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592B - 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592B
CN113474592B CN201980093044.4A CN201980093044A CN113474592B CN 113474592 B CN113474592 B CN 113474592B CN 201980093044 A CN201980093044 A CN 201980093044A CN 113474592 B CN113474592 B CN 113474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rising portion
rising
wall
heating coo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304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592A (zh
Inventor
早川雄二
水田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90368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6545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74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壳体;加热部;门;以及衬垫,其安装于门,由弹性材料构成,对关闭状态的门与壳体的面向门的前表面之间进行密封。衬垫具备:安装部,其安装于门的内侧面;以及第一立起部和第二立起部,它们从安装部中的相互分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向远离门的方向立起。在门的关闭状态下,第二立起部被壳体的前表面按压而与第一立起部接触。

Description

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在加热中不使蒸汽、油烟从门漏出,存在利用衬垫(gasket)将门与加热室前表面之间密封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的衬垫是安装于门的内侧面的管状的部件,在内部形成有在长度方向上连续的中空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781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近年来,要求衬垫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在专利文献1的衬垫中,由于中空部是始终密闭的空间,因此存在中空部的内部压力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升高的情况。此时,衬垫的回弹力变得过强。包括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结构在内,关于使衬垫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还存在改善的余地。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衬垫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的加热烹调器。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加热烹调器具备:壳体,其形成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加热部,其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门,其对所述加热室进行开闭;以及衬垫,其安装于所述门,由弹性材料构成,对关闭状态的所述门与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门的前表面之间进行密封,所述衬垫具备: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门的内侧面;以及第一立起部和第二立起部,它们从所述安装部中的相互分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向远离所述门的方向立起,所述第二立起部具有:第一倾斜部,其向接近所述第一立起部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其从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并向远离所述第一立起部的方向倾斜,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第二立起部被所述壳体的所述前表面按压而与所述第一立起部接触。
根据本公开的加热烹调器,能够使衬垫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加热烹调器的立体图。
图3是从正面观察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室的示意图。
图4是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室的下壁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中的菜单显示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实施方式中的门的主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中的门的后视图。
图8是图7的A-A剖视图。
图9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衬垫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门的打开状态)。
