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6696A -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6696A
CN113436696A CN202110825672.6A CN202110825672A CN113436696A CN 113436696 A CN113436696 A CN 113436696A CN 202110825672 A CN202110825672 A CN 202110825672A CN 113436696 A CN113436696 A CN 1134366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medical staf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cue
huma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2567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伟红
胡建中
岳丽青
王耀磊
冯嵩
黄凌瑾
李丽
赖娟
李靖
黄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ez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ez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ez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ezheng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2567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66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66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66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1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patient-related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for patient-specific data, e.g. for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Abstract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所需记录的事件节点处配置病人信息管理设备;S2:在救护车输送患者的过程中添加患者基本信息;S3: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接诊医护人员开启抢救模式;S4:记录系统启动后,自动呈现人体示意图,根据患者的病情点击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操作名称;S5:根据操作名称配置医护人员,到位医护人员依次开启抢救模式;S6:选择用药信息;S7:系统自动记录每次点击的选择内容及时间,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S8:结束抢救。本发明能够通过制定各事件节点,将时间轴与事件流合并在一条路径上处理,在每个关键时间节点都有相应的事件记录,最终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患信息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对病患信息的相关记录主要存在以下缺陷:①患者从上救护车到进入医院这一过程中的相关信息无法进行及时记录,例如患者基本信息,通常是进入医院内才进行患者基本信息的登记,这样,一方面无法使医护人员预先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针对急救的患者,到达医院后,医生肯定会先进行急救,没有太多的时间了解患者的病史经历等;另一方面,家属若去医院填写患者相关信息会导致费时费力,因为医院人多,需要排队等候;②尤其对于急危重绿色通道和急诊抢救的患者,各事件节点已经明确存在,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及时记录相关事件节点。现有的急危重绿色通道和急诊抢救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位专门的记录员进行整体过程的记录,记录方式一般采用纸质记录方式,便利性差,而且纸质记录后还需要手动用电脑进行数字记录存储,费时费力。有时甚至没有记录人员,需要事后对抢救过程进行回忆补充,形成最终的抢救记录;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漏填一些重要信息,导致记录不完整。③由于在抢救过程中比较混乱,医护人员无法及时自动记录,有的医院会采用语音识别或者视频图像监控来达到信息记录的目的,但由于现场人员走动多,声音嘈杂,所以语音识别及视频图像识别比较难达到抢救记录信息化的效果。
另外,上述方式也都无法保证急救过程中的完整记录,如医院内应急相应时,存在很多关键时间节点,如患者入院时间、患者抢救时间、或者检查时间等,每个时间节点都发生在不同的位置,人员身份、使用设备、相关医护、体征情况等多种信息无法得到及时匹配,故此急诊记录仍然处于缺失待完善的状态。
因此,本发明亟需设计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能够将时间轴与事件流合并在一条路径上处理,在每个关键时间节点都要有相应的事件记录,最终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可靠性高,省时省力的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需记录的事件节点处配置病人信息管理设备;
S2:在救护车输送患者的过程中,由相关随行人员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添加患者基本信息;
S3: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由接诊医护人员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开启抢救模式;
S4:记录系统启动后,自动呈现人体示意图,根据患者的病情点击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操作名称;
S5:根据操作名称配置该领域的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收集并完成到位确认,且到位医护人员依次开启抢救模式,记录系统自动更新记录变化;
S6:由相关医护人员点击对应的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用药信息;
S7:系统自动记录每次点击的选择内容及时间,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
S8:完成抢救后,医护人员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上进行结束抢救模式的操作。
进一步,S5中,参与各事件节点的相关医护人员佩戴穿戴设备,通过穿戴设备实时定位医护人员的位置,且通过穿戴设备与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建立通信进行识别,完成医护人员的到位确认,并病人信息管理设备记录医护人员的到达时间。
