设置于光源支架12的内表面上,内表面和红外光源11的一侧相对,红外光源11朝向光源支架12一侧红外线经反射层反射到透明的防护罩13一侧,并从透明的防护罩13一侧及开槽131作用到使用者的皮肤,相较于采用直立式红外灯的治疗装置来讲,水平设置的红外光源11可以达到更好的热效应。
光源支架12朝向红外光源11一侧例如是内凹的弧面,反射层形成在内凹的弧面上,红外光源11发出的红外线经内凹的弧面上的反射层反射朝向防护罩13一侧射出照射使用者的患处201(如图8所示)。
如图6和图7所示,治疗本体10内部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4,例如NTC型温度传感器,例如集成在控制电路板111上,当检测到防护罩13处的温度超过安全限定额温时,输出报警提示(例如:声光提示),立即停止治疗,以免烫伤患者。
另外,红外光源11的档位调节还可通过程序模块自动控制,例如程序模块识别到使用者将红外光源11的输出档位超过预设档位(例如:9档)时,程序模块控制每治疗2分钟,红外光源11的输出档位自动调低一档,避免烫伤患者。
继续参照图6和图7,治疗本体10还包括外壳体,其包括自上而下卡合连接的上盖17、上壳体16和底座15,上盖17、上壳体16和底座15之间具有第二腔室,内壳体设置于第二腔室中;其中,防护罩13固定连接底座15,且防护罩13部分自底座15的底板151上的开口152中露出。光源支架12的外表面上包括多个凸块121,多个凸块121和上壳体16卡合连接,以使维持红外光源11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上盖17的下边沿处的卡勾171与上壳体16的上边沿处的卡勾161相互卡合连接;上壳体16的下边沿处的另一卡勾162与底座15的上边沿处的卡勾154卡合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外壳体采用分体式的上盖17、上壳体16以及底座15卡合连接的组装方式,有益效果在于:1)便于红外光源11和连接线束30在内、外壳体内的组装;2)外壳体拆分为多个结构,便于模具的生产加工,降低制作难度。另外,内壳体采用分体式的光源支架12和防护罩13卡合连接方式,便于在光源支架12的内凹的弧面上进行电镀处理形成反射层,反射层对红外光源11的反射,增强治疗本体10使用时的光照强度。
较佳的,防护罩13接触或者靠近使用者一侧为突出于底板151的外凸弧形。
如图7和图8所示,底板151朝向使用者一侧的底表面153为斜面,斜面朝向远离开口152的方向斜向下倾斜。
底表面153为斜面,当其与电极片20配合后,使用过程中可使得电极片20和使用者的皮肤200的更为贴合。
如图8所示,电极片20和治疗本体10的中心线C之间的夹角为80-90°,经验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在治疗时,电极片20和使用者的胸部皮肤的贴合程度最佳,治疗更加舒适。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底表面153上设置第一连接件18;电极片20上设置第二连接件21;第一连接件18和第二连接件21配合以使电极片20结合于底表面153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8为第一磁性件18,第二连接件21为第二磁性件21,第一磁性件18和第二磁性件21磁性相吸。即,电极片20和治疗本体10采用磁性吸附的方式固定,较佳的,第一磁性件18为强磁性磁扣(母扣),第二磁性件21为金属磁扣(公扣),强磁性磁扣和金属磁扣之间为强磁性吸附。如图3所示,每个电极片20上设置两个金属磁扣,底座15对应设置两个强磁性磁扣,双磁扣的模式使得电极片20和治疗本体10的底座15之间磁吸的更加牢靠。
另外,每个治疗本体10上设有两个电极片20,两个电极片20沿着治疗本体10的中心线C对称分布,且每个电极片20和中心线C之间的夹角为80-90°,以使得两个电极片20分别与使用者的胸部实现更好的接触和贴合。
其中,在治疗时,沿着治疗本体10的中心线C对称布置的电极片20能够承受治疗本体10的重量,无需用手扶治疗本体10,通过凝胶的柔软PU材质的电极片20与皮肤200接触贴合后即可实现治疗本体10的固定,实现治疗过程中完全解放双手。
如图8所示,安装电极片20至治疗本体10的底座15上,电极片20的背面(未设置磁扣的表面)包括凝胶层,通过凝胶使得电极片20对称贴附于使用者的皮肤200上,此时,电极片20和中心线C之间的夹角为86°,在双侧强磁性的磁扣磁性吸附作用下,治疗本体被牢牢地固定在固定的患处201上方,无需双手辅助固定治疗本体10,解放使用者双手,使用体验更佳。
此治疗过程中,内壳体的防护罩13的底部朝向使用者突出的弧形表面与使用者的患处201上方的皮肤紧贴合。防护罩13与患处201上方的皮肤紧密粘贴,使得红外光源11照射至患处201的距离稳定;能够让使用者获得稳定的温热感,安全、舒适、可靠。另外,治疗本体10中心线C左右两侧的电极片20上通过连接线束30上两组第二连接线32分别将电脉冲正负极传递至磁扣,再通过磁扣公母配合传递至电极片,最终在人体患处的两侧形成了正负电场,在双向、恒流、方形波脉冲电场作用下对患处进行电刺激治疗。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防护罩的底部朝向使用者突出的弧形表面与使用者的患处上方的皮肤间隔安全距离。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电极片20采用柔软的PU材料制得,以使的电极片20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胸部形状,并且精确、稳定地针对患处进行电刺激治疗。另外,电极片20相对于现有的电刺激探头来讲,电极片20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大,且对称布置在治疗本体10的两侧,其能够确保电极片20输出的电刺激和从治疗本体10的防护罩13输出的红外线在同一皮肤区域内,因此可提高治疗效果。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红外光源11包含可见光部分的红外线和不可见光中近红外线,可见光部分中的红外线波长630~780nm,此波长范围的红外线通过发热作用,增强血液循环;不可见光中的近红外线波长780~3000nm,此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可以作用到人体内部,有效穿透深度1mm~10mm,可达到真皮及皮下组织,进行治疗。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治疗本体10上外壳体和内壳体均采用轻量化的塑料成型,整体重量小于400g,便于不同场合下的外出携带和收纳。