图9B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衬垫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门关闭中途的状态)。
图9C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衬垫的一个状态的剖视图(门关闭后的状态)。
图10是变形例中的衬垫的剖视图。
图11是另一变形例中的衬垫的剖视图。
图12是实施方式中的包括侧壁、下壁以及支承壁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载置了下壁的状态的支承壁的俯视图。
图14A是实施方式中的粘接部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左侧)。
图14B是实施方式中的粘接部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左侧)。
图14C是实施方式中的粘接部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左侧)。
图15是实施方式中的粘接部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右侧)。
图16是实施方式中的粘接部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前侧)。
具体实施方式
在第一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具备:壳体,其形成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加热部,其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门,其对所述加热室进行开闭;以及衬垫,其安装于所述门,由弹性材料构成,对关闭状态的所述门与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门的前表面之间进行密封,所述衬垫具备: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门的内侧面;以及第一立起部和第二立起部,它们从所述安装部中的相互分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向远离所述门的方向立起,所述第二立起部具有:第一倾斜部,其向接近所述第一立起部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其从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并向远离所述第一立起部的方向倾斜,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第二立起部被所述壳体的所述前表面按压而与所述第一立起部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二立起部在门的打开状态下不与第一立起部接触,在关闭状态下与第一立起部接触,发挥阶段性的缓冲功能。这样,能够使衬垫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
在第二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是,第一方式的所述门的所述内侧面具有以配置到所述门的内部的方式弯曲并与所述第一立起部对置的对置壁,所述第一立起部具有: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门的所述对置壁隔开间隔地沿着所述对置壁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倾斜地延伸,与所述门的所述对置壁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二立起部与第一立起部接触时,存在第一立起部的第一延伸部朝向对置壁移动的空间。由此,能够利用第一立起部吸收因第二立起部被壳体的前表面按压而产生的压缩力,能够使衬垫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
在第三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是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所述门的打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立起部和所述第二立起部相对于所述门垂直地投影时,所述第一立起部和所述第二立起部局部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门的关闭状态下,第二立起部更可靠地与第一立起部接触。
在第四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是,第一方式至第三方式中的任意1个方式的所述第二立起部还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门的打开状态下从所述安装部向远离所述门的方向立起,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连接部吸收因第二立起部被壳体的前表面按压而产生的压缩力,能够使衬垫具有期望的缓冲性。
在第五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是,第一方式至第四方式中的任意1个方式的所述第二立起部还具有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弯曲部,能够防止第二立起部向远离门的方向过度地立起。
在第六方式的加热烹调器中,特别是,第一方式至第五方式中的任意1个方式的所述门具有:门主体部,其形成用于防止微波泄漏的扼流构造;以及扼流罩,其以覆盖所述扼流构造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门主体部,所述衬垫配置于所述门主体部与所述扼流罩之间的槽。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扼流构造防止微波的泄漏,并且能够将衬垫配置于扼流罩与门主体部之间的槽而发挥密封性。
