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33729B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33729B
CN113433729B CN202110696100.2A CN202110696100A CN113433729B CN 113433729 B CN113433729 B CN 113433729B CN 202110696100 A CN202110696100 A CN 202110696100A CN 113433729 B CN113433729 B CN 1134337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ub
quarte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69610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33729A (zh
Inventor
齐璞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69610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337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33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37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337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337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1Circular 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 G02B30/2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 G02B30/22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 G02B30/25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three-dimensional [3D] effects, e.g. stereoscopic images by providing first and second parallax images to an observer's left and right eyes of the stereoscopic type using polarisation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48Wire-grid polariser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发光层设于驱动背板的一侧,包括像素定义层和被像素定义层分隔的多个发光器件,像素定义层设有暴露发光器件的开口;手性液晶层设于发光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圆偏光片层设于手性液晶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圆偏光片层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和线偏光片层,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设于手性液晶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线偏光片层设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设于圆偏光片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两者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相反。该显示面板在实现3D显示效果时,可减少显示画幅亮度的损失。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3D显示方式主要分为眼镜式和裸眼式两种。其中,眼镜式3D显示技术因具有最小的色彩损失、色彩显示最接近原始值、3D显示效果突出和立体感觉真实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活中。
眼镜式3D显示技术利用的是偏振式3D技术或圆偏振3D技术,但这类技术应用于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时,会导致使得OLED发出的光有至少一半被吸收,从而导致显示屏亮度不足。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在实现3D显示效果时,可减少显示画幅亮度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背板;
发光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像素定义层和被所述像素定义层分隔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像素定义层设有暴露所述发光器件的开口;
手性液晶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手性液晶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圆偏光片层,设于所述手性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圆偏光片层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和线偏光片层,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设于所述手性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手性液晶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线偏光片层设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
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设于所述圆偏光片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线偏光片层;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数量相等;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子像素开口、第二子像素开口和第三子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对应显示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对应显示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对应显示为蓝色子像素;
所述手性液晶层包括第一子区、第二子区和第三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外;所述第二子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外;所述第三子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外。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区具有第一中心反射波长620±30nm,所述第二子区具有第二中心反射波长530±30nm,所述第三子区具有第三中心反射波长450±30nm。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数量相等;