如图6所示,治疗本体10还包括电信号输出装置30,电信号输出装置30为连接线束30,连接线束30的第一端固定于底座15和上壳体16之间卡合槽19中,较佳的,连接线束30的第一端通过压接的金属环固定在底座15与上壳体16之间卡合槽19中,确保连接线束30承受足够的拉脱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电信号输出装置也可以是位于治疗本体内部的电池组件,其朝向红外光源和电极片提供电信号,以使红外光源提供红外线以及电极片输出电刺激。
连接线束30包括第一连接线31和第二连接线32,第一连接线31电连接红外光源11,第二连接线32电连接电极片20。
其中,第二连接线32电连接于第一磁性件18,第一磁性件18和第二磁性件21磁性相吸,第一磁性件18和第二磁性件21采用金属材料,进而第二连接线32输出的电信号通过第一磁性件18、第二磁性件21传导至电极片20,电极片20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后,实现电刺激理疗功能。
如图6和图7所示,当电极片20的数量为两组时,第二连接线32例如为两组芯线,两组芯线分别与底座15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的第一磁性件18电连接,藉由第一磁性件18朝向对应的第二磁性件21提供电信号,再经对应的电极片20输出电刺激。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线束30还包括共用检测芯线,共用检测芯线检测温度传感器14的温度、连接线束30与主机40(如图9所示)上的通道口的插接关系。其中,整合检测温度的芯线和检测通道口和连接线束连接关系的芯线为通一条,极大地节约了硬件资源。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线束30例如是软导线,软导线使得治疗本体10和电极片20粘贴于皮肤的操作更加简便,不受粘贴位置和区域的限制。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仪100,输出电刺激脉冲和红外线理疗方式的治疗乳腺增生等疾病。
治疗仪100包括治疗头和主机40,治疗头包括治疗本体10、电极片20和连线线束30,连接线束30的第二端上的插头33与主机40上的第一通道口42或者第二通道口44进行插接,以使主机40和治疗头之间电连接而进行电信号传递。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方式中,治疗头和主机之间的连接关系,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形式连接。例如,主机、治疗头分别包括内置电源的情况下,主机、治疗头采用无线通讯的方式建立连接,主机和治疗头之间同样可以进行信号传递,实现主机对治疗头的治疗模式的控制。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主机40整体设计小巧,轻便,易于携带。主机40主要由外壳、设置于外壳上的按钮41,设置于外壳内部的主板、转接板、充电板、内置电池等组成。其中,内置电池为主机40和治疗头提供电源。内置电池使得治疗仪100便于携带,不受使用场景的限制。主板中包含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模块、蓝牙通讯模块、状态指示灯等,其实现的功能包括电刺激波形选择及输出,红外线输出控制,主机电量及设备状态监控,与智能移动终端的通讯等。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治疗仪100还包括充电适配器50,其与主机40通过线束连接。当充电适配器50插入插座时,给主机40的内置电池充电。
如图1至图9所示,治疗仪100例如包括两个相互独立的治疗头,两个相互独立的治疗头分别插接于主机40上对应的两个独立的第一通道口42、第二通道口44中。其中,第一通道口42、第二通道口44分别为圆形插口;每一治疗头的连接线束30的插头33对应为圆形,插头33和第一通道口42、第二通道口44的设计采用标准航空接插件的结构,具有连接可靠,信号传输稳定的特点。
如图9所示,主机40上还包括第一信号灯43和第二信号灯45,当插头33和第一通道口42插接,并输出电信号时,第一信号灯43点亮;插头33和第二通道口44插接,并输出电信号时,第二信号灯45点亮。
进一步,主机40还包括按钮41,长按按钮41,指示灯411会点亮,主机40开机。
结合图1、图6、图9和图10,治疗仪100包括第一治疗头和第二治疗头,第一治疗头的连接线束和主机40上的第一通道口42插接;第二治疗头的连接线束和主机40上的第二通道口44插接;以此插接连接方式为例细说明主机40和治疗头之间的控制模式。
主机40开机后,主机40和使用者的智能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建立信号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蓝牙连接的方式建立信号连接。其中,智能终端运行治疗仪的客户端软件,打开治疗仪的客户端软件其显示可供使用者选择不同治疗模式的控制界面,治疗模式是依据使用者输入的个人信息定制的治疗方案。
当使用者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案后,主板上的MCU模块接收治疗方案对应的信号,控制第一控制单元的第一电刺激模块、第一红外模块朝向第一通道口42输出输出电信号至红外光源11和电极片20,实现第一治疗头的电刺激和红外线的治疗;和/或,第二控制单元的第二电刺激模块、第二红外模块朝向第二通道口44输出电信号至第二治疗头的红外光源11和电极片20,实现电刺激和红外线的治疗。
