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5259A -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65259A
CN113465259A CN202010235952.7A CN202010235952A CN113465259A CN 113465259 A CN113465259 A CN 113465259A CN 202010235952 A CN202010235952 A CN 202010235952A CN 113465259 A CN113465259 A CN 1134652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artment
temperature
refrigeration
chamber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359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65259B (zh
Inventor
盛庆赫
瞿赛
唐学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359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652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652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52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652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652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 F25D19/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efrigeration units with respect to devices or objects to be refrigerated, e.g. infrared detectors with more than one refrigeration un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06Removing frost
    • F25D21/08Removing frost by electric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10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e.g. for built-in type, for corner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17/00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F25D2317/06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 F25D2317/067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not provided for in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air duc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其中,制冷设备包括:本体,本体形成有腔室;隔板组件,设置于腔室内,并将腔室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隔板组件中设置有换热腔;蒸发器,设置于换热腔内;热电制冷装置,设置于隔板组件,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热电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第二间室;控制器,控制器与热电制冷装置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蒸发器的状态和/或第二间室的温度控制热电制冷装置工作。本发明通过隔板组件将腔室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并将蒸发器设置在隔板组件中的换热腔内,因此蒸发器不会占用第一间室或第二间室的有效容积,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容积率。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设备、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对于对开门冰箱等制冷设备,如图1所示,其蒸发器108’和送风风机110’设置在冷冻室101’的后背部,因此会占用冷冻室101’的空间,造成容积率降低。同时冰箱在制冷运行过程中,其制冷组件,如蒸发器可能会结霜,化霜时制冷组件不制冷,可能会造成冷藏室温度上升,导致温度波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体,本体形成有腔室;隔板组件,设置于腔室内,并将腔室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隔板组件中设置有换热腔;蒸发器,设置于换热腔内;热电制冷装置,设置于隔板组件,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热电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第二间室;控制器,控制器与热电制冷装置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蒸发器的状态和/或第二间室的温度控制热电制冷装置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包括本体,本体中形成有腔室,制冷设备能够向腔室内进行供冷。其中,通过隔板组件将腔室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并将蒸发器设置在隔板组件中的换热腔内,因此蒸发器不会占用第一间室或第二间室的有效容积,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容积率。