(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图2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加热烹调器2的立体图,图3是从正面观察加热室4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图2所示的加热烹调器2是对作为被加热物的食品(未图示)进行加热而烹调的器具。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具备磁控管、加热器、蒸汽产生部(均未图示)作为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磁控管是产生微波的微波产生部,从设置在后述的供电室19内的天线(微波辐射部)向加热室4供给微波。加热器是对加热室4内的被加热物进行辐射加热的部分。而且,蒸汽产生部是向加热室4供给蒸汽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具有利用微波对被加热物进行烹调的功能,被称为微波炉。
如图1、图2所示,加热烹调器2具备形成加热室4的壳体6、门8和操作部10。
加热室4是用于配置被加热物的空间。如图1、图2所示,由壳体6的多个内壁面构成加热室4。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由左右一对侧壁12A、12B、上壁14、下壁16和里壁18形成大致长方体的加热室4。侧壁12A、12B也可以称为“左右侧壁”、“侧面”,上壁14也可以称为“顶面”或“上表面”,下壁16也可以称为“底面”或“下表面”,里壁18也可以称为“里面”。
如图3所示,作为支承侧壁12A、12B和下壁16的部件,设置有支承壁17。支承壁17从下方支承下壁16,并且在与下壁16之间形成供电室19(参照图12)。作为将下壁16与支承壁17粘接的部件,设置有粘接部21A、21B。关于粘接部21A、21B以及支承壁17将在后面叙述。
返回图1、图2,门8是对加热室4进行开闭的部件。门8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固定于壳体6的前表面40。本实施方式的门8是以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为旋转轴上下旋转的“纵向打开”的门。
操作部10是用于供用户选择并操作烹调菜单的部件。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0在壳体6的前表面40设置于不与门8对置的位置。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0由液晶显示器、按钮、拨盘等构成。
(菜单显示部)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中,在加热室4的下壁16设置有多个显示部20、22、24。使用图4~图6对这些显示部进行说明。
图4是加热室4的下壁16的俯视图。如图4所示,从加热室4的里侧Y1朝向近前侧Y2依次设置有第一显示部20、第二显示部22、第三显示部24。
第一显示部20是用于引导被加热物的配置场所的引导显示部。第二显示部22是显示与加热烹调器2的使用相关的注意事项的注意显示部。第三显示部24是显示烹调菜单的菜单显示部。
特别是,通过将第三显示部24记载于加热室4的下壁16,用户能够在打开门8的状态下看到烹调菜单。上述的操作部10(图1、图2)设置于不与门8对置的位置,因此用户能够在打开门8的状态下,一边基于第三显示部24观看烹调菜单一边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来选择烹调菜单。
如图4所示,第三显示部24设置于比位于加热室4的下壁16的中心的第一显示部20靠加热室4的近前侧Y2的位置。特别是,第三显示部24设置在比作为与第三显示部24不同的显示部的第一显示部20和第二显示部22靠加热室4的近前侧Y2的位置。根据这样的配置,更容易看到菜单显示,能够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照射加热室4的室内灯(未图示)。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灯设置于侧壁12A或侧壁12B,以照亮加热室4的下壁16的方式倾斜设置。本实施方式的室内灯由控制部(未图示)控制成在打开门8时自动点亮。根据这样的结构,当打开门8时,室内灯自动地点亮,由此容易观察第三显示部24,即使在暗处也能够容易地进行菜单选择。
接着,图5示出第三显示部24的局部放大图。如图5所示,第三显示部24具有菜单名称32和符号34。菜单名称32是烹调菜单的名称。符号34是与各烹调菜单对应的符号。本实施方式的符号34是与各烹调菜单对应的编号。将菜单名称32和符号34一并记载而构成第三显示部24。根据这样的结构,用户能够容易地选择烹调菜单。
接着,在图6中示出门8的前表面26。图6是门8的主视图。如图6所示,门8的前表面26具备透明部28和非透明部30。透明部28是由透明材料构成的部分,非透明部30是涂布有非透明材料的部分。用户能够经由透明部28看到加热室4的内部。非透明部30构成门8的前表面26的外框。
如图6所示,在透明部28未设置文字、记号等显示部。在现有的加热烹调器中,有时在透明部28印刷有菜单显示部,但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中,由于在加热室4的下壁16处设置有第三显示部24,因此在透明部28未设置菜单显示部。由此,能够扩大透明部28的可视区域,能够提高隔着透明部28看到加热室4内部的可视性。而且,也能够提高门8的设计性。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具有:壳体6,其形成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4;门8,其对加热室4进行开闭;以及操作部10,其设置在壳体6的前表面40的不与门8对置的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在作为加热室4的底面的下壁16设置有作为菜单显示部的第三显示部24。
通过这样在加热室4的底面设置菜单显示部,用户能够一边在打开门8的状态下观察菜单显示部,一边对操作部10进行操作来选择烹调菜单。由此,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另外,不需要如以往那样在门8的前表面26印刷菜单显示部,因此能够提高经由门8看到加热室4内部的可视性,还能够提高门8的设计性。
