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4920A - 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 Google Patents

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4920A
CN113454920A CN202080013925.3A CN202080013925A CN113454920A CN 113454920 A CN113454920 A CN 113454920A CN 202080013925 A CN202080013925 A CN 202080013925A CN 113454920 A CN113454920 A CN 1134549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polarization
wireless device
antenna panel
network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392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O·赞德
F·卢塞克
E·本特松
赵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Grou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454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49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H04W8/24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52Multi-user MIMO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方法。本公开提供了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无线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无线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与网络节点通信,该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一天线面板。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生成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第一标识符指示第一天线面板。该方法包括向网络节点发送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

Description

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背景技术
无线设备可以配备有形成天线结构的多个天线元件或天线面板,并且各个天线元件或天线面板可以具有不同的天线特性。
无线设备可以移动,并且该移动可能影响无线设备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相对于网络节点的天线布置的极化性能。
无线设备可以调节其接收波束,以便找到与最强同步信号相关联的方向。
然而,同步信号的极化对于无线设备或网络节点可能不是最佳的,这取决于各个侧上的天线元件的当前布置。
网络节点不能识别无线设备的天线元件所使用的极化。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一种无线设备和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减轻、缓和或解决现有缺点的方法。本文的实施方式向网络节点提供改进的能力报告,从而便于网络节点能够根据极化优化与无线设备的通信。例如,本文公开的从天线面板接收强信号的网络节点能够从无线设备请求在相同空间方向但正交极化的参考信号的传输,所述天线面板被如所公开那样标识并且指示两个极化。
本公开提供了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无线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无线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一天线面板)与网络节点通信。该方法包括基于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生成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第一标识符指示第一天线面板。该方法包括向网络节点发送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
此外,提供了一种无线设备,所述无线设备包括:无线接口模块,所述无线接口模块包括多个天线面板;存储器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本文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一种方法。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在网络节点中执行的用于调整(adapt)发送策略的方法。网络节点被配置成与无线设备通信。该方法包括从无线设备接收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指示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该方法包括根据极化指示符调整用于无线设备的发送策略。
此外,提供了一种网络节点,该网络节点包括:无线接口模块、存储器模块和处理模块,其中,该网络节点被配置成执行本文公开的方法。
本公开的优点在于,网络节点可以基于本文公开的来自无线设备的能力报告来优化与无线设备的通信,并由此根据从无线设备接收的信号的极化特性来调整通信策略。
因此,网络节点能够确定是否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并且能够基于极化特性请求无线设备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 Reference Signal)。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考附图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包括示例性网络节点和示例性无线设备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用于向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节点进行极化报告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在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节点中执行的用于调整发送策略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无线设备的框图,以及
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网络节点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当相关时,参考附图描述各种示例实施方式和细节。应当注意,附图可以按比例绘制,也可以不按比例绘制,并且在整个附图中,相似结构或功能的元件由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还应注意,附图仅旨在促进实施方式的描述。它们不旨在作为本发明的详尽描述或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另外,例示的实施方式不必具有所示的所有方面或优点。结合特定实施方式描述的方面或优点不必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即使未如此例示或未如此明确地描述,也可以在任何其它实施方式中实践。
设想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例如新无线电,NR)中,无线设备配备有多个天线面板。一些天线面板可以包括双极化天线(即,贴片天线),而其它天线面板可以不包括双极化天线。对于上行链路(UL)SRS传输,本文讨论的机制包括例如对SRS的标识(ID),该ID指示哪个天线面板已发送SRS。本公开利用关于用于发送例如SRS信号的天线面板的信息。
NR基于波束对(即,无线设备处(例如,用于UL的UE处)的发送波束(tx-波束)和网络节点处(例如,gNB和/或基站(BS)处)的接收波束(rx-波束))来循环操作。当在具有高信号强度的网络节点处接收到从无线设备发送的SRS时,网络节点没有关于天线结构或极化特性的信息,网络节点可能难以确定:1)存在类似强度的另一tx-波束(因为SRS是从双极化面板发射的),还是2)不存在类似强度的其它tx-波束(因为SRS是从单极化面板发射的)。当网络节点知晓与天线结构相关联的极化特性时,本文公开的网络节点可以决定在情形1)的情况下使用MIMO,而在情形2)的情况下不使用MIMO。
