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53216B -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53216B
CN113453216B CN202110668572.7A CN202110668572A CN113453216B CN 113453216 B CN113453216 B CN 113453216B CN 202110668572 A CN202110668572 A CN 202110668572A CN 113453216 B CN113453216 B CN 1134532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quipment
terminal device
terminal
informa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6857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53216A (zh
Inventor
张涛
郑雨婷
成晨
高洁
吴洋
关键
张帆
宋春涛
晁昆
程新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6857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532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532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532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2Processing or transfer of terminal data, e.g. status or physical capabilit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能够使得所确定的用户终端设备更加完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本申请实施例用于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过程中。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运营商网络是以运营商为单位进行规划的通信网络,包括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具有不同的特质。其中,移动网具有适用性更广,没有地域限制的特质。固定网络具有地域限制的特质,主要应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场所。
虽然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均属于运营商网络,但是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即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之间的信息无法共享互通,使得在处于不同网络下的终端设备与用户进行匹配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导致用户与终端设备之间无法进行全量的匹配,进而造成信息缺失,运营商无法更好的了解用户行为,无法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能够使得所确定的用户终端设备更加完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根据用户与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为用户的终端设备,即对用户在多个网络下所关联的终端设备进行汇总和整理,确定多种终端设备为用户的终端设备,使得所确定的用户终端设备更加全量化,便于运营商通过用户的终端设备分析得知更多用户的信息(例如,兴趣偏好、行为特征、消费等级、常驻区域、行驶轨迹等),并便于运营商根据上述信息实现营销场景的创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之前,还包括:获取接入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根据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根据第二信息建立特征库;特征库包括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信息建立特征库,可以方便后续查询终端设备的信息,为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提供便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包括: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为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不仅确定了在各个网络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所对应的终端设备,使得获取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更加完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包括: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在该种实现方式中,不仅确定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还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使得所确定的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能够更加完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时空序列用于表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第五终端设备为具有预设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或者,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最小的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在该种实现方式中,通过计算设备之间的时间序列的累计距离的方法确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匹配关系,与用户所确认终端设备匹配上就是与用户匹配上,即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中再加入第四终端设备,使得更加全量化的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单元;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确定接入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通信单元;通信单元,用于获取接入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建立特征库;特征库包括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为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包括: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具体用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时空序列用于表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第五终端设备为具有预设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或者,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最小的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终端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上运行时,使得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组成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地描述。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或者用于区别对同一对象的不同处理,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以方便读者理解。
(1)移动网络是指用户可以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掌上电脑,或者其它便携式终端设备)接入的公共网络。通常情况下,移动终端设备可以通过SIM卡接入移动网络,实现对移动网络的访问。
移动网络可以分为人联网和物联网两个部分,以下对人联网和物联网分别进行说明。
人联网:是以人为核心,移动互联网为主载,强调人的实时、互动、体验等感知的网络。
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之间的互联互通。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物联网的终端设备称为物联网设备。物联网设备在物联网中虽然具有自身独立的标识,但是并不具有统一标识,可以将关联用户与物联网设备关联起来。因此,物联网设备需要通过分析行为数据等数据对用户进行匹配。
