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4208B -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以及具有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以及具有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4208B
CN113474208B CN202080016046.6A CN202080016046A CN113474208B CN 113474208 B CN113474208 B CN 113474208B CN 202080016046 A CN202080016046 A CN 202080016046A CN 113474208 B CN113474208 B CN 1134742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tructure
charging module
connection
deformation device
moto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6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4208A (zh
Inventor
C·伊萨基维施
N·斯维尔斯特拉
F·格罗斯豪泽
S·施布莱克
M·多纳德
S·奥布赖恩
T·阿道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di AG
Original Assignee
Audi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di AG filed Critical Audi AG
Publication of CN1134742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2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42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42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7/02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rigi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3/00Electric devices on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for safety purpos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e.g. speed, deceleration or energy consumption
    • B60L3/0007Measures or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attenuating colli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charging conver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arging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1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suspension, e.g. of wheels or engine; sub-frames for mounting engine or suspens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100)的变形装置(10),该变形装置包括支架结构(20)以及在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处固定在支架结构(20)上的充电模块(40)。支架结构(20)包括理论弯折区域(30),理论弯折区域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之间。支架结构(20)被构造成,在支架结构由于事故而变形(22)时,支架结构在理论弯折区域(30)上至少部分地弯折并且由此在该理论弯折区域(30)上压到充电模块(40)上,由此断开在充电模块(40)与支架结构(20)之间通过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的第一连接元件(60)形成的第一连接部(62)。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变形装置(10)的机动车(100)。

Description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以及具有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该变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以及至少一个充电模块,该至少一个充电模块在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处固定在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上。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具有这种类型的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为了给车辆内部的蓄能器、例如动力电池充电,使用例如可布置在车辆底板上的充电模块。由于这种类型的充电模块是昂贵的构件,所以应避免充电模块在即使特别加载情况下的损坏。这种特别加载的情况例如包括所谓的正面的、居中的柱碰撞,这是会出现在机动车与柱形对象之间的对心碰撞。
从专利文献EP 2 738 069 A2中已知一种机动车的前或后挂车,其具有副车架,该副车架具有两个在车辆横向上彼此间隔开的纵梁和一个横梁,这两个纵梁通过该横梁相互连接。副车架具有用于提高扭转刚性的加强结构。用于无接触的能量传输的充电模块集成到该加强结构中。
专利文献DE 10 2014 206 739 A1描述了一种用于车辆的车身结构的前挂车的推力区域/推进区。由金属制成的推力区域具有容纳区域,该容纳区域具有用于机械地固定用于为车辆的电蓄能器充电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的次级线圈的固定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开头所述类型的变形装置以及机动车,通过该变形装置可以尤其适宜的方式保护充电模块。