换句话说,当从无线设备接收到SRS时,网络节点明智地知道在正交极化的相同物理方向上是否存在来自无线设备的另一tx-波束。
本公开提出利用与天线面板相关的标识符来使对应的天线面板极化信息经由能力报告可用于网络节点(例如,gNB)。
例如,如果网络节点(例如,gNB)知晓在相同方向上存在正交极化波束,则可以预期该波束具有类似的质量,从而促进极化MIMO,或者促使(可能触发)网络节点请求无线设备(例如,UE)也在其它极化中发送SRS。如果网络节点知晓不存在正交极化波束(即,在相同方向上不存在正交极化波束),则网络节点不需要考虑极化MIMO。
为清楚起见,这些图是示意性的和简化的,并且它们仅示出了对于理解本发明必不可少的细节,而省略了其它细节。贯穿全文,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公开的包括示例性网络节点400和示例性无线设备300的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视图。
如本文中详细讨论的,本公开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1,该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蜂窝系统,例如3GPP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无线设备300和/或网络节点400。无线设备300被配置成经由网络节点400与无线通信系统1的网络通信。
本文公开的网络节点是指无线电网络节点,诸如在无线电接入网络中操作的无线电接入网络节点,诸如BS、eNB和/或gNB。网络节点可以包括发送接收点TRP。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网络节点可以包括多个TRP。
本文描述的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无线设备300、300A和/或一个或更多个网络节点400,诸如以下项中的一者或更多者:BS、eNB、gNB和/或接入点。
网络节点可以指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网络的实体,该实体用于建立和控制用于与一个或更多个无线设备通信的空中接口。
无线设备可以指以下项中的一者或更多者:移动设备、移动或固定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电话设备。在3GPP下的规范中,无线设备通常被称为用户设备UE。
无线设备300、300A可以被配置成经由无线链路(或无线电接入链路)10、10A与网络节点400通信。无线设备3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301(例如天线面板模块),无线接口模块301包括多个天线面板301A、301B,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一天线面板301A和可选的第二天线面板301B。无线设备3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301,该无线接口模块301包括多个天线面板301A、301B。
天线面板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例如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天线元件的一个或更多个天线阵列。
天线面板可以由标识符(例如,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波束标识符)来标识。本文公开的天线面板标识符是指标识天线面板和/或天线子面板的标识符。天线面板标识符可以被看作是在无线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中建立天线面板的标识的参数。波束标识符可以指标识天线面板的波束的标识符。例如,波束标识符指示哪个波束用于发送,并且天线面板标识符指示从哪个天线面板发送波束。从网络节点的角度看,波束标识符可以用于标识天线面板。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无线设备中,第一天线面板301A和第二天线面板301B可以在无线设备中间隔开布置。
可以设想,两个或更多个天线面板形成天线布置。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实施方式中,第一天线面板301A被配置成经由第一波束在第一方向上接收和/或发送无线电信号,而第二天线面板被配置成经由第二波束在第二方向上接收和/或发送无线电信号。无线设备300由此被配置成使用空间分集和/或发送/接收分集与网络节点通信。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不同于第二方向。换句话说,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可以具有不同的方向,例如不同的空间方向。
本公开提供了无线设备300利用3GPP系统的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波束标识符来使对应的天线面板极化信息经由能力报告可用于网络节点400(例如,gNB)。这样,网络节点400能够识别MIMO是否可以用于特定波束。
例如,当网络节点400基于所公开的能力报告(包括与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获得在相同方向上存在正交极化波束时,可以预期该波束具有类似的质量,从而促进极化MIMO,或者促使网络节点400请求无线设备300也在其它极化中发送SRS。例如,当网络节点400基于所公开的能力报告(包括与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确定不存在双极化(即,在相同方向上不存在正交极化波束)时,网络节点不需要考虑相同空间波束内的极化MIMO。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由无线设备执行的示例方法100的流程图。
该方法100在无线设备中执行以用于极化报告。无线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无线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一天线面板)与网络节点通信。
该方法100包括基于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生成S102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第一标识符可以指示第一天线面板。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第一标识符是标识第一天线面板的标识符。例如,指示天线面板的标识符可以包括波束标识符(例如,由天线面板发送的波束ID)和/或天线面板标识符(例如,面板ID)。
基于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生成S102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可以包括基于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生成与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一波束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
该方法100包括向网络节点发送S104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
例如,利用所公开的由无线设备(例如UE)进行的能力报告,通过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将关于每天线面板(例如第一天线面板)的极化数量的信息报告给网络节点。