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方向平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平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的方向平行。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垂直,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垂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设于所述手性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手性液晶层表面。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发光层、封装层、手性液晶层、圆偏光片层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该结构可用于实现3D显示效果。其中,手性液晶层设于封装层和圆偏光片层之间,且手性液晶层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在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重叠。该手性液晶层中的右旋液晶分子或左旋液晶分子,可以分别使得发光层发出光中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通过,并且该手性液晶层可以将偏振方向与手性分子螺旋方向一致的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反射,之后该部分反射的光再经过反射后改变偏振方向,从对应的手性液晶层出射。该手性液晶层可以将原本要损失掉的光回收利用,从而提升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在3D显示中,减少显示画幅亮度的损失。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本公开相关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降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不同偏振光经手性液晶层反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元件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1-阴极;02-四分之一波片;03-线偏光片;1-驱动背板;2-发光层;21-发光器件;22-像素定义层;221-开口;21a-第一子像素开口;21b-第二子像素开口;21c-第三子像素开口;3-封装层;4-触控层;5-手性液晶层;51-第一子区;52-第二子区;53-第三子区;6-圆偏光片层;61-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2-线偏光片层;7-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8-盖板;001-显示面板;011-第一显示区;012-第二显示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在图中,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区域和层的厚度。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
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在现有技术中,偏振式3D技术是在左右眼镜上设置吸收轴相互垂直的线偏振片,分别接收两个震动方向的线偏振光,从而在人脑中实现3D显示。然而,使用线偏振光来实现3D显示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当左右眼的视线不在同一水平线时,左右画幅间会发生相互串扰,使立体影像效果受到影响。但是,在实际观影中,观影人很难保持长时间的头部完全直立的姿势。因此,采用线偏振3D技术不能满足舒适观影的需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相关技术中采用圆偏振3D技术。圆偏振3D技术是在屏幕上或投影仪镜头前加上圆偏光片,使屏幕或投影仪发出的光线是圆偏振光,其中左右画幅分别对应左旋偏振光或右旋偏振光中的一种,此外,在左右眼镜上也分别贴附上圆偏光片(线偏光片+四分之一波片),以分别对应两种旋向的圆偏光。这样设置的好处是,由于眼镜上的四分之一波片输出的线偏振光振动方向相对于该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方向是固定的,因此,它不会受到眼镜位置偏斜的影响,也就是说,在观影过程中观影姿势(与屏幕的相对角度)和位置的变化对3D显示效果均不会有影响,可满足观影者舒适观影的需求。
然而,这样的3D显示技术却难以应用在OLED显示屏上。如图1所示,对于OLED显示屏,外界光会经过阴极01(一般是金属)将光反射回来,使用者会从画面看到自己,从而影响观看效果和对比度。目前,为解决该问题,OLED显示屏通常贴附有圆偏光片。圆偏光片包括线偏光片03和四分之一波片02,其中,线偏光片03位于最上层,即线偏光片03更靠近显示屏的显示面。当外界光先经过线偏光片03时已经有一半光无法通过,这一半光再经过四分之一波片02和阴极01反射之后与原来的光已经偏90度,反射回来的光无法通过线偏光片03,从而解决了外界光的反射问题。在该技术中,由于线偏光片03位于最上层,该线偏光片03导致OLED最终发出的光线是线偏振光,且这一过程使得OLED发出的光有至少一半被吸收。如果在此基础上,在屏幕上贴附四分之一波片将线偏振光03转换为圆偏振光用于实现3D显示的话,则左右画幅的亮度又将损失一半,会导致最终观影时亮度不足,或显示屏功耗极大。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001,包括:驱动背板1;发光层2,设于驱动背板1的一侧,发光层2包括像素定义层22和被像素定义层22分隔的多个发光器件21,像素定义层22设有暴露发光器件21的开口221;手性液晶层5,设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手性液晶层5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22的开口22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重叠;圆偏光片层6,设于手性液晶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圆偏光片层6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和线偏光片层62,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设于手性液晶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手性液晶层5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重叠,线偏光片层62设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并覆盖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设于圆偏光片层6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并覆盖线偏光片层62。显示面板001包括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的像素数量相等;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相反。
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001,包括驱动背板1、发光层2、手性液晶层5、圆偏光片层6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该结构可用于实现3D显示效果。其中,手性液晶层5设于发光层2和圆偏光片层6之间,且手性液晶层5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22的开口22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该手性液晶层5中的右旋液晶分子或左旋液晶分子,可以分别使得发光层2发出光中的左旋偏振光和右旋偏振光通过,并且该手性液晶层5可以将偏振方向与手性分子螺旋方向一致的特定波长范围的光反射,之后该部分反射的光再经过反射后改变偏振方向,并从对应的手性液晶层5出射。该手性液晶层5可以将原本要损失掉的光回收利用,从而提升显示面板001的出光效率,在3D显示中,减少显示画幅亮度的损失,使亮度损失率低于5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显示面板001的各部件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001,该显示面板001可以是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001包括驱动背板1和发光层2。驱动背板1设有驱动电路,发光层2设于驱动背板1的一侧,包括多个发光器件21,通过驱动电路可驱动发光层2的各发光器件21发光。具体而言,驱动电路包括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可以是7T1C、7T2C、6T1C或6T2C等像素电路,只要能驱动发光器件21发光即可,在此不对其结构做特殊限定。像素电路的数量与发光器件21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地与各发光器件21连接,以便分别控制各个发光器件21发光。其中,nTmC表示一个像素电路包括n个晶体管(用字母“T”表示)和m个电容(用字母“C”表示)。
驱动背板1可由多个膜层形成,举例而言,驱动背板1可包括衬底和设于衬底一侧的驱动层,其中,衬底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且其可以是硬质或柔性结构,在此不做特殊限定。上述的驱动电路可位于驱动层,以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为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驱动层可包括沿背离衬底方向依次设置的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栅极、第二栅绝缘层、层间介质层、源漏极层和平坦化层等。当然,驱动电路中的晶体管也可以为底栅型薄膜晶体管,具体可以包括沿背离衬底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栅极层、第一栅极绝缘层、第一有源层、第一源漏极层和平坦化层等,该结构不是本发明的重点,因此,在此不详细描述。
