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7852B - 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97852B CN113397852B CN202110603120.0A CN202110603120A CN113397852B CN 113397852 B CN113397852 B CN 113397852B CN 202110603120 A CN202110603120 A CN 202110603120A CN 113397852 B CN113397852 B CN 1133978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ket
- patient
- furling
- flexible sheet
- pow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01—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with means for turning-over the pati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7/00—Be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ursing; Devices for lif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 A61G7/05—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beds
- A61G7/057—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bed-sores or for supporting patients with burns, e.g. mattr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2203/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 A61G2203/1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control means, e.g. for adjustment or stee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翻身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可以固定在任何尺寸的床架上,且可以靠近墙壁放置,无需固定在床周围的其他相邻结构上,有效的提高了装置安装的灵活性。本发明通过各个轨道装置带动托架运动至相对患者的不同位置,再配合两个独立收拢装置对柔性片进行收拢和展开,能够实现患者侧向90°翻身,且不会使患者翻身过度,导致患者面部朝下,有效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翻身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卧床不起或其他无法活动的患者存在得压疮的风险,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在过去,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调整患者的体位来降低患者压疮的风险,人们也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设备来协助护理人员帮助长期卧床患者翻身。
现有的长期卧床患者用翻身装置中,包括天花板、壁挂式、床架式手臂等解决方案来帮助患者翻身,与本方案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是专利号为5,659,905的美国专利,此专利需要一个专用的床架,包括可以滚动和拖动患者的手臂,进而使患者从平躺姿态转为趴卧姿态。
但上述专利中的手臂结构会显著增加装置整体的宽度,使其无法在靠近墙壁、家具等其他结构的附近放置,导致装置的灵活性较差,同时,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可以令患者完成90°翻身的装置,而趴卧姿态对于患者来说舒适度也较差。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的翻身装置摆放灵活性和使用舒适度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翻身装置,包括:控制器以及分别设置在床两端的第一安装件和第二安装件;
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连接有第一轨道装置,所述第一轨道装置上设置有第一托架,使所述第一托架能在患者的左侧、右侧及上方的范围内移动;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还连接有第一同步传动装置,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与设置在第一安装件上的第二轨道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轨道装置上设置有第二托架;使第二托架能沿着第一安装件的外沿与第一托架同步移动;
所述第二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第二动力装置,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连接有第三轨道装置,所述第三轨道装置上设置有第三托架,使所述第三托架能在患者的左侧、右侧及上方的范围内移动;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还连接有第二同步传动装置,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与设置在第一安装件上的第四轨道装置连接,所述第四轨道装置上设置有第四托架;使第四托架能沿着第一安装件的外沿与第三托架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托架上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所述第三动力装置连接有第一收拢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一收拢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架连接;所述第一收拢装置还与在柔性片的第一边缘连接,使柔性片从第一边缘收拢和展开;
所述第三托架上设置有第四动力装置,所述第四动力装置连接有第二收拢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收拢装置的另一端与第四托架连接;所述第二收拢装置还与柔性片的第二边缘连接,使柔性片从第二边缘收拢和展开;
第一动力装置、第二动力装置、第三动力装置和第四动力装置均与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马达;
所述第一轨道装置和第二轨道装置均为链传动结构;
其中,第一轨道装置的链轮与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托架安装在第一轨道装置的链条上;
所述第二托架安装在第二轨道装置的链条上;
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轴;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第一同步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装置的链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动力装置为马达;
