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23613A - 线缆布置构造 - Google Patents

线缆布置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23613A
CN113423613A CN202080014063.6A CN202080014063A CN113423613A CN 113423613 A CN113423613 A CN 113423613A CN 202080014063 A CN202080014063 A CN 202080014063A CN 113423613 A CN113423613 A CN 1134236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flexible flat
fixed
flat cable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406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23613B (zh
Inventor
奥村政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Original Assignee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Furukawa Automotive Systems Inc filed Critical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423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23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23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 H02G11/0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using take-up reel or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紧凑的构造对滑动座椅供电的线缆布置构造。在扁平线缆布置构造(10)中设置线缆卷绕装置(6),该扁平线缆布置构造(10)对滑动座椅布置线缆布置体(5),该滑动座椅被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2)的前后方向(L)进退,该线缆卷绕装置(6)以能够卷绕/送出的方式对线缆布置体(5)进行卷绕而收纳,在设置于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由上部底面部、侧壁部、上表面部以及内壁部构成的包围空间(24、25)中的包围空间(24)的内部布置有线缆布置体(5),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线缆布置体(5)沿着侧壁部并行地配置。

Description

线缆布置构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对被滑动支承为能够沿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进退的滑动座椅进行布置并供电的线缆布置构造。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多个用于对被滑动支承为能够沿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进退的滑动座椅供电的供电装置。作为这种供电装置之一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滑动座椅用供电装置构成为,将一端侧与滑动座椅侧连接的线束收纳在线束收纳部中,在线束收纳部内以U形回转状收纳的线束的U形回转部随着滑动座椅的滑动而移动,从而线束能够追随滑动座椅的滑动。
然而,由于这样的被收纳成U形回转状的线束的U形回转部随着滑动座椅的滑动而移动,因此需要在轨道侧确保U形回转部能够随着滑动座椅的滑动而移动的空间,无法使滑动座椅的供电装置小型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241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紧凑的构造对滑动座椅供电的线缆布置构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是一种线缆布置构造,其对滑动座椅布置柔性扁平线缆,该滑动座椅被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进退,其特征在于,该线缆布置构造具有:所述固定轨道,其固定于所述车体;移动体,其将所述滑动座椅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该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进退;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其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以及卷绕装置,其在内部固定有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另一端侧,以能够卷绕/送出的方式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卷绕而收纳,所述固定轨道具有:底部;外侧壁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竖立设置;上壁部,其从所述外侧壁部的上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设置;以及内壁部,其从所述上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朝向所述底部延伸设置,由所述底部、所述外侧壁部、所述上壁部以及所述内壁部构成的包围部设置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布置于在所述固定轨道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所述包围部中的第1包围部的内部,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地配置。
上述柔性扁平线缆可以是一条柔性扁平线缆,也可以层叠有多条柔性扁平线缆。此外,也可以与被称为虚设线缆的不具有导体的柔性扁平线缆层叠,还可以与不同于柔性扁平线缆的带状的部件层叠。