同时,隔板组件上还设置有热电制冷装置,热电制冷装置包括冷端和热端,在工作时,热电制冷装置能够将冷端一侧的热量转移到热端,最终表现为“热端加热,同时冷端制冷”。其中,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蒸发器,热电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当蒸发器的状态为结霜状态,需要化霜时,仅需控制热电制冷装置工作,通过热端加热蒸发器以实现化霜,同时通过冷端向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内供冷,以避免冷藏室内温度升高造成温度波动,保证了制冷设备的制冷工作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制冷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设置并与本体相连接,换热腔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其中,第一隔板位于隔板组件靠近第一间室的一侧,第二隔板位于隔板组件靠近第二间室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板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本体的侧壁一同围合成一个腔体,即换热腔。换热腔可以是一个矩形腔体,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腔体。其中,第一隔板靠近第一间室,即第一隔板和一部分本体的侧壁一同围合成第一间室。第二隔板靠近第二间室,即第二隔板和另一部分本体的侧壁围合成第二间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热电制冷装置穿设于第二隔板,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位于换热腔内,热电制冷装置的冷端位于第二间室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热电制冷设备穿设于第二隔板,且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位于换热腔内,并朝向蒸发器,热电装置的冷端位于第二间室内。当需要为蒸发器进行化霜时,热电制冷装置工作,将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内的热量转移至换热腔内,进而为蒸发器进行化霜,同时为第二间室供冷,一方面保证了化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二间室内的温度升高。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与控制器和蒸发器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温度控制压缩机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与蒸发器相连接,蒸发器位于换热腔内,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将换热腔内的热量转移至制冷设备的本体之外,并散发到空气中,以实现对腔室内供冷。具体地,由于蒸发器的温度较低,因此容易产生结霜,而一旦蒸发器结霜,其换热效率将大大降低,此时通过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向蒸发器传递热量,融化蒸发器上的结霜,进而实现高效的除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隔板组件还设置有连通至换热腔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其中,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位于第一间室内,且第一送风口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回风口的设置高度;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位于第二间室内,且第二送风口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二回风口的设置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隔板组件设置有连通至换热腔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第一送风口和第一回风口位于第一间室内,并构成向第一间室供冷的“冷冻风道”。具体地,与冷凝器换热后的低温空气经第一送风口吹出,进而向第一间室供冷。同时,与第一间室内空气混合后的冷气继续经第一回风口回到换热腔内,并再次与蒸发器间换热,实现“冷冻”制冷循环。
同时,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位于第二间室内,并构成向第二间室供冷的“冷藏风道”。具体地,与冷凝器换热后的低温空气经第二送风口吹出,进而向第二间室供冷。同时,与第二间室内空气混合后的冷气继续经第二回风口回到换热腔内,并再次与蒸发器间换热,实现“冷藏”制冷循环。
其中,送风口的设置高度高于回风口的设置高度,有利于空气循环,提高制冷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送风风机,与控制器相连接,送风风机设置于换热腔中,且送风风机位于蒸发器靠近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设置有送风风机,送风风机的设置高度高于蒸发器。通过送风风机引导空气自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进入换热腔,并与蒸发器接触换热后经由第一送风口和第二送风口吹入对应的制冷间室,实现对制冷间室的供冷。
其中,风机的设置高度更接近送风口,可以提高对风道中空气的引导效果,进而提高制冷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环戊烷发泡隔板;和/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真空绝热隔板;和/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塑料隔板,且塑料隔板上覆盖设置有发泡保温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保证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隔热效果,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隔热材料。具体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选为环戊烷发泡隔板、真空绝热隔板或覆盖有发泡保温层的塑料隔板。通过设置隔热材料的隔板,可以提高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隔热效果,进而减少制冷时所需的能耗,提高能耗利用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制冷设备中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并获取制冷设备中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控制制冷设备工作。
在该技术方案中,实时获取制冷设备各间室内的温度,并根据间室内的温度判断所需的供冷量,进而控制制冷设备,尤其是制冷设备的压缩机和热电制冷装置按照与所需冷量相匹配的工作方式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压缩机和热电制冷装置所提供的冷量能够满足间室需求,进而保证制冷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量供冷造成的温度波动和能源浪费,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包括热电制冷装置、压缩机和送风风机,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控制制冷设备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确定第一温度高于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开启压缩机和风机,并关闭热电制冷装置;确定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第二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压缩机和风机,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确定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第二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压缩机、风机和热电制冷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以第一间室为“冷冻间室”,第二间室为“冷藏间室”为例。第一间室所需的冷量高于第二间室所需的冷量。若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即需要将第一间室内供冷,由于第一间室所需冷量较大,此时开启供冷能力较强的压缩机和风机,通过压缩机制冷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内供冷,以保证制冷效率。