所述第三轨道装置和第四轨道装置连接均为链传动结构;
其中,所述第三轨道装置的链轮与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三托架安装在第三轨道装置的链条上;
所述第四托架安装在第四轨道装置的链条上;
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包括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的一端连接,第二同步传动装置的另一端与第四轨道装置的链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拢装置和第二收拢装置均包括辊轴以及设置在辊轴曲面侧壁上用于固定柔性片的锁定件;
所述第三动力装置和第四动力装置均为马达;
所述第一收拢装置的辊轴一端与第三动力装置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托架上的轴承连接;
所述第二收拢装置的辊轴的一端与第四动力装置连接,且另一端与第四托架上的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装置还包括一对翻身限位装置,用于在翻身角度超过90°时,对人体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限位装置为分别固定在床垫两侧的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
或
为分别固定在患者双臂上的第一袖套和第二袖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件为床头板;所述第二安装件为床尾板。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翻身装置的控制方法,患者躺在柔性片上;
待机状态下:
令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停在患者右侧且高于床垫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三托架和第四托架停在患者左侧且高于床垫上表面的位置;
患者向右翻身时:
令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停在患者右侧且高于床垫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三托架和第四托架依次沿着患者的左侧、上方、右侧移动至床头板的右上角的位置后,令第二收拢装置从第二边缘将柔性片收拢,使患者呈面朝右的侧躺姿态;
患者向左翻身时:
令第三托架和第四托架停在患者左侧且高于床垫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依次沿着患者的右侧、上方、左侧移动至左床头板的左上角位置后,令第一收拢装置从第一边缘将柔性片收拢,使患者呈面朝左的侧躺姿态。
进一步的,将患者从床垫移走时,令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或第三托架和第四托架停在所在侧低于的床垫上表面的位置。
进一步的,患者由面朝右的侧躺姿态恢复为平躺姿态时:
令第三托架和第四托架从患者上方的位置向患者左侧移动,以减少对患者背部的压力,同时令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移动至患者左侧,再令第二收拢装置将柔性片收拢,使柔性片向患者的前侧施加压力,使患者翻转到平躺姿态;
患者由面朝左的侧躺姿态恢复为平躺姿态时:
令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从患者上方的位置向患者右侧移动,以减少对患者背部的压力,同时令第三托架和第四托架向患者移动至患者右侧,再令第一收拢装置将柔性片收拢,使柔性片向患者的前侧施加压力,使患者翻转到平躺姿态。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翻身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各个轨道装置带动托架运动至相对患者的不同位置,再配合两个独立收拢装置对柔性片进行收拢和展开,能够使患者向左侧或右侧转身并保持在90°的位置,而不让患者过渡翻滚或滚成不舒服的脸朝下的趴卧姿态。
本发明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可以固定在任何尺寸的床架上,且可以靠近墙壁放置,无需固定在床周围的其他相邻结构上,有效的提高了装置安装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躺在包含翻身装置的床上的例子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安装件的部分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平躺姿态下头顶方向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向右侧翻身时头顶方向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向左侧翻身时头顶方向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将从右侧卧姿态变为平躺姿态时头顶方向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患者将从左侧卧姿态变为平躺姿态时头顶方向的侧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患者双臂上分别固定第一袖套和第二袖套时,患者侧身姿态下的俯视图;
图中,翻身装置10、第一安装件12、轴承13、第二安装件14、轴承15、第四轨道装置16、链轮17、第二轨道装置18、链轮19、第一轨道装置20、链轮21、第三轨道装置22、链轮23、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第一动力装置25、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第二动力装置27、第一收拢装置28、第三动力装置29、第二收拢装置30、第四动力装置31、链轮32、链轮33、链轮34、链轮35、轴承36、第二托架37、轴承38、第四托架39、锁定件40、第一托架41、第三托架42、底座43、链轮44、链轮45、床垫46、张紧器47、链轮48、链轮49、患者50、第一楔形块51、第二楔形块52、柔性片53、链轮54、链轮55、控制器56、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翻身装置10,可自动对卧床的患者50进行翻身,以避免患者50患上压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使患者的左侧或右侧旋转并保持90度,而不让患者过渡或滚成不舒服的脸朝下的姿态。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患者50的翻身机制,可应用在标准床架上,设置有通过将电动的第二安装件14的机械力传输到非电动的第一安装件12。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紧凑的结构,可使患者50翻身,且无需连接到墙、天花板或其他床的毗邻结构上。
定义:人面朝上平躺在床上时,头和脚所在的两端即为床的床头端和床尾端,右手所在一侧的柔性片53的边缘即为第一边缘,左手所在一侧的柔性片53的边缘即为第二边缘。
实施例1
一种翻身装置,包括:控制器56以及分别设置在床两端的第一安装件12和第二安装件14;