(衬垫)
返回图1,在门8的背面36设置有衬垫38。使用图7~图9C对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所使用的衬垫38进行说明。
图7是门8的后视图,示出门8的背面36。图7所示的衬垫38是安装于门8的背面36的密封部件,将门8与壳体6之间密封。在利用门8关闭加热室4的状态、即门8的关闭状态下,在门8的背面36与壳体6的前表面40对置的部位,利用衬垫38密封两面的间隙。由此,防止在加热室4产生的蒸汽等泄漏到加热烹调器2的外部。
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衬垫38是沿着门8的外框连续的环状的部件。
图8表示图7的A-A剖视图。图8表示门8打开的状态,即门8的打开状态。在图8中,沿着纸面从下向上的方向表示门8的从前向后的方向,图8中的门8的下侧的面表示前表面26,图8中的门8的上侧的面表示背面36。前表面26与门8的外侧面对应,背面36与门8的内侧面对应。
如图8所示,门8的背面36由门主体部41和扼流罩(choke cover)42构成。
门主体部41是门8的主体部分,是金属制的。门主体部41在外周端部设置环状槽而形成扼流构造44。扼流构造44是用于防止微波向外部泄漏的构造,排列有多个梳齿状的金属板。
扼流罩42是覆盖形成为环状的扼流构造44的罩部件。扼流罩42在覆盖扼流构造44的位置安装于门主体部41。
在门主体部41与扼流罩42之间形成有槽46。在槽46安装有衬垫38。安装于槽46的衬垫38将门主体部41与扼流罩42之间密封。衬垫38构成为向远离门8的方向即C方向突出,能够与壳体6的前表面40接触。
使用图9A~图9C对衬垫38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9A~图9C分别是表示衬垫38的不同状态的剖视图。图9A对应于门8的打开状态,图9B、图9C分别对应于正在关闭的门8和关闭后的门8。图9B表示门8关闭中途的状态,图9C表示门8关闭后的状态。
如图9A所示,衬垫38具备安装部48、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
安装部48是用于将衬垫38安装于门8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48与扼流罩42的末端嵌合。
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都是从安装部48立起的部分。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向远离门8的方向即C方向立起。
第一立起部50是从安装部48的第一位置P1立起的部分。第一立起部50与门主体部41的对置壁54对置。对置壁54是以配置到门8的内部的方式在门主体部41的端部形成的弯曲的部分。
第一立起部50具有第一延伸部50A和第二延伸部50B。第一延伸部50A是从安装部48延伸的部分,第二延伸部50B是从第一延伸部50A倾斜地延伸的部分。
第一延伸部50A与对置壁54隔开间隔地配置,并沿着对置壁54延伸。即,第一延伸部50A不与对置壁54接触。第二延伸部50B从第一延伸部50A朝向对置壁54倾斜地延伸,末端与对置壁54接触。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立起部50与对置壁54之间产生间隙S1。
在安装部48的与对置壁54对置的部位形成有多个突起56。突起56与对置壁54接触,安装部48的除了突起56以外的部分不与对置壁54接触。与前述的第一立起部50同样地,在安装部48与对置壁54之间产生间隙S2。
第二立起部52是从安装部48中的与第一位置P1不同的第二位置P2立起的部分。第二立起部52具有连接部52A、第一倾斜部52B、第二倾斜部52C和弯曲部52D。
连接部52A是从安装部48立起的部分。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52A从安装部48垂直地立起。连接部52A与第一倾斜部52B连接。
第一倾斜部52B是从连接部52A倾斜地延伸的部分。第一倾斜部52B向作为接近前述的第一立起部50的方向的D1方向倾斜。本实施方式的D1方向是朝向门8的背面36的中央部的方向。
第二倾斜部52C是从第一倾斜部52B倾斜延伸的部分。第二倾斜部52C向与第一倾斜部52B相反的方向、即远离第一立起部50的方向即D2方向倾斜。本实施方式的D2方向是与D1方向相反的方向。
通过具有第一倾斜部52B和第二倾斜部52C,第二立起部52形成为“く字状”。将第一倾斜部52B与第二倾斜部52C连接的点设为弯曲点53。在图9A所示的门8的打开状态下,第一倾斜部52B和第二倾斜部52C均不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在第一立起部50与第二立起部52之间形成有间隙S3。间隙S3是在门8的打开状态下未被封闭而向外侧暴露的袋状的空间。
如图9A的虚线所示,在将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相对于门8垂直地投影时,各个立起部50、52相互局部地重叠。
弯曲部52D是从第二倾斜部52C向内侧弯曲的部分。通过设置这样的弯曲部52D,能够防止第二立起部52向远离门8的C方向过度地立起。
如图9B所示,当门8相对于壳体6逐渐关闭时,衬垫38的第二立起部52与壳体6的前表面40接触。第二立起部52通过被壳体6的前表面40按压而被压缩、弯曲。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立起部52形成为“く字状”,因此第一倾斜部52B和第二倾斜部52C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弯曲,并且弯曲点53向接近第一立起部50的方向移动。因此,如图9B所示,第一倾斜部52B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间隙S3被封闭。
如上所述,在门8的打开状态下,第二立起部52不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在门8的关闭状态下,第二立起部52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间隙S3被封闭。由此,在到第二立起部52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之前的阶段,由衬垫38产生的反弹力较弱,与此相对,在接触之后的阶段,反弹力变强。这样,能够发挥基于衬垫38的阶段性的缓冲性。