物联网设备的种类较多,例如,车载终端、工业传感器、视频摄像头等。示例性的,车载设备可以为车主提供全面和先进的汽车通信解决方案,实现导航、远程监控、多媒体、互联网浏览、通信等全方位信息服务。不同物联网设备的背后都有特定的模组来与网络进行交互,也就是说,每个物联网设备均包括用于表征自身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物联网卡。运营商将物联网卡统一卖给企业,企业会将物联网卡作为商品的附加值一起卖给消费者。物联网卡相当于物联网设备中的SIM卡,物联网卡的套餐价格具有低廉的特点。
(2)固定网络是指移动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短距离无线技术(如蓝牙、WLAN等)接入到通信网络。固定网络具有信号稳定可靠,成本低廉,通信费用便宜等优点。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部分概念所做的简单介绍。
如图1所示,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一个或多个接入网设备20,以及确定用户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关联关系的计算设备30。在图1中仅示出了2个终端设备10、一个接入网设备20、以及1个计算设备30,应理解,在实际实现过程中,终端设备10、接入网设备20可以有多个,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终端设备10可以是无线终端,或者,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与接入网设备之间采用某种空口技术(如NR技术或LTE技术)相互通信。终端与终端之间也可以采用某种空口技术(如NR技术或LTE技术)相互通信。无线终端可以经接入网设备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通信,如与AMF、SMF等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卫星无线设备、无线调制解调器卡、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膝上型、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机器类型通信终端、物联网终端、路边单元(road side unit,RSU)、无人机上装载的通信设备等。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终端设备、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point)、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等。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终端设备10可以通过有线方式(例如,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type-c)等方式与接入网设备20通信。当然,终端设备10还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接入网设备20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10通过网络与接入网设备20通信,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等。
接入网设备20主要用于实现终端的资源调度、无线资源管理、无线接入控制等功能。具体的,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型基站、无线接入点、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ivepoint,TRP)、传输点(transmission point,TP)以及某种其它接入节点中的任一节点。
计算设备30用于确定用户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的关联关系。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设备30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20获取终端设备10的数据,为确定用户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10的关联关系提供数据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为示例性框架图,图1中包括的节点的数量不受限制,且除图1所示功能节点外,还可以包括其他节点,如:核心网设备、网关设备、应用服务器等等,不予限制。
具体实现时,图1中的设备均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组成结构,或者包括图2所示的部件。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200的组成示意图,该通信装置200可以为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或者片上系统。如图2所示,该通信装置200包括处理器201,通信接口202以及通信线路203。
进一步的,该通信装置2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4。其中,处理器201,存储器204以及通信接口202之间可以通过通信线路203连接。
其中,处理器201是CPU、通用处理器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微处理器、微控制器、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它们的任意组合。处理器201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处理功能的装置,例如电路、器件或软件模块,不予限制。
通信接口202,用于与其他设备或其它通信网络进行通信。该其它通信网络可以为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202可以是模块、电路、通信接口或者任何能够实现通信的装置。
通信线路203,用于在通信装置200所包括的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
存储器204,用于存储指令。其中,指令可以是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204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或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还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其他磁存储设备等,不予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存储器204可以独立于处理器201存在,也可以和处理器2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204可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或者一些数据等。存储器204可以位于通信装置200内,也可以位于通信装置200外,不予限制。处理器201,用于执行存储器204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测量方法。
在一种示例中,处理器2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2中的CPU0和CPU1。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200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除图2中的处理器201之外,还可以包括处理器207。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通信装置200还包括输出设备205和输入设备206。示例性地,输入设备206是键盘、鼠标、麦克风或操作杆等设备,输出设备205是显示屏、扬声器(speaker)等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通信装置2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嵌入式设备、芯片系统或有图2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此外,图2中示出的组成结构并不构成对该终端的限定,除图2所示部件之外,该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此外,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之间涉及的动作、术语等均可以相互参考,不予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各个设备之间交互的消息名称或消息中的参数名称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名称,不予限制。
随着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也可以简称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接入通信网络(例如,第五代移动网络(fif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因此,通信网络中可以存储海量的设备信息(例如,设备的标识,设备的行为数据等)。若是将通信网络中存储的海量设备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并将接入通信网络的设备以用户为单位进行分配的话,可以形成用户与上述设备的匹配关系,即确定与通信网络中用存在关联关系的终端设备,这样运营商可以通过用户使用了哪些领域的哪些设备分析得知用户的更多信息(例如,兴趣偏好、行为特征、消费等级、常驻区域、行驶轨迹等),并便于运营商根据上述信息实现营销场景的创新。