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上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25,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连接有第一轨道装置20,所述第一轨道装置20上设置有第一托架41,使所述第一托架41能在患者50的左侧、右侧及上方的范围内移动;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还连接有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与设置在第一安装件12上的第二轨道装置18连接,所述第二轨道装置18上设置有第二托架37;使第二托架37能沿着第一安装件12的外沿与第一托架41同步移动;
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上还设置有第二动力装置27,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连接有第三轨道装置22,所述第三轨道装置22上设置有第三托架42,使所述第三托架42能在患者50的左侧、右侧及上方的范围内移动;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还连接有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与设置在第一安装件12上的第四轨道装置16连接,所述第四轨道装置16上设置有第四托架39;使第四托架39能沿着第一安装件12的外沿与第三托架42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托架41上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29,所述第三动力装置29连接有第一收拢装置28的一端,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架37连接;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还与在柔性片53的第一边缘连接,使柔性片53从第一边缘收拢和展开;
所述第三托架42上设置有第四动力装置31,所述第四动力装置31连接有第二收拢装置30的一端,所述第二收拢装置30的另一端与第四托架39连接;所述第二收拢装置30还与柔性片53的第二边缘连接,使柔性片53从第二边缘收拢和展开;
第一动力装置25、第二动力装置27、第三动力装置29和第四动力装置31均与控制器56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为马达;
所述第一轨道装置20和第二轨道装置18均为链传动结构;
其中,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轮与第一动力装置25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托架41安装在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条上;
所述第二托架37安装在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上;
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包括第一传动轴;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的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的一端连接,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为马达;
所述第三轨道装置22和第四轨道装置16连接均为链传动结构;
其中,所述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轮与第二动力装置27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三托架42安装在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条上;
所述第四托架39安装在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上;
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包括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的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的一端连接,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的另一端与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和第二收拢装置30均包括辊轴以及设置在辊轴曲面侧壁上用于固定柔性片53的锁定件40;
所述第三动力装置29和第四动力装置31均为马达;
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的辊轴一端与第三动力装置29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托架37上的轴承36连接;
所述第二收拢装置30的辊轴的一端与第四动力装置3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四托架39上的轴承38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装置还包括一对翻身限位装置,用于在翻身角度超过90°时,对人体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翻身限位装置为分别固定在床垫46两侧的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
或
为分别固定在患者50双臂上的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
所述第一安装件12为床头板;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为床尾板。
上述翻身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
待机状态下: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停在患者50右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停在患者50左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患者50向右翻身时: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停在患者50右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依次沿着患者50的左侧、上方、右侧移动至床头板12的右上角的位置后,令第二收拢装置30从第二边缘将柔性片53收拢,使患者50呈面朝右的侧躺姿态;
患者50向左翻身时: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停在患者50左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依次沿着患者50的右侧、上方、左侧移动至左床头板12的左上角位置后,令第一收拢装置28从第一边缘将柔性片53收拢,使患者50呈面朝左的侧躺姿态。