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
S9:整个流程记录自动生成,由相关医护人员事后对每一条记录的内容审核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则确认结果;若需要修改,则至少选择3位在场医护人员选择同意后,则可针对该条内容进行修改。
进一步,S2中,由120急救人员或者随行家属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添加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入院后,家属人员根据需求再次完善患者信息。
进一步,所述开启抢救模式和结束抢救模式的操作是通过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完成操作,又或通过穿戴设备与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通过穿戴设备触碰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并点击按键进行确认完成操作。
进一步,S4中,所述操作名称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以及急诊抢救已经存在的标准化抢救流程,通过分析标准化抢救流程,分配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当点击相关人体部位时,则弹出急救操作的名称列表,由接诊医护人员选择相应的名称。
进一步,S6中,所述用药信息的选择是根据抢救的用药品类和标准化的用药计量,将常用药按照使用频率进行优先排序,选择用药品类后,会显示药品剂量的选择,选择后,则形成记录结果。
进一步,所述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为具备NFC触碰功能的移动扫码终端,所述穿戴设备与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建立通信,通过触碰则能识别相应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
进一步,还包括以下步骤:
S10:对诊后的患者继续进行追踪、随访,将关键节点信息记录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中,形成全流程记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制定各事件节点,将时间轴与事件流合并在一条路径上处理,在每个关键时间节点都有相应的事件记录,一次性能够把可用的关联关系,建立数据表,在关联关系中,每个点的变化都会自动记录,而且记录会随时间的过程不断延伸,最终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结果,使人员身份、使用设备、相关医护、体征情况等多种信息得到匹配,不仅能够在不影响抢救的过程中获得记录信息,无需事后登记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医护人员事先了解患者的病史,提高抢救的及时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所需记录的事件节点处配置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以下简称PDA设备)。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述的事件节点包括从院外进入院内的过程,如救护车内设置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以及院内抢救的过程,如抢救室和手术室内设置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其中,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为移动扫码终端,简称PDA设备,嵌入条码扫描头,可搭配医用诊断和分析设备,还能与穿戴设备(如手环)进行快速匹配。
另外,相关医护人员都佩戴穿戴设备,穿戴设备优选为手环,手环可内置定位模块、心率检测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和血压检测传感器,并支持NFC(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等。通过设置定位模块,能够实时追踪佩戴者的位置,便于医护人员的到位确认等。通过NFC能够与PDA设备建立通信,使得手环触碰PDA设备就能扫描相关信息。本实施例的手环配置有识别码,如条形码或二维码等,每个识别码携带相应佩戴者的基本信息,通过手环触碰PDA设备,即可扫描手环上的识别码,便可完成签到。由于给医护人员佩戴穿戴设备,就能收集医护人员的信息,因为在记录时,哪些医护人员参与抢救的过程非常重要;哪些人员参与了哪位病人的抢救过程,医护人员达到时间,都可以自动记录,医护人员通过穿戴设备完成位置移动的记录,通过穿戴手环的NFC与记录的PDA设备形成近距离通讯,完成到位确认。可以说,本实施例的手环既能当作普通的智能手环使用,也能记载个人信息,并且与PDA设备之间进行通信。
S102:在救护车输送患者的过程中,由相关随行人员进入PDA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添加患者基本信息。
具体地,患者或其家属呼叫120急救后,在120救护车上会配置PDA设备,在救护车运输途中,120急救人员或者随行家属通过进入PDA设备的APP软件,添加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的基础信息和病史。这样,当进入医院后,家属就无需再次进行登记,且各个PDA设备的数据是共享的,随性人员在救护途中输入患者信息后,医院内的PDA设备上便可显示患者的这些资料,以便于医护人员实现了解患者状况,从而待患者进入医院后,能够实施快速抢救。患者入院后,家属人员可根据需求再次完善患者信息。
S103: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由接诊医护人员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开启抢救模式。
具体地,患者进入抢救室后,会先有接诊医生维持患者的生命状态,如进行心肺复苏等,并通过在PDA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或者扫描手环上的识别码,并点击PDA设备上的按键确认,开启抢救模式,此时PDA设备上会保持相应接诊医生的签到信息,并记录了签到时间。本实施例中,之所以设置两种启动方式,是因为医生基本都需要戴口罩,甚至戴防护镜,这样,PDA设备就无法进行人脸识别,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手环触碰PDA设备来确定签到的医生信息,大大提高可靠性。
S104:记录系统启动后,自动呈现人体示意图,根据患者的病情点击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操作名称。
具体地,当抢救模式启动后,PDA设备的触摸屏上会自动显示一人体示意图,接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来确定患者需要进行哪个部位的治疗,然后点击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会弹出操作名称。
在实际的急诊绿色通道抢救过程中,实施抢救操作的手段是有限的(主要是让呼吸通畅,保持心跳),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急诊抢救已经存在标准化的抢救流程,通过分析抢救的标准操作流程,分配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主要是上半身),在当点击人体部位时,会弹出急救的操作名称,如气管插管、清理气道等,来对患者进行对症施救。
