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0511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70511A
CN113470511A CN202010239477.0A CN202010239477A CN113470511A CN 113470511 A CN113470511 A CN 113470511A CN 202010239477 A CN202010239477 A CN 202010239477A CN 113470511 A CN113470511 A CN 113470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area
distribution density
region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947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70511B (zh
Inventor
许传志
谢正芳
胡思明
韩珍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Govisionox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94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70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70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0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70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70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封装盖板,阵列基板设置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内的开孔区;开孔区包括用于放置摄像头的盲孔和环绕盲孔的边缘设置的盲孔边框区;阵列基板与封装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支撑柱分布在显示区和盲孔边框区,且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显示区指向盲孔的方向呈增大趋势,由此盲孔周围的支撑柱提供的支撑力大于显示区的支撑柱提供的支撑力,为封装盖板与盲孔对应的区域提供了较强的支撑力,降低了该处封装盖板向下凹陷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屏占比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为了提高屏占比,“开孔屏”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开孔屏”是指设有用于设置感应器件如摄像头等感光器件的开孔的显示屏,显示屏包括阵列基板和封装盖板,开孔设置在阵列基板上,封装盖板用于保护阵列基板和开孔内的摄像头。
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封装盖板对阵列基板造成磨损,会在封装盖板与阵列基板之间设置支撑柱(Spacer,简称SPC),由于“开孔屏”中的开孔内无法设置SPC,而开孔四周区域设有SPC支撑,因此在封装盖板贴合到阵列基板上时,位于开孔上方的封装盖板容易向下凹陷,当显示屏发光时会形成干涉条纹,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减轻或避免开孔周围下凹风险,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封装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开孔区;所述开孔区包括用于放置摄像头的开孔和围绕所述开孔的边缘设置的开孔边框区;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封装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分布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开孔边框区,且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呈增大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与封装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且沿显示区指向开孔的方向,支撑柱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由此,沿显示区指向开孔的方向,位于开孔周围的支撑柱提供的支撑力大于位于显示区的支撑柱提供的支撑力,从而为封装盖板与开孔对应的区域提供了较强的支撑力,降低了该处封装盖板向下凹陷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所述显示区包括围绕所述开孔边框区的边缘设置的过渡区。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最小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最小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最大分布密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变化程度大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变化程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孔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孔与所述开孔边框区之间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缓冲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位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均匀分布;位于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均匀分布,且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比值,大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比值。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以平行于所述封装盖板的的平面为截面,所述支撑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环形。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开孔中的摄像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因此也具有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优点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能够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俯视方向上支撑柱的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俯视方向上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变化示意图一;
图5为图3中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变化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俯视方向上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俯视方向上圆筒状支撑柱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阵列基板;
11-开孔;
12-开孔边框区;
13-过渡区;
14-显示区;
15-缓冲区;
20-封装盖板;
30-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开孔屏”中的开孔内无法设置SPC,而开孔四周的显示区有SPC支撑,当封装盖板贴合到阵列基板上时,位于开孔上方的封装盖板容易向下凹陷,封装盖板凹陷后会与开孔周围的显示区接触,在开孔周围的显示区形成干涉结构,当显示区发光时会形成干涉条纹,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沿显示区指向开孔的方向上,设置分布密度呈增大趋势的SPC,从而为封装盖板提供自显示区至开孔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的支撑力,用于弥补开孔中无法设置SPC的缺陷,减轻或避免位于开孔上方的封装盖板凹陷的可能性,从而减轻或避免开孔周围显示干扰。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俯视方向上支撑柱分布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10和封装盖板20,封装盖板20贴设在阵列基板10上,封装盖板20可以设置为透明的玻璃盖板;阵列基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CD)、有机发光显示屏(OLED)、电致发光显示屏(EL)或等离子显示屏。
以阵列基板10设置为OLED显示屏为例,本实施例在封装盖板20与阵列基板10的显示面(出光面)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0,阵列基板10包括衬底基板和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像素层和像素定义层,多个支撑柱3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当显示面板制作完成后,支撑柱30的两端分别与封装盖板20和阵列基板10的像素定义层接触。
本实施例中的开孔屏设置为“盲孔屏”或“挖孔屏”,需要说明的是,盲孔屏是阵列基板10上设置的孔贯穿除基板以外的其他膜层;挖孔屏是阵列基板10上设置的孔贯穿基板以及基板上的各膜层,可以用于将摄像头等感光器件放置在阵列基板10的盲孔或挖孔内,为显示区域留出更多的空间,从而提供更高的屏占比。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用于放置摄像头的开孔可以是盲孔,也可以是挖孔,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实施例中统称为开孔。
如图1所示,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开孔11,开孔11被显示区14包围。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柱30通常是阵列排布在显示区14内,由于开孔11中需要放置摄像头,无法设置支撑柱30,这就造成了显示区14到开孔11之间支撑力过渡不均匀,当封装盖板20贴合时,开孔11周围的显示区14有支撑柱30为封装盖板20提供支撑力,而开孔11上方的封装盖板20得不到支撑力,容易向下凹陷。
据此,本实施例通过在开孔11的周围排布支撑柱30,并使开孔11附近部位的支撑力大于远离开孔11的部位的支撑力,从而弥补开孔11内无支撑的缺陷,避免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下陷,具体提高支撑力的方式可以为通过提高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或分布密度相同的条件下提高每个支撑柱30的支撑力来实现,例如,当分布密度相同时,可以增大开孔11周围的每个支撑柱30与封装盖板20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该区域的支撑柱30的支撑力。以下实施方式以提高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为例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阵列基板10设置有开孔区,开孔区包括开设在阵列基板10上的开孔11和围绕在开孔11外围的开孔边框区12,需要说明的是,开孔边框区12用于布置摄像头的走线。本实施例中在开孔边框区12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0,而且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大于显示区14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