该目的通过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的变形装置以及机动车实现。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该变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以及至少一个充电模块,该至少一个充电模块在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处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上。该至少一个充电模块例如可构造成次级线圈。通过该次级线圈,可通过感应式充电过程无接触地进行用于为机动车的电蓄能器、例如动力电池充电的能量传输。在感应式充电过程中,可无接触地进行从车辆外部的初级线圈到次级线圈的能量传输。变形装置可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连接元件。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优选地可构造成框架结构、尤其是副车架,该副车架也可称为车桥支架。因此,支架结构例如可构造成用于机动车的前桥支架。
根据本发明提出,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该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之间,并且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被构造成,在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由于事故而变形时,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在所述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处至少部分地弯折,由此在该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上压到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上,以及由此断开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与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第一连接元件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即,换句话说,在由于事故而变形时,该理论弯折区域由于弯折而压到充电模块上并且由此断开第一连接部。因此,由于理论弯折区域因为弯折而压到充电模块上,在充电模块与支架结构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元件形成的第一连接部由此被断开。这是有利的,因为在支架结构由于事故而变形时,通过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至少局部地断开充电模块与支架结构的联接,由此,可将事故造成的、由支架结构变形引起的对充电模块的负载保持得尤其小。通过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可以尤其保护充电模块免受由于事故导致的变形的影响。通过由理论弯折区域压到充电模块上而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能够以尤其简单的方式确保,仅仅当在理论弯折区域上出现由于事故引起的变形时才进行该断开,从而例如在轻微的事故时,即,例如在轻微的正面碰撞时,在支架结构在其理论弯折区域上没有如此显著变形的情况下,不断开第一连接部。
在理论弯折区域上,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优选地在其无故障的状态中可以已经具有至少一个折痕。由此可进行尤其是限定的、受控的弯折。该至少一个折痕可具有尖端,在变形装置在机动车上的安装位置中,与紧邻理论弯折区域的支架结构的区域相比,尖端例如在机动车的车辆竖向上可具有与充电模块更小的距离。由此,在由于事故而变形时,可尤其快速地在支架结构的理论弯折区域与充电模块之间建立接触,并且相应地在事故时快速断开第一连接部。
优选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可布置在至少一个充电模块的彼此相对置的端部区域上。这实现了在理论弯折区域的设计或布置方案中更高的设计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范围中,表述“弯折”(knicken)尤其是理解成支架结构“纵向弯曲”(ausknicken)。在弯折时,尤其是可出现支架结构的塑性的、由于事故而引起的变形。
优选地,通过第一连接元件的断裂、尤其是折断,实现断开。有利的是,由此在事故时尤其快速地断开第一连接部。
优选地,变形装置可设计成,在由于事故造成变形之后,使充电模块仍借助于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固定在支架结构上。换句话说,变形装置可设计成,尽管由于事故造成了变形,但充电模块仍借助于固定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固定元件保持固定在支架结构上。由此,在由于事故造成了变形之后,充电模块自身仍可以防丢失地保持固定在支架结构上。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被布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的距离小于与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的距离,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第二连接元件形成。这例如是有利的,因为由于与第一连接部的距离更小,所以能够在支架结构的理论弯折区域由于事故而压到充电模块上时将充电模块的压力负载以及弯曲应力保持得尤其低。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强度特性值,尤其是抗拉强度。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可尤其受控地且以预确定的方式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尤其是当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具有不同的抗拉强度时,可以尤其有针对性地进行断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具有彼此不同的负载横截面,尤其是应力横截面。