另外,也可以为,固定于所述移动体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一端侧是该布置构造中的固定轨道内的一端,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比其先延伸。另外,也可以为,固定于卷绕装置的内部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另一端侧是在该布置构造中以能够卷绕/送出的方式收纳从固定轨道拉出的柔性扁平线缆的卷绕装置内的另一端,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比其先延伸。
上述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地配置是指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主面与所述外侧壁部以对置的方式大致并行地配置。
固定于上述车体的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一般为车体前后方向,因此所述进退方向一般为车体前后方向。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紧凑的构造对滑动座椅供电。
详细而言,在固定于所述车体的固定轨道上,由底部、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竖立设置的外侧壁部、从所述外侧壁部的上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设置的上壁部以及从所述上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朝向所述底部延伸设置的内壁部构成的包围部设置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卷绕装置能够伴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而对在设置于所述固定轨道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所述包围部中的第1包围部的内部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地配置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卷绕/送出,因此,例如不需要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U形回转部的线束收纳部那样的较大的空间,从而能够以紧凑的构造构成。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0-172116号公报中也公开了将相当于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线缆的扁平电线束配置在轨道内的线束卷绕式供电装置。但是,在该线束卷绕式供电装置中,只不过在上部开口的轨道的底部配置扁平电线束,扁平电线束经由配置在轨道内部的开口而露出,不能充分地保护扁平电线束。
与此相对,根据本申请发明,由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布置于在所述固定轨道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所述包围部中的第1包围部的内部,因此柔性扁平线缆不会露出到轨道外部,能够保护柔性扁平线缆。此外,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由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地配置,也就是说,由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配置于在宽度方向上最远离轨道上部的开口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柔性扁平线缆的保护性。
此外,当如上所述在轨道底部上配置有柔性扁平线缆时,对所述滑动座椅进行滑动支承的移动体的移动性有可能降低,但由于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地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移动体的移动性降低。
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具有弹性力的带状的薄片部件相对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以重叠的方式设置。
上述具有弹性力的带状的薄片部件包括不易生锈的不锈钢弹簧钢等具有规定的弹性的金属制的薄片部件、具有规定的弹性的树脂制的薄片部件。另外,从耐久性和弹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金属制的薄片部件。
根据本发明,伴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重叠的薄片部件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一起被所述卷绕装置卷绕/送出,通过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重叠的薄片部件的弹性力,所述卷绕装置能够可靠地卷绕/送出所述柔性扁平线缆。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在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与所述外侧壁部之间配置有所述薄片部件。
根据本发明,伴随着所述移动体的移动,在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与所述外侧壁部之间都夹有被卷绕/送出的薄片部件,因此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不会与所述外侧壁部直接滑动,能够提高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耐久性。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移动体上设置有线缆支承部,该线缆支承部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支承,以使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朝向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稳定地使固定于移动体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朝向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的方向。