S105:根据操作名称配置该领域的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收集并完成到位确认,且到位医护人员依次开启抢救模式,记录系统自动更新记录变化。
具体地,当接诊医生确定好操作名称后,服务于该领域的相关专业医生便会接到指示,例如PDA设备上已经采集到各个科室医生的基本信息,并排列好的所呼叫医生的优先顺序,被呼叫的医生通过手环接收指令,接收到指令的医生则及时奔向急诊室,手环会一直追踪医生的定位信息,并将定位发送给PDA设备,以便于了解医生的位置,若医生不在服务区,则可顺次选择下一个医生进行呼叫。接收到指令的医生进入急诊室后,则将手环的识别码对准PDA设备的扫描头进行扫描确认身份,完成到位确认,并记录了该医生的签到信息;随着各个医生的到位确认,记录系统会自动更新记录变化。
S106:由相关医护人员点击对应的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用药信息。
具体地,在每次进行抢救或急救操作后,用药护士会点击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对应的操作或用药。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实际用药的情况同样是有限且固定的,包括用药计量也是有规则且标准化的。将抢救的用药品类(25种)和用药计量(3-5种),在相对固定且有限的选择中,可将药品选择集成在侧边栏中,一旦完成用药可以快速选择,将常用药优先排序(可以按照使用频率),选择用药品类后,立即弹出药品剂量,剂量是有固定数值的,一旦选定用药品类,立即展开用药剂量选择,通过简单选择,最终形成记录结果。
S107:系统自动记录每次点击的选择内容及时间,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
具体地,在抢救过程中,时间、抢救操作、用药情况是最为重要而且容易遗失的信息,结合患者本人信息及现场抢救医护信息,就可以形成完整的抢救记录,记录整个事件的过程,而且作为后续医嘱及交接的重要材料。
S108:完成抢救后,医护人员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上进行结束抢救模式的操作。
具体地,完成抢救后,医护人员在PDA设备上进行结束抢救模式的操作,结束模式与开启抢救模式的操作一样,可通过在PDA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或者手环触碰PDA设备,并点击PDA设备上的按键确认,结束抢救模式。
S109:整个流程记录自动生成,由相关医护人员事后对每一条记录的内容审核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则确认结果;若需要修改,则至少选择3位在场医护人员选择同意后,则可针对该条内容进行修改。
具体地,抢救记录会自动生成,医护人员事后可以对每一条记录的内容进行审核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则通过扫描手环上的识别码确认结果;如果需要修改,则需要至少3位在场医护人员同意(分别三人进行手环识别码扫描)后,可针对该条内容进行修改。每条内容以时间为记录开始,时间为年月日时分秒;最终全部参与的医护人员完成确认后,系统会记录修改人、同意人等信息。本实施例的记录系统所设置的记录修改次数上限为3次。
S110:对诊后的患者继续进行追踪、随访,将关键节点信息记录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中,形成全流程记录。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全流程包括诊前120救护车病史采集,诊中物联网感知记录和诊后AI病情随访记录,通过制定各事件节点,将时间轴与事件流合并在一条路径上处理,在每个关键时间节点都有相应的事件记录,一次性能够把可用的关联关系,建立数据表,在关联关系中,每个点的变化都会自动记录,而且记录会随时间的过程不断延伸,最终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结果,使人员身份、使用设备、相关医护、体征情况等多种信息得到匹配,不仅能够在不影响抢救的过程中获得记录信息,无需事后登记数据,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能使医护人员事先了解患者的病史,提高抢救的及时性。

Claims (8)

1.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所需记录的事件节点处配置病人信息管理设备;
S2:在救护车输送患者的过程中,由相关随行人员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添加患者基本信息;
S3: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由接诊医护人员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开启抢救模式;
S4:记录系统启动后,自动呈现人体示意图,根据患者的病情点击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操作名称;
S5:根据操作名称配置该领域的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行信息收集并完成到位确认,且到位医护人员依次开启抢救模式,记录系统自动更新记录变化;
S6:由相关医护人员点击对应的人体示意图上的相关人体部位,选择用药信息;
S7:系统自动记录每次点击的选择内容及时间,形成完整的过程记录;
S8:完成抢救后,医护人员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上进行结束抢救模式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参与各事件节点的相关医护人员佩戴穿戴设备,通过穿戴设备实时定位医护人员的位置,且通过穿戴设备与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建立通信进行识别,完成医护人员的到位确认,并病人信息管理设备记录医护人员的到达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S9:整个流程记录自动生成,由相关医护人员事后对每一条记录的内容审核是否属实;如果属实,则确认结果;若需要修改,则至少选择3位在场医护人员选择同意后,则可针对该条内容进行修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由120急救人员或者随行家属进入病人信息管理设备的记录系统中,添加患者基本信息;患者入院后,家属人员根据需求再次完善患者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抢救模式和结束抢救模式的操作是通过在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上进行人脸识别完成操作,又或通过穿戴设备与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之间建立通信,通过穿戴设备触碰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并点击按键进行确认完成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操作名称的选择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以及急诊抢救已经存在的标准化抢救流程,通过分析标准化抢救流程,分配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当点击相关人体部位时,则弹出急救操作的名称列表,由接诊医护人员选择相应的名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用药信息的选择是根据抢救的用药品类和标准化的用药计量,将常用药按照使用频率进行优先排序,选择用药品类后,会显示药品剂量的选择,选择后,则形成记录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人信息管理设备为具备NFC触碰功能的移动扫码终端,所述穿戴设备与病人信息管理设备建立通信,通过触碰则能识别相应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