在此基础上,为了保证显示区14到开孔边框区12支撑力的良好过渡,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开孔边框区12的外侧围绕设置有过渡区1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过渡区13属于显示区14的一部分,过渡区13的结构与显示区14相同,也用于显示。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区分阵列基板10上不同部位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的不同,将该部位命名为过渡区13,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过渡区13为虚拟区,仅用于区分显示区14内不同区域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据此,以下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区14指的是显示区14内除过渡区13外的其他区域。可以理解的,过渡区13的面积小于显示区14的面积,具体地,过渡区13的边界与显示区14的边界之间的距离近似等于0.5mm,当然也可以是在不影响显示效果的基础上其他合适的尺寸,
过渡区13内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0,而且过渡区13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介于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与显示区14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之间,也就是说,从显示区14到过渡区13再到开孔边框区12,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即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逐渐增大。由于位于过渡区13内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介于位于显示区14内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与位于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之间,起到了过渡的效果,能够防止因支撑力变化突兀对封装盖板20造成损坏。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阵列基板10与封装盖板20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0,其中,显示区14内的支撑柱30阵列排布;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呈增大趋势,由此,开孔11周围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大于显示区14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为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提供了较强的支撑力,降低了该处封装盖板20向下凹陷的可能性,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而且,位于显示区14与开孔边框区12之间设置有过渡区13,过渡区13内的支撑柱30提供了大小介于显示区14内支撑力与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力之间的支撑力,起到了过渡的效果,能够防止因支撑力变化突兀对封装盖板20造成损坏。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增大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沿上述方向均匀增大,也可以是每个区域内密度恒定,沿上述方向越靠近开孔11的区域的恒定密度越大。
例如,显示区14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恒定,自显示区14与过渡区13的交界处到开孔边框区12与开孔11的交界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再如,显示区14和过渡区13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恒定,在此基础上,过渡区13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大于显示区14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又如,显示区14、过渡区13和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都设置为均匀排布,即上述三个区域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都设置为恒定值,在此基础上,显示区14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大于过渡区13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大于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以下分别以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进行具体说明,以下两个实施例中,各区域内每个支撑柱30与封装盖板20的接触面的形状和面积均相同,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各区域内支撑柱30的密度改变支撑力。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俯视方向上支撑柱30密度的示意图一。示例性地,阵列排布在显示区14的多个支撑柱30呈均匀分布,均匀分布的密度记为第一密度。本实施例中显示区14内支撑柱30的第一密度为恒定值,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3所示,相邻的支撑柱30之间的间距a<b<c<d<e<f<g。也就是说,自过渡区13与显示区14的交界处到过渡区13与开孔边框区12的交界处,过渡区13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逐渐增大,而且,过渡区13内支撑柱30的最小密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密度,以使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保持增大的趋势。
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也逐渐增大,增大的方向是自开孔边框区12与过渡区13的交界处到开孔边框区12与开孔11的交界处,而且,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最小密度大于过渡区13内支撑柱30的最大密度,以时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保持持续增大的趋势,从而为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图4为图3中支撑柱30密度的变化示意图一,过渡区13和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都设置为逐渐增大,在此基础上,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的增速大于过渡区13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的增速。可以理解的是,开孔边框区12更靠近开孔11,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更接近于封装盖板20位于开孔11上方的部位,因此,本实施例中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的增速更快,由此,便于支撑力在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上快速提升,从而为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此外,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如图5所示,图5为图3中支撑柱30密度的变化示意图二,开孔边框区12与开孔11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区15,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区15为虚拟区,仅用于区分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的不同,缓冲区15的面积可以设置为开孔边框区12的面积的1/5-1/2,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节。
缓冲区15内也设置有多个支撑柱30,缓冲区15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逐渐减小。也就是说,自过渡区13与显示区14的交界处到开孔边框区12与开孔11的交界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先增大后减小,这样设置的原因是为了防止靠近开孔11处的支撑柱30提供过大的支撑力:通过对该缓冲区15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稍作减小,由此降低可能过大的支撑力,在满足对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的足够支撑力的基础上,避免产生的支撑力太大导致封装盖板20难以贴合或被顶起甚至损坏。
实施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俯视方向上支撑柱30密度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相邻的支撑柱30之间的间距a<b<c。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区14、过渡区13以及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均设置为恒定值,这样的设置便于支撑柱30制作。具体地,多个支撑柱30在过渡区13内均匀排布,过渡区13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记为第二密度;多个支撑柱30在开孔边框区12内均匀排布,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记为第三密度,第三密度大于第二密度大于第一密度,以保证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上支撑柱30支撑力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第三密度与第二密度的比值大于第二密度与第一密度的比值,也就是说,从显示区14到过渡区13、从过渡区13到开孔边框区12,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都增大,而且后者密度的增速大于前者密度的增速。可以理解的是,开孔边框区12更靠近开孔11,开孔边框区12内的支撑柱30提供的支撑力更接近于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中从过渡区13到开孔边框区12内支撑柱30的分布密度的增速更快,由此,便于支撑力在沿显示区14指向开孔11的方向上快速提升,从而为封装盖板20与开孔11对应的区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针对每个支撑柱30,支撑柱30为柱状,以平行于封装盖板20的的平面为截面,支撑柱30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环形,当然还可以设置为不规则形状。例如,支撑柱30设置为圆台状,此时其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又如,支撑柱30设置为长方体状,此时其截面形状为方形;再如,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俯视方向上圆筒状支撑柱30的示意图,图中支撑柱30设置为圆筒状,此时其截面形状为圆环形,需要说明的是,圆筒状的支撑柱30可以以开孔11的圆心为圆心设置,沿显示区指向开孔11的方向上的密度变化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和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摄像头,其中,显示装置的结构、功能及实现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具体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10上设置有开孔11,本实施例中摄像头设置在该开孔11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电子书、导航仪、电视、数码相机等任意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具有与实施一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相同的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阵列基板和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封装盖板,所述阵列基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内的开孔区;