继续如图2所示,发光层2设于驱动背板1的一侧,具体设置于驱动层背离衬底的一侧。发光层2包括像素定义层22和被像素定义层22分隔的多个发光器件21。像素定义层22设有暴露发光器件21的开口221。具体而言,像素定义层22可设有多个开口221,每个开口221限定出的范围即为一发光器件21的范围。开口221的形状,即开口221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的轮廓的形状可为多边形、光滑的封闭曲线或其它形状,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发光器件21可一一对应地与各像素电路连接,从而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发光。发光器件21可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层叠的阳极、发光功能层和阴极。阳极和阴极的材料可包括导电的金属、金属氧化物以及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发光功能层至少部分设于开口221内,且可包括沿背离驱动背板1的方向依次层叠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材料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可通过使空穴和电子在发光材料层复合成激子,由激子辐射光子,从而产生可见光,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
发光器件21发光的颜色可以是同一颜色,此时,可配合彩膜层的滤光作用,实现彩色显示。当然,由于各发光器件21的发光材料层相互独立,因而也可使不同发光器件21直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
像素定义层22的开口221包括第一子像素开口21a、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和第三子像素开口21c,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在显示面板001上对应显示的为红色,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在显示面板001上对应显示的为绿色,第三子像素开口21c在显示面板001上对应显示的为蓝色。
继续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001还包括封装层3。封装层3设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并覆盖发光层2。其可用于保护发光层2,阻隔外界的水、氧对发光器件21造成侵蚀。
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采用薄膜封装(Thin-Film Encapsulation,TFE)的方式实现封装,具体而言,封装层3可包括第一无机层、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其中,第一无机层覆盖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表面,有机层可设于第一无机层背离驱动背板1的表面,且有机层的边界限定于第一无机层的边界的内侧,第二无机层覆盖有机层和未被有机层覆盖的第一无机层,可通过第二无机层阻挡水氧侵入,通过具有柔性的有机层实现平坦化。
继续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还包括触控层4,设于封装层3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触控层4用于感应用户的触控操作,以便通过显示面板001显示的图像与用户交互。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以互容式触控为例,触控层4可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可沿相互垂直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在空间内交叉分布,从而可通过感应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间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位置。
如图2所示,本公开提供的显示面板001还包括手性液晶层5,设于发光层2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具体地,可设置于封装层3背离驱动背板1的表面,也可以设置于触控层4背离驱动背板的表面。手性液晶层5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22的开口22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重叠。
手性液晶是指带有手性中心的液晶。手性液晶的特征是液晶分子结构中含有不对称手性中心的碳原子。这类液晶分子因手性中心的存在而形成螺旋结构。这些螺旋结构使手性液晶分子具有许多一般液晶分子所不具有的光学性质,如旋光性和偏振光的选择反射等。手性液晶的类型可以是胆甾相液晶和近晶相液晶。本公开利用手性液晶层5具有的光学特性,减少了本公开显示面板001在采用圆偏振技术进行3D显示时显示亮度的损失。
下面将举例说明本公开手性液晶层5在采用圆偏振技术进行3D显示时,减少显示亮度损失的工作原理。
在本公开中,手性液晶层5设于封装层3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在此需说明的是,手性液晶层5可直接设置在封装层3上,也可以将手性液晶层5设置在玻璃或柔性基板上,采用粘附的方式设置在封装层3上。
手性液晶分子的螺旋具有方向性,只有偏振方向与螺旋方向一致的光才会被手性液晶层5反射。
如图3所示,举例而言,当手性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左旋时,发光层2发出的右旋偏振光透过,左旋偏振光被反射。图3中,左侧框A中为右旋偏振光光路,右侧框B中为左旋偏振光光路。在实际应用中,手性液晶层5的折射率大致为1.3左右,封装层3的折射率大致为1.6-1.8,手性液晶层5的折射率一般小于封装层3的折射率。由于手性液晶层5的折射率小于位于手性液晶层5靠近驱动背板1一侧的膜层的折射率,如封装层3的折射率,因此,在该次反射中不存在半波损失。反射后的左旋偏振光随后到达金属电极,如阴极,并在该金属电极上发生反射。在该次反射中,由于封装层3的折射率小于金属电极的折射率,因此,此处存在半波损失,左旋偏振光经过反射后变成右旋偏振光,之后即可通过手性液晶层5出射,从而减少出射光线的损失。
同理,当手性液晶分子的螺旋方向为左旋时,发光层2发出的右旋偏振光透过,左旋偏振光被反射。反射后的左旋偏振光随后到达金属电极,如阴极,并在该金属电极上发生反射变成右旋偏振光,之后即可通过手性液晶层5出射,从而减少出射光线的损失。
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手性液晶层5包括第一子区51、第二子区52和第三子区53,不同子区分别对应不同的子像素开口221。具体地,第一子区5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且位于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和第三子像素开口21c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之外。具体地,第一子区5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可以与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正好完全重叠,也可以大于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像素定义层22不设有开口221的区域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但需保证不与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和第三子像素开口21c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重叠。
进一步地,第二子区52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且位于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和第三子像素开口21c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之外;第三子区53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三子像素开口21c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且位于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和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之外。第二子区52和第三子区53的设置同第一子区51类似,在此不详细赘述。
