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7275A -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7275A
CN113427275A CN202110739097.8A CN202110739097A CN113427275A CN 113427275 A CN113427275 A CN 113427275A CN 202110739097 A CN202110739097 A CN 202110739097A CN 113427275 A CN113427275 A CN 1134272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wall
line
workpiece transfer
station
assembly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390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维康
黄祥
颜杰军
逯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11073909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272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427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72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23/00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of machines for performing specifie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metal-working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B23P23/06Metal-working plant comprising a number of associated machines or apparatu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包括: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设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之间的加工设备线,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进行转移的工件。待加工的侧围外板在分别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进行转移输送时,可通过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的交错运行,加工设备线则以节拍一致的左右交错式运行方式对两线体上的工件进行加工,进而有效减少加工设备线内所需要使用的加工设备数量,降低设备成本,提供设备工作时间占比,同时减小了整体加工流水线的占地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白车身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背景技术
在汽车白车身制造过程中,侧围分总成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零件数量多、外观面面积大、工装定位复杂、焊点数量多,而且不同产品之间差异大,产品迭代速度快,因此对生产线体的成本、柔性和兼容性等指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相关技术中,由于汽车侧围产品本身特征,左右侧围大部分是对称的结构,且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因此目前较为通用的工艺布局是左右侧围各建设一条独立的线体,中间由围栏隔断或完全分离。两条线体分别受各自的PLC系统控制,互相之间完全独立,形成两个单独的自动化岛。
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a.机器人利用效率低。在每个循环节拍内,焊接机器人均有50%-60%的时间进行等待,此时整个线体进行上件、涂胶、夹具夹紧等其他工序动作,机器人存在较长的空闲时间,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b.部分设备需要双倍投资。由于左右侧围全部对称,两条线体中设备也基本相同,其中的焊接机器人、焊钳、焊机、修磨器、抓手等设备存在重复投资,扩大了线体建设成本,存在一定投资浪费。
c.线体面积增加。传统的工艺方案将左右侧围分别布局,加大了自动化线体的工艺占地面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机器人利用效率低、部分设备重复、线体面积占用较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包括:
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
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
设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之间的加工设备线,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进行转移的工件。
通过上述方案,待加工的侧围外板在分别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进行转移输送时,可控制调节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的交错运行,此时,设置于在两条线之间的加工设备线则可以节拍一致的左右交错式运行方式对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的工件进行加工,进而有效减少加工设备线内所需要使用的加工设备数量,降低设备成本,提供设备工作时间占比,同时减小了整体加工流水线的占地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均包括多个操作工位,以用于对其内的工件进行零部件加装;
所述加工设备线包括对应不同操作工位的多个加工装置,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所对应的操作工位上的待加工工件。