例如,当第一天线面板是单极化的(即,具有一个极化)时,能力报告可以包括设置为1或任何预定其它值的标志以及第一标识符,以向网络节点指示第一天线面板具有单极化。例如,当第一天线面板是双极化的(即,具有两个极化)时,能力报告可以包括设置为2或任何预定其它另选值的标志以及第一标识符,以向网络节点指示第一天线面板具有双极化。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二天线面板。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方法100包括基于第二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生成S106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第二标识符可以指示第二天线面板。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指示第二天线面板的第二标识符包括第二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二波束标识符。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方法100包括向网络节点发送S108能力报告。能力报告可以包括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能力报告包括与第一天线面板的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以及与第二天线面板的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指示第一天线面板的第一标识符包括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一波束标识符。本文公开的天线面板标识符(例如,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是指标识天线面板的标识符。波束标识符(例如,第一波束标识符)可以指标识天线面板的波束的标识符。例如,波束标识符指示哪个波束用于发送,并且天线面板标识符指示从哪个天线面板发送波束。从网络节点的角度看,波束标识符可以用于标识天线面板。有利地,极化指示符(例如,极化特性的信息)可以被附加到能力报告中的波束标识符。例如,极化指示符可以指示波束是从单极化天线面板还是双极化天线面板发送的。在后一种情况下,极化指示符可以包括指示波束具有哪个特定极化的指示符。这可以改进性能,因为报告给网络节点(例如,gNB)的极化指示符指示在某一方向内的两个极化是否已经被实际发送。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指示第二天线面板的第二标识符包括第二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二波束标识符。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可以动态地改变天线面板标识符。例如,包括单极化天线和双极化天线的天线面板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看作两个天线面板,其中,一个天线面板可以具有单极化天线,并且另一天线面板可以具有双极化天线。因此,本公开允许极化指示符动态地调节。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第一天线面板形成包括多个天线面板的天线面板模块的一部分。换言之,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天线面板可以是天线面板模块的子部分。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天线模块可以包括具有变化的极化特性的子面板。可以设想,天线模块的一部分由双极化天线组成。换句话说,天线模块可以包括单极化和双极化天线面板或天线元件。所公开的与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允许在能力报告期间向网络节点(例如,gNB)指示天线模块的每天线面板的极化特性,所述标识符与形成包括多个天线面板的天线模块的一部分的天线面板相关。
可以理解,天线面板可以被看作包括子面板。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极化指示符与标识符相关联,该标识符与形成包括多个天线子面板的天线面板的一部分的子面板相关。所公开的极化指示符允许在能力报告期间向网络节点(例如,gNB)指示天线面板的每子面板的极化特性。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第一天线面板和/或第二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包括极化数量和/或频带。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极化特性可以基于例如频带而不同。可选地,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可以包括天线端口关联(例如,天线面板具有多少数字端口)。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确定(S103)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是否已由无线设备发送100包括:当确定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未由无线设备发送时,向网络节点发送S104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例如,包括与SRS发送面板的标识符(例如,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的能力报告被与网络节点(例如,gNB)共享。然而,这增加了当重复发信号时所承载(发送)的开销。有利地,本公开提供了在第一实例处发送与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从而减少开销。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方法100包括:当确定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已由无线设备发送时,放弃S105向网络节点发送包括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的能力报告。例如,当在能力报告中第二次发送相同的标识符时,生成能力报告以便不包含极化指示符。
100,当确定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先前已由无线设备发送时,放弃向网络节点发送包括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的能力报告。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由网络节点执行的示例方法200的流程图。该方法200在网络节点(例如图1和5的网络节点400)中执行,用于调整发送策略。网络节点被配置成与无线设备通信。方法200包括从无线设备接收S202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指示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极化指示符指示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极化特性。
方法200包括根据极化指示符调整S204用于无线设备的发送策略。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极化特性包括极化数量和/或频带。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方法200包括,当极化指示符指示天线面板的双极化时,根据极化指示符调整S204用于无线设备的发送策略包括启用S204A基于极化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例如,基于极化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在天线面板的对应于标识符的至少两个波束(例如,具有相同空间方向的两个波束)上执行。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方法中,指示天线面板的标识符包括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波束标识符。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无线设备300的框图。无线设备3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301、处理模块303和存储器模块302。无线接口模块301包括多个天线面板,该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一天线面板301A和第二天线面板301B。无线设备30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图2中所公开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无线设备300被配置成使用无线通信系统(如图1中所例示的)与网络节点(例如本文所公开的网络节点400)通信。
包括多个天线面板的接口模块301被配置成经由无线通信系统(诸如3GPP系统,诸如支持能力报告的3GPP系统)进行无线通信。
无线设备300或处理模块303被配置成基于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来生成(例如经由生成器模块303A)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其中,第一标识符指示第一天线面板。第一标识符可以包括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一波束标识符。