目前,用户终端设备确定的方法均只能应用单网络场景下,依据用户与终端设备在单网络中的静态属性信息(例如,用户身份证、用户ID、用户手机号等)来关联,进而确定该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
但是,若在新型通信网络中,还依据现有技术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则会导致用户终端设备在确定的过程中,遗失用户在其他网络下使用的终端设备。
例如,物联网下,用户所使用的智能化车载设备。物联网的智能化车载设备中所安装的物联网卡由车辆运营商配置到智能化车载终端上,虽然智能化车载终端由用户所使用,但是智能化车载终端并不存储用户的静态属性信息,进而用户与智能化车载终端无法关联,即智能化车载终端无法确定为用户的终端设备。
又例如,接入固定网络的智能家居设备。在家庭场景下,用户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与智能家居终端均可以通过WiFi接入固定网络(例如,宽带网络)。虽然用户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对智能家居终端进行控制,但是智能家居设备也不存储用户的静态属性信息,进而用户与智能家居产品无法关联,即智能家居产品无法确定为用户的终端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能够使得计算设备所确定的用户终端设备更加完备。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计算设备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为与用户关联的终端设备;或者为与用户身份信息绑定的终端设备,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为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户的终端设备。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插卡版平板等终端设备。
S302、计算设备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所述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在该情况下,计算设备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具体来说,第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在人联网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以及在固定网络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例如,手机通过SIM卡接入移动网络,通过移动网络与手机上所安装的APP(例如,特斯拉APP)所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例如,特斯拉APP所对应的是特斯拉汽车上的车载终端)进行通信;又例如,手机通过WIFI接入固定网络,通过固定网络与手机上所安装的APP(例如,格力APP)所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例如,格力APP所对应的是格力空调)进行通信。
示例性的,上述在人联网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以及在固定网络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统计。
在人联网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列表可以为:
{User:用户属性信息;设备标识列表:设备标识1,设备标识2,…,设备标识i}
在固定网络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列表可以为:
{User:固定网络属性信息;设备标识列表:设备标识1,设备标识2,…,设备标识i}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在终端设备列表中的终端设备均为有效终端设备。有效终端设备为用户在一定时间段内使用次数大于阈值的终端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列表中的终端设备均为有效终端设备可以有效保证所确定的终端设备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是,上述终端设备列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会保持一定频次的更新,使得可以及时发现用户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变化。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在通过第一终端设备(例如手机)控制第二终端设备(例如智能家居中的空调设备)时,第一终端设备中设置有与第二终端设备对应的APP。在第一终端设备控制第二终端设备执行相应的动作是,第一终端设备可以通过该AP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指令。第二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APP发送的指令之后,根据该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
在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APP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相应的指令时,该指令中将包括APP的标识以及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
计算设备可以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令中的APP标识和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指令中可以包括URL和HOST等。需要说明的是,URL中包括APP标识和APP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在第一终端设备使用所安装的APP时,计算设备可以根据URL所包括的APP标识和APP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的标识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
S303、计算设备确定接入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
其中,固定网络包括宽带网络,电话网络等,本申请实施例以固定网络是宽带网络为例进行说明。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包括: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
其中,第一固定网络与第二固定网络为不同的固定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设备可以通过特殊属性标识来确定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其中,上述特殊属性标识包括用户的属性标识和固定网络的属性标识,用于表征用户与固定网络的绑定关系,使得在识别出用户的该特殊属性标识后,可以确定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设备确定至少一个固定网络中,每个固定网络与该固定网络关联的用户,从而确定用户与固定网络的关联关系。根据用户与固定网络的关联关系,也就可以得知用户所关联的第二固定网络。
计算设备可以通过方法1或者方法2确定与固定网络所关联的用户。
方法1、计算设备先通过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固定网络下所出现的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码的次数,确定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的连接固定网络的次数,筛选出在预设时间内的连接固定网络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终端设备,再根据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码确定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而确定在预设时间内的接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终端设备的对应的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固定网络的终端设备标识可以是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
方法2、计算设备通过在预设时间内检测固定网络下所出现的用户身份信息的次数,筛选出在预设时间内固定网络下所出现的用户身份信息的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用户,进而确定该用户为固定网络所关联的用户,也就可以得知用户所关联的第二固定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该用户身份信息可以从上述终端设备在固定网络下进行业务时所传输的信息中获取。其中,终端设备进行业务时所传输的信息可以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URL可以携带用户的信息(例如,手机号)。例如,在终端设备进行用户登录、用户注册等业务时,URL均会携带用户的信息(例如,手机号)。