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在所述线缆支承部中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将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限制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以使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且稳定地将固定于移动体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布置于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所述限制部由对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限制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侧和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截面形状构成。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易且紧凑的构造将固定于移动体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容易且稳定地布置于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另外,限制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侧和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截面形状为由上下方向的一方和宽度方向的内侧构成的截面L型形状、或者由宽度方向的内侧和上下方向双方构成的截面方“コ”字型或横向H型。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所述限制部设置有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至少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的防护部。
根据本发明,虽然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在所述第1包围部中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外侧,但不会被按压于所述外侧壁部,能够降低与所述外侧壁部的摩擦而使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顺畅地滑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所述柔性扁平线缆被具有弹性的固定带固定于所述限制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将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固定于所述限制部的所述固定带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外力作用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情况下,所述固定带发生变形而能够防止对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作用负荷。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所述卷绕装置配置于所述固定轨道的车辆前方的端部。
根据本发明,布置于所述固定轨道的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并从所述固定轨道延伸的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不会露出,能够直接利用所述卷绕装置进行卷绕/送出。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可以为,由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两根的所述固定轨道构成轨道组,所述卷绕装置配置在构成所述轨道组的两根所述固定轨道之间。
根据本发明,配置在轨道组之间的所述卷绕装置不会从轨道组向宽度方向外侧突出,能够实现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以紧凑的构造对滑动座椅供电的线缆布置构造。
附图说明
图1是座椅滑动构造的俯视图。
图2是座椅滑动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扁平线缆布置构造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图1的A-A向视剖视图。
图5是线缆支承部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示出座椅滑动构造1的俯视图,图2示出座椅滑动构造1的概略立体图,图3示出扁平线缆布置构造10的概略立体图,图4示出图1的A-A向视剖视图,图5示出线缆支承部33的概略立体图。
另外,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向前方移动的滑块3,在图3中以透视状态图示了固定轨道2。另外,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由线缆支承部33支承的线缆布置体5中的从线缆支承部33延伸出的部分。
另外,将固定轨道2的长度方向即滑块3的进退方向设为前后方向L,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前后方向L中的近前侧(图2中的左近前侧)设为前进方向Lf,将里侧(图2中的右里侧)设为后退方向Lb。另外,将在水平面内与前后方向L垂直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W。
此外,将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的两根固定轨道2(2a、2b)彼此对置的方向设为对置方向内侧Wi,将其相反侧设为对置方向外侧Wo。另外,将图2中的上下方向设为高度方向H,将高度方向H中的向上方向设为上方向Hu,将向下方向设为下方向Hd。
如图1所示,座椅滑动构造1构成为能够在车辆的车室内使滑动座椅(省略图示)沿前后方向L滑动,具有:在前后方向L上较长的两根固定轨道2,它们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规定间隔地固定于车室地板4的下方的底板41(图4);滑块3,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各固定轨道2在前后方向L上滑动;滑动座椅(省略图示),其被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滑块3滑动支承;以及线缆卷绕装置6,其卷绕/送出线缆布置体5。另外,车室地板4配置于在图4中用虚线图示的高度方向H的位置。
另外,将在前后方向L上较长的两根固定轨道2中的一根作为布置线缆布置体5并对滑动座椅供电的供电轨道2a,将另一根仅作为将滑块3滑动支承为沿前后方向L进退自如的一般的固定轨道2b。
