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7126B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7126B
CN113437126B CN202110704313.5A CN202110704313A CN113437126B CN 113437126 B CN113437126 B CN 113437126B CN 202110704313 A CN202110704313 A CN 202110704313A CN 113437126 B CN113437126 B CN 1134371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display
light
signal line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0431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7126A (zh
Inventor
蔡敏
王美红
马扬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0431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7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7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7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7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和光学部件基板;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包括透光孔和器件设置区;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远离光学部件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驱动电路,第一发光元件和像素驱动电路位于器件设置区,且像素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光学部件基板包括:支撑基板;位于支撑基板靠近显示基板一侧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图像采集单元与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图像采集单元在衬底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本技术方案可以提高外界光入射至图像采集单元内的光通量,保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等包括显示面板和摄像头的电子产品的发展,人们对这些产品的要求已经不仅局限于基础通讯功能,同时也更转向于设计性、艺术性以及具有良好的视觉体验方面,比如具有高屏占比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受欢迎。其中,全面屏成为电子产品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听筒、环境光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等都已成功隐藏到屏幕下面,唯有前置摄像头难以隐藏。
为了实现真正全面屏,可以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下。但是,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下的全面屏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以提高外界光入射至图像采集单元内的光通量,保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该显示模组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和光学部件基板;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光孔和器件设置区;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光学部件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器件设置区,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光学部件基板包括:
支撑基板;
位于所述支撑基板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所述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通过图像采集单元与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可以避免器件设置区中的结构对图像采集单元的遮挡,保证外界光入射至图像采集单元内的光通量,进而保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效果。此外,通过设置图像采集单元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为预设距离,避免由于贴合误差而导致图像采集单元偏离透光孔,和/或,后续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基板和光学部件基板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造成器件设置区中的结构对图像采集单元的遮挡的问题,进一步保证图像采集单元的图像采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的第一对位单元和第二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对位单元和第二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对位单元和第二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的第一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的第二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如背景技术所述,为了实现真正全面屏,可以将前置摄像头设置在屏幕下。由于显示面板对应前置摄像头的位置的部分区域需要设置像素驱动电路以及发光元件等,不可避免的会对外界光进行遮挡,降低外界光入射至摄像头的光通量,影响图像采集效果。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示例性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模组100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显示基板10包括:显示区AA,显示区AA包括透光孔30和器件设置区AA1;衬底基板11,衬底基板11可为刚性基板或柔性基板,本发明实施例对衬底基板11的材质不作限定;位于衬底基板11远离光学部件基板20一侧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2和多个像素驱动电路13,第一发光元件12和像素驱动电路13位于器件设置区AA1,且像素驱动电路13与至少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2电连接,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2例如可以包括阳极121、有机发光层122和阴极层123;像素驱动电路13的具体结构后续实施例将进行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光学部件基板20包括:支撑基板21;位于支撑基板21靠近显示基板10一侧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22,图像采集单元22与透光孔3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30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为预设距离L1。
其中,图像采集单元22,是指具备视频摄像/传播和静态图像捕获等基本功能的器件,例如可以为摄像头,多个图像采集单元22共同构成屏下摄像头。
本实施方案中,每个透光孔30对应的位置均设置一个图像采集单元22,多个图像采集单元22构成虫眼结构,实现图像的采集。由于像采集单元22与透光孔30一一对应设置,如此,可以避免器件设置区AA1中的结构对图像采集单元22的遮挡,保证外界光入射至图像采集单元22内的光通量,进而保证图像采集单元22的图像采集效果。