通过上述方案,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均包括多个操作工位,进而实现侧围外板在线体上进行输送时可分多次进行不同的零部件安装,并在每个操作工位上安装新的零部件后可通过加工设备线中所对应的加工装置进行焊接加工,实现分环节加工操作,同时多环节的加工模式可充分利用两条线体的交错运行时差,实现更加高效的进行工件的加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之间还设有工件转移装置,以用于将一所述操作工位上的工件转移至下一所述操作工位,并可交错作用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的相邻所述操作工位。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将工件从相邻操作工位之间进行转移的工件转移装置在配合线体的交错运行方式后也可交错作用于两条线体上的待加工工件,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工位至少设置有三组,沿工件加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操作工位、第二操作工位以及第三操作工位;
所述加工装置对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的三组所述操作工位设置有三组,依次为第一加工装置、第二加工装置以及第三加工装置;
所述工件转移装置包括:
第一工位转移件,设于所述第一操作工位与第二操作工位之间;
第二工位转移件,设于所述第二操作工位与第三操作工位之间;
第三工位转移件,设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后并用以输送工件至下一工序。
通过上述方案,两条线体上的侧围工件将在各线体上输送加工时将分别在第一操作工位、第二操作工位以及第三操作工位上进行零部件安装,并借助第一加工装置、第二加工装置以及第三加工装置在零部件安装完毕后进行焊接加工,并在各个操作工位通过各加工装置完成加工后将通过第一工位转移件、第二工位转移件以及第三工位转移件进行转移输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位转移件与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仅设有一台并位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之间,以用于交错转移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的待加工工件。
通过上述方案,使第一工位转移件与第三工位转移件可充分利用两条线体的交错运行方式进行工件的转移,进而降低工位转移件在两条线体之间设置的数量,实现控制线体的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操作工位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之间、以及所述设有第一补焊区,所述补焊区内设有补焊装置,所述第二转移工件对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设有两组,并可以将待加工工件转移至所述补焊装置处加工后再转移至所述第三操作工位。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补焊区可对在第二操作工位、第二加工装置上完场零部件安装与焊接加工的工件进行人工查验,并通过其内的补焊装置分别对两条线体的装置进行补焊操作,进而充分保障两条线体最终加工得到工件的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的下游方向设有第二补焊区,其内设有补焊装置,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用于交错转移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的待加工工件至所述第二补焊区内的所述补焊装置处进行加工。
通过上述方案,第二补焊区可对在第三操作工位、第三加工装置的上完成零部件安装与焊接加工的工件进行人工查验,且第三工位转移件可交错式的将两条线体并通过其内的补焊装置分别对两条线体的装置进行补焊操作,进而充分保障两条线体最终加工得到工件的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的多个所述操作工位均沿直线方向布设,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所述操作工位的布设方向平行。
通过上述方案,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之间并排直线设置,同时加工设备线位于两者之间,使得整体布局较为紧凑,所占用面积将进一步降低,且使得加工设备线内加工装置所需要活动加工的空间更小,进而易于实现加工装置对两侧线体内的工件进行加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工位包括:
工位转台,其在周向上进行转动,并在远离所述加工装置的一侧设有上件点以用于零部件的上件,其上零部件在靠近所述加工装置时得到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
转台夹具,其设于所述工位转台上并用以夹持待加工工件。
通过上述方案,实现操作工位可根据加工需要进行设定旋转方式后,可自动在合适的时间点将转台夹具夹持的工件旋转至上件点进行零部件的安装,并在安装后再次旋转至加工装置一侧进行焊接加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工装置包括:
加工转台,其可以周向上进行往复转动;
焊接机器人,其设于所述加工转台上并用以跟随所述加工转台往复转动后分别对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内的待加工工件进行焊接加工。
通过上述方案,加工转台与焊接机器人在设定配合两侧线体的交错运行方式的程序后,即可使焊接机器人跟随加工转台交错旋转至两侧操作工位处,对其上的待加工工件进行焊接加工,实现有效利用焊接机器人,避免其出现较长的空置时间。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待加工的侧围外板在分别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进行转移输送时,可通过调节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的交错运行,此时,设置于在两条线之间的加工设备线则可以节拍一致的左右交错式运行方式对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上的工件进行加工,进而有效减少加工设备线内所需要使用的加工设备数量,降低设备成本,提供设备工作时间占比,同时减小了整体加工流水线的占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
2、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
3、加工设备线;
40、第一操作工位;41、第二操作工位;42、第三操作工位;43、工位转台;44、上件点;
50、第一加工装置;51、第二加工装置;52、第三加工装置;53、加工转台;54、焊接机器人;
60、第一工位转移件;61、第二工位转移件;62、第三工位转移件;
7、第一补焊区;70、补焊装置;
8、第二补焊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相关技术中,由于汽车侧围产品本身特征,左右侧围大部分是对称的结构,且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因此目前较为通用的工艺布局是左右侧围各建设一条独立的线体,中间由围栏隔断或完全分离。两条线体分别受各自的PLC系统控制,互相之间完全独立,形成两个单独的自动化岛。