进一步的,将患者50从床垫46移走时,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或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停在所在侧低于的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进一步的,患者50由面朝右的侧躺姿态恢复为平躺姿态时: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从患者50上方的位置向患者50左侧移动,以减少对患者50背部的压力,同时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移动至患者左侧,再令第二收拢装置30将柔性片53收拢,使柔性片53向患者50的前侧施加压力,使患者50翻转到平躺姿态;
患者50由面朝左的侧躺姿态恢复为平躺姿态时: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从患者50上方的位置向患者50右侧移动,以减少对患者50背部的压力,同时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向患者50移动至患者右侧,再令第一收拢装置28将柔性片53收拢,使柔性片53向患者50的前侧施加压力,使患者50翻转到平躺姿态。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翻身装置10中
第一安装件12为设置在床头的床头板12,整体呈矩形;
第二安装件14为设置在床尾的床尾板14,整体呈矩形;
第一轨道装置20、第二轨道装置18、第三轨道装置22、第四轨道装置16均为链传动结构,每组链传动结构均包括链条以及与之啮合的若干个链轮;
第一动力装置25、第二动力装置27、第三动力装置29、第四动力装置31为马达;
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均为传动轴;
第一收拢装置28、第二收拢装置30均包括辊轴以及设置在辊轴曲面侧壁上用于固定柔性片53的锁定件40;
翻身限位装置为分别固定在床垫46两侧的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
床尾板14包括一个用于提供支撑的底座43,也可用于固定马达25和马达27。
相似的,底座43的结构也可设置在床头板12上。
马达25与传动轴24相连,传动轴24依次连接在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轮44和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轮55上,进而使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条和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能够以相同速率、相同方向运动。
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条上设置第一托架41,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上设置第二托架37,即可使得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同样能够以相同速率、相同方向运动。最终实现马达25驱动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运动。
传动轴24还可与设置在床头板12上的轴承13连接,可为传动轴24提供支撑并可自由的转动。传动轴24不存在横向的位移,只以长轴的中心线为转动轴进行转动,以便给链轮44和链轮55施加驱动力,进而驱动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条和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同时,传动轴24垂直于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条和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
马达27与传动轴26相连,传动轴26依次连接在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轮45和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轮54上,
进而使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条和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能够以相同速率、相同方向运动。
且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条上设置第三托架42;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上设置第四托架39;即可使得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同样能够以相同速率、相同方向运动。最终实现通过马达27驱动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运动。
传动轴26还可与设置在床头板12上的轴承15连接,可为传动轴26提供支撑并可自由的转动。同时,传动轴26垂直于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条和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
如图2所示,大体上显示了翻身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一托架41和第三托架42的位置是用来展示组件的相对位置,而不是表示在任何特定操作模式下,托架所在的位置。第一托架41和第三托架42可独立的在床头板12或床尾板14的左侧、上方、右侧移动。
图2中,第三轨道装置22还包括用于支撑链条的链轮33、链轮35、链轮48、链轮49,也使得在马达27工作时,第三托架42能沿着床尾板14的外沿移动;第三轨道装置22还可包括一个张紧器47,也叫做惰轮,用于对链条施加足够的张力,以确保第三轨道装置22的各个链轮与链条啮合,进而使链条不滑动。
与第三轨道装置22的结构类似,第一轨道装置20也包括五个链轮,其中四个用于支撑链条的链轮,包括图1中示出的链轮32、链轮34以及两个未示出的链轮,最后一个链轮44与传动轴24连接,同样还可包括一个张紧器。
如图3所示,显示了患者50平躺姿态下头顶方向的各组件的位置关系,假设床头板12透明,显示了患者50相对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的位置。同样的,第二托架37和第四托架39的位置不表示任何特定操作模式下的位置。
图3中,第四轨道装置16还包括四个用于支撑链条的链轮,如图1中所示的链轮17和链轮21,还包括一个由传动轴26驱动的链轮54。由于传动轴26连接链轮54,可驱动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第四轨道装置16还可包括一个类似图2中惰轮47的结构,以保持链条的张力,并将链轮17、链轮21、链轮54与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啮合。链轮17、链轮21通常可在与之相关的轴承上自由转动。
第四轨道装置16的结构还可用于第二轨道装置18,第二轨道装置18也包括四个用于支撑链条的链轮,如图1中示出的链轮19、链轮23以及两个未示出的链轮。图3中还显示了固定在床头板12上的轴承13,传动轴24在其中可自由的转动,链轮55与传动轴24连接,并与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啮合,第二轨道装置18和链轮55都位于床头板12的内侧。
与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连接的第一收拢装置28的辊轴的一端还与设置在第二托架37上的轴承36连接,且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一托架41上的马达29连接,而第一收拢装置28的锁定件40与柔性片53的连接,使柔性片53的第一边缘固定在辊轴上,进而实现在马达29的驱动下,随着辊轴转动,将柔性片53从第一边缘收拢到辊轴上,并可通过辊轴的反向转动再将柔性片53展开。
