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08734B -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408734B
CN113408734B CN202110740936.8A CN202110740936A CN113408734B CN 113408734 B CN113408734 B CN 113408734B CN 202110740936 A CN202110740936 A CN 202110740936A CN 113408734 B CN113408734 B CN 1134087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rocessing module
switching value
resistor
pola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093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408734A (zh
Inventor
吕植勇
徐嘉辉
余德兰
杨振辛
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11074093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40873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408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8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408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408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10/00Quantum computing, i.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quantum-mechanical phenomen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Optical Modulation, Optical Deflection,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Demodulation, Optical Logic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包括:偏振开关电路、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本发明通过偏振开关电路来控制开关量输出电路中的偏振片的起振状态,从而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然后输出模块根据明暗相间的条纹进行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不同于传统加法器采用单一电信号传输的方式,本发明通过采用光传播过程来代替加法器中部分电传播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

Description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量子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背景技术
目前,加法器结构通常由“与”门和“或”门组合构成,其有两个输入端、一个本位输出端和一个进位输出端。其中,两个输入端分别用于输入两个要相加的二进制数。但是,由于这种加法器是由电信号传输,其传输速度较慢,因而使得这种加法器,在很多特殊的条件下无法满足计算速度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能有效提高计算速度。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偏振开关电路、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均包括第一光子处理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光子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第一电光调制晶体、第一光源装置和第一双缝衍射装置;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一双缝衍射装置的距离;
当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源装置发射的光源时,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产生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第一光子和第二光子;当所述第一偏振片或所述第二偏振片起振时,所述第一光子通过所述第一偏振片或所述第二偏振片后,与通过所述第一双缝衍射装置后的第二光子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均用于输出与输入端相反的电平;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一偏振片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作为所述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二偏振片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作为所述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一偏振片的起振状态,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二偏振片的起振状态;
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偏振开关电路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的电平输出本位信号;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偏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均包括第二光子处理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
所述第二光子处理模块包括第三偏振片、第二电光调制晶体、第二光源装置和第二双缝衍射装置;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三偏振片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二双缝衍射装置的距离;
当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源装置发射的光源时,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产生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第三光子和第四光子;当所述第三偏振片起振时,所述第三光子通过所述第三偏振片后,与通过所述第二双缝衍射装置后的第四光子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所述第三偏振片通过所述加法器的输入端的电平信号控制起振状态;
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三电源、第一光敏模块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源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串联所述第一光敏模块;所述第一光敏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光子处理模块中生成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与所述加法器的输入端的电平信号相反的电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均包括反相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均包括第四电源、第二光敏模块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源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串联所述第二光敏模块;
所述第二光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子处理模块所生成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所述第四电阻用于输出与所述第二光敏模块的输出电平相反的电平。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敏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敏模块均包括光敏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敏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敏模块均包括光敏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和第二电光调制晶体均包括BBO晶体。
进一步地,所述加法器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光子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用于使光子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偏振,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用于使光子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两个开关量输出电路来对输入端信号进行求和,以得到求和输出结果的本位和进位。不同于传统加法器采用单一电信号传输的方式,本发明通过采用光传播过程来代替加法器中部分电传播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计算速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相关技术方案附图作以下介绍,应当理解的是,下面介绍中的附图仅仅为了方便清晰表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到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缝宽为1.2mm的光强分布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的开关量输出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的开关量输出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的信号处理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加法器的偏振开关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参照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加法器包括第一偏振开关电路、第二偏振开关电路、第三偏振开关电路、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