无线设备300或无线接口模块301被配置成向网络节点发送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无线设备中,无线设备30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图2中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处理器模块303可选地被配置成执行图2中公开的操作中的任一操作(例如S103、S105、S106、S108)。无线设备300的操作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模块302)上并且由处理器模块303执行的可执行逻辑例程(例如,代码行、软件程序等)的形式体现。
此外,无线设备300的操作可以被认为是无线模块被配置成执行的方法。而且,尽管所描述的功能和操作可以以软件来实现,但是这样的功能也可以经由专用硬件或固件或者硬件、固件和/或软件的某种组合来执行。
存储器模块302可以是缓冲器、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可移除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它合适的设备中的一者或更多者。在典型的布置中,存储器模块302可以包括用于长期数据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用作处理器模块303的系统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模块302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与处理器模块304交换数据。在存储器模块302与处理器模块303之间也可以存在控制线和地址总线(图4中未示出)。存储器模块302被认为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存储器模块303可以被配置成在存储器模块303的一部分中存储能力报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网络节点400的框图。网络节点400包括存储器模块401、处理模块402和无线接口模块403。无线接口模块403包括多个天线面板403A、403B。网络节点40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图3中公开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网络节点400被配置成使用无线通信系统(如图1中所例示的)与无线设备(诸如本文所公开的无线设备300)通信。无线接口模块403被配置成经由诸如3GPP系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与无线设备通信。
网络节点400被配置成使用无线通信系统(如图1中所例示的)与无线设备(诸如本文所公开的无线设备300)通信。
包括多个天线面板的无线接口模块403被配置成经由无线通信系统(诸如3GPP系统,诸如支持能力报告的3GPP系统)进行无线通信。
网络节点400或无线接口模块403被配置成从无线设备接收能力报告,该能力报告包括与指示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
网络节点400或处理模块402被配置成根据接收到的极化指示符调整用于无线设备的发送策略。
在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网络节点中,网络节点400可以被配置成执行图3中描述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处理器模块402可选地被配置成执行图3中公开的操作中的任一操作,例如S204A。网络节点400的操作可以以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器模块401)上并且由处理器模块402执行的可执行逻辑例程(例如,代码行、软件程序等)的形式体现。
此外,网络节点400的操作可以被认为是网络节点被配置成执行的方法。而且,尽管所描述的功能和操作可以以软件来实现,但是这样的功能也可以经由专用硬件或固件或者硬件、固件和/或软件的某种组合来执行。
存储器模块401可以是缓冲器、闪速存储器、硬盘驱动器、可移除介质、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其它合适的设备中的一者或更多者。在典型的布置中,存储器模块401可以包括用于长期数据存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和用作处理器模块402的系统存储器的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器模块401可以通过数据总线与处理器模块402交换数据。在存储器模块401与处理器模块402之间也可以存在控制线和地址总线(图5中未示出)。存储器模块401被认为是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根据本公开的方法和产品(网络节点和无线设备)的实施方式在以下各项中列出:
1.一种在无线设备中执行的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无线设备的包括第一天线面板的多个天线面板与网络节点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来生成(S102)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面板;
-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S104)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
2.根据项目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天线面板包括第二天线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来生成(S106)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符指示所述第二天线面板;
-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S108)所述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极化指示符。
3.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包括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一波束标识符。
4.根据项目2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包括第二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二波束标识符。
5.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形成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面板的天线面板模块的一部分。
6.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或第二天线面板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包括极化数量和/或频带。
7.根据前述项目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S103)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是否已由所述无线设备发送,
-当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未由所述无线设备发送时,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S104)所述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
8.一种在网络节点中执行的用于调整发送策略的方法,其中,所述网络节点被配置成与无线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无线设备接收(S202)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指示所述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
-根据所述极化指示符调整(S204)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发送策略。
9.根据项目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指示符指示所述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极化特性。