进一步,为了使得外界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可以通过设置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30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为预设距离L1,如此,即便由于贴合误差(贴合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时的误差)而导致图像采集单元22偏离透光孔30,和/或,后续显示模组100在使用过程中,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的相对位置发生移动,也可以防止器件设置区AA1中的结构对图像采集单元22的遮挡,进一步保证图像采集单元22的图像采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将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如1所示,这样可以使得显示模组100的整个显示区AA除具有显示功能之外,还具有图像采集功能;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2和第二显示区AA3,第一显示区AA2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AA3,而图像采集单元22仅设置于第二显示区AA3;其中,第一显示区AA2至少部分围绕第二显示区AA3,可以为第二显示区AA3位于显示区AA的边缘,则第一显示区AA2三面围绕第二显示区AA3,图中未示出;也可以为第二显示区AA3位于显示区AA的角落,则第一显示区AA2两面围绕第二显示区AA3,图中未示出;还可以为第二显示区AA3围绕第一显示区AA2,则第一显示区AA2四面围绕第二显示区AA3,图中未示出。通过将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或第二显示区AA3,可以极大限度的缩减非显示区的面积,提高显示模组100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像素驱动电路13可以连接一个第一发光元件12,还可以连接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元件12。当像素驱动电路13连接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元件12时,可以减少像素驱动电路13的数量,进而降低像素驱动电路13所占用的显示区AA的面积,增大显示区AA的透光面积;此外,通过一个像素驱动电路13驱动至少两个第一发光元件12发光,可以减小像素驱动电路13的像素电流,提升第一发光元件12的寿命。
可选的,上述方案中的预设距离L满足:2μm≤L≤10μm。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即不会因为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30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过小而导致器件设置区AA1中的结构对图像采集单元22遮挡,也不会因为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30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过大而降低显示基板10的分辨率(PPI,Pixels Per Inch,每英寸的像素数量),使得显示基板10的显示效果较差,因此,本实施方案中较佳的设置预设距离L满足:2μm≤L≤10μm,以在保证器件设置区AA1中的结构不会对图像采集单元22遮挡的同时,保证显示基板10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3包括七个晶体管M1-M7和一个电容Cst,即该像素驱动电路13为7T1C电路。其中,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端和电容Cst的第一极电连接电源信号线PVDD,第一晶体管M1和第六晶体管M6的控制端电连接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端电连接数据信号线Data,第二晶体管M2的控制端和第四晶体管M4的控制端电连接扫描信号线ScanB,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端和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端,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端和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一端均电连接复位信号线Vref(两者对应的初始化信号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五晶体管M5的控制端电连接扫描信号线ScanA,第七晶体管M7的控制端电连接扫描信号线ScanA或扫描信号线ScanB(图中仅以与扫描信号线ScanB电连接做为示例),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端、电容Cst的第二极、第三晶体管M3的控制端以及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第一节点N1,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端、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端和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端电连接,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端和第七晶体管M7的第二端与第一发光元件12的阳极电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7T1C像素驱动电路13的驱动过程包括复位阶段、数据写入阶段和发光阶段,此处不再详细介绍。还可以理解的是,像素驱动电路13的具体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在其他可选的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13还可以是其他设置方式,在此不再一一示出,只要可以驱动第一发光元件12发光即可。
由上述内容可知,连接像素驱动电路13的多条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扫描信号线Scan(A和B)和复位信号线Vref。其中,电源信号线PVDD用于向像素驱动电路13提供电源信号供第一发光元件12发光;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用于向第一晶体管M1和第六晶体管M6提供发光控制信号,以控制第一晶体管M1和第六晶体管M6导通;复位信号线Vref用于向第一节点N1和第一发光元件12阳极提供复位信号,以使第一节点N1的电位和第一发光元件12阳极的电位复位;数据信号线Data用于提供数据信号并储存于电容Cst中,以在发光阶段控制第一发光元件12的发光亮度;扫描信号线ScanA和ScanB用于控制对应晶体管导通,以切换不同的像素驱动电路工作阶段。
基于以上像素驱动电路和信号线的布置,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选的,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垂直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30为信号线40和器件设置区AA1围成的区域;其中,该信号线40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扫描信号线Scan(A和B)和复位信号线Vref中的至少一种;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41的距离为预设距离;第一信号线41为距离透光孔30最近的信号线。如图5所示,该信号线40例如包括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和复位信号线Vref。需要说明的是,图5以信号线40包括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和复位信号线Vref为例进行的说明,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示例性的,当信号线40例如包括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和复位信号线Vref时,在制备信号线40(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和复位信号线Vref)时,将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和复位信号线Vref设置为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形状为曲线形,如此,信号线40(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和复位信号线Vref)以及器件设置区AA1围绕形成一个近似圆形的透光孔30,同时,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41的距离为预设距离,避免了器件设置区AA1中的结构和/或第一信号线41对图像采集单元22的遮挡,同时还可以避免信号线之间的缝隙对外界光线的衍射,使得外界光线通过透光孔30被透光孔30对应的图像采集单元22接收,保证外界光入射至图像采集单元22内的光通量,进而保证图像采集单元22的图像采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以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为例进行的说明。