若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同时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当前仅需向第二间室供冷,而无需向第一间室供冷。由于第二间室所需冷量相对较小,此时通过供冷能力较弱,但能耗较低的热电制冷装置向第二间室供冷,以实现节能减耗。
若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同时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无需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供冷,此时关闭压缩机、风机和热电制冷装置,一方面防止过量供冷造成温度波动,另一方面降低能耗,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制冷设备中蒸发器的状态信息;确定状态信息为结霜状态,关闭压缩机和风机,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根据蒸发器的状态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并在需要除霜时通过热电制冷装置进行除霜。具体地,当确定蒸发器的状态为结霜状态时,关闭压缩机和风机,以防止进一步结霜,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热电制冷装置将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内的热量转移至换热腔,并通过该热量加热蒸发器以融化结霜,在化霜过程中,热电制冷装置通过热端加热蒸发器以实现化霜,同时通过冷端向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内供冷,以避免冷藏室内温度升高造成温度波动,保证了制冷设备的制冷工作效果。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又一个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1’冷冻室,108’蒸发器,110’送风风机。
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本体,102腔室,1022第一间室,1024第二间室,104隔板组件,1042第一隔板,1043换热腔,1044第二隔板,1045第一送风口,1046第一回风口,1047第二送风口,1048第二回风口,106热电制冷装置,108蒸发器,110送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2至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本体100,本体100形成有腔室102;隔板组件104,设置于腔室102内,并将腔室102分隔成第一间室1022和第二间室1024,隔板组件104中设置有换热腔1043;蒸发器108,设置于换热腔1043内;热电制冷装置106,设置于隔板组件104,热电制冷装置106的热端朝向蒸发器108,热电制冷装置106的冷端朝向第二间室1024;控制器,控制器与热电制冷装置106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蒸发器108的状态和/或第二间室1024的温度控制热电制冷装置106工作。
其中,隔板组件104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相对设置并与本体100相连接,换热腔1043位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其中,第一隔板位于隔板组件104靠近第一间室1022的一侧,第二隔板位于隔板组件104靠近第二间室1024的一侧。
热电制冷装置106穿设于第二隔板,热电制冷装置106的热端位于换热腔1043内,热电制冷装置106的冷端位于第二间室1024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组件104还设置有连通至换热腔1043的第一送风口1045、第一回风口1046、第二送风口1047和第二回风口1048;其中,第一送风口1045和第一回风口1046位于第一间室1022内,且第一送风口1045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一回风口1046的设置高度;第二送风口1047和第二回风口1048位于第二间室1024内,且第二送风口1047的设置高度高于第二回风口1048的设置高度。
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环戊烷发泡隔板;和/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真空绝热隔板;和/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为塑料隔板,且塑料隔板上覆盖设置有发泡保温层。
制冷设备还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与控制器和蒸发器108相连接;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的温度控制压缩机工作。
制冷设备还包括:送风风机110,与控制器相连接,送风风机110设置于换热腔1043中,且送风风机110位于蒸发器108靠近第一送风口1045和第二送风口1047的一侧。
在该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包括本体100,本体100中形成有腔室102,制冷设备能够向腔室102内进行供冷。其中,通过隔板组件104将腔室102分隔成第一间室1022和第二间室1024,并将蒸发器108设置在隔板组件104中的换热腔1043内,因此蒸发器108不会占用第一间室1022或第二间室1024的有效容积,提高了制冷设备的容积率。
同时,隔板组件104上还设置有热电制冷装置106,热电制冷装置106包括冷端和热端,在工作时,热电制冷装置106能够将冷端一侧的热量转移到热端,最终表现为“热端加热,同时冷端制冷”。其中,热电制冷装置106的热端朝向蒸发器108,热电制冷装置106的冷端朝向第二间室1024,即冷藏室。当蒸发器108的状态为结霜状态,需要化霜时,仅需控制热电制冷装置106工作,通过热端加热蒸发器108以实现化霜,同时通过冷端向第二间室1024,即冷藏室内供冷,以避免冷藏室内温度升高造成温度波动,保证了制冷设备的制冷工作效果。
具体地,隔板组件10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与本体100的侧壁一同围合成一个腔体,即换热腔1043。换热腔1043可以是一个矩形腔体,或其他不规则形状的腔体。其中,第一隔板靠近第一间室1022,即第一隔板和一部分本体100的侧壁一同围合成第一间室1022。第二隔板靠近第二间室1024,即第二隔板和另一部分本体100的侧壁围合成第二间室1024。