10.根据项目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特性包括极化数量和/或频带。
11.根据项目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极化指示符指示双极化时,根据所述极化指示符调整(S204)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发送策略包括启用(S204)基于极化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
12.根据项目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述标识符包括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波束标识符。
13.一种无线设备(300),所述无线设备(3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301)、存储器模块(302)和处理模块(303),所述无线接口模块(301)包括多个天线面板(301A、301B),其中,所述无线设备(300)被配置成执行根据项目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14.一种网络节点(400),所述网络节点(4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403)、存储器模块(401)和处理模块(402),其中,所述网络节点(400)被配置成执行根据项目8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辅”、“第三级”等的使用不暗含任何特定顺序,而是被包括以标识各个要素。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辅”、“第三级”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而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辅”、“第三级”等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另一要素区分开。注意,“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主”、“辅”、“第三级”等词语在此和其它地方仅用于标记目的,并不旨在表示任何特定空间或时间顺序。此外,第一要素的标记并不暗示第二要素的存在,反之亦然。
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5包括以实线例示的一些模块或操作以及以虚线例示的一些模块或操作。包括在实线中的模块或操作是包括在最广泛的示例实施方式中的模块或操作。包括在虚线中的模块或操作是示例实施方式,其可以被包括在实线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块或操作之中,或者是实线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块或操作的部分,或者是除实线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模块或操作之外可以采取的另外的模块或操作。应当理解,这些操作不必以所呈现的顺序执行。此外,应当理解,并非所有操作都需要执行。可以以任何顺序和任何组合来执行示例性操作。
要注意的是,词语“包括”并不一定排除所列出的要素或步骤之外的其它要素或步骤的存在。
要注意的是,在要素之前的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要素。
还应当注意,任何附图标记都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可以至少部分地借助硬件和软件两者来实现示例实施方式,并且可以用相同的硬件项目来表示多个“装置”、“单元”或“设备”。
在方法步骤或处理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了本文所述的各种示例方法、设备、节点和系统,这些方法步骤或处理在一个方面可以通过体现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产品来实现,包括由网络环境中的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诸如程序代码)。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可移除存储设备和不可移除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光盘(CD)、数字通用光盘(DVD)等。通常,程序模块可以包括执行指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相关联的数据结构和程序模块表示用于执行本文公开的方法的步骤的程序代码的示例。这样的可执行指令或相关联的数据结构的特定序列表示用于实现在这样的步骤或处理中描述的功能的对应动作的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特征,但是应当理解,它们并不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发明,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要求保护的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例示性的而非限制性的。要求保护的发明旨在覆盖所有另选方式、修改和等同形式。

Claims (19)

1.一种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所述方法在无线设备中执行,其中,所述无线设备被配置成使用所述无线设备的多个天线面板与网络节点通信,所述多个天线面板包括在所述无线设备中间隔开布置的第一天线面板和第二天线面板,使得所述第一天线面板被配置成经由第一波束在第一方向上接收和/或发送无线电信号,而所述第二天线面板被配置成经由第二波束在第二方向上接收和/或发送无线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波束和第二波束具有不同的空间方向,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来生成(S102)与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一极化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符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面板;以及
-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S104)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来生成(S106)与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第二极化指示符,其中,所述第二标识符指示所述第二天线面板;以及
-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S108)所述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所述第二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二极化指示符。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包括第一天线面板标识符。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一天线面板的所述第一标识符包括第一波束标识符。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所述第二标识符包括第二天线面板标识符和/或第二波束标识符。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形成包括所述多个天线面板的天线面板模块的一部分。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包括极化数量。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天线面板和/或所述第二天线面板的所述一个或更多个极化特性包括频带。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S103)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是否已由所述无线设备发送;以及
-当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未由所述无线设备发送时,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S104)所述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先前已由所述无线设备发送时,放弃(S105)向所述网络节点发送包括与所述第一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第一极化指示符的所述能力报告。
