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080B -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2080B
CN113472080B CN202110873208.4A CN202110873208A CN113472080B CN 113472080 B CN113472080 B CN 113472080B CN 202110873208 A CN202110873208 A CN 202110873208A CN 113472080 B CN113472080 B CN 113472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energy
power distribution
interval
energy parameter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32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2080A (zh
Inventor
王雪梅
宋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mic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mic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mic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mic Standar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7320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20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2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2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2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lay of information or by user interaction, e.g.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s [SCADA] or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 H02J13/000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 H02J13/0002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indication of network conditions, e.g. an instantaneous record of the open or closed condition of each circuitbreaker in the network;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remote control of switching means in a power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switching in and out of current consumers by using a pulse code signal carried by the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information or instructions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power network element or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B90/20Smart grids as enabling technology in buildings s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40/00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 Y04S40/12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 Y04S40/126Systems for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or end-user application manag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r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aspects supporting them characterised by data transport means between the monitoring, controlling or managing units and monitored, controlled or operated electrical equipment using wireless data transmis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Remot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Power-Distribution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利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能参数来检测自动化监控配电的输出情况,并且当出现异常时,通过5G网络来进行报警,进而可以进行高效的监控配电并进行异常报警,有效提高了电力的监控,确保了工厂电力的正常运转,有效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益,降低了因电力问题而导致的生产损失。

Description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力的发展越发成熟,大规模的大型工厂都会利用电能进行加工,以生产出符合市场销售的产品。
然而一旦当工厂的电能出现异常时,工作人员一般也不易发现问题,除非是当即设备停止工作,否则工作人员很难发现问题;但是一旦发生电力问题,对于大型工厂来说,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包括:基于所述异常状态生成报警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编码为光信号,并传输所述光信号至安装配电设备的外部的接收器,以使所述接收器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后,解码为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通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组分为:(AlyGa1-y)InP,1%≤y≤4%,所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包括:分别确定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将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进行融合,得到所形成的白光的亮度;判断所述白光的亮度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电压和电流,所述预设阈值区间包括电压区间、电流区间以及电能区间;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包括:分别确定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是否位于所述电压区间和所述电流区间;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根据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确定出所述配电输出端所输出的电能;确定所述电能是否位于所述电能区间;若所述电能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能未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在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发生异常的配电设备停止工作,并同时控制与所述异常的配电设备并联连接的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启动,以保证配电线路处于应急状态的正常供电的运行;获取所述应急配电设备的供电时效;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是,停止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工作;若否,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供电时效包括第一工作时效、第二工作时效和第三工作时效;所述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时效内的每个监测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在多个监测点中的最后一个监测点的下一时刻向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发送至少一次提醒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工作时效内的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确定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的起始时间节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所述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包括: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包括: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将所述目标字符串转换为电信号;利用配电设备中的预设传输信号线传输所述电信号至服务器。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包括: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信号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字符串。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第三采集模块,用于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第五处理模块,用于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装置、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装置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的步骤。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通过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从而利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能参数来检测自动化监控配电的输出情况,并且当出现异常时,通过5G网络来进行报警,进而可以进行高效的监控配电并进行异常报警,有效提高了电力的监控,确保了工厂电力的正常运转,有效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益,降低了因电力问题而导致的生产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图1所示的示意图来描述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的示例的电子设备100。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执行如第二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步骤,又或者是实现如第三实施例所示的装置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包括存储装置104、处理器102及存储在存储装置104上并可在处理器1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102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第二实施例任一所述的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的步骤。