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a.机器人利用效率低。在每个循环节拍内,焊接机器人均有50%-60%的时间进行等待,此时整个线体进行上件、涂胶、夹具夹紧等其他工序动作,机器人存在较长的空闲时间,整体利用效率不高。
b.部分设备需要双倍投资。由于左右侧围全部对称,两条线体中设备也基本相同,其中的焊接机器人、焊钳、焊机、修磨器、抓手等设备存在重复投资,扩大了线体建设成本,存在一定投资浪费。
c.线体面积增加。传统的工艺方案将左右侧围分别布局,加大了自动化线体的工艺占地面积。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以解决上述问题。
参照图1,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包括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以及加工设备线3。其中,加工设备线3设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上进行转移的工件。
这样设置,待加工的侧围外板在分别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上进行转移输送时,可通过调节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的交错运行,此时,设置于在两条线之间的加工设备线3则可以节拍一致的左右交错式运行方式对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上的工件进行加工,进而有效减少加工设备线3内所需要使用的加工设备数量,降低设备成本,提供设备工作时间占比,同时减小了整体加工流水线的占地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以及加工设备线3均连接有中心程控器(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中心程控器内的程序,实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的交错运行以及加工设备线3对两线体的交错加工。
可选地,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多个所述操作工位均沿直线方向布设,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所述操作工位的布设方向平行。
这样设置,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并排直线设置,同时加工设备线3位于两者之间,使得整体布局较为紧凑,所占用面积将进一步降低,且使得加工设备线3内加工装置所需要活动加工的空间更小,进而易于实现加工装置对两侧线体内的工件进行加工。
可选地,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均包括多个操作工位,以用于对其内的工件进行零部件加装;所述加工设备线3包括对应不同操作工位的多个加工装置,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所对应的操作工位上的待加工工件。
这样设置,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均包括多个操作工位,进而实现侧围外板在线体上进行输送时可分多次进行不同的零部件安装,并在每个操作工位上安装新的零部件后可通过加工设备线3中所对应的加工装置进行焊接加工,实现分环节加工操作,同时多环节的加工模式可充分利用两条线体的交错运行时差,实现更加高效的进行工件的加工。
可选地,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还设有工件转移装置,以用于将一所述操作工位上的工件转移至下一所述操作工位,并可交错作用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相邻所述操作工位。
这样设置,实现将工件从相邻操作工位之间进行转移的工件转移装置在配合线体的交错运行方式后也可交错作用于两条线体上的待加工工件,进一步降低设备成本。
可选地,所述操作工位包括工位转台43与转台夹具(图中未示出);其中,工位转台43在周向上进行转动,并在远离所述加工装置的一侧设有上件点44以用于零部件的上件,其上零部件在靠近所述加工装置时得到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转台夹具设于所述工位转台43上并用以夹持待加工工件;
所述加工装置包括加工转台53与焊接机器人54。其中,加工转台53可以周向上进行往复转动;焊接机器人54设于所述加工转台53上并用以跟随所述加工转台53往复转动后分别对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待加工工件进行焊接加工。
其中,工位转台43、转台夹具、加工转台53以及焊接机器人54均与中心控制器。
这样设置,实现操作工位可根据加工需要进行设定旋转方式后,可自动在合适的时间点将转台夹具夹持的工件旋转至上件点44进行零部件的安装,并在安装后再次旋转至加工装置一侧进行焊接加工;同时实现加工转台53与焊接机器人54可配合两侧线体的交错运行方式,即,可使焊接机器人54跟随加工转台53交错旋转至两侧操作工位处,对其上的待加工工件进行焊接加工,实现有效利用焊接机器人54,避免其出现较长的空置时间。
可选地,所述操作工位至少设置有三组,沿工件加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操作工位40、第二操作工位41以及第三操作工位42;
所述加工装置对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的三组所述操作工位设置有三组,依次为第一加工装置50、第二加工装置51以及第三加工装置52;
所述工件转移装置包括:
第一工位转移件60,设于所述第一操作工位40与第二操作工位41之间;
第二工位转移件61,设于所述第二操作工位41与第三操作工位42之间;
第三工位转移件62,设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后并用以输送工件至下一工序。
且所述第一工位转移件60与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62仅设有一台并位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以用于交错转移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待加工工件。
其中,第一工位转移件60与第二工位转移件61均为七轴搬运机器人,实现可将两线体内第一操作工位40上的工件转移至第二操作工位41以及将第三操作工位42上的工件转移至下一工序。进行交替式夹取与转移。