参考图3,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均包括第一光子处理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其中,第一光子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偏振片305、第二偏振片306、第一电光调制晶体304、第一光源装置303和第一双缝衍射装置310。而第一输出模块包括第四电源、第二光敏模块和第四电阻。其中,第四电源为图中的电源VCC,第四电阻为图中的电阻R306,第二光敏模块为图中的D313。
其中,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在工作过程中,是利用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工作原理。具体如图2所示,实线201表示产生明暗相间条纹时的光强分布,实线202表示不产生明暗相间条纹时的光强分布图。产生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是:需要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光子分别通过起振的偏振片和双缝衍射装置,并且光子到达偏振片的距离要小于到达双缝衍射装置光子的距离。通过控制偏振片的起振状态,从而达到控制是否产生明暗相间条纹的目的。将光电二极管放置在实线201产生最大光强的位置处。如果偏振片起振,那么就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光强分布就如实线201所示,此时,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如果偏振片没有起振,那么就不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光强分布如实线202所示,此时,虽然有一定的光强,但是没有达到光电二极管的导通阈值,故光电二极管输出高电平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如图2所示的工作原理,含有偏振片305和偏振片306的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为本位输出电路,含有偏振片317和偏振片318的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为进位输出电路。当光源装置303发射出一个光子通过BBO晶体304产生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光子,其中一个光子通过偏振片305和偏振片306到达光子检测装置307,另一个光子通过两个四分之一波片308和四分之一波片309到达双缝衍射装置310。其中,四分之一波片308和四分之一波片309通过调整位置,使得光子通过四分之一波片308时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偏振,通过四分之一波片309时产生顺时间方向偏振,从而光子检测装置312可以探测到光子经过双缝衍射实验装置310中的哪一个孔。当输入端301和输入端302输入高电平1时,偏振片305和偏振片306起到偏振作用,故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此时光电二极管313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311输出高电平1。当输入端301输入高电平1,输入端302输入低电平0时,偏振片305起到偏振作用,偏振片306没有起到偏振作用,但光子依然产生偏振现象,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此时,光电二极管3D13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R311输出高电平1。当输入端301和输入端302输入低电平0时,偏振片305和偏振片306不起到偏振作用,故不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此时光电二极管313不导通输出高电平1,电阻311输出低电平0。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141356140000051
当光源装置315发射出一个光子通过BBO晶体316产生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光子,其中一个光子通过偏振片317和偏振片318到达光子检测装置319,另一个光子通过两个四分之一波片321和四分之一波片320到达双缝衍射装置322。当输入端301和输入端302输入高电平1时,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327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328后,偏振片317和偏振片318不起到偏振作用,故不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此时光电二极管325导通输出高电平1,电阻311输出低电平0。当输入端1输入高电平1,输入端302输入低电平0时,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327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328后,偏振片317不起到偏振作用,偏振片318起到偏振作用,所以光子依然产生偏振现象,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此时,光电二极管325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当输入端301和输入端302输入低电平0时,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327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328后,偏振片317和偏振片318起到偏振作用,故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此时光电二极管325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311输出高电平1。
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141356140000061
综上所述:整个电路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141356140000062
参照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也利用了如图2所示的工作原理。当输入端504为高电平时,偏振片508开始起振,光子通过偏振片508时会产生偏振现象,此时,另一个光子通过双缝衍射装置507后,会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从而使光电二级管D505导通,输出低电平0。反之,若输入端为低电平时,光电二级管D505截止,输出高电平1。使用本实施例代替传统反相器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光信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加法器的运算速度。
参照图4,信号处理模块还包括反相器,如图中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使用了反相器401,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使用了反相器402。
参照图1,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一偏振片连接于第一连接点,并将第一连接点作为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二偏振片连接于第二连接点,并将第二连接点作为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其中,第一信号处理模块能够所述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控制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一偏振片的起振状态,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能够根据所述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二偏振片的起振状态。
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偏振开关电路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的电平输出本位信号;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