这是有利的,因为通过至少两个连接元件的不同尺寸能够根据不同的负载横截面或应力横截面尤其限定地且受控地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被构造成螺纹元件。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能够,例如在维护工作时,不费事地将充电模块与支架结构分开。仅举例而言,螺纹元件例如可构造成螺钉、螺纹杆或螺栓。原则上也可设想例如将螺纹元件构造为螺母的设计方案。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的壳体元件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例如能够在相应的连接元件与壳体元件的直接联接中受控地折断或拉断该相应连接元件,从而使充电模块在理论弯折区域的压力下断开。例如,壳体元件可具有突出部或凸缘,第一连接元件可接合在凸缘上。例如,壳体元件可具有通孔,第一连接元件被引导穿过该通孔并且还与壳体元件接合。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点。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能够通过受控地折断或拉断预定断点来尤其可靠地且受控地将充电模块与支架结构断开。因此,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例如可设有预定断点。此外,该至少一个预定断点例如也可设置在充电模块的壳体上,由此该壳体以有利的方式不仅用于保护充电模块的相应的电组件不受环境影响,而且也有助于在支架结构由于事故而变形时使充电模块的损坏最小化。因而使壳体具有更高的功能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涉及一种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变形装置的机动车。本发明也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改进方案,其具有已经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根据本发明的变形装置的改进方案所描述的特征。出于这一原因,在此不再次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的相应的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机动车优选地可设计成汽车,尤其是乘用车或载重货车,或者设计成乘用巴士。原则上,甚至也可设想机动车作为摩托车的设计方案。
在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在机动车的车辆竖向上布置在至少一个充电模块上方。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在断开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之后,在重力辅助下使充电模块至少局部地与支架结构间隔开。
在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至少两个连接元件在机动车的纵向延伸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这是有利的,因为由此在正面碰撞时可以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之间进行对事故引起的力的尤其线性的传递,由此,具有很少力偏转的适宜的力流有助于使第一连接部断开。
本发明也包括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特征组合。
附图说明
接下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了看向变形装置的底侧的示意的立体视图以及在底板上布置有该变形装置的机动车的非常抽象的示图,该变形装置包括支架结构、多个连接元件和通过连接元件固定在支架结构上的充电模块;
图2示出了看向变形装置的上侧的示意的立体视图;
图3示出了在没有事故的状态下机动车的部分区域以及布置在其底板上的变形装置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在由于事故造成变形装置的支架结构变形时(期间)机动车的部分区域以及布置在其底板上的变形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5示出了在由于事故造成支架结构变形之后机动车的部分区域以及布置在其底板上的变形装置的另一示意性的截面图;
图6示出了充电模块的壳体元件的部分区域的示意性的立体截面图;以及
图7示出了充电模块的壳体元件的部分区域的另一示意性的立体截面图,其中,在壳体元件上设有预定断点。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解释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的组件分别是本发明的各单独的、要彼此独立看待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分别彼此独立地改进本发明。因此,公开内容也应包括与实施方式的所示出的特征组合不同的特征组合。此外,也可通过已经描述的本发明的特征中的其它特征补充所描述的实施方式。
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分别表示功能相同的元件。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变形装置10的示意性的立体视图,该变形装置布置在此处被非常抽象地示出的机动车100的在图3至图5中所示的底板104上。图3、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机动车100的部分区域以及变形装置10的示意性的截面图。
在图1至图5中分别示出了以机动车100为参照的坐标系,该坐标系通过机动车100的车辆纵向x、车辆横向y以及车辆竖向z定义。在此,车辆纵向x通常也相应于变形装置10的纵向延伸方向。在此,车辆横向y通常也相应于变形装置10的横向延伸方向。在此,车辆竖向z通常也相应于变形装置10的高度延伸方向。
变形装置10包括支架结构20以及在变形装置10的多个彼此间隔开的连接元件60、70上固定在支架结构20上的充电模块40。可具有任意结构的支架结构20通常也可构造成副车架、尤其是前桥支架,如可在图1和图2中看出的那样。支架结构20包括两个在车辆横向y上彼此相对置的并且至少主要在车辆纵向x上延伸的纵梁26、28以及至少一个(或多个)横梁24,横梁至少主要在车辆横向y上延伸并且至少间接地与纵梁26、28相连接。此外,支架结构20可具有例如构造成双壁的板件的转向机构保护件29,该转向机构保护件用于保护机动车100的在图3至图5中示意性地示出的转向机构102。如在图3至图5示出的那样,转向机构保护件29在车辆竖向z上分布在转向机构102下方,从而例如在驶过地面附近的障碍物时该转向机构保护件29可避免障碍物与转向机构102碰撞。