如图4所示,这样构成座椅滑动构造1的固定轨道2由截面槽状的轨道主体20、形状保持部件21以及固定夹具22构成,其中,该轨道主体20配置于比车室地板4靠下方的位置,该形状保持部件21对轨道主体20的截面形状进行保持,该固定夹具22安装于轨道主体20的轨道底面部201,将轨道主体20固定于车室地板4的下方的底板41。
轨道主体20由截面倒帽状的轨道底面部201、设置在轨道底面部20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侧壁部202、从各侧壁部202的上端向对置的方向延伸的上表面部203、从上表面部203的对置的内侧端部向下方向Hd延伸的内壁部204形成截面槽形状。
另外,内壁部204彼此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设置。另外,虽然省略图示,但跨过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上表面部203而设置有防止异物进入截面槽形状的轨道主体20的内部的轨道嵌条。另外,轨道嵌条是可变形的片材料,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设置有沿前后方向L的缝。
此外,将倒帽状的轨道底面部201中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部分设为上部底面部201a,将在宽度方向W的中央比上部底面部201a低的部分设为中央底面部201b。另外,中央底面部201b的宽度形成为比在上方向Hu沿宽度方向W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内壁部204彼此的间隔宽。
另外,在轨道底面部20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由轨道底面部201的上部底面部201a、侧壁部202、上表面部203以及内壁部204构成在截面方向上大致矩形状的包围空间24、25,并且将包围空间24、25以在轨道底面部201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对置的朝向设置。
对轨道主体20的截面形状进行保持的形状保持部件21是在宽度方向W上较宽的截面凹形状,沿着轨道主体20的轨道底面部201和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侧壁部202向上方向Hu敞开,多个形状保持部件21隔开规定的间隔而安装于轨道主体20。
固定夹具22贯穿截面槽形状的轨道主体20中的轨道底面部201的中央底面部201b而固定于底板41,插入固定部222以在下表面侧突出的方式安装。另外,固定夹具22在前后方向L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
以能够沿前后方向L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这样构成的固定轨道2的滑块3由上部支承部31、内部行进部32以及线缆支承部33构成,其中,该上部支承部31从固定轨道2的轨道主体20的上表面部203向上方向Hu突出并对滑动座椅(省略图示)进行支承,该内部行进部32配置在轨道主体20的内部,该线缆支承部33对线缆布置体5的一端侧进行固定支承。
上部支承部31比轨道主体20的轨道底面部201向上方向Hu突出,能够经由省略图示的安装配件来安装滑动座椅(省略图示)。
内部行进部32配置于轨道主体20中的包围空间24、25,在宽度方向W的两侧具有在高度方向H被上表面部203和上部底面部201a限制的状态下沿前后方向L滚动的辊321。
在这样构成的座椅滑动构造1中,在沿着前后方向L配置的固定轨道2的轨道主体20的内部,通过辊321在前后方向L上滚动,滑块3能够相对于固定轨道2在前后方向L上滑动。因此,被滑块3的上部支承部31支承的滑动座椅(省略图示)能够相对于固定轨道2在前后方向L上滑动。
在座椅滑动构造1中,作为用于对能够相对于固定轨道2在前后方向L上滑动的滑动座椅(省略图示)供电的扁平线缆布置构造10,具有:线缆布置体5,其相对于座椅滑动构造1中的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两根固定轨道2中的供电轨道2a沿着前后方向L布置;以及线缆卷绕装置6,其以能够卷绕/送出线缆布置体5的方式收纳线缆布置体5。
线缆布置体5由多张柔性扁平线缆51(以下称为FLFC 51)和比FLFC 51硬且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薄片部件52构成,其中,该柔性扁平线缆51是利用绝缘性的层压片夹持多个扁平导体而成的薄板状的带状导电体。
薄片部件52是不易生锈的不锈钢制弹簧钢材,为了能够与FLFC 51一起作为线缆布置体5以卷绕/送出的方式收纳在线缆卷绕装置6中,构成为0.2mm以下的厚度。
另外,薄片部件52层叠在多个层叠起来的FLFC 51的一侧。另外,由FLFC 51和薄片部件52构成的线缆布置体5形成为比固定轨道2的前后方向L的长度长。
将FLFC 51和薄片部件52层叠起来并布置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的线缆布置体5的前方端部53如后所述固定于线缆卷绕装置6的内部,后方端部54固定于滑块3。
以能够卷绕/送出的方式收纳线缆布置体5的线缆卷绕装置6配置于供线缆布置体5布置的供电轨道2a的轨道主体20的前进方向Lf的端部。线缆卷绕装置6在俯视方向上呈角部被倒角成圆弧状的大致正方形状,在后退方向Lb上的宽度方向W的一侧设置有线缆出入口61(图3)。
另外,在线缆卷绕装置6中供线缆布置体5出入的线缆出入口61配置在供线缆布置体5布置的侧壁部202的前进方向Lf,在俯视方向上角部被倒角成圆弧状的大致正方形状的线缆卷绕装置6成为向对置方向内侧Wi突出的方式。
另外,在线缆卷绕装置6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线缆布置体5的前方端部53的卷绕轴62。卷绕轴62是通过省略图示的盘簧以能够卷绕前方端部53的方式进行旋转的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使卷绕轴62逆时针旋转而卷绕线缆布置体5,使卷绕轴62顺时针旋转而使卷绕线缆57退绕,从而从线缆卷绕装置6送出线缆布置体5。
另外,卷绕轴62在从宽度方向W观察时角部被倒角成圆弧状的大致正方形状的线缆卷绕装置6的内部,配置于从上述大致正方形状的俯视中心向前进方向Lf和对置方向外侧Wo偏心的位置。
在这样构成的线缆卷绕装置6中延伸出与车体侧的供电连接器嵌合连接的车体侧连接器56,在线缆卷绕装置6的内部,构成线缆布置体5的FLFC 51的前方端部53与车体侧连接器56以能够导电的方式连接。
另外,如图3和图5所示,线缆布置体5的后方端部54被设置在滑块3的上部支承部31的前进方向Lf上的线缆支承部33支承。
如图4和图5所示,对线缆布置体5的后方端部54进行支承的线缆支承部33由对线缆布置体5的后方端部54进行固定并限制后方端部54的布置位置的限制部34、底部35、在限制部34的侧方将线缆布置体5立起的立设部36构成为主视大致L型。另外,通过滑块3的移动,被线缆支承部33支承的线缆布置体5的后方端部54也移动。