相似的,第一收拢装置28的结构还可用于由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连接的第二收拢装置30。第二收拢装置30的辊轴的一端与第四托架39上的轴承38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第三托架42上的马达31连接,而第二收拢装置30的锁定件与柔性片53的连接,使柔性片53的第二边缘固定在辊轴上,进而实现在马达31的驱动下,随着第二收拢装置30的辊轴转动,将柔性片53从第二边缘收拢到辊轴上,并可通过辊轴的反向转动再将柔性片53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收拢装置28和第二收拢装置30对于柔性片53的收拢和展开是相互独立的,能够提供适当的力来使患者50完成翻身。并在翻身过程中,可对患者50轻轻的引导和控制,以免突然转动导致身体或手臂移动。
将床尾板14上设置第一动力装置25、第二动力装置27、第三动力装置29、第四动力装置31的好处是只需要在床身的一侧设置电力供应。因此,上述用电设备也可以设置在床头板12上,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关键之处是将各个动力装置设置在床的一端,床的另一端通过第一收拢装置28和第二收拢装置30的辊轴获得转动动力,传动轴24和传动轴26通过链传动结构使驱动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沿各自的链条运动。
在第一动力装置25、第二动力装置27、第三动力装置29、第四动力装置31的附近还可设置有控制器56以提供电力,且四个马达均可相对独立进行控制,进而可有选择地、独立地控制第一收拢装置28、第二收拢装置30对柔性片53进行收拢和展开。控制器56还设置有一个用于手动模式的开关,以使护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操作,完成患者50的翻身。控制器56还可以通过预先设定计时器和指令来使患者50在预设时间向各方向进行翻身,以降低患者50患压疮的风险。
第一收拢装置28位于第一轨道装置20和第二轨道装置18之间,第一轨道装置20、第二轨道装置18分别设置在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的内侧;第二收拢装置30位于第三轨道装置22、第四轨道装置16之间,第三轨道装置22、第四轨道装置16分别设置在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的外侧;如此设置,可使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不会与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相撞。
如图4所示,展示了患者50向右侧滚动的过程,其中,第二托架37沿床头板12的边缘运动到第二楔形块52侧上方的位置,第一收拢装置28可以展开一部分柔性片53,以减少患者50右侧的张力,同时,第四托架39移动到床头板12的右上角,第二收拢装置30再对柔性片53收拢,以增加患者50背部和左侧处的柔性片53的张力。随着柔性片53收拢到辊轴上,使患者50轻轻的完成向右侧的翻身。第二楔形块52既起到对柔性片53导向的作用,也起到防止患者50翻身过度,避免导致患者50面部朝下的作用。
第二楔形块52可通过例如挂钩、磁铁、胶带等方式可拆卸的固定在床垫46上。
在从平躺到侧躺的翻身期间,柔性片53的收拢程度是由控制器56控制,以向患者50提供足够但不大的压力,使患者50缓慢的完成翻身,如果需要,第四托架39可保持在患者50上方的位置,以帮助患者50保持侧躺的姿态,对于某些情况下,第四托架39也可返回床头板12的左侧并展开柔性片53,以避免将患者50围在柔性片53中。
图4中还显示了第二托架37略高于床垫46的上表面,通过使第二托架37不运动至低于床垫46的上表面的位置,患者50的手臂就不会被困在第二托架37和床垫46的侧边之间,使患者50的手臂留有空间。这个功能在不设置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时很重要。
如图5所示,展示了患者50向左侧翻身的过程,第四托架39运动至患者50左侧的第一楔形块51附近,而第二托架37从患者50的右侧开始移动,越过患者50的上方,到达床头板12的左上角。同样的,与向右侧翻身过程类似,可能需要第二收拢装置30展开柔性片53的一部分,再通过第一收拢装置28收拢起部分柔性片53,来对患者50的背部和右侧施加柔和的压力实现翻身。与向右侧翻身类似,第一楔形块51与第二楔形块52的作用和设置方式类似。
一旦患者50翻转到舒适的位置,第一楔形块51就可以回到患者50的右侧,同时第一收拢装置28将柔性片53展开。但如果此时患者50有恢复平躺姿态的趋势,第二托架37也可保持在患者50的上方,此时可能需要第一收拢装置28收拢部分柔性片53。
图5中还显示了第四托架39的另一个位置,当护理人员人工将患者50从床上移走时,可将第四托架39移动至低于床垫46的上表面的位置,这与图4中第二托架37的位置形成对比,在该位置时,可以避免第四托架39的阻碍,通常第四托架39只会在转移患者50时,短时间停留在该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根据需要,第二托架37也可停留在低于床垫46的位置,以便从另一侧移走患者50。
尽管图中展示了通过第一轨道装置20、第二轨道装置18、第三轨道装置22、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传动结构带动各个托架移动,但其他可能的结构也可实现相同效果,例如通过柔性皮带、线缆等,关键点在于第二托架37和第一托架41一起运动,并保持与床尾板14的垂直;同样第四托架39和第三托架42也一起运动,并保持与床尾板14的垂直。
上述装置的优点在于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可以连接到任何标准床架上,相比于现有技术,这大大的降低了整体的成本。在至少一个版本的设备,单一尺寸的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能够用于任何宽度的床垫,或是提供几种不同宽度的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以适应特定尺寸的床。
第一楔形块51与第二楔形块52可以由软材料制成,用于避免患者50在翻身的过程中转身过度为趴卧姿态,例如可采用泡沫材料。第一楔形块51与第二楔形块52的间距也是可调整的,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50。第一楔形块51与第二楔形块52可设置在床垫46上。
第二托架37、第一收拢装置28、第一托架41的组合可以完全独立地移动,同样的,第三托架42、第二收拢装置30和第四托架39的组合也可独立地移动。
控制器56还可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实现远程控制,控制器56可以显示患者50的姿态和各个托架的位置。可通过控制信号来操作各个动力装置,进而实现远程控制患者50的翻身。还可允许远程监控多个上述的翻身装载,这样单个护理人员就可轻松实现多个患者50的翻身。
传动轴24、传动轴26通常为刚性材料制成,例如由金属合金、聚合物、碳纤维等材料制成的管或实心棒都可以适用;而第一收拢装置28、第二收拢装置30的辊轴也可采用类似的材料和结构制成。
柔性片53由柔性和耐用的材料制成,如机织织物或无纺布等,可调节患者50下方柔性片53的张力,以减轻导致压疮的风险,具体可采用机织棉混纺制成。柔性片53与收拢装置的辊轴可拆卸的连接,以便进行清洗或是更换,具体可通过锁定件40实现柔性片53与收拢装置的辊轴的连接,例如锁定件40为一组沿辊轴可移动的夹子、钩环、按扣等固定装置。