由前述内容(例如参见图3)可知,显示区AA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2至少部分围绕的第二显示区AA3,像采集单元22仅设置于第二显示区AA3。也就是说,第一显示区AA2仅包括器件设置区AA1,而第二显示区AA3既包括器件设置区AA1,还包括透光孔30。具体的,第一显示区AA2的器件设置区AA1设置有第二发光元件和与第二发光元件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
为此,可选的,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显示区AA2的器件设置区AA1还设置有与第一发光元件13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图中未示出),第二显示区AA3的器件设置区AA1设置有第一发光元件12。为了实现像素驱动电路13与第一发光元件12的电连接,第二显示区AA3的器件设置区AA1还设置有阳极连接线50,位于第一显示区AA2的像素驱动电路13通过阳极连接线段50与位于第二显示区AA3的第一发光元件12电连接;在垂直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30为阳极连接线50和第一发光元件12围成的区域。
本实施方案中,将像素驱动电路13设置于与第一显示区AA2相邻的第二显示区AA3,以使原来设置像素驱动电路13的位置对应设置图像采集单元22,增加图像采集单元22数量,进一步保证图像采集单元22的图像采集效果。
此外,例如可以在制备阳极连接线50时,将阳极连接线50设置为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的形状为曲线形,如此,阳极连接线50以及第一发光元件12围绕形成透光孔30,同时,图像采集单元22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距离该透光孔30最近的阳极连接线50的距离为预设距离L,避免了阳极连接线50对图像采集单元22的遮挡,使得外界光线通过透光孔30被透光孔30对应的图像采集单元22接收,保证外界光入射至图像采集单元22内的光通量,进而保证图像采集单元22的图像采集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光元件12包括多种不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12,例如可以包括发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R、发绿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G和发蓝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B,其中,图6以一个器件设置区AA1设置有一个发红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R、一个发绿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G以及一个发蓝光的第一发光元件12B为例进行的说明。
可选的,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7和图8所示,显示基板11还包括位于器件设置区AA1的遮光层60;遮光层60中包括多个第一开口61和多个第二开口6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12与第一开口61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开口62为透光孔30。
其中,遮光层60可以对外界光线进行遮挡,避免外界光线入射到像素驱动电路13中的晶体管中,防止外界光线对晶体管的工作性能产生影响;而且,与像素驱动电路13电连接的信号线(例如前述内容所述的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扫描信号线Scan(A和B)和复位信号线Vref等)之间会存在缝隙,当外界光线通过该信号线时易发生衍射,通过设置遮光层60对信号线进行遮挡,可以有效避免信号线之间的缝隙对外界光线的衍射。同时遮光层60包括多个第一开口61和多个第二开口62,其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发光元件12与第一开口61至少部分交叠,以使第一发光元件12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开口61透过,进而实现器件设置区AA1的正常显示;第二开口62为透光孔30,以使外界光线通过第二开口62被图像采集单元22接收,以满足其相应的功能。如此,在不影响器件设置区AA1显示的同时,还可以避免衍射的发生。
可选的,遮光层60的材料包括黑色光阻或黑色金属中的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60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遮光层60的材料,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层60的具体膜层位置本实施例不进行具体限定,只要通过遮光层60可以有效避免金属走线之间的缝隙对外界光线的衍射即可,图7和图8仅以遮光层60位于第一发光元件1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即遮光层60单独设置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不对遮光层60的位置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可以对外界光线进行遮挡即可。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遮光层60还可以与第一发光元件12的阳极同层设置;或者,与像素驱动电路13中的金属层同层设置等。当遮光层60与第一发光元件12的阳极同层设置;或者,与像素驱动电路13中的金属层同层设置时,无需额外增加一道工艺制程,减少了工艺流程,降低显示模组100的制作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模组100的整体厚度。
可以理解的是,图像采集单元22在支撑基板21投影的形状一般为圆形,因此,上述各实施例中示例性的示出图像采集单元22在支撑基板21投影的形状为圆形,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图像采集单元22在支撑基板21投影的形状还可以为多边形或椭圆形等。相应的,透光孔30的形状可以包括圆形、椭圆形和圆角多边形等,上述各实施例仅以透光孔30的形状为圆形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透光孔30包括第一边缘;第一边缘的各个点到图像采集单元的边缘的最近距离均相等。
示例性的,当图像采集单元22在支撑基板21的投影的形状为圆形,以及透光孔30的形状为圆形时,透光孔30的边上的各个点到图像采集单元22的边缘的最近距离均相等,即图像采集单元22对应的圆形的圆心与透光孔30对应的圆心重合,而透光孔对应的圆形的直径大于图像采集单元22对应的圆心的直径。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在保证器件设置区AA1不会遮挡图像采集单元22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设置较多的像素驱动电路13以及与像素驱动电路13电连接的信号线,提高显示基板10的分辨率,保证显示模组100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可选的,在将显示基板11和光学部件基板12进行贴合时,需要设置相应的对位单元,以保证图像采集单元与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且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需要满足预设距离。
为此,在上述各方案的基础上,可选的,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中的第一对位单元和第二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和图10所示,该显示基板10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光学部件基板20包括第二对位单元72;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互补,所谓互补即为当第一对位单元71具有镂空结构时,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与第一对位单元71的镂空结构的形状相同。其中,图9和图10以第一对位单元71的镂空结构为正方形,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为正方体为例进行的说明。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对位单元71的镂空结构的形状例如还可以为圆形,相应的,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为圆形,如图11所示;或者,第一对位单元71的镂空结构的形状例如还可以为三角形,相应的,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为三角形,如图12所示。