优选地,第一子区5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子像素开口21a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正好完全重叠,第二子区52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像素开口21b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正好完全重叠,第三子区53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子像素开口21c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正好完全重叠。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手性液晶层5的不同子区对应有不同的反射中心波长。具体地,第一子区51具有第一中心反射波长620±30nm,第二子区52具有第二中心反射波长530±30nm,第三子区53具有第三中心反射波长450±30nm。由于手性液晶分子的螺旋具有方向性,只有偏振方向与螺旋方向一致的光才会被手性液晶层5反射。因此,第一子区51、第二子区52和第三子区53可分别对特定波长范围与该子区手性液晶分子螺旋方向一致的光反射。举例而言,第一子区51的手性液晶分子的结构为右旋,则第一子区51的手性液晶分子可使左旋偏振光透过,而将波长为620±30nm的右旋偏振光反射。
继续如图2所示,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还包括圆偏光片层6,设于手性液晶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圆偏光片层6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和线偏光片层62,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设于手性液晶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与手性液晶层5在驱动背板1上的正投影重叠,线偏光片层62设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并覆盖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和线偏光片层62组合形成圆偏光片层6,以满足OLED显示面板001的降反需求。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还包括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设于圆偏光片层6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并覆盖线偏光片层62。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将经过线偏振片层的线偏振光转换成圆偏振光,以实现3D显示。
具体地,在眼镜3D显示技术中,设置在显示面板001上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可使显示面板001的左右画幅分别对应左旋偏振光或右旋偏振光中的一种。当在左右眼镜上也分别贴附上圆偏光片(线偏光片+四分之一波片),以分别对应两种旋向的圆偏光时,即可在人脑中实现3D显示。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中,详细说明本公开实现3D显示的原理。
如图4至图6示,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包括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的像素数量相等。在此需说明的是的,在3D显示中,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分别对应左画幅和右画幅。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的划分方式本公开不做限定。举例而言,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显示面板001的左半部区域划分为第一显示区011,右半部分区域划分为第二显示区012。在另一实施例中,可将某一个或几个像素划分为第一显示区011,将相邻的某一个或几个像素划分为第二显示区012,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一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相反。举例而言,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为左旋,则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为右旋。同理,若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为右旋,则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手性液晶层5的螺旋方向为左旋。
在本公开,为实现3D显示效果,需使得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分别出射不同旋向的偏振光。
如图5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线偏光片层62的吸收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线偏光片层62的吸收轴的方向垂直;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的光轴平行,且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的光轴平行。进一步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的光轴方向平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分别对应出射不同旋向的偏振光,如第一显示区011出射右旋偏振光,第二显示区012出射左旋偏振光。
如图6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线偏光片层62的吸收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线偏光片层62的吸收轴的方向平行。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的光轴垂直,且位于第一显示区011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012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的光轴垂直。进一步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61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的光轴方向平行。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011和第二显示区012也分别对应出射不同旋向的偏振光,如第一显示区011出射右旋偏振光,第二显示区012出射左旋偏振光。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还可以包括平坦化层,设于手性液晶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并覆盖手性液晶层5表面。
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还包括盖板8,其可设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7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盖板8可采用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001,该显示面板001可为上述任意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001,其具体结构和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中显示面板001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本公开的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驱动背板;
发光层,设于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发光层包括像素定义层和被所述像素定义层分隔的多个发光器件,所述像素定义层设有暴露所述发光器件的开口;
手性液晶层,设于所述发光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手性液晶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圆偏光片层,设于所述手性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圆偏光片层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和线偏光片层,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设于所述手性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手性液晶层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重叠,所述线偏光片层设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