实际治疗中,随着治疗的进行,使用者可在客户端上分别对第一通道口42和第二通道口44对应的第一治疗头和第二治疗头进行电刺激强弱及红外线强弱的调节,提高治疗的用户体验。
另外,治疗过程中,主机40储存使用者的治疗方案,上传并储存在云端数据库,保存治疗方案和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在进行下一次治疗时,根据记录的信息提供治疗方法。
如图6、图9和图10所示,主机40的MCU模块接收智能终端提供的治疗方案之后,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控制第一检测模块检测第一治疗头的连接线束30的插头33是否和对应的第一通道口42插接正常,若插头33和对应的第一通道口42、第二通道口44插接正常,则控制第一电刺激模块、第一红外线模块分别输出电信号至电极片20、红外光源11;若插头33和第一通道口42、第二通道口44之间插接异常,则输出提示至智能终端上提示使用者治疗头和主机电性连接异常。
另外,第一检测模块还包括检测第一治疗头的第一腔室内的红外光源11治疗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当检测到第一腔室内的温度超过安全限定额温时,便会切断第一通道口的输出,立即停止治疗,以免烫伤患者。同时,在主机40、治疗本体10或智能终端上输出报警提示(报警提示例如:声光提示和/或文字提示),起到了治疗仪100突发异常时安全保护的作用。
此外,使用者在治疗仪的客户端软件上输出的治疗方案中,红外线档位为最大档位(例如最大档位为9档)时,MCU模块控制红外模块每治疗2分钟输出的红外线档位降低一档。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控制单元例如包括第二电刺激模块、第二红外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其中,第二电刺激模块、第二红外模块的控制过程和第二检测模块的检测过程和第一控制单元中第一电刺激模块、第一红外模块的控制过程及第一检测模块的检测过程相似,可参照上述关于第一控制单元的控制过程和检测过程的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仪100的主机40中通过各自独立的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实现了第一通道口42和第二通道口44中的电信号各自独立的调节和稳定输出。
在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治疗仪100上的两个治疗头上的电极片20可以是同时粘贴于使用者的同一侧乳房的患处表面的皮肤上,或者是,两个治疗头的电极片20分别粘贴于使用者的两侧乳房的患处表面的皮肤上。
综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头及治疗仪,治疗头整合了红外光源和电极片,可同时提供电刺激和红外线的治疗功能,治疗头上采用电极片粘贴于使用者患处上方的皮肤时,可将治疗头连接固定于患处上方的皮肤上,无需患者双手辅助定位,解放双手,提高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必需指出的是,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包括:
治疗本体,所述治疗本体内部设置红外光源,所述红外光源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红外线;
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治疗本体,所述电极片朝向使用者的患处提供电刺激;以及
电信号输出装置,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电极片分别电连接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朝向所述红外光源和所述电极片提供电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本体包括内壳体,所述内壳体包括卡合连接的光源支架和防护罩,所述光源支架和所述防护罩之间具有第一腔室,所述红外光源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所述红外光源的红外线自所述防护罩一侧朝向使用者的患处辐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水平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支架靠近所述红外光源一侧的内表面上包括反射层,所述反射层反射所述红外光源的红外线朝向所述防护罩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为隔热防护罩,所述隔热防护罩包括若干开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腔室内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本体还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包括自上而下卡合连接的上盖、上壳体和底座,所述上盖、所述上壳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具有第二腔室,所述内壳体设置于所述第二腔室中;其中,所述防护罩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且所述防护罩部分自所述底座的底板上的开口中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底表面,所述底表面上设置第一连接件;所述电极片上设置第二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配合以使所述电极片结合于所述底