为保证第一间室1022和第二间室1024的隔热效果,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均为隔热材料。具体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可选为环戊烷发泡隔板、真空绝热隔板或覆盖有发泡保温层的塑料隔板。通过设置隔热材料的隔板,可以提高第一间室1022和第二间室1024的隔热效果,进而减少制冷时所需的能耗,提高能耗利用率。
制冷设备的供冷组件主要包括压缩机和与压缩机相连接的蒸发器108,蒸发器108位于换热腔1043内,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将换热腔1043内的热量转移至制冷设备的本体100之外,并散发到空气中,以实现对腔室102内供冷。具体地,由于蒸发器108的温度较低,因此容易产生结霜,而一旦蒸发器108结霜,其换热效率将大大降低,此时通过热电制冷装置106的热端向蒸发器108传递热量,融化蒸发器108上的结霜,进而实现高效的除霜。
热电制冷设备穿设于第二隔板,且热电制冷装置106的热端位于换热腔1043内,并朝向蒸发器108,热电装置的冷端位于第二间室1024内。当需要为蒸发器108进行化霜时,热电制冷装置106工作,将第二间室1024,即冷藏室内的热量转移至换热腔1043内,进而为蒸发器108进行化霜,同时为第二间室1024供冷,一方面保证了化霜效率,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二间室1024内的温度升高。
制冷设备还设置有送风风机110,送风风机110的设置高度高于蒸发器108。通过送风风机110引导空气自第一回风口1046和第二回风口1048进入换热腔1043,并与蒸发器108接触换热后经由第一送风口1045和第二送风口1047吹入对应的制冷间室,实现对制冷间室的供冷。
其中,风机的设置高度更接近送风口,可以提高对风道中空气的引导效果,进而提高制冷效率。
隔板组件104设置有连通至换热腔1043的第一送风口1045、第一回风口1046、第二送风口1047和第二回风口1048,第一送风口1045和第一回风口1046位于第一间室1022内,并构成向第一间室1022供冷的“冷冻风道”。具体地,与冷凝器换热后的低温空气经第一送风口1045吹出,进而向第一间室1022供冷。同时,与第一间室1022内空气混合后的冷气继续经第一回风口1046回到换热腔1043内,并再次与蒸发器108间换热,实现“冷冻”制冷循环。
同时,第二送风口1047和第二回风口1048位于第二间室1024内,并构成向第二间室1024供冷的“冷藏风道”。具体地,与冷凝器换热后的低温空气经第二送风口1047吹出,进而向第二间室1024供冷。同时,与第二间室1024内空气混合后的冷气继续经第二回风口1048回到换热腔1043内,并再次与蒸发器108间换热,实现“冷藏”制冷循环。
其中,送风口的设置高度高于回风口的设置高度,有利于空气循环,提高制冷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送风口1045和第一回风口1046构成第一风道,第二送风口1047和第二回风口1048构成第二风道,其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为独立风道,以避免“串味”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02,获取制冷设备中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并获取制冷设备中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
步骤S304,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控制制冷设备工作。
其中,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和送风风机,如图4所示,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控制制冷设备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S402,确定第一温度高于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开启压缩机和风机,并关闭热电制冷装置;
步骤S404,确定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第二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压缩机和风机,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
步骤S406,确定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且第二温度低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关闭压缩机、风机和热电制冷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实时获取制冷设备各间室内的温度,并根据间室内的温度判断所需的供冷量,进而控制制冷设备,尤其是制冷设备的压缩机和热电制冷装置按照与所需冷量相匹配的工作方式工作,一方面可以保证压缩机和热电制冷装置所提供的冷量能够满足间室需求,进而保证制冷效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过量供冷造成的温度波动和能源浪费,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率。
具体地,以第一间室为“冷冻间室”,第二间室为“冷藏间室”为例。第一间室所需的冷量高于第二间室所需的冷量。若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高于第一温度阈值时,即需要将第一间室内供冷,由于第一间室所需冷量较大,此时开启供冷能力较强的压缩机和风机,通过压缩机制冷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内供冷,以保证制冷效率。
若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同时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高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当前仅需向第二间室供冷,而无需向第一间室供冷。由于第二间室所需冷量相对较小,此时通过供冷能力较弱,但能耗较低的热电制冷装置向第二间室供冷,以实现节能减耗。
若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且同时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说明无需向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供冷,此时关闭压缩机、风机和热电制冷装置,一方面防止过量供冷造成温度波动,另一方面降低能耗,提高制冷设备的工作效能。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502,获取制冷设备中蒸发器的状态信息;