S304、计算设备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
其中,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或者为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累计距离最小。
S305、计算设备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的终端设备可能会存在重复项,因此,计算设备可以对最终确定的用户的终端设备进行去重的处理。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计算设备根据用户与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和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为用户的终端设备,即对用户在多个网络下所关联的终端设备进行汇总和整理,确定多种终端设备为用户的终端设备,使得所确定的用户终端设备更加全量化,便于运营商通过用户的终端设备分析得知更多用户的信息(例如,兴趣偏好、行为特征、消费等级、常驻区域、行驶轨迹等),并便于运营商根据上述信息实现营销场景的创新。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3,如图4所示,上述S301之前,还包括以下S401至S403。
S401、计算设备获取接入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主要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以何种方式接入何种网络,进行了何种业务,且在进行业务时的流量使用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终端设备的经纬度信息、终端设备所连接基站的经纬度信息和位置区码(location area code,LAC)、终端设备所属小区的身份信息(cell identity,CI)。位置信息主要用于表征网络的地理分布和部署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息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终端设备的计费信息、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所属行业信息。
其中,终端设备的计费信息、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所属行业信息主要是针对物联网设备进行获取的,用于表征物联网设备的属性信息。在该种情况下,计算设备还可以从第一信息中提取物联网设备的属性信息(例如,物联网设备的计费信息、物联网设备所属企业信息),并以终端设备为单位,在特征库中进行罗列。
S402、计算设备根据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
其中,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
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用于表征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类别,主要用于筛选出与人交互的终端设备的类别。需要说明的是,行业类别可以包括当前主流热点的智能化行业类别,例如,车联网、智能家居、智能消费电子、穿戴设备等。
终端设备的标识为终端设备唯一的身份信息。
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包括主机名称(HOST)和URL,HOST和URL主要用于表征终端设备使用业务的信息。
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用于表征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的名称。
S403、计算设备根据第二信息建立特征库。
其中,特征库包括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
示例性的,特征库中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计算设备通过获取终端设备的信息建立特征库,可以方便后续查询终端设备的信息,为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提供便利。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结合图3,如图5所示,上述S3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501至S503确定。
S501、计算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所使用的APP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所使用的APP信息中不仅可以包括在人联网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所安装的APP标识,还可以包括在固定网络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所安装的APP标识。
S502、计算设备确定APP与终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APP与终端设备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在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进行业务传输所发送的指令确定。
关于如何确定APP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对应关系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相应位置的说明进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一个APP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S503、计算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APP信息和APP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计算设备首先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在人联网和固定网络下的所使用的全量的APP信息,再根据APP与终端设备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在该情况下,不仅确定了在人联网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还确定了在固定网络下,与第一终端设备中的APP所对应的终端设备,使得获取第二终端设备能够更加完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3,如图6所示,上述S304具体可以通过以下S601至S603确定。
S601、计算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
其中,时空序列用于表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由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点组成,终端设备每切换一个基站则生成一个轨迹点。轨迹点用于表征终端设备某一时间段的位置信息,而移动轨迹点为满足条件1和条件2的轨迹点。以下对上述条件1和条件2进行说明:
条件1、计算设备确定该轨迹点的时间段内,终端设备在当前基站下停留的时长均小于第一阈值。
条件2、计算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的该轨迹点与前后两个轨迹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阈值。
示例性的,移动轨迹点中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计算设备将确定时间序列中的轨迹点均为移动轨迹点是为了将静止的轨迹点剔除,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终端设备之间的匹配度。示例性的,用户驾驶着车辆,如果用户携带着手机移动,而将车辆停留在停车位,此时车辆是静止,而手机是移动的,若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对手机与车辆的轨迹点进行计算的话,那么二者的累计距离会相差很多,尽管其他时间段手机与车辆的累计距离很小,计算设备也很有可能不会将该车辆计入用户的终端设备中,进而会一定程度的提升误判率。
S602、计算设备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
其中,第五终端设备为同一类别的移动终端设备。
其中,第五终端设备为具有预设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终端设备类别信息的确定方法为:计算设备从设备的属性数据中获取设备的行业类别信息。
其中,上述设备的属性数据中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计费数据、设备所属的企业信息、设备所属的行业类别信息。上述设备的属性信息可以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说明:
{User:设备信息;IndustryCategory:行业类别;Company:公司名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对于物联网卡的说明可知,物联网卡的套餐价格比较低廉。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物联网卡被移动终端设备使用的情况,因此,计算设备需要剔除上述使用物联网卡的移动终端设备。计算设备可以通过将终端设备的访问信息与特征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若比对失败,则确定该终端设备为使用物联网卡的移动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是,上述的类别均是经过筛选的,计算设备剔除一些2B场景下的终端设备的类别(例如,智能水表等),保留与用户存在交互的终端设备的类别(例如,蔚来、特斯拉等)。
需要说明的是,移动终端设备为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对移动终端设备的判定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1以及步骤1.2进行说明:
步骤1.1、计算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日活动最大距离以及日活动小区个数。
其中,日活动最大距离为最大的基站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基站距离为在预设时间内终端设备连接的所有基站中,任意两个基站之间的距离。
日活动小区个数为终端设备预设时间内所经过的小区个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日活动小区个数需要进行去重处理。
示例性的,预设时间可以为一天。
步骤1.2、计算设备判断终端设备的日活动最大距离以及日活动小区个数是否均满足预设条件。
若是,则计算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为移动终端设备。
若否,则计算设备确定该终端设备为静止终端设备。
S603、计算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满足以下任一项的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最小的第五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是基本一致的,即二者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在一定范围内。若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的开始时间与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的开始时间相差较多的话,则剔除掉该第五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终端设备时间序列为Traceu,Traceu中包括n个移动轨迹点,Traceu可以表示为:Traceu=(u1,u2,…,un);以及,一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间序列为Tracev,Tracev中包括m个移动轨迹点,Tracev可以表示为:Tracev=(v1,v2,…,vm)为例,对计算设备计算累计距离的过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步骤3.1、计算设备根据Traceu和Tracev计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欧式距离distanceij(简称dij),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1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以Traceu中的轨迹点a为例,计算设备在Tracev中确定符合要求1和要求2的轨迹点b。其中,要求1为轨迹点b与轨迹点a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要求2为轨迹点b与轨迹点a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在Tracev中多个轨迹点与轨迹点a的差值中最小。在该情况下,可能会出现Tracev中无满足要求1与要求2的轨迹点,这时则放弃Traceu中的轨迹点a。
步骤3.2、计算设备根据上述所计算得到的欧式距离计算最小距离,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2所示:
di,j=d(ui,vj)+min{d(ui-1,vj-1),d(ui-1,vj),d(ui,vj-1)} 公式2
步骤3.3、计算设备将上述所有轨迹点的最小距离累加,得到累计距离distanceuv(简称duv)
步骤3.4、计算设备确定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或者累计距离最小的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计算设备确定第五终端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的过程中,第五终端设备不仅要满足上述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或者累计距离最小的条件,还需要使得在多天时间内,上述第五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均小于预设距离,或者上述第五终端设备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均为最小,这样才确定上述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计算设备在确定第四终端设备的过程中,先计算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五终端设备的时间序列的累计距离,再根据累计距离从第五终端设备中筛选出满足条件的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在该情况下,通过计算设备之间的时间序列的累计距离的方法确定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匹配关系,与用户所确认终端设备匹配上就是与用户匹配上,即在用户的终端设备中再加入第四终端设备,使得更加全量化的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仅为确定一个用户的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实际实现中,可能会确定多个用户的终端设备,具体方法可参考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方法进行理解。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可以由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实现。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模块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公开实施例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网络设备进行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者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或者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70的结构示意图,该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70可以为网络设备的芯片,该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7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涉及的网络设备的功能。图7所示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7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701。处理单元701,用于:
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
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确定接入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
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
确定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以及第四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其中,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7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中计算设备的行为功能。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图7所示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70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702和存储单元703。存储单元703用于储存程序代码和指令。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702,用于获取接入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
处理单元701,还用于根据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