如图6所示,显示了患者50从右侧躺姿态到平躺姿态的过程,第四托架39移动到患者50的左侧,同时第二托架37越过患者50的上方来使患者50轻轻的翻身至平躺姿态。在图6中,第四托架39向患者50左侧移动以减轻背部的压力,同时通过第四托架39的移动使柔性片53向患者50的前侧施加轻微的压力,令患者50被再次翻转到平躺姿态。
如图7所示,展示了患者50从左侧躺到平躺姿态下的过程,第二托架37向患者50右侧移动以减轻背部的压力,同时,第四托架39向患者50的前侧施加轻微的压力,从而令患者50轻轻的翻转成平躺姿态。
如图8所示,显示了翻身限位装置的另一种方案,在患者的双臂上设置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当患者50从平躺姿态到侧躺姿态时,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保持在患者50的前部,从而防止患者50翻身过度。
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的功能与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类似,但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的优势在于结构简单,无需在床垫46上增加结构。
具体的,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可采用一个充气袖套的结构,最好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设置在肘部和肩部之间。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也可采用其他形式,例如包含填充物的袖套,填充物可以是绒毛、泡沫等,通过如挂钩等紧固件固定在手臂上。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各个轨道装置带动托架运动至相对患者的不同位置,再配合两个独立收拢装置对柔性片进行收拢和展开,能够使患者向左侧或右侧转身并保持在90度的位置,而不让患者过渡翻滚或滚成不舒服的脸朝下的趴卧姿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结构的改进,可以固定在任何尺寸的床架上,且可以靠近墙壁放置,无需固定在床周围的其他相邻结构上,有效的提高了装置安装的灵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56)以及分别设置在床两端的第一安装件(12)和第二安装件(14);
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上设置有第一动力装置(25),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连接有第一轨道装置(20),所述第一轨道装置(20)上设置有第一托架(41),使所述第一托架(41)能在患者(50)的左侧、右侧及上方的范围内移动;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还连接有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与设置在第一安装件(12)上的第二轨道装置(18)连接,所述第二轨道装置(18)上设置有第二托架(37);使第二托架(37)能沿着第一安装件(12)的外沿与第一托架(41)同步移动;
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上还设置有第二动力装置(27),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连接有第三轨道装置(22),所述第三轨道装置(22)上设置有第三托架(42),使所述第三托架(42)能在患者(50)的左侧、右侧及上方的范围内移动;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还连接有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与设置在第一安装件(12)上的第四轨道装置(16)连接,所述第四轨道装置(16)上设置有第四托架(39);使第四托架(39)能沿着第一安装件(12)的外沿与第三托架(42)同步移动;
所述第一托架(41)上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29),所述第三动力装置(29)连接有第一收拢装置(28)的一端,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的另一端与第二托架(37)连接;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还与在柔性片(53)的第一边缘连接,使柔性片(53)从第一边缘收拢和展开;
所述第三托架(42)上设置有第四动力装置(31),所述第四动力装置(31)连接有第二收拢装置(30)的一端,所述第二收拢装置(30)的另一端与第四托架(39)连接;所述第二收拢装置(30)还与柔性片(53)的第二边缘连接,使柔性片(53)从第二边缘收拢和展开;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第二动力装置(27)、第三动力装置(29)和第四动力装置(31)均与所述控制器(56)连接;
第一收拢装置(28)位于第一轨道装置(20)和第二轨道装置(18)之间,第一轨道装置(20)、第二轨道装置(18)分别设置在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的内侧;第二收拢装置(30)位于第三轨道装置(22)、第四轨道装置(16)之间,第三轨道装置(22)、第四轨道装置(16)分别设置在床头板(12)和床尾板(14)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为马达;
所述第一轨道装置(20)和第二轨道装置(18)均为链传动结构;
其中,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轮与第一动力装置(25)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一托架(41)安装在第一轨道装置(20)的链条上;
所述第二托架(37)安装在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条上;
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包括第一传动轴;
所述第一动力装置(25)的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的一端连接,第一同步传动装置(24)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装置(18)的链轮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为马达;
所述第三轨道装置(22)和第四轨道装置(16)连接均为链传动结构;
其中,所述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轮与第二动力装置(27)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三托架(42)安装在第三轨道装置(22)的链条上;
所述第四托架(39)安装在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条上;
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包括第二传动轴;
所述第二动力装置(27)的输出轴还与所述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的一端连接,第二同步传动装置(26)的另一端与第四轨道装置(16)的链轮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和第二收拢装置(30)均包括辊轴以及设置在辊轴曲面侧壁上用于固定柔性片(53)的锁定件(40);