步骤S504,确定状态信息为结霜状态,关闭压缩机和风机,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根据蒸发器的状态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除霜,并在需要除霜时通过热电制冷装置进行除霜。具体地,当确定蒸发器的状态为结霜状态时,关闭压缩机和风机,以防止进一步结霜,并开启热电制冷装置。热电制冷装置将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内的热量转移至换热腔,并通过该热量加热蒸发器以融化结霜,在化霜过程中,热电制冷装置通过热端加热蒸发器以实现化霜,同时通过冷端向第二间室,即冷藏室内供冷,以避免冷藏室内温度升高造成温度波动,保证了制冷设备的制冷工作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完整实施例中,制冷设备为具有对开门结构的冰箱,包括:冷冻室(即第一间室1022)、冷藏室(即第二间室1024)、冷冻室隔板(即第一隔板1042)、冷藏室隔板(即第二隔板1044)、蒸发器108、送风风机110、第一送风口1045、第一回风口1046、第二送风口1047、第二回风口1048、热电制冷装置106。
其中,冷藏室和冷冻室的相对设置关系可以是冷藏室在左,冷冻室在右,或冷冻室在左,冷藏室在右。冷冻室隔板及冷藏室隔板一般为保温材料组成,可以为环戊烷发泡保温材质或者VIP(Vacuum Insulation Panel,真空绝热板)材质或者塑料隔板贴覆保温泡棉等等。
蒸发器可选用冰箱常用的翅片蒸发器,包括直排翅片蒸发器或者叉排翅片蒸发器。送风风机放置在翅片蒸发器的上方,运行后送风风机引导空气将蒸发器的冷量传递至间室。冷冻送风口设置在冷冻室隔板上部,位于风机上方,冷空气通过冷冻送风口吹到冷冻间室内并通过回风口回到蒸发器上从而完成冷冻间室空气的循环。
冷藏送风口设置在冷藏室隔板上部,位于风机上方,冷空气通过冷藏送风口吹到冷藏间室内,并通过冷藏回风口回到蒸发器上从而完成冷藏间室空气的循环。半导体热端设置在蒸发器与冷藏室隔板之间,当蒸发器需要化霜时,半导体热端工作加热冻蒸发器化霜,半导体冷端设置在冷藏室隔板,半导体热端工作时冷端温度降低可以补偿冷藏室的冷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将翅片蒸发器放置在冷冻室和冷藏室中间隔层,蒸发器不再需要占用的冷冻室的空间,进而提高了产品容积率。同时由于采用这种设置,原本冷冻室背部放置低温的蒸发器而产生的箱体负荷会降低从而节约了能耗。
同时,通过半导体装置给蒸发器化霜同时可,以利用其产生的冷量补偿给冷藏室,降低了冰箱能耗。
具体地,对冰箱的控制逻辑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2430974750000121
由于存在冷藏室不请求制冷而冷冻室需要化霜,使得半导体持续给冷藏室制冷的情况,冷藏室的出风口面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减小调整。
实施例四:
如图6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600,包括:
存储器602,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4,被配置为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600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因此,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发明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形成有腔室;
隔板组件,设置于所述腔室内,并将所述腔室分隔成第一间室和第二间室,所述隔板组件中设置有换热腔;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换热腔内;
热电制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隔板组件,所述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朝向所述蒸发器,所述热电制冷装置的冷端朝向所述第二间室;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热电制冷装置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蒸发器的状态和/或所述第二间室的温度控制所述热电制冷装置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相对设置并与所述本体相连接,所述换热腔位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隔板位于所述隔板组件靠近所述第一间室的一侧,所述第二隔板位于所述隔板组件靠近所述第二间室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制冷装置穿设于所述第二隔板,所述热电制冷装置的热端位于所述换热腔内,所述热电制冷装置的冷端位于所述第二间室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与所述控制器和所述蒸发器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一间室和所述第二间室的温度控制所述压缩机工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设置有连通至所述换热腔的第一送风口、第一回风口、第二送风口和第二回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一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一间室内,且所述第一送风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回风口的设置高度;
所述第二送风口和所述第二回风口位于所述第二间室内,且所述第二送风口的设置高度高于所述第二回风口的设置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风风机,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送风风机设置于所述换热腔中,且所述送风风机位于所述蒸发器靠近所述第一送风口和所述第二送风口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为环戊烷发泡隔板;和/或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为真空绝热隔板;和/或
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为塑料隔板,且所述塑料隔板上覆盖设置有发泡保温层。
8.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制冷设备中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并获取所述制冷设备中第二间室对应的第二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热电制冷装置、压缩机和送风风机,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温度和所述第二温度控制所述制冷设备工作的步骤,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高于所述第一间室对应的第一温度阈值,开启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并关闭所述热电制冷装置;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二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并开启所述热电制冷装置;