此外,支架结构20可具有支架元件21,支架元件可构造成板形的。支架元件21能够以传力方式联接到相应的纵梁26、28。在此该支架元件21构成了在纵梁26、28之间延伸并且与纵梁相联接的连接结构。支架元件21也可被称为基础支架。
如尤其是可在图1中看出的那样,变形装置10例如可具有四个连接元件60、70,充电模块40通过这四个连接元件与支架结构20相联接,在此联接在支架元件21上。在此,在这四个连接元件60、70中,分别有两个第一连接元件60和两个第二连接元件70。不仅在图1中而且在图2中可看出,相应的第一连接元件60形成充电模块40和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应的第一连接部62,而相应的第二连接元件70则形成充电模块40和支架结构20之间的相应的第二连接部72。也可被称为次级线圈的充电模块40通常可定位在纵梁26、28之间,并且通过相应的第一连接部62和第二连接部72固定在支架元件21上。
第一连接元件60在车辆横向y上彼此间隔开。第二连接元件70也在车辆横向y上彼此间隔开。此外在机动车100的纵向延伸方向x上,两个第一连接元件60与两个第二连接元件70间隔开。
在机动车100沿行驶方向(该行驶方向在此相当于示出车辆纵向x的箭头的箭头方向)行驶时,可能发生所谓的正面的、居中的柱碰撞(Pfahlaufprall),这时柱形对象会与箭头方向相反地在纵梁26、28之间撞到机动车100上。
为了以尤其适宜的方式并且有效地保护充电模块40不受损坏,支架结构20包括理论弯折区域30,在此,理论弯折区域沿着支架元件21(在纵梁26、28之间的连接结构)延伸。在此,理论弯折区域30在机动车100的车辆竖向z上布置在充电模块40上方。
在此,理论弯折区域30的主延伸方向分布在车辆横向y上。如可在图2中看出的那样,理论弯折区域30可以在车辆横向y上在整个支架元件21上延伸,由此可在尤其大的区段上进行限定的弯折。
在此,如例如可在图3中看出的,理论弯折区域30在车辆纵向x上位于在相应的、彼此间隔开的连接元件60、70之间。图3首先示出了在正常状态下以及由此在无事故状态下机动车100的部分区域。
支架结构20在此被构造成,在其由于事故而变形22时(在图4和图5中仅仅示意性地局部地示出了该变形的走向),在理论弯折区域30上并且由此在支架元件21上发生弯折,并且由此使理论弯折区域30压到充电模块40上。该事故引起的变形22是由于正面的、居中的柱碰撞而导致的,通过该碰撞可产生沿车辆纵向x取向的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引起支架结构的尤其是在支架元件21上的挤压。
在此,如同样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那样,理论弯折区域30的在车辆竖向z上向下向充电模块40的方向伸出的尖端32将压力F施加到充电模块40上。理论弯折区域30在此在车辆竖向z上在充电模块30上方变形并且由于在车辆竖向z上的变形而向下压向充电模块40的方向。
由于理论弯折区域30向充电模块40上的施压,即,由于施加压力F,使连接部62、64受到拉力加载并且由此引起相应的第一连接部62断开,其中,相应的第一连接元件60在此被设计成,由于被施压、即由于压力F(其引起拉力负载)而被断开或拉断。通过第一连接部62的断开,以尤其适宜的方式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充电模块40不受由于事故造成的、尤其是平行于车辆纵向x作用的变形力。在第一连接部62断开之后,支架结构20(副车架)可继续变形,即,被挤压并且由此吸收能量。然而,由于第一连接部62断开,充电模块40至少部分地位于支架结构20或支架元件21的变形区域之外,所以充电模块40至少基本保持不受损坏。
此外,充电模块40可以(在第一连接部62断开之后)通过第二连接部72相对于支架结构20以及由此相对于支架元件21在局部在车辆纵向z上向下摆动,由此,可尤其有效地阻止由于事故引起的推力作用到充电模块40上。
图3示例性地示出了在x-z平面中的截面图,在该截面图中可看出,理论弯折区域30优选在车辆纵向x上被布置成,与第一连接部62的距离A1小于与在充电模块40和支架结构20之间的第二连接部72的距离。在此,理论弯折区域30在车辆纵向x上与第一连接部62具有距离A1,其中,距离A1小于在车辆纵向x上在理论弯折区域30与第二连接部72之间的距离A2。通过距离A1、A2,可在对充电模块40的负载、尤其是弯曲负载特别小的情况下引起第一连接部62的断开。
相应的连接元件60、70优选地可具有彼此不同的强度特性值,尤其是抗拉强度。因此,与第二连接元件70相比,第一连接元件60可具有更小的强度值,尤其是更小的抗拉强度,由此能够尤其可靠地且以限定的方式断开第一连接部62。
与此无关地,两个连接元件60、70可具有优选地彼此不同的负载横截面、尤其是应力横截面。在此,第一连接元件60可具有比第二连接元件70更小的负载横截面,这同样有助于尤其可靠地且以限定方式断开第一连接部62。如果连接元件60、70例如构造成螺钉或其它螺纹元件、例如螺纹杆,则第一连接元件60优选地可具有比第二连接元件70更小的应力横截面(即负载横截面)。这同样对可靠地且限定地断开第一连接部62做出贡献。
图6和图7分别局部地示出了充电模块40的壳体,其中,对该壳体仅示出了一个壳体元件42。在该壳体元件42上设置有具有通孔46的凸缘44。如可在图6中看出的那样,通孔46可具有下沉部。通孔46用于容纳在图6中仅仅示意性地示出的第一连接元件60。第一连接元件60可被引导穿过通孔46,并且与支架结构20(在此与支架元件21)相连接。于是通过充电模块40的壳体元件42形成第一连接部62。图7同样局部地示出了充电模块40的壳体,其中可看出,壳体元件42设有预定断点64,以便于从支架结构20或支架元件21断开充电模块。构造在壳体元件42上的预定断点64例如可构造成切口。如在图7中所示那样,该切口在通孔46的周向上环绕通孔延伸。在图3中示出,作为预定断点64的附加或备选,相应的第一连接元件60也可设有预定断点63。在相应的第一连接元件60上的该预定断点63例如可构造成环绕的槽。总而言之,第一连接部62可分别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点63、64。
总而言之,在此的变形装置10使得能够提供一种损坏机制,在正面碰撞事件的情况中,例如在正面的、居中的柱碰撞时,该损坏机制保护昂贵的充电模块40(次级线圈)。在车辆纵向x(行驶方向)上布置在第二连接元件70后方的第一连接元件60例如可构造成铝螺栓。此外,第一连接元件60可设有简称为M6的螺纹。第二连接元件70例如可构造成钢螺栓。此外,第二连接元件70可设有简称为M8的螺纹。因此,连接元件60、70优选地可具有彼此不同的螺纹直径,并且附加地或备选地由具有不同材料强度的不同材料构成。由此可保证,第一连接元件60和第二连接元件70的相应的抗拉强度是不同的。此外,存在设置所述预定断点63、64的方案。
总而言之,所述示例表明,如何能够通过本发明提供在具有感应式充电模块的前桥支架上的更好的碰撞性能。

Claims (12)