所述第三动力装置(29)和第四动力装置(31)均为马达;
所述第一收拢装置(28)的辊轴一端与第三动力装置(29)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托架(37)上的轴承(36)连接;
所述第二收拢装置(30)的辊轴的一端与第四动力装置(31)连接,且另一端与第四托架(39)上的轴承(38)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装置还包括一对翻身限位装置,用于在翻身角度超过90°时,对人体进行限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身限位装置为分别固定在床垫(46)两侧的第一楔形块(51)和第二楔形块(52);
或
为分别固定在患者(50)双臂上的第一袖套(58)和第二袖套(6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件(12)为床头板;所述第二安装件(14)为床尾板。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身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患者(50)躺在柔性片(53)上;
待机状态下: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停在患者(50)右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停在患者(50)左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患者(50)向右翻身时: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停在患者(50)右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依次沿着患者(50)的左侧、上方、右侧移动至床头板(12)的右上角的位置后,令第二收拢装置(30)从第二边缘将柔性片(53)收拢,使患者(50)呈面朝右的侧躺姿态;
患者(50)向左翻身时: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停在患者(50)左侧且高于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依次沿着患者(50)的右侧、上方、左侧移动至左床头板(12)的左上角位置后,令第一收拢装置(28)从第一边缘将柔性片(53)收拢,使患者(50)呈面朝左的侧躺姿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患者(50)从床垫(46)移走时,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或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停在所在侧低于的床垫(46)上表面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患者(50)由面朝右的侧躺姿态恢复为平躺姿态时:
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从患者(50)上方的位置向患者(50)左侧移动,以减少对患者(50)背部的压力,同时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移动至患者左侧,再令第二收拢装置(30)将柔性片(53)收拢,使柔性片(53)向患者(50)的前侧施加压力,使患者(50)翻转到平躺姿态;
患者(50)由面朝左的侧躺姿态恢复为平躺姿态时:
令第一托架(41)和第二托架(37)从患者(50)上方的位置向患者(50)右侧移动,以减少对患者(50)背部的压力,同时令第三托架(42)和第四托架(39)向患者(50)移动至患者右侧,再令第一收拢装置(28)将柔性片(53)收拢,使柔性片(53)向患者(50)的前侧施加压力,使患者(50)翻转到平躺姿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7/326,627 US11154444B1 (en) | 2021-05-21 | 2021-05-21 | Automated rolling bed |
US17/326,627 | 2021-05-2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7852A CN113397852A (zh) | 2021-09-17 |
CN113397852B true CN113397852B (zh) | 2022-08-12 |
Family
ID=7767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03120.0A Active CN113397852B (zh) | 2021-05-21 | 2021-05-31 | 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12119508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60710U (zh) | 2021-05-21 | 2021-05-31 | 翻身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9508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960710U (zh) | 2021-05-21 | 2021-05-31 | 翻身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54444B1 (zh) |
CN (2) | CN1133978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54444B1 (en) * | 2021-05-21 | 2021-10-26 | Changkuan Yu | Automated rolling bed |
US20240164515A1 (en) * | 2022-11-17 | 2024-05-23 | Daniel Wampler | Force transfer apparatus for massage and therapeutic bodywork table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5688B1 (en) * | 2007-10-10 | 2011-03-01 | Jay Ronald Rowes | Decubiti ulcer system |
CN107456334A (zh) * | 2017-09-19 | 2017-12-12 | 河南城建学院 | 一种具有自动翻身叩背防褥疮功能的康复病床 |
CN110115666A (zh) * | 2019-06-05 | 2019-08-13 | 山东航维骨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翻身器 |
CN209392278U (zh) * | 2018-12-25 | 2019-09-17 | 广东美捷威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患者翻身的病床 |
CN111481374A (zh) * | 2020-05-20 | 2020-08-04 | 燕山大学 | 一种柔性翻身护理轮椅床 |
CN213157148U (zh) * | 2020-07-10 | 2021-05-11 |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