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设于所述圆偏光片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线偏光片层;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数量相等;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手性液晶层的螺旋方向相反;
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子像素开口、第二子像素开口和第三子像素开口,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对应显示为红色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对应显示为绿色子像素,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对应显示为蓝色子像素;
所述手性液晶层包括第一子区、第二子区和第三子区,所述第一子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位于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外;所述第二子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和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外;所述第三子区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三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且位于所述第一子像素开口和所述第二子像素开口在所述驱动背板上的正投影之外;
所述第一子区具有第一中心反射波长620±30nm,所述第二子区具有第二中心反射波长530±30nm,所述第三子区具有第三中心反射波长450±30n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的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平行,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线偏光片层的吸收轴的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垂直,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与位于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层的光轴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平坦化层,设于所述手性液晶层背离所述驱动背板的一侧,并覆盖所述手性液晶层表面。
8.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696100.2A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4337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100.2A CN113433729B (zh)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696100.2A CN113433729B (zh)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3729A CN113433729A (zh) 2021-09-24
CN113433729B true CN113433729B (zh) 2022-12-30

Family

ID=7775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696100.2A Active CN113433729B (zh) 2021-06-23 2021-06-23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337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4875A (zh) * 2021-08-27 2023-06-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094024B (zh) * 2021-11-11 2023-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N114265226B (zh) * 2021-12-30 2023-08-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268136B (zh) * 2022-08-19 2023-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7250796B (zh) * 2023-11-16 2024-04-09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3788B (zh) * 2010-07-09 2012-02-08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自动立体显示装置
CN204790248U (zh) * 2015-06-22 2015-11-18 上海冠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阳光下可视的显示装置
CN108054185A (zh) * 2017-12-12 2018-05-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器件以及显示装置
CN110047900B (zh) * 2019-04-26 2021-07-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0764307B (zh) * 2019-11-28 2022-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12835207A (zh) * 2021-01-22 2021-05-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33729A (zh) 2021-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3372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048333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having pixel defining layer
CN108254954B (zh) 透明显示装置
CN108630103B (zh) 显示装置
TWI484258B (zh) 顯示裝置
EP2866261B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WI425280B (zh) 顯示裝置
TWI601116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
TWI472804B (zh) 3d顯示裝置
KR101778229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6952936B (zh) 显示面板及其显示方法和制作方法
TWI612656B (zh) 雙面發光式顯示面板
CN110021637A (zh) 电致发光显示装置
JP2019208027A (ja) 表示装置
JP7399081B2 (ja) 表示装置、表示モジュール、及び電子機器
US20110114974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US20180366678A1 (en) Transparent ole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063104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CN10999453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13235228A (ja) ブラックストリップを備えたパターンリターダ方式の映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200212347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2397552A (zh) 显示装置
US10825367B2 (en) Volumetric type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device
KR102284357B1 (ko) 투명표시장치
CN117616901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