另外,虽然间隙S3被封闭,但由于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不是一体的部件,因此间隙S3的封闭性弱。因此,即使在第一立起部50与第二立起部52接触之后,由衬垫38产生的反弹力也不会变得过强。由此,能够发挥基于衬垫38的期望的缓冲性。
在此,作为比较例,考虑将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一体地构成,使间隙S3始终封闭而形成中空部的结构。但是,在该比较例的结构中,由于中空部是始终密闭的空间,因此,存在由于温度上升而中空部的内部压力增加、衬垫38的反弹力变得过强的情况。另外,为了形成中空部,衬垫38的制造方法限定于挤出成形,不能用其他的制造方法制作。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衬垫38中,由于间隙S3不是始终被封闭的间隙,因此能够防止衬垫38的反弹力变得过强。并且,由于不需要在衬垫38形成中空部,因此不限于挤出成型,也能够通过冲压加工、注射成型等其他方法来制作衬垫38。
另外,如图9A所示,由于存在将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相对于门8垂直地投影时局部重叠的区域,因此如图9B所示,能够使第二立起部52更可靠地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
若从图9B所示的状态进一步进行衬垫38的压缩,则如图9C所示,第一立起部50被第二立起部52按压,向接近对置壁54的D1方向移动。如上所述,在第一立起部50与对置壁54之间形成有间隙S1,随着第一立起部50的移动,间隙S1变小。通过设置这样的间隙S1,能够利用第一立起部50吸收因第二立起部52被壳体6按压而产生的压缩力。由此,能够使衬垫38的反弹力的上升程度平缓,能够使衬垫38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
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立起部52具有连接部52A,因此能够进一步吸收因第二立起部52被壳体6按压而产生的压缩力。
在图9C所示的状态下,壳体6与门8之间被衬垫38密封,防止了加热室4的蒸汽等向外部漏出。
如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具备:壳体6,其形成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4;门8,其对加热室4进行开闭;以及衬垫38。衬垫38是安装于门8并将关闭状态的门8与壳体6的面向门8的前表面40之间密封的弹性材料。衬垫38具备安装于门8的内侧面即背面36的安装部48、第一立起部50以及第二立起部52。第一立起部50和第二立起部52是从安装部48中的彼此分开的第一位置P1和第二位置P2分别向远离门8的C方向立起的部分。第二立起部52具有第一倾斜部52B和第二倾斜部52C。第一倾斜部52B向靠近第一立起部50的D1方向倾斜,第二倾斜部52C从第一倾斜部52B延伸并向远离第一立起部50的D2方向倾斜。在门8的关闭状态下,第二立起部52被壳体6的前表面40按压而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
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二立起部52在门8的打开状态下不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在门8的关闭状态下与第一立起部50接触。由此,能够使衬垫38发挥期望的缓冲功能。
另外,根据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门8具备门主体部41和扼流罩42。门主体部41是形成用于防止微波泄漏的扼流构造44的部件。扼流罩42是以覆盖扼流构造44的方式安装于门主体部41的部件。衬垫38配置于门主体部41与扼流罩42之间的槽46。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扼流构造44防止微波的泄漏,并且能够将衬垫38配置于扼流罩42与门主体部41之间的槽46而发挥密封性。
另外,在上述中,对第二立起部52中的第一倾斜部52B和第二倾斜部52C的截面形状为直线地延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这样的情况。例如,也可以如图10、图11所示,使第二倾斜部58的截面形状为曲线地弯曲。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使弯曲部59曲线地弯曲。
(粘接部)
接下来,使用图12~图16对图3所示的粘接部21A、21B以及支承壁17进行说明。
图12是包括侧壁12A、12B、下壁16以及支承壁17的剖视图。图13是载置有下壁16的状态的支承壁17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支承壁17具备第一壁部60、第二壁部62以及底壁64。
第一壁部60是构成支承壁17的左右端部的部分。第一壁部60从下方支承侧壁12A、12B。第二壁部62是在第一壁部60的内侧从第一壁部60向下方凹陷的部分。第二壁部62从下方支承下壁16。底壁64是在第二壁部62的内侧进一步向下方凹陷的部分。底壁64在与下壁16之间形成供电室19。
供电室19是设置有用于向加热室4搅拌并辐射微波的天线(未图示)等的空间。下壁16是将供电室19和加热室4上下分隔的分隔部件。
如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左右的侧壁12A、12B和下壁16在作为左右方向的X方向上隔开间隔X1而设置。在侧壁12A、12B与下壁16之间设置有粘接部21A、21B。
粘接部21A、21B是用于粘接下壁16和支承壁17的部件。粘接部21A、21B由硅橡胶等粘接剂构成。