当然,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6和输出装置108,处理器102、存储装置104、输入装置106和输出装置108这些组件通过总线系统和/或其它形式的连接机构(未示出)互连。应当注意,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组件和结构只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根据需要,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具有图1示出的部分组件,也可以具有图1未示出的其他组件和结构。
所述处理器102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PU)或者具有数据处理能力和/或指令执行能力的其它形式的处理单元,并且可以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00中的其它组件以执行期望的功能。
所述存储装置10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所述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等。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硬盘、闪存等。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可以存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指令,处理器102可以运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下文所述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由处理器实现)的客户端功能以及/或者其它期望的功能。
所述输入装置106可以是用户用来输入指令的装置,并且可以包括键盘、鼠标、麦克风和触摸屏等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输出装置108可以是5G通信模块,用于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2所示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的流程图,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
其中,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
步骤S202,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组分为:(AlyGa1-y)InP,1%≤y≤4%,所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步骤S202包括:分别确定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将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进行融合,得到所形成的白光的亮度;判断所述白光的亮度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可选地,预设阈值区间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用户可以根据工作环境进行设置该预设阈值区间。
应理解,微型发光二极管不直接与配电输出端连接,其通过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以避免配电输出端电流电压过大而损坏微型发光二极管,例如,当电流电压超过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额定电压时,通过变压器进行变压后与微型发光二极管进行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电压和电流,所述预设阈值区间包括电压区间、电流区间以及电能区间;步骤S202包括:分别确定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是否位于所述电压区间和所述电流区间;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根据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确定出所述配电输出端所输出的电能;确定所述电能是否位于所述电能区间;若所述电能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能未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步骤S203,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
步骤S204,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204包括: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将所述目标字符串转换为电信号;利用配电设备中的预设传输信号线传输所述电信号至服务器。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204包括: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信号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字符串。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不同方式将第二电能参数处理后发送至服务器,可以使得第二电能参数不会出现丢失,提高信息安全,使得第二电能参数可以被有效发送至服务器进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
步骤S205,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
步骤S206,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步骤S207,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
步骤S208,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
步骤S209,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步骤S210,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10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控制发生异常的配电设备停止工作,并同时控制与所述异常的配电设备并联连接的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启动,以保证配电线路处于应急状态的正常供电的运行;获取所述应急配电设备的供电时效;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是,停止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工作;若否,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在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之后,控制发生异常的配电设备停止工作,并同时控制与所述异常的配电设备并联连接的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启动,以保证配电线路处于应急状态的正常供电的运行;获取所述应急配电设备的供电时效;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是,停止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工作;若否,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从而可以使得在进行报警期间还可以通过应急配电设备进行应急,可以降低工厂的设备的突然停电造成的损失,另外通过不断给监控中心(即远程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从而可以使得远程监控中心可以及时来进行处理,进一步降低损失,可以快速恢复生产。
可选地,所述供电时效包括第一工作时效、第二工作时效和第三工作时效;所述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时效内的每个监测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在多个监测点中的最后一个监测点的下一时刻向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发送至少一次提醒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工作时效内的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确定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的起始时间节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所述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包括: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步骤S211,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步骤S211,包括:基于所述异常状态生成报警信息;将所述报警信息编码为光信号,并传输所述光信号至安装配电设备的外部的接收器,以使所述接收器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后,解码为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通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将所述报警信息编码为光信号,并传输所述光信号至安装配电设备的外部的接收器,以使所述接收器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后,解码为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通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从而可以降低信号的亏损,使得报警信息可以及时被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提高报警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通过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从而利用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电能参数来检测自动化监控配电的输出情况,并且当出现异常时,通过5G网络来进行报警,进而可以进行高效的监控配电并进行异常报警,有效提高了电力的监控,确保了工厂电力的正常运转,有效提高了工厂的生产效益,降低了因电力问题而导致的生产损失。
第三实施例:
参见图3所示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410,用于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