11.一种用于调整发送策略的方法,所述方法在网络节点中执行,其中,所述网络节点被配置成与无线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无线设备接收(S202)能力报告,所述能力报告包括与指示所述无线设备的天线面板的标识符相关联的极化指示符;以及
-根据所述极化指示符调整(S204)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发送策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指示符指示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天线面板的极化特性。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特性包括极化数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极化特性包括频带。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极化指示符指示双极化时,根据所述极化指示符调整(S204)用于所述无线设备的所述发送策略包括启用(S204A)基于极化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述标识符包括天线面板标识符。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指示所述天线面板的所述标识符包括波束标识符。
18.一种无线设备(300),所述无线设备(3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301)、存储器模块(302)和处理模块(303),所述无线接口模块(301)包括多个天线面板(301A、301B),其中,所述无线设备(300)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19.一种网络节点(400),所述网络节点(400)包括无线接口模块(403)、存储器模块(401)和处理模块(402),其中,所述网络节点(400)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一方法。
CN202080013925.3A 2019-02-15 2020-01-14 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Pending CN1134549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950182-4 2019-02-15
SE1950182 2019-02-15
PCT/SE2020/050031 WO2020167195A1 (en) 2019-02-15 2020-01-14 Methods for polarization reporting; related wireless devic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4920A true CN113454920A (zh) 2021-09-28

Family

ID=6918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3925.3A Pending CN113454920A (zh) 2019-02-15 2020-01-14 用于极化报告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4360B2 (zh)
EP (1) EP3925084A1 (zh)
JP (2) JP2022520621A (zh)
KR (1) KR20210122824A (zh)
CN (1) CN113454920A (zh)
WO (1) WO202016719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05314A1 (en) 2020-08-28 2023-07-05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by rotating antenna structures
US11476574B1 (en) 2022-03-31 2022-10-18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riving polarization shifting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US11476585B1 (en) 2022-03-31 2022-10-18 Isco International, Llc Polarization shifting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US11990976B2 (en) * 2022-10-17 2024-05-21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larization adaptation to reduce propagation loss for a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antenna
US11956058B1 (en) 2022-10-17 2024-04-09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device 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 (SINR) improvement via polarization adjusting/optimization
US11985692B2 (en) 2022-10-17 2024-05-14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ntenna integrated radio (AIR) downlink and uplink beam polarization adaptation
US11949489B1 (en) 2022-10-17 2024-04-02 Isco International,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ing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 (MIMO) beam isolation via alternating polarization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503A (zh) * 2005-12-24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接口路由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传输方法
CN101047484A (zh) * 2006-06-21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层重传方法和系统
EP2797240A1 (en) * 2013-04-26 2014-10-29 BlackBerry Limited Antenna polarization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70033848A1 (en) * 2015-08-02 2017-02-02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polarized antennas
US20180034623A1 (en) * 2016-08-01 2018-02-01 Movandi Corporation Wireless Receiver with Axial Ratio and Cross-Polarization Calibration
US20180063693A1 (en) * 2016-09-01 2018-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dual-polariz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082550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信息上报、获取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8141255A (zh) * 2015-10-12 2018-06-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一组端口的pmi报告
CN108476050A (zh) * 2015-11-11 2018-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管理的网络节点、无线设备和方法