1.一种用于机动车(100)的变形装置(10),该变形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支架结构(20)以及至少一个充电模块(40),该至少一个充电模块在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处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20)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20)包括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30),该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布置在彼此间隔开的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之间,并且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20)被构造成,在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由于事故而变形(22)时,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在所述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30)处至少部分地弯折,并且由此在该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30)上压到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40)上,以及由此断开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40)与该至少一个支架结构(20)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中的第一连接元件(60)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30)被布置成,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62)的距离(A1)小于与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72)的距离,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40)与所述至少一个支架结构(20)之间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中的第二连接元件(70)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具有彼此不同的强度特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具有彼此不同的抗拉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具有彼此不同的负载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具有彼此不同的应力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中的至少一个连接元件被构造成螺纹元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充电模块(40)的壳体元件(42)形成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6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62)具有至少一个预定断点(63、64)。
10.一种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装置(10)的机动车(100)。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动车(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理论弯折区域(30)在机动车(100)的车辆竖向(z)上布置在至少一个充电模块(40)上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机动车(100),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连接元件(60、70)在机动车(100)的纵向延伸方向(x)上彼此间隔开。
CN202080016046.6A 2019-04-04 2020-03-13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以及具有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Active CN1134742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9204789.0A DE102019204789B4 (de) 2019-04-04 2019-04-04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DE102019204789.0 2019-04-04
PCT/EP2020/056968 WO2020200708A1 (de) 2019-04-04 2020-03-13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4208A CN113474208A (zh) 2021-10-01
CN113474208B true CN113474208B (zh) 2023-09-05

Family

ID=6984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6046.6A Active CN113474208B (zh) 2019-04-04 2020-03-13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以及具有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0211B2 (zh)
EP (1) EP3947021B1 (zh)
CN (1) CN113474208B (zh)
DE (1) DE102019204789B4 (zh)
WO (1) WO202020070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200805A1 (de) * 2020-01-23 2021-07-29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Cockpit für ein Fahrzeug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795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奥迪股份公司 机动车的副车架