另外,固定后方端部54的限制部34由纵壁341和上表面部342构成为从前进方向Lf观察时主视倒L型状,其中,该纵壁341沿着朝向高度方向H的后方端部54的主面,该上表面部342从纵壁341的上端沿宽度方向W延伸。
通过这样构成的倒L字状的限制部34,以限制后方端部54的上方Hu和侧方(对置方向外侧Wo)的方式固定后方端部54。此时,限制部34和后方端部54通过卷绕具有弹性和绝缘性的弹性带37而被固定。
另外,在限制部34的后退方向Lb的底部35的上部设置有比固定于限制部34的后方端部54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即对置方向内侧Wi)突出的防护部38。
另外,限制部34的里侧的在上部设置有防护部38的底部35也与防护部38同样地比后方端部54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即对置方向内侧Wi)突出,并且比防护部38向前进方向Lf突出。通过这样构成的底部35和防护部38,在从前进方向Lf观察时,在宽度方向W上形成反向的L字型。
这样,线缆布置体5的后方端部54被设置于滑块3的内部行进部32的线缆支承部33支承,并且该线缆布置体5在布置于包围空间24的状态下被布置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对置方向内侧Wi的位置)、即沿着侧壁部202的位置。
但是,由于防护部38比固定于限制部34的后方端部54向宽度方向外侧(即对置方向内侧Wi)突出,因此能够防止线缆布置体5被限制部34按压于侧壁部202。
在这样构成的线缆支承部33中,后方端部54固定于限制部34并被弯折而沿着底部35,并且进一步被弯折而沿着立设部36向上方向Hu延伸,在立设部36的上方向Hu连接有座椅侧连接器39,能够经由座椅侧连接器39而更可靠地与设置于滑动的滑动座椅(省略图示)的电气设备电连接。
后方端部54被如上所述构成的滑块3支承且在内壁部204的内部以主面与侧壁部202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宽度方向外侧的线缆布置体5穿过线缆卷绕装置6的线缆出入口61,并且前方端部53在线缆卷绕装置6的内部固定于卷绕轴62,因此,如图1所示,在滑块3配置于后退方向Lb的情况下,从线缆卷绕装置6送出线缆布置体5,并且该线缆布置体5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通过线缆支承部33以主面与侧壁部202对置的朝向沿着侧壁部202布置。
相反,如图1中虚线所示,当滑块3向前进方向Lf移动时,伴随着滑块3向前进方向Lf的移动,能够利用线缆卷绕装置6卷绕收纳线缆布置体5。
如上所述,对被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2的前后方向L进退的滑动座椅布置线缆布置体5的扁平线缆布置构造10具有:固定轨道2,其固定于车体;滑块3,其将滑动座椅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固定轨道2的前后方向L进退;线缆布置体5,其后方端部54固定于滑块3;以及线缆卷绕装置6,其在内部固定有线缆布置体5的前方端部53,并且以能够卷绕/送出的方式对线缆布置体5进行卷绕而收纳,固定轨道2具有:上部底面部201a;侧壁部202,其从上部底面部201a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竖立设置;上表面部203,其从侧壁部202的上部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设置;以及内壁部204,其从上表面部203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朝向上部底面部201a延伸设置,由上部底面部201a、侧壁部202、上表面部203以及内壁部204构成的包围空间24、25设置于上部底面部201a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线缆布置体5布置于在固定轨道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设置的包围空间24、25中的包围空间24的内部,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线缆布置体5沿着侧壁部202并行地配置,由此能够以紧凑的构造对滑动座椅供电。
详细而言,在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2上,由上部底面部201a、从上部底面部201a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竖立设置的侧壁部202、从侧壁部202的上部向宽度方向W的内侧延伸设置的上表面部203以及从上表面部203的宽度方向W的内侧朝向上部底面部201a延伸设置的内壁部204构成的包围空间24、25设置于上部底面部201a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线缆卷绕装置6能够伴随着滑块3的移动而对在设置于固定轨道2的宽度方向W的两侧的包围空间24、25中的包围空间24的内部沿着侧壁部202并行地配置的线缆布置体5进行卷绕/送出,因此,例如不需要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收纳U形回转部的线束收纳部那样的较大的空间,从而能够以紧凑的构造构成。
另外,由于FLFC 51布置于包围空间24的内部,因此FLFC 51不会露出到轨道主体20的外部,能够保护FLFC 51。此外,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由于FLFC 51沿着侧壁部202并行地配置,也就是说,由于FLFC 51配置于在宽度方向W上最远离轨道主体20的上部的开口的位置,因此能够提高FLFC 51的保护性。
此外,当如上所述在轨道底面部201上配置FLFC 51时,对滑动座椅进行滑动支承的滑块3的移动性有可能降低,但由于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FLFC 51沿着侧壁部202并行地配置,因此能够防止滑块3的移动性降低。
另外,通过具有弹性力的带状的薄片部件52相对于构成线缆布置体5的FLFC 51以重叠的方式设置,伴随着滑块3的移动,与FLFC 51重叠的薄片部件52与FLFC 51一起被线缆卷绕装置6卷绕/送出,通过与FLFC 51重叠的薄片部件52的弹性力,线缆卷绕装置6能够可靠地卷绕/送出线缆布置体5。
另外,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通过在FLFC 51与侧壁部202之间配置薄片部件52,伴随着滑块3的移动,在FLFC 51与侧壁部202之间都夹有被卷绕/送出的薄片部件52,因此FLFC 51不会与侧壁部202直接滑动,能够提高FLFC 51的耐久性。
另外,通过在滑块3上设置对线缆布置体5进行支承以使线缆布置体5朝向包围空间24的内部的规定的方向的线缆支承部33,能够使固定于滑块3的线缆布置体5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容易且稳定地朝向沿着侧壁部202并行的方向。