其中,参照图6,偏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其中,第一电阻是指图中的电阻R605、第二电阻是指图中的电阻R606、第一二极管是指图中的二极管D603和第二二极管指图中的二极管D604。二极管D603和二极管D604的阴极分别与输入端601和输入端602相连,二极管D603的阳极通过电阻R605连接到第一电源,二极管D604的阳极通过电阻R606连接到第二电源,并且把二极管D603和二极管D604的阳极相连作为输出端607。当输入端601输入高电平1,输入端602输入低电平0,由于二极管存在导通电压,故二极管D603截止,二极管D604导通,故输出端607输出低电平0;当输入端601输入低电平0,输入602输入高电平1,由于二极管存在导通电压,故二极管D603导通,二极管D604截止,故输出端607输出低电平0;当输入端601输入高电平1,输入端602输入高电平1,由于二极管两极电压差小于导通电压,故二极管D603截止,二极管D604截止,由于存在电阻R605和电阻R606,故输出端607输出高电平1;当输入端601输入低电平0,输入端602输入低电平0,二极管D603导通,二极管D604导通,故输出端607输出低电平0。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141356140000071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图3和图6所示的电路进行加法器运算时,图1所示加法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偏振开关电路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的电平输出本位信号;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偏振开关电路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的电平分别是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105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106输出模块中电阻的电平;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的电平是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106输出模块中光敏模块的电平。
当输入端101输入高电平1,输入端102输入高电平1时,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105中的2个偏振片起振,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故输出端107输出高电平1。同时,输入端101和输入端102输入的电平分别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3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4后,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106中的2个偏振片不起振,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不导通,输出高电平1,电阻输出低电平0。故输出端108输出低电平0,输出端109输出高电平1。由于输出端108输出低电平0,所以输出端10输出高电平0。故本位电路输出低电平0,进位电路输出高电平1。
当输入端101输入高电平1,输入端102输入低电平0时,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105中的其中一个偏振片起振,另一个不起振,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故输出端107输出高电平1。同时,输入端101和输入端102输入的电平分别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3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4后,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106中的其中一个偏振片起振,另一个不起振,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故输出端108输出高电平1,输出端109输出低电平0。由于输出端108输出高电平1,所以输出端110输出高电平1。故本位电路输出高电平1,进位电路输出低电平0。
当输入端101输入低电平0,输入端102输入高电平1时,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105中的其中一个偏振片起振,另一个不起振,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故输出端107输出高电平1。同时,输入端101和输入端102输入的电平分别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3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4后,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106中的其中一个偏振片起振,另一个不起振,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故输出端108输出高电平1,输出端109输出低电平0。由于输出端108输出高电平1,所以输出端110输出高电平1。故本位电路输出高电平1,进位电路输出低电平0。
当输入端101输入低电平0,输入端102输入低电平0时,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105中的2个偏振片都不起振,不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不导通,输出高电平1,电阻输出低电平0,故输出端107输出低电平0。同时,输入端101和输入端102输入的电平分别经过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3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104后,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106中的2个偏振片均起振,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光电二极管导通,输出低电平0,电阻输出高电平1。故输出端108输出高电平1,输出端109输出低电平0。由于输出端108输出高电平1,所以输出端110输出低电平0。故本位电路输出高电平0,进位电路输出低电平0。
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Figure BDA0003141356140000091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图4和图5中的光电二极管也可以使用光敏电阻替代。光敏电阻常用的制作材料为硫化镉,另外还有硒、硫化铝、硫化铅和硫化铋等材料。这些制作材料具有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其阻值迅速减小的特性。这是由于光照产生的载流子都参与导电,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作漂移运动,电子奔向电源的正极,空穴奔向电源的负极,从而使光敏电阻器的阻值迅速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光调制晶体包括BBO晶体。BBO晶体在非线性光学晶体中,是一种综合优势明显,性能良好的晶体,它有着极宽的透光范围,极低的吸收系数,较弱的压电振铃效应,相对于其他的电光调制晶体,具有更高的消光比,较大的相匹配角,较高的抗光损伤阈值、宽带的温度匹配以及优良的光学均匀性。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法器还包括第五电阻,第五电阻为图中的电阻113,第三偏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
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加法器中的第一光子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用于使光子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偏振,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用于使光子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振,致使第一光子处理模块中的光子检测装置可以探测到光子的行动轨迹,即探测出光子穿过了双缝衍射装置中的哪一个孔。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偏振开关电路、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和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均包括第一光子处理模块和第一输出模块,所述第一光子处理模块包括第一偏振片、第二偏振片、第一电光调制晶体、第一光源装置和第一双缝衍射装置;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一偏振片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一双缝衍射装置的距离;
当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接收到所述第一光源装置发射的光源时,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产生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第一光子和第二光子;当所述第一偏振片或所述第二偏振片起振时,所述第一光子通过所述第一偏振片或所述第二偏振片后,与通过所述第一双缝衍射装置后的第二光子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所述第一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均用于输出与输入端相反的电平;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一偏振片连接于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一连接点作为所述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二偏振片连接于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连接点作为所述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加法器的第一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一偏振片的起振状态,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根据所述加法器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第二偏振片的起振状态;