确定所述第一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二温度低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关闭所述压缩机、所述风机和所述热电制冷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所述制冷设备中蒸发器的状态信息;
确定所述状态信息为结霜状态,关闭所述压缩机和所述风机,并开启所述热电制冷装置。
11.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被配置为适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被配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2010235952.7A 2020-03-30 2020-03-30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4652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952.7A CN113465259B (zh) 2020-03-30 2020-03-30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35952.7A CN113465259B (zh) 2020-03-30 2020-03-30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5259A true CN113465259A (zh) 2021-10-01
CN113465259B CN113465259B (zh) 2022-09-13

Family

ID=7786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35952.7A Active CN113465259B (zh) 2020-03-30 2020-03-30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652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520A (zh) * 2021-07-01 2021-10-08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可控制冷量与风量的食品冷藏保鲜贮藏箱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6826A (zh) * 2016-07-06 2016-12-0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及其除湿方法
CN10640344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除霜方法
CN109341182A (zh) * 2018-11-26 2019-02-1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器具的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09764601A (zh) * 2018-12-18 2019-05-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4597A (zh) * 2018-12-14 2019-05-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制冷方法
CN109764600A (zh) * 2018-12-18 2019-05-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03442A (zh) * 2015-07-31 2017-02-15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除霜方法
CN106196826A (zh) * 2016-07-06 2016-12-0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冰箱及其除湿方法
CN109341182A (zh) * 2018-11-26 2019-02-15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制冷器具的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09764597A (zh) * 2018-12-14 2019-05-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制冷方法
CN109764601A (zh) * 2018-12-18 2019-05-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4600A (zh) * 2018-12-18 2019-05-17 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3520A (zh) * 2021-07-01 2021-10-08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可控制冷量与风量的食品冷藏保鲜贮藏箱
CN113483520B (zh) * 2021-07-01 2022-05-27 哈尔滨商业大学 一种可控制冷量与风量的食品冷藏保鲜贮藏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65259B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18936A (en) Refrigerating cycle utilizing cold accumulation material
CN107289707B (zh) 风冷冰箱
US10890364B2 (en) Refrigerator with ice maker
CN107314600B (zh) 冰箱及其冷藏室制冰机脱冰机构
WO2020175825A1 (ko)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WO2020175829A1 (ko)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US20190271497A1 (en) Refrigerator
JP3904866B2 (ja) 冷蔵庫
JPH11173729A (ja) 冷蔵庫
CN113465259B (zh) 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存储介质
CN210832700U (zh) 冰箱
CN116465133A (zh) 冰箱
CN113915815A (zh) 冰箱
CN113465260A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4197851B2 (ja) 冷蔵庫
CN113324362A (zh) 制冷设备和冷媒充注量的确定方法
WO2020175824A1 (ko) 냉장고의 제어 방법
JP2005221144A (ja) 冷蔵庫
CN218821109U (zh) 蒸发器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9841693U (zh) 制冷设备
CN217031739U (zh) 冰箱
CN220250396U (zh) 冷藏设备
CN107218756B (zh) 门体制冰机脱冰机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KR100305542B1 (ko) 냉장고의증발기
CN210374253U (zh) 一种用于美式冰箱的单蒸发器三温区风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