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表面为斜面,所述斜面朝向远离所述开口的方向斜向下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性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磁性相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信号输出装置为连接线束,所述连接线束的第一端包括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所述第一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红外光源,所述第二连接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性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电极片对称布置于所述治疗本体的中心线的两侧。
13.一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仪包括:如权利要求1-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头以及主机,所述主机控制所述治疗头输出电刺激和红外辐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第一通道口和第二通道口,所述治疗头包括第一治疗头和第二治疗头,所述第一治疗头的连接线束和所述第一通道口插接,所述第二治疗头的连接线束和所述第二通道口插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还包括第一控制单元和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通道口,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二通道口;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包括第一电刺激模块、第一红外模块和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包括第二电刺激模块、第二红外模块和第二检测模块。
CN202110762991.7A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Pending CN1133984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2991.7A CN113398487A (zh)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62991.7A CN113398487A (zh)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98487A true CN113398487A (zh) 2021-09-17

Family

ID=7768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62991.7A Pending CN113398487A (zh) 2021-07-06 2021-07-06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98487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58569A (en) Wearable iontophoresis system
JP5497769B2 (ja) 生理痛緩和のための携帯用複合刺激器
CN101444655A (zh) 激光低频拔罐离子电泳磁针组合治疗仪
WO2020139883A1 (en) Electrical isolation during battery charging of wearable devices
KR20160055082A (ko) 광선치료용 스마트폰 인터페이스 장치
TWI607778B (zh)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device with photoelectric thermotherapy function and its signal control method
CN215995315U (zh)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JP2020530808A (ja) 小型装着式レーザ治療装置
CN113398487A (zh) 治疗头及其治疗仪
CN215994786U (zh) 治疗仪
TWI736835B (zh) 遠端智能穴位刺激器
CN113476745B (zh) 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治疗仪
CN211434112U (zh)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艾灸仪
CN211486269U (zh) 一种心脏术后多源康复训练带
CN211561592U (zh) 便携式红蓝光治疗仪
CN210698511U (zh) 一种辅助治疗疾病的帽子
EP1750575A1 (en) Appartus for examining a body of living tissues
CN209827978U (zh) 一种高频热疗仪
CN113476744B (zh) 治疗仪
CN201949512U (zh) 智能安全型表式激光治疗仪
CN111084937A (zh) 一种便携式超声低中频电导治疗仪
CN219231230U (zh) 一种脉冲电磁乳腺治疗仪及充电盒
CN213852760U (zh) 一种乳腺理疗和肿瘤治疗设备
CN110755260A (zh) 一种电子灸头及智能电子多穴灸
CN220494385U (zh) 一种电脉冲健康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