这样设置,两条线体上的侧围工件将在各线体上输送加工时将分别在第一操作工位40、第二操作工位41以及第三操作工位42上进行零部件安装,并共用第一加工装置50、第二加工装置51以及第三加工装置52,使其在工件上的零部件安装完毕后对工件进行焊接加工,并在各个操作工位通过各加工装置完成加工后将通过第一工位转移件60、第二工位转移件61以及第三工位转移件62进行转移输送,且使第一工位转移件60与第三工位转移件62可充分利用两条线体的交错运行方式进行工件的转移,进而降低工位转移件在两条线体之间设置的数量,实现控制线体的设备成本与占地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操作工位41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之间、以及所述设有第一补焊区7,所述补焊区内设有补焊装置70,所述第二转移工件对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设有两组,并可以将待加工工件转移至所述补焊装置70处加工后再转移至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
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62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的下游方向设有第二补焊区8,其内设有补焊装置70,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62用于交错转移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待加工工件至所述第二补焊区8内的所述补焊装置70处进行加工。
其中,补焊装置70与加工装置一致,均有加工转台53以及其上的焊接机器人54构成,两组第二工位转移件61则为分别对应两条线体内第二操作工位41的抓件机器人,使其可将第二操作工位41上的工件运送至第一补焊区7的补焊装置70上进行焊接。
这样设置,第一补焊区7与第二补焊区8可对各环节完场零部件安装与焊接加工的工件进行人工查验,并通过其内的补焊装置70分别对两条线体的装置进行补焊操作,进而充分保障两条线体最终加工得到工件的质量。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的加工步骤如下:
a)操作工将侧围外板上件至第一操作工位40上的具;四面体转台1旋转180度,使侧围零件移动至第一加工装置50处进行焊接;
b)第一加工装置50内的焊接机器人54完成侧围外板与尾灯、翼子板支架等小件的定位焊接,作为第一工位转移件60的七轴搬运机器人横向移动,将侧围零件抓起并搬运至第二操作工位41的转台夹具,同时工位转台43旋转180度至上件点44,进行下一循环;
c)第二操作工位41的工位转台43旋转90度至上件点44,人工上件后,工位转台43再旋转180度使工件移动至第二加工装置51的焊接机器人54除,通过焊接机器人54完成骨架总成、前鼻梁总成与外板的定位焊接。
d)第二操作工位41处的焊接完成后,其工位转台43旋转90度进入送件位置。此时作为第二工位转移件61的抓件机器人将侧围总成抓起送入补焊区域9,进行涂胶和补焊工作。
e)第二工位转移件61将侧围零件放至第三操作工位42的工位转台43,工位转台433旋转90度至上件点44,人工将轮罩总成和T型件总成至转台夹具。工位转台43旋转180度至第三加工装置52的焊接机器人54处,焊接机器人54进行定位焊。
f)作为第三工位转移件62的七轴搬运机器人将焊接后的侧围零件抓起,转移至补焊区域10。并在补焊装置70作用下进行补焊,并最终将零件挂件至空中输送线,空中输送小车将左右侧围输送至主线。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
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
设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的加工设备线(3),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上进行转移的工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均包括多个操作工位,以用于对其上的工件进行零部件加装;
所述加工设备线(3)包括对应不同操作工位的多个加工装置,以用于交错加工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所对应的操作工位上的待加工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还设有工件转移装置,以用于将一所述操作工位上的工件转移至下一所述操作工位,并可交错作用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相邻所述操作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工位至少设置有三组,沿工件加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操作工位(40)、第二操作工位(41)以及第三操作工位(42);
所述加工装置对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的三组所述操作工位设置有三组,依次为第一加工装置(50)、第二加工装置(51)以及第三加工装置(52);
所述工件转移装置包括:
第一工位转移件(60),设于所述第一操作工位(40)与第二操作工位(41)之间;
第二工位转移件(61),设于所述第二操作工位(41)与第三操作工位(42)之间;
第三工位转移件(62),设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后并用以输送工件至下一工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位转移件(60)与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62)仅设有一台并位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之间,以用于交错转移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待加工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工位(41)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之间设有第一补焊区(7),所述补焊区内设有补焊装置(70),所述第二转移工件对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设有两组,并可以将待加工工件转移至所述补焊装置(70)处加工后再转移至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62)于所述第三操作工位(42)的下游方向设有第二补焊区(8),其内设有补焊装置(70),所述第三工位转移件(62)用于交错转移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待加工工件至所述第二补焊区(8)内的所述补焊装置(70)处进行加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多个所述操作工位均沿直线方向布设,且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所述操作工位的布设方向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2-8任意一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工位包括:
工位转台(43),其在周向上进行转动,并在远离所述加工装置的一侧设有上件点(44)以用于零部件的上件,其上零部件在靠近所述加工装置时得到所述加工装置的加工;