或者,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第一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3中的第二对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和图14所示,该显示基板10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光学部件基板20包括第二对位单元72;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相同。其中,图13和图14以第一对位单元71的镂空结构为正方形,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为正方体为例进行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展示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图9和图13均仅示出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以及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而未示出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中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显示基板10上设置第一对位单元71,以及在光学部件基板20上设置第二对位单元72,在将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进行贴合时,进行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间的对位。当第一对位单元71与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相同时,则对位时,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例如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重叠即可;当第一对位单元71的形状与第二对位单元62的形状互补时,第一对位单元71的镂空结构与第二对位单元72例如在衬底基板11上的正投影重叠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由前述内容可知,可以将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还可以是,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2和第一显示区AA2至少部分围绕的第二显示区AA3,像采集单元22仅设置于第二显示区AA3。本实施例仅以将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为例进行的说明,下述实施例同样以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为例进行说明,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像素驱动电路13包括薄膜晶体管131和存储电容Cst;存储电容Cst包括第一极板C1和第二极板C2;薄膜晶体管131包括有源层132、栅极133、源极134和漏极135;显示基板1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半导体层Poly、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以及第三金属层M3;半导体层Poly包括第一图案,第一图案包括薄膜晶体管131的有源层132;第一金属层M1包括第二图案,第二图案包括薄膜晶体管131的栅极133和存储电容Cst的第一极板C1;第二金属层M2包括第三图案,第三图案包括存储电容Cst的第二极板C2;第三金属层M3包括第四图案,第四图案包括薄膜晶体管131的源极134和漏极135;其中,第一图案还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或者,第二图案还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或者,第三图案还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或者,第四图案还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即第一对位单元71与显示基板10的半导体层Poly或金属层(第一金属层M1、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三金属层M3)同层设置,亦即采用同一个掩膜板在形成半导体层Poly或金属层的同时形成第一对位单元71,如此,无需额外增加一道掩膜板工艺,减少工艺流程,降低显示模组的制作成本。
可选的,第二对位单元72与第一图案相同;或者,第二对位单元72与第二图案相同;或者,第二对位单元72与第三图案相同;或者,第二对位单元72与第四图案相同,即采用显示模组100对应的掩膜板,例如采用形成有源层132时的掩膜板形成第二对位单元72,如此,无需单独为第二对位单元72设置掩膜板,减少工艺流程,降低显示模组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以第一图案包括第一对位单元71、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与第一对位单元71的形状相同以及第二对位单元72与第一图案相同为例进行的说明,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产品设置第一对位单元71的膜层位置,以及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的形状,以及形成第二对位单元72时采用显示模组100对应的掩膜板。
可选的,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7和图18所示,该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多个粘结结构80;支撑基板21包括采集单元设置区AA5和非采集单元设置区AA6,其中,采集单元设置区AA5例如位于显示区AA内;多个粘结结构80位于非采集单元设置区AA6;光学部件基板20通过粘结结构80与显示基板10粘结。
考虑到,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多个图像采集单元22构成的虫眼结构在采集图像时会受到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相对位置变化的影响,导致图像采集单元22的上方部分器件设置区AA1遮挡。因此,本实施方案中,将显示基板10与光学部件基板20被粘结结构80固定,两者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防止显示模组在使用过程中,多个图像采集单元22构成的虫眼结构在采集图像时会受到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相对位置变化的影响,导致图像采集单元22的上方部分器件设置区AA1遮挡的问题。
可选的,例如可以先在支撑基板21或衬底基板(图17中未示出)的预设位置(该预设位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上设置粘结结构80;然后,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通过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对位完成,接着将粘结结构80进行固化,实现显示基板10与光学部件基板20的固定连接。
可选的,粘结结构80例如可以包括热熔胶或者UV胶等。
可选的,继续参见图17和图18,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均位于非采集单元设置区AA6;第一对位单元71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粘结结构80不交叠,以及第二对位单元72在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粘结结构80不交叠。需要说明的是,当图像采集单元22设置于整个显示区AA,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的大小关系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而为了清楚的体现各结构,例如支撑基板21,图17和图18以光学部件基板20的尺寸大于显示基板10的尺寸为例进行的说明。下述实施例相同,下述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案中,在设置粘结结构80的非采集单元设置区AA6同时设置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无需单独选择一区域设置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对位单元72,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9和图20所示,该显示模组100还包括固定结构90,位于非采集单元设置区AA6,且位于光学部件基板20和显示基板10之间;光学部件基板20通过固定结构90与显示基板10固定;其中,固定结构90为环形结构,且环绕多个粘结结构80设置。