处理单元701,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建立特征库;特征库包括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包括:根据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以及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为与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701,具体用于: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时空序列用于表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第五终端设备为具有预设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第五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或者,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最小的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全部或者部分流程可以由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该程序可存储于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流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任一实施例的通信装置(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或数据接收端)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通信装置的硬盘或内存。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上述终端装置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上述终端装置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既包括上述通信装置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上述计算机程序以及上述通信装置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装置,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或多个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不同地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个设备(可以是单片机,芯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所述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由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点组成;所述轨迹点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某一时间段的位置信息;所述移动轨迹点为满足条件1和条件2的轨迹点;其中,条件1为确定所述轨迹点的时间段内,终端设备在当前基站下停留的时长均小于第一阈值;条件2为: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该轨迹点与前后两个轨迹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阈值;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应用程序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
确定接入所述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
确定的所述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第四终端设备;
所述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包括:
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所述时空序列用于表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所述第五终端设备为具有预设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第五终端设备为所述第四终端设备;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最小的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
计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包括:
根据Traceu和Tracev计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欧式距离distanceij简称di,j,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所示:
其中,Traceu为第一终端设备时间序列,Tracev为一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间序列,a为Traceu中的轨迹点,b为Tracev中符合要求1和要求2的轨迹点;要求1为:轨迹点b与轨迹点a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要求2为:轨迹点b与轨迹点a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在Tracev中多个轨迹点与轨迹点a的差值中最小;ui为Traceu中的第i个轨迹点,vj为Tracev中的第j个轨迹点;n为Traceu的轨迹点长度,m为Tracev的轨迹点长度;
根据上述所计算得到的欧式距离计算最小距离,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所示:
di,j=d(ui,vj)+min{d(ui-1,vj-1),d(ui-1,vj),d(ui,vj-1)};
将所有轨迹点的最小距离累加,得到累计距离distanceuv简称d(ui,vj)。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接入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
根据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
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特征库;所述特征库包括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
4.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用于:
确定用户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包括多个应用程序,所述多个应用程序分别对应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用于表征终端设备在一定时间段内的移动轨迹,由终端设备的移动轨迹点组成;所述轨迹点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某一时间段的位置信息;所述移动轨迹点为满足条件1和条件2的轨迹点;其中,条件1为确定所述轨迹点的时间段内,终端设备在当前基站下停留的时长均小于第一阈值;条件2为: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该轨迹点与前后两个轨迹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阈值;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关联的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对应的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应用程序进行通信的终端设备;
确定接入所述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的第三终端设备;
确定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的第四终端设备;
确定的所述用户的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所述第三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第四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所述时空序列用于表征在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
确定一个或多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所述第五终端设备为具有预设物联网设备信息的终端设备;
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的第五终端设备为所述第四终端设备;