第一处理模块42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可选地,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组分为:(AlyGa1-y)InP,1%≤y≤4%时,第一处理模块420还用于:分别确定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将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进行融合,得到所形成的白光的亮度;判断所述白光的亮度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电压和电流,所述预设阈值区间包括电压区间、电流区间以及电能区间;第一处理模块420还用于:分别确定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是否位于所述电压区间和所述电流区间;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根据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确定出所述配电输出端所输出的电能;确定所述电能是否位于所述电能区间;若所述电能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能未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第二采集模块430,用于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440,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
可选地,第一发送模块440,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将所述目标字符串转换为电信号;利用配电设备中的预设传输信号线传输所述电信号至服务器。
可选地,第一发送模块440,还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信号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字符串。
接收模块450,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
第二处理模块460,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三处理模块470,用于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
第三采集模块480,用于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
第四处理模块490,用于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第五处理模块493,用于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
在一可能的实施例中,该装置400还包括控制模块,该控制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之后,控制发生异常的配电设备停止工作,并同时控制与所述异常的配电设备并联连接的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启动,以保证配电线路处于应急状态的正常供电的运行;获取所述应急配电设备的供电时效;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是,停止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工作;若否,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可选地,所述供电时效包括第一工作时效、第二工作时效和第三工作时效;所述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包括: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时效内的每个监测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在多个监测点中的最后一个监测点的下一时刻向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发送至少一次提醒信息;确定所述第二工作时效内的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确定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的起始时间节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若否,所述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包括: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第二发送模块496,用于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进一步,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设备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二提供的任一项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及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装置(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装置(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Claims (10)

1.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
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
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
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
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
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
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
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包括:
基于所述异常状态生成报警信息;
将所述报警信息编码为光信号,并传输所述光信号至安装配电设备的外部的接收器,以使所述接收器在接收到所述光信号后,解码为数据信号,并将所述数据信号通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至远程监控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组分为:(AlyGa1-y)InP,1%≤y≤4%,所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蓝色发光二极管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
将所述红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和绿色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亮度进行融合,得到所形成的白光的亮度;
判断所述白光的亮度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能参数包括发光亮度、电压和电流,所述预设阈值区间包括电压区间、电流区间以及电能区间;所述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包括:
分别确定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是否位于所述电压区间和所述电流区间;
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根据所述电压和所述电流确定出所述配电输出端所输出的电能;
确定所述电能是否位于所述电能区间;
若所述电能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若所述电能未位于所述电能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若所述电压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若所述电压未位于所述电压区间且所述电流未位于所述电流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未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发生异常的配电设备停止工作,并同时控制与所述异常的配电设备并联连接的应急配电设备启动,以保证配电线路处于应急状态的正常供电的运行;
获取所述应急配电设备的供电时效;
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
若是,停止所述应急配电设备工作;
若否,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时效包括第一工作时效、第二工作时效和第三工作时效;所述监测所述供电时效内所述远程监控中心是否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工作时效内的每个监测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
若否,在多个监测点中的最后一个监测点的下一时刻向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发送至少一次提醒信息;
确定所述第二工作时效内的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
若否,确定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的起始时间节点是否监测到所述远程监控中心响应所述异常报警信息;
若否,所述在所述供电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包括:
在所述第三工作时效内每隔5秒发送一次新的报警信息至所述监控中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包括:
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
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
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
将所述目标字符串转换为电信号;
利用配电设备中的预设传输信号线传输所述电信号至服务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包括:
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编码为预设格式的字符;
动态分配一用于标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所属的配电设备的特定标识;
将所述字符与所述特定标识融合,生成一目标字符串;
利用预设无线网络信号向服务器发送所述目标字符串。
9.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采集模块,用于定时采集配电输出端在第一时刻的微型发光二极管的第一电能参数,所述第一电能参数至少包括电压、电流和/或发光亮度,所述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第一型半导体层、第二型半导体层和发光层;
第一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电能参数是否位于预设阈值区间;
第二采集模块,用于若是,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二时刻的第二电能参数;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发送至服务器,以使服务器判断所述第二电能参数是否大于预设参数,在所述第二电能参数大于所述预设参数时,所述服务器返回一采集指令;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采集指令,并采集所述配电输出端在第三时刻的第三电能参数;