另外,在线缆支承部33中,通过设置将线缆布置体5限制在包围空间24的内部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位置以使线缆布置体5沿着侧壁部202的限制部34,能够将固定于滑块3的线缆布置体5容易且稳定地布置于包围空间24的内部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位置。
另外,限制部34由通过纵壁341和上表面部342对线缆布置体5限制宽度方向W的内侧和下侧的截面L型构成,由此能够以简易且紧凑的构造将固定于滑块3的线缆布置体5容易且稳定地布置于包围空间24的内部的宽度方向W的外侧位置。
另外,限制部34设置有从线缆布置体5向宽度方向W的外侧延伸出的防护部38,由此,虽然线缆布置体5在包围空间24中配置于宽度方向W的外侧,但不会被按压于侧壁部202,能够降低与侧壁部202的摩擦而使线缆布置体5顺畅地滑动。
另外,利用具有弹性的弹性带37将线缆布置体5固定于限制部34,由此,由于将线缆布置体5固定于限制部34的弹性带37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在外力作用于线缆布置体5的情况下弹性带37发生变形而能够防止对线缆布置体5作用负荷。
另外,线缆卷绕装置6配置于固定轨道2的前进方向Lf的端部,由此,布置于固定轨道2的包围空间24的内部并从固定轨道2延伸的线缆布置体5不会露出,能够直接通过线缆卷绕装置6进行卷绕/送出。
另外,由在宽度方向W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的固定轨道2(2a、2b)构成轨道组,线缆卷绕装置6配置在构成轨道组的固定轨道2(2a、2b)之间,由此,配置在轨道组之间的线缆卷绕装置6不会从轨道组向对置方向外侧Wo突出,能够实现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对应关系中,本发明的固定轨道对应于固定轨道2,
以下,同样地,
长度方向对应于前后方向L,
柔性扁平线缆对应于FLFC 51,
线缆布置构造对应于扁平线缆布置构造10,
移动体对应于滑块3,
卷绕装置对应于线缆卷绕装置6,
底部对应于上部底面部201a,
宽度方向对应于宽度方向W,
外侧壁部对应于侧壁部202,
上壁部对应于上表面部203,
内壁部对应于内壁部204,
一端侧对应于前方端部53,
另一端侧对应于后方端部54,
包围部对应于包围空间24、25,
第1包围部对应于包围空间24,
薄片部件对应于薄片部件52,
线缆支承部对应于线缆支承部33,
限制部对应于限制部34,
防护部对应于防护部38,
固定带对应于弹性带37,
车辆前方对应于前进方向Lf,
配置有两根的固定轨道对应于固定轨道2(2a、2b),
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得到多个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说明中,薄片部件52是不易生锈的不锈钢制弹簧钢等具有规定的弹性的金属制的,但也可以是具有规定的弹性的树脂制的。
另外,将FLFC 51和薄片部件52层叠而构成线缆布置体5,但也可以在FLFC 51的两侧配置薄片部件52而构成线缆布置体5,也可以仅由FLFC 51构成线缆布置体5。此外,也可以将不具有导体的虚设线缆与FLFC 51层叠来代替薄片部件52。
在上述说明中,由沿着朝向高度方向H的后方端部54的主面的纵壁341和从纵壁341的上端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上表面部342将固定后方端部54的限制部34构成为主视倒L型状,利用倒L字状的限制部34以限制后方端部54的上方向Hu和侧方(对置方向外侧Wo)的方式固定后方端部54,但也可以由纵壁341和从纵壁341的下端沿宽度方向W延伸的下表面部构成限制部34,以限制后方端部54的下方向Hd和侧方(对置方向外侧Wo)的方式固定后方端部54,还可以由纵壁341、上表面部342以及下表面部构成限制部34,以限制后方端部54的上方向Hu、下方向Hd以及侧方(对置方向外侧Wo)的方式固定后方端部54。
标号说明
2:固定轨道;3:滑块;5:线缆布置体;6:线缆卷绕装置;10:扁平线缆布置构造;24:包围空间;25:包围空间;33:线缆支承部;34:限制部;37:弹性带;38:防护部;51:FLFC;52:薄片部件;53:前方端部;54:后方端部;201a:上部底面部;202:侧壁部;203:上表面部;204:内壁部;L:前后方向;Lf:前进方向;W:宽度方向。

Claims (10)

1.一种线缆布置构造,其对滑动座椅布置柔性扁平线缆,该滑动座椅被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固定于车体的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进退,其中,
该线缆布置构造具有:
所述固定轨道,其固定于所述车体;
移动体,其将所述滑动座椅滑动支承为能够沿着该固定轨道的长度方向进退;
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其一端侧固定于所述移动体;以及
卷绕装置,其在内部固定有所述柔性扁平线缆的另一端侧,并且以能够卷绕/送出的方式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卷绕而收纳,
所述固定轨道具有:
底部;
外侧壁部,其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竖立设置;
上壁部,其从所述外侧壁部的上部向宽度方向内侧延伸设置;以及
内壁部,其从所述上壁部的宽度方向内侧朝向所述底部延伸设置,
由所述底部、所述外侧壁部、所述上壁部以及所述内壁部构成的包围部设置于所述底部的宽度方向两侧,
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布置于在所述固定轨道的宽度方向两侧设置的所述包围部中的第1包围部的内部,
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所述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具有弹性力的带状的薄片部件相对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以重叠的方式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在所述柔性扁平线缆与所述外侧壁部之间配置有所述薄片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在所述移动体上设置有线缆支承部,该线缆支承部对柔性扁平线缆进行支承,以使所述柔性扁平线缆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内部朝向沿着所述外侧壁部并行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在所述线缆支承部中设置有限制部,该限制部将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限制在所述第1包围部的宽度方向外侧位置,以使柔性扁平线缆沿着所述外侧壁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所述限制部由对所述柔性扁平线缆限制上下方向中的至少一侧以及所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截面形状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所述限制部设置有从所述柔性扁平线缆至少向所述宽度方向外侧延伸出的防护部。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所述柔性扁平线缆被具有弹性的固定带固定于所述限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所述卷绕装置配置于所述固定轨道的车辆前方的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线缆布置构造,其中,