或者,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五终端设备的时空序列,确定在所述一个或多个时间点内,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累计距离最小的终端设备为第四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单元,还具体用于根据Traceu和Tracev计算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五终端设备的欧式距离distanceij简称di,j,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所示:
其中,Traceu为第一终端设备时间序列,Tracev为一个第五终端设备的时间序列,a为Traceu中的轨迹点,b为Tracev中符合要求1和要求2的轨迹点;要求1为:轨迹点b与轨迹点a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均在预设范围内;要求2为:轨迹点b与轨迹点a的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的差值在Tracev中多个轨迹点与轨迹点a的差值中最小;ui为Traceu中的第i个轨迹点,vj为Tracev中的第j个轨迹点;n为Traceu的轨迹点长度,m为Tracev的轨迹点长度;
根据上述所计算得到的欧式距离计算最小距离,具体计算公式如公式所示:
di,j=d(ui,vj)+min{d(ui-1,vj-1),d(ui-1,vj),d(ui,vj-1)};
将所有轨迹点的最小距离累加,得到累计距离distanceuv简称d(ui,vj)。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信单元;
所述通信单元,用于获取接入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的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信息,终端设备接入的网络信息,终端设备的业务信息,以及终端设备的流量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消息中确定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所属的行业信息、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网络访问信息、控制终端设备的应用程序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建立特征库;所述特征库包括所述每个终端设备的第二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关联的固定网络包括:根据所述用户的身份信息开通的第一固定网络,以及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间内连接次数大于预设阈值的第二固定网络。
7.一种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
CN202110668572.7A 2021-06-16 2021-06-16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4532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8572.7A CN113453216B (zh) 2021-06-16 2021-06-16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68572.7A CN113453216B (zh) 2021-06-16 2021-06-16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216A CN113453216A (zh) 2021-09-28
CN113453216B true CN113453216B (zh) 2023-09-05

Family

ID=77811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68572.7A Active CN113453216B (zh) 2021-06-16 2021-06-16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5321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2117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WO2019007437A1 (en) * 2017-07-07 2019-01-10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MOBILE DEVICE
CN111182570A (zh) * 2020-01-08 2020-05-19 北京邮电大学 提高运营商效用的用户关联和边缘计算卸载方法
CN111222563A (zh) * 2020-01-02 2020-06-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训练方法、数据获取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1770383A (zh) * 2020-09-03 2020-10-13 北京悠易网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关联关系的生成方法、内容推荐方法及装置
WO2021081959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2117A (zh) * 2015-05-07 2016-12-07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WO2019007437A1 (en) * 2017-07-07 2019-01-10 Beijing Didi Infinity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OSITION OF MOBILE DEVICE
WO2021081959A1 (zh) * 2019-10-31 2021-05-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1222563A (zh) * 2020-01-02 2020-06-0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模型训练方法、数据获取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1182570A (zh) * 2020-01-08 2020-05-19 北京邮电大学 提高运营商效用的用户关联和边缘计算卸载方法
CN111770383A (zh) * 2020-09-03 2020-10-13 北京悠易网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设备关联关系的生成方法、内容推荐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53216A (zh) 2021-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9872B (zh)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6625456B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nabling location associated messages
CN105139641B (zh) 一种基于WiFi中继站的车辆调度方法及系统
CN109561138B (zh) 文件下载方法及相关产品
US9154573B2 (en) Information exchange apparatus, method and managing system applied thereto
CN102710549B (zh) 通过摄像建立通信连接关系的方法、终端及系统
CN108028768A (zh) 通过近距离通信安装应用程序版本的方法和系统
CN109152094A (zh) 用于终端的无线网络连接方法
CN111131493B (zh) 一种数据获取、用户画像生成方法、装置
CN103997735A (zh) 一种基于流动型网络的移动监护方法与系统
CN107610452B (zh) 近距离蓝牙热点定位的快速约车方法及系统
Oransirikul et al. Feasibility of analyzing Wi-Fi activity to estimate transit passenger population
CN110197573A (zh) 基于无线传输表征车辆
CN106899954A (zh) 无线通信系统接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3453216B (zh) 用户终端设备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933869B (zh) 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终端服务器
WO2013117156A1 (zh) Wifi终端用户通过识别码进行的社交系统、方法
CN106197457A (zh) 一种基于车联网的海量数据处理装置
EP3804232A1 (en) Data sample template (dst) management for enabling fog-based data processing
CN106126560A (zh) 社交互动的移动电子设备及进行社交互动的方法
CN106804024A (zh) 一种自组网的方法和设备
CN113015996A (zh) 一种广告推送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163331B (zh) 一种业务响应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377580A1 (en) Live or local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CN112364186A (zh) 媒体推荐信息的呈现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