使用图14A、图14B、图14C对粘接部21A、21B的涂布方法进行说明。图14A、图14B、图14C是从正面观察加热室4时的左侧的粘接部21A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14A所示,首先,在支承壁17上载置下壁16。具体而言,在支承壁17的第二壁部62上载置下壁16。
接着,涂布粘接部21A。具体而言,如图14B所示,以填埋下壁16的外周缘部27与支承壁17之间的间隙的方式涂布粘接部21A。图14B与图13对应。
此时,以粘接部21A的一侧的末端66位于下壁16的上表面的方式进行涂布。同时,以粘接部21A的另一侧的末端67到达支承壁17的第一壁部60的规定位置的方式进行涂布。在第一壁部60的表面描绘有对粘接部21A的末端67的位置进行引导的2条引导线68A、68B。在将粘接部21A涂布于第一壁部60时,通过以粘接部21A的末端67位于2条引导线68A、68B之间的方式控制涂布量,能够将粘接部21A涂布至规定位置。
如图14B所示,粘接部21A的横向宽度为宽度W1。
接着,将侧壁12A接合于支承壁17。具体而言,如图14C所示,将侧壁12A载置并接合在支承壁17的第一壁部6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突出凸缘孔70将侧壁12A与支承壁17机械地接合。具体而言,将螺钉插通于突出凸缘孔70并进行螺纹接合。不限于螺纹接合,也可以采用铆接接合、焊接等任意的接合方法。
如图14C所示,在侧壁12A与第一壁部60之间形成有间隙72。前述的引导线68A、68B的位置被预先设定,使得粘接部21A到达侧壁12A与第一壁部60的间隙72。因此,如图14C所示,间隙72被粘接部21A填埋而被密封。
这样,通过利用粘接部21A密封间隙72,能够强化侧壁12A与第一壁部60的接合。而且,在加热烹调器2运转时在加热室4中产生蒸汽等,能够防止这样的蒸汽等经由间隙72泄漏到加热室4的外部。在支承壁17的下方配置有马达、控制电路等内部部件(未图示),若蒸汽的水滴附着于这样的内部部件则有可能发生故障。因此,通过密封间隙72,防止水滴经由间隙72附着于内部部件。由此,能够抑制加热烹调器2的内部部件的故障,能够提高加热烹调器2的可靠性。
在图14A~图14C中,对从正面观察加热室4时的左侧的粘接部21A和侧壁12A进行了说明,但对于右侧的粘接部21B也应用同样的涂布方法。具体而言,如图15所示,一边通过粘接部21B将下壁16的外周缘部27与支承壁17粘接,一边以粘接部21B到达能够填埋侧壁12B与第一壁部60之间的间隙74的位置的方式涂布粘接部21B。由此,能够提高通过插通于突出凸缘孔76的螺钉紧固而实现的侧壁12B与支承壁17的接合强度,并且能够防止蒸汽等经由间隙74泄漏。由此,能够抑制加热烹调器2的内部部件的故障,能够提高加热烹调器2的可靠性。
如图15所示,粘接部21B的横向宽度为宽度W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2中,粘接部21A、21B在左右分别具有从下壁16的外周缘部27延伸至左右侧壁12A、12B与第一壁部60之间的间隙72、74的区域作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由此,能够抑制加热烹调器2的内部部件的故障,能够提高加热烹调器2的可靠性。
返回图13,在支承壁17的前方部分(即,纸面近前侧)设置有第四壁部65。第四壁部65是设置在最靠近门8的位置的部分,从上述的第一壁部60连续地形成。与第一壁部60同样地,第四壁部65通过粘接部77与下壁16粘接。
图16是将第四壁部65与下壁16粘接的粘接部77的周边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6所示,粘接部77将下壁16的外周缘部27与支承壁17粘接,横向宽度为宽度W3。
前述的粘接部21A、21B与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对应,与此相对,粘接部77与以连接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方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区域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区域的宽度W1和第二区域的宽度W2设定为一律比第三区域的宽度W3长。由此,能够充分确保粘接部21A、21B的横宽,能够更可靠地密封侧壁12A、12B与第一壁部60的间隙72、74。
以上,列举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的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公开的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并与优选的实施方式相关联地充分记载了本公开,但对于熟练该技术的人来说,各种变形、修正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变形、修正只要不脱离基于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本公开的范围,就应理解为包含于其中。另外,各实施方式中的要素的组合、顺序的变化能够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以及思想地实现。
只要是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烹调的加热烹调器就能够应用本公开。
标号说明
2:加热烹调器;4:加热室;6:壳体;8:门;10:操作部;12A、12B侧壁(左右侧壁);14:上壁(顶面);16:下壁(底面);17:支承壁;18:里壁(里面);19:供电室;20:第一显示部;21A、21B粘接部;22:第二显示部;24:第三显示部(菜单显示部);26:前表面(外侧面);28:透明部;30:非透明部;32:菜单名称;34:符号;36:背面(内侧面);38:衬垫;40:前表面;41:门主体部;42:扼流罩;44:扼流构造;46:槽;48:安装部;50:第一立起部;50A:第一延伸部;50B:第二延伸部;52:第二立起部;52A:连接部;52B:第一倾斜部;52C:第二倾斜部;52D:弯曲部;53:弯曲点;54:对置壁;56:突起;58:第二倾斜部;59:弯曲部;60:第一壁部;62:第二壁部;64:底壁;65:第四壁部;66:一侧的末端;67:另一侧的末端;68A、68B:引导线;70:突出凸缘孔;72:间隙;74:间隙;76:突出凸缘孔;77:粘接部;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S1、S2、S3:间隙;W1、W2、W3:宽度;X1:间隔;Y1:里侧;Y2:近前侧。