转台夹具,其设于所述工位转台(43)上并用以夹持待加工工件。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意一所述的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装置包括:
加工转台(53),其可以周向上进行往复转动;
焊接机器人(54),其设于所述加工转台(53)上并用以跟随所述加工转台(53)往复转动后分别对所述左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1)与所述右侧围工件转移流水线(2)内的待加工工件进行焊接加工。
CN202110739097.8A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Pending CN1134272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9097.8A CN113427275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39097.8A CN113427275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7275A true CN113427275A (zh) 2021-09-24

Family

ID=77758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39097.8A Pending CN113427275A (zh) 2021-06-30 2021-06-30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27275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5563A (zh) * 2012-10-26 2013-02-20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多车型混线自动化转台机器人焊接线
CN204524572U (zh) * 2015-03-20 2015-08-05 蓝姆汽车焊接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suv整车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207629455U (zh) * 2017-12-15 2018-07-2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模块化滚边岛车门加工系统
CN207710076U (zh) * 2017-12-25 2018-08-10 广州恒申智能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内板总成焊接生产线
CN111774746A (zh) * 2020-06-23 2020-10-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焊接柔性生产线
CN112247406A (zh) * 2020-09-08 2021-01-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焊接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5563A (zh) * 2012-10-26 2013-02-20 安徽瑞祥工业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多车型混线自动化转台机器人焊接线
CN204524572U (zh) * 2015-03-20 2015-08-05 蓝姆汽车焊接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suv整车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207629455U (zh) * 2017-12-15 2018-07-20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模块化滚边岛车门加工系统
CN207710076U (zh) * 2017-12-25 2018-08-10 广州恒申智能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内板总成焊接生产线
CN111774746A (zh) * 2020-06-23 2020-10-16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焊接柔性生产线
CN112247406A (zh) * 2020-09-08 2021-01-2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侧围焊接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612011B2 (en) Flexible work station
CN104801869B (zh) 一种汽车轮罩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06670699A (zh) 汽车轮罩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CN111590226B (zh) 一种汽车车身侧围外板总成的焊接产线
CN107553198A (zh) 一种基于工业机器人的自动上下料生产系统
CN112935606B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车架焊接生产线及生产工艺
CN107598406B (zh) 电动四轮车车架柔性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111774746B (zh) 一种侧围焊接柔性生产线
CN113146008A (zh) 一种电站锅炉吊挂管自动化焊接设备及其焊接方法
CN109719412B (zh) 侧围焊接生产系统
CN109877513A (zh) 一种焊接工艺生产线
CN108941617A (zh) 一种机械手及其生产方式
CN113427275A (zh) 一种左右侧围自动化线体
CN108672966A (zh) 一种汽车车身总成柔性焊接方法
CN208758627U (zh) 一种机械手及自动化生产线
CN204771197U (zh) 一种高压注汽机组的对流段框架预制工作站
CN215091946U (zh) 工件的传输及焊接布置结构
CN211728284U (zh) 一种电机转子加工转接结构
CN206425679U (zh) 汽车底板自动焊接生产线
CN204524573U (zh) 一种汽车轮罩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CN208019669U (zh) 车身轮罩分总成焊接工作站
JP2011011704A (ja) 車体溶接設備
JPS6340683A (ja) 溶接電極の自動整形および交換装置
CN114905176B (zh) 一种超高柔性岛式焊装产线及生产方法
CN113560758B (zh) 中重卡驾驶室总成自动化混流拼焊线设计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