本实施方案中,不仅通过粘结结构80将显示基板10与光学部件基板20固定连接,同时还设置有一整圈的固定结构90,如此,可以保证光部件基板20与显示基板10的不同位置都具有较高的对位精度,防止显示基板10和光学部件基板20相对位置变化而导致图像采集单元22的上方部分器件设置区AA1遮挡的问题。
可选的,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显示基板10还包括:多条信号线;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信号线电连接;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扫描信号线Scan和复位信号线Vref中的至少一种,图20以信号线为复位信号线Vref为例进行的说明。
信号线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多个像素驱动电路阵列排布,沿列方向上,第二分部的宽度与第一分部的宽度不同;第二分部为第一对位单元,即图20中,复位信号线Vref包括第一分部Vref1和第二分部Vref2,例如第二分部Vref2的宽度大于第一分部Vref1的宽度,第二分部Vref2为第一对位单元71。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对信号线进行特殊设置,例如设置为不同的宽度,利用宽度的不同作为对位时的标记,即作为第一对位单元71,如此,无需单独选择一区域设置第一对位单元71,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空间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21以信号线形成透光孔30为例对第一对位单元71进行的说明,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包括信号线的显示模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可选的,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模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显示基板10还包括:多条信号线;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信号线电连接;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PVDD、发光控制信号线Emit、数据信号线Data、扫描信号线Scan和复位信号线Vref中的至少一种;第一对位单元71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其中,第二信号线为与第一对位单元71分别在不同膜层的信号线。其中,图22以第二信号线为电源信号线PVDD以及第一对位单元71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为例进行的说明。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第一对位单元71和第二信号线的位置关系,图22仅简单示出了第一对位单元71、第二对位单元72和电源信号线PVDD的相对位置关系,但在实际中显示基板10还包括其他信号线和器件等,在此均不再示出。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第一对位单元71位于第一金属层M1,且第一对位单元71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在衬底基板1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如此,无需单独选择一区域设置第一对位单元71,提高显示模组100的空间利用率。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一种显示模组。示例性的,如图23所示,该显示装置110包括显示模组100。因此,该显示装置也具有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显示模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之处可参照上文对显示模组100的解释说明进行理解,下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0可以为图23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工控设备、医用显示屏、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和光学部件基板;
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透光孔和器件设置区;
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光学部件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器件设置区,且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所述光学部件基板包括:
支撑基板;
位于所述支撑基板靠近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多个图像采集单元,所述图像采集单元与所述透光孔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距离为预设距离;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第一对位单元,所述光学部件基板包括第二对位单元;所述第一对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对位单元的形状互补或相同;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多条信号线;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之间通过所述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分部和第二分部,多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阵列排布,沿列方向上,所述第二分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分部的宽度不同;所述第二分部为所述第一对位单元;和/或,
所述第一对位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信号线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其中,所述第二信号线为与所述第一对位单元分别在不同膜层的信号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为所述信号线和所述器件设置区围成的区域;
所述信号线包括电源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数据信号线、扫描信号线和复位信号线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图像采集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信号线的距离为预设距离;所述第一信号线为距离所述透光孔最近的信号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设置区还包括阳极连接线;
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经由所述阳极连接线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电连接;
在垂直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为所述阳极连接线和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围成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L,2μm≤L≤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孔包括第一边缘;
所述第一边缘的各个点到所述图像采集单元的边缘的最近距离均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器件设置区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中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透光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薄膜晶体管和存储电容;所述存储电容包括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有源层、栅极、源极和漏极;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半导体层、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第三金属层;
所述半导体层包括第一图案,所述第一图案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