CN215960710U (zh) * | 2021-05-21 | 2022-03-08 | 于长宽 | 翻身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68587A (en) * | 1992-05-18 | 1992-12-08 | Shutes Robert S | Patient positioning device |
US5544371A (en) * | 1993-04-13 | 1996-08-13 | Fuller; Carmel U. | Bed patient turning, lifting and transporting apparatus with mobile, folding and knockdown frame |
JP2008522698A (ja) * | 2004-12-08 | 2008-07-03 | ジェームズ,アラン,リチャード | 患者寝返り装置 |
TWI312281B (en) * | 2006-01-04 | 2009-07-21 | Southern Taiw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 | A sickbed mechanism with functions of turning a body over and movement |
US8042208B2 (en) * | 2006-01-05 | 2011-10-25 | Jan Gilbert | Rotational operating table |
CN202288682U (zh) * | 2011-10-26 | 2012-07-04 | 乔宏 | 一种翻身床 |
US20140317843A1 (en) * | 2013-04-26 | 2014-10-30 | Willis E. Martin | Patient lifting device using take-up rollers |
CN203915281U (zh) * | 2014-06-24 | 2014-11-05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电动控制翻身床 |
US11389352B2 (en) * | 2019-04-07 | 2022-07-19 | Sleepme Inc. | Devices and methods to help prevent decubitus ulcers |
-
2021
- 2021-05-21 US US17/326,627 patent/US11154444B1/en active Active
- 2021-05-31 CN CN202110603120.0A patent/CN113397852B/zh active Active
- 2021-05-31 CN CN202121195084.0U patent/CN2159607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895688B1 (en) * | 2007-10-10 | 2011-03-01 | Jay Ronald Rowes | Decubiti ulcer system |
CN107456334A (zh) * | 2017-09-19 | 2017-12-12 | 河南城建学院 | 一种具有自动翻身叩背防褥疮功能的康复病床 |
CN209392278U (zh) * | 2018-12-25 | 2019-09-17 | 广东美捷威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患者翻身的病床 |
CN110115666A (zh) * | 2019-06-05 | 2019-08-13 | 山东航维骨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翻身器 |
CN111481374A (zh) * | 2020-05-20 | 2020-08-04 | 燕山大学 | 一种柔性翻身护理轮椅床 |
CN213157148U (zh) * | 2020-07-10 | 2021-05-11 | 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 | 一种辅助翻身装置 |
CN215960710U (zh) * | 2021-05-21 | 2022-03-08 | 于长宽 | 翻身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54444B1 (en) | 2021-10-26 |
CN113397852A (zh) | 2021-09-17 |
CN215960710U (zh) | 2022-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941220A (en) | Patient care and transfer arrangement | |
CN113397852B (zh) | 翻身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
WO2021109844A1 (zh) | 预防褥疮医疗床 | |
US3854152A (en) |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patients | |
EP0519735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ifting and turning a patient confined to a bed | |
US6668396B2 (en) | Turning mechanism for a patient confined to a bed | |
GB2174897A (en) | Patient transfer apparatus | |
US5524304A (en) | Bed rail mounted drive unit for patient positioner | |
US4700415A (en) | Reclinable wheelchair apparatus | |
US5673443A (en) | Apparatus for turning a patient in bed | |
US4679259A (en) | Reclinable wheelchair apparatus | |
WO2008003027A2 (en) | Patient support | |
CN112618044B (zh) | 一种无痛胃肠镜检查用功能位辅助器 | |
US5315723A (en) | Portable patient turning and lifting apparatus | |
US4787107A (en) | Blanket remover arrangement | |
AU2007219308B2 (en) | Patient Turning Apparatus | |
CN113018032A (zh) | 一种可翻身、起背式多功能护理床 | |
JPH06209970A (ja) | 介護用リフト | |
JP3433313B2 (ja) | 床ずれ防止及び入浴用ベット | |
US572529A (en) | Bedstead foe invalids | |
GB2475471A (en) | A support for transferring a patient between 2 rotating beds | |
JPH07213561A (ja) | 医療介護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ベッド及びこれと組み合わされる患者移送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を連結する連結装置及び連動操作装置 | |
AU697070B2 (en) | Patient mover | |
JPS62114554A (ja) | 床ずれ防止装置 | |
GB2200543A (en) | Reclinable wheelchai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