第二处理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三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一预设阈值;
第三处理模块,用于若是,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出端的配电状态处于正常状态;
第三采集模块,用于若否,采集配电输入端的第四电能参数;
第四处理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四电能参数是否等于第二预设阈值;
第五处理模块,用于若不等于所述第二预设阈值,则确定所述配电输入端的供电状态处于异常状态;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发送异常报警信息至远程监控中心,以报警所述供电状态处于所述异常状态。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装置、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装置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的步骤。
CN202110873208.4A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4720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3208.4A CN113472080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3208.4A CN113472080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080A CN113472080A (zh) 2021-10-01
CN113472080B true CN113472080B (zh) 2023-10-20

Family

ID=77883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3208.4A Active CN113472080B (zh) 2021-07-30 2021-07-30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2080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3628A (ja) * 2009-03-19 2010-10-0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Denro Co Ltd 電力量計
CN103616887A (zh) * 2013-11-25 2014-03-05 北京广育德视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标识的监控系统与监控终端
CN206226123U (zh) * 2016-12-12 2017-06-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数据监控终端及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系统
CN206311674U (zh) * 2016-10-08 2017-07-0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计量及分析预警装置
CN108539594A (zh) * 2017-03-02 2018-09-14 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连续远程监视低压开关柜智能供配电系统
CN110556923A (zh) * 2019-09-29 2019-12-10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配电变压器数据监控终端、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0927606A (zh) * 2019-11-05 2020-03-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监测方法、装置
CN111277050A (zh) * 2020-03-19 2020-06-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塔城供电公司 配电自动化监测系统
CN111965418A (zh) * 2020-07-22 2020-11-20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一种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检测与电量追补方法及系统
CN112510851A (zh) * 2021-02-03 2021-03-16 湖北鑫英泰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取电电路、装置、控制方法及高压取电器
CN112615432A (zh) * 2020-12-14 2021-04-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低压设备监测系统
WO2021147481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23628A (ja) * 2009-03-19 2010-10-07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Denro Co Ltd 電力量計
CN103616887A (zh) * 2013-11-25 2014-03-05 北京广育德视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标识的监控系统与监控终端
CN206311674U (zh) * 2016-10-08 2017-07-0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计量及分析预警装置
CN206226123U (zh) * 2016-12-12 2017-06-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数据监控终端及配电变压器在线监控系统
CN108539594A (zh) * 2017-03-02 2018-09-14 华核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连续远程监视低压开关柜智能供配电系统
CN110556923A (zh) * 2019-09-29 2019-12-10 上海电机学院 一种配电变压器数据监控终端、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110927606A (zh) * 2019-11-05 2020-03-27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池状态监测方法、装置
WO2021147481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277050A (zh) * 2020-03-19 2020-06-12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塔城供电公司 配电自动化监测系统
CN111965418A (zh) * 2020-07-22 2020-11-20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赤峰供电公司 一种电能计量装置异常检测与电量追补方法及系统
CN112615432A (zh) * 2020-12-14 2021-04-06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配电低压设备监测系统
CN112510851A (zh) * 2021-02-03 2021-03-16 湖北鑫英泰系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取电电路、装置、控制方法及高压取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2080A (zh) 2021-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83636B (zh) 一种充电桩通讯方法及系统
US20210036469A1 (en) Abnormality Prompting Method and Intelligent Socket
CN103945609B (zh) 一种自启动led应急照明的电路系统
CN110445683B (zh) 服务器、设备、监测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US11895752B2 (en) Smart lamp system and method
CN107067134A (zh) 一种情景序列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1341063A (zh) 用电设备安全预警监测智控系统、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09521702A (zh) 一种监视分布式控制系统运行状态的方法及服务器
EP3281078B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ustomized load control
CN113472080B (zh) 一种配电自动化监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684812B (zh) 用于管理远程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CN11091267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0572783B (zh) 基于短信的远程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和方法
CN115988551B (zh) 一种基于zynq的o-ran无线单元故障管理方法
JP2015179952A (ja) 制御システム、hemsコントローラ、および制御方法
CN110601914B (zh) 监测服务器存活状态的方法及系统
CN210294862U (zh) 设备重启装置及监控系统
CN113469580A (zh) 生态修复设备系统的能耗管理方法
US8598742B2 (en) Serv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work state of power transformers
CN113611095A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设备控制平台
CN112311093A (zh) 电网终端的温度监控装置、系统、方法、介质及处理器
CN213879379U (zh) 水处理设备的断电报警系统
KR101802720B1 (ko) 태양광 인버터 송수신 데이터의 압축 및 최소화 방법
EP3968614A1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electronic equipment,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CN114051133B (zh) 一种视频监控终端的运行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8

Address after: Room 403, 4th floor, building 21, yard 2, Beitaipingzhua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8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SMIC Standar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53 block B, Dongfang communication city, 66 Dongxin Avenue,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Applicant before: Wang Xuem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