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所述偏振开关电路根据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接收的电平输出本位信号;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的第二输出端输出进位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振开关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作为所述第二偏振开关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均包括第二光子处理模块和第二输出模块;
所述第二光子处理模块包括第三偏振片、第二电光调制晶体、第二光源装置和第二双缝衍射装置;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三偏振片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与所述第二双缝衍射装置的距离;
当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接收到所述第二光源装置发射的光源时,所述第二电光调制晶体产生一对处于纠缠状态的第三光子和第四光子;当所述第三偏振片起振时,所述第三光子通过所述第三偏振片后,与通过所述第二双缝衍射装置后的第四光子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所述第二输出模块用于根据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高电平或者低电平;
所述第三偏振片通过所述加法器的输入端的电平信号控制起振状态;
所述第二输出模块包括第三电源、第一光敏模块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源通过所述第三电阻串联所述第一光敏模块;所述第一光敏模块用于根据第二光子处理模块中生成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与所述加法器的输入端的电平信号相反的电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均包括反相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和所述第二开关量输出电路的输出模块均包括第四电源、第二光敏模块和第四电阻;
所述第四电源通过所述第四电阻串联所述第二光敏模块;
所述第二光敏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光子处理模块所生成的明暗相间的条纹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所述第四电阻用于输出与所述第二光敏模块的输出电平相反的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敏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敏模块均包括光敏二极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敏模块和所述第二光敏模块均包括光敏电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光调制晶体和第二电光调制晶体均包括BBO晶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法器还包括第五电阻,所述偏振开关电路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接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子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用于使光子产生逆时针方向的偏振,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用于使光子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偏振。
CN202110740936.8A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Active CN11340873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0936.8A CN113408734B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0936.8A CN113408734B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8734A CN113408734A (zh) 2021-09-17
CN113408734B true CN113408734B (zh) 2022-04-26

Family

ID=77680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0936.8A Active CN113408734B (zh) 2021-06-30 2021-06-30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40873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5402A (zh) * 2007-05-16 2007-10-17 天津大学 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高速全光加法器
JP5590601B2 (ja) * 2010-01-14 2014-09-17 独立行政法人情報通信研究機構 縺れ光源のタイムビン偏光フォーマット変換技術
CN104199017B (zh) * 2014-08-05 2018-02-09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量子纠缠光的实时测距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US11635456B2 (en) * 2016-02-12 2023-04-25 Yale University Techniques for control of quantum system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CN109002894B (zh) * 2018-07-10 2021-10-08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量子叠加态的量子加法器设计方法
US11033981B2 (en) * 2018-07-23 2021-06-15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Acousto-optic modulator configurations for quantum processing
CN110297376B (zh) * 2019-07-02 2020-05-26 山西大学 一种稳定的连续变量量子纠缠源产生装置
US11726790B2 (en) * 2019-12-12 2023-08-15 Intel Corporation Processor and instruction set for flexible qubit control with low memory over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408734A (zh) 2021-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359778B1 (en) Optical device
Ohmachi et al. LiNbO 3 TE-TM mode converter using collinear acoustooptic interaction
CN106209250B (zh) 利用强度调制器im和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mzm级联产生八倍频毫米波的方法
WO1988008553A2 (en) Symmetrical optical device
US5130528A (en) Opto-photo-electric switch
CN113408734B (zh)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光加法器
CN216649623U (zh) 基于量子偏振纠缠的振荡器
CN106961306B (zh) 利用嵌入IM调制器的Sagnac环和DPMZM调制器级联产生八倍频毫米波的装置
US4784473A (en) Ferroelectric optical switching
McCallum et al. Polarization rotation modulator in a strained [110]‐oriented multiple quantum well
CN110336569B (zh) 一种实现高隔离及无驻波变化的射频开关装置
US3285130A (en) Light switching means for sel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a light beam
Melngailis et al. Far infrared and submillimeter impact ionization modulator
JP2936880B2 (ja) 偏光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デジタル変調器
JPS6246291Y2 (zh)
JP3198169B2 (ja) 光不安定装置
US3470375A (en) High frequency semiconductor systems using electric fields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CN116560159A (zh) 一种基于偏振调制器的可重构全光逻辑门实现装置及方法
CN108572488B (zh) 一种基于电解螺旋型铁电液晶的光开关
KR100258098B1 (ko) 역 극성 병렬 연결된 두 부저항 특성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전기광학 진동기
KR100987127B1 (ko) 스핀 발광소자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Ishibashi et al. Uni-traveling-carrier photodiode as an optoelectronic driver
KR960013974B1 (ko) 전광링(All-optical Ring)통신망 광 패킷 교환기의 광 스위치 제어회로
CN116088215A (zh) 显示组件及显示设备
GB2181891A (en) Optical generation of electric pulses with controllable decay ti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