WO2018171355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8182381A1 (ko) * 2017-03-31 2018-10-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232294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with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multi-panel operation
US20190028167A1 (en) * 2015-10-21 2019-01-24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beam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04794B (zh) * 2016-03-18 2020-02-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csi反馈方法及装置
TWI710227B (zh) * 2018-08-17 2020-11-11 美商Idac控股公司 多trp之波束管理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70503A (zh) * 2005-12-24 2006-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接口路由设备的链路状态信息传输方法
CN101047484A (zh) * 2006-06-21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层重传方法和系统
EP2797240A1 (en) * 2013-04-26 2014-10-29 BlackBerry Limited Antenna polarization optimization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20170033848A1 (en) * 2015-08-02 2017-02-02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via polarized antennas
CN108141255A (zh) * 2015-10-12 2018-06-08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一组端口的pmi报告
US20190028167A1 (en) * 2015-10-21 2019-01-24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beam 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
CN108476050A (zh) * 2015-11-11 2018-08-31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管理的网络节点、无线设备和方法
US20180034623A1 (en) * 2016-08-01 2018-02-01 Movandi Corporation Wireless Receiver with Axial Ratio and Cross-Polarization Calibration
US20180063693A1 (en) * 2016-09-01 2018-03-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e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dual-polarizati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O2018082550A1 (zh) * 2016-11-04 2018-05-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信息上报、获取方法、终端及基站
WO2018171355A1 (zh) * 2017-03-24 2018-09-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波束处理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18182381A1 (ko) * 2017-03-31 2018-10-04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80135874A (ko) * 2017-03-31 2018-12-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WO2018232294A1 (en) * 2017-06-16 2018-12-20 Intel IP Corporation Beam management with multi-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 multi-panel oper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74360B2 (en) 2024-04-30
EP3925084A1 (en) 2021-12-22
US20220109977A1 (en) 2022-04-07
KR20210122824A (ko) 2021-10-12
JP2022520621A (ja) 2022-03-31
JP2024023422A (ja) 2024-02-21
WO2020167195A1 (en) 2020-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4360B2 (en) Methods for polarization reporting; related wireless devices and related network nodes
KR101895394B1 (ko) 프리코딩 행렬 집합 결정 방법 및 장치, 파라미터 지시 정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86813B (zh) 用于基站的方法、用于用户设备的方法、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US882440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JPWO2016163542A1 (ja) ビーム選択方法、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US10742298B2 (en) Beam management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20190059956A (ko) 안테나 빔 관리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US10992363B2 (e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CN102064870A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装置
KR20190055142A (ko) 신호 전송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US11736182B2 (en) Operating devi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74104B1 (ko) 통신 디바이스로부터의 빔 보고
CN111937234B (zh) 用于毫米波mimo模式选择的方法和设备
CN111446996B (zh)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07294887B (zh) 用于mimo天线阵列中的数据预编码的方法和设备
CN112567640B (zh) 极化信息共享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3412582A (zh) 用于波束对应信号通知的方法、相关无线设备和相关网络节点
US20230052506A1 (en) Method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assisted sd beam and fd vector reporting for type ii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US11323170B2 (en) Beam tr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2753172A (zh) 通信装置中降低干扰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