由在车宽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有两根的所述固定轨道构成轨道组,
所述卷绕装置配置在构成所述轨道组的两根所述固定轨道之间。
CN202080014063.6A 2019-03-28 2020-03-27 线缆布置构造 Active CN1134236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62645 2019-03-28
JP2019-062645 2019-03-28
PCT/JP2020/014152 WO2020196859A1 (ja) 2019-03-28 2020-03-27 ケーブル配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613A true CN113423613A (zh) 2021-09-21
CN113423613B CN113423613B (zh) 2024-04-30

Family

ID=72609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4063.6A Active CN113423613B (zh) 2019-03-28 2020-03-27 线缆布置构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07797B2 (zh)
CN (1) CN113423613B (zh)
WO (1) WO2020196859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7344A (ja) * 2011-06-07 2012-12-27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CN105882459A (zh) * 2015-02-18 2016-08-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导轨结构
JP2016220518A (ja) * 2015-05-21 2016-1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給電装置の異物除去構造
JP2019022413A (ja) * 2017-07-21 2019-02-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体とプロテクタ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01909B2 (ja) 2014-01-30 2018-10-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電線配索構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57344A (ja) * 2011-06-07 2012-12-27 Yazaki Corp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の配索構造
CN105882459A (zh) * 2015-02-18 2016-08-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座椅导轨结构
JP2016220518A (ja) * 2015-05-21 2016-1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給電装置の異物除去構造
JP2019022413A (ja) * 2017-07-21 2019-02-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外装体とプロテクタ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23613B (zh) 2024-04-30
JP7407797B2 (ja) 2024-01-04
JPWO2020196859A1 (zh) 2020-10-01
WO2020196859A1 (ja) 2020-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3786B2 (en) Cable winding device and flat cable routing structure for sliding seat
US7829789B2 (en) Power feeding apparatus and harness wiring structure using the same
EP2709223B1 (en) Flat cable routing structure
US10773663B2 (en) Routing structure
CN110462954B (zh) 外装体及线束
CN113423611B (zh) 线缆布置构造
CN113423613A (zh) 线缆布置构造
US10717399B2 (en) Wire harness
US10730455B1 (en) Wire harness for seats
KR102299807B1 (ko) 전기철도 전원공급 시스템
CN113453958B (zh) 线缆布置构造
CN114725864A (zh) 带有扁平线缆的汽车线束盒装置
JP2008308068A (ja) スライドドア用の給電装置
JP2008312374A (ja) スライド構造体用の給電装置
US7307215B2 (en) Wiring harness slack absorbing device
EP4131691A1 (en) Cable winding device and flat cable routing structure for slide seat
JP2022152941A (ja) 電線配索構造
KR20230135640A (ko) 슬라이딩 도어 급전 장치
JP2022152943A (ja) 配線体の配索構造、及びレールユニット
JP2006151267A (ja)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の給電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