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第二图案,所述第二图案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
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第三图案,所述第三图案包括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
所述第三金属层包括第四图案,所述第四图案包括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
其中,所述第一图案还包括所述第一对位单元;或者,
所述第二图案还包括所述第一对位单元;或者,
所述第三图案还包括所述第一对位单元;或者,
所述第四图案还包括所述第一对位单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位单元与所述第一图案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对位单元与所述第二图案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对位单元与所述第三图案相同;或者,
所述第二对位单元与所述第四图案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粘结结构;
所述支撑基板包括采集单元设置区和非采集单元设置区;
多个所述粘结结构位于所述非采集单元设置区;
所述光学部件基板通过所述粘结结构与所述显示基板粘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位单元和所述第二对位单元均位于所述非采集单元设置区;所述第一对位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粘结结构不交叠,以及所述第二对位单元在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粘结结构不交叠。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结构,位于所述非采集单元设置区,且位于所述光学部件基板和所述显示基板之间;所述光学部件基板通过所述固定结构与所述显示基板固定;
其中,所述固定结构为环形结构,且环绕多个所述粘结结构设置。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0704313.5A 2021-06-24 2021-06-24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37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4313.5A CN113437126B (zh) 2021-06-24 2021-06-24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04313.5A CN113437126B (zh) 2021-06-24 2021-06-24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126A CN113437126A (zh) 2021-09-24
CN113437126B true CN113437126B (zh) 2022-09-09

Family

ID=77753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04313.5A Active CN113437126B (zh) 2021-06-24 2021-06-24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712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30048189A (ko) * 2021-10-01 2023-04-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EP4336557A1 (en) * 2021-11-24 2024-03-13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3155138A1 (zh) * 2022-02-18 2023-08-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3230911A1 (zh) * 2022-05-31 2023-1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9418A (ja) * 2002-09-18 2004-04-08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6202838A (ja) * 2005-01-18 2006-08-03 Sharp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5793058B2 (ja) * 2011-10-28 2015-10-14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パネル、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9935572B (zh) * 2017-12-18 2020-08-21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129102B (zh) * 2019-12-31 2022-07-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76634A (zh) * 2020-03-26 2020-06-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5421A (zh) * 2020-06-29 2020-10-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2462545A (zh) * 2020-12-02 2021-03-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7126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7126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844263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one display region surrounding another displayer region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086747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6571B (zh) 显示组件及终端设备
KR20230017757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TWI803431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
US20230337492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30098683A (ko) 어레이 기판,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CN11198712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1025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402467A1 (en) Arr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230107379A (ko) 어레이 기판,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KR20190041697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691110B2 (ja) 表示パネル、端末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US202400211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380911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346486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674689B (zh) 显示面板
CN113053979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4517206A (ja)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20230144108A (ko) 표시 패널 및 표시 장치
KR20230088528A (ko) 표시패널 및 표시장치
CN113380830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20940A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0712595B2 (en) Full screen module and smartph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