Claims (6)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具备:
壳体,其形成容纳被加热物的加热室;
加热部,其对所述被加热物进行加热;
门,其对所述加热室进行开闭;以及
衬垫,其安装于所述门,由弹性材料构成,对闭合状态的所述门与所述壳体的面向所述门的前表面之间进行密封,
所述衬垫具备:安装部,其安装于所述门的内侧面;以及第一立起部和第二立起部,它们从所述安装部中的相互分离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分别向远离所述门的方向立起,
所述第二立起部具有:第一倾斜部,其向接近所述第一立起部的方向倾斜;以及第二倾斜部,其从所述第一倾斜部延伸并向远离所述第一立起部的方向倾斜,
在所述门关闭时,所述第二立起部被所述壳体的所述前表面按压而与所述第一立起部接触,
在所述门打开时,所述第二立起部不与所述第一立起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门的所述内侧面具有以配置到所述门的内部的方式弯曲并与所述第一立起部对置的对置壁,
所述第一立起部具有:第一延伸部,其与所述门的所述对置壁隔开间隔地沿着所述对置壁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延伸部倾斜地延伸,与所述门的所述对置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当在所述门的打开状态下将所述第一立起部和所述第二立起部相对于所述门垂直地投影时,所述第一立起部和所述第二立起部局部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第二立起部还具有连接部,该连接部在所述门的打开状态下从所述安装部向远离所述门的方向立起,并与所述第一倾斜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第二立起部还具有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末端向内侧弯曲的弯曲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中,
所述门具备:门主体部,其形成用于防止微波泄漏的扼流构造;以及扼流罩,其以覆盖所述扼流构造的方式安装于所述门主体部,
所述衬垫配置于所述门主体部与所述扼流罩之间的槽。
CN201980093044.4A 2019-02-28 2019-11-06 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13474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6803 2019-02-28
JP2019036803A JP7065450B2 (ja) 2019-02-28 2019-02-28 加熱調理器
PCT/JP2019/043528 WO2020174758A1 (ja) 2019-02-28 2019-11-06 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592A CN113474592A (zh) 2021-10-01
CN113474592B true CN113474592B (zh) 2024-07-05

Family

ID=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5838A (ja) * 2013-05-31 2014-1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235838A (ja) * 2013-05-31 2014-12-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68159B2 (en) Domestic appliance, in particular domestic oven
EP2595377A2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490815A (zh) 加热烹调器
US20210289972A1 (en) Cooking apparatus
EP1763286B1 (en) Cooking apparatus
EP2172008A1 (en) Display apparatus
JP4884555B1 (ja) 加熱調理器
CN113474592B (zh) 加热烹调器
JP7065450B2 (ja) 加熱調理器
WO2008029627A1 (fr) cuiseur et procÉDÉ d'assemblage de celui-ci
JP2014229369A (ja) 組込み式の加熱調理器
JP507673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00274694A (ja) 加熱調理器
CN206921063U (zh) 屏幕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CN212299145U (zh) 一种控制装置及踢脚线电暖器
US20120312808A1 (en) High-frequency cooking device
AU2013375426A1 (en) A microwave oven or a multifunctional oven with microwave heating function
CN108523806A (zh) 内胆及家用电器
CN218864246U (zh) 一种集成灶的安装结构及集成灶
CN107949216A (zh) 显示装置及其壳体结构
JP5268435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07537739U (zh) 洗衣机及其显示屏组件
JP2015178942A (ja) 加熱調理器
JP6057847B2 (ja) 炊飯器
KR20070053927A (ko) 전기 오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