所述开孔区包括开孔、围绕所述开孔的边缘设置的开孔边框区;
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封装盖板之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多个所述支撑柱分布在所述显示区和所述开孔边框区,且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呈增大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围绕所述开孔边框区的边缘设置的过渡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最小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逐渐增大,且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最小分布密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最大分布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变化程度大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变化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区还包括位于所述开孔与所述开孔边框区之间的缓冲区,所述缓冲区内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缓冲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开孔的方向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均匀分布;
位于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均匀分布,且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大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边框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比值,大于所述过渡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与所述显示区内的所述支撑柱的分布密度的比值。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以平行于所述封装盖板的平面为截面,所述支撑柱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环形。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239477.0A 2020-03-30 2020-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70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477.0A CN113470511B (zh) 2020-03-30 2020-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9477.0A CN113470511B (zh) 2020-03-30 2020-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0511A true CN113470511A (zh) 2021-10-01
CN113470511B CN113470511B (zh) 2023-09-01

Family

ID=77865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9477.0A Active CN113470511B (zh) 2020-03-30 2020-03-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705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256A (zh) * 2021-10-11 2021-12-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6190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65472A1 (en) * 2018-02-06 2018-12-20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061934A (zh) * 2018-09-30 2018-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56849A (zh) * 2019-03-28 2019-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5533A (zh) * 2019-04-30 2019-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87567A (zh) * 2019-05-15 2019-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03510A (zh) * 2019-10-29 2020-01-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73985A (zh) * 2019-11-29 2020-03-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365472A1 (en) * 2018-02-06 2018-12-20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Under-screen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apparatus,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component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9061934A (zh) * 2018-09-30 2018-12-21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56849A (zh) * 2019-03-28 2019-06-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045533A (zh) * 2019-04-30 2019-07-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187567A (zh) * 2019-05-15 2019-08-3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03510A (zh) * 2019-10-29 2020-01-17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73985A (zh) * 2019-11-29 2020-03-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35256A (zh) * 2021-10-11 2021-12-24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6190A (zh) * 2022-02-08 2022-05-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显示装置
CN114446190B (zh) * 2022-02-08 2023-07-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70511B (zh) 2023-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4426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er reg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9991324B2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71316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143648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95786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26636B (zh) 一种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360840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767713A (zh) 显示装置及其oled基板、oled透光基板
CN113470511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68517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US11049998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599580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31209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8046595A (ja) 電子インク表示パネル
CN110850629A (zh) 彩膜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0963397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533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49018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230025930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00110200A1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160363828A1 (en)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9114271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428432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558088B2 (en) Display substrate motherboard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581145B (zh) 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