CN202110825672.6A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Pending CN1134366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5672.6A CN113436696A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25672.6A CN113436696A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6696A true CN113436696A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61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25672.6A Pending CN113436696A (zh) 2021-07-21 2021-07-21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6696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181A (zh) * 2010-08-27 2011-02-16 杭州美诺泰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医疗救援通讯系统
CN204314949U (zh) * 2014-12-25 2015-05-06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一种多功能病历装置
CN104978470A (zh) * 2014-04-04 2015-10-14 郑静晨 移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CN105405085A (zh) * 2015-09-28 2016-03-16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一种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连接的方法
CN108962341A (zh) * 2017-05-26 2018-12-0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记录抢救过程事件的方法、装置及医疗设备
CN210575128U (zh) * 2019-11-15 2020-05-19 刘嘉 一种医疗质量管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77181A (zh) * 2010-08-27 2011-02-16 杭州美诺泰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紧急医疗救援通讯系统
CN104978470A (zh) * 2014-04-04 2015-10-14 郑静晨 移动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CN204314949U (zh) * 2014-12-25 2015-05-06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一种多功能病历装置
CN105405085A (zh) * 2015-09-28 2016-03-16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一种医院实现院前院内急救“无缝”连接的方法
CN108962341A (zh) * 2017-05-26 2018-12-07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一种记录抢救过程事件的方法、装置及医疗设备
CN210575128U (zh) * 2019-11-15 2020-05-19 刘嘉 一种医疗质量管理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52113B2 (en) Automatic association of medical elements
US9838645B2 (en) Remote monitoring of telemedicine device
US20220037038A1 (en) Operating room checklist system
RU2267158C2 (ru) Способ и система обнаружения отклонений в контролируемой среде
CN110024038A (zh) 与用户和装置进行合成交互的系统和方法
Park et al. Requirement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CN109074421B (zh) 自动人员识别和定位以及自动流程监视
US10665332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physiological data collection prior to appointment
CN103605911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社区智能医护系统控制方法
Psirides et al. Rapid Response Team activation in New Zealand hospitals—a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CN108269614A (zh) 一种人工智能辅助问诊系统
US20150120312A1 (en) Telemedicine device with usage monitoring
CN202206423U (zh) 一种远程医疗系统及智能家居医疗系统
CN113113136A (zh) 一种基于混合现实的医疗辅助决策系统
CN109841275A (zh) 一种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医疗护理系统
Shafik Wearable Medical Electronic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f Medical Things
JP4136350B2 (ja) 医療支援システム
JP7129152B2 (ja) 看護業務計画作成システム及び看護業務誘導システム
CN112998669A (zh) 用于健康检测的智能设备和用于健康检测的智能手表
CN113436696A (zh) 一种患者病情的数字化管理方法
Li et al. Practice of integrated treatment process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 in hospital coordinated by emergency stroke nurses
CN111554363B (zh) 一种临床医疗智能监测系统
JP2009211238A (ja) 事例構築装置およびその事例構築方法
CN112546329B (zh) 一种输液防呆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481310A (zh) 医护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