CN107074296A (zh) * 2015-06-23 2017-08-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轿车的前厢的支撑装置
CN108290609A (zh) * 2015-12-10 2018-07-1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后轴副车架以及具有这种后轴副车架的机动车
WO2018138908A1 (ja) * 2017-01-30 2018-08-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電装置の車載構造
EP3398837A1 (en) * 2017-04-28 2018-11-0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DE102017007401A1 (de) * 2017-08-04 2019-02-07 Audi Ag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06739A1 (de) 2014-04-08 2015-10-0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Schubfeld für einen Vorderwagen einer Fahrzeugkarosserie eines Fahrzeugs und Fahrzeug
DE102014010287B3 (de) * 2014-07-11 2015-06-25 Audi Ag Hilfsrahmen für ein Kraftfahrzeug
DE102014018753A1 (de) 2014-12-16 2016-06-16 Daimler Ag Kraftfahrzeug mit Sekundärspule zum induktiven Laden einer kraftfahrzeugseitigen elektrischen Speichereinrichtung und einer Halterung dafü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7795A (zh) * 2012-11-29 2014-06-11 奥迪股份公司 机动车的副车架
CN107074296A (zh) * 2015-06-23 2017-08-18 宝马股份公司 用于轿车的前厢的支撑装置
CN108290609A (zh) * 2015-12-10 2018-07-17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后轴副车架以及具有这种后轴副车架的机动车
WO2018138908A1 (ja) * 2017-01-30 2018-08-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非接触受電装置の車載構造
EP3398837A1 (en) * 2017-04-28 2018-11-0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DE102017007401A1 (de) * 2017-08-04 2019-02-07 Audi Ag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nd Kraftfahrzeug mit einer Deformations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00708A1 (de) 2020-10-08
DE102019204789B4 (de) 2021-11-04
DE102019204789A1 (de) 2020-10-08
US11970211B2 (en) 2024-04-30
CN113474208A (zh) 2021-10-01
EP3947021A1 (de) 2022-02-09
EP3947021B1 (de) 2023-01-18
US20220194472A1 (en) 2022-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54080B2 (en) Bumper beam with load transferring section
EP0878379B1 (en) Front structure of car body, and method of absorbing impact by means of the front structure
EP2291308B1 (en) Vehicle frame structure
CN111344217B (zh) 交通工具纵梁装置
CN107010114B (zh) 包括用于小偏置刚性壁障试验的支架的车辆车架
EP2412584B1 (en) Bumper device for vehicle
EP3437964B1 (en) Vehicle front portion structure
CN111746643B (zh) 副车架构造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01370703B (zh) 机动车车架纵梁及机动车前单元
CN109094654A (zh) 车辆车架结构
CN113474208B (zh) 用于机动车的变形装置以及具有变形装置的机动车
CN105966459A (zh) 用于车辆的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车辆
CN112969630B (zh) 用于汽车白车身的前舱结构总成以及副车架
CN114633612A (zh) 电池安装结构
CN107031724B (zh) 用于改善碰撞保护的底盘-副车架设置
CN111565998B (zh) 轿车车身结构和车身
US9932071B1 (en) Energy absorbing assembly
CN109070941B (zh) 机动车辆的前挡泥板结构
CN111469926B (zh) 用于机动车的充电设备和带有该充电设备的机动车
CN217575355U (zh) 一种梁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8569238B (zh) 用于车辆的前保险杠系统
CN219857374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EP4015314A1 (en) Crash extension for crash management system
US11814100B2 (en) Vehicle cradle assembly with impact detachment scrip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